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含答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国学名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巩固新闻消息的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新闻消息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
3.感受诺贝尔奖项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4.了解钞票上的民族文化,体会作者的民族情感。
学习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巩固新闻消息的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新闻消息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建.树()仲.裁()遗嘱.()挪.威()逝.世()巨额.()渗.透()安慰.()答案:bān shùzhòng zhǔnuóshìéshèn wèi2.解释下列词语。
颁发:建树:仲裁:遗嘱:吞食:卓有成就:答案: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建树:建立的功绩,指在事业上颇有功绩。
仲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也叫公断。
遗嘱: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身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吞食:比喻大量地吸收。
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诺贝尔奖是为纪念(国籍)化学家诺贝尔逝世而设立的奖项,颁奖仪式是每年的月日,在和举行。
首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员有:。
答案:瑞典12 10 斯德哥尔摩奥斯陆伦琴——物理奖霍夫——化学奖贝林——生理学奖普吕多姆——文学奖邓南特——和平奖帕西——和平奖。
合作探究4.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两则新闻各报道了什么内容。
答案:《首届诺贝尔将颁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颁发首届诺贝尔奖。
5.重点研读《首届诺贝尔将颁发》思考下列问题:(1)从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你能获得那些信息?答案:导语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颁发机构、以及获得诺贝尔奖人员的资格等情况。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一、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会了解诺贝尔奖的由来、设立目标以及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通过进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诺贝尔奖的起源和设立目标。
2. 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3. 分析诺贝尔奖对科学、文学、和对等领域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诺贝尔奖的起源和设立目标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他在遗嘱中规定将其财产用于设立奖金,以奖励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增进人类的进步和和平。
因此,诺贝尔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荣誉之一。
2.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颁发,共设立了五个奖项,分别是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奖。
获奖者包括威廉·康拉德·伦琴、雅克·莫诺、埃米尔·冯·贝林、赫尔曼·赫尔曼、西格里德·安德里亚斯·阿尔芬、弗雷德里克·帕斯特、西奥多·莫姆森、朱尔斯·希莫诺、亨利·杜邦、弗里茨·赫布尔、威廉·拉姆齐和弗雷德里克·希尔。
他们的贡献在各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遥影响。
3. 诺贝尔奖对科学、文学、和对等领域的影响诺贝尔奖的设立不仅为科学、文学、和对等领域的钻研者提供了激励和荣誉,也增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们往往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成就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科学钻研、文学创作和和平事业中。
因此,诺贝尔奖对于推感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奖的起源和设立目标,掌握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同时分析了诺贝尔奖对科学、文学、和对等领域的影响。
诺贝尔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成就,它激励着人们不息探索、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3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把握基础(5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写作背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有改动。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生前收购了Bofors 公司。
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
诺贝尔拥有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到军队广泛好评。
诺贝尔一生拥有多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一生有多项发明,其中炸药为最出名的一项。
路透社是世界上创办最早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
路透社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并向来以、享誉国际。
另外,路透社提供工具和平台,例如股价和外币汇率,让交易员可以分析金融数据和管理交易风险。
3、自学教材(6——9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
然后对照微课用红笔纠错。
)颁.发()挪.威()渗.透()仲.裁()4、理解内容(18——20分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自学指导:新闻的导语部分会将整则新闻的事件概括下来。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八上导学案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日)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学习内容:一、正楷书写,规范美观。
二、词语积累,正确运用。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了诺贝尔奖。
2.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 jiàn shù( )。
3.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 )的各国议会联盟。
4.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yí zhǔ(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5.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jùé()收入。
6. :建立的功绩。
7.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8. :形容有突出的成就。
9.因为王路瑶同学成绩优秀,助人为乐,学校给她(颁发颁布)了“三好学生”奖状。
10.他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钻研十几年,颇有(建立建树)。
11.希望此次争端可以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而不是通过(裁决仲裁)的方式。
三、文学文化常识。
1.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
2.每年的月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012年,我国的获得诺贝尔;2015年,我国的获得诺贝尔。
3.消息是、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4.人们常把“”“”“”“”“”“”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5.文中导语部分是第段,交代了等内容。
主体部分介绍了获奖者的、、和等情况。
最后一段是消息的部分。
6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莫言简介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药学家。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吴起县二中八年级语文“先学后研•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导学案课 题 参与备课审 核 课时 授课人 班级 教学时间学生 总课时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刘虎鹏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难点:1.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导学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激趣导入学习过 程学 生 活 动 自我完善目标导学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理解文章概要,梳理文章思路并将自己有疑惑的内容标出。
3.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积累如下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 í) 渗.透(sh èn) 卓.有成就(zhu ó) 仲.裁(zh òng) 拨.款(b ō) 逝.世(sh ì) 颁.发(b 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复习导入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重点)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难点)3.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资料链接: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1.朗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颁()发仲()裁挪()威遗zh ǔ()bo ( )款2.说一说①读完文章,你对诺贝尔奖有了哪些了解?②诺贝尔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你如何评价他?【合作学习】1.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拓展延伸课堂检测】1.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
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2.根据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的要点,拟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40个字)1999年第10期《内参信息》发布了北京统计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北京市失业人口中,86.8%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中25岁至29岁的失业人口最多,而40岁以上的失业人口较少;失业人口中男性所占比重为58.4%;失业人口中,3人户、4人户、5人及以上户所占比重分别为42.5%、20.4%和20.2%;失业人口中,95.6%的人有求职愿望,但只有3.3%的人正在接受培训,29.7%的人准备参加培训。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获奖导学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3.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背景透视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
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
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
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
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
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颁发()仲裁()遗嘱()巨额()渗透()钞票()3.形近字辨析。
授()颁()抄()援()频()钞()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起源、意义以及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导学内容:1. 诺贝尔奖的起源及意义2.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贡献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诺贝尔奖的起源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步:了解诺贝尔奖的起源及意义1. 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诺贝尔奖的创始人是瑞典化学家、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和和平倡导者。
2. 引导学生思考诺贝尔奖的意义,讨论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第三步:探讨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贡献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了解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是谁,以及他们分别获得了哪些奖项。
2. 每组选择一位获奖者,深入钻研其贡献和影响,准备小组展示。
3. 学生展示完毕后,进行全班讨论,总结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总结与展望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诺贝尔奖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尽力成为未来的领军人物。
四、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诺贝尔奖的短文,介绍其起源、意义和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贡献。
2. 小组展示的内容整理成PPT,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
五、拓展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诺贝尔奖的历史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文学馆和和平留念馆,增强他们对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的认识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炸药( ) 仲裁( )
卓有成就( )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四、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答案】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
4、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5、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
三、整体感知
1.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不可以。
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四、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
1、【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5、【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