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赞美母亲的诗句10首优秀7篇

赞美母亲的诗句10首优秀7篇

赞美母亲的诗句10首优秀7篇赞美母亲的诗句篇一1、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韩愈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4、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王安石《十五》5、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6、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赞美母亲的诗句10首篇二1、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4、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白居易5、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李群玉6、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白居易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8、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彭桂9、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杜甫10、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鲍溶赞美母亲的诗句10首篇三1、十年孤旅偶还家,童子窥帘母递茶。

却睹棠红心自怃,事亲不及一庭花。

——李梦唐《癸未仲春自京回乡》2、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倪瑞璿《忆母》3、慈亲畴昔倚门时,曾记忘忧慰别离。

孤子恨无怀橘日,十年肠断树萱诗。

——孙华孙《题墨萱》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5、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陈去疾《西上辞母坟》6、华嵩为佩河为带,南交北朔跬步内。

搏鹏作腊巨鳌鲙,伸舒轶出元气外。

——权德舆《大言》7、独上秋坟又几回,伤心一陌纸钱灰。

年年此日豚鱼荐,曾见慈亲手作来。

——金武祥《里门杂感》8、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赞美母爱伟大的诗句

赞美母爱伟大的诗句

赞美母爱伟大的诗句赞美母爱伟大的诗句1.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韩愈《琴操十首·履霜操》2. 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韩愈《射训狐》3.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岑参《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4. 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

——韩愈《嗟哉董生行》5. 赤子颙颙瞻父母,已将仁德比乾坤。

——和凝《宫词百首》6. 黑头元师我父母,夫耕妇馌争锄犁。

——项安世《上安抚高大卿五十韵》7.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曹雪芹《好了歌》8. 儿今便有孙,不得母爱怜。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9. 父母两忠厚,辛苦自夙婴。

——郑珍《完末场卷,矮屋无聊,成诗数十韵,揭晓后因续成之》10. 女子方在室,怙恃父母恩。

——释文珦《浮萍寄水行》11. 弃置父母欢,婉婉君子旁。

——李懋《窦滔妻诗一章(凡七首)·兰氵茝被幽畹》七年逗遛不得去,边民爱侯有如父母亲。

——程公许《泸水清》12. 足宽父母心,百里在庭户。

——陈著《深出赘归省再往妇氏家》13. 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

——贯休《上孙使君》14. 父母养我时,辛勤五兄弟。

——苏泂《举子》15.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李端《杂歌》16.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欧阳修《画地学书》17.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元稹《莺莺诗》18. 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

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

——元稹《大觜乌》19. 消遣又来缘尔母,夜深和泪有经声。

——元稹《哭子十首》20.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刘向《触龙说赵太后》赞美母爱伟大的诗句古诗1、《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赞美母亲的诗句(精选310句)

赞美母亲的诗句(精选310句)

赞美母亲的诗句(精选310句)赞美母亲的诗句(精选310句)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动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关于赞美母亲的诗句,欢迎阅读!1、子出山关外,母忆在他乡。

2、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钱公辅《义田记》3、不想老母亡化,小生学业因此荒废-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4、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5、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燕诗示刘叟》6、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7、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陈去疾《西上辞母坟》8、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蔡文姬《悲愤诗》9、来时父母知隔生,重着衣裳如送死。

10、宁无慈母意,待哺有高堂。

刘树堂《宁郡未复大兵云集居民转徙悲不自胜》11、文章报国男儿志,天地无私慈母心。

珍重画图传一别,故山长望白云深。

——于右任《故山别母图》12、金母忍将轻摘。

留宴鳌峰真客。

红狵闲卧吠斜阳。

方朔敢偷尝。

13、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14、独扶慈母丧,泪与河水流。

梅尧臣《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15、十二失慈母,玩耍道路傍。

徐祯卿《答沈休翁所问因成赠章》16、叹我白头无母遗,一杯持与供高堂。

——赵蕃《送新茶与俞尉》17、姊挽老父带,弟牵慈母衣。

李锴《悼离篇哭亡姊》18、经营动北征,慈母待春衣。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19、起废者谁,孟母之子。

20、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21、王母嫣然感君意;云车羽旆欲相迎。

22、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23、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24、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元结《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25、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

——刘长卿《北游酬孟云卿见寄》26、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

——白居易《和《大嘴乌》》27、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

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

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伯奇掇蜂:用来形容耍弄阴谋,离间骨肉之情。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西周时,有个名叫尹吉甫的官员,娶了一个美丽而又贤惠的妻子,生活得十分幸福。

不久,妻子生了个儿子,取名伯奇,一家三口,更是其乐融融。

一晃过了十几年,尹吉甫的妻子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尹吉甫和伯奇都十分伤心。

这时,伯奇已长成一个英俊青年,父子俩相依为命,度过了一段苦涩的日子。

不久以后,尹吉甫又娶了一个年纪很轻的妻子。

她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女人,认为有前妻的儿子伯奇存在,她的丈夫会时时想起前妻,她得到的爱就不完整。

