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数学(新人教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2 B .15C .12或15D .9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4.如图,△ABO 关于x 轴对称,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为( ) A .(﹣1,2) B .(﹣1,﹣2) C .(1,2)D .(﹣2,1)5.如图,在△ABE 中,∠BAE=105°,AE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BE 于点C ,且AB=CE ,则∠B 的度数是( )A .45°B .60°C .50°D .55°6.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作法如下:如图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作法的道理是( ) A .HL B .SSS C .SASD .ASA7.如图,AB ∥DE ,AF=DC ,若要证明△ABC ≌△DEF ,还需补充的条件是( ) A .AC=DFB .AB=DEC .∠A=∠DD .BC=EF8.如图,△ABC 中,已知∠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经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点E ,若BD+CE=9,则线段DE 的长为( ) A .9 B .8 C .7D .6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9. a·a 3= .(b 3)4= . (2ab)3= . 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_______.11. 如图,已知△ABC 的三边AB 、AC 、BC 的长分别为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 ,则S △AOB :S △AOC :S △BOC = .12.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BE 、CD 相交于点O,AE =AD 要使△ABE ≌△ACD ,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只要写一个条件).13. 计算:10031002)161()16(-⨯-= 14.如图,△ABC 中,∠BAC=100°,DF 、EG 分别是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则∠DAE 等于 度.15. 点E(a ,-5)与点F(-2,b)关于y 轴对称,则a =__________,b =__________.16. 如图,在△ABC 中,∠C=90°,∠B=15°,AB 的垂直平分 线交AB 于E ,交BC 于D ,BD=8,则AC=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2分)17.计算下列各题(每题4分共16分)(1)(ab 2)2·(-a 3b)3÷(-5ab) (2)3a (2a 2-9a+3)-4a (2a-1)(3)﹣4(b ﹣a )3•(a ﹣b )6•(b ﹣a )2÷(a ﹣b )(4)(5x+2y)(3x-2y)18.(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5),B(-1,0),C(-4,3).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写出点111A B C ,,的坐标19. (8分) 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ABD 的中线, (1)∠ABE=15°,∠BAD=35°,求∠BED 的度数; (2)作出△BED 的BD 边上的高;(3)若△ABC 的面积为60,BD=5,则点E 到BC 边的距离为多少?20.(8分)如图,∠BAC=90°,AB=AC ,D 点在AC 上,E 点在BA 的延长线上,BD=CE ,BD 的延长线交CE 于F.DCABE证明:(1)AD=AE (2) BF⊥CE.21. (6分)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并在这条垂线上取一点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测得ED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

人教版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0分)1.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 +=(m+n)(m−n)B. −a=a(a−1)C. (x+2)(x−2)=−4D. +2x−1=(x−1)22.多项式−m与多项式−2x+1的公因式是( )A. x−1B. x+1C. −1D. (x−1)23.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分式的值( )A. 扩大为原来的4倍B. 扩大为原来的2倍C. 不变D. 缩小为原来的12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因式分解的是( )A. x+xB. +8x+16C. +4D. −15.把代数式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 B. C. D.6.边长为a,b的长方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 b+ab的值为( )A. 35B. 70C. 140D. 2807.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A. 80分B. 82分C. 84分D. 86分8.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A. B. C. D.9.在某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7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3名,他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7名学生成绩的()A. 众数B. 方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10.下列关于分式的判断,正确的是()A. 当x=2时,的值为零B. 当x≠3时,有意义C. 无论x为何值,不可能得整数值D. 无论x为何值,的值总为正数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1.如果分式的值为0,那么x的值为________。

