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尺规作图
2023中考数学复习:尺规作图

1
栏目导航
数据聚焦
2
3
考点梳理
数据剖析
数据链接
题型突破
真题试做
第27讲
返回栏目导航
尺规作图— 教材链接
1
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
教材链接
人教:七上第四章P126.
冀教:七上第二章P69-P70,P79,八上第十三章P52-P54,第十六章P112P123.
北师:七下第二章P55-P60,第四章P105-P107.
直平分线 点N;
MN
返回栏目导航
(2)过点M,N作直线MN,直线MN即为线
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图形示例
第27讲
返回思维导图
尺规作图— 考点梳理
返回栏目导航
续表
1.五种尺规作图
作图内容
作图步骤
作
过直线 (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向点O两侧
直
上一点 作弧,分别交直线l于A,B两点;
线l
O作直
(2)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
即为所求
图示
第27讲
尺规作图— 考点梳理
返回思维导图
返回栏目导航
3.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
作图要求
续表
作法
作三角形 (1)分别作AB,BC的⑥___________,
垂直平分线
的外接圆 交点为O;
(2)以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画
圆,☉O即为所求
图示
第27讲
尺规作图— 考点梳理
4.作特殊四边形的方法
于点P2.故符合题意的点P有两处.
1
2
13
4
5
第27讲
尺规作图— 题型突破
2023年中考数学---《尺规作图》知识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数学---《尺规作图》知识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总结1.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2.基本要求它使用的直尺和圆规带有想像性质,跟现实中的并非完全相同.①直尺必须没有刻度,无限长,且只能使用直尺的固定一侧.只可以用它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不可以在上画刻度.②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亦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你之前构造过的长度3.基本作图有:(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具体步骤:①以线段两个端点为圆心,大于线段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在线段的两侧别分交于M、N。
如图①②连接MN,过MN的直线即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②(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具体步骤:①以角的顶点O为圆心,一定长度为半径画圆弧,圆弧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两点M、N。
如图①。
②分别以点M与点N为圆心,大于MN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交于点P。
如图②。
③连接OP,OP即为角的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4.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5.设计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主要把简单作图放入实际问题中.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对所作图形的要求,结合对应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的方法作图。
专项练习题1.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如图,已知线段m,n.求作△ABC,使∠A=90°,AB=m,BC=n.【分析】先在直线l上取点A,过A点作AD⊥l,再在直线l上截取AB=m,然后以B点为圆心,n为半径画弧交AD于C,则△ABC满足条件.【解答】解:如图,△ABC为所作.2.如图,在△ABC中,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1)作∠ACB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E(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AD=AE.【分析】(1)按照角平分线的作图步骤作图即可.(2)证明△ACE≌△ABD,即可得出AD=AE.【解答】(1)解:如图所示.(2)证明:∵AB=AC,∴∠ABC=∠ACB,∵B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角平分线,∴∠ABD=∠ACE,∵AB=AC,∠A=∠A,∴△ACE≌△ABD(ASA),∴AD=AE.3.如图,已知线段AC和线段a.(1)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并标明相应的字母,不写作法)①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l,交线段AC于点O;②以线段AC为对角线,作矩形ABCD,使得AB=a,并且点B在线段AC的上方.(2)当AC=4,a=2时,求(1)中所作矩形ABCD的面积.【分析】(1)①按照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步骤作图即可.②以点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线段AC上方交于点B,同理,以点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C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线段AC下方交于点D,连接AD,CD,AB,BC,即可得矩形ABCD.(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①如图,直线l即为所求.②如图,矩形ABCD即为所求.(2)∵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90°,∵a=2,∴AB=CD=2,∴BC=AD===,∴矩形ABCD的面积为AB•BC=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AB=BC,AD⊥DC于点D.(1)用尺规作∠ABC的角平分线,交CD于点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E.求证:四边形ABCE是菱形.【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作图步骤作图即可.(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再结合AB=BC,可证得四边形ABCE为菱形.【解答】(1)解:如图所示.(2)证明:∵BE是∠ABC的角平分线,∴∠ABE=∠CBE,∵AB∥CD,∴∠ABE=∠BEC,∴∠CBE=∠BEC,∴BC=EC,∵AB=BC,∴AB=EC,∴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AB=BC,∴四边形ABCE为菱形.5.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点A,B在格点上.请按要求画出格点线段(线段的端点在格点上),并写出结论.(1)在图1中画一条线段垂直AB.(2)在图2中画一条线段平分AB.【分析】(1)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作出图形即可;(2)利用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1)如图1中,线段EF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2)如图2中,线段EF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6.“水城河畔,樱花绽放,凉都宫中,书画成风”的风景,引来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留念.已知水城河与南环路之间的某路段平行宽度为200米,为避免交通拥堵,请在水城河与南环路之间设计一条停车带,使得每个停车位到水城河与到凉都宫点F的距离相等.(1)利用尺规作出凉都宫到水城河的距离(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图中格点处标出三个符合条件的停车位P1,P2,P3;(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0,2),N(2,0),停车位P(x,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在图中画出停车带,并判断点P(4,﹣4)是否在停车带上.【分析】(1)利用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的方法作图即可;(2)根据停车位到水城河与到凉都宫点F的距离相等,可得点P1,P2,P3;(3)根据停车位P(x,y)到点F(0,﹣1)和直线y=1的距离相等,得1﹣y=,从而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线段F A的长即为所求;(2)如图,点P1,P2,P3即为所求;(3)∵停车位P(x,y)到点F(0,﹣1)和直线y=1的距离相等,∴1﹣y=,化简得y=﹣,当x=4时,y=﹣4,∴点P(4,﹣4)在停车带上.7.图①、图②、图③均是5×5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其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网格中△ABC的形状是;(2)在图①中确定一点D,连结DB、DC,使△DBC与△ABC全等;(3)在图②中△ABC的边BC上确定一点E,连结AE,使△ABE∽△CBA;(4)在图③中△ABC的边AB上确定一点P,在边BC上确定一点Q,连结PQ,使△PBQ∽△ABC,且相似比为1:2.【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作出图形即可;(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出图形即可;(4)作出AB,BC的中点P,Q即可.【解答】解:(1)∵AC==,AB==2,BC=5,∴AC2+AB2=BC2,∴∠BAC=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2)如图①中,点D,点D′,点D″即为所求;(3)如图②中,点E即为所求;(4)如图③,点P,点Q即为所求.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C=45°.(1)请用尺规作出⊙O的切线A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AB与切线AD所夹的锐角为75°,⊙O的半径为2,求BC的长.【分析】(1)过点A作AD⊥AO即可;(2)连接OB,OC.证明∠ACB=75°,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推出∠BOC=120°,求出CH可得结论.【解答】解:(1)如图,切线AD 即为所求;(2)过点O 作OH ⊥BC 于H ,连接OB ,OC .∵AD 是切线,∴OA ⊥AD ,∴∠OAD =90°,∵∠DAB =75°,∴∠OAB =15°,∵OA =OB ,∴∠OAB =∠OBA =15°,∴∠BOA =150°,∴∠BCA =∠AOB =75°,∵∠ABC =45°,∴∠BAC =180°﹣45°﹣75°=60°,∴∠BOC =2∠BAC =120°,∵OB =OC =2,∴∠BCO =∠CBO =30°,∵OH ⊥BC ,∴CH =BH =OC •cos30°=,∴BC =2. 9.如图,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分别以点A ,D 为圆心,大于21AD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分别交AB ,AD ,AC 于点E ,O ,F ,连接DE ,DF .(1)由作图可知,直线MN 是线段AD 的 .(2)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分析】(1)根据作法得到MN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则AF=DF,AE=DE,进而得出DF∥AB,同理DE∥AF,于是可判断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加上F A=FD,则可判断四边形AEDF为菱形.