因此她非常讨厌伯奇,一心想把伯奇赶出家门,但看到尹吉甫和伯奇父子情深,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一天,她不幸被毒蜂蛰了一口,又痛又痒,不由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她悄悄捉了两只毒蜂藏起,然后对尹吉甫说:“伯奇简直不像做儿子的样子!”尹吉甫听了,吃惊地问:“伯奇难道做错了什么事吗?”“伯奇手脚不规矩,你不在的时候,他看到我比他没大几岁,老是动手动脚地调戏我。

”后妻无中生有地说。

尹吉甫不相信,疑惑地说:“伯奇为人一向正派仁慈,怎么会调戏你呢?”后妻冷冷一笑,说:“伯奇正派?他是当着你的面装出来的!他见我长得年轻凛亮,一直不把我当母亲看待。

你如不信,你可先离开家门,然后悄悄回来,就可在门缝中看到你那正派儿子的不正派行为了!”尹吉甫同意了,便找了个借口,对伯奇说他有事离家,说完便走了。

过了一会儿,伯奇正在自己房中读书,忽然听到后母叫他,便来到后母房中问有什么事。

后母说:“有两只毒蜂飞到我的衣领里,蛰得我很痛,快帮我捉!”伯奇上前一看,后母衣领里果然有两只毒蜂,就一只手扶住后母的肩膀,一只手伸进后母的衣领里去捉毒蜂。

这时,尹吉甫刚好悄悄回到家门口,从门缝中看到了伯奇伸手到后母衣领里的那一幕。

尹吉甫十分气愤,以为伯奇真的行为不轨,调戏后母,便不问情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伯奇赶出了家门。

赞美母爱的古诗大全

赞美母爱的古诗大全

赞美母爱的古诗大全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4、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5、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蔡文姬《悲愤诗》6、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苏轼《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刘向《触龙说赵太后》8、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

——《雉子斑》9、莫愁父母少黄金,天下风尘儿亦得。

——杜甫《锦树行》10、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蔡文姬《胡笳十八拍》11、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

——刘长卿《北游酬孟云卿见寄》12、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诗经》13、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孟郊《尧歌》14、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15、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韩愈《琴操十首·履霜操》16、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蒋士铨《岁暮到家》17、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诗经》18、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

——孟郊《子庆诗》19、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韩愈《射训狐》20、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2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黄景仁《别老母》22、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杜甫《前出塞九首》23、啁啾鸟恐鹰鹯起,流散人归父母来。

——贾岛《颂德上贾常侍》24、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岑参《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2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白居易《鸟》26、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27、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杜甫《新婚别》28、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赞美母亲的诗句和成语,诗词名言句子

赞美母亲的诗句和成语,诗词名言句子

赞美母亲的诗句和成语,诗词名言句子.母子,天性也,母思其子,慈也;子思其母,孝也故母子为三纲之首,慈孝乃百行之原。

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诗经》.啁啾鸟恐鹰鹯起,流散人归父母来。

贾岛《颂德上贾常侍》.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杜甫《新婚别》.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

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

元稹《大觜乌》.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李端《杂歌》.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

孟郊《子庆诗》.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孟郊《尧歌》.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韩愈《射训狐》.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苏轼《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慈禧《赠母亲的诗》.蚁王化饭为臣妾,蜾母偷虫作子孙。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诗经》.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欧阳修《画地学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赞美母亲的成语四字词语恩逾慈母、舐犊情深、孟母三迁、寒泉之思、贤妻良母、父母恩勤、含辛茹苦、曾母投杼、哀哀父母、升堂拜母寸草春晖、母以子贵、贤妻良母: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母慈子孝: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回干就湿:指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不辞辛劳:辞:推托。

辛劳,劳苦。

不逃避劳累辛苦。

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画荻教子:荻:芦苇。

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

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

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

形容母教贤明。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

经典成语故事汇编15篇经典成语故事篇1chù dòu mán zhēng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

见《庄子·则阳》。

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作宾语、定语;用于争权夺利等联合式蛮触相争遣将调兵、月明风清、赫然有声、与日俱增、劫后馀生、玉山将崩、被甲持兵、浮浪不经、甜蜜动听、蒲扇价增、......古代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

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触斗蛮争,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

清·王韬《答强弱论》经典成语故事篇2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

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

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

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

但是这一带的最高长官是陶侃,他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站在长江边的身影,以及到处传播的英雄故事,让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气。

江州曾经发生一次相互残杀的大案。

“流民帅”郭默杀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讨伐,不战而降,当场被杀。

郭默在南方就是个无名小卒,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骁勇善战,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石勒军队见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关羽、张飞”。