12.若多项式x−mx−21可以分解为(x+3)(x−7),则m=________。

13.当a=2时,分式的值是________。

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1.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B.3cm,3cm,6cmC.5cm,8cm,2cmD.4cm,5cm,6cm3.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则斜边的长为()A.2cmB.4cmC.6cmD.8cm4.如图所示,∠B=∠D=90°,BC=CD,∠1=40°,则∠2=()A.40°B.50°C.45°D.60°5.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AEF=110°,则∠1=()A.30B.35C.40°D.50°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3:5,则最小的角的度数为()A.20°B.30°C.40°D.60°7.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8.正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则n的值为()A.7B.8C.9D.109.AC=A′C′,在△ABC与△A′B′C′中,已知∠A=∠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添加条件AB=A′B′,则△ABC与△A′B′C′全等B.若添加条件∠C=∠C′,则△ABC与△A′B′C′全等C.若添加条件∠B=∠B′,则△ABC与△A′B′C′全等D.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与△A′B′C′全等10.如图,∠A=15°,AB=BC=CD=DE=EF,则∠DEF等于()A.90°B.75°C.70°D.6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2018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点P在第二象限,并且到x轴的距离为1,到轴的距离为3,那么点P的坐标为()
A(-1,3) B(-1, -3) c(-3,-1) D(-3,1)
2.点P(-3,4)到轴的距离是()
A.-3 B.4 c. 3 D.5
3.正比例函数=x的图象过第二,四象限,则()
A随x的增大而减小 B 随x的增大而增大
c不论x如何变化,的值不变
D 当x<0时,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随x的增大而减小
4.直线=x+b(<0)上有两点A(,),B(,),且>,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A. B. = c. D.无法确定
5.如图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B=30°,∠DAE=55°,
则∠AcD的度数是()
A、110°
B、100° c、85° D、80°
6.三角形的三边都为整数,其中两边长为3和7,最长边第三边的取值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是x的函数的是()
8.已知一次函数=x+b,当x增加2时,减小3,则的值是
( ) A. B. c. D.
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D→c→B→A,设P点经过的路线为x,以点A、P、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上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上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a 2·a=a 3B .(ab )2=a 2b 2C .(a 2)3=a 5D .-a+2a=a2.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各角能成为某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是 (▲)A.430°B.4320°C. 4334°D.4360°4.如图,已知MB=ND,∠MBA=∠NDC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M=∠NB . AM ∥CNC .AB = CD D . AM=CN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和4,则它的周长是( ▲ )A .10B .8C .8或10D .无法确定6. 如图,点D 为△ABC 边AB 的中点,将△ABC 沿经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刚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B=48°,则∠BDF 的度数为( ▲ )A .88°B .86°C .84°D .82°7.如图,∠MON 内有一点P ,P 点关于OM 的轴对称点是G ,P 点关于ON 的轴对称点是H ,GH分别交OM 、ON 于A 、B 点,若GH 的长为10cm ,求△PAB 的周长为( ▲ )A .5cmB . 10cmC . 20cmD . 15cm8.如图,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CE≌△BCDB.△BGC≌△AFC C .△ADB≌△CEAD.△DCG≌△ECF9.如图,在△ABC 中,AB =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点E.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 A B D C M N①△BCD≌△CBE;②△BAD≌△BCD;③△BDA≌△CEA;④△BOE≌△COD;⑤△ACE≌△BCE.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③④10.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则图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A. △ADCB. △BDC’C. △ADC´D. 不存在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实数4的平方根是.12.点A(-5,-6)与点B(5,-6)关于__________对称。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2018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平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性质,易得P得坐标;
(2)根据题意,P的运动速度与移动的时间,可得P运动了8个单位,进而结合长方形的长与宽可得答案;
(3)根据题意,当点P到x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有P在AB与c上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答案.
解答解(1)根据长方形的性质,可得AB与轴平行,Bc与x轴平行;
故B的坐标为(4,6);
(2)根据题意,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
当点P移动了4秒时,则其运动了8个长度单位,
此时P的坐标为(4,4),位于AB上;
(3)根据题意,点P到x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有两种情况
P在AB上时,P运动了4+5=9个长度单位,此时P运动了45秒;
P在c上时,P运动了4+6+4+1=15个长度单位,此时P运动了 =75秒.
点评根据题意,注意P得运动方向与速度,分析各段得时间即可.
26.(8分)(2018 襄阳)为发展旅游经济,我市某景区对门票釆用灵活的售票方法吸引游客.门票定价为50元/人,非节假日打a 折售票,节假日按团队人数分段定价售票,即人以下(含人)的团队按原价售票;超过人的团队,其中人仍按原价售票,超过人部分的游客打b折售票.设某旅游团人数为x人,非节假日购票款为1(元),节假日购票款为2(元).1与2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观察图象可知a= 6 ; b= 8 ; = 10 ;
(2)直接写出1,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年八年级上册期中监测数学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年八年级上册期中监测数学卷(含答案)
∴RT△AD中, A=a D=b
RT△AB中, A=a B=b
RT△cD中, c=a D=b
RT△cB中, c=a B=b
据勾股定理可得
即该四边形四边相等。
⑵由⑴可知AD=AB=Bc=cD∴可得
即该四边形的周长为边长四倍。
⑶由⑴可知;AD=AB=Bc=cD∴∠AD=∠AB∠cD=∠cB
∴∠ADc=∠ABc同理∠DAB=∠DcB