【解答】(1)解:根据作法可知:MN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故答案为:垂直平分线;(2)证明:∵MN是AD的垂直平分线,∴AF=DF,AE=DE,∴∠F AD=∠FDA,∵AD平分∠BAC,∴∠BAD=∠CAD,∴∠FDA=∠BAD,∴DF∥AB,同理DE∥AF,∴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F A=FD,∴四边形AEDF为菱形.10.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B=8,BC=5.(1)作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H;(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连接CD,求△BCD的周长.【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B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C=DB,则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A=∠DCA,则DC=DA,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BCD的周长=AB+BC.【解答】解:(1)如图,DH为所作;(2)∵DH垂直平分BC,∴DC=DB,∴∠B=∠DCB,∵∠B+∠A=90°,∠DCB+∠DCA=90°,∴∠A=∠DCA,∴DC=DA,∴△BCD的周长=DC+DB+BC=DA+DB+BC=AB+BC=8+5=13.11.已知:△ABC.(1)尺规作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内切圆的圆心O.(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如果△ABC的周长为14cm,内切圆的半径为1.3cm,求△ABC的面积.【分析】(1)作∠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点O即为所求;(2)△ABC的面积=(a+b+c)•r计算即可.【解答】解:(1)如图,点O即为所求;(2)由题意,△ABC的面积=×14×1.3=9.1(cm2).12.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点E是边AD的中点,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下列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作出矩形ABCD的对称轴m,使m∥AB;(2)在图2中作出矩形ABCD的对称轴n,使n∥AD.【分析】(1)如图1中,连接AC,BD交于点O,作直线OE即可;(2)如图2中,同法作出点O,连接BE交AC于点T,连接DT,延长TD交AB于点R,作直线OR即可.【解答】解:(1)如图1中,直线m即为所求;(2)如图2中,直线n即为所求;13.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顶点均在格点上的图形称为格点图形,图中△ABC为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作图,不需证明.(1)在图1中,作出与△ABC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要求所作格点三角形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不与△ABC重叠;(2)在图2中,作出以BC为对角线的所有格点菱形.【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菱形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解:(1)如图1中,△ABD1,△ABD2,△ACD3,△ACD4,△CBD5即为所求;(2)如图2中,菱形ABDC,菱形BECF即为所求.14.【问题提出】如何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一条直线或圆弧平分已知扇形的面积?【初步尝试】如图1,已知扇形OAB,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过圆心O作一条直线,使扇形的面积被这条直线平分;【问题联想】如图2,已知线段MN,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一个以MN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MNP;【问题再解】如图3,已知扇形OAB,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一条以点O为圆心的圆弧,使扇形的面积被这条圆弧平分.(友情提醒:以上作图均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分析】【初步尝试】如图1,作∠AOB的角平分线OP即可;【问题联想】如图2,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RT,垂足为R,在射线RT上截取RP=RM,连接MP,NP,三角形MNP即为所求;【问题再解】方法一: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OBE,作BC⊥OE,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D,交OA于点F,弧DF即为所求.方法二:作OB的中垂线交OB于点C,然后以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交OB中垂线于点D,再以O为圆心,OD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E、F.则弧EF即为所求.【解答】解:【初步尝试】如图1,直线OP即为所求;【问题联想】如图2,三角形MNP即为所求;【问题再解】如图3中,即为所求.15.如图,在6×6的方格纸中,点A,B,C均在格点上,试按要求画出相应格点图形.(1)如图1,作一条线段,使它是AB向右平移一格后的图形;(2)如图2,作一个轴对称图形,使AB和AC是它的两条边;(3)如图3,作一个与△ABC相似的三角形,相似比不等于1.【分析】(1)把点B、A向右作平移1个单位得到CD;(2)作A点关于BC的对称点D即可;(3)延长CB到D使CD=2CB,延长CA到E点使CE=2CA,则△EDC满足条件.【解答】解:(1)如图1,CD为所作;(2)如图2,(3)如图3,△EDC为所作.。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最基本的尺规作图总结与典型例题

初中基本尺规作图总结与典型例题一、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1.在几何中,我们把只限定用直尺(无刻度)和圆规来画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其中直尺只能用来作直线、线段、射线或延长线段;圆规用来作圆和圆弧.由此可知,尺规作图与一般的画图不同,一般画图可以动用一切画图工具,包括三角尺、量角器等,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度量,但尺规作图在操作过程中是不允许度量成分的.2.基本作图:(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利用这两个基本作图,可以作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或差.二、熟练掌握尺规作图题的规范语言1.用直尺作图的几何语言:①过点×、点×作直线××;或作直线××;或作射线××;②连结两点××;或连结××;③延长××到点×;或延长(反向延长)××到点×,使××=××;或延长××交××于点×;2.用圆规作图的几何语言:①在××上截取××=××;②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圆(或弧);③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④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三、了解尺规作图题的一般步骤尺规作图题的步骤:1.已知:当作图是文字语言叙述时,要学会根据文字语言用数学语言写出题目中的条件;2.求作:能根据题目写出要求作出的图形及此图形应满足的条件;3.作法:能根据作图的过程写出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当不要求写作法时,一般要保留作图痕迹.对于较复杂的作图,可先画出草图,使它同所要作的图大致相同,然后借助草图寻找作法.在目前,我们只要能够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三步(另外还有第四步证明)就可以了,而且在许多中考作图题中,又往往只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写出作法,可见在解作图题时,保留作图痕迹很重要.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初中中考复习之尺规作图(精编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尺规作图一、选择题:1.如图,AD 为⊙O 的直径,作⊙O 的内接正三角形ABC ,甲、乙两人的作法分别是:甲:1、作OD 的中垂线,交⊙O 于B ,C 两点;2、连接AB ,AC ,△ABC 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乙:1、以D 为圆心,OD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O 于B ,C 两点; 2、连接AB ,BC ,CA .△ABC 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 A .甲、乙均正确B .甲、乙均错误C .甲正确、乙错误D .甲错误,乙正确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BOC 的依据是【 】 A .SSS B .ASA C .AAS 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3.如图,点C 在∠AOB 的OB 边上,用尺规作出了CN∥OA,作图痕迹中,弧FG 是【 】A .以点C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B .以点C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 C .以点E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弧 D .以点E 为圆心,DM 为半径的弧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OA 、OB,使OA=OB ;再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若点C 的坐标为(m -1,2n),则m 与n 的关系为【 】 (A)m +2n=1 (B)m -2n=1 (C)2n -m=1 (D)n -2m=1 二、填空题:1.如图,在△ABC 中,∠C=900,∠CAB=50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 为圆心,小于AC 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②分别以点E,F 为圆心,大于12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 ;③作射线AG ,交BC 边与点D ,则∠ADC2.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准确作出其一条对称轴。
