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漫发展历程
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一、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以电脑技术绘制的《宝莲灯》是我国首部电脑动画电影,《宝莲灯》将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数字动画电影时代(1926~1998年)和数字动画电影时代(1999年至今),下文主要梳理数字时代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
(一)1999~2014年,低幼向動画电影迅速发展1999至2014年,为了扶持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国家陆续以政策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形式出台动画电影扶持政策。
2008年上映的香港林超贤导演的《风云决》刷新首日、首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最终收获2786万元票房收入。
2005年7月以来,全国各大电视台强势播映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全国儿童观众的普遍喜爱,知名度和观众基础得到明显提高。
在此基础上,2009年1月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累计票房收入突破亿元,开创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元,也使低幼向动画电影电视剧联动商业模式取得新进展。
2011年~2014年,国产低幼向动画电影票房从2.3亿元增长到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2%。
(二)2015年至今,成人向动画电影取得突破,新生代动画工作室崭露头角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在毛发渲染、灯光渲染等多项技术上获得突破,以上技术被成功运用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电影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终以9.65亿元的票房成绩成功打开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并打破动画电影只有走低幼风才可以盈利的魔咒。
从此以后,经过了迷茫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带给人们全新的观影体验,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未来。
在成人向动画电影取得突破的同时,很多新生代的创意工作室开始打造原创IP,如彼岸天的《大鱼海棠》(5.64亿元)、追光动画的《小门神》(0.78亿元)等。
参与以上大部分动画作品创作的动画工作室是成立于2009年以后的新生代工作室。
二、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的成熟度不断上升,低幼向动画电影已形成以“熊出没”为代表的成熟的系列化作品,国风动画电影主要以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为代表,进口动画电影以美国好莱坞的合家欢动画电影和日漫动画电影为代表。
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

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期。
当时,我国的动画艺术刚刚起步,受到国际影响较大。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和《小蝌蚪找妈妈》等影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我国的动漫事业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进入了低谷期。
这一时期,国内的动画创作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制作数量较少,且内容单一。
在这个时期,动漫创作者和观众都面临着较大的困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动漫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及培养动漫人才。
同时,进口动漫作品的引进也为国内动漫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产生了一批备受欢迎的角色,如《黑猫警长》、《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仅在国内,还有一些作品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进入21世纪,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视频分享平台的出现,动漫作品的传播渠道变得多元化。
尤其是国产动漫《猫和老鼠之阳春父子档》的热播,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动漫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此外,《大圣归来》《熊出没》等作品的票房和口碑的成功,更加推动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如今,我国的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动画电影、动画电视剧、网络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
我国的动漫作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受到了欢迎,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同时,我国动漫创作者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不断推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
动漫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国内动漫人才的培养和政府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
