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

合集下载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4.1 岩土的分类4.1.1 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4.1.2 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可按本规范第4.1.3~4.1.4条划分。

4.1.3 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 rk按表4.1.3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当缺乏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资料或不能进行该项试验时,可在现场通过观察定性划分,划分标准可按本规范附录A.0.1条执行。

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4.1.4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4.1.4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

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0.2条确定。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纵波波速与岩块纵波波速之比的平方。

选定岩体、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有代表性。

4.1.5 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

碎石土可按表4.1.5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1.6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按表4.1.6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表4.1.6 碎石土的密实度注:1. 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等于50mm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按本规范附录B鉴别其密实度;2. 表内N63.5为经综合修正后的平均值。

4.1.7 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

砂土可按表4.1.7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1.8 砂土的密实度,可按表4.1.8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表4.1.8 砂土的密实度注: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判定砂土的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4.1.9 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 p大于10的土,可按表4.1.9分为粘土、粉质粘土。

岩土分类

岩土分类

一,岩土分类:1 ,建筑地基的岩土分成6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特殊土)。

2 岩石的坚硬程度根据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可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3 根据岩石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4 岩石厚度课分为(巨厚层)(厚层)(中厚层)(薄层)。

(h>1.0)(1.0>=h>0.5)(0.5>=h>0.1)(h<=0.1)5 碎石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6 根据碎石土的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室)。

7 砂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粗砂:粒径大于0.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中砂:粒径大于0.2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8 根据砂土的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室)。

9 粉土是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

10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

粘性土应根据指数分为(粉质粘土)(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11 粘性土根据塑性指数的不同,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12 人工填土根据组成和原因,可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压实填土)(冲填土)。

二,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宜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

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

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教材解读】一、岩土的工程分类1.根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规定,土的基本分类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划分为巨粒类土、粗粒类土、细粒类土。

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规定,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根据地质成因,土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击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根据粒径和塑性指数,土可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碎石土又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超过总质量50%的土。

砂土又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粉土:粒径大于0. 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黏性土又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的分类方法,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4.根据土方开挖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石分为八类,以便选择施工方法和确定劳动量,为计算劳动量、机具及工程费用提供依据。

(1)一类土:松软土。

主要包括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泥炭)等。

坚实系数为0.5-0.6,采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脚蹬。

(2)二类土:普通土。

主要包括粉质黏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等。

坚实系数为0.6-0. &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镐翻松。

(3)三类土:坚土。

主要包括软及中等密实黏土,重粉质黏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土、粉质黏土,压实的填土等。

坚实系数为0. 8-1.0,主要用镐,少许用锹、锄头挖掘,部分用撬棍。

(4)四类土:砂砾坚土。

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地基土的工程分类

地基土的工程分
因为土的组成非常复杂,决定了土的性质的千差万别。

.当土的组成颗粒大小不同时,其工程性质不相同,例如砂类土和粘性土,就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

土的分类的任务就是根据用途和土的各种性质的差异把它划分为一定的类别,在建筑工程中,土作为地基承受建筑物的荷载。

因此,它的分类着眼于土的工程性质,以便对工程中的土类进行分析、判别、评价。

目前世界各国,我国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各自的传统与经验,都制定了各自的分类体系。

例如,美国土的统一的分类体系,把土分为:砾石、砂、无机粉土和细砂、无机粘土及有机粉土、粘土五大组,各组再细分为若干亚组。

我国水利部分和铁道部门也各有自己的分类体系。

1991年国家制订了统一的分类标准,即《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

这里重点介绍1998年修订的土木建筑专业应用的分类标准,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的分类标准。

《规范》把土按工程性质的不同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六大类。

现分别介绍这六类土的定义、分类依据、名称及其性质。

一、岩石
定义: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称为岩石。

1、按坚固性分为:①硬质岩石;②软质岩石。

2、按风化程度分为:①微风化;②中等风化;③强风化。

微风化的硬质岩石为最优良的地基,强风化的软质岩石工程性质较差。

二、碎石土
定义:。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

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

19
20
《岩土工程勘探规范》(GB50021-2001) (比前规范 后出版)中,岩体基本质量初步定级如下:
21
(2)工程岩体质量的详细分级 当遇有地下水、岩体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或存 在表7.9所列的高初始应力现象时,应用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按表 7.8对岩体质量进行详细定级。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的计算式如下:
6
2.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岩石强度、岩体完 整性、风化程度、水的影响等。 (1)岩石强度和质量 岩石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它的强度(软、硬)和变形 性(结构上的致密、疏松)方面。
7
(2)岩体的完整性 岩体被断层、节理、裂隙、层面、岩脉等所切割,导致 岩体完整性遭到破坏和削弱。岩体的完整性可以用节理裂隙 出现的频度、性质、闭合程度等来表达;还可以根据钻孔钻 进时的岩心获得率;弹性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等途径去定 量地反映岩体的完整性。总之,岩体的完整性可用地质、试 验和施工等各种定性、定量指标参数来表达。
Cu愈大,表示土粒愈不均匀。工程上把Cu<5的土视为级 配不良的土; Cu>10的土视为级配良好的土。 对于砾类土或砂类土,同时满足Cu≥5和Cc=1~3时,定 名为良好级配砂或良好级配砾。
30
A线方程式为:Ipo=0 66(WL一20),B线为WLo=42%
33
②一般土的分类 工程用土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 一般土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划分为巨粒土和含巨粒土、 粗粒土、细粒土。 i)巨粒土和含巨粒土、粗粒土按粒组、级配、所含细粒的塑性高 低分为16类。
34
GBJ145-90 砾类土的分类 土 类 粒 组 含 量 土代 号 GW GP GF GC 土名称 级配良好砾 级配不良砾 含细粒土砾 粘土质砾