(保留作图痕迹)三、解答题:1.如图,在△ABC中,AB=AC,∠ABC=72°.(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中作出∠ABC的平分线BD后,求∠BDC的度数.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以下两种方法(规则)①用量角器度量两个角的大小,用度数表示,则角度大的角大;②构造图形,如果一个角包含(或覆盖)另一个角,则这个角大.对于如图给定的∠ABC与∠DEF,用以上两种方法分别比较它们的大小.注:构造图形时,作示意图(草图)即可.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高,AM是△ABC外角∠CAE的平分线.(1)用尺规作图方法,作∠ADC的平分线D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设DN与AM交于点F,判断△ADF的形状.(只写结果)4.如图,在△ABC中,AB=AC,∠ABC=72°.(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中作出∠ABC的平分线BD后,求∠BDC的度数.5.如图,是数轴的一部分,其单位长度为a,已知△ABC中,AB=3a,BC=4a,AC=5a.(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要求:使点A,C在数轴上,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2)记△ABC的外接圆的面积为S圆,△ABC的面积为S△,试说明SS>π∆圆.6.如图,已知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点,连接DE.(1)在∠ABC的内部,作射线BM交线段CD于点F,使∠CBF=∠ADE;(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在(1)的条件下,求证:△ADE≌△CBF.7.数学课上,探讨角平分线的作法时,李老师用直尺和圆规作角平分线,方法如下:小颖的身边只有刻度尺,经过尝试,她发现利用刻度尺也可以作角平分线.根据以上情境,解决下列问题:①李老师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_________.②小聪的作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③请你帮小颖设计用刻度尺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要求:作出图形,写出作图步骤,不予证明)8.①如图1,在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有△OAB,请将△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OA’B’;②折纸: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如图2),要将点D沿某条直线翻折180°,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D’处,请在图中作出该直线。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尺规作图》(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尺规作图》【知识归纳】一)尺规作图1.定义只用没有刻度的和作图叫做尺规作图.2.步骤①根据给出的条件和求作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作部分;②分析作图的方法和过程;③用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④写出作法步骤,即作法.二)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基本作图的应用1.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3)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5)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2.与圆有关的尺规作图(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即三角形的外接圆).(2)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基础检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M ,交y 轴于点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 .若点P 的坐标为(2a ,b +1),则a 与b 的数量关系为( )A .a =bB .2a +b =﹣1C .2a ﹣b =1D .2a +b =12.如图,已知△ABC ,以点B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以点C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 ,且点A ,点D 在BC 异侧,连结AD ,量一量线段AD 的长,约为( )A .2.5cmB .3.0cmC .3.5cmD .4.0cm3.如图,已知△ABC ,∠BAC=90°,请用尺规过点A 作一条直线,使其将△ABC 分成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4.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A (4,3)、B (4,1),把△AB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1B 1C .(1)画出△A 1B 1C ,直接写出点A 1、B 1的坐标;(2)求在旋转过程中,△ABC 所扫过的面积.5.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2×12网格中,给出了四边形ABCD 的两条边AB 与BC ,且四边形ABCD 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AC .(1)试在图中标出点D ,并画出该四边形的另两条边;(2)将四边形ABCD 向下平移5个单位,画出平移后得到的四边形A′B′C′D′.6.已知:线段a 及∠ACB .求作:⊙O ,使⊙O 在∠ACB 的内部,CO=a ,且⊙O 与∠ACB 的两边分别相切.7.如图,OA=2,以点A 为圆心,1为半径画⊙A 与OA 的延长线交于点C ,过点A 画OA 的垂线,垂线与⊙A 的一个交点为B ,连接BC(1)线段BC 的长等于 ; (2)请在图中按下列要求逐一操作,并回答问题:A B C①以点为圆心,以线段的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BA交于点D,使线段OD的长等于②连OD,在OD上画出点P,使OP得长等于,请写出画法,并说明理由.【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B=55°,∠C=3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则∠BAD的度数为()A.65°B.60°C.55°D.45°2.如图,已知钝角△ABC,依下列步骤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步骤1: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1;步骤2: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弧○2,将弧○1于点D;步骤3:连接AD,交BC延长线于点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10题图A.BH垂直分分线段AD B.AC平分∠BAD=BC·AH D.AB=ADC.S△ABC二、填空题3.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 两点,作直线CD交AB于点E,在直线CD上任取一点F,连接FA,FB.若FA=5,则FB=.4.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考数学考点梳理】考点18_尺规作图与定义、命题、定理

考点18 尺规作图与定义、命题、定理一、尺规作图1.尺规作图的定义:在几何里,把限定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2.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根据基本作图作三角形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4)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求作三角形;5)已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和斜边,求作直角三角形.4.与圆有关的尺规作图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即三角形的外接圆);2)作三角形的内切圆.5.有关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作图以及设计图案是中考常见类型.6.作图题的一般步骤(1)已知;(2)求作;(3)分析;(4)作法;(5)证明;(6)讨论.其中步骤(3)(4)(5)(6)一般不作要求,但作图中一定要保留作图痕迹.二、尺规作图的方法1.尺规作图的关键1)先分析题目,读懂题意,判断题目要求作什么;2)读懂题意后,再运用几种基本作图方法解决问题. 2.根据已知条件作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求作三角形的关键是确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图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常借助基本作图来完成,如作直角三角形就先作一个直角.三、定义与命题1.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2.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3.命题的组成: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4.命题的表达形式: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二、真命题、假命题1.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2.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需要根据命题的题设和已学的有关公理、定理进行说明(推理、证明).3.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三、逆命题1.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命题的条件,把原命题的条件作为命题的结论,所组成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3.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区分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4.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四、公理与定理1.如果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2.如果一个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做定理.3.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作为证明其他命题是否为真命题的依据.4.由定理直接推出的结论,并且和定理一样可作为进一步推理依据的真命题叫做推论.五、互逆命题1.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2.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而一个定理并不一定有逆定理.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都是互逆定理.六、反证法1.定义: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步骤:①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正确;②从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推出与公理、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③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正确.考向一基本作图1.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为基本作图.2.基本作图有五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如图,已知△ABC,AC>AB,∠C=45°.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BC=45°.(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详见解析【分析】根据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BC=45°即可.【详解】解:如图,点P即为所求.作法:(1)以点C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D,交BC于E,(2)以点B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F,(3)以点F为圆心,以DE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M,(3)连接BM,并延长BM与AC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作图方法.2.