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领导班子

合集下载

领导班子工作总结范文

领导班子工作总结范文

领导班子工作总结范文领导班子工作总结范文(一)。

x年是我校更名为xx学院第xx属小学,归属学院党委领导的第一年,也是我校圆满完成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任务,谋划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的开启之年。

一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水平为重点落实内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具有鲜明儒家文化教育特色的品牌小学。

现就学校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情况、取得主要成绩以及下步工作初步打算汇报如下:一、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情况。

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务实、能干事、干好事的领导班子,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

对此,学院领导非常关心。

在学院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考察、评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选陈皓、高喆两名同志任副校长,成立了新的学校领导班子。

新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秉承老班子的优良作风,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工作成效突出,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中层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暑期,经学院组织部批准,在自愿申请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学校考核,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工作。

新的中层管理队伍,是在过去三年磨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有些岗位进行了调整,有些岗位也吸收了部分年轻成员。

调整后各岗位工作人员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用他们实际工作成效证实,这次中层调整是成功的,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是满意的。

对学校中层管理,本年度进一步加强,改进目标管理中的过程管理,要求各科室不定期汇报、交流工作,"工作简报"应用于过程管理是我们今年管理的一大亮点。

我们还改进了中层科室考评方案,实行"群众投票、领导打分、实绩考察"的方式,实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效的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长沙理工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联系院(部)一览表

长沙理工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联系院(部)一览表
分管工作与部门单位联系院部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办工作发展规划办公室院校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审计工作党政办公室审计处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协管党政日常工作分管组织与党建宣传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校产工作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宣传部校档案馆产业管理办公室湖南华罡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国纪委书记分管纪检监察统战工作学校纪委监察处党委统副校长分管学生招生就业工作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招生就业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校长分管财务离退休工作计划财务处离退休工作处水利工程学院副校长分管重点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引进人事与师资工作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工程办公室人事处师资处教师学分管工作与部门单位联系院部副校长分管科技产学研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科技处人文社科处产学研促进办公室国际交流处交通科学研究副校长分管安全保卫与稳定校区管理独立学院工作保卫处610办维稳办校区管委会城南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校长分管教学校园信息化工作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语委体委图书馆校园信息化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校长分管机关党委校友国有资产管理后勤集团工作机关党委国有资产管理处校友联络办公室后勤服务集团公司校医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校长分管研究生期刊工作研究生部期刊中心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正校级督导员分管工会继续教育工作校工会继续教育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正校级督导员分管后勤基建工作后勤处基建处土地工作办公室外国语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联系院(部)一览表
姓 名
职务
分管工作与部门、单位
联系院部
王耀中
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办工作(发展规划办公室<院校研究中心>)
经济与管理学院
郑健龙

