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07《3.4.1 光合作用的产物》讲学稿冀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1节《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课稿 冀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1节《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课稿冀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州一中的杨新威,说课的实验题目是《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由于人的生活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息息相关,同时在以往的本节实验过程中,耗时长是一大难题,为解决此问题,展开了本案例的探究。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洗礼后,取得了一些突破,现以汇报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投影)二、目标分析(投影)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说出自己的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一查、做一做、议一议等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推理思维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教学关键:暗处理要充分。
三、教法分析(投影)1、说教法:采用“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说学法:*会发现问题*会进行探究*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四、过程分析﹙一﹚课前热身(投影)首先通过学生活动---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生物知识,进行知识储备,接着学生分工,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完成遮光处理和暗处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二﹚感受先辈的智慧之路(投影)此环节是完成传统的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课堂涉及的新实验知识、注意事项多,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学案学习教师自制学案,学生自主预习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每一环节所依据的原理、注意事项及说明问题等等,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第二步:自主实验学生4人一组,设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在组长的统筹、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课本教材中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导学案(新版)冀教版1.重点:能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和氧气的过程。
2.知道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对环境的意义。
知识点一:光合作用产物的探究1.对实验材料的处理:(1)实验前对实验材料的暗处理是为了消耗材料内的有机物。
(2)对材料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
(3)实验后,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是为了防止叶片原有的颜色干扰观察的效果。
2.实验的原理:(1)叶片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据此可以判断是否有淀粉。
(2)快要熄灭的火柴复燃: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据此判断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对放入酒精的叶片进行水浴加热:酒精易燃,对酒精直接加热会有危险。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1.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淀粉(其他有机物)和氧气。
2.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3.光合作用产物的探究:(1)通过见光部分叶片遇碘变蓝,可知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有机物) ;释放的气体可使要熄灭的火柴重新燃烧,可知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
(2)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不见光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知识点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应用1.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1)在实验过程中,将处理过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内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除掉叶片内的叶绿素,以便更好地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2)为什么不对盛有酒精的容器直接加热,而是通过水浴加热?因为酒精属于易燃物,加热沸腾后,如果溅出,容易发生危险。
(3)水浴加热后,叶片颜色有什么变化?酒精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叶片变为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
因为经过加热,叶肉细胞的细胞膜被破坏,从而导致细胞内叶绿素溢出,溶解在酒精中所致。
(4)叶片脱色、清水漂洗、用清水洗掉叶片上的碘液等,要进行这一系列处理的原因是什么?都是为了除掉叶片上的一些可能影响观察效果的颜色,使观察更准确。
八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产物》教案、教学设计

-思考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意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利用光合作用产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保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以便教师批改。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无遗漏。
3.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教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2.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光合作用产物应用的选择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如淀粉的检测、氧气的观察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产物,总结各个产物的特点、作用和实验方法。
2.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针对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绿色植物的生长、氧气的供应等,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产物,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知识整合,构建体系:
-通过问题驱动、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角度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光合作用的产物》课件

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 过程,被用于研究和开发可再生能 源。
结论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能够存在和繁衍的基 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能量循环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光合作用的了 解将进一步深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更多可能。
产生
除了葡萄糖,光合作 用还产生了其他有机 物质,为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 物质基础。
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
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 碳和释放氧气,调节大气 中的碳和氧含量,维持着 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光合作用在碳循 环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 过程,将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并最 终储存在植物体内。
水体生态系统中 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不仅发生在陆地 上的植物中,也在水体中 的藻类和水生植物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应用
1
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2
光合作用为光合生物提供了能量,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利用了光合
作用相关的技术和原理。
3
光合作用的应用领域
光合作用的原理被应用在农业、生 态学、植物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推动了相关科学的发展。
《光合作用的产物》PPT 课件
欢迎来到《光合作用的产物》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 义,以及它在生态环境、应用领域和能源中的角色。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 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能量丰富的有机物质 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叶绿素吸 收太阳能,经过光反应 和暗反应,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三章叶的光合作用3.3.1光合作用的产物教案(新版)冀教版

