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计算步骤

合集下载

市政管网工程量计算规则

市政管网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4007-000
支(挡)墩
混凝土强度等级
m3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040504008-000
混凝土工作井
1.断面尺寸、深度 2.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5001-000
混凝土管道顶进
1.管径 2.土壤类别、深度
m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040505002-000
040501003-000
镀锌钢管铺设
1.输送介质 2.管材规格 3.接口形式
m
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管件、阀门、法兰所占的长度
040501004-000
铸铁管铺设
1.输送介质 2.管材材质 3.管材规格 4.接口形式
m
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井、管件、阀门所占的长度
阀门安装
1.阀门类型 2.压力要求 3.规格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3002-000
水表安装
1.规格 2.连接形式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3003-000
消火栓安装
1.部位 2.规格、型号 3.形式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4001-000
砌筑检查井
1.砌筑材料 2.形状、断面尺寸 3.定型井名称、定型图号、井径及井深 4.连接井适用管径 5.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
040501011-000
管道沉管跨越
1.输送介质 2.管材材质 3.管材规格 4.支承形式 5.接口形式
m
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阀门、法兰所占的长度

管网计算步骤

管网计算步骤

管段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 管段设计流量是确定管段直径的主要依据。
• 求得节点流量后,就可以根据节点流量连 续性方程,进行管网的流量分配,分配到 各管段的流量已经包括了沿线流量和转输 流量。
1、 单水源树状网
树状管网的管段流量具有唯一性,每一管段的计算 流量等于该管段后面各节点流量和大用户集中用水 量之和。 8 5
8 5 27 4 33 6 26 6 2 7 7 5 14 6 6 3 3 5
泵站
77 34
3 12
4
2 2
17
5
4
2、环状网
环状管网满足连续性条件的流量分配方 案可以有无数多种。
134 59 57 33 30 17 58 14 12 13 19 14 11 60 19 24 8 10 18 5 9 12 27 24 12 9 7 6 5 8 10 15
某城镇管网各管段最高日最高时沿线流量
管段编号 水厂-3 1-2 1-4 2-5 4-5 2-3 3-6 5-6 4-7 6-8 7-8 8-9 合计 管段长度(m) 管段计算长度(m) 沿线流量(L/s) 620 490 880 890 520 530 920 540 640 580 710 560 - 490 880 890 520 530 920 540 640 580×0.5 710 560×0.5 6690 - 5.39 9.68 9.79 5.72 5.83 10.13 5.94 7.04 3.19 7.81 3.08 73.60
管径 (mm) D=100~400 D≥400 平均经济流速 (m/s) 0.6~0.9 0.9~1.4
例6.5 某给水管网如图所示,节点设计流量、管段长度、管段 设计流量等数据也标注于图中。 求:设计管段直径; H =12.00

管网水力计算(精)

管网水力计算(精)

例题:某城市供水区总用水量93.75L/s.节点4接某工 厂,工业用水量为6.94L/s 。节点0-8都是两边供水。 求比流量
水塔
3 2
水泵
600 0 300 1 450 4
650
8
5
6
7
1.管线总长度:ΣL=2425m,其中水塔到
205
节点0的管段两侧无用户不计入。
2.比流量:
(93.75-6.94)÷2425=0.0358L/s
4.5.2 管网图形及简化
1.管网设计图中的元素 (1)节点:有集中流量进出、管道合并或分叉以 及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的地点 (2)管段: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管道管线:顺序 相连的若干管段 (3)环:起点与终点重合的管线 ①基环:不包含其它环的环 ②大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环的环
③虚环:多水源的管网,为了计算方便,有时将两 个或多个水压已定的水源节点(泵站、水塔等) 用虚线和虚节点0连接起来,也形成环,因实际上 并不存在,所以叫做虚环。
管段编号
1-2 2-3 3-4 1-5 3-5 4-6 5-6 6-7
合计
管段计算总长度 (m)
800 0.5×600=300
0.5×600=300 0.5×600=300
800 800 600 500
4400
比流量 (L/s.m) 0.03182
沿线流量 (L/s)
25.45 9.55 9.55 9.55 25.45 25.45 19.09 15.91
(1)消防时:假设在泵房供水区、水塔供水区各又 一着火点,每个消防用水额定(20L/S)
泵房节点流量为 237.5+20=257.5 水塔节点流量为54.2+20=74.2