(6分)
即RT△ABD中BD=5且AB=13
∴(8分)
∴S△ABc=(10分)
24、(12分,每小题各4分)

(1)是直角梯形.(如图(1))
(2)∵,

∴=,整理,得.
(3)以下两图都可以.
25、(分)(说明言之有据,结论正确者,酌情给分。)
解⑴∵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于点,设Ac=2a,BD=2b
即该四边形的对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⑷由⑴可知
且Ac=2a,BD=2b

即该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AB=Ac=5 Bc=6且为Bc的中点。
∴A为Bc边上的高线。(3分)
∴有RT△Ac中Ac=5 c=3
∴据勾股定理得(6分)
又∵N⊥Ac
∴SRT△Ac=(8分)

∴(10分)
23、(10分)
解作AD⊥Bc于D,(1分)
则有RT△ABD, RT△AcD
据勾股定理可知(4分)
∵AB=13 Bc=14 Ac=15并设BD=x,则cD=14-x
2018年八年级上册期中监测数学卷(含答案)
桥亭中学2-3+4(1分)⑵原式=(1分)
=-4+4 =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4°,则顶角为
A.108° B.72° c.54°D.36°
2.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B.
c.
D.
3.若分式的值为0,则的值是
A.-l B.-l或2 c.2 D.-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B.角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
c.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同侧D.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下列式子中总能成立的是
A. B.
c. D.
6.如果把分式中的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3倍D.缩小6倍
7.若点A(,-l),与点B(4,)关于轴对称,则
A. B.
c. D.
8.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因式分解x2﹣9的结果是()A.(x+9)(x﹣9)B.(x+3)(x﹣3)C.(3+x)(3﹣x)D.(x﹣3)2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 C.2 D.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三、解答题19.(16分)计算化简(1)﹣(2)﹣(﹣2+)(3)×﹣5(4)()2.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6.在正方形ABCD中,AB=4,E为BC的中点,F在CD上,DF=3CF,连结AF、AE、EF.(1)如图1,求出△AEF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ECF +S△ABE与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AF于G,①试求出FG、AG、EG的长度;②试探究EG2与FG×AG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因式分解x 2﹣9的结果是( )A .(x+9)(x ﹣9)B .(x+3)(x ﹣3)C .(3+x )(3﹣x )D .(x ﹣3)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x 2﹣9=(x+3)(x ﹣3).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10B .C .2D .【考点】方差.【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解答】解: =(3+5+4+6=7)=5,S 2= [(3﹣5)2+(5﹣5)2+(4﹣5)2+(6﹣5)2+(7﹣5)2]=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 [(x 1﹣)2+(x 2﹣)2+…+(x 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π,,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是无理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的范围,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1<2,3+1<3+<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的范围是解题关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分析】依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A、﹣4是16的平方根,故A正确;B、=4,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B错误;C、0的算术平方根是0,故C错误;D、2的平方根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3是直角边,4是斜边;②3、4均为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第三边的长.【解答】解: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5;综上,第三边的长为:5或.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要注意的是由于已知的两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所以一定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2+b2=c2即可;反之不符合的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因为32+32=(3)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因为72+242=25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因为82+152=17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D、因为()2+()2≠()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考点】实数与数轴.