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公路隧道围岩温度测试与热力学参数反分析

合集下载

川西高海拔寒区富水隧道温度测试与冻胀分析

川西高海拔寒区富水隧道温度测试与冻胀分析

川西高海拔寒区富水隧道温度测试与冻胀分析李又云;张玉伟;赵亚伟;李盈灿【摘要】寒区隧道冻害问题与围岩温度及水压分布关系密切,采用铂金属热敏电阻元件与渗压计测试某寒区隧道的围岩温度与水压分布,以此为基础结合隧道实际,采用数值方法系统分析考虑渗流条件的温度场及冻胀力.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水压力随时间变化基本稳定,在隧道边墙处约为60kPa,在隧底处约为80kPa,且在测试段落内水压沿隧道结构分布一致,地下水补给与排放处于平衡状态,基于实际入渗状态下的隧道洞口最大冻深达6.1m,得到了最大冻深条件下冻胀力沿洞身的大小与分布.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寒区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The frost damage problem of tunnel in cold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surrounding rock temperature and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temperature and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a cold area tunnel were tested by platinum metal thermistor element and osmometer.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unnel,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frost heaving force were analyzed by numerical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ep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pressure of surrounding rock is basically stable with time, and the water pressure is about 60 kPa at the tunnel side wall and about 80 kPa at the bottom of the tunnel.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pressure is consistent along the tunnel structure in the test section,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emissions are in balance. The frozen depth of the tunnel entrance reaches 6.1 m in the actual infiltration state. Based on this the value and distribution of frost heaving force along the tunnel body are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ximum frozen depth. The results can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cold area tunnels.【期刊名称】《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15)007【总页数】8页(P1778-1785)【关键词】隧道工程;温度场;现场测试;数值模拟;渗流【作者】李又云;张玉伟;赵亚伟;李盈灿【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近年来,寒区隧道冻害问题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但目前仍未有良好的处理方法,因此如何有效避免寒区隧道冻害问题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寒区公路隧道保温层设置的数值分析

寒区公路隧道保温层设置的数值分析


的 平 面 瞬 态 温 度 场 计算 模 型 , 利 用 有 限元 软 件 对 隧 道 温 度 场 进 行 了 数 值 模 拟 . 计 算 得 到 隧 道 运 营 期 内 保 温 层 o 的设防厚度 , 考 虑 隧道 贯 通 后 会 在 当地 形 成 新 的季 节 冻 结 层 的 实 际 情 况 , 计 算 了 三 种 不 同工 况 相 同 厚 度 保 温
结 果 表 明分 层 设 置 保 温 层 具 有 有 效 防治 冻 害 的效 果 , 同 时结 合传 热学 理论 , 对 隧 道 结 构 设 置 保 科 层的设置方式 , 温层和不设置保温层两种工况进行热一 应力耦合分析 , 发现 温度 场 对 隧道 结 构 应 力 场 有 较 大 影 响 , 因此 在 寒 区 技 & .
进 行 隧道 设 计 时 , 应 考 虑 热一 应 力 相 互作 用 的 影 响 .


关键 词 : 寒区隧道 ; 温 度 场 ;保 温 层 ; 热一 应 力 耦 合
中图分类号 : U4 5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7 9 3 0 ( 2 0 1 3 ) 0 2 — 0 1 5 8 O 6
版 的可行 性 ; 马建新 、 谢 红强 等l _ 5 ] 对 高寒地 区隧道保 温隔热 层设 防厚 度进行 了分 析 , 并 比较 了硬 质 聚胺 脂
泡 沫 塑料 和干法 硅酸 铝纤 维板 的保温性 能 ; 晏启 祥等 以高 寒地 区某 隧道工 程为 背景 , 分析 了 隧道保 温 隔热 材料 厚度 为 0 . 0 , 3 . 0 c m 情 况下 二次 衬砌及 周边 围岩 温度 的变化 过程 , 研 究 了温 度应 力分 布及 其可
学 № m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交 通基础 产业 的迅 速发展 , 东 西部 寒冷 地 区 隧道 工 程正 在 大 规模 的兴 建 , 与一 般

