JSTJ-JL-082-01-29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确认清单
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生制相关表格

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兹授权我单位同志为
工程项目负责人,全权代表我单位履行工程质量安全职责。
本授权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授权单位:(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盖章)
签发日期:年月日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
通讯地址: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执业资格证书号: 执业印章号:
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
永久性标牌
标牌材质应为石材、不锈钢或黄铜等耐久性材料。
尺寸为(750-900)×(500—600)mm,字体应采用黑色、宋体、楷书或隶书。
SA程序文件清单

社会责任程序文件清单
受控文件一览表
文件类别:程序文件
序号文 件 编 号文件名称版 本备 注1SA-P-001-A童工和未成年工控制程序A
2SA-P-002-A员工招聘及培训控制程序A
3SA-P-003-A防止强迫劳动、歧视及骚扰控制程序A
4SA-P-004-A健康与安全检查控制程序A
5SA-P-005-A应急响应控制程序A
6SA-P-006-A事故调查不符合及纠正/补救程序A
7SA-P-007-A工会员工代表选举控制程序A
8SA-P-008-A惩戒及投诉控制程序A
9SA-P-009-A工作时间控制程序A
10SA-P-010-A法律法规收集控制程序A
11SA-P-011-A薪资报酬与福利控制程序A
12SA-P-012-A管理评审控制程序A
13SA-P-013-A供应商/分包商评在控制程序A
14SA-P-014-A内部审核控制程序A
15SA-P-015-A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A
16SA-P-016-A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A
17SA-P-017-A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程序A
18SA-P-018-A环境保护控制程序A
19SA-P-019-A饮水设备管理程序A
20SA-P-020-A机器设备管理程序A
21SA-P-021-A反腐败反贿赂管理程序A
22SA-P-022-A防止不正当利益管制程序A
23SA‐P‐023‐A孕妇工作环境健康安全评估程序A。
检测机构质量责任档案表

LZJ03-06检测机构质量责任制度报告表工程名称检测机构资质等级证书编号法人代表计量认证证书编号职务姓名资格级别(或职称)证书编号联系方式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制度检测机构(公章):项目负责人:年月日附件1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兹授权我单位(姓名)担任荣成市石核馨园景观人行桥工程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负责人,对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作实施组织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履行职责,并依法对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工程质量承担相应终身责任。
本授权书自授权之日起生效。
被授权人基本情况姓名身份证号职务联系电话注册执业资格注册执业证号被授权人盖章签字授权单位(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授权日期:年月日注:1.项目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可另附页。
2.建设单位被授权人如无注册师执业印章可不盖。
检测机构及质量责任人员信息登记表单位名称:本人签字确认日期质量责任人员姓名身份证信息单位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检测人员检测人员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其他责任人(岗位)其他责任人(岗位)我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各项要求,切实履行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并确认上述责任人员信息真实、有效。
单位公章:日期:检测单位工程质量责任承诺书本法定代表人承诺:我单位在荣成市石核馨园景观人行桥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履行了下列职责,并承担相应终身质量责任。
1、严格按照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担检测任务,未转让检测业务;与建设单位签订了书面委托合同,并依据合同开展检测业务。
2、认真编制检测方案,明确了质量要求和执行标准,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登记。
3、从事本工程检测业务的检测人员均具有相应资格,出具的检测报告签章手续齐全,未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本单位对所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4、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工程质量检测,对发现的违法违规和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以及检测不合格事项及时通告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单位并报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大方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清单

人员培训程序
DFZJ/JCS-JL08-2006
现场检定质量控制程序DFZJ/JCS-JL09-2006
实验室管理程序
DFZJ/JCS-JL10-2006
设备维护和管理程序
DFZJ/JCS-JL11-2006
期间核查程序
DFZJ/JCS-JL12-2006
修正因子管理程序
偏离规定方法管理程序
DFZJ/JCS-JL15-2006
方法确认程序
DFZJ/JCS-JL16-2006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DFZJ/JCS-JL17-2006
计算机软件和数据控制程序
DFZJ/JCS-JL18-2006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
DFZJ/JCS-JL19-2006
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DFZJ/JCS-JL20-200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DFZJ/JCS-ZL16-2006
量值溯源
DFZJ/JCS-ZL17-2006
检定和校准和检测的控制
DFZJ/JCS-ZL18-2006
证书和报告
8质量改进
DFZJ/JCS-ZL19-2006
质量改进(不符合工作控制)
DFZJ/JCS-JL27-2006
不合格控制程序
DFZJ/JCS-JL28-2006
大方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清单
考核规范要求条款
质量手册文件编号及名称
程序文件编号及名称
记录表格编号及名称
管理制度编号及名称
3 术语和定义
DFZJ/JCS-ZL01-2006
术语
/
/
/
DFZJ/JCS-ZL02-2006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单

有效
有效
其他程序
是否实施且有效
有效
已实施
已沟通
有效
已实施
有效
有效
有效
内部审核
是否符合要求、策划安排、公司要求
已按公司要求进行
已实施
已沟通
有效
已实施
有效
有效
有效
确认人员:牛福田、肖东明、柯瑞文、孙永丽、肖东明、李燕军、卢志祥
日期:2016.4.2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单独要素验证表
编号:JSGLJL18
已记录
确认人员:牛福田、肖东明、柯瑞文、孙永丽、肖东明、李燕军、卢志祥
日期:2016.4.20
以确认。
相关文件
HACCP计划从技术和科学角度是否可靠
可靠,并运行稳定。
HACCP计划中的控制措施
前提方案从技术和科学角度是否可靠
运行有效。
相关文件
危害分析技术评价
危害分析可靠。
