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动氛围对教与学双方的影响——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教是为了不教

商业故事BUS | NESS STORY人文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154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教是为了不教刘佩杰 李士金 恽琳雁 李佳敏 刘 杨 殷 楚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摘要:袁编云:“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墨子》采用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
其论辩中的逻辑思辨色彩,对先秦说理文的定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
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但墨家重质轻文,《墨子》文章质朴无华,缺乏文采,不够生动,从而使其论辩文虽逻辑严谨,文学意味却不浓。
《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却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上文云“《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却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只是胡乱下结论,凭什么说《孟子》论辩文“不如《墨子》严谨”?难道比《墨子》更具有表现力便导致了“不如《墨子》严谨”?袁编武断的结论数不胜数,比如云“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什么是“标准书面语”? “标准书面语”“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这像话吗?袁编意思是说:《孟子》作为“标准书面语”,“已经成熟”,但即使真的如此,能够“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吗?何况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标准书面语”能够总是像《孟子》语言那样“成熟”而一成不变!2015年,李秀华发表“袁编《中国文学史》教材研究综述”一文。
该文云:质疑声中,以翁其斌、李定广的《“守正出新”兑现了吗——对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之学理批评》和黄钧的书评《试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这两篇文章最为激烈。
黄钧认为,作为一部严格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必须将错误减少到最小程度,尽可能不犯知识性、常识性和原则性错误。
在他看来,袁编《文学史》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故书评的第二部分他用详尽的材料和严谨的分析指出了袁编《文学史》17处明显的错误,以及文学史年表中存在的明显错漏。
论新教改模式下教者对“教”之艺术的实践——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

教育培训论新教改模式下教者对“教”之艺术的实践——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王清李士金陆宇(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袁编云:《诗经》按风、雅、颂分为3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
皿按照袁编的语气,“诗”最初都是乐歌,似乎后来变化了。
要知道,这里介绍的是《诗经》,《诗经》本来就是合乐演唱的诗歌,孔子皆弦歌之,换句话说,《诗经》的乐歌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合乐歌唱的诗歌性质,后人是否了解其音乐特色都不影响其作为乐歌的事实,我们怎能用“诗”最初都是乐歌的语气来论述风、雅、颂的分类呢!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将记忆拉至9月份,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我们进入了校园。
更是记得我们的第一节文化概论课,当老师刚走进来的那一瞬间,整个教室停滞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那是一个有着满头华发的小老头,姓李,留着一把山羊胡子,可是脸上红润的气色告诉人们这人是多么的健康。
大概是惊讶于老师居然会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敬佩他的敬业精神,于是才有了雷鸣般的掌声。
李老师上课特别有激情,常常是引经据典,描述的栩栩如生,使我们身临其境。
在我看来,他上的不仅是中国文化概论课,更是人生之课。
然而现代的人,莫不是为利而逐,抛弃了作为人的善心。
李老师赞成孟子性善的观点,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而在我看来,“人之初,无所谓善恶”,善恶是后天形成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若是我们人人常常能够将圣贤之道放于心中,何愁人人不向善!然而此时涌上心头的却是李老师讲述的许多人性恶的事件,内心不免有些畏惧,更多的是一种哀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然而真正落到实处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高中时熟之又熟的论语,高考之后,便忘了大半。