市政管网工程量计算规则

市政管网工程量计算规则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
单位
计算规则
040501001-000
陶土管铺设
1.管材规格 2.管道接口
m
按设计图示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井所占的长度
040501002-000
混凝土管道铺设
1.管材规格 2.接口形式 3.管有筋无筋
m
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中间井及管件、阀门所占的长度
040506021-000
预制混凝土支墩
1.规格 2.混凝土强度等级
m3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040506022-000
预制混凝土异形构件
1.规格 2.混凝土强度等级
m3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040506023-000
滤板
1.材质 2.板厚 3.部位 4.规格
m2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040506024-000
井、池渗漏试验
1.构筑物名称 2.容量
m3
按设计图示储水尺寸以体积计算
040507001-000
管道仪表
仪表名称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7002-000
格栅制作
1.材质 2.重量 3.规格、型号
kg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
040507003-000
格栅除污机
规格、型号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7004-000
折板
1.材质 2.形式 3.板厚 4.部位
m2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040506025-000
壁板
1.材质 2.部位
m2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枝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

枝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

枝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
枝状管网水力计算是一种利用枝状管网来解决水力学问题套用模式求解的技术。

它是研究和设计水力设备的基础,是计算各个管段流量以及水力设备效率的重要工具。

它也备受工程界重视,是论文研究中最基本的理论和技术构架范畴之一。

枝状管网水力计算一般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构建枝状管网水力模型,是指要确定管道网络的几何尺寸、流量及管
道网中涉及的无力设备的参数等;
第二步,建立方程组,是指将网络分解为若干个模块,然后分别建立模块的传
输方程;
第三步,求解方程或解得枝状管网水力模型的解;
第四步,计算各枝状管网水力参数如流量、压力等;
第五步,进行验证,如果实际值与计算值有差距,还需要进行反复调整,直至
二者趋于一致。

总之,枝状管网水力计算是涉及水力学的一个技术,能够为论文提供可靠的理
论和技术构成,步骤也使得它变得更有利于扩展、可靠性较强。

所以,枝状管网水力计算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及应用。

城市给水排水管网水力计算

城市给水排水管网水力计算
FL (q1, q2 , q3, , qP ) 0
初步分配的流量一般不满足能量方程:
F1(q10 , q20 , q30 , , qP0 ) 0 F2 (q10 , q20 , q30 , , qP0 ) 0
FL (q10 , q20 , q30 , , qP0 ) 0
初步分配流量与实际流量的的差额为 Δq,实际流量应满足能量方程:
FL (q10 , q20 , q30 , , qP0 ) hL
将闭合差项移到方程组的左边,得到关 于流量误差(校正流量)的线性方程组:
F1 q1
q1
F1 q2
q2
F1 qP
qP
h1
F2 q1
q1
F2 q2
q2
F2 qP
qP
h2
FL q1
q1
FL q2
q2
FL qP
qP
hL
利用线性代数的多种方法可求解 出校正流量。因为忽略了高阶项,得 到的解仍然不能满足能量方程,需要 反复迭代求解,直到误差小于允许误 差值。
650
650×0.0358=23.27
230
230×0.0358=8.23
190
190×0.0358=6.80
205
205×0.0358=7.34
2425
86.81
5.节点流量:
节点 0 1 2 3 4 5 6 7 8
合计
节点流量(L/s) 0.5×10.74=5.37 0.5×(10.74+5.37+16.11)=16.11 0.5×(5.37+8.95) =7.16 0.5×8.95=4.48 0.5×(16.11+23.27+8.23)=23.80 0.5×(8.23+6.80)=7.52 0.5×(6.80+7.34)=7.07 0.5×7.34=3.67 0.5×23.27=11.63

