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复习资料
高分子实验复习要点

复习提纲:1、市售的单体一般需要蒸馏精制后才能参与聚合反应,为什么?答: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必须接触才能进行反应,而市售试剂单体为了防止其聚合变质,必须降低其浓度来阻止反应,所以要加入稀释剂使其不能接触。
从而使该单体长时间保存,当然用的时候要把稀释剂除去(一般采用蒸馏法)后才能发生反应。
2、在悬浮聚合中如何控制悬浮聚合产物颗粒的大小。
答:悬浮聚合产物的颗粒尺寸大小与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及油水比(单体与水的体积比)成反比,主要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搅拌速度,以及调节分散剂用量来加以控制悬浮聚合粒径。
3、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其熔体流动速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熔体流动速率不能在结构不同的聚合物之间进行比较?答:熔体流动速率(MFR)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聚合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规定孔径的量,用g/min来表示熔体流动速率。
一般来说,同一类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合度越大即分子量越大,分子链之间作用力越大,链缠结越严重,导致聚合物熔体流动阻力增大,它的熔体流动速率越小;同样分子量的聚合物,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它的熔体流动速率也不一样,这主要跟它们分子间的滑动系数有关。
由于不同聚合物测定时的标准条件不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
4、本体聚合的工业生产分两个阶段,先与预聚合到一定转化率,再进入第二阶段聚合。
试解释采取上述步骤的原因。
答:如何排散聚合热,维持聚合温度恒定是实施本体聚合时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体聚合的生产分段进行,是为了先在较低温度下使单体以较低聚合速率转化,有利于聚合热的排散;同时由于转化率不高,聚合体系的粘度低,也有利于排散自动加速效应带来的集中放热,以避免由局部过热导致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宽以及由温度失控而引起爆聚。
在聚合塔中逐渐升温聚合是为了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
5、与其他聚合方法相比较,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有何缺点?在乳液聚合中如何控制乳胶颗粒的大小和数目?答:优点:(1)易散热。
高分子化学复习

高分子化学复习(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功能高分子材料一、吸附分离高分子材料:定义:吸附分离高分子材料是利用高分子材料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使两者之间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结合,进而发挥各种功效的材料。
用途: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类:物理吸附:吸附树脂吸附机理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树脂和螯合树脂树脂形态:无定形、球形和纤维状孔结构:微孔、中孔、大孔、特大孔和均孔吸附树脂:定义:吸附树脂是指一类多孔性的、高度交联的高分子共聚物,又称为高分子吸附剂。
这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适当的孔径,可从气相或溶液中吸附某些物质。
吸附机理:吸附树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作用主要是物理作用,如范德华力、偶极- - 偶极相互作用、氢键等较弱的作用力。
分类:非极性吸附树脂: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吸附水溶液中的疏水性物质。