【分析】设点C表示的数是x,然后根据中点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点C表示的数是x,∵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C,B两点关于点A对称,∴=﹣1,解得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根据点B、C关于点A对称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x、y的值,然后相加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 +(y+3)2=0,∴=0,(y+3)2=0,∴x+y﹣1=0,y+3=0,解得x=4,y=﹣3,故x+y=4+(﹣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最中间的数是第15、16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是: =22;∵22出现了8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在2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分析】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本题a2﹣2ab+b2是完全平方,再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解答】解:a2﹣2ab+b2﹣c2=(a2﹣2ab+b2)﹣c2=(a﹣b)2﹣c2=(a﹣b+c)(a﹣b﹣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注意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将等式右边的移项到方程左边,然后提取公因式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根据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数为0转化为两个等式;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4﹣b4=a2c2﹣b2c2,∴a4﹣b4﹣a2c2+b2c2=0,∴(a2+b2)(a2﹣b2)﹣c2(a2﹣b2)=0,∴(a2﹣b2)[(a2+b2)﹣c2]=0,则当a2﹣b2=0时,a=b;当a2﹣b2≠0时,a2+b2=c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运用,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5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由题意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2)(x﹣b),将整式(x﹣b)(x﹣2)相乘,然后根据系数相等求出b.【解答】解:∵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b)(x﹣2),∴(x﹣b)(x﹣2)=x2﹣(b+2)x+2b=x2+3x﹣10,∴2b=﹣10,∴b=﹣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紧扣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8或﹣4 .【考点】完全平方式.【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解答】解:∵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m﹣2=±6,解得:m=8或﹣4.故答案为:8或﹣4.【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4.【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先将图形展开,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勾股定理可得出.【解答】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C是边的中点,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AB=π•=4,CB=4.∴AC==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 .【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记图中两个正方形分别为P、Q.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与D的面积的和是Q的面积;A与B的面积的和是P的面积;而P,Q的面积的和是E的面积,即A、B、C、D的面积之和为E的面积,∴正方形E的面积=4+6+3+4=17,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发现正方形A,B,C,D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48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作底边上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如图,作AD⊥BC于点D,则BD=BC=6.在Rt△ABD,∵AD2=AB2﹣BD2,∴AD=8,∴△ABC的面积=BC•AD=×12×8=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 4.8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根据a2+b2+c2+200=12a+16b+20c,可以求得a、b、c的值,从而可以判断△ABC的形状,从而可以求得最长边上的高.【解答】解:∵a2+b2+c2+200=12a+16b+20c,∴a2+b2+c2+200﹣12a﹣16b﹣20c=0,∴(a﹣6)2+(b﹣8)2+(c﹣10)2=0,∴a﹣6=0,b﹣8=0,c﹣10=0,解得,a=6,b=8,c=10,∵62+82=102,∴△ABC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三、解答题19.计算化简(1)﹣(2)﹣(﹣2+)(3)×﹣5(4)()2.【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合并求出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化简,进而求出答案;(4)直接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解答】解:(1)﹣=2﹣5=﹣3;(2)﹣(﹣2+)=3﹣(4﹣8+3)=﹣7+11;(3)×﹣5=6﹣5=1;(4)()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此多项式有公因式,应提取公因式5a,然后再整理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x3,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进行因式分解.