同时,国内的动漫院校也在加强对动漫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培养质量。
总的来说,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用“起步-低谷-兴起-爆发”来概括。
随着对动漫产业的重视和培养力度的加大,我相信我国的动漫产业在未来会继续迎来发展机遇,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动漫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
中国开始引进日本动漫作品,如《蜡笔小新》、《美少女战士》等,这些作品在中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2000年以后,中国动漫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许多中国的电视台开始制作和播放国产动漫作品,如《西游记》、《大闹天宫》等,这些作品受到了年轻观众的追捧。
在2000年代中后期,中国动漫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
成立了很多动漫制作公司,如欢乐传媒、光线传媒等。
同时,中国的动漫产业链也逐渐完善,从原创IP的创作、动画
制作、商品开发到影片的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动漫行业进一步迈向了国际市场。
许多国产动漫作品开始走出国门,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商业成绩。
如《猫和老鼠》、《哆啦A梦》等在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成功。
中国
的动漫文化也逐渐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
与此同时,中国动漫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原创内容的不足。
相比于日本、美国等国家,中国的动漫作品的原创性还有待提高。
其次是市场竞争激烈。
在中国,动漫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作品涌现出来,但同时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此外,著作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总体来说,中国动漫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改革的推进,相信中国的动漫行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动漫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动漫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但是我国动画也曾有过辉煌历史。
起源: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发展: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讲课教案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起步(1926~1949)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
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
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
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
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踟蹰(1980~2004)1979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动画。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铁臂阿童木》;1986年,引进《花仙子》;1992年,引进《圣斗士星矢》;1996年,引进《灌篮高手》;2001年,引进《EV A》。
八九十年代是外国动画盛行的时期,笔者认为外国动画盛行的原因有:1.传统与市场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动画电影制作者习惯慢工出细活,一集一完结,完全抵不过国外已经市场化的按季度生产上百集的势头。
中日动漫赏析选修课

中日动漫赏析选修课一、课程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在动漫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此,我们开设了这门中日动漫赏析选修课,旨在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日动漫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风格差异,以及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提高自己对动漫的审美鉴赏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日动漫的发展历程1.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剪纸动画、水墨动画到如今的数字化技术,中国动漫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
2.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日本动漫起源于上世纪二战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动漫文化。
日本动漫作品以其精湛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创意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如《龙珠》、《海贼王》等。
三、中日动漫作品的赏析1.中国动漫作品赏析:以《大闹天宫》为例,该片凭借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剧情,成为了中国动画的瑰宝。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喜剧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日本动漫作品赏析:以《龙珠》为例,该片讲述了孙悟空从少年时代开始,不断挑战强敌、保卫地球的故事。