前体方案及HACCP计划
流程图
真实、可靠、完整。
运行有效
记录
已运行并实施。
已记录
内审结果分析
公司食品安全小组根据内审计划的安排针对公司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内部审核,内审涉及公司的最高管理层、HACCP小组和相关部门, 通过审核证实公司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与GB/T22000-2005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基本符合、适宜和有效。
已记录
顾客的反馈情况分析
根据顾客信息反馈情况来看顾客对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满意度较高,到目前为止未发生过产品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也未接到有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投诉。
已记录
产品的官方检测结果
督导部将本企业的系列产品进行了送检,根据当地权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证实企业的体系运行满足标准的要求和企业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表.doc

符合生产用水的 危害
控 制 在 可 接 验监督局对生产用水
要求
受水平
检测的合格报告,证
明此危害可消除
3
物性危害
1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表
编号:Q/ST-JL-JS-029
序 控制措施及关键
控制的危害 控制的能力
号
限值
科学依据
确认
4 灯检 :食醋、 料 食醋、料酒内 能 将 此 危 害 人的直观反映,目视可
酒中无瓶渣
无物理危害 降 至 可 接 受 见
水平
5 选择 合格的供 应 食醋、料酒内 能 将 此 危 害 供方提供的检测报告或
证;技术中心提供
格证明,技术中心按照 害
壶子、箱子、瓶子
包装物内控标准进行
等检验报告单
检验
3 巴氏杀菌:灭菌温度不 食醋、料酒 能将此危害 巴 氏杀 菌温 度 与
低于 85℃,时间不少 内 无 生 物 控制在可接 时间关系可确定,
于 1.5h。
性危害
受水平
技术中心提供的
成品微生物检验
报告单,可消除生
有数,指导农户进行科
水平
照验收标准收粮,
学种植,保证所收购原
有霉变坚决拒收
料无环境,保证原料不
技术中心提供食
使用农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醋、料酒检验报告
2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壶 壶 子 、 箱 能将此危害 供 方提 供的 检 测
子、箱子、瓶子),供 子、瓶子无 控制在可接 报 告或 产品 合 格
方提 供检测报告或 合 物 理 性 危 受水平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表
编号:Q-JL-JS-029
1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表
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检查标准附件4

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检查表(勘察设计单位)市(州、地)县(市、区、特区)项目
检查人(签字):检查组组长(签字):受检日期:
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检查表(施工单位)市(州、地)县(市、区、特区)项目
检查人(签字):检查组组长(签字):受检日期:
附件4 表6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检查表(监理单位)
市(州、地)县(市、区、特区)项目
检查人(签字):检查组组长(签字):受检日期:
附件4 表7
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检查表(检测机构)
市(州、地) 县(市、区、特区) 项目
检查人(签字)
: 检查组组长(签字): 受检日期:
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检查表(检测机构)
检查人(签字): 检查组组长(签字): 受检日期: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表
(勘察部分
注:1、检查项目均满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评价为“符合”
2、检查项目中有个别内容不满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但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评价为“基本符合”。
3、检查项目中不满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且留有结构安全隐患或影响重要使用功能的,评价为“不符合”。
4、不满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请在备注栏中说明原因。
5、本注适用于表4-1、表4-2、表4-3、表4-4。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评定表
(设计部分)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评定表
(施工部分)
检查人(签字):检查组组长(签字):受检日期:
附件4表11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检查评定表
(市政桥梁)。
三合一稽核表

ISO9K/ISO14K/OHSMS18K内审检查表(提纲)总经理室/管代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对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最高管理者如何认识满足质量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最高管理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传达给组织的成员?●组织的成员如何认识这种重要性?(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5.2以顾客为中心●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将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的方式是什么?●组织如何证实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相应要求并得到满足?5.3/4.2质量/环境/职安方针●最高管理者是如何认识质量/环境/职安方针的重要性的?●组织采取了什么措施传达方针?●组织各层次对质量/环境/职安方针的理解程度如何?(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质量/环境/职安方针的评审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组织的环境方针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环境方针是否包括对持续改善和污染预防的承诺?●环境方针包括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方针是否为提供了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的框架?●方针是否形成文件,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环境方针是否可为公众所获取,途径是什么?5.4.1/4.4.3质量/环境/职安目标(/指标)●目标的设定是否在相关层次上得到分解?分解是否适宜?并形成了文件?●目标与方针给定的框架是否一致?●目标是否具有测量性,测量方法是否明确?●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考虑因素是否全面(如环境目标是否包括法律与其它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等)?●目标是否适宜?5.4.2 体系策划●质量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质量策划是否体现了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策划的更改是否受控?更改期间是否保持了体系的完整性?5.5.1 /4.4.1职责和权限●对应组织体系各过程的职能,是否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岗位和权限?