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探析

合集下载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四、论课程
对传统课程的变革 活动/经验课程
对传统课程的变革 课程要适合儿童心理需要、兴趣、能力 课程应具有统一整体性 课程应具有社会性
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 , 而是要 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取经验。
按照杜威的观点 ,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经验的获得要依 靠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达到 ,由此他又提出另一个教育 基本原则——“做中学”,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 心原则。
三、论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外在的: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固定的:不具有灵活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具体情况 终极的:理论上的虚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生长: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亚里士多德 客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主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 心理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 生长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教育是个人经验持续不断改造和重组的过程,通过新经验 和原有经验的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造。。
学术生涯
1894—1904年:芝加哥大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期 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讲授哲学、伦理学、
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更多注重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 教育问题; 1896年,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
学术生涯 1904—1930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思想的成熟期 任哲学教授;著书立说;访问他国;传播思想; 《我们怎样思维》 《明日之学校》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关于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论述题

杜威关于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论述题

杜威关于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论述题
摘要:
一、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背景
1.杜威的哲学和教育理念
2.杜威实验学校及其实验
二、杜威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
1.儿童中心主义
2.教育的本质
3.活动课程论
三、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应用
1.杜威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
2.杜威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正文: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在杜威看来,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和经验的不断改造。

杜威的哲学和教育理念是他学前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认为,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材料,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实验学校是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实践场所。

他主张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

杜威的实
验强调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儿童应该通过自己的活动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杜威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的本质和活动课程论。

儿童中心主义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强调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和材料。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和经验的不断改造,而活动课程论则是他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具体方法。

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儿童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杜威认为,学前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他看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教育就是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这一观点如今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原则。

其次,杜威强调了培养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

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我管理,包括自我控制、自我规划、自我决策等。

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儿童的现阶段发展,更对其未来的生活和社会适应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兴趣。

这一理念对于我们的学前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那就是要让儿童在亲身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创造适合幼儿的教育环境方面,杜威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他认为,教育环境应该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刺激和挑战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时间,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

总结起来,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核心在于: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一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现今的学前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威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到引导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知识,再到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都与杜威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已经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在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主动探索、自我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摘要: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

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等教育主张,一直是整个20世纪教育革新的思想源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理论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正确认识杜威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一、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各个领域。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等。

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长达8 年的教育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它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

虽然这一教育思想曾经遭到其他学者的猛烈抨击, 但是, 杜威对教育的贡献是空前的。

正如美国学者罗思( R.J.Roth ) 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像,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

”①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一个十分庞杂、影响广泛、又颇有争议的教育思想体系。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简介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等观点。

(一)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②、“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杜威的教育思想评述

杜威的教育思想评述

杜威教育思想介绍杜威教育思想介绍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1814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简称“杜威学校”),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归于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①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如习惯、冲动、智慧等。

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他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在杜威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发展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的倾向。

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

②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

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③从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杜威认为“经验的不断改造”是教育的又一特性,他把经验看做是世界的基础,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即把求知的过程和知识看成一个东西,让儿童在主观和客观交互作用中获得经验。

杜威教育思想对学前课程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对学前课程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对学前课程的启示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前课程的改革被推到风口浪尖。

家长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让学前教育改革的任务异常艰巨。

然而,学前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步显现,让广大学者和家长困扰。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的教育思想,给目前学前课程中忽视儿童需求、忽视儿童主体性、忽视儿童生活等现象带来巨大冲击,对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学前课程目标设置应关注儿童的需要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在研究中发现,学前课程目标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和现实生活的需要,如当社会中频频发生诱拐儿童的案件时,学前课程中仍然大量存在教育儿童和陌生人没有甄别的友好交往,培养儿童认识社会生活的和谐美好,忽视了社会中存在的阴暗面。

如此一来,致使儿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所接受的教育发生了严重脱节,让儿童难以构建可能的生活。

杜威认为,学前课程目标应该注意儿童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结合。

因此,学前课程目标设计必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和生存状态,还必须关注儿童可能存在的生活,并积极构建并实现可能的生活,这应是学前课程目标设置的根本。

如在小班社会领域《不跟陌生人走》中,通过给儿童观看陌生人带走儿童的视频、儿童的恐惧哭泣和亲人的巨大痛苦,使幼儿感受到身边潜在的危险,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不跟随陌生人走;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求助警察等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学前课程的设计应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的主体性,一方面是儿童本性的驱使,才使得儿童生来就有一个自然的愿望,即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

传统的学前课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提倡儿童在活动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形成感知。

