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烂鳃病、水霉病和指环虫病综合治疗实例

合集下载

泥鳅鳃霉病诊治一例

泥鳅鳃霉病诊治一例

泥鳅鳃霉病诊治一例黄国稳;牛慧军;郭向辉;陈生智【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1页(P63)【作者】黄国稳;牛慧军;郭向辉;陈生智【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市卧龙区靳庄水库管理局 473000;禹州市易科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禹州市易科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禹州市易科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八里桥村一泥鳅养殖户,养殖面积7亩左右,平均水深50厘米,苗规格3厘米左右,密度5万~6万尾/亩,无增氧机,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发病前一直没有用药。

2015年6月12日,该养殖户发现有几条泥鳅出现死亡,并有轻微的缺氧现象。

6月13-15日,死亡量逐渐增加至200尾/天左右,缺氧和浮头都比较明显。

6月16日上午8点左右,用简易测试盒检测该养殖户的池塘水体水质,水体pH值8.3左右,氨氮和亚硝酸盐无,询问得知水体透明度10厘米左右。

检查发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鳃部充血发红,局部贫血发白,呈现“花鳃”,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部分挂淤泥而发黑。

镜检3尾泥鳅的鳃丝和尾鳍,可见每条泥鳅的鳃丝中都有大量鳃霉菌丝和少量车轮虫寄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均可见分枝菌丝内的大量孢子(图见彩中插2)。

值得注意的是,在尾鳍也发现有霉菌的菌丝(图见彩中插2)。

此外,部分鳃丝出现明显的血窦。

当日上午外泼“烂鳃腐皮康”(主要成分:硫醚沙星和高碘酸钠)和低聚糖类免疫调节剂,晚上使用过硫酸氢钾片改底,同时内服恩诺沙星和保肝药。

6月19-20日死亡降低为50多尾/天。

6月21日基本无死亡。

分析:1.临床上,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和鳃霉菌丝很容易被混淆。

更多的情况下黑色素细胞被误诊为鳃霉菌丝。

本例中,鳃霉菌丝呈明显的分支状,体积较大,粗细较均匀,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均可见菌丝内有大量孢子,部分菌丝呈半透明状。

而黑色素细胞一般呈黑色星芒状,粗细不均匀,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只在高倍镜下可见。

2.国内报道的鳃霉菌丝一般发生在鱼的鳃丝部位,很少在尾鳍出现。

一例台湾泥鳅幼鱼锚头鳋病的诊治

一例台湾泥鳅幼鱼锚头鳋病的诊治

栏目编辑刘柱军实例防治2020.1基金项目:江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XARS-10)。

马本贺1肖林华2王海华1罗楠1李涵1(1.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39;2.乐平市水产渔政管理站,江西乐平333300)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理想动物蛋白源,更具添精益髓、补中止泻等生理保健和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美誉。

台湾泥鳅自2012年引进大陆以来,因其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人工养殖规模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泥鳅养殖的主导品种,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养殖密度提高、种质资源退化、水质环境恶化等因素的日益加剧,导致台湾泥鳅的病害不断增多,常见寄生虫病有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三代虫,而锚头鳋病比较少见。

2019年南昌某地池塘养殖的台湾泥鳅幼鱼感染锚头鳋病,经过诊治得到有效控制。

现将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做出总结,以期为该症状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一、养殖及发病情况患病台湾泥鳅幼鱼平均体质量4.6克,体长7.4厘米。

2019年8月5日,鳅苗经室内水泥池培育后,转至室外水泥池塘,平均水深1.5米;8月14日,引入50尾花鲢寸片以调节水质;8月20日,发现泥鳅食欲减退、躁动不安,少量泥鳅沿池壁游动摩擦;8月23日,泥鳅摄食明显减少,部分个体集中在池塘四周,多数时间行动缓慢,偶尔突然猛蹿急游,开始出现零星死亡;8月25日,每天死鱼数增至数十尾。

