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密度》PPT精品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密度》PPT精品课件

m
V
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有什么关系?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质量、体积没有直接关系。
二、密度的应用 1.计算密度、鉴别物质
例1、小明学过密度知识后,想了解一把汤勺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 出汤勺的质量为31.6克,当他将汤勺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从25毫 升增大为29毫升。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勺可能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7.9
103
kg
/
m3
7.9
103
kg m3
7.9
103
1000g 106 c m3
7.9g / cm3
2.7
c
g m3
2.7
10-3 kg 10-6 m3
2.7 103kg / m3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根据特性认识密度的概念 3.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换算
例题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及含义 2.能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用密度公式解释相关现象
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千克,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千克,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 多少千克酒精?(ρ酒=0.8×103kg/m3)
若这个瓶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4千克,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解:m水
解:汤勺的质量m=31.6g,体积V=29cm3-25cm3=4cm3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汤勺的密度为:
m V
31.6g 4c m3
7.9g
/
c m3
7.9
10 3 kg
/
m3
查密度表可知,汤勺的密度与铁的密度相同。
答:这把汤勺可能是用铁制成的。
2.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浙教版七年级上密度计算题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密度计算题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密度计算题及答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密度计算题及答案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关于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密度计算题及其答案的说明文,主要介绍如何解决该计算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解析。

二、编写提纲1、引言:介绍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密度计算题的重要性和难度。

2、主体:(1)密度计算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密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一道具体的密度计算题及其答案解析。

3、结论:总结密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强调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写作过程1、引言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衡量物质单位体积质量的重要物理量。

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密度计算题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由于该类题目涉及较多的计算和抽象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密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答案解析。

2、主体(1)密度计算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密度计算题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等。

其中,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符号ρ表示。

在计算密度时,需要用到以下公式:ρ = m / V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2)密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进行密度计算题解题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根据题目所给出的质量和体积,代入上述公式中进行密度的计算。

其次,考虑到部分题目可能存在多种解题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如单位换算法等,以简化计算过程。

最后,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陷阱和易错点,例如单位的换算、负指数幂的处理等。

(3)一道具体的密度计算题及其答案解析题目:一个钢制机器零件的质量为0.15千克,其体积为25立方厘米。

求这个零件的密度。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出的质量和体积,代入上述公式中进行密度的计算。

ρ = m / V = 0.15千克 / 25立方厘米 = 600千克/立方米因此,该钢制机器零件的密度为600千克/立方米。

3、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解决密度计算题时,需要充分理解密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4. 物质的密度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4. 物质的密度
每立方米水银的质量为13.6×103千克
(2)“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 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质量、体积产生改变。 密度(数值上)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有人说“铁比棉花重”,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 你认为应该怎么说?
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4)根据水(1.0x103kg/m3)、冰(0.9x103kg/m3) 的密度值,思考:一杯装有水的杯子放入冰箱冷冻室几 小时后拿出后会产生变化?试分析原因。
m 水变成冰体积变大了。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根据 ρ= ,
体积会变大。
V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 1.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密度。 (可利用这一点来辨别物质)
铜块
铁块
铁块
铝块
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不相(同选
填“相同”或“不相同”),它们的质量关系
是 m铜>m铁>m铝。
大量实验表明: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
质量不相等。(一般)
单不位同体物积质(,即单1位立体方积米(、即11立立方方厘米米、等1)立方 厘米)的质量不相同
【讨论与展示二】
1、经测量得到铜块、铁块和铝块的体积如表所示, 试求出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铜、铁、铝的质量。
序号 物质 质量(克) 体积(立方厘米) 单位体积的质量 (克/立方厘米)
1铜
89
10
8.9
2铁
79
10
7.9
3铝
27
10
2.7
4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4
20
2.7
5铝
81

4.3物质的密度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3物质的密度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 实验操作评价: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表现,可以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并对其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作业批改、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学生学习档案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测量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有关密度计算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等,可以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能力和进步。
3. 随堂测试:随堂测试是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测试学生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通过随堂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激发科学探究的内在动机。