物理吸附树脂非极性树脂的修饰中极性吸附树脂与中等极性单体共聚强极性吸附树脂: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和偶极- - 偶极相互作用进行。
亲和吸附树脂:基于生物亲和原理设计合成的,对目标物质的吸附呈现专一性或高选择性的吸附剂。
其吸附专一性或分子识别性能,来源于氢键、范德华力、偶极- - 偶极作用等多种键力的空间协同作用,是生命体系中普遍的现象,如抗体- - 抗原、酶- - 底物、互补的DNA 链。
成球技术:悬浮聚合:溶有引发剂的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整体看水为连续相,单体为分散相。
聚合在每个小液滴内进行,反应机理与本体聚合相同,可看作小珠本体聚合。
同样也可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性有均相、非均相聚合之分。
反相悬浮聚合:如是将水溶性单体的水溶液作为分散相悬浮于油类连续相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的方法,称为反相悬浮聚合法。
成球技术包括:疏水性单体的悬浮聚合单体:疏水性单体通常不含极性基团,如苯乙烯;交联剂:二乙烯苯,提高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致孔剂:提高吸附树脂比表面积;球体:影响因素分散剂、搅拌速度、油相/水相比例、反应器及搅拌装置结构。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benzoyl peroxide)——过氧类引 发剂中最常用的低活性引发剂
C OO C
O
O
2
CO
2
+ 2CO2
O
60℃下,kd=10-6 S-1,t1/2=96hr
不对称的过氧化酰类引发剂的活性特别高。 如:过氧化乙酰环己烷磺酰(ACSP)
31℃下,t1/2=10hr
• 过氧化二碳酸酯类
• 氢过氧化物——低活性的引发剂
特丁基过氧化氢(t-BHP) 、异丙苯过氧化氢(CHP)
• 过氧化二烷基类——低活性引发剂
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 过氧化二酰类——低活性引发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过氧化十二酰(LPO)
• 过氧化酯类——中活性引发剂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BPP)、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
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IPP) 液体 -10 ℃下贮存
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EHP) 固体
5℃下贮存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DCPD) 固体 室温下贮存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酯(BPPD)固体 室温下贮存
过氧化二碳酸酯类引发剂的特点:
(1)活性高,易分解,高活性的引发剂 (2)有较强的溶剂效应 (3)随R基团的增大,引发剂贮存稳定性增加
有机过氧类引发剂分解活性的次序:
不对称过氧化二酰> 过氧化二碳酸酯> 过氧化二酰>过氧化特烷基酯>过氧化二烷 基>过氧化氢物
2) 无机过氧化物
最常用的无机过氧化物——过硫酸盐 典型代表: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SP)和过硫酸 铵 一般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O
O
KO S O O S OK
高分子材料复习资料

⾼分⼦材料复习资料⾼分⼦材料与应⽤复习资料⼀、根据英⽂缩写写出聚合物的结构式和中⽂名称ABS:丙烯腈-苯⼄烯-丁⼆烯共聚物ACS:丙烯睛-氯化聚⼄烯-苯⼄烯共聚物(结构式可参照ABS)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烯-苯⼄烯共聚物EV A:⼄烯-醋酸⼄烯共聚物EMA:⼄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A66:聚酰胺-66PA1010:聚酰胺-1010PVDC:聚偏氯⼄烯PVDF:聚偏氟⼄烯POM:聚甲醛PPO:聚苯醚PPS:聚苯硫醚⼆、课后题部分1、PVC的结构与性能、不稳定性:(写出结构式)PVC树脂为线性⽆定形结构,结晶度在5%以下,单体分⼦以头尾⽅式连接,由于分⼦链上带有电负性极强的氯原⼦,因此PVC树脂相当刚硬,并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同时具有阻燃性和⾃熄性。