●部门和岗位的权限、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清楚、协调?5.5.2 管代●管理代表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实现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效果如何?5.5.3 内部沟通●组织内部沟通方式/工具有哪些?●各类人员是否了解体系运行情况?(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5.6 /4.6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如何认识管理评审的重要性?●是否保存了记录?●评审的执行人、时间间隔、输入与输出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如重大纠正预防措施是否成为评审输入?)●上次评审的改进措施是否得以实施?有效性如何?●组织最高管理者是否参与并主持会议?●管理评审是否检讨了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达成绩效?●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环境/职安方针、目标指标、运行控制未保持一致性?●管理评审是否存在形式主义?6.1资源提供●最高管理者采取了何种途径确定所需提供的资源?●为满足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提供了哪些资源?●提供的资源是否能够确保提供的产品达到顾客满意?4.3.1环境因素/危险源●组织是否建立了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的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行政公关部4.2.3 /4.4.5文件控制●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文件是否符合组织的产品特点和体系要求?(文件中是否规定了有关文件评审的内容)●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文件的修订是否及时?修改后是否被重新批准?(查部分受控文件)●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使用处是否得到有效版本的适用文件?(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查验)●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发放范围如何控制?(查外来文件清单)●保留作废文件的标识是否清晰?(查作废文件清单和部分作废文件)4.2.4/4.5.3记录控制●是否制定了记录控制程序?●记录的标识是否清楚,检索是否方便?(查记录清单)●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查记录控制程序)6.3基础设施●为使产品符合要求,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设备?(主要是车辆管理)●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实现产品的需要?是否得到了维护?(主要是车辆管理)6.4工作环境●组织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得到管理?(提问:为员工提供了哪些保障?)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对产品要求评审的时间、内容和结果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规定?(查该部门的合同评审文件)●评审的结果和后续的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提问并查相关记录)●产品要求更改后,相关文件是否被及时更改?相关人员是否了解更改情况?(提问并查合同流转单等)7.5.3标识和可追溯性●是否在服务运作的全过程对产品进了标识?(查标识清单)●当有可追溯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可行时,抽查记录中的几个标识)4.4.1 职责与权限成员的职责与权限是否在组织内外部得以沟通?方式如何?(提问)4.3.4 环境/职安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每一职能实现目标的职责?(查相关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查相关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如何?(提问并查相关管理方案,可行时现场查看)⏹物业管理部7.1实现过程的策划●是否确定了产品实现过程?●对产品实现过程是否形成了必要的文件?●对于没有形成文件的过程和活动,如何实施?●是否规定了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证的准则?●是否规定了必要的质量记录?●是否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了必要的质量计划?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认●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有哪些?是否实行了有效的控制?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对产品要求评审的时间、内容和结果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规定?●评审的结果和后续的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产品要求更改后,相关文件是否被即使更改?相关人员是否了解更改情况?7.2.3顾客沟通●组织对有关产品信息、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订)、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等方面与顾客的沟通做了哪些安排?●这些安排是否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7.5.1服务提供的控制●是否确实了服务运作的全过程?是否规定了相应的信息?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书?●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了对服务运作过程的控制?●服务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备,其测量能力是否满足所需的要求?●运作中设定了哪些关键过程?对其实施的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运作过程中设定了哪些监控点,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7.5.2过程确认●组织规定了哪些特殊过程?●对这类特殊过程是否实施了确认和再确认?●是否对特殊过程的更改进行确认?7.5.4 顾客财产●对顾客财产是否进行了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当顾客财产出现问题时是否有记录?是否向顾客报告?7.5.5 产品防护●在服务的全过程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8.2.3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是否明确了为满足顾客要求所必须进行的产品实现过程的测量和监控方法?●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了实施?●效果如何?4.3.1环境因素/危险源●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4.4.6运行控制●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4.4.7 应急准备与反应●组织有哪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是否全部识别?(提问,查环境因素/危害源一览表)●针对这些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组织是否制定了相关的程序或应急计划加以控制?程序/计划是否完整、适用?(提问,查相关规程,评价)●是否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演练?(查记录,如可行与部分参与人员交谈以查核真实性)●组织是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如发生,组织是否对应急准备与反应程序/计划进行评审与修订?(提问查相关记录)●紧急应变演练计划是否包括所有职能部门的人员?人员训练是否充足?(查演练记录和培训记录)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查程序文件,评价)●是否保存相应记录?