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物与光照
作物与光的关系

作物与光的关系
光与作物形态器官建成有关: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与成熟。
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称为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夜晚,光在零点,作物只有呼吸消耗,没有光合积累,光合速率为负值。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CO2的吸收逐渐增加,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表观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强,光合速率也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再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趋于稳定,此时的光照强度叫做光饱和点
作物光合途径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
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太阳光谱分布
紫外光:波长<380nm, 9%
可见光:波长380~760nm,45%
红外光:波长>760nm, 46%
根据不同的植物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适光习性,通过过滤掉对植物生长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光谱,促进植物在其整个生长期都能快速健康的生长。
求是环境植物光源系统可以实时、精确调控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环境:合理的光质比、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由PLC控制植物LED生长灯,可以大幅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缩短植物生长周期,以及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比,降低生产成本。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光照条件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光照条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十分敏感,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光照有着不同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光照条件之间的关系。
一、光照对农作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光照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能是光合作用的驱动力,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从而合成足够的养分来支持生长发育。
2. 光周期:光周期是指植物每天接受到的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的比例。
不同的农作物对光周期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些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好,而另一些作物则需要短日照条件。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 光强:光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光照的强度,通常以光通量密度来表示。
光强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和生长情况。
一些作物对较高光强适应能力较强,而另一些作物则对较强的光照敏感。
二、不同阶段对光照的要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等不同阶段。
在每个阶段,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1. 播种期:在播种期,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较低,一般要求较低的光照强度。
因为在土壤中,种子供应的养分已经足够满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此时过强的光照反而可能导致幼苗热害。
2. 幼苗期:在幼苗期,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逐渐增加,需要较强的光照来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的合成。
此时适宜的光照强度有助于幼苗的生长、根系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
3. 生长期:在生长期,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光合作用是支持植物生长的重要能源来源。
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从而快速积累养分,促进茎、叶和根系的生长。
4. 开花期:在开花期,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也较高,光照的充足与否会直接影响花器官的形成和对花粉的良好受精。
同时光照条件的不稳定也可能导致授粉失败,进而影响结果。
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作物生长的光环境

“光补偿点”:夜晚,没有光照,作物只有呼吸消耗,没有光合积 累,光合 强度为负值。清晨当太阳出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作物光合速率相应增 加。当光合产物的积累等于呼吸作用的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 点。
生产应用:作物的种植密度,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都是喜光的, 不存在真正耐荫作物。如植株种植过密,株间光照不足,由于顶端的 趋光性,植株会过度伸长,节间会过分拉长,影响分蘖和分枝;光照 不足还影响花芽分化。开花期间光照弱,常造成落蕾、落花和落果。
光与作物生长
间接作用:促进光合作用 直接作用:影响形态建成
光合作用: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光能。太阳光能只有通过绿色植物才能转化为地球上生命活动 所能利用的化学能,才能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 这一过程称光合作用。
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长日雄花多
光周期影响某些植物贮藏器官 的形成与发育
暗期长短起决定作用
短日照下的 地下茎
长日照下的 地下茎
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亦即光控 制发育的过程。
暗形态建成:暗中生长的植物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茎细而
长,顶端呈钩状弯曲,叶片小而呈黄白色,这种现象称为暗形 态建成或黄化现象。
光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光谱成分
波 长 范 围(u)
>1.0 1.0~0.72,远红光 0.72~0.61,红橙光 0.61~0.51,绿光 0.51~0.40,蓝紫光 0.40~0.31 0.31~0.28 <0.28
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
光照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热量,国际计量系统用Lx表示。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着作物的光合强度。喜光与耐荫作物。
种植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光照条件

秋分日,太阳直 射于赤道
从夏至日到秋 分日,太阳直
射点往南移动, 北半球昼变
短夜变长,但 昼长仍然大于
长,到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 长,各为12小 时
冬至日,太阳直射 于南回归线
从秋分日到冬至 日,太阳直射点 仍然往南移动, 北半球昼继续变 短,夜继续变长, 昼长小于夜长, 至冬至日,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中的最小值北 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出现极夜现 象。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太阳 直射于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 道向两两极递减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 于北回归线
从春分日到夏至日, 北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昼长大于夜 长,至夏至日,北 回归线及其以北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最大值,昼 长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北极圈及其 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南半球相 反.