PVC树脂的热稳定性差,在热、氧、光的作⽤下,PVC会脱去HCl⽽形成共轭键⽽使树脂变⾊,材料性能变坏。
2、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1)⼤分⼦中含有-CO-NH- 基和-CH2-CH2-由于含有-NH-CO-极性基团,使⼤分⼦间产⽣氢键。
作⽤⼒⼤,易结晶,刚性⼤(2)在-CO-NH-极性基团间有脂肪族碳链具有⼀定的韧性总的来说聚酰胺的性能是刚⽽韧。
Ⅰ熔点:在同类聚酰胺中,影响熔点的因素有三点:a.氢键的密度:氢键密度⼤,熔点⾼b.主碳链上两个酰胺基之间的碳原⼦链的长短:越短:形成氢键的密度⼤,熔点⾼;越长:形成氢键的密度⼩,熔点低c.⼤分⼦链中引⼊苯环之类结构,熔点更⾼如HT-1Ⅱ吸⽔率:由于有-CO-NH-极性基团,使其易吸⽔(调湿处理)吸⽔率随(-CO-NH-)基团密度升⾼⽽增⼤Ⅲ易热氧化光氧化:由—CO—NH—位α-H易氧化羰基使⽤温度较低,在⾼于100℃时,制品变黄变质。
温度⾼氢键解离,机械性能下降Ⅳ结晶性能:结晶度为40%,退⽕处理可达50~60%,形成较⼤尺⼨的球晶形态;快速冷却时可得到结晶度为10%的微⼩球晶结构。
3、聚⼄烯与聚丙烯结构与性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似性:因PP和PE的结构相似,和PE⼀样,PP分⼦中⽆极性基因,虽电性能好,溶胀性能相似,但印刷性差。
高分子总复习各章重点

复习第一章绪论1.聚合物的命名(习惯)习惯命名法a.以单体名称来命名。
一种单体:“聚”+单体名。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两种不同单体合成的共物:共聚单体中各取一个字后缀“树脂”“橡胶”。
苯酚-甲醛的聚合物称为酚醛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称为丁苯橡胶。
两种不同单体合成的缩聚物:在其结构单元前加一个“聚”字。
如由己二胺、己二酸缩聚的产物称为聚己二酰己二胺。
b. 以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以聚合物的特征结构命名。
如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脲、聚砜等。
c. 以商品名称命名如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锦纶(尼龙6),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腈纶(聚丙烯腈),丙纶(聚丙烯)等。
尼龙后面的数字代表其单体来源,第一个数字代表二元胺中碳的数目,第二个数字代表二元酸中碳的数字。
例如尼龙-6,10即是用己二胺、癸二酸为单体合成的。
d.用英文缩写命名在文章和文献中经常采用英文缩写符号表示。
如聚苯乙烯(polystyrene)简称为PS,聚醋酸乙烯酯(polyvinylacetate)简称为PVAc等。
见附表1。
2.结构单元、重复单元、聚合度、单体单元的概念结构单元:由一种单体分子通过聚合进入重复单元的部分。
重复单元: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最小基本单元(分子式中括号内的部分)。
聚合度: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数目称为聚合度。
单体单元:除电子结构改变外,原子种类及个数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
3.判断聚合类型逐步聚合:通过单体上所带的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逐步反应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直到最终在数小时内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连锁聚合:在链引发形成的活性中心的作用下,通过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等基元反应在极短时间内形成高分子的反应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单体、聚合反应式,并指明这些聚合反应属于加聚反应还是缩聚反应,链式聚合还是逐步聚合?