第二章2给水管网计算

第二章2给水管网计算
给水管网计算(jìsuàn)
给水管网管径计算(jìsuàn)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jìsuàn)
第一页,共46页。
给水管网管径计算(jìsuàn)
基本(jīběn)公式 R 4Q
V
第二页,共46页。
沿线流量 (liúliàng):供 给管段两侧用 户所需流量 (liúliàng)。
传输流量 (liúliàng):给 水管中流向下 一管段,没有 在本管段被用 户取用的流量 (liúliàng)。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灰铸铁管
灰铸铁管具有经久耐用、耐腐蚀性强、
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 但质地较脆 , 不耐振动和
弯折 , 重量大。灰铸铁管是以往使用最广的
管材 , 主要用在 DN80~1000 的地方。
球墨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强度高 , 耐腐蚀 , 使用寿命
长 , 安装施工方便 , 能适用于各种场合 , 如高
一级泵站 二级泵站 加压泵站 调节泵房
水源
净水厂
水厂轻水池
给水管网
管网 管网
调节水池 管网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水塔(shuǐtǎ) 高地水池
水塔和高地水池是给水系统中调节流量 (liúliàng)和保证水压的构筑物
用水低峰时 用水高峰时
管网
水塔 、水池
水塔、水池
管网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水塔(shuǐtǎ)
q2
2
q3
q1 q4
第六页,共46页。
流速(liú sù)的确定
管中流速越小,则管径越大 (建设费用(fèi yong)高), 管中水头损失越小,水泵扬程 与耗电越小(运行费用(fèi yong)低);
管中流速越大,则管径越小建 费用 设费用(fèi yong)高) ,管中 水头损失越大,水泵扬程与耗 电越大(运行费用(fèi yong) 低)。

管网水力计算

管网水力计算

1 2
2-5 5-3 3-2 1-2 2-3 3-4 4-1
220 210 90 270 90 80 260
200 200 150 200 150 200 250
解: (1)初拟各管段流量 (1)初拟各管段流量
(2)计算各段水头损失,求闭合差。 (2)计算各段水头损失,求闭合差。
∑ h f 1 = 1.84 − 1.17 − 0.17 = 0.5m
H t = Z 0 + H z + ∑ h f − Zt
取 之和最大的那一条管道为控制点. z0 , H z , ∑ h f 之和最大的那一条管道为控制点.
(2)扩建工程 条件:水塔高度或干管节点压头已知, 条件:水塔高度或干管节点压头已知,即 已经确定,设计管线管径。 Q, H z , Z 0 , ∑ h f 已经确定,设计管线管径。
2.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 规律: 规律: 管段数 n ,节点数 nP ,
g
环数 nk 未知量:(管径) 未知量:(管径) ng :(管径
ng = nk + n p − 1
,(各管中流量) ,(各管中流量) ng 各管中流量
共计:2 共计:2 ng 个。 可列方程:依连续性原理, 可列, 可列方程:依连续性原理,对于各节点 ∑ Q = 0 可列, 个有效方程。 (nP − 1) 个有效方程。各环水头损失闭合差
7.6.4 水击压强的计算
●关闭阀门时间
Ts
●水击相长
●水击周期 T = 4l c ●直接水击
2l T= c
Ts < T
(效果与 Ts = 0 相同