如图,Rt ABC 中,90ABC ∠=︒,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判断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DB DE =B .AB AE =C .EDC BAC ∠=∠D .DAC C ∠=∠【答案】D 【分析】由尺规作图可知AD 是∠CAB 角平分线,DE ⊥AC ,由此逐一分析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尺规作图可知,AD 是∠CAB 角平分线,DE ⊥AC ,在△AED 和△ABD 中:∵=90⎧∠=∠⎪∠=∠⎨⎪=⎩AED ABD EAD BAD AD AD ,∴△AED ≌△ABD(AAS),∴DB=DE ,AB=AE ,选项A 、B 都正确,又在Rt △EDC 中,∠EDC=90°-∠C ,在Rt △ABC 中,∠BAC=90°-∠C ,∴∠EDC=∠BAC ,选项C 正确, 选项D ,题目中缺少条件证明,故选项D 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法,熟练掌握常见图形的尺规作图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线段AB ,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12AB 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D ,连接AC ,AD ,BC ,BD ,CD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 平分∠CADB .CD 平分∠ACBC .AB ⊥CD D .AB=CD【答案】D 【分析】根据作图判断出四边形ACBD 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作图知AC=AD=BC=BD ,∴四边形ACBD 是菱形,∴AB 平分∠CAD 、CD 平分∠ACB 、AB ⊥CD ,不能判断AB=CD ,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菱形的判定方法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1.已知AOB ∠,作AOB ∠的平分线OM ,在射线OM 上截取线段OC ,分别以O 、C 为圆心,大于12O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E ,F .画直线EF ,分别交OA 于D ,交OB 于G .那么,ODG 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 【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知EF 垂直平分OC ,由此证明△OMD ≌△ONG ,即可得到OD=OG 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接CD 、CG ,∵分别以O 、C 为圆心,大于12O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E ,F ∴EF 垂直平分OC ,设EF 交OC 于点N ,∴∠ONE=∠ONF=90°,∵OM 平分AOB ∠,∴∠NOD=∠NOG ,又∵ON=ON ,∴△OMD ≌△ONG ,∴OD=OG ,∴△ODG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基本作图能力:角平分线的做法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做法,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由此解答问题,根据题意得到EF 垂直平分OC 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AB =AC ,BC =6,尺规作图痕迹可求出BD =( )A .2B .3C .4D .5【答案】B 【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方法步骤判断即可.【详解】由作图痕迹可知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而AB=AC ,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D 为BC 重点,BD=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角平分线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关键在于牢记尺规作图的方法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3.如图1,已知ABC ∠,用尺规作它的角平分线.如图2,步骤如下,第一步:以B 为圆心,以a 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 ,BC 于点D ,E ;第二步:分别以D ,E 为圆心,以b 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内部交于点P ;第三步:画射线BP .射线BP 即为所求.下列正确的是( )A .a ,b 均无限制B .0a >,12b DE >的长 C .a 有最小限制,b 无限制D .0a ≥,12b DE <的长 【答案】B 【分析】根据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第一步:以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 ,BC 于点D ,E ;∴0a >;第二步:分别以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内部交于点P ; ∴12b DE >的长;第三步:画射线BP .射线BP 即为所求.综上,答案为:0a >;12b DE >的长,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考向二 复杂作图利用五种基本作图作较复杂图形.1.如图,C 为线段AB 外一点.(1)求作四边形ABCD ,使得//CD AB ,且2CD AB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P ,AB ,CD 的中点分别为,M N ,求证:,,M P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分析】(1)按要求进行尺规作图即可;(2)通过证明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180∠+∠=︒CPN CPM ,即可说明,,M P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详解】解:(1)则四边形ABCD 就是所求作的四边形.(2)∵AB CD ∥,∴ABP CDP ∠=∠,BAP DCP ∠=∠,∴ABP CDP ∆∆∽,∴AB AP CD CP . ∵,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2AB AM =,2CD CN =,∴=AM AP CN CP. 连接MP ,NP ,又∵BAP DCP ∠=∠, ∴∽∆∆APM CPN ,∴∠=∠APM CPN ,∵点P 在AC 上∴180∠+∠=︒APM CPM ,∴180∠+∠=︒CPN CPM ,∴,,M P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2.通过如下尺规作图,能确定点D是BC边中点的是()A.B.C.D.【答案】A【分析】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线段BC的中点.【详解】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线段BC的中点.由此可知:选项A符合条件,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1.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平行线,下列尺规作图中错误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由作图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作图可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与作图可知,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无法判断两直线平行,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在Rt ABC中.()1利用尺规作图,在BC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点P到AB的距离(PD的长)等于PC的长;()2利用尺规作图,作出()1中的线段PD.(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描黑)【答案】()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平分线上,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尺【分析】()1由点P到AB的距离(PD的长)等于PC的长知点P在BAC规作图即可得(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AC、AB分别交于一点,然后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距离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过点A及这个交点作射线交BC于点P,P即为要求的点);()2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即可得(以点P为圆心,以大于点P到AB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与AB交于两点,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间距离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的一侧交于一点,过这点以及点P作直线与AB交于点D,PD即为所求).【详解】()1如图,点P即为所求;()2如图,线段P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作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考向三圆中的作图问题1.如图,已知,.(1)在图中,用尺规作出的内切圆,并标出与边,,的切点,,(保留痕迹,不必写作法);(2)连接,,求的度数.【答案】(1)作图见解析;(2)70°.【解析】(1)直接利用基本作图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析:(1)如图1,⊙O即为所求.(2)如图2,连接OD,OE,∴OD⊥AB,OE⊥BC,∴∠ODB=∠OEB=90°,∵∠B=40°,∴∠DOE=140°,∴∠EFD=70°.考点:1.作图—复杂作图;2.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C=8,按下列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C于点E,F,再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1 2EF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H,作射线AH;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射线AH于点O;③以点O为圆心,线段OA长为半径作圆.则⊙O的半径为()A.B.10C.4D.5【答案】D【分析】如图,设OA交BC于T.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T,再在Rt△OCT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设OA交BC于T.∵AB=AC=AO平分∠BAC,∴AO⊥BC,BT=TC=4,∴AE2=,在Rt△OCT中,则有r2=(r﹣2)2+42,解得r=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1)如图,已知线段AB和点O,利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点O是ABC的内心(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所画的ABC 中,若90,6,8C AC BC ∠=︒==,则ABC 的内切圆半径是______.【答案】(1)作法:如图所示,见解析;(2)2.【分析】(1)内心是角平分线的交点,根据AO 和BO 分别是∠CAB 和∠CBA 的平分线,作图即可; (2)连接OC ,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作法:如图所示:①作射线AO 、BO ; ②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线段AB ,射线AO 于点D ,E ; ③以点E 为圆心,DE 长为半径画弧,交上一步所画的弧于点F ,同理作出点M ; ④作射线AF ,BM 相交于点C ,ABC 即所求.