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周南之卷耳

《诗经》国风周南之卷耳【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寘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采采:形容词,繁盛貌。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
一说斜口筐。
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升;登。
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
酌:斟酒。
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
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
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
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
云何:奈何,奈之何。
吁(xū):忧伤而叹。
【解读】《卷耳》是一首抒发“怀人”之情的经典名作。
“怀人”是这个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因为它可以跨越具体的人、事、境,甚至可以跨越时空而将其情传递给千百年之后的人们。
后世歌咏“怀人”的名篇,如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闺怨》等,或多或少体现出与《卷耳》一脉相承的咏志抒情之风。
关于《卷耳》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古人有“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今人朱渊清等认为第一章以思念征夫的妇女口吻来写,后三章则以思家念归的男子口吻来写,认为本诗“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
《卷耳》的原文及译文

《卷耳》的原文及译文
1、《卷耳》的原文:
《卷耳》
诗经·国风·周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2、《卷耳》的译文:
在繁盛的卷耳丛中采摘,半天的时间还不满一小筐。
唉,心上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菜筐被弃在大路旁。
攀越高高的土石山,马儿疲惫不堪,神态颓丧。
且让我斟满金壶的酒,慰藉我离别的思绪和忧伤。
登上高高的山脊梁,马儿腿软已显迷茫。
且让我斟满大杯的酒,消解我心中长长的悲伤。
艰难地攀登乱石冈上,马儿累倒在一旁。
仆人精疲力尽,无奈的愁思聚结在心上!。
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的注释及译文

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的注释及译文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的注释及译文语言文字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语言和文字。
它独特的音、形及拼法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因此,我们从小就要用心去学好我们自己的文化课。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诗经原文赏析之卷耳吧!卷耳注释及译文作者:佚名注释(1)采采两句:采采,不断的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
卷耳,即苓耳。
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华细茎,蔓生。
可食,但滑而少味。
盈,满。
顷筐,浅筐。
这两句说,虽不断地采着卷耳,但仍不能采满一浅筐;以形容其忧思之深。
(2)寘,同“置”。
周行,周的行列。
行,疑指军行。
这句说,我所怀念的人,被置于周的军队中。
一说,周行,大路;彼,指顷筐;寘彼周行,把顷筐放在大路边。
(3)陟,攀登。
崔嵬,《毛传》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
《尔雅》则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
(4)我,妇人相像中的丈夫自我。
虺隤(huītuí),马疲劳生病。
(5)姑,姑且。
金罍(lei,二声),青铜酒器,比酒尊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
又,《说文》引此句作“我沽酌彼金罍”,则为满酌金罍之意。
同书:“秦人以市买多得为沽。
”(6)永,长久。
怀,思念。
这句写征人藉饮酒来排除自己对家里的`怀念。
(7)玄黄,疾病的通称。
(8)兕(si,四声)觥(gong,一声),兕牛角制成的洒器。
兕,类似犀牛的野牛,一角,青色。
(9)永伤,犹永怀。
伤亦思之意。
(10)砠(ju,一声),《毛传》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尔雅》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
(11)瘏(tu,二声),病。
此处作动词用,为患病之意。
(12)痡(pu,一声),疲困不堪。
(13)云何吁(xu,一声)矣,多么忧伤。
云,语词。
吁,忧。
译文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多踉跄。
我且斟满斗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的山头,我的马儿已难行。
卷耳原文、注释及赏析

