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金属碱1)

合集下载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模拟试题精选(最新)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模拟试题精选(最新)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精选 ( 最新 )实验基础1. 【江苏省南通市08-09年度第二学期九校联考高三化学试卷 09.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C 】A .为减小配制溶液的误差,容量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B .向溶液中滴入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则证明溶液中有CO 32-C .含有Mg(OH)2和Ca(OH)2的浊液中加入足量MgCl 2,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Ca(OH)2D .把纯净的铁和锌用导线连接一起插入到经过酸化的3%的NaCl 溶液中,往铁电极区 滴入2滴KSCN ,有红色出现2【江苏省南通市08-09年度第二学期九校联考高三化学试卷 09.3】某无色气体X ,可能含有CO 2、SO 2、HCl 、HBr 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X 通过适量的氯水时,X 恰好完全反应, 沒有任何气体剩余。

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裝于两支試管后, 分別加入酸化的AgNO 3 与BaCl 2溶液,结果均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BC 】 A X 中一定沒有CO 2 B X 中一定有SO 2,产生的沉淀是AgCl 与BaSO 4 C X 中一定沒有HBr D X 中一定有HCl 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4【启东市汇龙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下第三次模拟】【实验化学】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

A 、制取Fe(OH)2沉淀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干燥HBrD 、检验钾元素的存在稀硫酸MnSO 4晶体分 液冷却结晶操作 I苯甲醛甲 苯反应 I 反应 II NH 4HCO 3溶液操作 II (NH 4)2SO 4溶液热分解Mn 2O 3水试回答下列问题:⑴已知甲苯和苯甲醛的沸点分别为110.6℃和179.1℃,MnCO 3在水中难溶,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_______;分离(NH 4)2SO 4和MnCO 3采用的操作II 是 。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电解质溶液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电解质溶液

PH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电解质溶液1.(淮阳一高09高三一轮复习月考(11月份)某CuSO 4、Fe 2(SO 4)3、H 2SO 4的混合溶液100mL ,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C 】A .5.6 gB .11.2gC .22.4gD .33.6g2.(淮阳一高09高三一轮复习月考(11月份)MOH 和ROH 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 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MOH 和ROH 都是强碱B .稀释前,c (ROH)=10c (MOH)C .常温下pH 之和为14的醋酸和R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碱性D .在x 点,c (M +)=c (R +)3、(淮阳一高09高三一轮复习月考(11月份)常温下,pH =3的二元弱酸H 2R 溶液与a L 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 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c(R 2-)>c(Na +)>c(H +)=c(OH -)B 、2c(R 2-)+c(HR -)=c(Na +) C 、c(R 2-)+c(OH -)=c(Na +)+c(H +) D 、混合液的体积为2a L 4. (淮阳一高09高三一轮复习月考(11月份) 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值一定小于7的是:【 D 】A 、 PH = 3的硝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钾溶液B 、 PH = 3的盐酸跟PH = 11的氨水C 、 PH = 3的硫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D 、 PH = 3的醋酸跟PH = 11的氢氧化钡溶液5.(常州一中2009届12月高三化学月考)(12分)实验室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2)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2)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2)1.[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10分)红矾钠(重铬酸钠:Na 2Cr 2O 7·2H 2O )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印染工业、电镀工业和皮革工业中作助剂,在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用作氧化剂,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 实验室中红矾钠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 2O 3)利用以下过程来制取。

①步骤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 ·Cr 2O 3(s)+8Na 2CO 3(s)+7O 28Na 2CrO 4(s)+2Fe 2O 3(s)+8CO 2;△H <0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②图1、图2表示该反应在t 1时达到平衡、在t 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由图1判断,反应进行至t 2 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由图2判断,t 2 min 到t 3 min 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 (填编号)a .升高温度b .加了催化剂c .将原料粉碎d .缩小容器体积(2)步骤Ⅱ中所得溶液显碱性,其中除含有Na 2CrO 4外还含有铝、硅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可能是 、 。