●间接水击
Ts > T
●间接水击压强计算公式
cv 0 ∆p = ρg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 [2]650 (3) [3]550 (4)
37.15
89.9 89.9
(6) [8]590
51.17
[6]
6.27 32.46
(7)
20.77
[7]360
22.63
(8)
[9]490
35.03
54.87 2
89.9 1.00
82.33 4
37.15 0.80
5.00 5
89.9 1.00
(7)
(8)
[1] [4] [2] (2) [3] (3)
Q7
q1,h1
(1)
Q q4,h4 8
Q1
[5] q5,h5
q2,h2 Q2
[6] q6,h6
[8]
q3,h3
Q3
[7] q7,h7
Q4
(4)
q8,h8
Q5
(5)
[9]
q9,h9
Q6
(6)
节点(7)为清水池,管段[1]上设有泵站,将管段[1]删除, 其流量合并到节点(7)和(1):
给水管网设计节点数据
节点编号 地面标高(m) 要求自由水压(m) 服务水头(m) 1 13.6 / / 2 18.8 24.0 42.8 3 19.1 28 47.1 4 22 24 46 5 32.2 / / 6 18.3 28 46.3 7 17.3 28 45.3 8 17.5 24 41.5
850
[6]
400
[3]
60l/s (4)
60l/s
[5]
600
(5)
界限流量表
管径(mm) 100 1
250
31~48.5
300
48.5~71
350
71~111
计算流量(l/s) <5.8
6.3 泵站扬程与水塔高度设计
• 设计流量→经济流速→管径确定→压降确定 →控制点确定→泵站扬程和水塔高度确定
6.2.2 管段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 管段设计流量是确定管段直径的主要依据。
• 求得节点流量后,就可以根据节点流量连 续性方程,进行管网的流量分配,分配到 各管段的流量已经包括了沿线流量和转输 流量。
1、 单水源树状网
树状管网的管段流量具有唯一性,每一管段的计算 流量等于该管段后面各节点流量和大用户集中用水 量之和。 8 5
27.65 6
32.46 1.00
管段编号 设计流量(L/s)
1
194.35
3
6.27 0.20
7
22.63 0.70
8
54.87 0.90
9
5.00 0.60
经济流速(m/s) 1.00
计算管径(mm) 352
设计管径(mm) 300*2
338
300
/
200
172
200*2
338
300
203
200
(7) (8) [4] (1) [2] (2) [3] (3)
Q7+q1 Q1-q1
[5] q5,h5 (4) [8]
Q q4,h4 8
q2,h2 Q2
[6] q6,h6 (5)
q3,h3
Q3
[7] q7,h7
[9]
(6)
Q4
q8,h8
Q5
q9,h9
Q6
2)假设控制点
水力分析前提,管网中必须有一个定压节点。 节点服务水头:节点地面高程加上节点所连接用户的 最低供水压力。 【规定最低供水压力标准:一层楼10m,二层楼12m, 以后每增一层,压力增加4m。
例6.5 某给水管网如图所示,水源、泵站和水塔位置标于图中, 节点设计流量、管段长度、管段设计流量等数据也标注于图中, 节点地面标高及自由水压要求见表。 1)设计管段直径; 2)进行设计工况水力分析; 3)确定控制点。
H1=12.00 (1)清水池 泵站 [1]320 [4]270 [2]650 (3) [3]550 水塔(5)
某城镇管网各管段最高日最高时沿线流量
管段编号 水厂-3 1-2 1-4 2-5 4-5 2-3 3-6 5-6 4-7 6-8 7-8 8-9 合计 管段长度(m) 管段计算长度(m) 沿线流量(L/s) 620 490 880 890 520 530 920 540 640 580 710 560 - 490 880 890 520 530 920 540 640 580×0.5 710 560×0.5 6690 - 5.39 9.68 9.79 5.72 5.83 10.13 5.94 7.04 3.19 7.81 3.08 73.60
-194.35
-194.35 (2) 14.55
[5]
-37.15 (4) 37.15
89.9 51.17
350 [8]590
89.9
6.27 20.77 [6] 32.46 [7] 22.63
(7) 360 [9]490 (8)
330 (6)
35.03
54.87 82.33
5.00
27.65
管网设计工况水力分析
沿线流量:干管有效长度与比流量的乘积。
l:管段配水长度,不一定等于实际管长。无配水 的输水管,配水长度为零;单侧配水,为实际管 长的一半。
街坊 街坊 街坊 街坊 公园