太阳 直接 辐射
到达地面太阳的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太 阳直接辐射。
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受以下因 素的影响:
• 太阳高度角 (太阳平行光线与地平面的
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 大气透明度 • 云量和海拔高度 • 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变化
(二)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
• 1.太阳变化的日变化:夜间为零,清晨随太阳高 度角的增大逐渐增强,正午时,达到最强为最大 值。午后有逐渐减弱,到夜间又变为零。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芒种:6月5日-- 6月7 日
麦类作 物成熟 秋作物 忙于播 种。
二十四节气—夏至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炎夏 到来 白昼 最长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光照需求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了解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可以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及相关知识。
一、光照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照充足时,农作物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从而获得足够的养分和能量,促进生长和发育。
光照不足则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作物生长缓慢、苗脆弱、产量减少。
二、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差异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差异较大。
一般而言,光照需求较高的作物通常被称为光照作物,光照需求较低的作物被称为阴生作物。
例如,太阳花、玉米、大豆等属于光照作物,它们对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要求较高;而水稻、小麦等属于阴生作物,对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要求较低。
三、农作物的光照需求与种植环境种植环境的光照条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光照需求。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程度受到种植地区光照强度、日照时间、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北方地区,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光照强度较高,适宜种植光照作物;而在南方地区,冬季日照时间较短,光照强度较低,适宜种植阴生作物。
四、不同阶段的光照需求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一般而言,农作物的幼苗期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光照不足容易导致幼苗生长迟缓或不健壮;而在开花和结果期,光照对农作物的需求较低。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农民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调整种植密度和光照条件,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五、合理利用光照资源的措施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合理利用光照资源,满足农作物的光照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
首先,选择合适的品种和适应光照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根据光照特点进行区域布局。
其次,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和间距,以保证作物之间的相互遮挡不过度,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人工光照补充系统或移动遮阳设施等方式,提供额外的光照资源,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了解农业掌握农作物的光照需求

了解农业掌握农作物的光照需求了解农业:掌握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农业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对于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光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只有正确了解农作物的光照需求,才能进行科学的农业生产。
下面将从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光照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光照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不同的作物对光照的需求程度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光照对于叶菜类作物、果菜类作物以及一些花卉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例如,叶菜类作物如白菜、菠菜等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可以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足够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叶片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
果菜类作物如西红柿、黄瓜等也需要充足的光照来促进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而一些花卉作物如玫瑰、康乃馨等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可以帮助花朵的开放和花色的鲜艳。
然而,一些地下作物如土豆、红薯等对光照的需求相对较低,它们主要依靠地下器官的生长和积累来完成生命周期。
二、光照对农作物的影响光照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对其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首先,光照可以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的重要过程。
充足的光照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其次,光照的强度和周期性变化也会影响植物的开花和花果实的发育。
某些作物的开花需要光照的刺激,而光照不足或光照周期异常可能导致开花过晚或者开花过早,影响产量和质量。
此外,光照还可以影响植物的株型和叶片的颜色等性状,一定强度和健康的光照可以使植物长势旺盛、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植物的增长和抗病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利用光照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光照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科学地选址种植作物是合理利用光照的重要手段。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选择合适的场地种植相对应的作物,有助于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其次,科学地进行作物间的合理轮作可以避免同种作物连作,避免连作难题的产生。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

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农业科普:了解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农作物生长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
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了解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对于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及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来源,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光照的强弱和持续时间对农作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物质积累和物质转移等方面均产生影响。
