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

6.(1)①K=2(PL/PK)L; ②K=(PL/PK)1/2L;③K=1/2(PL/PK)L;④K=3L。
(2) ① L=200×22/3,K=400×22/3;②L=2000,K=2000; ③
L=10×21/3,K=5×21/3 ;
④ L=1000/3,K=1000。
7.(1) A(λL)1/3(λK)2/3=λAL1/3K2/3=λQ,故,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7. X1=M/(2P1); X2=M/(2P2)。 8.若:a>P1/P2,最优组合是:(M/P1,0);若: a<P1/P2,最优组
合是:(0,M/P2); a=P1/P2,最优组合是:预算线M=P1Q1+P2Q2 上的任何一点。 9. (1) q=1/(36p2) ;(2) p=1/(6q0.5) ;(3) CS=1/3。
4. (1) TPL=Q=20L-0.5L2-50,APL=20-0.5L-50/L,MPL=20-L。
(2)L=20, L=10, L=0。
(3)L=10。
5.Q=min(L,4K)是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有效率的资本与劳动投 入组合应满足:K/L=1/4。
(1)当Q=32时,L=32,K=8;(2)当:Q=100时, L=100,K=25,minC=325。
10.解:A商品的价格总效应为:ΔQP=-40; 当PA=20时,QA=90,购买A的支出为共为6500-1800=4700, 当商品A的价格上升到P=40时,为保持其实际收入不变, 对其进行斯卢茨基补偿后,让他仍买得起原来的商品组
合,其收入为M=4700+40×90=8300,则,Q=0.02×8300 -2×40=86, 故, 替代效应为:ΔQS=86 -90= -4; 收入效应为:ΔQI=ΔQP-ΔQS= -3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题库一(含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题库一(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一、选择题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个人偏好;C 其他商品的价格;D 个人收入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C需求增加; D需求减少;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 以上均不正确;4、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A 消费者收入变化;B 商品价格变化;C 消费者偏好变化;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5、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x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y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6、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 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A 需求函数的斜率;B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C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D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

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

A 正确;B 不正确;C 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D 难以确定。

10、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

A 缺乏弹性;B 富有弹性;C 单一弹性;D 难以确定.二、名词解释 (微观部分)1需求量2需求函数3供给量4均衡价格三、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计算题已知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b为正常数。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纯祯回复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即可获取资源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 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 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Q s=-10+5pQ d=Q s得:所以6(2) 由Q d=60-5PQ s=-10+5pQ d=Q s得:60-5P=-10+5P所以 Pe=7 Qe=25(3) 由Q d=50-5PQ s=-5+5pQ d=Q s得:50-5P=-5+5P所以(4)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变量的调整时间被假设为零。

在(1)(2)(3)中,所有外生变量或内生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变化过程中,也假定这种调整时间为零。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求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如图(1)中,外生变量α、β、δ、γ是确定的,从而求出相应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而(2)(3)中,外生变量被赋予不同的数值,得出得内生变量P和Q的数值是不相同的。

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5)先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响:由(1)知当Q d=50-5P、Q s=-10+5p时均衡价格P e=6、均衡数量Q e=20:当需求增加,如变为(2)中的Q d=60-5P时,得出P=7 、Q=25。

因此,在供给不变时,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西方经济学第11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11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投资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所有投资,即净投资加重置投资。

一般所说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

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

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即折旧,它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

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

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得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算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

3.自发投资指的是利率为零时将会有的投资量,自发投资与利率无关。

自发投资受到货币供给量、市场容量、社会资源状况和产出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

引致投资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指有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4. IS曲线(IS Curve)表示的是投资等于储蓄(I = S)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或者说,IS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

5.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对货币的需求,也被称为“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愿意牺牲利息等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交易需求是指由人们的交易动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

投机需求人们为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一般投机需求与利率反相关。

6. 凯恩斯指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了,也就是说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跌,因而会将持有的所有证券换成货币,更不会去购买证券。

这种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称“凯恩斯陷阱”。

7. 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基础配套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基础配套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判断1.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1. 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 出现于1936年B 涉及垄断问题C 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 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三、简答题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2. 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解释概念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二、判断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 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 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4. 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5. 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 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11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11章习题参考答案
4.【答案】 路灯属于公共物品。每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4美元,10 人共 40 美元,这可
看成是对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而装灯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2x。令 MR=MC, 即 40=2x,得 x=20,即路灯的最优安装只数为 20 盏。
5.【答案】 (1)由 qA=100-P 得 PA=100-q,由 qB=200-P 得 PB=200-q。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则有价格=边际成本,即 100-0.2Q=20 解得:Q=400, 将产量 Q=400 代入反需求函数得:价格 P=100-0.2Q=20
(3)先计算消费者剩余:
M M
E
N
E
N
图 11-2
第 4 页 共 10 页
CS Q (100 0.2Q)dQ PQ 0 | (100Q 0.1Q2 ) Q PQ 0 0.1Q2 (100 P)Q
二、计算题
1.【答案】 (1)该产品为垄断厂商生产时,市场的需求函数即该厂商的需求函数。于是,由
Q=500-5P 可得 P=100-0.2Q,得 MR=100-0.4Q;由成本函数 C=20Q 得 MC=20。 利润最大化时有 MR=MC,即 100-0.4Q=20,得产量 Q=200 将产量 Q=200 代入反需求函数得:价格 P=100-0.2Q=60 利润 π =TR-TC=60×200-20×200=8000。
整个社会对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由A、B两人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而成,即整个社 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
P=PA+PB=100-q+200-q=300-2q 由于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 120,故令P=300-2q=120,即可解得社会最优 的产出量为 q=90。 (2)如果这一公共物品由私人来生产,则 A 和 B 的产量都由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来 决定,由 100-qA =120,解得 qA =-20,产量不能为负数,最小 qA =0;由 200 -qB = 120,解得 qB=80,从而,全部的私人产出水平为 qA+qB=0+80=80。80 低 于帕累托最优水平,即出现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