岩土工程的分类

岩土工程的分类

岩土工程的分类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体和岩石在工程中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根据岩土工程的不同特点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岩土工程分为不同的分类。

岩土工程可以根据工程用途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地下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要研究土壤和岩石的承载力、沉降性和稳定性等问题,以设计和施工合理的地基和基础结构,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地下工程则是指在地下进行的各种工程,如隧道、地下室和地下管线等。

地下工程需要研究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和水文特征,以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岩土工程还可以根据土体和岩石的性质分为土工和岩石工程。

土工工程主要研究土壤的力学特性和行为,包括土壤的压缩性、剪切性和渗透性等。

土工工程的典型应用包括土坡、挡土墙和土石坝等。

岩石工程则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行为,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性和断裂性等。

岩石工程的典型应用包括岩石坡、岩石隧道和岩石基础等。

岩土工程还可以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小型岩土工程和大型岩土工程。

小型岩土工程主要涉及工程规模较小、复杂程度较低的项目,如房屋地基和小型土建工程等。

大型岩土工程则是指规模较大、复杂程度较高的项目,如大坝、高速公路和地铁等。

大型岩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土体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水文特征以及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岩土工程还可以根据工程施工阶段分为前期工程和施工阶段。

前期工程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力学试验和工程设计等,旨在对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和土体岩石性质进行全面了解,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施工阶段则是指根据前期工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完成。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其特点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地下工程、土工与岩石工程、小型岩土工程和大型岩土工程以及前期工程和施工阶段等不同的分类。

不同分类的岩土工程研究内容和应用目标各有不同,但都旨在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

岩土等级分类

岩土等级分类

1.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1 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2 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3 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1.2、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1.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1.4、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1.5、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1.6、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岩土工程地质分类、特性指标及钻探工艺

岩土工程地质分类、特性指标及钻探工艺

1.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1.1 岩石的分类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分类有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

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岩石的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可用地质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

岩石按成因的类型,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加以分类。

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工程分类是在岩石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1)根据岩石的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在向地表上升过程中,由于热量散失逐渐经过分异等作用冷凝而成岩浆岩。

岩浆岩的分类见表12-1-1。

表12-1-1 岩浆岩的分类注: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1-4-4。

沉积岩是由岩石、矿物在内外力的作用下破碎成碎屑物质后,再经水流、风吹和冰川等的搬运、堆积在大陆低洼地带或海洋,再经胶结、压密等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见表12-1-2。

表12-1-2 沉积岩的分类注: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1-4-5。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经变质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分类见表12-1-3。

表12-1-3 变质岩的分类注: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1-4-6。

(2)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岩石的分类见表12-1-4。

表12-1-4 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注:摘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GB 50007-2002)表4.1.3。

(3) 根据岩体完整程度的分类见表12-1-5。

表12-1-5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注:①完整性指数为岩体纵波波速与岩块纵波波速之比的平方;②摘自GB 50007-2002表4.1.4。

(4) 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分类见表12-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土的物性与分类
§2.1 土的形成 §2.2土的三相组成 §2.3土的物理状态 §2.4土的结构 §2.5土的工程分类
§2 土的物性与分类
§2.1 土的形成 §2.2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2.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4无粘性土的密实度 §2.5粘性土的物理特性 §2.7土的压实性 §2.8土的工程分类√
§2 土的物性与分类
§2.8 土的工程分类
水电部SD128-48分类法
自学: 教科书P26—P29
§2 土的物性与分类 §2.8土的工程分类 三. 建筑规范分类法
砂土
土的名称 砾砂 粒组含量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 占全质量25 -- 50% 粒径大于0.5mm的颗 粒超过全质量50% 粒径大于0.25mm的 颗粒超过全质量50% 粒径大于0.075mm的 颗粒超过全质量85%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 粒超过全质量50%
§2 土的物性与分类
是将工程性质相近的 土进行分类
§2.8 土的工程分类
目的: 便于研究及应用
依据: 能反映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的组成 土的状态 土的结构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P分类法
水电部SD228-48分类法
§2 土的物性与分类
§2.8 土的工程分类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P分类法

岩石 碎石土 砂土 粉土 粘性土 人工填土
§2 土的物性与分类§2.8
土的工程分类 三. 建筑规范分类法
碎石土
土的名称 漂石 块石 卵石 碎石 圆砾 角砾 颗粒形状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组含量 粒径大于200mm的颗 粒超过全质量50% 粒径大于20mm的颗 粒超过全质量50% 粒径大于2mm的颗 粒超过全质量50%粗砂来自中砂 细砂粉砂
§2 土的物性与分类 §2.8
粉土
土的工程分类三. 建筑规范分类法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 含量小于全质量50%而塑 性指数Ip≤10的土
塑性指数Ip>10的土 10<Ip≤17的土 Ip>17的土 粉质粘土 粘土
粘性土
非活性粘土 A < 0.75 A = 075 – 1.25 正常粘土 活性粘土 A > 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