知识的获得是为了运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当老师让我站起来背《论语》时,脑子中仅仅只有几句熟悉的。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我们班参加探讨的人都在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我们班参加探讨的人都在磨拳擦掌常 玲 李士金 吴天鹏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摘要:学术批评引入课堂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批评也会受到别人的批评。
我们对任何批评都非常欢迎,这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
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在这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时代,完全避免文字的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对批评指正者,我们是由衷感激的。
袁编“第二章 诗经”有云:《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上文云“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这让读者感到,《诗经》中还有其它时代的“作品”,《诗经》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不算在内,这是学界共识,袁编却要标新立异,其实不当。
袁编根据学界前人观点所认定的商代诗歌并非学界共识。
1 他所说的真的就给我们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李士金老师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
同学都记得老师上课说过这个话。
他从历史角度幽默地说,使我们很容易接受理解。
老师他和蔼有个性,是个特可爱的老师。
他课堂的开始便是带领我们探寻世界真相的开始。
这节课的主题是“语文”。
一开始他诙谐的开场白就逗乐了我们,然而却在玄妙处开问“什么是语文”?这有点让我们措手不及。
他笑说“课本知识是语文,交流是语文,写作是语文,等等,等等,甚至这整个社会都是语文,语文就是社会”。
当然,我们有点不解,如此抽象的词怎么会和这么具体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呢。
“语文是反映宇宙世界社会人生的语言文字”,他又乐呵呵的说,似乎他的每一句话都在彼此铺垫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着他跳跃着,似乎懂了,似乎又不明白。
当然,在这种关头,总要有人提问。
而老师似乎更懂我们,贴心的问我们是否懂了,我们自然是摇头。
论教改生态中批判式的学习和参与式实践——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

教育培训论教改生态中批判式的学习和参与式实践——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邱兰兰李士金(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袁编“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有云:另一种续书是作者假借原书的一些人物,另行结撰故事情节,内容、意蕴都与原书大为不同。
据此,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体会做出总结。
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丁耀亢的《续金瓶梅》,以两宋之交金兵南侵为时代背景,以原书的吴月娘携子逃难为时断时续的线索,引入的《满江红》词里发出了“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的悲叹。
书中“杂引佛典道经儒理,详加解释,动辄数百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又过多堆积了用以显明阴阳果报的情节,内容庞杂,而且多涉笔淫秽,这都成为突出的艺术缺陷m。
上文语句文理不通之处甚多。
“另行结撰故事情节”,续书自然要写续书的故事,袁编却云“另行结撰”,搞得意思含糊不清。
”以原书的吴月娘携子逃难为时断时续的线索'。
实即以“吴月娘携子逃难”为“线索',“线索'当然不必始终写出,袁编却非要加上一个“时断时续”O袁编云“先后写了西门庆、潘金莲、陈经济等人转世后的淫恶孽报,以及蒋竹山、苗青叛国通敌的罪恶”,“先后写了”什么?显然是'西门庆、潘金莲、陈经济等人转世后的淫恶孽报”,后文“蒋竹山、苗青叛国通敌的罪恶”当然也是“先后写了”的内容,袁编加上一个“以及”,使得语句不通,不能说“先后写了”“以及”,若“先后写了”的内容不包括'蒋竹山、苗青叛国通敌的罪恶”,则“以及蒋竹山、苗青叛国通敌的罪恶”亦不成文理。
1我演练超过3次和小伙伴录视频通过本学期古代文学史的课程,让我般了李士金老师与众不同的上课风格。
看似规矩却也随性,初始虽按照任务分配到个人,但详略内容的安排由个人决定;看似活络却也认真,老师认真听学生的成果展示,适当点评,简明扼要,优缺点并提,鼓励学生下次改进;对待教学,有依可据,点出书本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打破传统的评价,不是神化而是人化。
谈教改生态中师生同铸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

教育培训谈教改生态中师生同铸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芮梦霞李士金刘禧禧包晨霞邱荣(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袁编云:康熙末年,清朝开始步入中期,雍正、乾隆两朝号称“盛世”。