①步骤Ⅲ需将溶液的pH 调至7~8并煮沸,其目的是 。

②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①7282)()(O c CO c K (2分)②t 2 时对平衡体系降温 (2分) b (2分) (2)NaA1O 2[或NaA1(OH )4]、Na 2SiO 3(各1分,共2分,如写A1O 2-、SiO 32-给1分)①除去A1O 2-、SiO 32-等杂质(1分) ②2CrO 42-+2H +=Cr 2O 72-+H 2O (1分)2.[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09年高考双周模拟试卷 ](10分)金属镁和镁合金在航空、汽车制造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金属镁的冶炼有多种方法,其中之一为皮江法。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溶度积和溶解度解读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溶度积和溶解度解读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溶度积和溶解度1)1、[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 ,MgCO 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 2-的能力而言,FeS >H 2S >CuS ,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Mg 2+ + 2HCO 3- + 2Ca 2+ + 4OH - → Mg(OH)2↓+ 2CaCO 3↓+ 2H 2OB .Cu 2+ + H 2S → CuS↓+ 2H +C .Zn 2+ + S 2- + 2H 2O → Zn(OH)2↓+ H 2S↑D .FeS + 2H + → Fe 2+ + H 2S↑2.[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在一定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 ,向280g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 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D ]A .10.6gB .60.6gC .2.86gD .89.2g3.[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另一份加少量CaO 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C]A .Ca(OH)2的溶解度B .溶液的质量C .溶质的质量分数D .溶液中Ca 2+数目4.[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培训中心2009届高三化学周练九]右图是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M 和a 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B .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N 的不饱和溶液C .t 2℃时,M 、N 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D .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5.[江苏省口岸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常温下,K sp (CaSO 4)=9⨯10-6,常温下C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图。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4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4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综合题(5)1.【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D 】A .1.7g 的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02×1023B .在标准状况下,2.24L 己烷中所含分子数为6.02×1023C .12.5 mL 16 mol/L 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 2的分子数为6.02×1022D .2.4g 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6.02×10222.【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 】向一定量的Fe 、FeO 和Fe 2O 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 4mol/L 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 NO (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B 】A .0.24molB .0.21molC .0.16molD .0.14mol3.【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 】将2.5g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 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OA 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mL 盐酸时,产生CO 2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标准状况)。

(3)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 的质量及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H + + OH - = H 2O ; CO 32- + H + = HCO 3-(2×2分=4分) (2)224 (3) 0.6 ; 42.4% (2×3分=6分)4、[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工业上电解质量分数为23.4%的精制食盐水a kg ,电解后残液的密度为ρ kg /L 。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胶体和分类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胶体和分类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胶体和分类1.[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Ⅱ考试]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江苏省射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在大试管内依次加入20 mL蒸馏水、10 mL无水酒精、7 g硫酸铵晶体,充分振荡后静置片刻,形成液体分层、部分固体沉淀的现象; 再用激光笔测试, 仅上层液体出现右图所示现象。

依据上述描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硫酸铵的溶解过程属于熵增的过程B.上层可能是硫酸铵在乙醇中形成的胶体C.该温度下,硫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D.再向该试管内滴入甲基橙试剂振荡后静置,上层液体显无色,下层液体出现红色3.[江苏省射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B.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 nm~100 nm之间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4.[江苏省兴化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CD】A.利用Ba(OH)2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D.通过向瓶中加入适量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证明一瓶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5.[江苏徐州六县一区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联考试卷]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doc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doc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1. (江苏省2009年高考化学模拟测试试卷)〔10分〕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0.6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附图一所示。

附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一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1〕假设t1=15min,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

〔2〕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t1—t2t2—t3t3—t4t4—t5t5—t6K1 K2 K3 K4 K5则K1= 〔保留两位小数〕,K1、K2、K3、K4、K5之间的关系为〔用“>”、“<”或“=”连接〕〔3〕t5—t6阶段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假设A的物质的量共变化了0.01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写出此温度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在相同条件下,假设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 molA、bmolB和cmolC,要到达t1时刻同样的平衡,a、b、c要满足的条件为。

答案·L—1·min—1〔2〕减小压强 1.0mol 0.84 K1=K2=K3=K4<K5〔3〕2A〔g〕+B〔g〕 3C〔g〕;△H=+200alK·mol-1〔4〕a+2c2. (江苏省2009年高考化学模拟测试试卷)500℃、20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C ]A.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5mol/(L·min)B.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min至20min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C .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 时,别离出的氨气D .在25min 时平衡正向移动,但到达新平衡后NH 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3.(江苏省2009年高考化学模拟测试试卷)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 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 和1molB ,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浓度1]。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基础