-(1) -[- CH2- CH-]n|COO CH3(2) -[- CH2- CH-]-n|OCOCH3(3) -[- CH2- C = CH- CH2-]-n|CH3(4) -[-NH(CH2)6NHCO(CH2)4CO-]n-(5) -[-NH(CH 2)5CO -]n - 知识点:H 2CCH COOCH3n CH 2CH COOCH3n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甲酯加聚反应、连锁聚合(1)(2)(3)(4)(5)CH 2CH OCOCH3n CH 2CH OCOCH3n醋酸乙烯 聚醋酸乙烯加聚反应、连锁聚合CH 2CCH 3H CCH 2n CH 2CCH 3CHCH 2n异戊二烯 聚异戊二烯加聚、连锁聚合NH 2(CH 2)6NH 2n +COOH(CH 2)4COOHn 己二胺 己二酸 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逐步、聚合缩聚NH(CH2)5COn H+OH-NH(CH2)5CO n NH(CH2)5COn逐步聚合 开环聚合连锁聚合 开环聚合己内酰胺 尼龙-6NH(CH2)6NHOC(CH2)4COn课后作业P15—3写出聚乙烯、聚氯乙烯、尼龙66、维尼纶、天然橡胶、顺丁橡胶的分子式,根据表1-4所列这些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这些聚合物的聚合度。
高分子复习总结

当p=0.999时,
X n 1 1 r r 2 r p 1 0 .91 8 2 0 * .0 9 5 .98 * 8 0 .9 5 5 9 19 .9 18 6
16
• 13.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或季戊四醇缩 聚,两种基团数相等,试求:
• a. 平均官能度 b. 按Carothers法求凝 胶点 c. 按统计法求凝胶点 解:a、平均官能度: 1)甘油: f 3*22*32.4
偶合终止
11
[I] [S]
Xn2CMCI[M ]CS[M ]
22
真正终止 (歧化终止)
链转移终止
以歧化终止为 例,链转移反 应对平均聚合 度影响的定量 关系式。
:无链转移反应的聚合度(歧化终止)
23
第三章 练习题
1.凝胶效应现象就是(
)
A.凝胶化 B. 自动加速现象 C. 凝固化 D. 胶体化
密闭体系
Xn K1
非密闭体系
X
=
n
K pn
W
6
分子量影响因素
分子量控制方法
计算公式
p、K、nW
端基封锁
原料非等摩尔 或加单官能团
Xn 1r 1r 2rp
r Na Nb
r
Na Nb+2Nb'
注意:Na和Nb分别是基团A和B的物质的量。
7
第二章
Carothers法计算线形缩聚物的聚合度
28
7 已知过氧化二苯甲酰在60 ℃ 的半衰期为48 小时,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 ℃的kp2 / kt=1×10-2l ( mol . s )。如果起始投料量为 每100ml 溶液(溶剂为惰性)中含20克甲基 丙烯酸甲酯和0.1克过氧化苯甲酰,试求 (1)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下的聚合速度? (2)反应初期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 (60 ℃ 下85 %歧化终止,15%偶合终止, f 按1 计算)。
高分子化学复习

逐步聚合反应
5、逐步聚合/缩聚方法的配方、特点 逐步聚合/缩聚方法的配方、 熔融缩聚 逐步聚合方法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自由基聚合反应
1、基本概念如自动加速现象、凝胶效应、动力学链长等 、基本概念如自动加速现象、凝胶效应、动力学链长等 如自动加速现象 2、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与类型的选择 、
带烷基取代基的单体、 、烷基乙烯基醚、 带烷基取代基的单体、VC、烷基乙烯基醚、丙烯等
控制反应程度 控制官能团摩尔比 用单官能团单体封端
逐步聚合反应
4. 体形缩聚凝胶点的控制
Carothers方程 方程
pc =
2 f
2 Xn = 2 Pf -
平均官能度
2 fA 2(NANa + NC fC ) f= NA + NB + NC
能够参与聚合的总官能团数除以体系中 以 能够参与聚合的总官能团数除以体系中 分子总数来求取平均官能度
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
a.质子酸/含氧酸 质子酸/
b.Lewis酸 Lewis酸
BF3-H2O引发体系 引发体系
离子聚合
4.阴阳离子聚合反应特点及分子量的控制 阴阳离子聚合反应特点及分子量的控制 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无终止聚合 why? why? 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化学计量聚合 阳离子聚合异构化聚合 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低温聚合 离子聚合 why? why? why? why? why? why?