二、病鱼诊断发病池塘水温31.5℃、氨氮0.13毫克/升、亚硝酸盐0.03毫克/升、pH 9.46、透明度20厘米,水色较浓。

8月25日上午捞取5尾患病泥鳅放于解剖盘观察,鱼体消瘦,严重者胸鳍、腹鳍、背鳍、尾鳍皆有锚头鳋寄生(图1)。

剪取鳃丝、鳍条制片显微镜镜检,未发现其他寄生虫。

解剖观察,肠道内无食物,肠壁较薄。

该池塘水质较肥,以前从未有锚头鳋病出现,镜检观察泥鳅和花鲢两者寄生的锚头鳋构造相同。

初步判断是引入的花鲢消毒不彻底,带入了锚头鳋,继而导致泥鳅锚头鳋病。

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2 台湾泥鳅养殖病 害的防治 技术要 点分析
台湾 泥 鳅养 殖 过 程 中 ,常 见 的病 害 主要 有 真 菌性 的疾病 、细 菌性 的疾 病 以及 寄生 虫病 等 。 2 . 1 关于真菌性疾病 水 霉 病 是 泥 鳅 养 殖 过 程 中 常 见 的真 菌 性 疾 病 ,这 种 疾 病 的 主要 症 状 就是 在 体 表长 满 了水 霉 ,呈 白色 絮 状 ,通 过 肉 眼就 能 够 识别 出来 ,在 水 体 较瘦 的条件 下 ,繁殖 迅 速 。一 旦 泥鳅 感 染 这种 疾 病 ,泥 鳅 的 活动 就会 非 常 迟缓 ,食 欲下 降 ,甚 至 是 废 绝 。对 于 这 种疾 病 的 防治 首 先在 进 行 拉 网或 者转 运 等 相关 操 作 的 时候 ,尽 量 避 免鱼 体 受 到 伤 害 。 另外 ,采 用浓 度 为 0 . 0 4 %的食 盐 和 浓 度 为 0 . 0 2 %的小 苏 打 混 合 后 ,对 养 殖 池 子进 行 全 面 的 泼 洒 ,防治 效 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 理想 。 2 . 2 关 于 细 菌 性 疾 病 烂 鳃 病 、赤 皮 病 以及 赤 鳍 病 、肠 炎病 等 都是 泥 鳅 养 殖过 程 中 常 见 的细 菌性疾 病 。 首先 ,关 于烂 鳃 病 烂鳃 病 的 主要 症 状 就是 患 病泥 鳅 体 色发 黑 ,鳃 丝 出现腐 烂 发 白 的现象 ,而 且 患病 泥 鳅 的鳃 上有 淤 泥 和黏 液 ,如果 水 温 超过 了 l 5 ℃ 的话 ,在 病 泥鳅 的表 面 由于 柱 状屈 挠 杆 菌 的感染 ,鳃 组 织 出 现腐烂。一旦感染此病 ,患病泥鳅喜欢独游 ,游泳的时候缓慢 , 由 于摄食 量 的减 少而 迅速 消瘦 ,最 终 导致 死亡 。 对 于这 种 疾病 的防 治 ,建 议 首先 用 生石 灰 对 池塘 进 行 清 理 , 然后 使 用生 物底 改 良底 质 ,采用 浓度 为0 . 2 ~0 . 3 mg , L 的二 氧化 氯 或 者是 浓度 为 0 . 2 ~0 . 4 m g / L 的百 毒杀 星进 行 泼洒 ,再 用 光合 细菌 对水 质 进行 改 良。如 果 是 给患 病 泥鳅 内服 的话 ,可 以在 饲 料 中加 入适 量 的大 蒜 素进行 拌 服 ,连续 使用 3 ~6 d 效 果理 想 。

泥鳅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泥鳅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泥鳅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烂鳍病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防治: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0.1克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

症状: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

主要流行于夏季。

防治: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

防治:在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园形,园形,浮肿有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

流行于7~8月份。

防治:可用1克/立方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

症状: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

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防治: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

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

防治:应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鱼类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开发的防治技术

鱼类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开发的防治技术

鱼类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开发的防治技术进入2月份以来,福建顺昌县气温和南方的其它地方一样,较往年偏高,池塘水温常保持17℃以上,最高时达24℃以上,因此鱼病的发生和流行较往年提前至2月份。

在一个月内,笔者诊治22例鱼病中,虽通过采取措施治愈有效率100%,但在这些病例中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等2种、3种甚至4种病并发就达17例,占77.3%,死亡率5%~30%不等,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

为此,笔者结合此类并发病诊断和防治情况,小结并介绍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

一、基本情况2月以来,我县洋口镇、际会乡、水南镇的17户养鱼户共计41.6亩水面,发生和流行养殖鱼类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并发病,有的2种,有的3种,有的4种并发,共计17例。