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稳定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受统治者“稽古右文”政策和训诂考订的朴学影响,社会上读书风气高涨,文学创作活跃,差不多历代出现过的风格和流派,都有回应和接响。
诗派有沈德潜、厉鹑、翁方纲和袁枚、赵翼等设坛立站,分庭抗礼;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等也竞逐其间。
古文则桐城派以正宗自居,声势浩大。
骈文异军突起,再度兴盛。
张惠言则开创常州词派,把词的创作和理论推向尊词体、重寄托的阶段。
据此并结合教学环境的创建进行阐述。
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上文云:“康熙末年,清朝开始步入中期”,康熙末年在1720年左右,按照这个说法,清朝前期或者初期在1720年之前,这与袁编其它地方的论述是不一致的。
袁编说“雍正、乾隆两朝号称'“盛世',联系前后文,袁编把“康乾盛世'中的康熙时代排除在外,显然错误。
袁编云“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等也竞逐其间”,郑燮、黄景仁'宽逐”于“沈德潜、厉鹑、翁^纲和袁枚、赵翼等诗派”“其间”了吗?既然是“自成一格”,如何会'竟逐其间”?袁编所论“清中叶”诗派诗人,在时间上差异很大,最早出生的诗人是沈德潜(1673-1769),最迟出生的诗人是孙原湘(1760-1829),般87年!隼隍(1693-1765层世时,翁方纲(1733-1818) 32岁,赵翼38岁,说郑燮遊逐”于翁方纲、赵翼的诗派“其间”,符合实际吗?至于袁编所说的“属于性灵派”的“后三家'舒位(1765-1815)、王昙(1760-1817)、孙原湘(1760-1829),郑燮去世时舒位刚冈出生,王昙和孙原湘只有5岁!郑燮如何"^逐其间”呢?黄老的新浪博客在“试评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X二版尸一文中批评袁编云:南戏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作一“出”o (三卷,276页,倒6行)人物出场一次叫作一“出”,出场两次叫两“出”,这岂不成了望文生义了吗R?1老师主导同学铸造生动形象精彩纷呈的课堂不禁让人喝彩恍然一学期即将走过,回首课堂,我依然能记得学期刚开始我们刚接触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模式时的手忙脚乱。
谈新教改生态下施教细节对受众的影响--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

教育培训谈新教改生态下施教细节对受众的影响——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朱玲玲李士金朱珠于洋洋朱琳(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袁编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赫赫武功^■难有几个封建帝王可以与之相比。
可是,这位在政治上具有雄图大略的一代开国君主,在文学上却没有做出成绩。
”上文云秦始皇是“一代开国君主”,与秦国发展史实不合,“秦国”并非由秦始皇“开国”也。
袁编用“可是”转折,云秦始皇“在文学上却没有做出成绩”毫无道理!那时候既无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秦始皇作为帝王毁灭传统文化、焚书坑儒众所周知,袁编此种叙述没有意义。
袁编后文便云秦始皇“推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彻底毁灭了这个时代的文学激情,抹掉了这个时代的诗性光采”。
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1人要追求真善美存心养性,不能肤浅得只追求表面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讨论红学。
那天因为开运动会,晚上不需要上课。
可是有人不知道,又正常去上课了,其中就有我们班的10多个人和其他班的几位同学,那晚上老师也来了,因为就我们20多个人,老师就和我们讨论了红学。
让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了自己喜欢的人物和理由。
我们讲了温文尔雅处处充满世故与老练的薛宝钗,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脆弱又坚强的林黛玉,性格温和的“富贵闲人”贾宝玉,精明能干、泼辣狠毒的王熙凤等等。
通过这堂课我们加深了对《红楼梦》的理解。
我们的课即将结束,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多知识与快乐O在大学语文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李士金老师热情、幽默的演讲方式瞬间征服了我们。
在我印象中,语文课一般都很枯燥、乏味。
但李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不同于其他一些老师使用多媒体等,他没有依赖于现代技术,而是用他渊博的知识征服了他的好多学生。
一起讨■论《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让同学们见到了他学富五车的卓越见识,他耐知识量很大,而且思绪飞扬,古今徜徉,但是最终还是会联系课本,落脚现实。
谈教改生态中谆谆教诲的教风对学生的影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

教育培训谈教改生态中谆谆教诲的教风对学生的影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盛卡李士金孙秋玲谭梦佳宋琳琳(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袁编云:“汉代文学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作了形象的展示和精辟的论述,《史记》及许多抒情赋在表现历史发展必然性和个人命运偶然性两者的关系方面有较大的深度。
”袁编用词喜欢故作高深,其实缺乏逻辑关系。