(2)如图,连接OC ,∵90,6,8C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10AB =,∴168242ABC S=⨯⨯=; ∵ABC AOB AOC BOC SS S S ∆∆∆=++,∴11124222AB r AC r BC r •+•+•=,∴1(1068)242r ⨯++•=, ∴2r ,∴ABC 的内切圆半径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作出图形,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求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2.如图,点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1)用直尺和圆规在正方形内部作一点E (异于点O ),使得;EB EC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连接,EB EC EO 、、求证:BEO CEO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C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证明EBO ECO ≅即可求解.【详解】()1如图所示,点E 即为所求.()2连接OB OC 、 由()1得:EB EC =O 是正方形ABCD 中心,,OB OC ∴=∴在EBO △和ECO 中,EB EC EO EO OB OC =⎧⎪=⎨⎪=⎩(),EBO ECO SSS ∴≅BEO CEO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与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正方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考向四逻辑推理1.如图是某剧场第一排座位分布图:甲、乙、丙、丁四人购票,所购票分别为2,3,4,5.每人选座购票时,只购买第一排的座位相邻的票,同时使自己所选的座位之和最小.如果按“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购票,那么甲甲购买1,2号座位的票,乙购买3,5,7号座位的票,丙选座购票后,丁无法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若丙第一购票,要使其他三人都能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写出一种满足条件的购票的先后顺序______.【答案】丙,丁,甲,乙【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四人购票,所购票数量分别为2,3,4,5可得若丙第一购票,要使其他三人都能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那么丙选座要尽可能得小,因此丙先选择:1,2,3,4.丁所购票数最多,因此应让丁第二购票,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丙先选择:1,2,3,4.丁选:5,7,9,11,13.甲选:6,8.乙选:10,12,14.∴顺序为丙,丁,甲,乙.(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是某企业甲、乙两位员工的能力测试结果的网状图,以O为圆心的五个同心圆分别代表能力水平的五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赋分1至5分,由原点出发的五条线段分别指向能力水平的五个维度,网状图能够更加直观的描述测试者的优势和不足,观察图形,有以下几个推断:①甲和乙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②缺少探索学习的能力是甲自身的不足;③与甲相比乙需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④乙的综合评分比甲要高.其中合理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D【分析】根据甲、乙两位员工的能力测试结果的网状图一一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因为甲、乙两位员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均是5分,故甲乙两人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故①正确; 因为甲的探索学习的能力是1分,故缺少探索学习的能力是甲自身的不足,故①正确;甲的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是5分,乙的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是3分,故与甲相比乙需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故①正确;乙的综合评分是:3+4+4+5+5=22分,甲的综合评分是:1+4+4+5+5=19分,故乙的综合评分比甲要高,故①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象信息题,能从图象上获取相关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疫情期间,甲、乙、丙、丁4名同学约定周一至周五每天做一组俯卧撑.为了增加趣味性,他们通过游戏方式确定每个人每天的训练计划.首先,按如图方式摆放五张卡片,正面标有不同的数字代表每天做俯卧撑的个数,反面标有1x ,2x ,3x ,4x ,5x 便于记录. 具体游戏规则如下:甲同学:同时翻开1x ,2x ,将两个数字进行比较,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3x ,4x ,5x 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乙同学:同时翻开1x ,2x ,3x ,将三个数字进行比较,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4x ,5x 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以此类推,到丁同学时,五张卡片全部翻开,并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下表记录的是这四名同学五天的训练计划:根据记录结果解决问题:(1)补全上表中丙同学的训练计划;(2)已知每名同学每天至少做30个,五天最多做180个.①如果236x =,340x =,那么1x 所有可能取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四名同学星期_________做俯卧撑的总个数最多,总个数最多为_________个.【答案】(1)见解析;(2)①41,42,43;②三,162.【分析】(1)由题意同时翻开1234x x x x ,,,将四个数字进行比较,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x 5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即可.(2)①由题意44523123303640x x x x x x x x ===,<<<<,,,推出x 5可以取31,32,33,34,35,x 1>40,应用列举法即可解决问题.②观察表格可知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最多,不妨设453031x x ==,,当x 2=32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2=87,若x 1=44,则x 3=43,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2.应用列举法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由题意同时翻开1234x x x x ,,,将四个数字进行比较,由乙同学可知231x x x <<,又结合丁同学可知42x x <,所以4231x x x x <<<,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x 5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补全表中丙同学的训练计划:42315x x x x x ,,,,.故答案为:42315x x x x x ,,,,.(2)①由题意x 4=30,∵45231233640x x x x x x x ==<<<<,,,∴x 5可以取31,32,33,34,35,x 1>40,当x 5=31时,x 1的最大值为43,当x 5=32时,x 1的最大值为42,当x 5=33时,x 1的最大值为41,当x 5=34或35时,x 1的值不符合题意,∴x 1的可能取41,42,43.故答案为:41,42,43.②观察表格可知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最多,不妨设x 4=30,x 5=31,当x 2=32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2=87,若x 1=44,则x 3=43,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2.当x 2=33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3=86, 若x 1=44,则x 3=42,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1,当x 2=34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4=85,若x 1=43,则x 3=42,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1,当x 2=35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3=84, 若x 1=43,则x 3=41,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0,综上所述,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的最大值为162.故答案为:162.【点睛】本题考查推理与论证,统计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考向五 真命题、假命题1.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要抓住两条: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带有判断性的句子,通常是陈述句(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而疑问句和命令性语句都不是命题;②命题必须对某件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2.辨别命题的真假时,对命题的正确性理解一定要准确,进行辨别时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定理、公理、定义.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解决.命题的反例是具备命题的条件,但不具备命题的结论的实例.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零件检查,应选择抽样调查B .一组数据6,5,8,7,9的中位数是8C .甲、乙两组学生身高的方差分别为S 甲2=2.3,S 乙2=1.8.则甲组学生的身高较整齐D .命题“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真命题【答案】D【分析】根据抽样调查、中位数定理、命题的判断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零件检查,应选择全面调查,所以A 选项错误; B .一组数据6,5,8,7,9的中位数是7,所以B 选项错误;C .甲、乙两组学生身高的方差分别为S 甲2=2.3,S 乙2=1.8.则乙组学生的身高较整齐,所以C 选项错误;D .命题“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真命题,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分析的知识点应用,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2.从下列命题中,随机抽取一个是真命题的概率是( )(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2)因式分解()()211ax a a x x -=+-;(3)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周长一定是14cm ;(4)弧长是20cm π,面积是2240cm π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20︒.A .14B .12C .34D .1【答案】C【分析】分别判断各命题的真假,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是真命题,(2)因式分解()()211ax a a x x -=+-,是真命题, (3)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周长一定是14cm ,是真命题,(4)设扇形半径为r ,圆心角为n ,∵弧长是20cm π,则180n r π=20π,则3600nr =, ∵面积是2240cm π,则2360n r π=240π,则2nr =360×240,则2360240243600nr r nr ⨯===,则n=3600÷24=150°, 故扇形的圆心角是150︒,是假命题,则随机抽取一个是真命题的概率是3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概率,扇形的弧长和面积,无理数,因式分解,正方体展开图,知识点较多,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个命题的真假.