患病鱼类体色发黑,一群一群浮于水面,或沿池边快速游动,或聚集于水源处,有的鱼体有点状出血,有的鱼类体表长毛,吃食明显下降或停食,检查鱼体有的鳞片脱落,有的体表、头部、鳍等受伤,背、尾鳍缺损,肛门略红肿,有的有黄色粘稠液流出。

鳃丝淡红色,严重者鳃丝末端腐烂、粘附污物,更严重者鳃盖骨内表皮被腐蚀而“开天窗”。

解剖鱼体肝颜色变浅,胆囊颜色变深,略有肿大,肠轻度充血发炎。

镜检,鳃丝寄生有大量车轮虫、指环虫,少量小瓜虫、口丝虫,一个视野内车轮虫多的103~117个,少的有16~22个;指环虫多的成虫6个,幼体11个,少的成虫1~2个,幼体3~5个,有的有成堆或滑动短杆菌等。

初步诊断为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与水霉病并发,主要危害草鱼,同时危害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和鳙鱼等,若未认真调查与仔细诊断,易误以为池塘被投毒。

二、病因1.除气温较往年偏高外,自2003年7月以来,我县至今干旱少雨,导致水源不足,难以满足池塘换水、加水,造成水质难调控,鱼类抗病力下降。

2.近期成品鱼价格强劲上涨,鱼种紧缺,价格大幅上扬,养殖户在大量抛售商品鱼的同时,大量购进鱼种放养。

台湾泥鳅常见病害及防治

台湾泥鳅常见病害及防治

台请泥锹 )/常见病害及防治O 田珂李分泌大量的黏液,在池边狂 游或在水里打转,不摄食” 该病流行于5-8月,,适宜水温 20-28°C ”台湾泥鍬为大鳞副鍬的一种,属鲤形目,鍬科,副泥鍬属” 台湾泥鍬具有生长周期短、饲料 利用率高、繁殖快等优势,加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以台湾泥鍬 越来越受到养殖户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 展,病虫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严 重影响了经济收益”1常见病害分析及防治1.1寄生虫病1.1.1车轮虫属于纤毛虫类,鍬苗受感染严重,虫体主要寄 生在鳃部或者皮肤,被感染的鱼泥鍬发病时可用硫酸铜0.5g/m 3化水全塘泼洒,效果较理想”1.1.2小瓜虫鍬苗至成鍬均可被寄生,寄生的部位有鳃、体表和鳍,病鍬在体表可见白色小点 状抱囊,被覆一层白色黏液”寄生处组织发炎,鳃部还有出血,颜色暗红” 4-6月,水温15-25C 时 易发此病”养鍬池发病时,全池 泼洒过氧乙酸,浓度为4g/m 3,用青蒿末(0.4g/kg 鱼体重)拌饲投喂连续7天”1.1.3指环虫侵害部位主要是鳃和皮肤,鳃黏液分泌增多,鳃麻疹,乙型脑炎,淋浊,湿疹,痈肿 疖疮,毒蛇咬伤等”原产巴西,是危害性极大的 入侵物种,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 入侵物种”其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可凉拌、炒食,清脆可口”也可作牛、兔和猪饲料”在水产上的用途:可防治鱼类肠炎病”水花生(革命草)与鳢肠极 为相似,但有区别”鳢肠的茎柔软、具墨汁,与鳢鱼的肠子相似, 因而得名”鳢鱼,又称乌鳢、黑 鱼、乌鱼,是一种黑色的鱼,它的 肠子细而色黑,细鳞乌黑”把鳢 肠的茎摘下来,过一会折断处将 变黑”(通联:274300,山东省单县水 产服务中心电话:)漁業致富指南 2021-11- 57-变性与坏死,鳃盖张开不能闭合。

多发于春末夏初,水温20T左右时。

关于指环虫病的防治,建议先用5-7g/m3的高锰酸钾全池消毒,再用0.7g/m3的敌百虫化水后全池泼洒杀虫。

鱼类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开发防治技术

鱼类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开发防治技术引言在养殖业中,鱼类面临着多种病害,其中包括鱼类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等。

这些病害会给鱼类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了防止和控制这些病害的传播,研发出有效的防治技术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鱼类车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和水霉病的特点,并介绍各种防治技术的开发情况。