光合作用的产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2.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4.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2.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3.运用植物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所需条件、产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教学难点】证光合作用产物实验的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大屏幕展示处于与不处于阳光照射的植株的差异.请学生观察比较二者的差异,想一想原因,是不是二者产生的物质不同?二、新课学习自主学习1.绿色植物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产生_______,并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2.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中的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贮存在有机物中.3.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由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_____等),并且释放出_______.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淀粉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气的特性:支持燃烧,助燃.探究实验与思考预习P32探究竟实验1: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思考: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分析探究实验1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1.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A.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D.吸收尽容器内的氧气2.用黑纸片遮住叶片一部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有关小烧杯加热:①能否将小烧杯直接加热?_________②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A.溶解淀粉 B.分解淀粉C.将淀粉煮熟 D.把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③这种加热方式称为________④酒精颜色及叶片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_4.清水漂洗叶片,漂洗叶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5.叶片上滴加碘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6.(1)在课外活动中,小明设计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如下操作: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酒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他的操作顺序对吗?_______请将正确步骤的序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合作用进行所需的外界条件_______参照课本P34页探究竟2,分析实验现象.1.观察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气泡生成?_______2.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试管中的气体,请注意卫生香的燃烧情况_______(燃烧剧烈、熄灭)该气体是_______A.氧气 B.二氧化碳C.空气 D.水蒸气3.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能量C.淀粉和水 D.淀粉和氧气4.韭黄、韭菜如何培养获得的?【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一、什么是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的产物三、人类对光合作用的利用。
八年级生物3.3.1光合作用的产物

水肥供给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表现在植物的 生长发育上。充足的水肥供给可以促进植物 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和 效率。在干旱或养分不足的情况下,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会受到限制,光合作用的面积和
效率也会降低。
05
光合作用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
增加植物生长速度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 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促进植物生长速 度。
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还表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上。在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植 物的生长速度也会加快,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和效率。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减慢,光合作用的 面积和效率也会降低。
水肥供给
水肥供给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 的水分和养分吸收上。充足的水肥供给可以 促进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光 合作用的效率。在干旱或养分不足的情况下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限制,光合产物的 积累也会减少。
水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水分, 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化为葡萄糖和 氧气,因此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 一。
水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反 应物参与光合作用的生化反应,同时 水也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溶剂和运输 物质。
03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光反应阶段
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在光反应阶段,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还原态氢, 同时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
03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 应产生氧气和还原氢,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1 2
3
提供食物来源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食物链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八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产物》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体会生物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热爱科学、尊重生命、关注环保的良好品质。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光合作用产物相关的作业,如实验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识总结、课后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光合作用现象,撰写观察日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产物,教师应巧妙地创设生活化、生动化的教学情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森林生态系统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创设“植物的一天”故事情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让学生体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代入感。
八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产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课程中,光合作用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八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的产物》这一章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产物,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案例以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探索光合作用的产物及其特点。
《光合作用的产物》课件1(10页)(冀教版八年级上)

