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第二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2-岩石的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学-第二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2-岩石的力学性质
试件两端不平度0.5mm;尺寸误差±0.3mm; 两端面垂直于轴线±0.25o
3.影响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1)承压板端部的摩擦力及其刚度(加垫块的依据) (2)试件的形状和尺寸
形状:圆形试件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好加工 尺寸:大于矿物颗粒的10倍; φ50的依据 高径比:研究表明;h/d≥(2-3)较合理 (3)加载速度 加载速度越大,表现强度越高(见图2-5) 我国规定加载速度为0.5 -1.0MPa/s (4)环境 含水量:含水量越大强度越低;岩石越软越明 显,对泥岩、粘土等软弱岩体,干燥强度是饱和强度的2 -3倍。 温度度:180℃以下部明显:大于180℃,湿度 越高强度越小。
三、岩石的抗拉强度
1. 定义:岩石试件在受到轴向拉应力后其试件发生破坏时 的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拉力。
2. 直接拉伸法
抗拉强度
Rt P / A
关键技术
①试件和夹具之间的连接
②加力P与试件同心
四、岩石的抗剪强度
1. 定义
指一定的应力条件下(主要指压应力),所能抵抗
的最大剪应力常用 表示
2. 类型:
a.抗剪断试验
3、水楔作用: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 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引力将水分子 拉到自己周围,在颗粒接触处由于吸引力作用使水分子 向两个矿物颗粒之间的缝隙内挤入,这种现象称为水楔 作用。
根据破坏时的应力类型,岩石的破坏可有拉破坏、剪 破坏和流动破坏三种基本类型。由于受力状态和破坏形式 的不同,岩石的强度又可分为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 度、抗剪强度和三轴压缩强度等。
一、岩石的变形性质
1.岩石在单轴压缩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1)普通试验机下 应力-应变曲线形状与 岩性有关。 (1)典型的岩石应力、应 变曲线特征为: Ⅰ.压密阶段 Ⅱ.弹性变形至微破裂稳 定发展阶段 Ⅲ.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 (或称累进性破裂阶段) Ⅳ.破坏后阶段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1.整体块状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2.层状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3.碎裂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4.散体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与演变过来 的地质体,它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 断层面、节理面、裂隙面、层面、不整合面、接 触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形状不一、大小不等 的各种各样的块体。所以,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 围内,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结构面、结构体 的总体。因此,岩体不能以单块岩石为代表,单 块岩石强度较高,但被结构面切割破碎时,其构 成的岩体的强度却较小。所以岩体中结构面的发 育程度,性质及连通程度等,对岩体的工程地质 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岩体内结构面连通性
结构面的张开度和填充情况
结构面的张开度是指结构面的两壁隔开的距离。 以张开度的大小区分,主要分为:闭合的,微张开 的,张开的,宽张的。 闭合的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取决于结构面两壁的 岩石性质和结构面粗糙程度。微张的结构面的剪切 强度比张开的结构面大。张开的和宽张的结构面, 其抗剪强度取决于填充物的成分和厚度。填充物为 黏土时比为砂质时强度低;为砂质时比砾质低。
块状结构岩体
层状结构岩体
碎裂结构岩体
散体结构岩体
谢~谢!
结构面的密度
它反映了节理的发育程度和岩体的完整性, 通常以线密度(条/m)或结构面的间距来表示. 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分级 节理间距(m) 节理发育程度 岩体完整性 Ⅰ >2 不发育 Ⅱ 0.5~2 较发育 Ⅲ 0.1~0.5 发育 Ⅳ <0.1 极发育
完整
块状
碎裂
破碎
结构面的连通性(贯通性、延展性)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岩体中,结构面的走向、 倾向方向的连通程度。如图所示:
2.结构体类型 结构体是指岩体中被各类各级结构面切 割并包围的岩石块体及岩石集合体。根据其 外形特征结构体分为柱状、块状、板状、楔 形、菱形和锥形等六种基本形态。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_石振明工程地质复习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_石振明工程地质复习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球的圈层构造。

矿物的概念,结晶质的基本特点。

便于肉眼鉴别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常见的造岩矿物岩浆岩的成因岩浆岩的分类,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的成因沉积岩的物质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常见的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岩的矿物特征,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常见的变质岩地质年代的概念(绝对、相对)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第四纪的主要地质特征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地壳运动(性质和方向),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岩层产状的概念。

褶皱构造的成因,摺曲的类型节理(裂隙)的成因和类型断层要素、断层的主要类型、断层的组合形式整合与不整合的概念,不整合的类型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岩体的概念,岩体的结构面第四章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土的粒度成分、粒度分析方法土的矿物成分及性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的概念无粘性土紧密状态指标,粘性土的物理特征土的成因类型特征特殊土(软土、黄土、红粘土、膨胀土、冻土)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第五章地下水地下水与含水层的概念岩土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主要影响作用流沙和潜蚀产生的机理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带的意义流水的侵蚀作用河谷的类型及河流接地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滑坡的主要治理措施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防治措施岩溶的形成条件。