东南大学院系干部名单

东南大学院系干部名单

东南大学院系干部名单建筑学院名誉院长齐康党委书记陆卓谟院长王建国党委副书记李向锋副院长董卫段进冷嘉伟龚恺吴晓李向锋(兼)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齐康院长王建国(兼)常务副院长段进总建筑师总规划师段进(兼)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立武院长汤文成党委副书记张志胜副院长贾民平陈云飞倪中华张文锦张志胜(兼)工业发展与培训中心主任张远明副主任张文锦(兼)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朱小良院长陈永平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小松王明春陈晓平傅行军(兼)吕锡武黄亚继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金保升(兼)副所长张小松(兼)王明春(兼)陈晓平(兼)傅行军(兼)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久贤院长尤肖虎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副院长洪伟陈晓曙孟桥崔铁军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星院长吴刚党委副书记陈镭副院长叶继红傅大放舒赣平童小东陈镭(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施建宁院长时龙兴常务副院长雷威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汤勇明孙立涛叶莉华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李智群(兼职)无锡分院院长吴金(兼)电子所所长王保平(兼)副所长崔一平(兼)数学系党委书记李涛主任刘继军党委副书记宋晓燕副主任薛星美林金官陈文彦宋晓燕(兼)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袁晓辉院长费树岷党委副书记金立左副院长叶桦孙长银魏海坤金立左(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党委书记金远平院长罗军舟党委副书记王滢副院长汪芸曹玖新耿新王滢(兼)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舒华忠物理系党委书记高嵩主任杨永宏党委副书记裴锋副主任王勇刚施智祥汪军戴玉蓉裴锋(兼)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林院长顾宁党委副书记程斌副院长汪丰谢建明程斌(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弘院长潘冶党委副书记李磊副院长余新泉薛烽张亚梅李磊(兼)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孟怀义院长樊和平党委副书记王兵副院长王珏高晓红张天来王兵(兼)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良华院长徐康宁党委副书记祝虹副院长何建敏李东赵林度周勤仲伟俊(兼)祝虹(兼)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渝院长黄学良党委副书记杨蕙副院长赵剑锋吴在军高山杨蕙(兼)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玉琪院长李霄翔常务副院长刘思明(兼)党委副书记刘思明江雪华副院长陈美华袁晓宁朱宏清江雪华(兼)体育系党总支书记王强主任蔡晓波副主任章迅方信荣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肖健院长林保平党委副书记邱佳川副院长周钰明肖国民刘松琴熊仁根邱佳川(兼)交通学院党委书记秦霞院长王炜党委副书记陈怡副院长黄晓明陈一梅陆建丁建明程建川陈怡(兼)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丁江院长宋爱国党委副书记张豪裕副院长倪江生李宏生吴涓张豪裕(兼)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和平院长王廷信党总支副书记吴娟副院长崔天剑程明震吴娟(兼)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孟红院长周佑勇党总支副书记高歌副院长孟鸿志龚向和高歌(兼)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庄宝杰党委副书记封卫东副院长曹效英王燕蓉封卫东(兼)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谢维直属党支部书记洪宗训副院长赵春杰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蒋羽飞院长刘沛党委副书记邱振清副院长尹立红沈孝兵邱振清(兼)医学院党委书记曾水林院长滕皋军党委副书记张俊琴副院长张建琼孙子林王立新刘汉义张俊琴(兼)吴健雄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爱群(兼)常务副院长李爱群党总支副书记钟辉副院长况迎辉钟辉(兼)苏州研究院院长胡敏强(兼)党委书记谭东伟常务副院长张为公党委副书记于向军副院长李成明常州研究院院长刘京南(兼)副院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黄凯副院长杨智勇陶咏无锡分校校长郑家茂(兼)党委书记毛惠西常务副校长时龙兴(兼)党委副书记王斌副校长米永强凌明王斌(兼)教学科研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波(兼)常务副院长袁久红。

2024年学校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模版(六篇)

2024年学校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模版(六篇)

2024年学校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模版一、品牌塑造与群团工作____学院致力于通过多元化媒介持续传播继续教育工作的理念与价值,已累计报道相关活动___余次。

同时,学院高度重视群团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有效凝聚了职工力量,为学院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行政工作绩效在____年,____学院全面贯彻执行学校党委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面对外部办学环境的严峻挑战,学院积极应对,努力扩大生源,并成功开拓了培训市场,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在学历继续教育招生方面,学院针对生源市场快速萎缩的现状,适时调整招生专业设置,并加大了市场宣传力度。

通过深入区县、走访___多个油田企事业单位,学院成功探索出“学历+培训+就业”的招生模式,并建立了大庆市及周边高职高专院校及我校秦皇岛分校的生源培育基地。

学院还根据市场需求调研,开设了系列面向社会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有效提升了招生效果。

____年招生报名人数较____年有所增长,招生数量达到___人,同比增长___%,目前在校函授生人数为___人。

此外,学院认真完成了黑龙江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的申报工作,成功新增设了___个本、专科专业。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全年共开设课程___余门,完成了___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学院严格把控教学质量,通过聘任教师___人、组织学生答辩___多人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到课率,并杜绝了替课现象。

在考试管理方面,学院建立健全了题库系统,并组织教师出题AB 两套,随机抽取一套用于考试。

全年共组织考试(含补考)___多次,总参考人数___余人次。

学院还建立了“学生笔迹确认卡”制度,严肃考纪考风。

此外,学院还完成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___人次,发放毕业证___人、学位证___人,并整理了___份档案。

在自学考试工作方面,学院精心指导新生进行网上报考工作___次,并完成了自考报考___余科次。

同时,学院还完成了自考助学30科次、___学时的教学组织任务,以及实践环节考核组织工作___次和自考校考课考试组织___次。

学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责任划分

学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责任划分

学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责任划

组长
组长负责学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全面工作,对学校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组长的主要职责包括:
1. 制定学校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目标;
2. 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3. 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 向上级报告学校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
5. 对学校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副组长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对组长负责。