鱼类车虫病鱼类车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感染鱼类车虫会导致鳃、皮肤和肌肉组织的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

为了防治鱼类车虫病,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技术。

疫苗开发近年来,研发针对鱼类车虫病的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疫苗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研究人员通过培养鱼类车虫的抗原,制备病原物质,并对鱼类进行疫苗接种实验。

目前,已经有一些鱼类车虫病疫苗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应用。

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另一种常用的防治鱼类车虫病的技术。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有效成分,合成特定的药物,并对鱼类进行药物处理。

这些药物可以杀灭体内的寄生虫,从而减轻疾病的症状和死亡率。

然而,由于药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抗药性的出现,药物防治并不是长期解决的办法。

指环虫病指环虫病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感染鱼类指环虫会导致鱼体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开发有效的指环虫病防治技术,研究人员做出了如下努力。

水质管理指环虫病的发生与水质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加强水质管理,控制水中寄生虫的数量和传播,从而减少指环虫病的发生。

常用的水质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水质检测、改善水质、优化养殖环境等。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指通过选择和交配优良品种,培育出抗病性强的鱼类品种。

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知识,筛选出对指环虫具有抗性的个体,并进行繁育,以获得抗病性更强的后代。

这种方法在实际养殖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烂鳃病烂鳃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类疾病。

该病主要侵袭鱼类的鳃部组织,导致鳃炎、溃疡等症状。

为了控制烂鳃病的传播,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例台湾泥鳅溃疡病与烂尾病并发症的诊治

过 高 ,容 易导 致 台湾泥 鳅 发病 、死 r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连 续 2次 。第 步 , 内服 氟 笨尼 考 粉 1 0 0 克 + 黄 散1 0 0 克 + 多种 维 生索 1 0 0 兜 ,拌料 l 0 f电 ,连 续 喂5 天 。第 步 ,改 变投 料利 类 ,个 J 1 ] 浮 性料 。 用 药后 的 效 果 :5 天 以后 台 湾泥 鳅 的 死 1 : 本 得 剑了控制 ,r J 死 造 原 来 的 2 0 0  ̄3 0 0尾 降 低
致 台湾 泥鳅 溃疡 、烂 尾 死亡 的主 要病 因 。
二 、处 理 方法
化, 『 ] 积 月 累 ,导致越 来越 商 。 四、后 期建 议 该 养殖 场 台湾泥 鳅 主要 原闪 是亚硝 酸 盐超标 过 ' f严 重 ,泥 鳅 皮 肤 受 到损 害 , 需 要 恢 复 时 间 比较 长 ,要想 彻底 解 决亚 硝酸 盐 问题 ,还需 等到 天气 好 转 ,调好 水体 ,培 养菌 相 、藻相 才能根 本解 决 。
度势 ,尽 量 要跟 风 ,选择 合 适 的产 品 ,并在养 嫡
过 q 1 做 好预 防 、管 理 作 ,才 能获得 更好 的经 济
效益 。
成 都农 业科技 职 业 学院 刘海 燕
邮编 6l j 1 3 0
广 西渔愉 鱼水 产公 司 曹 永 无 锡 鱼 大大水产 有 限公 司 李悦悦
I 匠 l 罡 匦
壁 旦 塑 旦 夔
螽疡痴 熄尾癍 痘 诊
台湾 泥 鳅 又 名 大 鳞 副泥 鳅 ,属 鲤 形 日、鳅 科 、 副 泥鳅 属 ,其 生 长速度 快 、养殖 周 期短 ,亩 产量 也 比传 统 的泥鳅 品种 高 ,很 受 养殖 户青 睐 。但 是~ 一 味 地 追 求养 殖效 益 ,养 殖密 度 、氨 氮 、亚硝 酸 盐 长期

泥鳅常见病有哪些及治疗

泥鳅常见病有哪些及治疗泥鳅患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水质恶化,二是外伤。

现就其常见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赤鳍病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引起。

症状为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有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①避免鱼体受伤,鱼苗放池前应用5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5分钟。

②病鳅用3%食盐水溶液浸泡10分钟。

③用10 毫克/升的四环素浸泡一昼夜,或在饲料中混合氯霉素投喂。

2、肠炎病亦叫烂肠瘟、乌头瘟。

患病表现为:行动缓慢,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治疗方法:①每50千克泥鳅用磺胺咪5克,加抗坏血酸盐0.5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即可。