温度变化下围岩参数对隧洞喷层结构温度和应力的影响

温度变化下围岩参数对隧洞喷层结构温度和应力的影响

温度变化下围岩参数对隧洞喷层结构温度和应力的影响姜海波;吴鹏;张军【摘要】在高地温环境下,地下洞室气温及围岩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围岩应力、混凝土喷层温度和应力的改变,为了研究围岩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对混凝土喷层温度和应力的影响,结合新疆某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研究高地温对围岩力学参数的影响,分析围岩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对混凝土喷层温度和应力的影响机制,分别对围岩和喷层的热力学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对喷层的温度和应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0℃升高至100℃时,围岩弹模、比热、导热系数和线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时对喷层应力影响不超过5%;混凝土弹模、比热、导热系数和线膨胀系数参数随温度变化时对喷层受力影响不超过5%,温度升高对喷层应力的影响较小.该问题的研究,为高地温区围岩喷层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温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The change of rock internal microstructure along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strain and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shotcrete layer.The temperature and the thermal stress of the lining concrete will affect the strain and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shotcrete layer,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was discussed.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stability of supporting structure.Taking Xinjiang's diversion tunnel as a research object,through comparing the maximum temperature,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ner and surface,minimum temperature,maximum tensile stress in early period and winter,the effects of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unnel and surrounding rock o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stress of the hning concrete as well as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cracks are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temperature in tunnel and the temperature of surrounding rock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stress field of the lining concrete.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rock mass,specific heat,thermal conductivity,coefficient of linear expansion of rock have smalle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between 20 ℃ t o 100 ℃ an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stress of shotcrete layer is small.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unnel engineering.【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6页(P46-51)【关键词】引水隧洞;围岩参数;混凝土喷层;温度;喷层应力【作者】姜海波;吴鹏;张军【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1.32高地温环境下的岩石工程问题,已成为岩石力学发展的新方向[1]。

高寒公路隧道温度场研究综述

高寒公路隧道温度场研究综述

高寒公路隧道温度场研究综述【关键词】寒区隧道;冻土;温度场;实验;现场实测0 引言随着高海拔高严寒地区铁路、公路隧道的逐年增多,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寒区隧道温度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主要分为理论研究与现场实测研究两部分来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在寒区隧道温度场所做的研究,并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寒区隧道温度场研究方面的建议。

1 寒区隧道温度场理论研究我国冻土专家针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寒区隧道,通过数值计算进行了温度场方面的研究。

理论研究得到了寒区隧道温度场的解析解与数值解,两者联系紧密。

1.1 赖远明1999年求得了寒区圆形截面隧道温度场解析解。

2003年张学富、赖远明、喻文兵等根据考虑相变瞬态温度场的控制微分方程,应用galerkin法推导出三维有限元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

2010年王成,丁敏,李晓红对鄂西地区沙子垭隧道进行了温度场与应力场的二维非线性耦合分析。

2003年贺玉龙进行了温度场、渗流场与应力场三场两两耦合作用强度的量化研究。

1.2 2004年裴捷等根据实测盘岭隧道围岩温度数据对围岩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反分析,但是采用的是一维热传导模型。

1.3 关于地壳温度场研究中得到了正常增温区地温预测经验公式。

1.4 对于冻胀力的计算模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冻融岩石圈整体冻胀说、局部存水冻胀说、含水风化层冻胀说三种学说。

2 寒区隧道温度场现场实测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得出了关于寒区隧道温度场分布的结论,进一步论证了理论计算的可靠性。

本文主要介绍寒区隧道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2.1 环境温度与隧道内气温的相互关系环境温度及洞内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在冬季隧道内的气温随着离洞口纵深的增大而升高,而在夏季隧道内的气温随着纵深的增大而减小。

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随着纵深的增大,温度的振幅呈下降的趋势。

整体上来看隧道内气温呈现一种“冬暖夏凉”的现象。

在隧道完全贯通之后,与贯通之前相比,各断面的气温均明显降低,年平均温度和年温度振幅都有所降低。

温度对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

温度对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

文 章 编 号 :0 50 3 (09)60 2 —0 10 -9 0 2 0 0 -9 51
di1 .9 9 ji n 10 -90 2 0 .50 4 o:0 36 /.s .0 50 3 .0 9 0 . 1 s

