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合楼矿料组合级配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制定了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根据新《规范》的要求,提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生产设计和生产验证,分析了矿料间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情况的空隙率和稳定度,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并通过马歇尔实验,来加以检验。
文章主要简要分析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底基层、基层及面层的配合比设计以及应用。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一)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级配类型及最佳沥青用量。
1、确定矿料的级配类型。
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宜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根据《规范》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
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度向匹配,沥青面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根据设计文件结构层的要求,选取相应的合格材料,先进行矿料级配计算,找出最佳状态下的矿料级配。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工程设计级配中值,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开裂性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
现行《规范》中通过马歇尔试验进行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JTG F40-2004《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4、《国家高速公路网连霍高速(G30)西安至宝鸡改扩建工程路面施工技术指南》(2010年4月)AC-20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表一6、混合料的技术指标二、沥青拌和楼热料仓试验1、5#热料仓②毛体积相对密度:2.804表观相对密度:2.8362、4#热料仓②毛体积相对密度:2.796表观相对密度:2.8353、3#热料仓4、2#热料仓②毛体积相对密度:2.772表观相对密度:2.8204、1#热料仓②表观相对密度:2.768毛体积相对密度:2.6785、矿粉自产。
矿粉干燥、洁净、无团粒结块,其技术指标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结果如下表:6、沥青中面层AC-20采用90#A级沥青,其技术指标经检测均符合规范要求,试验结果如下:90#A级沥青技术指标7.高模量剂参量为混合料的0.6%三、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设计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合成:沥青拌和楼根据选定的目标配合比矿料级配进行流量测试,待各种集料供求达到平衡后,试验室分别取沥青拌和楼二次筛分后各热料仓集料进行筛分,根据各热料仓筛分结果,依据目标配合比级配合成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经设计调整后,确定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中各热料仓矿料的用量比例为:5#热料仓:4#热料仓:3#热料仓:2#热料仓:1#热料仓:矿粉:=15::29:19:5:28:4,合成级配符合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计算表如图1:四、沥青混和料性能验证汇总表沥青混和料性能验证汇总表同时,根据最佳油石比4.5%以及生产配合比选定的各热料仓矿料的用量比例制作试件进行试验(抗剥落剂掺量为沥青用量的4‰),分别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水损害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结果均符合规范要求。
沥青砼矿料级配设计

为了使设计的混合料能够达到实施效果,需要从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以下要求,希望能够引起注意。
(一)、原材料要求1-1粗集料: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碎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破碎砾石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大砾石破碎,并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的破碎面。
3、对于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硬质岩(中性或基性火成岩)。
由于硬质岩石与沥青的粘接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对于3-5mm 石屑部分由于含量较低,并且该部分对沥青混合料形成嵌接结构有一定的作用,建议用硬质岩石屑(玄武岩)。
1-2细集料细集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
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天然砂由于质量变化大(大部分为中粗砂),形状较圆滑,与沥青的粘附性差,对沥青混合料影响较大。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天然砂的含量不宜超过20%,可用0-3mm的石屑粉代替天然砂。
1-3填充料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1、改性沥青混合料填充料宜采用强基性岩石(石灰岩、岩浆岩)等增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不宜使用混合料生产中干法除尘的回收粉。
2、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3、对于沥青表面层混合料不推荐使用在混合料生产排回收粉,当塑性指数小于4且亲水系数小于0.8时,经过试验可以部分的使用,回收粉用量每盘不能超过矿粉总量的四分之一。
1-4、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SBS改性沥青针入度25℃,100g,5s(0.1mm) 最小60针入度指数PI 最小『1』-0.2延度5℃,5cm/min(cm) 最小30软化点,TR&B (℃) 最小55含蜡量(蒸馏法)(%)最大3运动粘度135℃(Pa.s)最大『2』3闪点(℃) 最小230溶解度(%) 最小99离析,软化点差(℃) 最大『3』2.5弹性恢复25℃(%) 最小65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后残留物『4』质量损失(%) 最大1.0针入度比25℃(%)最小60延度5℃(cm)最小20注:[1]针入度指标PI由15℃、25℃、30℃等三个以上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式1Gp=AT K进行线行回归,再计算获得参数A后由下式求得,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R不得低于0.997。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是指混合料中不同粒径矿料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设计:
1.矿料组成应适宜,以确保混合料的强度和内聚力;
2.矿料级配应合理,粒径范围应尽可能广,以保证良好的密实性和抗剪强度;
3.矿料分布应均匀,避免过度密集或过于散乱;
4.矿料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应满足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和覆盖性要求;
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包括:
1.各种级配曲线,如梯形曲线、拱形曲线等;
2.线性级配,即按一定比例分配不同粒径的矿料;
3.粒径分离级配,即将矿料按粒径分离成若干组,以达到较好的密实性和强度;
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应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矿料级配。
基于拌合楼的矿料级配变异性研究