是否对不合格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查数份不合格表单)●纠正措施是否有效?(评价)●是否识别和分析了潜在不合格?(结合审核证据进行评价)●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评价)⏹物流中心7.4.1采购过程●是否规定了对供方的选择和定期评价准则,实施情况如何?(查采购控制程序和相关记录)●是否记录了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查合格供方一览表和相关证明文件)7.4.2 采购信息●是否清楚\明确的对待了采购产品的信息?(查相关文件和记录)●规定应该具备哪些采购文件? (查相关文件和记录)●采购文件发布前,是否对规定要求的适宜性进行了评审?评审的方式是否有效? (查相关文件和记录)7.4.3采购产品验证●组织是否识别了对采购产品验证所需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否得到了实施?(查程序文件和物品验收单等记录)●当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是否在采购文件中做出了符合性要求的规定?实施情况如何?(查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4.3.1环境因素/危险源●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4.4.6运行控制●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计划财务部4.3.1环境因素/危险源●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4.3.4管理方案●是否对关涉环境/职安所需资金的项目(方案)进行合理评估与支持?(提问)4.4.6运行控制●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文件)●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提问,可行时查看相关记录)⏹市场营销部7.1实现过程的策划●是否确定了产品实现过程?(楼盘项目开发)●对产品实现过程是否形成了必要的文件?(查看策划书2-3份)●对于没有形成文件的过程和活动,如何实施?(提问)●是否规定了相应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以及验证的准则?(提问)●是否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了必要的质量计划?(提问并查看记录)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认●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目前的做法是否适宜、充分?(提问)●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有哪些?是否实行了有效的控制?(提问,查法规清单等相关记录)7.2.3顾客沟通●组织对有关产品信息、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订)、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等方面与顾客的沟通做了哪些安排?(提问)●这些安排是否实施?(提问,并查看项目跟踪进程表等记录)●实施的效果如何?4.3.1环境因素/危险源●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4.3.2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如何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程序?(查相关程序)●组织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是否适宜?(查相关程序规定)●是否建立和保持了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查清单)●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全面和适用?(查清单)●组织采取何种方法定期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方面的变化?(提问)●组织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提问,查相关记录)⏹企业发展部5.5.1/4.4.1 职责和权限●对应组织体系各过程的职能,是否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岗位和权限?●部门和岗位的权限、职责和相互关系是否清楚、协调?6.2 人力资源●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是否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员工的质量意识如何?●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组织对产品设计/开发是否进行了策划?策划是否符合产品的特点?●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包括策划的阶段、活动和职责权限?●对参与设计/开发的不同组别间的接口规定是否明确?是否进行了管理?沟通效果如何?●必要时,策划的输出是否随设计/开发进展而更新?7.3.2 设计开发输入●输入是否形成文件?●是否即使评审了设计/开发输入的适宜性?●设计/开发的输入是否完整?7.3.3 设计开发输出●输出文件有哪些?●输出文件在发放前是否得到批准?●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如何证实?7.3.4 设计/开发评审●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系统的设计/开发评审的?●设计/开发评审的阶段、目标、参加人员是否符合策划规定要求?●评审中识别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评审记录是否包括了评审结果和跟踪措施?7.3.5 设计开发验证●是否实施了验证?●验证活动能否确保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是否记录了验证结果和跟踪措施?7.3.6 设计开发确认●是否实施了设计开发确认?●确定的时间\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记录了确认结果和跟踪措施?7.3.7开发更改控制●设计开发更改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对更改进行了评审?●实施更改前是否得到批准?●是否记录了更改的结果及跟踪措施?⏹品质保证部4.2.2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的覆盖面是否完整?(查手册)●质量手册中各过程的描述是否反映了组织所提供产品的特点?(查手册)5.2以顾客为中心●组织如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将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的方式是什么?●组织如何证实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相应要求并得到满足?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是否对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了识别?●是否配置了必要的测量和监控装置?●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与测量要求相一致?●对监控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是否满足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要求?●发现测量和监控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对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采取了哪些复评措施?●是否根据复评结果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用于测量和监控的软件,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确认?8.1策划●是否对保证质量体系运行所需的测量和监控过程进行了规定\策划和实施?●在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中是否事业了统计技术?