因此,在课程设计时,不把课程设计得太满,留下教师们和学生们对课程的创生空间。

在学前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应当考虑到儿童的游戏和作业,在游戏和作业中,儿童以自身为主体,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杜威探索了确定这雪世界的方法问题,他指出,到了二十世纪,科学更为发达了,哲学的改造可以实现了。

他说:有两件事曾经使我们对于经验产生一种新的看法,并且对于经验和理性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

第一个因素经验在实际上所发生的变化,即实际活动的经验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变化。

另一个因素是一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发展,它使我们有可能对经验的性质作出一种新的科学表达。

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就有人的经验活动,人的经验活动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要对坏境加以改造。

影响:尊重儿童精神和文化,把儿童的发展作为首要目的教育的目的不在它的外部而在于它自身,教育的中心存在于教育的对象而不是其他,教育必须围绕教育对象开,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练习,更是一种体验和感受。

幼儿有着不同与成人的心理和心理理论,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兴趣和认知方式,是一个主动建构、有着“吸收性心智”、自由发展的个体。

所以,我们不能以对错简单评价幼儿的观点、看法和对问题的回答,只要幼儿能自圆其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幼儿身上制定幼儿都认可的标准答案。

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有固有的、万能的模式和完全客观、普适的知识。

而现在许多幼儿教师备课还是提前设计好程序,并且设计好问题和“标准答案”,不允许幼儿创新,不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儿童的创造性天性就这样被扼杀。

幼儿教育必须立足于儿童本位,真正从儿童中心的角度设计和思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儿童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坚持重学轻教。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即发展。

幼儿教育必须强调儿童是发展的中心,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存在于儿童自身,教育只是外在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和依赖内因。

学校不是工厂,不是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个体,教育必须尊重人作为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不能把教育异化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反过来成为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总结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是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运动的主要推崇者之一。

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并对现代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

首先,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

他认为,儿童的个体发展应该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教育应该围绕儿童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设计。

他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主张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其次,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儿童可以积累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他主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真实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社会性和合作性。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密切相关。

他主张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社区项目来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各自的发展需求和潜力。

他主张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个儿童的个体发展和成长。

第五,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

他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是综合性的。

他主张组织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使儿童能够从不同的学科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第六,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实用性和民主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实际帮助。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积极公民。