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2B .数据2,0,3,2,3的方差是65C .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360°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答案】B【分析】A.根据算术平方根解题;B.根据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C.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 2)︒⨯-解题;D.根据菱形、梯形的性质解题.【详解】A. 2=,2A 错误;B. 数据2,0,3,2,3的平均数是20323=25++++,方差是 2222216(22)(02)(32)(22)(32)55⎡⎤-+-+-+-+-=⎣⎦,故B 正确; C. 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180(62)720︒⨯-=︒,故C 错误;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可能是梯形,故D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判断真命题,其中涉及算术平方根、方差、多边形内角和、梯形性质、菱形性质等知识,是基础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 .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 .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答案】B 【分析】由补角的定义、平行线公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一个角的补角不一定大于这个角,故A 错误;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B 正确;C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 错误;D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故D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平行线公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的性质,以及判断命题的真假,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分别进行判断.考向六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2.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则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3.“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可理解为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1.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C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D .同角的余角相等【答案】D【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再分析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详解】解:A 、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逆命题是: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是真命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 、逆命题是: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是假命题,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互逆定理的知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假命题,那这个定理就没有逆定理. 2.下列命题:(1)对于(0)k y k x=≠,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3)。
中考数学总复习之尺规作图

中考数学总复习之尺规作图1.(4分)(2022•贵港)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如图,已知线段m,n.求作△ABC,使∠A=90°,AB=m,BC=n.2.(4分)(2022•沈阳)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分别以点A,D为圆心,大于A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分别交AB,AD,AC于点E,O,F,连接DE,DF.(1)由作图可知,直线MN是线段AD的.(2)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3.(4分)(2022•赤峰)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B=8,BC=5.(1)作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H;(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连接CD,求△BCD的周长.4.(4分)(2022•襄阳)如图,在△ABC中,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1)作∠ACB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E(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AD=AE.5.(4分)(2022•宁夏)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AB=BC,AD⊥DC于点D.(1)用尺规作∠ABC的角平分线,交CD于点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E.求证:四边形ABCE是菱形.6.(4分)(2022•陕西)如图,已知△ABC,CA=CB,∠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请用尺规作图法,求作射线CP,使CP∥AB.(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7.(4分)(2022•重庆)我们知道,矩形的面积等于这个矩形的长乘宽,小明想用其验证一个底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想法是:以BC为边作矩形BCFE,点A在边FE上,再过点A作BC的垂线,将其转化为证三角形全等,由全等图形面积相等来得到验证.按以上思路完成下面的作图与填空: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A作BC的垂线AD交BC于点D.(只保留作图痕迹)在△ADC和△CF A中,∵AD⊥BC,∴∠ADC=90°.∵∠F=90°,∴①.∵EF∥BC,∴②.又∵③,∴△ADC≌△CF A(AAS).同理可得:④.S△ABC=S△ADC+S△ABD=S矩形ADCF+S矩形AEBD=S矩形BCFE=ah.8.(4分)(2021•陕西)如图,已知△ABC,AB>AC.请在边AB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点B、C的距离相等.(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9.(4分)(2021•广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点E是AC的中点,且AC=AD.(1)尺规作图:作∠CAD的平分线AF,交CD于点F,连结EF、B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中,若∠BAD=45°,且∠CAD=2∠BAC,证明:△BEF为等边三角形.10.(4分)(2022•宁波)图1,图2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构成的网格,每个小等边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AB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分别按要求画出图形.(1)在图1中画出等腰三角形ABC,且点C在格点上.(画出一个即可)(2)在图2中画出以AB为边的菱形ABDE,且点D,E均在格点上.11.(4分)(2022•甘肃)中国清朝末期的几何作图教科书《最新中学教科书用器画》由国人自编(图1),书中记载了大量几何作图题,所有内容均用浅近的文言文表述,第一编记载了这样一道几何作图题:原文释义甲乙丙为定直角.以乙为圆心,以任何半径作丁戊弧;以丁为圆心,以乙丁为半径画弧得交点己;再以戊为圆心,仍以原半径画弧得交点庚;乙与己及庚相连作线.如图2,∠ABC为直角,以点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BA,BC分别于点D,E;以点D为圆心,以BD长为半径画弧与交于点F;再以点E为圆心,仍以BD长为半径画弧与交于点G;作射线BF,BG.(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图2中完成这道作图题(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根据(1)完成的图,直接写出∠DBG,∠GBF,∠FBE的大小关系.12.(4分)(2022•丽水)如图,在6×6的方格纸中,点A,B,C均在格点上,试按要求画出相应格点图形.(1)如图1,作一条线段,使它是AB向右平移一格后的图形;(2)如图2,作一个轴对称图形,使AB和AC是它的两条边;(3)如图3,作一个与△ABC相似的三角形,相似比不等于1.13.(4分)(2021•青岛)请用直尺、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O及其一边上的两点A,B.求作:Rt △ABC ,使∠C =90°,且点C 在∠O 内部,∠BAC =∠O .14.(4分)(2022•青岛)已知:Rt △ABC ,∠B =90°.求作:点P ,使点P 在△ABC 内部.且PB =PC ,∠PBC =45°.15.(4分)(2022•南通)【阅读材料】 老师的问题:已知:如图,AE ∥BF .求作:菱形ABCD ,使点C ,D 分别在BF ,AE 上.小明的作法:(1)以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AE 于点D ; (2)以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BF 于点C ; (3)连接CD .四边形ABCD 就是所求作的菱形.【解答问题】请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16.(4分)(2022•烟台)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C=45°.(1)请用尺规作出⊙O的切线A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若AB与切线AD所夹的锐角为75°,⊙O的半径为2,求BC 的长.17.(4分)(2022•绥化)已知:△ABC.(1)尺规作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内切圆的圆心O.(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如果△ABC的周长为14cm,内切圆的半径为1.3cm,求△ABC的面积.18.(4分)(2022•无锡)如图,△ABC为锐角三角形.(1)请在图1中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在AC右上方确定点D,使∠DAC=∠ACB,且CD⊥A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B=60°,AB=2,BC=3,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9.