江苏省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基础

江苏省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名校月考试题汇编:实验基础(1)1.(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高中2009届第一协作片联考)(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 3N 2,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胶塞等装配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胶塞,其中有一根铜丝穿过,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备用。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的试剂,塞好瓶塞。

燃烧结束后,调节广口瓶内外液面相平。

步骤3:点燃镁条,更换胶塞,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广口瓶内水面上升。

步骤4:取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加盐酸溶解。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得到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⑴为除去广口瓶中的氧气,燃烧匙中应装入下列试剂中的 ▲ (填序号)。

A .炭粉B .硫粉C .红磷 ⑵“步骤2”中调节内外液面相平的方法: ▲ 。

⑶写出Mg 3N 2溶于足量盐酸生成两种氯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 。

⑷某同学直接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并将所得白色固体进行“步骤4”的实验,结果无气体生成,其原因是 ▲ 。

答案:⑴C ⑵向水槽中加水 ⑶Mg 3N 2+8HCl=3MgCl 2+2NH 4Cl ⑷氧气比氮气活泼,与镁反应生成MgO2.(2009届第一协作片联考)用下列装置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BC ]甲 乙 丙 丁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C .用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 .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的 3.(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高中2009届第一协作片联考)如图所示,锥形瓶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和1︰l 的硫酸,玻璃管内装入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C ]AlCl 3溶液 FeSO 4溶液 镁条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铝粉的混合物4.(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高中2009届第一协作片联考)将NaCl和NaBr的混和物mg 溶于足量的水配成500mL的溶液A,再向其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发至干,得干燥晶体(m-2)g,则A溶液中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可能为[D] A.3︰2︰1 B.3︰1︰2 C.4︰3︰1 D.3︰1︰4 5.(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周考)(10分)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2009高三各地名校化学月考试题汇编(钠和金属碱1)1.[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某中学化学教材上有如下介绍:“在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热,制得白色固体就是碱石灰,它是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有两个实验小组决定通过实验来探究碱石灰的组成。

(1)第一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下列关于溶液中n(OH -)、n(Ca 2+)、n(Na +)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A. n(Na +)+ 2n(Ca 2+)= n(OH -)B. 2n(Na +) + 2n(Ca 2+)= n(OH -)C. n(Na +)+ n(Ca 2+)= 2n(OH -)现有4.0g 碱石灰,设其中n(Na +2+ 把表中A 、C 的关系式填在下面空格上: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二小组查得如下资料:氢氧化钙在250℃时不分解,高于250℃时才分解;氢氧化钠在580℃时不分解。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得出相应相关数据:取市售碱石灰4.0g ,在250℃时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减少了0.6g,剩余固体在580℃时继续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又减少了0.7g.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碱石灰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要计算过程)答案(1)(3分)A A :40x+56y=4.0 C :40x+74y ﹤4.0(2) (3分)NaOH %=13% Ca(OH)2%=72% H 2O %=15%2.[江苏省南通中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三化学 ]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 2O )、过氧化钾(K 2O 2)和超氧化钾(KO 2)等多种化合物。

⑴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 2O (10K +2KNO 3→6K 2O +N 2),39.0g 钾与10.1g 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 2O 的质量为 g 。

⑵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 2O 2的质量分数为 。

⑶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 2+2CO 2→2K 2CO 3+3O 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

13.2L(标准状况)CO 2和KO 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 2的质量。

⑷KO 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 。

6.30g 产物A 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 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

如果产物A 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 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⑴28.2 (2分)。

⑵96.25%(2分)。

⑶71 g (2分)。

⑷n(K):n(O)=2:3(2分);n(KO 2):n(K 2O 2) = 2:1(1分),n(KO 2):n(K 2O) = 4:1(1分)。

3.[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 (6分)将1.05g 铝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固体无剩余。

再向其中加入50mL 1 mol·L 一1的盐酸,可恰好使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消失。