檢驗步驟 條件 產物 目的
檢驗步驟1
實驗組: 1.上方貼黑色膠帶 2.下表皮塗凡士林
對照組:不處理 問題:兩組實驗組的 差異有何目的?
檢驗步驟2
葉片以沸水煮 軟 (破壞細胞壁及 細胞膜,方便 物質進出)
檢驗步驟3
葉片在酒精 中隔水加熱
(避免燃燒)
以酒精去葉 酒
綠素後(避免 精
• 第一階段 氧氣 • 第二階段 葡萄糖及水
光合作用的目的
光合作用
光能
養分
氧氣
儲存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產生葡萄糖: 1.轉化能量: 2.製造養分:
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 1.淨化空氣:
干擾檢驗結果)Fra bibliotek水用水漂洗(洗 去綠色酒精)
檢驗步驟
葉片滴碘液 檢驗澱粉 問題:為何
不檢驗葡萄糖?
實驗結果
貼黑色貼紙:隔絕光線 塗凡士林:阻塞氣孔 (結論)光合作用的條件: 1. 2.
光合作用的條件
能量 • 光能〈日光〉 構造 • 葉綠體〈葉綠素
及酵素〉
反應物 • 水及二氧化碳
〈原料〉
光合作用的產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产物》讲学稿
【学习目标】:
2.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 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学习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学法指导】: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研究表明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和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有机物、能量和氧气,都需要靠光合作用来提供。
▲实验探究(Ⅰ) 【目的要求】
1.观察遮光叶片滴加碘液后的颜色反应。
2.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
【方法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在暗处放一昼夜。
(目的是:把实验材料中的淀粉耗尽,便于更好地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 选一叶片,把其一部分从下下两面用不透光的纸遮起来,而后放在阳光照射2~3小时。
3. 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纸,并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
(酒精的作用:溶解叶绿素,必须加热)
4. 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5. 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后观察。
【分析结果】
叶片被遮盖的部分,遇到碘液后没有变蓝;叶片未被遮盖的部分遇到碘液后变蓝了。
这说明绿叶在光的照射下积累的淀粉。
▲实验探究(Ⅱ)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07《3.4.1 光合作用的产物》讲学稿冀少版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四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目的要求】
1.学会光合作用的放氧实验过程。
2.知道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
【方法步骤】
1.把新鲜的金鱼藻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加满水,盖上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放在光下。
(目的是:进行光合作用)
2. 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管的管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分析结果】
快要熄灭的火柴棍迅速复燃。
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
(二) 光合作用利用光能:
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三)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延长有效光照时间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延长有效光照时间,可以使植物体内积累更多有机物,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也可以使作物增产。
农业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立体种植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从而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3. 植树造林、爱护植被
绿色植物是氧气的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绝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植树造林、爱护植被是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小小练兵场★
一.慧眼识珠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加热装有酒精的小烧杯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 )
A.隔水加热会更快 B.隔水加热维持时间长
C.酒精易燃,不隔水危险 D.不隔水加热也可以
2.在光合作用产物中,能够使快要熄灭的火柴棍复燃的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甲烷
3.光合作用不能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的是 ( )
A.有机物 B.能量 C.氧气 D.二氧化碳
4.下列农业措施中,能够有效光照时间的是 ( )
A.地膜覆盖 B.合理密植 C.立体种植 D.无土栽培
5.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 )
A.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光能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
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来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变成黄白色的物质是 ( ) A.清水 B.酒精 C.碘液 D.盐水
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 )
A.溶解叶片中的色素 B.给叶片进行染色
C.验证是否有淀粉产生 D.给叶片提供营养物质
8.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指 ( )
A.糖类 B.脂肪 C.无机盐 D.蛋白质
9.“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
10.玉米的淀粉是通过下列哪种作用产生的 (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 )
A.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水 C.氧气和淀粉 D.氢气和淀粉
12.塑料大棚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从光合作用的原理上考虑,它的作用 ( )
A.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增加光合作用原料
C.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D.增加光合作用的需水量
13.合理密植和立体种植的措施,从光合作用的原理上考虑,它的作用是 ( )
A.提高光合作用的温度 B.提高能光能的利用率
C.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D.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
14.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光下时,叶片遮光部分 ( )
A.淀粉耗尽 B.合成淀粉 C.产生二氧化碳 D.产生氧气
15.光合作用不能做到的是 ( )
A.消耗氧气 B.合成淀粉 C.转化光能 D.产生氧气
16.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 )
A.机械能 B.化学能 C.电能 D.光能
17.“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④⑤①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18.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这是由于植物充分利用了 ( )
A.有机物 B.土壤中的水分 C.太阳光能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9.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
这是植物进行什么生理作用的缘故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二.画龙点睛
1.光能是生物界一切活动的不竭动力,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都需要光合作用来提供。
2. 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消耗的_________,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贮存在有机物中。
4. _________、_________等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的方法。
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 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只有淀粉。
( )
(2) 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起来的。
( )
(3) 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来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 )
★拓展延伸★
1.右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大烧杯中的液体是,该液体的沸点是℃,这就保证了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不会超过℃。
(2)小烧杯中的液体是,其作用是。
(3)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液体变成了色,其中的叶片变成了色。
(4)如果省去(3)所述步骤,将对实验结果造成怎样的影响?
2.如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 c 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
分析回答:
(1)叶片在酒精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
成 。
(2)加碘液后a 、c 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a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c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处
遇
碘
变
蓝
,
证
明
光
合
作
用
的
产
物
是 ;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事到环境一昼夜的目的是 。
(
4
)
该
实
验
证
明
光
合
作
用
的
条
件
是 。
3.将两支同样长的蜡烛点燃,放入两个同样大小的密
闭装置中,其中一个装置中有一盆绿色植物。
几小时后观察出现什么现象,试分析原因:
结果:甲中的蜡烛
_____________。
乙中的蜡烛_____________。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