00分标记题目题干失业率是指()选择一项:A。

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B。

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C。

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

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题目2正确获得1。

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选择一项:A.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B。

以上均不是C。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D.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题目3正确获得1。

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选择一项:A。

控制货币供应量B. 降低工资C。

减税D。

解除托拉斯组织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控制货币供应量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选择一项: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

结构性通货膨胀D。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选择一项: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C。

以上均不是D.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

00分标记题目题干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选择一项:A. 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B.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C. 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D。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

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选择一项: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地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2、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不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3、如何看待“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适用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科撕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以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也变得实际
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等,财产权并与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可在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却不一定为最优.
第四,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了.
4、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来提供?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
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竞争的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是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时常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
5、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吗?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一部分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例如,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否则,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可能卖不出去.生产者显然很难知道每个消费者的偏好的具体情况.不过,在市场经济中,这一类信息的不完全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决策——因为他们知道商品的价格.只要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就可以由此计算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收益,从而就能够确定它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第二,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这种情况在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上都是常见的现象.
第三,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需要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信息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和正确的市场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6、设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500-5P,成本函数为C=20Q.试问:(a)若该产品为一垄断产品厂商生产,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
(b)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
(c)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
解答:(a)该产品为垄断厂商生产时,市场的需求函数即厂商的需求函数.于是,由Q=500-5P可得P=100-0.2Q,得边际收益函数MR=100-0.4Q;由成本函数C=20Q
6、解答:(b)该垄断产品为垄断厂商生产时,市场的需求函数即该厂商的需求函数.于是,由Q=500-5P可得P=100-0.2Q,得到边际收益
函数MR=100-0.4Q ;由成本函数C=20Q=AC.利润最大化时有MC=MR ,即20=100-0.4Q ,得产量Q=200,价格P=60,利润为л=60×200-20×200=8000.
(b)要达到帕累托,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即:
P=100-0.2Q=20=MC
得Q=400,P=20
(c)当Q=200、P=60时,消费者剩余为:
CS= ⎰=--200
04000)2.0100(PQ dQ Q
当Q=400、P=20Q 时,消费者剩余为:
CS=⎰=--400
016000)2.0100(PQ dQ Q
社会福利纯损失为:16000-4000-8000=4000.这里,16000-4000=12000是垄断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其中,8000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因此,社会福利的纯损失为4000.
7、在一个社区内有三个集团.他们对公共电视节目小时数T 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W 1=100-T
W 2=150-2T
W 3=200-T
假定公共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它能以每小时100美元的不变边际成本生产出来.
(a) 公共电视有效率的小时数是多少?
(b) 如果电视为私人物品,一个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会提供多少电视小
时数?
本题答案要点如下:
公共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因此,要决定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水平,必须使这些加总的边际收益与生产的边际成本相等: W 1=100-T
W 2=150-2T
T
W T W 44502003-=-=+ 令450-4T=100,得T=87.5.这就是公共电视的有效小时数.
(c) 在一个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中,每个集团会提供的电视为: 100-T=100, T 1=0
150-2T=100 T 2=25
200-T=100 T 3=100
将T 1、T 2、T 3相加,得T=0+25+100=125.这就是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会提出的电视总量.
8、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是C=5X 2+3000,其中,X 是牧场上养牛的头数.牛的价格为P=1000元.
(a)求牛场净收益最大时的养牛数.
(b)若该牧场有5户牧民,牧场成本由他们平均分担.这时牧场上将会有多少养牛数?从中会引起什么问题?
解答:(a)牧场净收益最大的养牛数将由P=MC即1000=10X给出,解之得X=100.
(b)每户牧民分摊的成本是:
(5X2+3000)÷5=X2+600
于是养牛数将是1000=20X,得X=500.从中引起的问题是牧场因放牧过度,熟年后一片荒芜.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9、假设有10个人住在一条街上,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支路的路灯支付4美元,而不管已提供路灯的数量.若提供X盏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x)=x2,试求最优路灯安装只数.
解答:路灯属于公共物品.每人愿意为增加每一盏路灯支付4美元,10人共40美元,这可看成是对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而装灯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2x.令MR=MC,即40=2x,得x=20,此即路灯的最优安装只数.
10、一农场主的作物缺水.他须决定是否进行灌溉.如他进行灌溉,或者天下雨的话,作物带来的利润是1000元,但若缺水,利润只有500元.灌溉的成本是200元.农场主的目标是预期利润达到最大.
(a)如果农场主相信下雨的概率是50%,他会灌溉吗?
(b)假如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100%,农场主愿意为获得这种准确的天气信息支付多少费用?
解答:(a)如果农场主相信下雨的概率是50%,不进行灌溉的话,他的预期利润为:
E(л)=0.5×1000+0.5×500=750
如果进行灌溉,则肯定得到的利润为1000-200=800.因此,他会进行灌溉.
(b)他不买天气预报信息时,如上所述,他会进行灌溉,得到利润800.如果买天气预报信息并假定支付x元费用,他若知道天下雨,就不灌溉,于是可获利润
л1=1000-x
若确知天不下雨,就灌溉,于是可获利润
л2=800-x
由于他得到的信息无非是下雨和不下雨,因此,在购买信息情况下的预期利润为
E(л)=0.05(л1+л2)=900-X
令E(л)=900-x=800(不购买预报信息时的利润),解出x=100.
文稿录入:胡争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