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doc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应采用稳态法或非稳态法进行。
稳态法适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精确测定,非稳态法则适用于工程初步评估或现场快速检测。
具体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测试需求。
二、检测仪器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所需的仪器应满足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主要仪器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有仪器都应在有效期内,并定期进行校准。
三、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测试对象,清理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
2. 开始测试: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热流量和温度数据。
3. 结束测试:测试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并记录所有数据。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四、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步骤。
应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准确的传热系数值。
五、检测报告编写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测试对象描述、测试环境、测试方法、仪器校准、测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及判定等。
报告的编写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六、检测精度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精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条件确定。
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七、检测人员资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熟悉测试方法和仪器操作。
八、检测安全要求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现场的安全。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九、检测结果判定根据所测得的传热系数值,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围护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检测周期与频次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周期与频次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对于新建工程,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以评估其热工性能状况。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研究总结。
1. 引⾔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测试。
⽽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中的能耗状况和施⼯过程的偏差也起着⾮常重要的作⽤。
本⽂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进⾏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传热系数就偏⼤。
该⽅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选的⽅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法,但是这种⽅法⽤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该⽅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程⼜在⾮采暖期竣⼯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
在计算时所⽤到的内外墙表⾯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献[2]对实验⽤房进⾏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如表1)。
⽂献[3][4]就其它环境(如⾬⽔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的影响。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总结。
1. 引言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而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行中的能耗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目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用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心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一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小,传热系数就偏大。
该方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首选的方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行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工程又在非采暖期竣工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用。
在计算时所用到的内外墙表面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文献[2]对实验用房进行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面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如表1)。
文献[3][4]就其它环境(如雨水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大的影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传热系数检测通常采用热流法、测温法或数值模拟法。
热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热流大小和温度差来确定传热系数。
测温法则通过在围护结构内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差来计算传热系数。
数值模拟法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估算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检测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检测目的和依据:说明进行传热系数检测的原因和依据,指导检测的目标和要求。
2.检测范围和方法:说明检测的具体范围和使用的方法,如热流法、测温法或数值模拟法。
3.检测仪器和设备:列出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的名称、型号和技术指标。
4.检测样品和试验条件:说明检测的围护结构样品的特点和尺寸,并说明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5.检测过程和结果:详细描述检测的过程和方法,并列出测得的传热系数数值和误差范围。
如果使用数值模拟法,还需说明模型参数和计算结果。
6.结果分析和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估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7.检测结论和建议:总结检测结果,给出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在实际检测中1.严格遵守检测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前要做好样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表面、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等。
3.检测过程中要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测量。
4.数据处理要科学合理,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5.检测结果要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评估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报告是评估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重要依据,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的检测结果对于改进建筑设计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写检测报告时,需要详细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和建议。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二建筑围护结构传热测试(综合性)试验时间:2013.06.17实验目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建筑热工设计时所需掌握的重要热工指标之一,对于一实际建成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热阻)不仅与组成的材料导热系数有关,而且与其构造,材料含湿态,砂浆性能和砌筑质量等有关。
因此要鉴定一幢建筑物的热工性能时,通常采取实测手段,而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测试是主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本实验了解实验原理,热电偶测温方式,热流计原理及使用,并能初步掌握建筑热工实测的基本方法。