(4分)(2022•荆州)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顶点均在格点上的图形称为格点图形,图中△ABC为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作图,不需证明.(1)在图1中,作出与△ABC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要求所作格点三角形与△ABC 有一条公共边,且不与△ABC重叠;(2)在图2中,作出以BC为对角线的所有格点菱形.20.(4分)(2022•扬州)【问题提出】如何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一条直线或圆弧平分已知扇形的面积?【初步尝试】如图1,已知扇形OAB,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过圆心O作一条直线,使扇形的面积被这条直线平分;【问题联想】如图2,已知线段MN,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一个以MN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MNP;【问题再解】如图3,已知扇形OAB,请你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作一条以点O为圆心的圆弧,使扇形的面积被这条圆弧平分.(友情提醒:以上作图均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21.(4分)(2022•江西)课本再现(1)在⊙O中,∠AOB是所对的圆心角,∠C是所对的圆周角,我们在数学课上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要根据圆心O与∠C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图1是其中一种情况,请你在图2和图3中画出其它两种情况的图形,并从三种位置关系中任选一种情况证明∠C=∠AOB;知识应用(2)如图4,若⊙O的半径为2,P 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C=60°,求P A的长.22.(4分)(2022•重庆)在学习矩形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在矩形ABCD中,E 是AD边上的一点,试说明△BCE的面积与矩形AB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他的思路是:首先过点E作BC的垂线,将其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使问题得到解决.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下面的作图与填空: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E作BC的垂线EF,垂足为F(只保留作图痕迹).在△BAE和△EFB中,∵EF⊥BC,∴∠EFB=90°.又∠A=90°,∴①∵AD∥BC,∴②又③∴△BAE≌△EFB(AAS).同理可得④∴S△BCE=S△EFB+S△EFC=S矩形ABFE+S矩形EFCD=S矩形ABCD.23.(4分)(2021•泰州)(1)如图①,O为AB的中点,直线l1、l2分别经过点O、B,且l1∥l2,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2于点C,连接AC.求证,直线l1垂直平分AC;(2)如图②,平面内直线l1∥l2∥l3∥l4,且相邻两直线间距离相等,点P、Q分别在直线l1、l4上,连接PQ.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在直线l4上求作一点D,使线段PD最短.(两种工具分别只限使用一次,并保留作图痕迹)24.(4分)(2022•淮安)如图,已知线段AC和线段a.(1)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并标明相应的字母,不写作法)①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l,交线段AC于点O;②以线段AC为对角线,作矩形ABCD,使得AB=a,并且点B在线段AC的上方.(2)当AC=4,a=2时,求(1)中所作矩形ABCD的面积.25.(4分)(2021•遵义)在复习菱形的判定方法时,某同学进行了画图探究,其作法和图形如下:①画线段AB;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的一半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交AB于点O;③在直线MN上取一点C(不与点O重合),连接AC、BC;④过点A作平行于BC的直线AD,交直线MN于点D,连接BD.(1)根据以上作法,证明四边形ADBC是菱形;(2)该同学在图形上继续探究,他以点O为圆心作四边形ADBC的内切圆,构成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若AB=2,∠BA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6.(4分)(2022•衢州)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中,点A,B在格点上.请按要求画出格点线段(线段的端点在格点上),并写出结论.(1)在图1中画一条线段垂直AB.(2)在图2中画一条线段平分AB.27.(4分)(2022•长春)图①、图②、图③均是5×5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其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网格中△ABC的形状是;(2)在图①中确定一点D,连结DB、DC,使△DBC与△ABC全等;(3)在图②中△ABC的边BC上确定一点E,连结AE,使△ABE∽△CBA;(4)在图③中△ABC的边AB上确定一点P,在边BC上确定一点Q,连结PQ,使△PBQ ∽△ABC,且相似比为1:2.28.(4分)(2022•湖北)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点E是边AD的中点,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下列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作出矩形ABCD的对称轴m,使m∥AB;(2)在图2中作出矩形ABCD的对称轴n,使n∥AD.29.(4分)(2021•河池)如图,∠CAD是△ABC的外角.(1)尺规作图:作∠CAD的平分线A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黑色墨水笔将痕迹加黑);(2)若AE∥BC,求证:AB=AC.30.(4分)(2022•六盘水)“水城河畔,樱花绽放,凉都宫中,书画成风”的风景,引来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留念.已知水城河与南环路之间的某路段平行宽度为200米,为避免交通拥堵,请在水城河与南环路之间设计一条停车带,使得每个停车位到水城河与到凉都宫点F的距离相等.(1)利用尺规作出凉都宫到水城河的距离(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图中格点处标出三个符合条件的停车位P1,P2,P3;(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0,2),N(2,0),停车位P(x,y),请写出y与x 之间的关系式,在图中画出停车带,并判断点P(4,﹣4)是否在停车带上.。
(完整版)中考数学尺规作图专题复习(含答案)

中考尺规作图专题复习(含答案)尺规作图定义: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图,中考中常见画的图是线段的垂线,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画等长的线段,画等角。
1.直线垂线的画法:【分析】:以点C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与A,B两点,再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圆弧,分别交直线l两侧于点M,N,连接MN,则MN即为所求的垂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分析】:作法如下: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圆弧,分别交直线AB两侧于点C,D,连接CD,则CD即为所求的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3.角平分线的画法【分析】1.选角顶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角两边A,B点,再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交H点,连接OH,并延长,则射线OH即为所求的角平分线.4.等长的线段的画法直接用圆规量取即可。
5.等角的画法【分析】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交原角的两边为A,B两点,连接AB;画一条射线l,以上面的那个半径为半径,l的顶点K为圆心画圆,交l与L,以L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以K为圆心,KL为半径的圆与M点,连接KM,则角LKM即为所求.备注:1.尺规作图时,直尺主要用作画直线,射线,圆规主要用作截取相等线段和画弧;2.求作一个三角形,其实质是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或判定定理来进行的;3.当作图要满足多个要求时,应逐个满足,取公共部分.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线段a,求作△ABC,使AB=BC=AC=a.解:作法如下:①作线段BC=a;(先作射线BD,BD截取BC=a).②分别以B、C为圆心,以a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③连接AB、AC.则△ABC 要求作三角形.例2.已知线段a 和∠α,求作△ABC ,使AB=AC=a ,∠A=∠α.解:作法如下:①作∠MAN=∠α;②以点A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AM ,AN 于点B ,C. ③连接B ,C.△ABC 即为所求作三角形.例3.(深圳中考)如图,已知△ABC ,AB <BC ,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 上取一点P ,使得PA +PC =BC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D )【解析】由题意知,做出AB 的垂直平分线和BC 的交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
CN∥OA,作图痕迹中,弧FG是( D ) A.以点C为圆心,OD为直径的弧
B.以点C为圆心,DM为直径的弧
C.以点E为圆心,OD为直径的弧 D.以点E为圆心,DM为直径的弧 中考指导 初三教育
15
尺规作图课时作业
4.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 是( B )
解:(1)如图所示,
Rt△A1B1C1为所求, A1(-1,1); (2)如图所示, Rt△A2B2C2为所求.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6
尺规作图
2.(2014广东)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 (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 (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 解:(1)如图,DE为所求; (2)∵∠BDE+∠CDE=∠A+∠ACD, 又DE是∠BDC的平分线,∠ACD=∠A, ∴∠A=∠BDE, ∴DE∥AC. 3.(2014广东梅州)如图,在Rt⊿ABC中,∠B=90°,分别以A、C为圆心,大 于12 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与AC交于点D,与BC交 于点E,连接AE. (1)∠ADE= 90 (2)AE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5
尺规作图
真题演练•层层推进
基础题
1.(2010广东)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
Rt△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A的坐标为(-6,1 ),点B的坐标为(-3,1),点C的坐标为(-3,3). ⑴将Rt△ABC沿x轴正方向平移5个单位得到Rt△A1B1C1,试在图上画出 Rt△A1B1C1的图形,并写出点A1的坐标. ⑵将原来的Rt△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Rt△A2B2C2,试在图上画出 Rt△A2B2C2的图形.