求原混合物中铝、过氧化钠各多少克?解:有关反应为:2Na 2O 2+2H 2O=4NaOH+02↑2Al+2NaOH+2H 2O=2NaAl02+3H 2↑NaAlO 2+HCl+H 20=Al(OH)3↓+NaClA1(OH)3+3HCl 3+3HCl=AlCl 3+3H 20最终溶液中所含溶质为NaCl 、AlCl 3, 设NaCl 、AlCl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y mol ,则Na 202、Al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依题意有:4.[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在一定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 ,向280g 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 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 [D ]A .10.6gB .60.6gC .2.86gD .89.2g5.[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期中检测11月]在25℃,101Kpa 下由HCHO(g)、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共6.72g ,其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将该气体与2.24L 氧气(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 202粉末,使Na 202粉末增重的质量为[B ]A .等于6.72gB .小于6.72gC .大于6.72gD .无法计算6\[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阶段调研测 ].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H5N1)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

2005年10月25日国家根据禽流感疫情,在疫区到处洒上了石灰,甚至在树上也洒上了石灰,很是醒目。

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D ] A .石灰之所以可以杀灭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由于石灰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显强碱性,病毒为蛋白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而使病毒失去活性B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pH 不变C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Ca 2+的物质的量不变D .给饱和石灰水溶液升高温度,c(Ca 2+)的浓度不变7、[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a g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气体(1.01×105 Pa ,120℃),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氧化钠增重b g ,符合b >a 的选项有 [ BD ]A .HCHOB .CH 3COOCH 2CH 3C .HOOCCOOHD .纤维素8.[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培训中心2009届高三化学周练九](12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两份A和B ,每份10 mL ,分别向A 、B 中通入不等量的CO 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 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曲线A 表明,原NaOH 溶液中通入CO 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其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mol ,mol 2y x g m g O Na m y x y x g y x 27.0)Al (8.7)(mol 01.0mol 02.005.0305.12778222==∴==⎪⎩⎪⎨⎧=+=⨯+⨯解出(3)曲线B 表明,原NaOH 溶液中通入CO 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 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 mL 。

答案(12分)(1) 0.75mol/L (3分)(2)Na 2CO 3,NaOH ;(3分) 1:3 。

(3分)(3) 112 mL 。

(3分)9.[江苏省姜堰市姜淮培训中心2009届高三化学周练九]1mol 过氧化钠与2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A .Na 2CO 3B .Na 2O 2 Na 2CO 3C .NaOH Na 2CO 3D .Na 2O 2 NaOH Na 2CO 310.[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

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 固体、Na 2O 2、Na 2O 和Na ,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入的NaOH 质量一定最大B .加入的Na 2O 2和Na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 质量相同D .加入的NaOH 、Na 2O 2、Na 2O 、Na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211.[江苏省口岸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10分)NaHCO 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Na 2CO 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Na 2CO 3+n H 2O =Na 2CO 3·n H 2O(n 为平均值,n ≤10)。

取没有妥善保管已部分变质的NaHCO 3样品A 9.16g ,溶于水配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CO 2的体积(标准状况)试求:(1)当加入盐酸后,生成CO 2体积不再增加时,x 的最小值为 。

(2)未变质前NaHCO 3的质量。

(3)部分变质后样品A 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答案.(1)110 (3分)(2)滴加盐酸15 mL 至20 mL 时,NaHCO 3+HCl=NaCl+H 2O +CO 2 ↑c (HCl)=(224 mL -112 mL)/22400 mL/mol (20 mL -15 mL)/1000 mL/L= 1.0mol/L(2分) 原样品中n (NaHCO 3)= n (HCl)= 1.0mol/L ×110 mL/1000 mL/L=0.11 mol原样品中NaHCO3的质量:0.11 mol×84 g/mol=9.24 g (1分)(3)依据题意,样品A中含有NaHCO3和Na2CO3·n H2O设样品A中NaHCO3和Na2CO3·n H2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和b则a+b=2240 ml/22400 mL/mola+2b=0.11 mola=0.090mol b=0.010moln(H2O)=(9.16 g-0.090mol ×84 g/mol-0.010mol×106 g/mol)/18 g/mol=0.03 mol (2分)Na2CO3·n H2O为Na2CO3·3H2O,物质的量为为0.010molNaHCO3为0.090mol (2分)答:样品A中含有0.090mol NaHCO3,0.010mol Na2CO3·3H2O。

12.[江苏省江安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C ]A.对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 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 >NaHCO3C.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Na2CO3 >NaHCO3 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NaHCO313.(江苏海州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第三次综合测试)(12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 NH4HCO3;NH4HCO3+NaCl 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