比如云“历史发展必然性和个人命运偶然性两者的关系”,难道历史发展没有“偶然性”?个人命运就没有“必然性”?袁编的说法充满了文字游戏味道,“有较大的深度”也体现了袁编语言的特色,如果说某人思想“有较小的深度”,岂不是笑话!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1对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更是积极的推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大一结束了,匆匆迎来了大二。
回望走过的日子,感慨颇深。
记得刚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好奇与喜悦,不安与茫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军训时同学们一起站军姿,顶着大太阳训练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那时的我还是个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的女孩,可是随着军训的过去,渐渐步入了大学的学习状态。
陌生的大学校园环境,陌生的同学、老师,陌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等等。
一切的_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于大学的学习,虽然不同于高中时那样有着做不完的作业和考卷,也没有升学的巨大压力。
上第一堂课时,大学语文的授课老师李老师就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其实是很吃惊的,因为曾经在校园里也看到过一个留着长胡子的人,一开始就猜测他可能是个学识渊博,很有涵养的人,没想到他竟是我们的大学语文老师。
李老师錄一节课就教导我们说:大学语文要培养十种能力,分别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洞察能力,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
他说臥做事要有上善若水的精神,上善若水冰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相信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谈新教改生态下施教过程的求真务实——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

教育培训谈新教改生态下施教过程的求真务实——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邢星李士金肖成蓉赵云云郑婷婷(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袁编经常说到“虚伪的礼教”,“礼教”虚伪吗?袁编云:“由于他挥霍放荡和乐于助人,致使父亲死时留下的财产消耗殆尽,逐步落入贫困交加的境地,因而也招来了庸夫俗子的非议。
”袁编不懂理学动辄大言“理学空谈”。
关键词: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既然吴敬梓'放荡不羁”,有'獰霍放荡'的行为,引发别人的“非议”,难道议论者都是“庸夫俗子,?吴敬梓离开家乡移居南京究竟是什么原因?恐怕比较复杂。
袁编认为是'在家乡亲友的讥笑和世俗舆论压力下,“怀着决绝的感情,变卖了在全椒的祖产,移家南京”,吴敬梓变卖祖业田产是“家乡亲友的讥笑和世俗舆论压力”的结果吗?袁编的说法因果倒置,明明是吴敬梓的变卖家产行为导致亲友讥笑和舆论压力,却说是“亲友的讥笑和世俗舆论”倒置变卖祖产!袁编说吴敬梓接触的是代表当时进步思潮的颜李学派的学者,“他们反对理学空谈”,是这些“学者”不懂理学,还是袁编并不了解“理学'?试问“倡导务实的学风”是不是理学思想?“以木陈兵农作为强国富民之道'是不是理学思想?“反对空言无益的八股举业”是不是理学思想?“以儒家的六艺作为教育内容'是不是理学思想?’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不是理学思想?在不理解前贤的情况下,动辄打棍子扣帽子,大言“理学空谈”是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吗?袁编说吴敬梓进一步突破了“名教”的束缚,发展了恣情任性的狂放性格,试问什么是“名教'?上文还大言'礼乐兵农'和儒象六艺'呢!前后文矛盾如此。
黄老的新浪博客在“试评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X二版)”大文中批评袁编更是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该文批评袁编云:把诗风相近的高适、王昌龄等强行划为两派,而把诗风并不相同的高、岑却硬要拉在一起,这不仅对高、岑如此,对王、孟亦是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培训
论互动氛围对教与学双方的影响
—
—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韦瑾李士金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把《汉书》和《史记》相比,班固删去了司马
迁许多精彩细致的叙述和描写,篇幅大为减少。
从文学样式上看,短小精练的五言诗从附庸变为大国,最终取代了辞赋的文坛霸主地位。
汉代经学的演变和文学类似,从东汉初期起,经学界悄然兴起删繁就简之风,
为的是便于传授。
有的是一删再删,解经文字大幅度精减,是对以往繁琐之风的有力矫正。
'上文'把《汉书》和《史记》相比',认为'班固删去了司马迁许多精彩细
致的叙述和描写,篇幅大为减少',这就是袁编所谓的'汉代文学经历'的'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的具体说
明!袁编根本不了解《史记》和《汉书》的文风差异,便以为《史记》是'繁',《汉书》是'简',简直是梦吃。
”李士
金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有独特的思想和感悟,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互动氛围;影响