1. 光照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光照条件不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茎叶生长,使植株高大、茂密,增加叶片的面积,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而光照不足则会导致植株长势差、茎细叶小,叶色苍白。
2. 光照对植物功能代谢的影响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提供能量供给植物各种生理和代谢活动。
光强适宜的情况下,农作物的光合速率较高,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也较高,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而光照不足则会降低农作物的光合速率,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3. 光照对物质积累和转移的影响光照可调节农作物中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分配方向,对农作物的物质积累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充足的光照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产物的合成量,并促使其在植物体内进行相对均匀的分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光照不足则导致光合产物的积累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部分器官的营养物质供给。
二、农作物的适宜光照条件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存在差异,下面以几种主要农作物为例,介绍其适宜的光照条件。
1. 玉米玉米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是6000-8000勒克斯。
夜间光照过强会抑制玉米的生长,因此在玉米生长期间应避免光污染。
2. 小麦小麦对光照的适宜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不足会导致小麦秆细叶瘦,影响产量。
3. 水稻水稻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6000-8000勒克斯。
光与作物生产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量变化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因为被吸收、散射及反射而减弱,因此,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总是小于太阳辐射常数。其强弱主要决定于太 阳高度角(hθ)和大气透明度(P)。太阳高度角时空变化如何? 1.太阳直接辐射(S´) 随hθ 增大,S´增强;随P增大,S´增强。反之S´减弱。另外,海 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反之则越弱。地球纬度的增高太阳 直接辐射减弱。在农业生产中,可利用调节太阳高度角,提高对太阳 辐能的吸收利用。例:大棚、温室建造。 2.散射辐射(D) 散射辐射指地面上获得的来自整个天空大气散 射出来的太阳辐射 能。散射辐射强弱也受太阳高度角和空气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 随hθ 增大D也增强;hθ不变时,随P增大,D减小。
不同波长的光量子所持的能量
λ (nm) <400 400~425 425~490 90~560 560~580 580~640 640~740 颜色 紫外 紫 蓝 绿 黄 橙 红 E(kJ/mol) 297 289 259 222 209 197 721
太阳辐射光谱分区
10 390 760 100 000nm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 光
太阳辐射 年总量
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光谱成分变化
空间变化:
太阳直接辐射光谱随太阳高度角降低(纬度增高)长波成分增加, 反之减少。例:hθ=5°时紫外线为0;可见光占30%;其余以红外线为 主。海拔高度增加直接辐射中长、短波成分均增加。大 气 层 时间变化: 一年中夏季短波成分多,冬季长波成分多。一天中正午短波成分 多,早晚长波成分多。
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 1)天气状况:云雾多、湿度大E0 小。夜晚的阴天和晴天哪个温度低? 为什么? 2)地表状况:E0干土>湿土;粗糙>光滑;有覆盖<无覆盖。 3)海拔高度:海拔高E0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7
时角,即用角度来表示时间。
正午:
=0
上午:
<0
下午
>0
15°为1h,如上午9点, 45°
对于正午时,
=0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 sin( 90 )
所以:
h正午 90
67.2
8.10
叶片的 透射与 反射能 力相当
茶树叶片对太阳辐射各波长的反、透射和吸收率
25
茶丛的吸 收率远比 单叶的吸 收率高
茶丛对太阳辐射各波长的反、透射和吸收率
26
(二)垂直分布
RS R0e
LK
RS—任一叶层获得的辐射强度 R0—顶部的辐射强度 L—叶面积系数 K—消光系数
作物名称 三页草 向日葵 甘蓝 玉米 大麦 大豆
47
大豆经三个以上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即可开花.但开花 48 节数随诱导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4、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控制花期
若使菊花提早开花,应对其进行遮光成短日照的处理;若使 菊花推迟开花,则应在其开花所需要的短日照到来之前,对其 进行延长光照或暗期闪光中断处理。一些长日植物花卉,如杜 鹃、山茶花等,进行人工延长光照或暗期光中断处理,能够使 开花时期提早。
上篇 作物环境原理
一、太阳辐射及各参数 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出巨
大的能量即太阳辐射能。
g 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线电波
可见光:0.39~0.76µ m 太阳辐射:0.2~3µ m(占太阳 辐射能总量99%) 常温物体的辐射:3~100µ m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 热射线:0.1~100µ m
I、I0分别表示设施内外的光照度
M (1 M )
2、散射光与直射光的透过率
s s0 1 g 1 1 g 2 1 g 3
51
覆盖材料散射光透过率
材料名称 厚度(mm) τso 材料名称 厚度(mm) τso
普通玻璃
普通玻璃 普通玻璃
3
5
4、太阳高度角(h)
(1)太阳光线与地球水平面的夹角。 (2)计算公式:
h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观测点纬度(北纬为正); 赤纬,即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 平面之间的夹角);
6
北回归线
赤纬d
南回归线
0°
+23.5°
-23.5°
北半球夏半年, 北纬25°最高
a
北纬50° 以北骤减
冬半年,北纬 80°左右为零
19
斜面上的直射光
冬季 最大 夏季 最大
20
(二)散射光
R散 0.5R( a ) sinh sc 1
m
太阳高度角为0°时,散射光占100%;20°时, 占90%;50°时,占18%;此外,散射光还随云 量增多而增大,在阴天时约占50%。
13
大气透明度
定义:I1/I0 = a= exp (-kL),a=1 最透明 变化范围:0.65~0.75,在一个月份的晴天中可近似 认为是常数. 我国将大气透明度作了6个等级的分区,1级最透明
0.85
ó ø ¸ ÷È ´ Æ Í Ã ¶ P
东京晴天 的大气透 明度逐月 值
0.8 0.75 0.7 0.65 0.6 0 2 4 6 Â Ý Ô ² 8 10
8.7%
43.0%
48.3%
3
2、度量
(1)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W/m2)<辐射强度> 单位时间内投射于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量 (2)光通量(lm) 表征辐射通量而产生的光感觉的量。 (3)光通量密度(lm/m2) 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4)光照度(lx) 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密度。
近似关系:晴天 1W/m2=103.7lx 阴天 1W/m2=108.34lx
瓜菜类 豆菜类 根、茎、叶菜类
35
(二)对作物营养生长的影响
强光有利于作物繁 殖器官的发育;弱 光有利于营养生长
光照度与氮水平对番 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36
花数 节位
夜温和光照 度对番茄着 花节位和着 花数的影响
37
(三)对作物生殖生长的影响
38
31.8 79 3 95.8 39
.