相对 分子 量
T、[I]是影响与控制 、 是影响与控制 是影响与控制Mn 的主要 因素, ∝ 因素,Xn∝[M]/[I] 各种链转移反应使Mn↓ 各种链转移反应使 相对分子量大 T℃↑,Rp↑ ℃ , T℃↑,Xn↓ ℃ ,
本体聚合 why? why? 溶液聚合
高分子复习资料(准确情报)

所以:
即:
答……
第四章.离子、配合聚合
一.叙述下列定义:
1.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是单体在引发剂或催化中心作用下,按离子反应历程转化为聚合物的化学过程。
2.阴离子聚合
以带负电荷的离子或离子对为活性中心的一类连锁反应。
3.阳离子聚合
以带负电荷的离子或离子对为活性中心的一类连锁反应。
4.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也称配位离子聚合,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组成的配位催化剂引发的聚合反应。单体首先在过渡金属活性中心的空位上配位,形成σ→п配位化合物,进而这种被活化的的单体插入过渡金属-碳键进行链增长,最后形成大分子的过程。
综合各种情况,聚合速率方程可表达为:
Rp=K[I]n[M]m
一般情况下,式中指数n=0.5~1.0;m=1~1.5(个别为2)
2.局限性:主要是基于稳态法的基本假定
.不考虑链转移,为双基终止;
.单体总消耗速率=聚合反应总速率;链增长速率等于聚合反应总速率Rp=-d[M]/dt=Ri+Rp;
.游离基活性与链增长无关,Kp为常数;
O
2.-[HN-(CH2)5-C]n-聚合物名称:聚w-氨基己酸
单体名称:w-氨基己酸
合成式:
n H2N-(CH2)5-COOH→H-[N-(CH2)5-CO]n-OH + (n-1)H2O3.-[CH2-C-CH2]n-聚合物名称:聚1-甲基环丙烷
CH3单体名称:1-甲基环丙烷
合成式:CH3
C →-[CH2-C-CH2]n-
(3)
.链终止
偶合终止:
岐化终止:
(4)
式中
根据假定自由基浓度不变,进入稳定状态,或者说引发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即Ri=Rt构成平衡,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在搅拌下依次向装有四氢呋喃的反应釜中加入0.2mol n-BuLi和20kg苯乙烯。
当单体聚合了一半时,向体系中加入 1.8g H2O,然后继续反应。
假如用水终止的和继续增长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均是1,试计算(1)水终止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单体完全聚合后体系中全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3)最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
2. 有下列所示三成分组成的混合体系。
成分1:重量分数=0.5,分子量=l X 104 成分2:重量分数=0.4,分子量=1 X 105。
成分3:重量分数=0.1,分子量=1 X 106求:这个混合体系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
3. 某一耐热性芳族聚酰胺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116。
聚合物经水解后,得39.31%(质量百分数)?对苯二胺,59.81%(质量百分数)?对苯二甲酸,0.88%苯甲酸(质量百分数)。
试写出聚合物结构式和其水解反应式?计算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瓦二?4. 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 1.5%, 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5. 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1.5%, 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7. 对苯二甲酸(1mol)和乙二醇(1mol)聚酯化反应体系中,共分出水18克,求产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反应程度,设平衡常数K= 4。
6AA BB A3混合体系进行缩聚,NA0=NB0=3.0 A3中A基团数占混合物中A总数()的10%试求p=0.970时的耳以及耳=200时的p。