温 度对 隧道 初 期支 护 安全 性 的影 响
徐明新, 杨成永, 李洪泉
中应考虑 温度 的影 响. 本研 究提 高 了施工 期 隧道 喷混凝 土 支 护 安全 性 评价 位 移
方 法 的计 算精度 .
关键词 : 温度 ; 初期 支护 ; 结构可靠度 ; 位移方法
以位移为基础的隧道支护结构安全性分析方法¨ 利用 隧道现场实测位移 , 引, 计算支
护结 构 内力 , 支护结 构材 料强 度建立 功能 函数 , 而进 行 隧道施 工期 支护结 构 的可靠性 按 从 分析 和评 价. 方法避 开 了传统 可靠性 分析 中通 过 围岩压 力 计算 支 护结 构 内力 的诸 多 困 该
难, 又充分利用 了“ 新奥法” 施工过程 中的监控 量测数据 , 实现 了对支护结构 的可靠性
分析 .
但是 , 该位移方法将支护产生的变形认为是由于围岩压力等荷载造成的, 没有考虑其
它 因素 , 如隧道 温度对 支 护变形 的贡献 .
隧道开挖后 , 由于隧道内空气与外界换热 , 隧道支护及支护外一定范围内围岩的温 使 度受 大气 温度 的影 响 , 隧 道周 围形 成 ~个 非 稳 定 的温度 带 . 在 王海 彦 等 从 理论 上 探 讨 了隧道 温度场 的分 布规 律 ;马建新 等 对 隧道 支 护 和 围岩 温 度进 行 了现场 测 量 ; 远 明 赖
据理论 分 析结果 和现 场 实测 数 据 确 定 了隧道 围岩 日、 年 温度 变化 的影 响 深 月、

寒区公路隧道温度场状态有限元模拟研究

寒区公路隧道温度场状态有限元模拟研究
第 4 期 ( 总第 232 期) 2018 年 8 月 20 日
华东公路 EAST CHINA HIGHWAY
文章编号: 1001 - 7291 ( 2018) 04 - 0049 - 03
文献标识码: B
No. 4 ( Total No. 232) August 2018
寒区公路隧道温度场状态有限元模拟研究
肖兴民 ( 山东宇通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300)
摘要: 依托我国西部某青沙山公路隧道地质和温度参数,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测试和数值模 拟的方法,对高海拔寒区公路隧道温度场状态开展有限元模拟研究,确定寒区隧道保温防冻纵深 和层厚参数以为寒区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养护提供温度场状态研究参考。
此段的纵向温度场模拟,纵向沿程气温变化不与考
虑,即省略了温度值与断面位置关系,仅为时间函
数。模拟最大冻深条件,区分使用保温材料和不使用 图 6 基于不使用保温材料的沿隧道纵向相关断面处的温度曲线
保温材料两种不同情况,向洞口段施加模拟隧道区大
基于使用保温材料,距洞口 1 700 m、1 000 m、
气温度,获得时间为加载 50 年、10 年和 1 年的洞口 500 m 及 100 m 处,隧内混凝土二次衬砌表面温度曲
隧址介于深季节冻深和中季节冻深之间的中病害 区,地区围岩属 II ~ VI 级别。区域内有多条断层存 在,断层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裂隙潜水多集中分布在 破碎带断层内,断层上盘存在多处呈线状分布的泉 眼,地层条件复杂。有基岩裂隙水发育存在,由于降 水补给量有限,裂隙富水性低,连通性不足,故区内 隧道受降水影响较小。隧道施工时经常遭遇程度较严 重的涌水现象。
③ 模型的宽高比例适中。 多次比较以后,平面温度场模型结构尺寸简化, 具体如图 1 所示。