②每50千克泥鳅用15克大蒜拌料投喂。

2-6天后减半继续投喂。

另处还可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千克泥鳞用2克拌料投喂。

3、水霉病该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尤其是冬季蓄水期。

症状为鱼体表面附着白色棉毛状水霉病。

防治方法:①将病鳅浸于10毫升/升的孔雀石绿溶液中20 分钟,或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②在孵化过程中,鱼卵易发生此病,可用1毫升/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30分钟。

4、发烧病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泥鳅体内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内聚积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聚升,溶氧量减少,泥鳅焦燥不安,互相纠缠而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减少放养密度,发现发病立即更换或补充新鲜凉水。

②发病后可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

5、气泡病由氧气或其他气体过多所致。

其症状是肠中充气而浮于水面。

可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

6、寄生虫病泥鳅在苗种培育阶段常见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而引起死亡。

泥鳅患寄生虫病时,体表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防治方法:①车轮虫、舌杯虫可用0.7毫克/升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治疗。

②三代虫可用0.5毫克/升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

7、白身红环病此病系因捕捉后长地间流水蓄养所致。

治愈台湾泥鳅锚头鳋病的实例

治愈台湾泥鳅锚头鳋病的实例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21期我校饲养于池塘中的台湾泥鳅患了锚头鳋病,本人用3.2%的阿维菌素乳剂0.25mL/m3全池遍洒,成功治愈。

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基本情况池塘长38.9m,宽33.2m,平均水深1.46m,台湾泥鳅鱼苗在学校水产养殖基地的多个孵化桶(每个孵化桶容积近1m3)内培育到0.8~1cm放入池塘培育,放养量为40万尾/亩。

2016年6月上旬,池塘水温28℃,台湾泥鳅已长至平均全长约5~6cm。

2.诊断日常饲养管理中,用密筛绢布和铁线做成一个直径约60cm、高10cm的圆柱形可移动食台,在食台上系3根聚乙烯绳,将食台沉到水面下约30cm,每次投喂饲料时,在食台中加入适量饲料,30分钟后,提起食台,观察台湾泥鳅的吃食、生长和健康状况。

2016年6月上旬,平均全长约5~6cm的台湾泥鳅,几乎每尾鱼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寄生虫,寄生在口腔四周、鳍条或体表。

病鱼出现如下症状:(1)病鱼烦躁不安、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瘦弱。

(2)寄生虫的头角及部分胸部插入鱼体肌肉,身体大部分露在鱼体外部,且肉眼可见,犹如在鱼体上插入小针。

有的寄生虫虫体上布满藻类和固着类原生动物。

(3)寄生处周围组织充血发炎。

寄生于口腔四周的寄生虫,引起口腔不能关闭,因而不能摄食。

根据以上症状,目检确诊台湾泥鳅患了锚头鳋病。

3.治疗2016年6月8日上午10:30,雨后,池塘水温28℃,决定用3.2%的阿维菌素乳剂0.25mL/m3杀灭锚头鳋,准确计算并量取药物,用较多的池塘水在船舱中稀释药物,一人在塘中划船,一人全池遍洒稀释后的药液,遍洒完药液后,马上开动增氧机,6天后,病鱼身上的锚头鳋全部脱落,成功治愈台湾泥鳅锚头鳋病。

二、结果与小结1.本次试验,池塘中饲养的台湾泥鳅患了锚头鳋病,用3.2%的阿维菌素乳剂0.25mL/m3全池遍洒,能有效杀灭锚头鳋,治疗效果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病例
第五 天 ,池塘换 水1 / : Nhomakorabea ,使 用复合微生 态制
台湾、 ? 尼 鳅烂鳃病\水霉病和指环虫病综合治疗实傍
黄 兴 春
( 重 庆 南 川 区 水 产 ,重 庆 南 川 4 ( ) 8 4 ( ) ( ) )