石勒听说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鸡一样简单。

石勒无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虚传啊。

陶侃也不轻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对他如同当年对待祖逖一样:尊重和敬畏。

既然从西边毫无希望,只有改道从东边。

经典成语故事篇3yǐ gǔ fēi jīn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唐中期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题目是《天可度》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这首诗里用了三个冷僻的典故,介绍如下:第一个典故是 “ 掩鼻 ”话说战国时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人儿,楚王非常溺爱她。

楚王的原配郑袖看准了楚王爱美人之深,也对美人关爱有加,甚至超过了楚王之爱美人。

藉此,楚王称赞郑袖无妒嫉之心。

当郑袖知道楚王对自己已非常放心后,就对那美人说:楚王虽然认为你很美,但对你的鼻子不大满意,以后你见楚王时一定要掩着鼻子才好。

这美人儿果然在每次见楚王时都掩着鼻子。

后来楚王问郑袖,为什么美人儿见我总掩着鼻子。

郑袖答道,她说因为讨厌你身上的那股臭味。

楚王闻言大怒,立即下令卫士把美人儿的鼻子割去。

了解了这个典故,就明白了 “ 教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如参商。

” 的诗句要表达的含义。

还需要说明的是,参、商是两颗从不见面的星宿。

杜甫在《赠卫八处士》诗中写道: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笫二个典故 “ 掇峰 ”话说尹吉甫在周朝为卿,他儿子伯奇的母亲早逝,尹吉甫娶了后妻,后妻生一子名伯封。

为了能让伯封独呑遗产,后妻对尹吉甫说,伯奇看我生得美貌,对我有非份之想。

尹吉甫回答道,伯奇生性忠厚老实,绝不会做出这种事的!后妻说,你不相信的话,把我放在空房中,你在楼上观察,看会发生什么。

后妻事先把毒蜂放在衣领上,叫伯奇把它捉掉。

伯奇就遵命照办(即 “ 掇蜂 ”),哪知后妻大叫起来。

尹吉甫看了大怒,把伯奇赶出家门。

伯奇在野外 “编水荷而衣之,采楟花而食之 ” ,清晨履霜而行。

伯奇认为自已沒有罪过,却被父亲逐出家门,实在冤枉得很,于是作《履霜操》而歌之。

一次周宣王出游,尹吉甫跟随。

伯奇就唱起《履霜操》,以此来打动宣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
本文是关于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伯奇掇蜂:用来形容耍弄阴谋,离间骨肉之情。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伯奇掇蜂的历史典故
西周时,有个名叫尹吉甫的官员,娶了一个美丽而又贤惠的妻子,生活得十分幸福。

不久,妻子生了个儿子,取名伯奇,一家三口,更是其乐融融。

一晃过了十几年,尹吉甫的妻子得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尹吉甫和伯奇都十分伤心。

这时,伯奇已长成一个英俊青年,父子俩相依为命,度过了一段苦涩的日子。

不久以后,尹吉甫又娶了一个年纪很轻的妻子。

她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女人,认为有前妻的儿子伯奇存在,她的丈夫会时时想起前妻,她得到的爱就不完整。

因此她非常讨厌伯奇,一心想把伯奇赶出家门,但看到尹吉甫和伯奇父子情深,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一天,她不幸被毒蜂蛰了一口,又痛又痒,不由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她悄悄捉了两只毒蜂藏起,然后对尹吉甫说:“伯奇简直不像做儿子的样子!”
尹吉甫听了,吃惊地问:“伯奇难道做错了什么事吗?”
“伯奇手脚不规矩,你不在的时候,他看到我比他没大几岁,老是动手动脚地调戏我。

”后妻无中生有地说。

尹吉甫不相信,疑惑地说:“伯奇为人一向正派仁慈,怎么会调戏你呢?”
后妻冷冷一笑,说:“伯奇正派?他是当着你的面装出来的!他见我长得年轻凛亮,一直不把我当母亲看待。

你如不信,你可先离开家门,然后悄悄回来,就可在门缝中看到你那正派儿子的不正派行为了!”
尹吉甫同意了,便找了个借口,对伯奇说他有事离家,说完便走了。

过了一会儿,伯奇正在自己房中读书,忽然听到后母叫他,便来到后母房中问有什么事。

后母说:
“有两只毒蜂飞到我的衣领里,蛰得我很痛,快帮我捉!”
伯奇上前一看,后母衣领里果然有两只毒蜂,就一只手扶住后母的肩膀,一只手伸进后母的衣领里去捉毒蜂。

这时,尹吉甫刚好悄悄回到家门口,从门缝中看到了伯奇伸手到后母衣领里的那一幕。

尹吉甫十分气愤,以为伯奇真的行为不轨,调戏后母,便不问情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伯奇赶出了家门。

典出《太平御览》卷五一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