作品以精湛的画技、激烈的打斗场面和富有哲理的剧情著称,成为了全球动漫的经典之作。
四、中日动漫风格的比较1.艺术风格:中国动漫注重民族特色的表达,画风古朴、细腻;日本动漫则具有较强的时尚感,画风多样、创新。
2.剧情特点:中国动漫故事情节较简单,寓教于乐;日本动漫剧情复杂,人物成长与情感纠葛丰富。
3.表现手法:中国动漫表现手法较为传统,如剪纸、水墨等;日本动漫则运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画面效果更具视觉冲击力。
五、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对策1.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但与此同时,国产动漫在创意、技术、产业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国漫发展史

• 一些经典作品如**《三毛流浪记》、《大闹天宫》**等成为国漫的代表
国漫的沉寂:特殊时期的文化压抑
01
文革时期,国漫发展受到严重压抑
• 文化审查制度严格,漫画作品受到限制
• 一些漫画家受到迫害,创作受阻
• 国漫产业陷入低谷
02
国漫作品的转型与变异
• 一些漫画家开始尝试新的创作领域
• 国漫作品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
• 一些经典作品如**《龙珠》、《西游记》**等成为一代
人的共同回忆
• 国漫作品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对青少年产生深远影响
02
国漫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 国漫作品反映社会现象,关注民生问题
• 国漫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成为时代的见证
• 国漫作品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03
漫画成为一种普及的娱乐形式
• 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始刊登漫画作品
• 漫画作品反映社会现象,传播民众思想
• 国漫在民间逐渐传播开来
⌛️
国漫与国际漫画的交流与合作
• 国漫作品在国际漫画大师如埃·奥·卜劳恩等人的作品在国内传播
初期发展:政治与社会背景的影响
政治因素对国漫的影响
• 国共内战时期,国漫作品关注政治题材
• 政治漫画成为国漫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些漫画家因政治立场问题而受到迫害
社会背景对国漫的影响
• 国漫作品反映社会现象,关注民生问题
• 现实主义题材在国漫中占据重要地位
• 国漫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国漫风格的形成
• 受到中国传统绘画、民间艺术等元素的影响
作等多方面的努力
• 国漫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中国动漫发展史(1)PPT

90年代末以后: 1999年中国结合着自己的传 统神话传说制作了一部里程 碑的大型动画《宝莲灯》。 同年还制作出大型长篇动画 《西游记》 、《我为歌 狂》、《白鸽岛》 、《海 尔兄弟》 、《围棋少年》 与《封神榜传奇》。
•就是因为动漫制作员勇敢地探索尝试,加上国家的 逐渐重视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 般在国内建立起来,随之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 作品。这其中有很多人坚持对青少年动画的探索和 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动画《隋唐英雄 传》、《梁祝》、《雨石》、《风云决》 、《秦时 明月》 、 《魁拔》都是非常优秀的动画作品。二十 一世纪,数码技术应用于动画产业,大大降低了纯 手工制作的制作周期,提高了制作效率。
1958年,制作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 吃西瓜》,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 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横空出 世,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了 极高的评价,而且取得了多个国内外的奖 项。 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 菜》完成,这个时期还有许多有名的动画 影片,如《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 军》,《渔童》、《孔雀公主》等,都是 中国动画史上一个个的辉煌成就。 新的 动画形式的加入,使得中国的动画事业达 到了一个顶峰。
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生于1926年1935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 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 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 生于1926年,1935年,中国制作 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 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 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 画《铁扇公主》问世,为新中国 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魁拔1》总票房只有350万元,到《魁拔2》首周末票房破2000万元
国产动漫,为梦想而战
本报记者郑轶
《人民日报》(2013年06月03日12 版)
两年前,一个名叫蛮吉的热血少年横空出世,将奇幻的元泱境界铺展在观众眼前。
宏大的剧情设定与精良的制作工艺,让《魁拔1》成为首部获得国际主流商业市场认可的国产动画电影。
尽管350万元的国内总票房略显失意,但超过7000万次的网络点击,足以验证这部“良心之作”的口碑与人气。
两年后,蓄势已久的3D版《魁拔2》卷土重来,自5月31日上映后首周末票房即突破2000万元。
如此强势逆袭,令出品方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倍感欣慰。
在国产动漫“量高质低”的沉浮中,魁拔系列的崛起,堪称一场“为梦想而战”的胜利。
——编者
引擎
国家政策保护有期限,动漫企业要活下去,核心竞争力在原创内容