高寒地区浅埋公路隧道围岩温度变化研究

高寒地区浅埋公路隧道围岩温度变化研究

高寒地区浅埋公路隧道围岩温度变化研究隗合杰;孙新建;王黎军;杜喜龙【摘要】为研究高寒地区浅埋公路隧道在环境温度影响下围岩温度变化规律,依托共和至玉树公路鄂拉山隧道工程,以隧道进口段为研究模型,应用ABAQUS软件对围岩温度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低温条件下,隧道周围围岩受环境温度影响范围随隧道纵深的增加而减小;对于隧道围岩横断面,环境温度影响深度,随纵深增加,无论纵向还是横向都逐渐减小;温度变化较快的区域集中在隧道进洞口的前40 m部分.基于此,建议施工过程中,在进出洞口段一定距离内,注意对围岩的保温防护,以提高围岩的稳定性并且增强施工的安全性.【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7页(P64-70)【关键词】高寒地区;隧道;有限元;数值模拟;温度【作者】隗合杰;孙新建;王黎军;杜喜龙【作者单位】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青海西宁810016;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9.2中国的寒区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区地带、高纬度的岛屿和极地,高寒地区面积大,占土地面积的43.5%[1]。

随着寒区经济的发展,我国展开了如青藏公路等大型工程的建设。

道路工程通常都需要修建隧道,与普通隧道工程相比,寒区隧道由于其特殊环境而具有独特性。

由于高寒地区热胀冷缩及受力不均,建筑物往往会发生断裂、扭曲和下陷等现象,寒区隧道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建设和人类生命安全,因而引起了工程界的重视[2]。

近些年,不少学者[3]对寒区隧道温度特性、隧道温度分布、施工技术、围岩分级、内力分布以及有限元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基础理论。

赖远明等[4]、王余富[5]根据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冻土力学和流体力学,对围岩的隧道和空气之间的热对流在隧道和隧道周边考虑岩石热传导耦合问题,提出了耦合问题的三维计算模型。

寒区隧道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寒区隧道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100 cm 热交换管布置于隧道左侧边墙。热交换管周
5.8 ℃。
3.2 试验仪器 测试仪器由以下部分组成: 保温水箱(带温控电 加热器)、循环水泵、流量控制阀和循环管道、温控 设备、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压力表和数据采集系 统。岩土热响应试验装置如图 2 所示。温度控制器 根据设定的温度,调节加热器的工作状态,获得试 验所需恒温液体,在水泵的驱动下,流经布设在热 交换管入口端的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压力表,流 入热交换管,与隧道围岩进行热交换,向围岩释放/ 吸收热量,冷却/加热后的循环介质流经布置在热交 换管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最后流入到保温水箱, 如此反复循环,持续运行 48 h。
第 31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Vol.31 No.1 Jan.,2012
寒区隧道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张国柱 1 2,夏才初 1 2,马绪光 3,李
, ,
攀 3,魏
二次 围岩 衬砌 供热管 隔热层 热交换管
寒区隧道在冬季要面临冻害的威胁,我国 76% 的寒区隧道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破坏。利用电 能和煤炭的隧道加热系统虽能永久根除隧道冻害, 但却增加了隧道的运行管理费用,并带来环境污染 等问题 。急需研发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新型加热 系统。H. Brandl 等
强3
200092;
(1. 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 同济大学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3.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13)
摘要:为解决寒区隧道冻害问题,将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应用于内蒙古博牙高速林场隧道中。通过开展寒区隧道 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研究热交换管管内循环介质的入口温度、流量和管间距对换热量的影响以及 热交换对隧道围岩和衬砌温度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管内循环介质的流量一定时,换热量随着入口温度的增 加而呈线性增加;管内循环介质的入口温度一定时,换热量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增加流量可以提高热 交换管内循环介质的换热能力,但却增加管内循环介质与管壁之间的阻力,建议热交换管管内循环介质流量不宜 超过 0.75 m3/h。热交换管间距为 100 和 50 cm 时,围岩温度场的影响深度分别约为 75 和 100 cm。热交换管间距 越小,围岩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则越大,温度增量也越大。 关键词:隧道工程;寒区隧道;地源热泵;热交换管;岩土热响应试验 中图分类号: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2)01–0099–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01期(总第37期)
作者简介:郭梅(1973-),女,吉林舒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道路桥梁工程。