总之,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强调社会性和合作性,倡导个性化和差异化,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强调实用性和民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探析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探析 2011年9月第3l卷第5期河北学刊HebeiAcademicJournalSep.,2011Vol_3lNo.5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崔青华,张丽霞(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71)[摘要】杜威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中心,其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当今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学前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教学方式以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等,仍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关键词]杜威;学前教育思想;意义[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提升我省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201103032)[作者简介]崔青华(1961一),女,河北省饶阳县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张丽霞(1977一),女,河北省景县人,河j匕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1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5-0252—03[收稿日期】2011—06一l2约翰?杜威是美国着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杜威曾做过中学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后在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他一生写了许多教育学着作,"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它们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杜威对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一,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教育即"生长"杜威从其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出发,把教育看做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杜威认为,赫尔巴特等的传统教育理论的基本缺点是忽略了生物都有的那种主动与特别的机能,因而提出"生长"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既然人是一种生物,自然具有生长的特性,而且不仅常态的儿童在生长,就是成人也在不断生长."生长"是人生的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要求在教育中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或先天的能力,应当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不要过分强调训练,以免牺牲个人的理解能力,导致机械的技能,要"尊重儿童时期","尊重生长的需要和时机",不要忽视生长的过程以致揠苗助长.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的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Et](PS8)杜威的"教育无目的"之说强调不应 252该在教育过程之外强加一个目的,教育目的就在教育过程之中,这就是"教育即生长"的根本意义. 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和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二)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指出:"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L2J(他认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因此,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 社会生活是整合其他两种生活的关键.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在杜威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的倾向,要求将教育的措施全部围绕着儿童来组织.(三)教育即"经验改造"杜威认为,教育应该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无论是婴儿,青年,还是 ?学人论坛?成人,他们的经验对教育的作用,都处于相同的水平. 也就是说,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任何一个阶段生活的主要任务, 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杜威指责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灌输,"只让儿童静听",把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搞成"像抽水桶和蓄水池一样的关系","忽视儿童的个性,个人经验以及他的自由的,直接的和主动的活动".与之针锋相对,杜威主张"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杜威提出,^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不忘的是关于 "怎样做"的知识.为此,要遵循这种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儿童准备相当的环境,使儿童"由做事而学习".因此,杜威强烈反对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由这种教材组成的学科课程,要求教材的中心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如木工,缝纫和各种服务性劳动等.同时,他还提出了以集体活动教学为教学组织形式,反对教师所具有的专断性作用,强调以儿童主导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一)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展开这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他在《学校与社会》中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_3J(睨'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从"上面"或"外面"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和教师实行"武断性"的主导作用.他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的主张.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重视儿童的错误做法,并批评说,传统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其他你所高兴的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活动之中.因此,他极力主张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 (二)改变单向,灌输陛的教育模式杜威主张,教育要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I生,自主I生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杜威要求在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的,经验陛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这种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作业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游戏等.杜威认为,学校各种形式的实际生活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它们的本身,或者也不在于厨工,缝纫工,木工和泥水工的专门技能,而在于它们与外部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它包括能够反映儿童关于动作表现和做某事的愿望与需要,是关于建设的和创造的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三)打破自我封闭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杜威一直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就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新的教育必须以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 而儿童生长依据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儿童的兴,需要,依赖性和可塑性以及已经形成的习惯. 趣,本能儿童具有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与本能,这些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四)道德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幼儿园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社会的观念和社会兴趣只有在一个真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展.幼儿园内的学习应当与幼儿园外的学习联系起来,因为幼儿园的社会生活毕竟不能完全代表幼儿园以外的生活. 在杜威那里,"学校即社会"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变革的要求.三,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儿童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视在师生关系上,不少教师俨然以教育活动"主宰" 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和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经常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与孩子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多是"我说一你听"的关系,"我要求——你来做"的关系.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上, 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不是根据孩子的需求去确立标准,而是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展.这些问题说明,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二)对儿童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在幼儿园活动中,往往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全面发展,追求少数人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幼儿的发展,追求外在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幼儿内在的主体价值, 追求统一的共I生而忽视主体性和个f生的发展. 具体来说,幼儿园教育重看护,轻养成;重知识技能培训,轻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重智育,轻其他诸育;重园内的阶段性教育,轻幼儿教育的终身性和对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重单项的学科实验,轻综合性及整体f生思维开发.253河北学刊2011?5四,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当今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幼儿园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指出,学校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现代社会化的变化,而且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尊重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使教育过程既有成效,本身又有乐趣.这些观点至今对幼儿教育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杜威主张,以道德文化的力量加强对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与调控,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变化,要求将教育的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结合起来,克服教育中知识与行为,知识与道德,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诸方面的对立.这些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发意义不是枝节性的,而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全面的实际指导意义.(二)幼儿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教育生活是什么?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认为,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儿童生长自然要依据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就是儿童的兴趣,本能,需要,依赖性和可塑性以及已经形成的习惯.儿童具有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与本能,这些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开放课堂","隐性课程","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改革思想,赋予课堂生活更丰富的内容.关注课堂生活,拓展课堂生活的空间,内容和形式,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课题.(三)形成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杜威一直持尖锐的批判态度,他所要做的变革就是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把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沿袭甚久,积弊甚深, 教学活动始终在教室这个专门设定的场所内进行的, 254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与现实生活无关,亦不合乎儿童理解力的教科书,儿童则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静听和记诵教科书.这种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幼儿,幼儿的活动,教室以外的世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取知识.但由于这种知识脱离生活,不合儿童志趣,儿童虽能背诵和记住它以应付提问,考试和升学,却不能真正掌握它.儿童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兴趣,爱好受到剥夺和压制,能力发展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束缚,教室如同牢狱,儿童如同囚犯,教师如同看守,书本如同刑具,教学和学习如同服刑,全无半点乐趣.整个教育和整个学校没有多少生机与活力. (四)变获取知识为培养智慧的教育目的杜威认为,人的智慧是人的明智的行为与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整个教育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揭示了杜威教育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即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是以培养智慧为目的.传统教育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并以知识来扼杀智慧,杜威则以培养智慧为目的并以知识来增进智慧.对于活动而言,知识永远是从属的.与传统教育观相比,杜威的教育观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他强调学校教育同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强调经验和实践的价值,强调儿童能力的发展,提倡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等,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参考文献][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杜威教育论着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AnalysisofPre—SchoolEducationThoughtsfromJohnDewey CUIQing—hua,ZHANGLi—xia(HebeiRadioand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71,China)Abstract:IntheopinionofDewey,educationmustbefitforthenatureofchildrenand alsotakeschil-drenascenterandthiskindofeducationthoughtissignificant.Nowpre—schoolshouldbeconnectedwithsociallifeandinteachingwaybothteachersandchildrenshouldcooperate together,whichneedsafurtherexplorationanddiscussed.KeyWords:Dewey;pre—schooleducationthought;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校对:王维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