6月1日,北京17.5影城,一位母亲正在购买《魁拔2》的电影票。
海报前,6岁的小男孩仔细端详,两年前他还念不出“魁拔”两字,如今已缠着妈妈来看“大战元泱界”。
而在豆瓣网,挑剔的网友们也给出了7.9的高分。
可谁又能想到,今日风光的魁拔身后,最初站的竟是几个完全不懂动画的人。
1992年,青青树创立时,5个合伙人净是学中文、经济的“门外汉”。
“或许正因外行,脑袋里才没那么多条条框框。
”青青树总裁兼工艺总监匡宇奇回忆说,与其他动漫民企不同,青青树从起步就坚持原创。
“有的公司是先挣了钱再说,我们可不想只干个三五年。
”
当时,中国动漫行业正处于发展之初,大部分民企“小强”都靠低端的加工片赚钱。
为了保证原创项目的制作,青青树也得干着加工的“副业”。
尽管接连推出《学问猫》等作品,但几个合伙人渐渐洞察到危机。
2006年国家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补贴的利好政策,却让某些动漫企业走上“政策盈利”、“产量盈利”的歧途。
“动漫行业早晚全球一体化,国家的保护是有期限的,当市场壁垒被打破,青青树要活下去,必须做精品,转入创立品牌、发展出口的轨道。
”《魁拔2》导演王川说。
相形之下,很多动漫人仍在撞大运,一拍脑袋就是创意,制作的作品动辄被贴上故事幼稚、画面粗糙的标签。
“好莱坞电影国际化程度最高,在于吸收、融合了全人类共有的特质,才能让所有人理解和接受。
”在王川看来,魁拔不是靠灵光乍现,而是遵循创作规律的产物。
“比如命运的主题、热血冒险的题材,这样的故事和情感,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
国产动漫品牌中,近年来霸占银幕的尽是“低龄形象”。
王川认为,中国市场不能只有低龄动画,要有“剧情上对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吸引力的作品”。
这样的思路,也促成魁拔系列电影的闪光之处——横空出世的“元泱境界”。
主创团队坦言,“这几乎是制作中最艰难的部分,大到宇宙规律、十几个种族的政治文化历史,小到衣食住行、武器装备,都要重新创造,在此框架下设计具体剧情。
”为此,8人编剧团队5年磨一剑,用100多万字的背景设定,构建了一个严谨的架空世界观。
“就像魁拔中的一句台词,我们在用行动表达一种态度。
”匡宇奇说,“动漫行业就像航空母舰,青青树的长项和力量有限,做内容始终是我们的核心引擎。
”
颠覆
一部动画作品的质量,95%靠的是工艺技术,艺术感觉只占5%
今年的“六一档”,注定火药味十足——原本已下档的“梦工场”巨制《疯狂原始人》已确定延长档期,与3部国产动画片狭路相逢。
不过,青青树团队却毫不畏惧,王川直言“《魁拔2》的立体效果绝不亚于好莱坞3D版《狮子王》。
”
这样的底气,源于技术自信。
有人说,皮克斯、迪士尼等电影养刁了中国观众的胃口,让国产动画总难逃脱“炮灰”的命运。
很长一段时间,青青树团队就在寻找国产动画不好看的“硬伤”。
“儿时看变形金刚动画片,擎天柱的手臂是简单的线条,现在再看电影版的,手臂已变成极其复杂的造型。
”匡宇奇认为,观众对于动画电影的观感,不会专注于某一项技术的优劣,而在于影片整体呈现的信息量。
“当信息量表达得足够多,观众读解影片就不会觉得苍白,有了大片的味道。
”
不过,若没有过硬的工艺技术,驾驭信息量绝非易事。
“国内很多公司画不出来,或画得不好看,换言之,一部动画作品的质量和风格,95%依赖于工艺技术,艺术感觉只占5%。
”匡宇奇毫不讳言,很多国产动画故事拖沓、画面粗糙,是基本技术不过关,想要的效果做不出来,基本透视甚至都不对。
“动画是工业产品,需要规范化的制作平台作支撑,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对,这样产品成功的概率最大、效率最高。
”不过,这条“最省事”的路径,却被很多行内人认为“太麻烦”。
王川说,“当时我们引入色谱学、光学、立体几何等理论来做片子,10个画师有9个不干了,到了2005年,200人的公司只剩下7个人。
”
即便处境艰难,青青树也坚信自己的“理论”。
从策划、编剧到分镜、画面,公司埋头研发生产体系,自行培训人才,每一个环节精雕细琢。
“很多人说我们傻,花这么大成本和精力,为什么不外包呢?”公司一位负责人坦言,按照商业角度确实性价比很低,但公司的目标不是只做一个产品,而是借此拥有一项核心技术和一个不断升级的团队。
如今,《魁拔2》的3D技术,依然全靠自主研发。
匡宇奇说:“我们这套生产体系,是国内其他动漫企业所不具备的,相比于日本、美国的公司也不差。
一时看挣钱比别人少,甚至担一定风险。
但从长远看这是值得的,关系到今后20年怎么活。
”
目前,青青树180人的团队中,制作部门占据5/6,光画师就有70多人。
《魁拔1》上映后,公司在吉林艺术学院招聘时,竟然收到39斤简历。
“这是魁拔的胜利,让市场和人才相信你的,只有作品。
”王川信心满满。
耐心
动漫是一种“慢产品”,品牌存在养成期,按市场规则实现价值最大化
《魁拔2》上映当天,《魁拔3》的预告片抢先发布。
从好莱坞团队操刀的预告片到博纳影业接手发行,从百位艺人签名海报的“明星牌”,到北大军团包场观影的“卖点”,《魁拔2》的宣传攻势之盛,与首日350万元的票房相得益彰。
相比于两年前,营销的蜕变显而易见。
与很多初涉市场的动漫民企一样,青青树也曾找不到北。
《魁拔1》3500万元的投资,只换回区区350万元的国内总票房。
甚至有人如此评价,“若非300万欧元的海外版权支撑,青青树能否延续魁拔之旅实难预料”。
“青青树的制作部门原打算跟观众一起看电影,结果变成跟电影院一起卖票。
”毫无章法的营销、市场推广的乏力,让很多人压根不知道《魁拔1》的动静。
“以前不认为宣传是多致命的东西,但市场规则教育了我们。
”匡宇奇说。
与惨淡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版的火爆。
在爱奇艺、优酷、搜狐等6个平台上,《魁拔1》的网络点击已超7000万次。
用王川的话说,“有观众看完网络版给公司寄来钱,当做补票。
”
“冰火两重天”的反差,让青青树开始反思“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
青青树CEO武寒青直言,以前认为内容做得好一切水到渠成,现在公司的思路要从内容提供商转变成品牌运营商,不但会研发成为品牌的产品,还要有能力将这个产品价值最大化。
不过,匡宇奇认为,《魁拔1》承担的使命,是让大家看到国产动画也能接轨国际水准。
“我们不会拿一部作品去赌博,至少做品牌第一步迈出了,口碑建立后,营销难度会逐步降低。
”这次,《魁拔2》有了新媒体营销团队进行全方位推广,广告投放也基本实现国内少儿频道全覆盖。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动漫行业靠单纯的制播是赚不到钱的,只有品牌授权、衍生品开发才能盈利。
但青青树团队更愿意把魁拔当成一个“慢产品”,不纠结一时的收益多寡。
王川解释说,动漫品牌挣钱一是产品本身,二是近周边,三是远周边,三者的黄金比例是1∶2∶9。
“魁拔的定位,是像好莱坞大片一样不断推出续集,目前还处于积累品牌价值的阶段,像游戏、图书等周边都得一步步来,不能过度开发。
”
“做品牌,皮克斯花了20年,迪士尼花了17年,吉卜力花了22年。
请给国产动漫多一些时间和耐心,让它有机会成长。
”武寒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