副组长的主要职责包括:
1. 协助组长制定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目标;
2. 协助组长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3. 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4. 检查和指导下级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
5. 完成组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成员
成员是学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部分,对组长和副组长负责。

成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1. 贯彻执行学校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目标;
2. 参与组织实施学校环境保护工作;
3. 提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 及时报告环保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5. 完成组长和副组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责任划分
学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划分如下:
1. 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环境保护工作,对环保工作的总体效果负责;
2. 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对组长的环保工作进行补充和协助;
3. 成员:根据自身职责,参与环保工作实施,对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

通过明确学校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责任划分,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我校环保工作水平,为创建绿色校园贡献力量。

兰州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

兰州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
兰州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
姓名
职务
负责工作
分管单位
联系单位
袁占亭
党委书记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主管人才工作
哲学社会学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民主同盟兰州大学委员会
王 乘
校长、
党委副书记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主管发展规划、财经工作
校长办公室,校友总会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财务处,审计处
化学化工学院、法学院,中国民主促进会兰州大学委员会
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兰州大学台胞台属联谊会
李玉民
党委常委、副校长
分管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
医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
曹 红
党委常委、副校长
分管学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就业工作
学工部(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学生处,团委,研工部
艺术学院,体育教研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兰州大学委员会
党委办公室、政策研究室,机关党委,医学院党工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基础医学院,兰州大学归侨侨眷联合会
曹爱辉
党委副书记
分管组织干部工作、统一战线工作、保卫和安全稳定工作
组织部、党校,统战部,保卫部、保卫处
大气科学学院、口腔医学院,九三学社兰州大学委员会
安黎哲
党委常委、副校长
兰州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姓名职务负责工作分管单位联系单位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主管人才工作哲学社会学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民主同盟兰州大学委员会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主管发展规划财经工作校长办公室财务处审计处化学化工学院法学院中国民主促进会兰州大学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分管统一战线工作离退休教职工和老干部工作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兰州大学委员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主持纪检监察工作分管群众工作纪委监察处工会管理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民主建国会兰州大学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分管机关建设医学院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医学院党工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基础医学院兰州大学侨联曹爱辉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干部工作保卫和安全稳定工作组织部党校保卫部保卫处防范和处理邪教办大气科学学院口腔医学院九三学社兰州大学委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和榆中校区工作教务处萃英学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文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无党派代表人士副校长分管学报编辑部工作学报编辑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中国农工民主党兰州大学委员会副校长分管人事工作协管发展规划工作人事处人才办发展规划处211办985办南通基地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护士学校经济学院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公共卫生学副校长分管科学研究学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对外交流和留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孔子学院办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兰州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高新才副校长分管资产基建后勤及产业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新校区工作小组办公室招标管理办公室后勤集团通信网络中心公共设施中心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劳动服务管理中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兰州大学台联李玉民副校长分管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医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副校长分管学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就业工作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团委研工部艺术学院体育部校长助理协管发展规划工作校长助理协管财务工作校园建设与后勤管理工作校长助理协管医学教育改革工作

校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

校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

校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
为了推动校园环境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强校园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特设立校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以下是该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 职位:校长
- 职责:
- 全面领导校园环境教育工作;
- 制定校园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 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校园环境教育工作的实施;
- 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校园环境教育中的重大问题。

副组长
- 职位:副校长
- 职责:
- 协助组长做好校园环境教育的全面工作;
- 负责校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 组织实施校园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
- 监督各部门履行校园环境教育职责。

成员
- 职位:各部门主任(如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等)
- 职责:
- 履行本部门校园环境教育职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
- 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开展校园环境教育活动;
- 参与校园环境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 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校园环境教育工作的进展和问题。

工作流程
1. 计划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校园环境教育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2. 分工负责:根据计划,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

3. 组织实施:各成员按照分工,组织开展校园环境教育活动。

4. 监督评估:领导小组定期对校园环境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5. 问题解决: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校园环境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工作计划。

通过以上组织架构和流程,校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将有效地推动校园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打造绿色、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学院领导干部及学生年级干部通讯录