地震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成因。

地震波及其传播地震震级、烈度地震效应(地震力、地面破坏、地基液化)地基承载力的实质地基液化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岩体力学 第二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岩体力学 第二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件 比,下用自百由分吸数入表水示的。质量(mw1)与岩样干质量(ms)之
Wa
mw1 mw2
100%
nb
VVb V
100%
dWa w
dWa
2、饱和吸水率(Wp)
岩石的饱和吸水率(Wp)是指岩石试件在高压(一
般压力为15MPa)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质量(mw2) 与岩样干质量(ms)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即
循环加荷
加荷

单轴 p
荷 三轴 拉伸
方 加荷
反复循环加卸荷(c)
p
p

t
t
t
加剪力
(a)
(b)
(c)
单向受压
单向受拉
双向受力
压剪
岩石强度: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岩块破 坏方式
脆性破坏
拉破坏 剪切破坏
塑性破坏(延性破坏)
一、单轴抗压强度 受 力 二、单轴抗拉强度 状 三、剪切强度 态 四、三轴压缩强度
Wp
mw2 ms
100%
n0
VV 0 V
100%
dW p w
dWp
3、饱水系数(Wa)
岩石的吸水率(Wa)与饱和吸水率(Wp)之比,称为
饱水系数。它反映了岩石中大、小开空隙的相对
比例关系。
几种岩石的吸水性指标值
(二)岩石的软化性
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软化性,
软化系数(KR)为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σcw)与 干抗压强度(σc)的比值
一、岩石(块)的物质组成
岩块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 及其相对含量
硅酸盐类矿物
组成岩石 的矿物
粘土矿物 碳酸盐类矿物
12/16/2020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kd: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
在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小数表示。其值越小, 表明岩石在水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越差。
岩石的软化性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软化系数大都接近于1.0;粘土矿物含量 高、孔隙度大、吸水率高的岩石,软化系数越小,如泥灰 岩和页岩。
降低岩石的强度。在工程中应当重视岩石中这些低强度 矿物含量的增长对岩石强度的降低作用。
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含有高强度矿物的岩石,其强度一定就 高。因为岩石受力作用后,内部应力是通过矿物颗粒的直接接 触来传递的,如果强度较高的矿物在岩石中互不接触,则应力 的传递必然会受中间低强度矿物的影响,岩石不一定就能显示 出高的强度。
180~300
岩石名称 辉绿岩
抗压强度 (MPa)
200~350
岩石名称 页岩
抗压强度 (MPa)
10~100
100~250
玄武岩
150~300
砂岩
20~200
180~300
石英岩
150~350
砾岩
10~150
100~250 100~250 80~250
大理岩 片麻岩 灰岩
100~250 50~200 20~200
岩体 = 结构面 + 结构体
岩块的强度高,岩体的强度不一定高。
结构面的发育程度、性质、充填情况以 及连通程度等,对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很 大的影响。
29/35
1. 结构面
结构面: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
(1)结构面类型: 原生结构面:成岩时形成
沉积结构面:层面、层理、夹层等 火成结构面:原生节理、流纹面、接触面等等 变质结构面:片麻理、片理等等

工程地质-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幻灯片课件

工程地质-岩石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幻灯片课件
岩石受水作用后,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 质称为岩石的软化性。软化学性主要决定于岩 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黏土矿物含 量高、孔隙度大 、吸水率高的岩石,与水作 用容易软化而丧失其强度和稳定性。
• 软化性指标是软化系数(softening coefficient): 在数值上,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 强度和在风干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 小数表示。其值越小,表示岩石在水作用下的 强度和稳定性越差。软化系数小于0.75的岩石, 认为是软化性强的岩石,工程性质比较差。
• 1)第一变形阶段为图中OA段曲线,属于微裂隙压密阶段, 岩石中微裂隙在压力作用下逐渐被压密,岩石的应力—应 变曲线呈上凹形。
• 2)第二变形阶段为图中AB段曲线,属于弹性变形阶段, 岩石中微裂隙进一步闭合及压密,孔隙被压缩,因而岩石 的应力—应变曲线为曲型的直线形式。曲线上B点所对应
的应力e为弹性极限强度或比例极限。
膨胀试验仪器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
2、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指标
• (1)岩石的变形性质 • 岩石变形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黏性变形三种。 • 1)弹性变形 •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去后又恢复其原
有的形状及体积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 2)塑性变形 • 岩石在超过其屈服极限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
包括孔隙)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固体颗 粒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重量的比。其大小,决定于岩
石中矿物的比重及其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
• (2)重度(容重, unit weight):指岩石单位体积的重
量,在数值上等于岩石试件的总重量(包括孔隙中的水重)与 其总体积(包括孔隙体积)之比。其大小,决定于岩石中矿物 的比重,岩石的孔隙性及其含水情况。