繁 殖生产造 成极 大影响 。为此 ,将 诊治情 况介
绍 如下 ,以供广大 养殖 业者参考 。
又怀 疑是 否与3月 气温 开始 凹暖 。天气变 化 极
不稳定 ,昼夜温 差大有 关 ,就开 始 “ 杀虫 、改 底 、培 水 ”治疗一 个疗 程 ,并没有 明显效果 。
2病 症 诊 断
3 月1 5 日 ,区 水产 站 得到 此 渔场 的报 告 , 我f 『 】 对发病 池 内水质进 行检测 ,p H 偏酸 ,氨 氮 和亚 硝 酸 盐 均 未 超 标 ;病 鳅 呆 滞 水 面 或 池
C H O N G Q I N G F I S H E R Y 圈皿
南川区 某家泥鳅 繁 育场 引进 1 5 0 0 公斤 左右 台 湾泥鳅 亲本 出现烂 嘴病 、烂鳃病 和水霉病 感
染 ,经过 一段 时 间的治疗 后 ,仍然 出现 问断死
3治疗方法 第 一 天上 午 全池泼 洒 “ 水 质 保 护 解 毒
1基 本 情 况
剂 ( 含硝化细 菌 、芽孢杆 菌 、酵 母菌等 ) 调节
水质 。
治 疗 期 内服 每 千 克拌 料 添 加 氟 苯 尼 考 3 — 5克和 电解 多维 l ( ) 一l 2 克 ,每 天1 次 ,连续 治疗5天 ,增 强泥鳅的体质 。
4讨 论 分 析
2 0 1 5年 1 月1 6日,南川 区东城 街道 办事处
剂” ,下午施 “ 指环杀 星”一次。
亡 ,最高 每天死鳅达 到 l ( ) 公斤 左右 ,然后 送 区
水 产站经镜 检为指环 虫 引起烂鳃病 、水霉病 并
第二 天 ,全 池泼洒戊二 醛复合溶 液 ,一 次
量每立方米水体 用6 ( ) 毫克l 毫升 ,连用3 天
发病 ,虽 然通过治 愈了 ,但给 养殖 户当年泥鳅
某 家泥鳅 繁育场 从江苏 引进一 代台湾泥 鳅亲本 放 养在 平均 水 深( 1 . 5 米 ,面 积 为 1 . 4 亩 的 池 塘 里 .进 行常 规 养殖 。 1 月2 3日,发现 泥鳅 开始 出现 少量死亡 ,按 照长 途运输受 伤感染 和应激
反 应施药 治疗 一个 月后 ,仍然 出现 问断死亡 ,
家 ,采取 危险期 的管理有效预 防措施 ,死亡率
控 制在s 一1 1 ) % 。3 ) 治 疗未对症 。当引入泥鳅 时 ,由于 长途运输造 成受伤 ,养殖环境 差 ,水 位 不足 ,温 差大 等原因导致泥 鳅免疫 力下降 ,
底 ,行 动迟缓 ,捞 出水面观 察 ,病鳅 上颌部 溃
烂 ,成 白色棉 絮状 ,头部 须部分折断 ,下颌 部 轻 微 充血 ,身体 出现烂 嘴 、烂 腰 。体 表的 水霉 呈泥 土色 ;打 开鳃盖 ,可 见鳃部病灶 处损伤 、 出血 ,并 分泌 大量 的 黏液 ,镜 检 发现 有3 个 以 上指环 虫 ;综 合外 观症 状 及镜 检结 果 ,我们 初
经过 一个疗 程治疗 ,病 情基 本得到缓解 , 进 入正常 定 期预 防 用药 期 .最 后病 情 得 到 控
制 。通过对此 案例分 析 ,其 主要的原 因归纳为 三 个 方面 :1 ) 消 毒 不及 时 时 间伧促 ,池 塘 未能 及时清 塘消 毒 ,加之长途远 输 ,泥 鳅受伤 严 重 ,未能 进行有效 处理 ,为病 原体感染 创造 了有 利 条件 。2) 预 防不 到位 。未 充 分认 识泥 鳅 放 养 危 险期 为2 ( 卜3 ( ) 天 ,按 常 规 鱼 放 养 处 理 ,消毒 、预防 不彻底 。另外一起购 入泥鳅两
以治疗 细 菌 、霉 菌感 染 为主 ;入池 3 周后 ,养 殖池塘 底质不好 .连续 阴雨天气 ,改 善养殖 水
质环境 为主 ,同时及时检查 出病 原体 ( 细菌 、 霉 菌 、寄 生虫 等 ),对症下药 ,否则 ,诊断失 误而导致病害的流行 。
圄眶日|曩勇口 59 /
断为 因指环 虫感染 诱发 烂鳃病 、水霉病 综 合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