ql qs l
街坊
街坊
街坊
街坊
节点流量:从沿线流量计算得出的并且假设
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按照水力等效的原则,将沿线流量一分为二, 分别加在管段两端的节点上;
• 树枝状管网设计流量不会因管径选择不同而改变;
• 环状网中,管径根据初次流量分配确定,管网流量按 管网水力特性进行分配。
6.3.1 设计工况水力分析
设计工况:即最高日最高时用水工况。管段流量和节点 水头最大,用于确定泵站扬程和水塔高度。
水力分析:确定设计工况时管道流量、管内流速、管 道压降、节点水头和自由水压。 水力分析前需进行预处理: 1)泵站所在的管段暂时删除 ∵水力分析前提:水力特性必须已知。 ∴泵站水力特性未知,泵站设计流量合并到与之相关 联的节点中。
qi 0.5 ql
集中流量可以直接加在所处的节点上;
供水泵站或水塔的供水流量也应从节点处进入 管网系统
例:所示管网,给水区的范围如虚线所示,比流 量为qs,求各节点的流量。
解: 以节点3、5、8、9为例,节点流量如下:
因管段8-9单侧供水,求节点流量时,将管段配水长 度按一半计算。
例: 某城镇给水环状网布置如图所示,全城最高日 最高时总用水量315m3/h,其中包括工厂用水量 50m3/h,管段6~8和8~9均只在单侧有用户。计算 最高日最高时单位管长比流量、沿线流量和节点流 量。 工厂
203
200
279
300
103
100
[练习]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
已知某城镇给水管网最高用水时流量Qh=200L/s。各节点流量 (l/s)、各管段长度(m)见附图。经济管径可参考表1选取。 试列表计算各管段的管径。 200l/s (1) [1] (2) 50l/s (3) 30l/s
800 700
[2] [4]
管径 (mm) D=100~400 D≥400 平均经济流速 (m/s) 0.6~0.9 0.9~1.4
例6.5 某给水管网如图所示,节点设计流量、管段长度、管段 设计流量等数据也标注于图中。 求:设计管段直径; H =12.00
1
(1)清水池
泵站 [1]320 [4]270
水塔(5)
-37.15 -194.35 -194.35 14.55
根据实际管网流量变化情况设计管网非常复杂,加以简 化。提出比流量,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的概念。
比流量:为简化计算而将除去大用户集中流
量以外的用水量均匀地分配在全部有效干管长度 上,由此计算出的单位长度干管承担的供水量。 长度比流量: q Q q s
l
Q q 面积比流量: qs A
1
490
880
4
520
640
2
530 620
7
710
890
540
5
水厂
3
920
6 580 8 560
9
解: 工厂的集中流量作为在其附近的节点4配出。管段 6~8和8~9均只在单侧有用户。各管段配水长度如表 所示。 全部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6690m,该管网最高日最高 时的总用水量为: Q-∑q=(315-50) ×1000/3600=73.6(L/s) 管长比流量qs为: Qs=73.6/6690=0.011(L/s.m)
投资偿还期内的年度总费用为:
C p 1 W Y C Y2 T T 100
W W W W Y2
1 p C t 100
1 p C t 100
Y2 0 De D 0 Ve
V
一定年限T年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主要是电费) 之和为最小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 经济流速和经济管径和当地的管材价格、管线施工费 用、电价等有关。 条件不具备时,可参考:
16
13
流量分配遵循原则:
(1)从水源或多个水源出发进行管段设计流量计算,按 水流沿最短线路流向节点的原则拟定水流方向;
(2)当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分配设计流量时,要向主 要供水方向或大用户用水分配较大的流量,向次要用户 分配较少的流量; (3)顺主要供水方向延伸的几条平行干管所分配的计算 流量应大致接近; (4)每一节点满足进、出流量平衡。
6.2.1 节点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配水支管
Q 1 q1 q 3 Q2 q2
q5 q4
Q3
q7
配水干管
Q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