工程地质学-第二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1-岩石的物理性质

工程地质学-第二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1-岩石的物理性质

吸水性较大的岩石吸水后往往会产生膨胀,给井巷支护造 成很大压力。
在公路建筑材料中 Ks→1,石料抗冻性能差, Ks >0.85的 石料寒冷地区不用。
2、岩石的透水性
透水性: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 力。地下水存在于岩石孔隙、裂隙之中,而且大多数岩石 的孔隙裂隙是连通的,因而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地下水 可以在岩石中渗透。岩石的这种能透水的性能称为岩石的 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大小不仅与岩石的孔隙度大小有关, 而且还与孔隙大小及其贯通程度有关。
I d 2 mr / ms %
试验前的试件烘干质量 mr ; 残留在筒内的试件烘干质量 ms 。
3.岩石的膨胀性 评价膨胀性岩体工程的稳定。
1)自由膨胀率:无约
束条件下,浸水后胀变形 与原尺寸 之比 轴向自由膨胀
VH H / H (%)
H——试件高度 径向自由膨胀
VD D / D (%)
n0Leabharlann Vn0 V Ws V
Vn0 Ws

d 2 w
式中:Ws为干燥岩石重量;γd,γw干燥岩石和水的重度。
(3)岩石的饱水系数(Ks)
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称为岩石的饱水系数,即
Ks

1 2
饱水系数反映了岩石中大开空隙和小开空隙的相对含量。 饱水系数越大,岩石中的大开空隙越多,而小开空隙越少。
Vnb Ws
Ws Vnb1 d1
V W1
w
式中:W s为干燥岩石的重量;γd,γw分别为干燥岩石和水的重度。
(2)岩石的饱水率(ω2)
岩石的饱水率指在高压(150个大气压)或真空
条件下,岩石吸入水的重量Wω2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
即:

岩石与岩体

岩石与岩体

首先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其次才是组成岩体的岩石的性质。
其意义在于结构面的特征决定岩体
的性质。
不同结构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整体块状结构: 强度高 各向同性 抗风化能力强
层状结构岩体: 强度较高 各向异性 层间滑动
碎裂结构岩体: 完整性差 强度低
散体结构岩体:
碎石土类 各向同性 强度最差
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
居中,抗拉强度最小。抗剪强度约为
抗压强度的10%~40%;抗拉强度仅 为抗压强度的2%~16%。岩石越坚硬, 其值相差越大。 抗压和抗剪强度是评价岩石(岩
体)稳定性的指标。
(三)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 1. 矿物成分: 应注意矿物对岩石强度影响 2. 结构 岩石按结构分类:结晶联结 胶结物联结 强度上的一般规律:
结构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块体。
形状:柱状、块状、板状、楔状、锥状等 等 原因:与岩层的产状有关。 结构体大小可用体积裂隙数Jv来表示,指 岩体单位体积通过的总裂隙数。 Jv =1/S1+1/S2+1/S3+… …+1/Sn=∑1/Si Si :岩体内第i组结构面的间距 1/Si:该组结构面的裂隙数(裂隙数/m)
4.软化性 岩石吸水后,其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 质。 软化系数kd: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 抗压强度与在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 用小数表示。 5. 抗冻性 岩石抵抗冻胀压力作用的能力。一般用强度 降低率来表示。
(二)岩石的力学性质
变形特性:弹性模量 泊淞比
弹性模量E:应力和应变之比。 泊淞比: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强度特性: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抗压强度Rc: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Rt :约为0.02~0.16Rc 抗剪强度[]:约为0.1~0.4 R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有否会造成影响建筑物稳定的滑坡、
崩塌、岩土体的深部滑移、断层、溶洞等
的有害地质现象。要对这些有害地质现象 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评价和治理的意见,
以确保建筑物在地质上的稳定。