三、光质的生物学效应
这时的光强度量值称为
2
2
3、光补偿点 4、光饱和点
0
光补偿点 暗呼吸速度
光饱和点
光辐射的照度 ( W/m2 或 mmol/m2· ) s
光合作用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当光强 达到一定数值,净光合作用达到最大 值不再增加,这时的光强量值称为
32
各种作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33
(三)叶面积与作物产量
1、叶面积系数
灌浆
52
乳熟
81 41 59.4 2 2.72
24
冠顶至离地40cm透过率(%) 截获率随各期叶
面积系数减小而 15 10 14 冠顶至离地10cm透过率(%) 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或 19 依次降低 某一阶段生育期中,总叶面 积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截获率( % )(整层) LAI(叶面积系数) 群体光合速率[g(CO2)/(m2•h) 90.5 9 3.88 85.4 8 9.28 81.1 7 6.55 4
1、光合有效辐射照度 (PAR )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生理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
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光谱。
在这个波谱内量子能量使叶绿素分子呈激活状态 并将自身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物上,称这段光谱为 PAR。当h >20度时,可采用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太 阳 辐 射 ( 短 波 辐 射 )
可 见 光
400~720nm
720~1000nm
红 1000~3000nm 外 光 3000~100000nm 长波红外 (3~100mm)
常温物体的热辐射,散失温室内热量。
41
辐射
3、人工光质调节
有色薄膜的应用 浅蓝色:使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插后 成活快,生长茁壮,叶色浓 绿,鲜重和叶重都增加。 黄色:促进黄瓜叶色浓绿、叶片肥大、 防病,并能延长生长期,增产效 果显著。
30
提高途径
1、改革耕作制度 2、采用合适的栽培技术 3、选用高光合效率新品种 4、科学施肥、合理施肥 5、改造自然 6、预测和防治病虫害
31
(二)光照度和光合速度
1、光合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正好抵 偿呼吸作用的消耗,植物吸 2、光饱和现象: 收的CO 与放出的CO 相等,
CO2的交换速度 ( kg/m2· ) s
8
9
太阳高度角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的衰减
10
11
12
1、吸收作用 2、散射作用 3、反射作用 强度顺序:反射 散射 当太阳高度角为90度时 吸收 h越大,射程越短, 通过大气层后的太阳辐 衰弱越少 4、减弱因素 射强度与通过大气前的 辐射强度的比值 (1)太阳高度角(h) (2)大气透明系数(a)
(二)光周期对作物开花的影响
感受光周期的 部位是叶片而 1、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导 不是茎的生长 (1)感受 点
44
(2)传导
经过合适光周期诱导 的叶片能向未经诱导 的植株运输成花物质 物质,诱导开花。
45
2、光对暗期的中断效应
光周期中暗期长度 对植株开花起决定 性作用
46
3、光周期诱导
42
四、光周期的生物学效应
(一)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 1、光周期现象:
日照长度超过他们 昼夜交替,光暗变换及时间长短对植物进入 的临界长度,才能 形成花芽的作物 发育阶段(开花结果)的影响。
2、适应的生态类型
(1)长日照作物(LDP):延长日照缩短黑暗可以促进开花。 (2)短日照作物(SDP):缩短日照延长黑暗可以促进开花。 (3)中日照作物(IDP) (4)中间型作物(DNP) 43
21
(三) 日 照 长 度
夏半年,昼长 夜短夏至昼最 长,夜最短
22
四、太阳辐射在作物群体内的 分布
(一)反射、透射、吸收
r 反射率: R反射 R入射 R入射 R入射
透射率: R透射 t 吸收率: R吸收 a
r t 1
23
冬小麦群体内辐射状况
项目
生育期 拔节
孕穗 扬花
98 80
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阶段生育期中,总叶面积 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欲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要保证足够的叶面积系数。
2、最适叶面积系数
使作物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所对应的叶面积数。
品种 南瓜、冬瓜 茄子、番茄 黄瓜、菜豆
最适叶面积系数
1—2 3—4 4—5
34
二、光照度的生物学效应
(一)生态类型
K值
1.10
0.97
0.94
0.70
0.69
0.63
27
递减最快区域(植株相对高度20%—70%)
28
29
第二节 光的生物学效应
一、作物的光合生产力 (一)光能利用率 指作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量占照 射在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Eu
H W S
目前,丰产田的光能利用率为2—3%,一般农 田仅为1 %左右。
4
3、太阳常数(Rsc)
当太阳离地球距离在1A时[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60x108km时称1个天文单位(A)],在地球大 气上界,与太阳光成直角的单位面积、单位时 间内入射太阳辐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