学院领导干部及学生年级干部通讯录
葛晓珍
党委副书记
辛小海
副院长
罗军
副院长
邓志锋
副院长
吴清华
副院长
张吉翔
副院长
刘月辉
院长助理
邵江华
党办 主任
熊卫红
院办 副主任
徐小媛
教学管理办 主任
温时才
附属口腔医院
党委书记
熊本京
院长
朱洪水
副院长
刘建萍
副院长
吴建勇
副院长
王予江
党办 主任
廖岚
院办 主任
陈美华
医学科学研究所
党委书记
王作明
所长
李文林
副所长
彭卫东
05级
喻华宝
第二临床医学院
学工办
辛小海
敖晓妍
高清平
01级
邹明荣
02级
杨小英
03级
廖 宏
04级
赵 燕
05级
钟文翀
口腔临床医学院
学工办
刘建萍
周 曼
第四临床医学院
学工办
彭维霞
眭耀华
刘华瑞(03)
6360915(8915)
04级
赖志强
05级
刘东升
公卫学院
学工办
邓益平
6361850 / 3827105
刘爱兰
胡 珍
副所长
黄强
办公室
郭新秀
抚州医学分院
党委书记、院长
单江林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张贵平
副院长
程辉龙
副院长
刘九生
副院长、工会主席
何琴
党办主任、人事科科长
翁雨昌
院办 主任
邹敏辉
第三附属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领导班子聘期工作目标及发展规划和2008年工作重点工作汇报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自2006年4月成立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教学评估工作的带动下,各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渡过了新专业建设初期极为困难的阶段,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

2008年初,经过学校二级单位新班子调整,环境学院的领导班子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可喜的是我国各级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环境与安全领域的工作,为我院环境与安全专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部良好环境,2008-2010年是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关键的三年,2008年又是学校开展管理年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一年,因此环境学院领导班子根据校党委和行政的指示精神经过认真讨论,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环境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聘期工作目标及发展规划》及《2008年工作重点》:《聘期工作目标及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与规划学院学科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建成国内行业特色鲜明的环境、安全学科,以及省内具有特色优势的环境、安全学科。

这是在对国内高校同类专业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比较之后提出的设想,也是根据我校学科专业发展特点,以及地区发展需要特点而制定的符合实际的长远发展目标。

围绕这一长远目标,环境学院今后三年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继续巩固新专业基础,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实验基地、科研项目、学术成果等基础实力的建设,为冲击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点授予权等标志性目标积蓄力量,为学院特色优势专业的腾飞做好准备。

1、今后三年内学科建设的具体规划和目标(1)人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积极努力,配备好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三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至少每个专业有1名以上在国内本学科专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或有突出成绩的年轻学者,并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领衔学科建设,形成学术团队;培养和引进10名以上学术和专业骨干,能够在学科发展的不同层面独立承担重任,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学术骨干要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知名度,能独立承担国家级项目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著作;专业骨干要在本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为工业界所了解,能独立承揽大型项目(一般20万以上),或开展行业的咨询评价服务,或能申请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2)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是学科发展的硬件基础。

通过努力,新增100万元以上的实验条件建设资金,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并为学院迅猛发展的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为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

(3)科研工作和成果反映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

大力推动科研工作,在科研项目的层次、规模和数量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继续扩大国家级,国际合作等高水平重要科研项目的同时,大力开展与企业界的合作科研工作,实现各学科专业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扩大学科专业的社会影响,并通过扩大科研经费来源,支撑学科专业发展,三年后力争实现科研经费年人均(以专任教师计)超过20万元;争取获专利6项以上;并争取有省部级以上获奖。

(4)学术成果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度重视学术水平的提高,争取更多学术成果,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0篇以上,争取三年内人均SCI、EI等收录论文超过2篇。

(5)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位点是学科建设水平的标志性指标。

从实际出发,首先以建设环境与安全实验中心,或化工过程安全实验室为基础,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并争取建成以化工为特色的环境或安全省级重点学科;争取申报成功生态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并为环境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的博士点申报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工作,力争在2010年正式开展申报博士点工作。

(6)学科建设强调提高质量。

三年内以巩固提高现有专业的质量建设为根本,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建成校级重点课程1-3门和精品课程1-3门,出版教材1-2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今后三年内拟采取的具体措施(1)积极做好各类带头人引进和培养的工作,拟通过外聘两院院士,有成就的国外留学人员,国内本行业内知名学者或专家,以及培养有发展前途的年轻骨干教师的方式,为各专业配备好学科发展带头人,学术骨干人员。