工程地质问题的定义
人类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
质环境,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 当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 和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工程地质的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方面的研究:
建筑物地基是离不开地表岩土体。
(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方面的研究:
地质作用对建筑物的建设、稳定性和安 全使用有巨大的影响。
(3)岩土工程勘查方面的研究:
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安全 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4)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
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通过考察来为工程建设服务, 因此勘察工作首当其冲有以下主要任务:
1、查明工程建筑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并对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评价; 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优良的建筑场地, 并对建筑物类型、规模和施工方法提出合理建议. 保证其正常施工; 3、预测建筑物兴建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发 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4、在有确切地质依据的基础上,拟定改善和 防治不良后果的实施方案。
工程地质条件的定义
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常
用工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理解为与工
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一般认为,它包括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
地貌等。
对于山区的建筑场址,地质条件就比较
复杂。对于图示情形,将出现三个问题:
第二章
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一、 工程地质的相关概念
1.地质学
是对地球的起源、物质组成、 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科。
2.工程地质学
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就是 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处 理与正确地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 问题。
(1)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将导致 建筑物倾斜或开裂; (2)粘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 (3)基岩滑坡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因地而异,千变万化。 在平原地区,一般土层较厚,且简单和 均匀。 建筑物一般均匀沉降,只有当建筑物的 荷重大大超出土层的承载能力,则地基将会 破坏,土体从基础下 挤出,建筑物的安全 受到威胁。
工 程 岩 土 学 工程地质学
工 程 动 力 地 质 学
区 域 工 程 地 质 学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研究内容 工程岩土学是研究岩体和土体的工程地质
性质及其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改善这些性质
的科学。
工程动力地质学或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分析,主要研究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
质条件、力学机制和发展演化规律;结合工
思考: 平原地区与山区的 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
工程地质的任务
在平原地区,须查明土层的分布、厚度、均
匀性和其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等的工程地质 条件,并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建筑物沉降量以及 土体被挤出的可能性。 在山区,除了研究上述平原地区所必须的地
质条件和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外,尚需勘
察清楚建筑物场址四周的地质环境。
传统的自然历史分析法(地质学方法)、室 内和现场试验、原位测试方法和经验判断法。 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及离散元法等数值方法
研 究 方 法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 论、分形几何等
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系统论、控制论 和信息论及其派生的新理论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GIS ) 、 遥 感 信 息 系 统 (RS)、计算机网络系统
M 3 科学的学习方法(method)
1.3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1.工程地质学的特点 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为了解决 地质条件与人类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学习要求(参见教材并思考)
e(effect) f M1 , M 2 , M 3
3.好的学习效果
M 1 正确的学习动力(motivation) M 2 勤奋的学习态度(manner)
定、安全的要求时,亦即工程地质条件与工
程建筑之间存在矛盾时,就称为存在工程地
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与工程建筑的类型和规模有着密 切的关系。
工业与民用建筑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是 地基的变形、强度和稳定问题。
铁路、道路工程常遇到的有路基边坡、隧洞
围岩和桥墩桥台的稳定问题、道路的冻胀
问题;
地下建筑工程常遇到的是围岩稳定、涌水
程规划、设计、施工的要求进行正确评价,
并提出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 程地 质学的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 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技术,调查工程地质条件, 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规划、设计、 施工和运营提供地质资料。
区域工程地质学研究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形
成的特点和规律,预报这些条件在人类活动影响
外,还有库坝区渗漏、水库库岸稳定、水库
在特种土地区如红土、黄土、淤泥、膨胀 土等同样会遇到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
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石油及天然气而造
成大范围地面沉降, 放射性能源的应用而存在核废料的储存
采矿而产生的废矿渣的处理等则属于环境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的学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学 科
三、工程地质的研究及发展概况 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优良地质条 件兴建各种建筑物,但工程地质学在国际 章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仅仅只有70多年 的历史。 建国后,国内在工程地质事业方面取得 了初步的发展,我国在水力水电、桥梁、 铁路、公路、工民建和国防工程等方面都 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工作,并取得了显 著的成就。
50年来的科研成就: (1)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建立与岩体力学研究 (2)土体研究 (3)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4)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 (5)环境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
1.2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
1.2.1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1.2.2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 1.1 工程地质课程简介 不仅使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使计算 过程变得简单。
四、本书内容及学习方法
本书是地质等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综合性工 程地质教材。 第一、二、三章是:关于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方面的研究; 第四、五、六章:是关于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方面 的研究; 第七章:是岩土工程勘察方面的研究; 第八章:是关于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的 研究。
附:参考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下的变化,评价区域稳定性,阐述工程地质分区
和编制区域工程地质图的原则,为国民经济建设
规划及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一、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1952年,工程地质专业和地质部的建立。
第二阶段
60年代,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
1978年至今,取得了重大发展.走进国际先进行列 .
及影响建筑施工的高地应力、高地热和
有害气体问题、岩爆问题;
海港工程常遇到的是码头地基、岸坡的稳 定、海浪侵蚀及回淤问题; 矿山工程常遇到的是露天矿边帮及地下巷 道的稳定及涌水、采矿引起地面塌陷问 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更为复杂多 样,除与其他工程相类似的区域地壳稳定、 坝基、边坡和地下洞室岩土体的稳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