13 3
二 :
混 合 料 拌 合 盘 数
图 2 一个工作 日内 2 仓 级 配 变 异 性 数 据
6
一
6
O
混合料 拌合盘数
图 3 一 个 工 作 日内 3 仓 级 配 变 异 性 数 据
6
从 表 3可 以看 出 : 由拌合 楼 控 制精 度 的 影响 而
一
2
4
差异 性 , 于从 总体 上把 握各个 料仓 变化规 律 , 便 进行
级配 变异 性动 态 控 制 。因 为在 混 合料 生 产 过程 中 , 每 日都会 进行混 合 料 抽 提及 筛 分 试验 , 根 据 筛 分 并 数据 进行 生产 配合 比调整 。但是 在实 际混合料 生产 过 程 中, 生产配 合 比的调 整不宜 频繁 , 以在 矿料 堆 所
混 合 料 拌 合 盘数
图 1 一个工作 日内 1 仓 级 配 变异 性 数 据
公 路 与 汽 运
总 第 1 8期 4
6
H ih y g wa s& Au o tv t mo i e App ia i n lc to s
表 3 A 一2 c O沥 青 混 合 料 级 配 变 化 程 度
集料 从粗 到细 变化 , 最大 上浮值 、 最大 下浮值 和标 准 差都 呈现 减小 的趋势 。说 明细集 料对级 配变异 性 的
影 响相对 于粗集 料 较 小 , 是对 于细集 料 标 准 差最 但 小偏 差亦 为 0 5 。建 议在 沥青 混合 料 生 产过 程 中 .% 对粗 集料 的控制 应 较 细集 料 严 格 , 同时对 细 集 料加
[ ] 赵玲 萍. 4 多层次模 糊综合评判 法在 中水工程 中的应 用 口] 甘肃科学 学报 ,0 5 1 ( ) . 2 0 ,7 1 .
浅谈热拌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质量控制

浅谈热拌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质量控制刘永胜林柏飞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昌樟AP3项目)【摘要】本文以昌樟AP3路面项目工作经验为根据,论述了热拌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质量控制的作用。
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集料级配设计试验的具体办法和注意事项。
沥青混合料实际拌和生产过程中集料级配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集料级配拌和离析1 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的重要性昌樟AP3标是四改八路面项目,主要使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各层路面结构铺筑。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将不同粒径的粗、细集料经人工配比、混合加热,再与适当比例的热沥青及矿粉(或其他外掺剂)一起在规定温度下拌和所得到的混合料。
拌和好的混合料必须及时保温运送到施工现场,并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
在拌和过程中,沥青、矿粉及各热料仓集料重量的比例及沥青混合料总重量都相对容易控制,但各热料混合后的级配控制相对较难。
细集料偏多,容易产生花白料;粗集料偏多,路面会出现泛油。
只要粗细集料稍有分离,就有可能给沥青路面铺筑带来离析。
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设计试验及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合理确定矿料级配,并在实际拌和生产中加以控制。
它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和性能指标至关重要,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以及铺筑时的离析现象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影响路面工程质量的基础性因素。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集料级配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主要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标准配合比确定(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的任务。
一般每个阶段的沥青用量固定不变,但三个阶段配合比的集料级配则必须精心设计、试验、计算及反复试配、试拌,才有可能做到大体一致。
2.1 目标配合比集料级配设计2.1.1 集料的规格和质量集料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矿料的级配、颗粒形状、坚固性、粘附性等级以及填料的质量等。
其中对设计沥青混合料影响最大的是矿料加工的分档和级配,材料分档和级配的好坏决定了矿质混合集料合成级配的好坏。
浅谈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的控制

浅谈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的控制柳承谷(福建省高速公路达通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08)摘要:本文主要就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的控制做了简要的介绍,提出了冷料仓标定的步骤,分别对冷料仓控制、热料仓控制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矿料级配;沥青用量中图分类号:U4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0038(2013)39-0156-02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凝土质量及其现场摊铺碾压质量,沥青混凝土质量主要指标是矿料级配、沥青用量,这两个指标与拌合设备选用有很大的关系。
生产沥青混凝土的设备主要有两种:连续式和间歇式。
前者是通过控制冷料来控制级配,骨料经烘干后,通过搅拌缸,一边喷沥青,一边拌合,其缺点是骨料级配稳定性差,沥青用量不好控制;后者是将冷料烘干、除尘,再进行二次筛分,给定每盘拌合吨数用电子称准确称量各热仓骨料、矿粉、沥青质量,按顺序倒入拌缸均匀搅拌,其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致使间歇式沥青拌合设备目前被广泛的应用。
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上强制要求使用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
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主要由上料机组、烘干加热机组、拌合机组、沥青供给机组、矿粉供给机组、成品料储存机组及中央控制室等组成。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里提到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比验证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是针对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楼提出的。
“目标配比设计阶段”试验人员在试验室内可以单独完成,而“生产配比设计”就要借助沥青混凝土拌合楼的烘干、除尘、二次筛分,分别提取各热仓的骨料进行级配试验。
“生产配比验证阶段”即是试拌及试铺,也就是试验段。
从间歇式沥青拌合楼组成及试验室设计配比划分“三个阶段”看来,要生产出合格的成品沥青混凝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控制:冷料仓控制、热料仓控制。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2、泰波 Talbol 曲线 (n)法 (n)法
认为集料的级配应该允许在一定的范 围内波动, Fuller曲线指数 改成 曲线指数0.5改成n 围内波动,将Fuller曲线指数0.5改成n,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0.45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通常使用的矿质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包括密级配 和开级配) 0.3-0.7之间 之间。 和开级配)n在0.3-0.7之间。
3、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用颗粒分级重量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N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因为它是无穷级 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 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 数,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对沥青混合料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 的缺点, 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递减标准, 的缺点,K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 值越大, 设K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K值越大,级配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四、贝雷法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细集 料进行约束, 料进行约束,使得混合料获得良好的骨架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而且易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CA比 ratio) (1)CA比(Coarse aggregate ratio)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CA比=[P(NMPS/2)-P(PCS)]/[100%CA比=[P(NMPS/2)-P(PCS)]/[100%P(NMPS/2)]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