1在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我们总是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大一的时候,在校园里,我们经常见到一位很特别的
人,说他特别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留着花白的长胡子而且
很朴素的样子。
一开始我们同学私下里讨论,这是我们学
校的老师么?他究竟是教什么的呢?后来,大二我们的第
一节大学语文课解开了我们很多疑问。
他就是我们的大学
语文老师,李士金老师。
上完他的一学期大学语文课,感觉
收获颇丰,这个大学语文和以往上过的语文课都不一样。
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节课了。
因为只有星期三晚上有课,
所以我们抱着新奇的心去上大学的第一节语文课。
我们宿
舍一向喜欢坐在班级的前面,因为可以清晰地听到老师的
讲课,后来上课时李老师说以后的位置就这样定下来吧。
我
们虽心有疑问,却也按他说的去做了。
李老师上课的内容
极为灵活,他主要是教我们怎样学习,而不是像以前的语文
老师一直按着课本的内容去讲。
第一节课,他教我们对于
学习的三点态度:第一要感兴趣学习,第二要学会学习,第
三要有理想学习。
他说完之后,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同学
嗤之以鼻,还有的则是浑然不觉。
我在头脑里来来回回深
深地思考了这几句话。
是的,这就是我们应该对于学习的
态度,道理显而易懂,可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李老
师的再一次提醒,我仿佛又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偶尔我们
会迷失,但经过别人的提点可能会突然恍然大悟。
接着,李
老师先让我们打开到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然后读一读它,再
从它里面找错。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这课材上也能有错?
而且以前上语文课从没遇到这种情况啊!这个李老师竟然让我们从课本上找错,还是单元教学目标!(后来还引导大家寻找所选文本中的思想、观念、逻辑、语法、错别字等问题)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李老师笑了笑,让大家仔细读,等会发现问题地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无论大家带着什么样的心情都认真的读了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后来老师说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主动站蘇说。
大家似乎也擬觉不好意思,没有人站起来。
经过李老师的开导,后来陆续有同学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教材上的不一定都勒寸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
因为经常回答问题,同学们的说话能力渐渐得到了锻炼,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了。
听到同学们的发言,有时李老师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有时也会爽朗地哈哈大笑,有时还会急促的催促同学们发言要简练,声音要洪亮,有时激动的时候,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教室的一边跑到教室的另一边,只为了能够清楚地听到学生的发言。
在李老师的每节课上,都可以学到新的东西。
他一直强调我们应该培养十大能力,能力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他的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新颖的词汇,例如遗传结构病态,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没明白什么意思,后来再一想感觉用这个词之后,自己也可以哲学一把了!有时在形容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李老师会激动地做出生动的描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我们总是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在李士金老师的课堂上,我还有颇多感悟,比如圣贤对于人类进化之思考值得后学重视。
朱子从《楞严经》得到启发,认为世间开始时总该有个人种。
现在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尚不统一。
人类进化的理论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
朱子当
年的认识尚不具体深入。
有2点倒是看出朱子猜测的科学性很强。
他的“自然变化”说,或“物之化生”说与人类的进化
理论有相似之处。
朱子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有不统一的地
方,但我们多看一点材料后确信他的科学性还是很^的。
他
引入气的概念,说明人物之生的客观实在性。
万物万事人为
精英,成天成地汗种不等,都有阴阳之理在其中。
这是符合
现代科学证明的事实情况的,这是了不起的天才的发现和猜测,也是理之自然如此。
800年前的理学家所获得的理论成
就,在今天人们看来也不逊色。
想想20世纪以来人们对理学的误解和无知,我们生活的苦难根源可知矣。
参考文献:
[1]李士金.关于中国基础教育的理论思考[M].天津:天津教
育出版社,2017:11.(收稿日期=2019-07-23)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