水的密度--浙教版

水的密度--浙教版

物理性质
水在通直流电时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性质
3.电解水时,负极生成了10毫升气体,则正极生成气体体积( B)
A10毫升 B5毫升 C20毫升 D无法计算
4_.水_变结_大冰_之_后(,填质“量增_大不_”变_、(“填减“水增”大或”“、不“变减”水)”。或“不变”),
第三节 水的密度
【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 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巩固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5千克=__吨=___克 (2)2×103厘米=__米3=___升=___分米3=__毫升 (3)7.8 克/厘米3=__千克/米3=___吨/米3 (4)1千克/米3=__克/厘米3=__千克/升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D.密度大,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3.纯水的密度是___千克/米3, 它的意思是____,根据纯水的密度, 可以算出1.5米3的纯水的质量为_千克。
4.一块长2米、宽0.5米、厚0.2米的金属块, 质量为1.78×103千克,求此金属块的密度, 并指出它可能是什么金属?若将它截去 一半,则剩余部份的密度又为多少?
课前练习:
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2.写出六条关于水的性质: 无色 、无味 、 常温下为液态
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0C、凝固点为00C、 在40C时密度最大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3、密度单位:克/厘米3 或者 千克/米3 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公式要点: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使用量筒的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科学意义。

3、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总结归纳间接测量科学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科学意义加深理解,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控制误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策略】本节是在学习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间接测量一个科学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器材】学生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拴有细线的石块、烧杯、水、小烧杯、盐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才能知道这些奖牌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第四学生回答:测量奖牌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对照,就可以知道是哪种材料做成的。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向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科学的过程。

二、探求新知: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及实验步骤1、提问: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呢?根据的公式是?板书:实验原理:ρ=m/v。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在实验中应选用哪些测量工具?3、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请同学回忆天平的使用方法?4、如何测得物体的体积呢?比如长方体、一杯液体、一个不规则的小石块?5、学生自主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mL和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2)该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密度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密度课件浙教版

2.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 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水面上 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
m m m 别为 1、 2、 3,则( B ) A.m1 > m2 > m3 B.m1 < m2 < m3 C.m1 > m2 < m3 D.m1 < m2 > m3



盐水
酒精

8.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水,用这个瓶子能装 下1kg的( D )
A.汽油 B.酒精 C.煤油 D.盐水
9.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 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而水未溢 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 >ρ铁 , 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____铁_______。
3.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它的大小受物 质_状__态__、_温__度___等影响。但是要注意,如果无 特殊说明,我们认为同种_状__态__的物质,密度是 一定的。 4.气体的密度必须考虑_温__度__、_压__强__等影响。密度公 Nhomakorabea的应用:
应用一:鉴别物质,由ρ=m/V可鉴别物质,还 可鉴别物质是否纯净。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3/4,则剩余气体的密
度为
( A)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
12.有一玻璃瓶,它的质量是40克,此瓶最多可装100 克水,现用此瓶装油装满油后瓶和油的总质量为120 克,求:(1)瓶的容积是多少?
6.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B ) A.质量、体积、密度都变。 B.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大。