8. 要求制备数均分子量为16000的聚酰胺66,若转化率为99.5%时:(1)己二酸和己二胺的配比是多少?产物端基是什么?(2)如果是等摩尔的己二酸和己二胺进行聚合反应,当反应程度为99.5% 时,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是多少?9. 由1mol 丁二醇和1mol己二酸合成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酯,(1)两基团数完全相等,忽略端基对数均分子量的影响,求终止缩聚的反应程度P;(2)假定原始混合物中羟基的总浓度为2mol,其中1.0 %为醋酸,无其它因素影响两基团数比,求获得同一数均聚合度时所需的反应程度。
10. 某一耐热性芳族聚酰胺数均分子量为24990,聚合物经水解后,得38.91 %wt对苯二胺,59.81 %对苯二甲酸,0.88 %苯甲酸。
试写出分子式,计算聚合度和反应程度。
11. 从对苯二甲酸(1mol)和乙二醇(1mol)聚酯化反应体系中,共分出水18克,求产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反应程度,设平衡常数K= 4。
12. 将邻苯二甲酸酐、季戊四醇、乙二醇一摩尔比为 2.00 : 0.99 : 0.01进行缩聚,试求:a •平均官能度b .按Carothers法求凝胶点。
c.按统计法求凝胶点。
13. 欲将1000g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用等物质量的乙二胺固化,试计算固化剂用量。
并求此凝胶反应的凝胶点。
14.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或季戊四醇缩聚,两种基团数相等试求:a.平均官能度b.按Carothers法求凝胶点c.按统计法求凝胶占八、、15. 邻苯二甲酸酐与等物质量的甘油或季戊四醇缩聚,试求(1)平均聚合度;(2)按Carothers法求凝胶点;(3)按统计法求凝胶点。
16. 假设由邻苯二甲酸酐,苯三酸和甘油组成的聚合体系中,三种单体的摩尔比分别为第一种是3:1:3,第二种是1:1: 2.请用Carothers法分别预测两种聚合体系的凝胶点;请再用Flory法分别预测聚合体系的凝胶点17. 邻苯二甲酸和甘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97,试用Carothers法和Flory统计法计算凝胶点。
18. 分别用Carothers法和Flory法计算下列混合物的凝胶点。
邻苯二甲酸、甘油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50:0.99:0.002 。
(10分)20.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醇,丙三醇为原料,若按物质的量配比 3.5 :1.5 : 2进行逐步聚合反应时,试判断当反应程度P=0.84时,分别用Crothers法和Flory法计算它们是否会出现凝胶?若未出现凝胶,计算产物的数均聚合度。
21. 计算下列混合物的凝胶点。
(1)邻苯二甲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0.98(2)邻苯二甲酸、甘油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50:0.99:0.00222. 试计算丁二烯在27 C、77 C、127 C时的平衡单体浓度。
已知丁二烯的-A H° = 73kJ/mol , AS^= 89J/mol K23. 在一溶液聚合体系中,某单体浓度c(M)=0.2mol/L ,某过氧化物引发剂浓度c(l)=4.0 x 10-3mol/L , 60C进行自由基聚合。
已知k p=1.45 x 102L/mol • s, k t=7.0x 107 L/mol • s, f=1,弓I发剂半衰期也厘=44h0⑴(6分)求初期聚合速率叫?⑵(4分)初期动力学链长* ?⑶(4分)当转化率达50%寸所需的时间?24.单体溶液浓度c(M)=0.2mol/L,过氧化物引发剂浓度c(I)=4.0 x 10-3mol/L ,在60C下加热聚合。
如引发剂半衰期为弘=44h,弓I发剂效率f=0.8 , k p=145L/mol • s, k t=7.0 X107 L/mol • s,欲达到50%专化率,需多长时间?25.2.0 mol/L 苯乙烯的二氯乙烷溶液,于25C时在4.0 x 10-4 mol/L硫酸存在下聚合, 计算开始时的聚合度。
假如单体溶液中含有浓度为8.0 x 10-5 mol/L的异丙苯,那么聚苯乙烯的聚合度是多少?为便于计算,可利用下列数据。
参数:数值k p[L/(mol • S)]7.6k t1 (s')自发终止 4.9 x 10-2血(s-1)与反离子结合终止 6.7 X 10-3k tr,M (L/mol • s)1.2 X 10-1Cs(25 C,在二氯乙烷中用异丙苯作转移剂) 4.5 X 10-226. 某单体于一定温度下,用过氧化物作引发剂,进行溶液聚合反应,已知单体浓度为1.0M, 一些动力学参数为f k d=2X 10-9s-1,k p/k t1/2=0.0335(L • mol • s)1/2。
