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2019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有参考答案)
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图片版)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C牛耕技术开始出现于春秋时期,A错误;一件青铜牛尊无法证明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B错误;材料表明在战国时期已经有牛耕,因此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男耕女织的生产经营方式,D错误。
2【答案】C依据材料“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结合所学可知,该水利工程是郑国渠,③处于关中地区,故C正确;①②④均不在“关中”,故排除A、B、D。
3【答案】DD选项为唐朝的曲辕犁,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符合题意。
A选项为唐朝出现的筒车,属于灌溉工具,不是农业生产工具; B选项是西汉时期播种用的耧车,二牛抬杠耕作方法出现在西汉,故A、B、D选项排除。
4.【答案】A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是古代种麦、豆等农作物的时节,说明传统农业注重农时,故A选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行为,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农作物种类不是主要信息,故D错误。
5【答案】B晋商经营票号是在清朝;珐琅彩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故A、C、D错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故B正确。
6【答案】B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它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故B正确;田庄手工业是豪强地主控制经营的满足田庄自身需要的手工业,是集体生产的形式,不是“生产分散”,故A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是集中生产,故C错误。
民营手工业的产品多在市场销售,故D错误。
7【答案】B从根本上而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因素是封建制度,这一制度下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且政府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此,A和C只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部分原因;传统的思想的束缚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
8【答案】A材料“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反映了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时期晋商的经济地位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故B错误;区域位置并不是商业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长途贩运贸易与其它贸易形式对比,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故D错误。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下学期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春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命题人:杨青平审题人:李先珍(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2.表1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A.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3.表2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据此可知唐代( )A.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B.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C.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D.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5.表3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
…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
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7. 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春期中联考高三地理命题人:王枝萍审题人:李红诚(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卷上。
每小题2分,共23小题,合计46分。
2017年有网友爆出的一张照片呈现出如下美景:山路的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
水杉属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适生土壤为酸性山地土壤或冲积土,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
柳杉是常绿乔木,喜欢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气候,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忌积水。
据此完成1~3题。
(图中左上方是水杉林,图中右下方是柳杉林)1.导致公路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 D.土壤2.观赏此美景的最佳季节是( )A.春 B.夏C.秋 D.冬3.该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A.重庆B.上海C.北京D.乌鲁木齐暑假期间,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以4 km/h的速度步行于我国长江流域某山区公路(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 )A. 甲B. 乙C. 丙D. 丁5.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 )A. 进入时步行最省力B. 以下坡路段为主C. 途中起伏不到40米D. 离开时身影在右前方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岩石由石灰岩构成,岩溶发育,生成若干洞穴。
万寿岩遗址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左图是万寿岩遗址景观图,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读图回答6-8题。
6.右图中与万寿岩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② C. ③D.④7.下列地貌景观与万寿岩洞穴成因相同的是()A.云南石林B.阿尔卑斯山C.华山D.汾河谷地8.万寿岩遗址所在地()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冬季寒冷干燥C.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甲地河谷及地质剖面示意图。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6040268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年春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全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每小题分,共分).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表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据此可知唐代( ).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
…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
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南方网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3、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4、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
这部影片反映了()A.“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B.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5、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
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精编文档】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春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2.表1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 A.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3.表2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据此可知唐代( )A.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B.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C.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D.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5.表3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6.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
…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
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7. 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
湖北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

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牛耕技术开始出现于春秋时期,A错误;一件青铜牛尊无法证明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B错误;材料表明在战国时期已经有牛耕,因此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男耕女织的生产经营方式,D错误。
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结合所学可知,该水利工程是郑国渠,③处于关中地区,故C正确;①②④均不在“关中”,故排除A、B、D。
3【答案】D【解析】D选项为唐朝的曲辕犁,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符合题意。
A选项为唐朝出现的筒车,属于灌溉工具,不是农业生产工具; B选项是西汉时期播种用的耧车,二牛抬杠耕作方法出现在西汉,故A、B、D选项排除。
4.【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是古代种麦、豆等农作物的时节,说明传统农业注重农时,故A 选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行为,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农作物种类不是主要信息,故D错误。
5【答案】B【解析】晋商经营票号是在清朝;珐琅彩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故A、C、D错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故B正确。
6【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它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故B正确;田庄手工业是豪强地主控制经营的满足田庄自身需要的手工业,是集体生产的形式,不是“生产分散”,故A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是集中生产,故C错误。
民营手工业的产品多在市场销售,故D错误。
7【答案】B【解析】从根本上而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因素是封建制度,这一制度下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且政府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因此,A和C 只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部分原因;传统的思想的束缚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
8【答案】A【解析】材料“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反映了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时期晋商的经济地位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故B错误;区域位置并不是商业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长途贩运贸易与其它贸易形式对比,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故D错误。
精选-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年春期中联考高一历史(全卷满分:分考试用时:分钟)一、选择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欧共体、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而修建。
它始建于年月日,全长公里。
柏林墙的修建.标志着德国正式分裂.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是对二战时期法西斯行为的反思.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世纪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万隆会议.雅尔塔会议.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列事件,对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有①不结盟运动的诞生②日本经济的崛起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④欧盟的成立.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冷战”逐步升级.多极化格局形成.第三世界迅速崛起、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指出:“当代国际政治不适合上述三种模式(单极、两极、多极)中的任何一种,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春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南方网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3、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4、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
这部影片反映了()A.“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B.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5、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
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A.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6、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对表格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一届人大在新中国成立时即召开 B.“文革”时期人大制度被彻底废除C.人大会议的召开无固定时间规定 D.进入新时期人大制度得到恢复发展7、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8、“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9、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10、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C.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11、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时局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B.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C.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D.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1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13、《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取庸苦之,不与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1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该现象突出反映了()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15、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盎”,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
这段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 ( )A.井田制被严重破坏 B.土地交换合法化C.出现僭越礼制现象 D.商品经济水平高16、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一记载反映了()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17、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19、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20、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商人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加快;工业家将资金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融入土地阶级。
当时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社会普遍存在贵族情结B.思想的进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C.土地承载了社会政治价值D.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已形成21、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说:判断工业革命的标准不是简单地从技术是否进步或者技术是否变革,因为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与变革,能够称之为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应该是导致了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技术。
以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是()A.铁器牛耕技术导致自耕农和新型地主出现 B.有指南针的大帆船出现导致了新航路发现C.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大机器和标准化生产 D.电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型工业迅速发展22、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
这段话最能表明()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23、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减少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毛泽2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
”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B.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二、综合题(三大题,共52分)25、(25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
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二“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
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冷战”的“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