目前在寒冷地区公路隧道的设计中对防冻特别重视。

隧道防冻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隧道围岩的最大冻深,它决定着隧道中心排水管的埋置深度和相应采取的保温措施,并影响着衬砌厚度的确定。

由于我国公路隧道起步较晚,关于隧道围岩温度的测试尚属空白,设计时主要参照当地的最大冻土深度,这与具有混凝土衬砌的隧道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

现将吉林省小盘岭隧道围岩温度的测试方法,以及根据测试结果对围岩导温系数进行了反分析的成果简介于下,供类似工程参考。

1围岩温度测试
1.1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测温系统由传感器、主机和打印机组成。

温度传感器为高灵敏PN结温度传感器。

由传感器得到与隧道围岩测点温度对应的电压信号,经滤波电路、多路开关和跟随器送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放大后的电压信号输入到
A/V变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送微机进行处理,由打印机记录测试成果。

1.2测点布置与传感器埋设
试验隧道为小盘岭隧道,长约600m。

在试验段上
布设了两个测试断面。

在各测线上,等间距布置PN结温度传感器(见表1)。

埋设时,先将传感器按设计间距捆扎在一根铜芯塑料包皮电线上,再将带有传感器串的杆体穿入外径小于
40mm的PVC塑料管内,为了防止水与传感器直接接触而影响传感器的长期稳定工作,PVC管的内端头应密封。

表1度传感器埋置深度/cm
1.3测量方法
在埋设之前对传感器进行实验室标定。

即把需要调
整的相应路数的传感器放入三相点瓶中,稳定半小时后便可进行调整。

每个传感器外接一个插头,主机与多头插座相连。

定期定时测量时,首先将主机与插座放稳,将传感器插头从金属箱取出并按固定顺序插入相应插孔,连接打印机和主机并接通电源。

最后设定时间,仪器巡回检测,由打印机输出结果。

1.4结果分析
为了研究冻害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重点分析围岩的最大冻深和围岩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4.1温度-深度的关系
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1月20日小盘岭隧道浅部围岩的温度最低,1月30日深部围岩温度最低,所以取此两日的测量数据绘成了围岩温度-深度关系曲线(见图1)。

图1a为隧道洞口围岩温度-深度关系曲线,由图可见1月20日隧道边墙围岩的冻深为158cm,墙脚向下围岩的冻深为108cm,即边墙围岩温度受外界气温影响大,墙脚向下围岩温度受外界气温影响小。

由于浅部围岩和深部围岩热交换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由1月30日
寒冷地区公路隧道围岩温度测试与
热力学参数反分析

梅,姜仁安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在吉林省小盘岭隧道围岩利用组合测温系统进行温度测试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
温度、深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对围岩热力学温度进行了反分析,力求通过对冻深的测试研究达到间接解决冻融引起的渗漏问题。

关键词:围岩;传感器;隧道;反分析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B
技术论坛
150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曲线可以看出,虽然其浅部温度较1月20日的高,但
此日的冻深则分别为175cm和116cm,并成为洞口围岩
的最大冻深。

从数字上看,隧道中部围岩冻深与洞口围
岩冻深出入不大。

图1围岩温度-深度关系曲线
目前隧道的防冻设计都是参考当地的最大冻深进行的。

但根据实测值发现洞内洞外冻深有差异,洞外的冻深较洞内大。

1.4.2温度-时间关系
隧道围岩内各点的温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隧道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1号测点的温度受洞内气温影响明显,2号测点的温度变化较为缓慢,峰值低温出现在1月30日,最低为-4.6℃,3号测点变化更为平缓,峰值低温也出现在1月30日,最低温度为-2.5℃,负温持续时间约为45天。

4号测点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上,虽在冬季有所下降,但最低温度仍为1℃左右。

2围岩热力学参数反分析
2.1计算模型
2.1.1测点及其温度
根据测得数据分析,位于洞口边墙上的测线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其上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由于测点1位于混凝土衬砌内,在测点1与测点2之间又有混凝土与围岩的界面,为了介质单一,分析中未利用测点1的温度测试结果,而仅利用测点2到测点5温度变化过程,且取用温度变化稳定的一段用于分析计算,此段时间各点温度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图2洞口边墙测线测点分布图
2.1.2定解问题
图3各点温度变化情况
(1)热传导方程
为了简化分析,将隧道围岩温度变化问题简化为一
维热传导问题,支配方程为
式中,u(x,t)为围岩内温度;x为维坐标;t为时间;a为
围岩导温系数。