实验装置及仪器:1、JTNT-C多通道温度热流测试系统2、JTRG-I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检测装置3、温度传感器4、热流传感器实验原理:围护结构在稳定温度场中,由于两壁面存在热传导的动力即温差,所以有热量将从围护结构内表面通过围护结构传导至围护结构外表面。
温差θi-θe:温差越大,热传导动力就越强,传导的热量就越多厚度d:厚度越大,热流传导过程中的路径就越长,遇到的阻力就越大,传导的热量就越少。
面积F:围护结构面积越大,传导的热量就越多。
时间τ:时间越长,传导热量积累就越多。
材料种类:材种不同,导热能力则不同。
表征此能力的热工量即导热系数λ。
实验过程:1、安装软件2、连接设备3、仪器设置4、开始实验,记录数据实验数据: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检测记录表创建时间:2013-06-1711:31:42数据分析:由表中所示可以知道我们所采用的实验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换热阻是0.11,外表面换热阻是0.04,热阻为0.581,传热系数为1.368.心得体会:通过本实验的测定与验证,让我们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虽然叫做建筑围护结构,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围护而已,还有保温防寒等一系列作用。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检测依据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2.2《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2016)3、技术指标热流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4、主要仪器设备4.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试验方法6.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6.1.1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宜采用热流计法进行测定。
6.1.2 测点位置:宜用红外热像技术协助确定,测点应避免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分,不要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被测区域的外表面要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6.1.3将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要与表面完全接触;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
6.1.4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温度传感器连同其引线应与被测表面接触紧密,引线长度不应少于0.1m。
6.1.5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测试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在±3K之内,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与低温侧表面温度以满足下表的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不应高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温差要求6.1.6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m,可以取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6.2建筑物室内外平均温度的测定6.2.1采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测试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6.2.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部位应为底层、顶层和中间层的代表性房间,且每层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

DBJ64/ T056—2015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代替DB64/T244-2001《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与原标准相比 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删除术语中“围护结构”定义; ——检测设备增加红外热像仪(见 3.4); ——建筑物围护结构被检测部位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低温侧为 8℃以上,并增加了相关规定(见
黑度值ε应大于0.85,加热功率(130~150)W。 A.2.2 控制箱
数量为l台,尺寸为400mm×300mm×150mm,采用PID自整定控制算法。主要是用来采集各点温度、 热箱功率等值并进行控制、运算、存储。其中,热箱内温度控制精度为±0.2℃,功率计算精度为±1%FS, 数据记录及计算间隔为10min,通讯接口为RS232。 A.2.3 温度传感器
II
DBJ64/ T056—2015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
1 总则
1.1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箱法)现场检侧方法和数据计算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3); ——删除附录 A 中 A.2; ——增加附录 B。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的编制单位:宁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建设新技术产品推广协会、宁夏建筑标准 设计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卜勇、郭志军、李燕、熊芳、邝山鹰、慈强、刘国荣、陈学文。 本标准代替DB64/ T244-2001。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引言•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概述•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目•现场检测方法的优化建议和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建筑节能的深入推进,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方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检测对于建筑节能改造、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检测和模拟计算,而现场检测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1010203间接测量法的定义间接测量法不需要破坏围护结构的表面,可以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使用。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间接测量法的缺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定义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优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缺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01热流计法该方法通过在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测量热流密度,从而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需要长时间稳定测量,对现场条件要求较高。
热流计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
热电偶法热电偶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来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热电偶探头嵌入围护结构表面,测量表面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电偶法具有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的优点,但需要严格控制现场条件,避免干扰测量结果。
热敏电阻法热敏电阻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内部温度来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热敏电阻嵌入围护结构内部,测量内部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敏电阻法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需要破坏围护结构,对建筑造成一定影响。
01优点适用于各种建筑围护结构,测量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测量原理通过控制热箱内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使热箱内壁受到传热作用,传热过程进行一段时间后,热箱内壁的温度达到平衡,测量内壁的传热系数。
缺点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检测过程比较繁琐,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第 1 页共 4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一适用范围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二引用标准JGJ 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三仪器设备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四检测条件检测期间室内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五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验步骤1测点位置的确定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作业指导书第 2 页共 4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2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①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② 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 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记录数据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