若聚合中不存在任何链转移反应,引发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且链终止方式以偶合反应为主时,试计算:( 11分)(1)要求起始聚合速率(R P)O>1.4 X 10-7mol/L • s,产物的动力学链长v >3500时,采用引发剂的浓度应是多少?(2)当仍维持(1)的(R P)0,而v >4100时,引发剂浓度应是多少?27. 以BPO为引发剂,60° C下苯乙烯在苯中聚合,已知苯乙烯的浓度为400mol/L,BPO浓度为5X 10-4mol/L,Kp=176L/ (mol-s ),Kd=3.24X 10- 6Lmol/s,Kt=3.58 X 107L/(mol.s);f=0.70 求⑴ 引发速率和聚合反应速率;(2)动力学链长。
28. 以硫酸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在惰性溶剂中聚合。
若比=7.6L/mol • s,自发链终止速率常数4=4.9 X 10-2s-1,向单体链转移的速率常数j =1.2 X 10-1L/mol • s,反映体系中的单体浓度为200g/L。
计算聚合初期聚苯乙烯的分子量。
29.100毫升无阻聚物存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加入0.0242克过氧化二苯甲酰,并在60C下聚合。
反应1.5小时后得到聚合物3克,用渗透压法测得其分子量为831500 (已知60C下BPO勺半衰期为48小时,引发效率为0.81,C为0.02 , C M为0.1 x 104,甲基丙烯酸甲醋的密度为0 .930g//ml )。
试求(1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 C下的k:/k t值;(2 )在该温度下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所占的比例。
1 3 130. 苯乙烯溶液浓度0.20 mol*L -,过氧类引发剂浓度为4.0 10- mol*L-, 在60E下聚合,如引发剂半衰期44h,引发剂效率f=0.80 , k p=145 L*(mol*s) 1, k t=7.0 107 L*(mol*s) -1,欲达到50%专化率,需多长时间?31. 醋酸乙烯在60° C下,以AIBN为引发剂进行本体聚合,其动力学数据如下:K=1.16X10-5S-1,K p=3700升丨mol?S, K=7.4"07升丨mol?S,【M l=10.86mol I L,【I l =0.206"0-8mo|l L,C=1.91x10-4,偶合终止占双基终止的90%试求出聚醋酸乙烯的数均聚合度。
(f按1计算)32. 以BPC为引发剂,60T时引发苯乙烯聚合,已知苯乙烯0.887g/cm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108 %,引发剂效率为f=0.8,产物聚合度为2800,聚合速率为0.282*10-3mol/L在体系中自由基寿命r =0.86秒,试求欲达到50%转化率时,需要多少时间?33.25 C在THF中,用n—C4H9Li作为引发剂引发丙烯腈聚合,已知单体浓度0.95mol/L,引发剂浓度为0.005mol/L,总体积为1L。
1) 若反应到3/4时用36mg水终止,求水终止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2) 若聚合5s时,单体浓度为6.28 x 10-3mol/L,求10s时聚合速率和聚合度34、2.0 mol/L 苯乙烯的二氯乙烷溶液,于25C时在4.0 x 10-4 mol/L 硫酸存在下聚合,计算开始时的聚合度。
假如单体溶液中含有浓度为8.0 x 10-5mol/L的异丙苯,那么聚苯乙烯的聚合度是多少?为便于计算,可利用下列数据。
(10分)参数:数值kp[L/(mol • S)]7.6ktl(s-l)自发终止 4.9 x 10-2 kt2(s-1)与反离子结合终止 6.7 x10-3ktr,M(L/mol • s)1.2 x 10-1Cs(25C,在二氯乙烷中用异丙苯作转移剂) 4.5 x 10-235. 已知过氧化二苯甲酰在60 C的半衰期为48小时,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 r的k p / k t=1x 10-1 ( mol . s ) 。
如果起始投料量为每100ml溶液(溶剂为惰性)中含2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克过氧化苯甲酰,试求(1) 10 %单体转化为聚合物需多少时间?(2) 反应初期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60 r下85 %歧化终止,15%偶合终止,f按1计算)。
36. 用ABIN作引发剂(浓度为0。
1mol/L ),使苯乙烯在40C下于膨胀计中进行聚合,用N,N-二苯基-N-2,4,6-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作阻聚剂,实验结果表明,阻聚剂的用量与诱导期成直线关系,当DPPH用量分别为0和8x 10-5mol • L-1时,诱导期分别为0和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