初一科学浙教版密度例题+习题浙

初一科学浙教版密度例题+习题浙

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定义例1、对密度定义式ρ= m/v 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例2、铝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表示的意义下面选项正确的是()A、体积是1米3的铝,它的质量是2.7×103千克/米3B、质量是1千克的铝,它的体积是2.7×103米3C、体积是1米3的铝,它的质量是2.7×103千克D、体积是2.7×103米3铝,它的质量是1千克例3、医院内某氧气钢瓶内气体的密度是6千米/立方米,某次使用中用去了质量的1/3,则钢瓶内气体的密度为()A . 6千克/立方米 B. 4千克/立方米 C. 2千克/立方米 D. 无法确定1、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2.一块实心钢板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将钢板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克/厘米33.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是8 kg/m³,在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1/4,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A.8kg/m³ B.2 kg/m³ C.6 kg/m³ D无法计算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5、1Kg的铁和1Kg的棉花,谁的质量比较大?谁的密度比较大?6、能装满1kg水的瓶子能装下1kg汽油吗?1kg水银呢?7、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哪一个体积最小?()A、铁B、铜C、铝D、铅图像例4.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8、分别用不同材料a、b、c制成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密度最大B、b的密度和纯水相同C、c的密度是a的两倍D、b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9、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A、ρ甲>ρ乙>ρ丙B、ρ丙>ρ甲>ρ乙C、ρ乙>ρ甲>ρ丙 D ρ丙>ρ乙>ρ甲空心问题例5、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例6、铁球的质量是2.25千克,体积是500厘米3,此球是实心铁球吗?ρ铁=7.8克/厘米310、等体积等质量的三个空心金属球,分别用铁、铜、铝做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大学应该是活着的大师云集的地方。正如怀特海所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拥有一批充满想象力的探索知识的学者,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受其影响,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否则大学就不必存在。 林语堂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
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他强调:“吃饭所”不是比方,这些大师除吃饭外,对学校绝无义务,学校送薪俸请他们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流接触,受其熏陶。比如牛津、剑桥的
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
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像知识那样传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素质的人——不妨笼统地称之为大师——的熏陶。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
己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 )。 A.油的质量比水小 B.油的体积比水大 C.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水上乐园设备 / 水上乐园设备
;

更是如此。我赞成约翰·亨利的看法: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我要和萧伯纳一起叹息: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
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针对今日的情况,我要补充一句: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今日一些教师恰恰是以名利为唯一目的,明目张胆地把学生当作获取名利的手段。 教师个人是否爱学生,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要使学校中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目
的的教育体制。把学生当作手段的行径之所以大量得逞,重要原因是教师权力过大,手握决定学生升级毕业之大权。所以,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与此相应,便是扩大学生尤其研究生的权利,在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
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
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可以改换门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像现在这样,教师有本事活动到大笔科研经费,就有多招学生的权力,就有让学生替自己打工的权力,否则就受气,甚至被剥夺带学生的
权利,在这种体制下,焉有学生不沦为手段之理。 面对苦难 ?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例?题 一块铝,它的质量是 0.675t,体 积是 250 dm3,求铝的密度。
解:


m V

675kg 0.25m3

2.7103 kg/m3
答:铝的密度是 2.7 103 kg/m3.
注意单位的统一
例1:两个体积均为5.62厘米2,颜色、 形状完全一致的纪念币,它们的质量分 别为49.91克和108.47克,你能知道它们 可能各是什么金属制成的吗?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的定义:
•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
密度

质量 体积
m
V
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同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单位换算

1克/厘米3

1克 1厘 米 3

10-3千克 10-6 米3
=1000 千克/米3
• 1.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 读作_1_.0_×__1_03_千__克_每__米_3__, • 其意义是_每_立__方__米_水__的__质_量__是_1_._0×__1_0_3千_ 克 • 2.平时所说的“油比水轻”,它的实质C是
应用一、鉴别物质
体 育 课 上 用 的 铅 球 , 质 量 是 4000 克,体积约为570厘米3,这种铅球 是纯铅做的吗?
通过密度判断是何物质
密度公式还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①求物质质量: m=ρV ②求物质的体积: V=m/ρ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1、小明家上月共用了8米3自来水, 已知当地水价是1.8元/吨,那么,小明家上月 支付了多少费?
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真性情 ?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为了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
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爱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这句话,是他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话。随后我发现,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
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白受了教育。 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做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
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 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总是完全消极的吗?
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不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外部世界
上。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
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做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
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 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
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
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大教授,抽着烟斗闲谈人生和学问,学生的素质就这样被“烟熏”了出来。 今天的大学争相标榜所谓“世界一流大学”,还拟订了种种硬指标。其实,事情本来很简单: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它就是一流大学。否则,校舍再大,楼房再气派,
设备再先进,全都白搭。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他强调:教师爱学
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
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4.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 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中学生身体的 体积约为( B )。
A、5分米3 B.50分米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