●监测和测量活动能否满足要求和实现改进?8.2.1顾客满意●对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规定了哪些收集和分析方法?●这些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适用?●组织是否按规定要求执行?●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分析结果对改进起到了哪些作用?8.2.2 内审●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查程序文件)●是否对内审方案进行了策划?(查内审计划)●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查内审记录)●审核人员是否具有独立性?(抽查内审记录)●是否记录了审核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查不合格报告)●是否对纠正措施进行了验证,效果如何? (提问,查不合格报告,必要时现场查看)8.2.4/4.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监测与测量●是否明确了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需要进行测量和监控?●对测量和监控做了哪些规定?形成了哪些文件?●是否对产品特性按要求进行了测量和监控?●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形成了文件?是否表明经授权负责产品放行的责任人?●有无顾客批准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的特例情况?是否满足要求?●程序是否完整(是否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有规定)?●监测程序是否被有效的执行?●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情况如何?●是否定期评价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评价周期、方法等是否适宜?(提问,查相关记录)8.3 不合格控制●是否制定的程序文件?在文件中是否规定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和控制?(查看程序文件)●是否明确了对不合格产品的评审方式?评审结果是否得到了实施?(查看相关文件和不合格整改单等记录)●不合格是否得到了纠正?纠正后是否对其进行了再次验证?(查看不合格整改单等相关记录)●对交付和开始适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了措施?有效性如何?(提问,评价)●是否明确让步处理需报告的场所/部门?让步处理是否向顾客和有关部门报告?(提问,查看相关规定)8.4数据分析●组织对哪些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哪些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提供了哪些信息?信息利用度如何?8.5.1持续改进的策划●组织策划管理了哪些持续改进的过程?8.5.2/8.5.3/4.5.2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是否对包括顾客投诉在内的不合格按规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否有效?●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识别和分析了潜在不合格?●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是否保存相应记录?●重大的预防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4.3.1环境因素/危险源●组织是否建立了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的程序?(查程序文件)●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全面?并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是否适宜?(查看环境因素和危害源一览表)●环境因素是否随着变化的了条件而更新?(必要时,可与以前的一览表对照)4.3.2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如何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程序?(查程序文件)●组织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是否适宜?(查程序文件相关规定)●是否建立和保持了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查法规清单)●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全面和适用?(查法规清单)●组织采取何种方法定期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方面的变化?(提问,并查看文件规定)●组织如何向员工传达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提问,并查看文件规定)4.3.3 环境/职安目标、指标●组织是否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层次和职能,建立并保持环境/职安目标和指标,并形成了文件?(查目标记录)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职安目标时,考虑因素是否全面(是否包括法律与其它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等)?(提问,并查看目标评价记录)●环境/职安目标和指标是否与环境方针一致?●环境/职安目标是否适宜?4.3.4 环境/职安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每一职能实现目标的职责?(查管理方案)●管理方案是否规定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查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如何?(提问并查管理方案,可行时现场查看)4.4.3 信息交流/沟通●组织是如何处理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查文件规定)●是否形成记录?处理方式是否适当?(查相关记录)4.4.4 环境/职安体系文件●体系文件是否包含了对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查受控文件清单)●文件是否清楚的指明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抽查2-4份文件)4.4.6运行控制●对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控制程序是否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怎样?(提问,查相关文件)●对某些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活动,未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妥当?●实际的操作是否按运行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现场查看)⏹培训中心6.2 人力资源/4.4.2人力资源/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环境等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查相关文件)●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查相关记录)●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查培训记录)●是否评价了培训的有效性?(查培训记录)●员工的质量/环境意识如何?(此问题留待在其他部门或管理处内审时与员工交谈)●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查培训记录)⏹人力资源部6.2 人力资源/4.4.2人力资源/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是否识别了从事影响质量/环境等活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查相关文件)●是否对人员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查相关记录)●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查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