(2)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的一般形式是u(x,0)=f(x)
其中f(x)为已知函数,即t=0时,在x轴上各点的温
度为已知。

由于测试中,只可能测得x轴上有限个点的
温度,所以这里只能用插值方法确定相邻测点之间的温度。

为了方便,将初始条件简化表示为
(3)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有两个,类似于初始条件,简化表示为
如果已知围岩的导温系数a,则可求解上述定解问题,从而确定x轴上给定时刻的温度。

而围岩的导温系
数事先是未知的,求解定解问题时,只好先假定其值,
然后进行试算,比较x线上给定点在给定时刻的计算温
度与实测温度,反复调整导温系数,最终使计算温度与
151
2008年01期(总第37期)
2008年01期(总第37期)
实测温度较为接近,并将此试算导温系数定为围岩的导温系数。

2.2计算方法
对于上述定解问题,由于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复
杂性,很难求得问题的解析,这里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其数值解。

2.2.1差分格式
为保证差分解的正确性,采用了不同的差分格式进行了试算。

(1)古典显示差分格式差分方程:网格比:λ=τh

稳定条件:aλ≤1
2截断误差:o(τ+h2

式中,τ为时间步长;h为空间步长;ujn
为第n个时刻,第j个空间点上的温度,其余类推;a为导温系数。

(2)古典隐式差分格式差分方程:
无条件稳定,截断误差:o(τ+h2
)(3)Crank-Nicholson差分格式差分方程:
无条件稳定,截断误差:o(τ2+h2

2.2.2定解条件
由于前述的离散点的温度不能满足差分计要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初始条件还是边界条件,均需根据已知点上的温度插值确定差分格式要求的时空点上的温度。

具体计算中,初始条件采用了Seidel插值方法,边界条件采用了分段线性插值方法。

对定解条件,还采用其他插值方法进行了试算,结果与上述方法的计算结果出入不大。

2.2.3导温系数优化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参考冻土的导温系数,在其左
右较大的范围选取了一个导温系数序列a1,a2,…an。

之后对于每个导温系数ai(i=1,2,…n)计算围岩温度变化的差分解,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计算精度最高的导温系数。

具体过程如下:
对每个ai计算2-范数
式中,Hi为与ai有关的2-范数;uj*为围岩内给定点、给定时刻的实测温度;uj为围岩内给定点、给定时刻的计算温度;m为已知的uj*点数。

然后确定
H=min(Hi)
(i=1,2,…n)
则与Hi的最小值对应的ai即是与实际导温系数最
接近的围岩温度系数。

经过反复计算,最优的围岩导温系数在2.1×10-3~
2.2×10-3m2/h之间。

由于算法不同,最优的导温系数略有出入。

3结语
(1)采用PN结高灵敏温度传感器及微机监控系统测量隧道围岩温度精度高,简便可靠。

(2)
长度在600m左右的隧道,其围岩最大冻深沿
全长变化不大。

隧道断面不同部位冻深有所不同。

(3)洞外冻深较洞内冻深大,设计中按当地最大冻深考虑防冻偏于安全。

(4)据衬砌表面大于75cm的围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其内最低温度明显滞后于最低气温。

(5)隧道温度系数是影响围岩温度场的重要因数,
此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作为进一步分析其隧道冻张的基础
数据。

参考文献:
[1]常传利,等.路桥水泥混凝土冻融破坏调查与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06(06).[2]赵庆贵,夏明庆,等.浅析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冻融破坏及防治[J].山东水利,2006(06).
[3]裴捷,等.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与防水层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04).
[4]水伟厚,等.寒区隧道围岩导温系数及其冻深分析[J].地下空间,2002,22(04).
[5]
高建良,等.巷道围岩温度分布及调热圈半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02).
技术论坛
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