(3)先提取公因式ab,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4)用分组分解法,前两项一组,后两项一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提取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5a(3a+1);(2)原式=x3(x2﹣1)=x3(x+1)(x﹣1);(3)原式=ab(a2﹣4ab+4b2)=ab(a﹣2b)2.(4)原式=(1﹣x2)﹣(y2﹣x2y2)=(1﹣x2)﹣y2(1﹣x2)=(1﹣x2)(1﹣y2)=(1+x)(1﹣x)(1+y)(1﹣y).【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用分组分解法,分组是解本小题的难点.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①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②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代入计算;④把已知数据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解答】解:①x+y=+=﹣1;②xy=×=﹣2;③x2+y2=(x+y)2﹣2xy=1+4=5;④(x2+x+2)(y2+y﹣2)=(++2)(+﹣2)=3×(﹣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即可解答.【解答】解:①x2=9x=±3,②(x﹣2)2=4x﹣2=±2x=4或0.③(2x+1)2=12(2x+1)2=362x+1=±6x=或﹣.④(x+1)3=﹣2(x+1)3=﹣8x+1=﹣2x=﹣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求CD,由于AD已知,只需求AC即可.【解答】解:∵AB⊥BC,AB=4,BC=3,∴AC=5.∵AC⊥CD,AC=5,AD=13,∴CD=12,∴S=π×()2=18π,阴影∴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π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扇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考点】勾股定理.【专题】作图题.【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结合网格得出A,B,C的位置,进而利用△ABC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S△ABC=12﹣×1×3﹣×1×4﹣×2×3=5.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A,B,C的位置是解题关键.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AD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BC的中点,求出B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进而求出S,(2)根据(1)同理求出C2、S2,C3、S3依此类推,得到Cn、Sn.【解答】解:(1)在正△ABC 中,AB=2,AD ⊥BC 于D ,∴BD=1,∴AD==,∴S △ABC =BC •AD=×=;(2)由(1)可知AB 2=,∴C 1=3×2×()0,S 1=×2×2×;∵等边三角形AB 2C 2的边长为,AB 3⊥B 2C 2,∴AB 3=,∴C 2=2×3×()1,S 2=×2××2××=×22×()3,∵等边三角形AB 3C 3的边长为,AB 4⊥B 3C 3,∴AB 4=,∴C 3=3×2×()2,S 3=×2×××2×××=×22×()5依此类推,C n =6()n ﹣1S n =2()2n ﹣1.故第n 个正三角形的周长为6()n ﹣1,第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2()2n ﹣1.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属于规律型试题,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6.在正方形ABCD 中,AB=4,E 为BC 的中点,F 在CD 上,DF=3CF ,连结AF 、AE 、EF .(1)如图1,求出△AEF 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 △ECF +S △ABE 与S △AEF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 ⊥AF 于G ,①试求出FG 、AG 、EG 的长度;②试探究EG 2与FG ×AG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先求得EC 、FC 、DF 、BE 、AD 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EF 、EB 、AE 的长;(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EFA 为直角三角形;(3)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得△AEF 、△ECF 、△ABE 的面积,从而可得出问题的答案;(4)①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 △AEF =AF •GE=5,从而可求得EG 的长,然后再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G 的长,然后可得到AG 的长;②求得EG 2、GF •AG 的结果,从而可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ABCD 为正方形,AB=4,∴AB=BC=DC=AD=4.∵E 是BC 的中点,∴BE=CE=2.∵CD=4,DF=3CF ,∴FC=1,DF=3.依据勾股定理可知:EF==,AE==2,AF==5.(2)∵AF 2=25,EF 2=5,AE 2=20,∴AF 2=EF 2+AE 2.∴△AEF 为直角三角形.(3)S △AEF =S △ECF +S △ABE .理由:∵S △ECF =FC •CE=×1×2=1,S △ABE =AB •BE=×4×2=4,S △AEF =EF •AE=××2=5, ∴S △AEF =S △ECF +S △ABE .(4)①∵S △AEF =AF •GE=5,∴×5×EG=5.∴EG=2.在△EFG中,由勾股定理可知:FG===1.AG=AF﹣GF=5﹣1=4.②∵EG2=22=4,GF•AG=1×4=4,∴EG2=GF•A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EF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第21页(共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