(2)通过积极争取中央地方共建实验中心计划的项目,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大力发展科研项目带来的经费投入,建设好实验条件。

(3)继续执行现行的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思路和办法,在深入扩大目前纵向科研项目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抓住目前国内工业环境治理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积极组织、鼓励教师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咨询服务项目,扩大本学科专业在工业界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同时不失时机的大力提高横向科研经费收入,为学科发展提供经费支持。

(4)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学术水平,三年内组织6人次以上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举办重要学术报告会3次以上,争取举办国内学术会议1次以上;实行学术成果奖励办法,奖励高水平学术论文,专利等成果。

(5)多渠道争取经费,提高实验室装备水平,以目前申请的中央地方共建实验中心项目为契机,规划好、建设好具有化工特色的环境与安全实验中心,为特色重点实验室建设打好基础。

(6)2008年组织好生态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申请,并从现在开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人才引进和学术成果工作,争取2010年成功申报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硕士点授予权,为申报博士点做好准备。

二、教学工作1、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院目前上课教师以博士、硕士学历为主、但教龄大都在2--5年,因此,要在学校师德师风教育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使广大教师在上理论课、实验课、毕业论文、实习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等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应用教学互动、提倡公平公正,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

2、加强日常教学工作,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1)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素质,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2)做好各种教育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调研、教学规划、课程安排、教材发放、教学进度表、听课手册、实验室设备使用记录单等。

(3)严格落实学院听课制度,加强院系教学督导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督导人员素质、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职责,增强“导”的实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总结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对选修课程不合理安排作适当调整,从而使教学任务的分配趋于更加合理。

(5)加强教学管理,采取全过程动态的教学检查和抽查结合方式,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6)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制度。

充分发挥教学助理员的作用,定期(每学期至少两次)召开教学助理员沟通会议,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网上教学论坛和网上评教活动,增加教学透明度,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7)做好各教学环节执行情况的原始材料的留存、归档工作。

3、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努力践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三个专业在过去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调整了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加强了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将上述两个专业的基础及专业实验课程的学时数都增加到256课时。

今后三年,应重点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增加的实验课程能有效的实行。

另外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还需不断加强和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满足三个专业日益增长的教学实习要求,力争2008年实验基地增加到10个,2010年达到12个。

(2)积极申请学校实验教学建设项目,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基金完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的实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实验设备还比较欠缺的环境工程实验室的装备,保证每门实验课都能按照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高质量开出。

(3)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每门实验课的比重,2008年综合性实验要达到30%,2010年要达到50%。

(4)鼓励实验课教师努力编好实验教材,以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不断提高的需求。

由于地域特点、实验装备的不同,我院各门实验课主要采用自编教材,今后三年,为了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适应实验内容改革的需要,应千方百计鼓励有创新性的实验教材出版,力争2008年有2部我院主编的实验教材正式出版。

(5)建立环境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008年在环境科学专业试点建立一个大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2010年建立涵盖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

(6)积极按照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化工环境与安全实验中心,力争2010年获准立项建设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或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以科研促教学,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以科研反哺教学既能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又能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办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教师通过教学与科研的双肩挑打通了教与研的通道,增强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研究课题,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启发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

2008年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50%来自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2010年要达到80%。

4、构建“大工程质量”平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理论水平也可以胜任教学工作,但参加工程实践少甚至没有工程实践经验,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多而工程实践方面的知识缺乏。

学院打算采取多种途径重点强化教师“大工程质量”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不仅具有工程单元设计与管理的能力,并具有单元工程与系统关联、与环境关联的能力。

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

具体的措施是:(1)提高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

(2)学院为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创造条件。

(3)鼓励青年教师多进实验室,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为自己积累实践经验。

(4)鼓励青年教师多与企业建立横向合作项目,为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学习、教学提供机会。

(5)促使青年教师多参加学生的企业实习。

(6)将科研成果带进课堂和实验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5、做好教学研究立项、优秀课程建设、教学效果奖等工作的申报由于学院成立不久,目前还没有优秀课程立项,精品课程无从谈起。

因此,争取在三年内完成1项优秀课程的教学立项。

教学效果优秀奖争取1项。

教学研究立项争取1-2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