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七数据处理1数据分析可采用算术平均法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n∑(θ - θ )Ij Ejj =1R =n∑qjj =1作业指导书第 3 页共 4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式中:2R ——围护结构的热阻( m·K/W);θI j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θE j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q j——热流密度的第j 次测量值;2①对于轻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小于 20KJ/(M·K)),宜使用夜间采集的数据(日落后 1h 至日出)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
当经过连续四个夜间测量之后,相邻两测量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于 5%时,方可结束测量;2②对于重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大于等于 20KJ/ (m·K)),应使用全天数据( 24h 的整数倍)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且只有在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方可结束测量。
a末次 R计算值与 24h 之前的 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 5%。
b检测期间内第一个 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的 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 5%。
注: DT为检测持续天数, INT 表示取整数部分。
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按下式计算:K=1/(Ri+R+Re)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 4 页共 4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2式中: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K);Ri——内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 1 页共 4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测定匀质材料二应用标准GB10294-198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其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三检测装置TPMBE-300平板导热仪由热板、冷板、防护箱体、夹紧机构、控制系统、水箱和测控软件组成。
四试件的准备1试件的加工试验前,应将试件加工成 300mm(长)× 300mm(宽)的正方形,并且保证冷热两个传热面的平行度,特别是硬质材料的试件,如果冷热两个测试面不平行,仪器的冷热板将难与试件良好地接触,热流传递不均匀,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
这种情况下必须将试件磨平后才能做试验。
2试件厚度的测量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 1 页共 3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由于材料的热膨胀和冷热板对试件的技压力,试件的厚度会比自由状态变小,特别是弹性比较大的松软材料的试件,应在试验装置中夹紧后测量厚度。
刚度大的硬质试件也可以先放在大平台上用高度尺测量。
3试件的安装按下驱动箱体侧面的电机控制松开按纽,冷板向后移动,退到一定位置后,将试件放入测试箱体,按下驱动箱体侧面的电极控制开关夹紧,冷板向前移动,到一定位置后,试件被夹紧在冷热板之间。
盖上测试箱体上盖。
五测试操作1根据试验温度设定范围设定热板和冷板的冷热位置。
2将控制机柜上的总电源按纽打到开的位置。
冷却水箱的电极启动,循环水开始流动。
这时控制机柜上的各仪表得电并且显示,从MR13可以看到中心热板、护热板、热后板的当前温度值,从SR93可以看到冷板当前温度。
3按下“启动”按纽,这时中心热板和护热板以及热后板,冷板的四个温控系统开始启动并工作。
4根据试验要求设定热板温度和冷板的温度。
作业指导书第 3 页共 3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5冷热板的温度设定好后,应观察各仪表的显示是否正常,首先看热板温控仪,在三个通道中,热后板的温度上升是最快的,其次是中心热板的升温速率,最慢的是护热板的升温速率,护热板的热负荷约是中心加热板的 3 倍。
六传热稳定与数据处理1对于材料热阻大,试件厚度也大的试件,要比热阻小,厚度薄的试件需要更长的测试时间。
第一阶段:温度控制及传热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功率计算阶段。
第三阶段:稳定性观察校准阶段2 导热系数的计算导热系数按下式计算:d ×Qλ =(T1- T 2) ×Aλ——材料的导热系数,W/(℃ .m)T1——热板的设定温度,℃T2——冷板的设定温度,℃A——中心加热板面积,㎡作业指导书第 3 页共 3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Q——中心加热板传热功率, Wd——试件厚度, m;3试验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七使用注意事项1试验开始时,水箱必须工作,水路必须畅通,才能保证冷板的制冷器正常工作。
开机后观察流量计的浮子是否正常,每两个月检查一次液位计,水位下降则应加满。
2水箱的设定水温一般比冷板设定温度高 8-15 度。
3如果加电后某一通道的温度不上升,则控温系统出现问题,如果温度显示为 HHHH,则是热电偶回路断路。
如果某一通道的温度直线上升,超过系统最大的超调量( 50%)以上,依然不停止,则应立即关闭总电源,并与设计单位联系,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作业指导书第 1 页共 5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混凝土多孔砖传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混凝土多孔砖传热系数的测定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以混凝土多孔砖为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的检验。
二应用标准DB13 (J)/T 46-2004《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程》三检测设备JW-1 型墙体保温性能检测装置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四砌体的热工技术指标砌体的热工参数可按表 1 中数值采用表 1 砌体的热工参数砌体类型热阻(㎡ .K/W)传热系数(W/㎡.K )普通混凝20Φ 22 孔370 厚墙0.649 1.25 土(孔洞率为 27%)240 厚墙0.431 1.72 轻骨料混单排双孔370 厚墙0.901 0.95 凝土(孔洞率 35%)注: 20Φ 22 孔的砌体为双面抹 20mm厚水泥砂浆,单排双孔砌体为双面抹10mm水泥砂浆;其它规格的多孔砖砌体热工参数由生产厂提供。
五试验步骤作业指导书第 2 页共 5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混凝土多孔砖传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1试件的安装把试件(板材、砌体等)安装或砌筑在冷热箱之间的试件架内,试件冷热表面根据用户要求做适当的粉刷层。
如对于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炉渣混凝土空心砌块两面必须抹灰,以避免空气渗透。
通常用水泥砂浆抹 1~1.5cm 厚的粉刷层,等待干燥硬化之后布点测量温度和热流。
2测温布点和粘贴热流计当表面材料凝固和干燥后,用乳胶与水泥拌合物或者其他粘结剂,将铜——康铜热电偶温度传感元件粘贴在试件的冷热表面上,同时用黄油把热流计粘贴在试件的热表面上,粘贴热电偶和热流计时一定要粘紧,防止出现空隙,否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在一平方米大小的试件上,至少应布置两块热流计,在热流计周围布置四个热电偶,对应的冷表面上也相应的布置两块热流计,在冷热箱内布置两个带有防辐射罩的热电偶,用来观察箱内的控温状况,然后将冷热箱与试件架一起合上并扣紧。
3温度控制冷热箱两侧空气温差值至少应控制在 20℃。
通常热箱空气温度控制恒定值为 18℃,冷箱的空气温度控制在恒定值为 -2 ℃以下。
一般作业指导书第 3 页共 5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混凝土多孔砖传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说来,冷热箱的空气温度差值越大,则其读数误差相对越小,因而所得结果较为精确。
4测量时间测量包括瞬变过程及若干测量周期。
瞬变过程的长短和测量周期是由试件、控制状况、计量仪表及所要求的精度而确定的。
瞬变过程一直持续到接近达到稳定状态之前,然后进入热稳定状态。
计量时间包括足够数量的测量周期,以获得所要求精度的试验结果。
测量可按以下方式进行:计量期限至少需要三个小时,热流值及温度读数在此测量期有三个周期内是均匀地分布的,取这三个计量期的热流和温度平均值,然后根据这些平均值算出此计量期内的热阻,并和前面的测量期内热阻相比较。
如果有两个测量期内的热阻值相差小于 2%,则此检测就结束,而热阻就按两次测量期的平均值计算。
因此,一个完整的测量期至少需要六个小时。
六检测结果及数据处理1试件冷热表面的平均温度作业指导书第 4 页共 5 页第 A 版第 0 次修订主题:混凝土多孔砖传热系数的测定颁布日期: 2005 年 12 月 01 日m∑A i×t it = i =1A式中 A ——试件冷表面或热表面的总面积,㎡A i ——试件i 区域的面积,㎡t i ——试件I 区域的温度,℃2不利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及其影响范围如保温板内有导热能力强的肋,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砌筑接缝,则这种存在热桥的部位将影响试件整体的保温性能,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可测定热桥部位的表面温度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