A.SAS
B.SSS
C.ASA
D.AAS
5.如图,小红在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时,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
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C
,D,则直线CD即为所求.连结AC,BC,AD,BD,根据她的作图方 法可知,四边形ADBC一定是( B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以上都不对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13
尺规作图
8. (3)拓展延伸 如图④: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分别在边AB、 BC上作出点M,点N,使PM+PN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 ,不写作法.
答案:(3)如图. 做点P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E, 做点P关于。
∵MN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CE,
∴△ABE的周长=AB+(AE+BE)=AB+BC=3+4=7.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9
尺规作图
6..(2013广东)如题19图,已知□ABCD.
(1)作图:延长BC,并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CE,使得CE=BC
(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不连结AE,交CD于点F,求证:△AFD≌△EFC. 解:(1)如图所示,线段CE为所求; (2)证明:在□ABCD中,AD∥BC,AD=BC. ∴∠CEF=∠DAF ∵CE=BC,∴AD=CE, 又∵∠CFE=∠DFA, ∴△AFD≌△EFC.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2
尺规作图
知识考点•对应精练
考点分类一 基本作图
【知识考点】
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 作角的平分线;(4)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利用基本作图作特殊图形:(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作三角形;(3)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4)已知底边和高作等腰三角 形;(5)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 【对应精练】 1. (2014山东青岛)已知:线段a,∠α . 求作:△ABC,使AB=AC=a,∠B=∠α . 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18
尺规作图课时作业
11.已知:如图,在△ABC中,∠A=30°,∠B=60°。 (1)作∠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作AB的中点E(要求: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和证明); (2)连接DE,求证:△ADE≌△BDE。 解:(1) 如图,点D、E为所求;
证:(2) ∵BD平分∠ABC,∠B=60°, ∴∠ABD= ∠ABC=30°, 又∠A=30°, ∴∠ABD=∠A, 又∵∠AED=∠BED=90°,DE=DE, ∴△ADE≌△BDE.
∴AB=CD,∠BAD=∠C,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A′D=∠BAD,A′B=AB,
∴∠BA′D=∠C,A′B=CD,
又∠BEA′=∠DEC, ∴△BA′E≌△DCE(AAS).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11
尺规作图
拔高题
8.(1)观察发现 如图①:若点A、B在直线m同侧,在直线m上找一点P,使 AP+BP的值最小,做法如下: 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m的交点 就是所求的点P,线段AB′的长度即为AP+BP的最小值. 如图②: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AD 是高,在AD上找一点P,使BP+PE的值最小,做法如下: 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恰好与点C重合,连接CE交AD于一 点,则这点就是所求的点P,故BP+PE的最小值为 . 解:(1)观察发现如图②,CE的长为BP+PE的最小值, ∵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 ∴CE⊥AB,BE=1, ∴CE= BE= .
初三教育
°;
=
CE(填“>.<.=”)
中考指导
(3)AB=3.AC=5时,⊿ABE的周长是 7
.
7
尺规作图
4.(2012广东)如图,在△ABC中,AB=AC,∠ABC=72°.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
,不要求写作法); (2)在(1)中作出∠ABC的平分线BD后,求∠BDC的度数. 解:(1)如图所示;
尺规作图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1
尺规作图
最新广东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分类】尺规作图 【考点说明】 ①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 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③了解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④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不要求作法).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16
尺规作图课时作业
二、填空题
6.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 大于 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 MN交AB于点D,连接CD. 若CD=AC,∠B=25°,则∠ACB的度 数为 105° . 7.如图,在△ABC,∠C=90°,∠CAB=50°,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于点E、F;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 EF的长为半径画 弧,两弧相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BC边与点D,则∠ADC 的度数为 65° . 8.如图,点A上直线l外一点,在l上取两点B、C,分别以A、C 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分别连接AB、 AD、CD,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平行四边形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19
尺规作图课时作业
12.如图,在△ABC中,AB=AC,∠ABC=72°.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 ,不要求写作法); (2)在(1)中作出∠ABC的平分线BD后,求∠BDC的度数. 解:(1) 如图所示,BD为所求;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10
尺规作图
7.(2013广东广州)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如图,把 △ABD沿对角线BD翻折180°得到△A′BD. (1)利用尺规作出A′BD.(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设DA′与BC交于点E,求证:△DA′E≌△DCE. 解:(1)如图所示
(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
17
尺规作图课时作业
9.如图,已知:BC与CD重合,∠ABC=∠CDE=90°, △ABC≌△CDE,并且△CDE可由△ABC逆时针旋转而得到.请 你利用尺规作出旋转中心O(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注意 最后用墨水笔加黑),并直接写出旋转角度是 90° .
三、解答题
10.已知:线段a,∠α .求作:△ABC,使AB=AC=a,∠B=∠α . 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初三教育
中考指导
3
尺规作图
考点分类二 【对应精练】 1.如图,△ABC中,∠C=90°,∠A=30°,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 ,交AB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连接BD,求证:BD平分∠CBA. 解:(1)如图所示,DE就是要求作的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2)证明:∵DE是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A=30°. ∴AD=BD,∴∠ABD=∠A=30°. 作图与证明
1.如图,两条公路OA和OB相交于O点,在∠AOB的内部有工厂 C和D,现要修建一个货站P,使货站P到两条公路OA、OB的距 离相等,且到两工厂C、D的距离相等,用尺规作出货站P的 位置.(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