卷耳原文、注释及赏析卷耳原文、注释及赏析卷耳原文、注释及赏析1卷耳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寘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1)采采两句:采采,不断的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
卷耳,即苓耳。
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华细茎,蔓生。
可食,但滑而少味。
盈,满。
顷筐,浅筐。
这两句说,虽不断地采着卷耳,但仍不能采满一浅筐;以形容其忧思之深。
(2)寘,同“置”。
周行,周的行列。
行,疑指军行。
这句说,我所怀念的人,被置于周的军队中。
一说,周行,大路;彼,指顷筐;寘彼周行,把顷筐放在大路边。
(3)陟,攀登。
崔嵬,《毛传》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
《尔雅》则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
(4)我,妇人相像中的丈夫自我。
虺隤(huītuí),马疲劳生病。
(5)姑,姑且。
金罍(lei,二声),青铜酒器,比酒尊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
又,《说文》引此句作“我沽酌彼金罍”,则为满酌金罍之意。
同书:“秦人以市买多得为沽。
”(6)永,长久。
怀,思念。
这句写征人藉饮酒来排除自己对家里的怀念。
(7)玄黄,疾病的通称。
(8)兕(si,四声)觥(gong,一声),兕牛角制成的洒器。
兕,类似犀牛的野牛,一角,青色。
(9)永伤,犹永怀。
伤亦思之意。
(10)砠(ju,一声),《毛传》说是覆盖着泥土的石山,《尔雅》说是覆盖着石子的土山。
(11)瘏(tu,二声),病。
此处作动词用,为患病之意。
(12)痡(pu,一声),疲困不堪。
(13)云何吁(xu,一声)矣,多么忧伤。
云,语词。
吁,忧。
赏析:《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
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
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
《诗经·卷耳》译文《诗经·卷耳》赏析答案

《诗经·卷耳》译文《诗经·卷耳》赏析答案《诗经·卷耳》是《诗经·国风·周南》下的一首诗,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首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寘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卷耳》翻译及注释《诗经·卷耳》译文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
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
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诗经·卷耳》注释⑴采采:采了又采。
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
”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⑵盈:满。
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
一说斜口筐。
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⑶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怀:怀想。
⑷寘(zhì):同“置”,放,搁置。
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⑸陟:升;登。
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山高不平。
⑹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
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⑺姑:姑且。
酌:斟酒。
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
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⑻维:发语词,无实义。
永怀:长久思念。
⑼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
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周南·卷耳》赏析

《周南·卷耳》赏析[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①卷耳:菊科植物,嫩苗可以当作野菜吃。
②寘:(zhì)置,放。
周行(háng):大路。
③陟(zhì):登高。
④虺隤(huītuí):疲劳生病。
这里指腿发软。
⑤玄黄:生病。
⑥兕觥(sìg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
⑦砠(jū):带土的石山。
⑧瘏(tú):因劳累而生病。
⑨痡(pū):过度疲劳,不能走动。
⑩吁:又作“盱”,假借字。
这里是“忧愁”的意思。
[译文]青葱茂盛的卷耳菜,还不满一小筐。
我想念的人呵,无意中把竹筐放路旁。
登上乱石磷磷的土山,我的马儿疲惫不堪。
暂且饮一杯美酒,不让情思久久于怀。
登上那个高冈,我的马儿羸弱颓唐,暂且饮一杯美酒,不让忧伤耿耿于怀。
登上那个石头山,我的马儿病了。
我的仆人过度疲劳,怎么不令人长吁短叹![诗旨]·《毛诗正义》:求贤诗《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
而无险陂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念行役而知妇情之笃也。
[诗歌赏析]全诗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流露出夫妻的深情,读来感人。
首章用笔细腻,将采卷耳的女子一心两用的情态写得含蓄有味。
首二字“采采”富有音韵美。
下章简略地点明“不盈顷筐”的原因——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正因了思念的重和深,她的筐才终未“盈”。
知晓内里已盛满一人,没有旁物相挤的空隙,而被情牵制,真切感受到天长路远魂飞苦的弯旋曲折,在垂眉的经久年日里,心早已不再通透清润。
既然如此,那就容我“置彼周行”,一心一意地念吧。
下三章笔锋在思妇处勒住,转向另一时地,用以丈夫思妻来曲写妻子思夫的手法,拉开空间上的距离,并连接起两地的时间,使诗在形式上具有花开两朵互相映衬的艺术效果。
《诗经》中经典名言名句140句

《诗经》中经典名言名句140句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3、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9、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1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1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1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卷耳》诗经的诗

《卷耳》诗经的诗《卷耳》诗经的诗《卷耳》是《诗经·国风·周南》第三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
全诗四章,共十六句。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1]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2]。
我姑酌彼金罍[3],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4]矣,我马瘏[5]矣。
我仆痡[6]矣,云何吁矣!作品赏析【注释】:卷耳: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1]:同置陟:登高。
[2]:虺隤:音灰颓,疲惫[3]:酒尊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兕觥:音四公,制的大酒杯[4]: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5]:音途,疲病。
[6]:音扑,疲病。
卷耳。
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1、采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
"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
嫩苗可食。
2、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
一说斜口筐。
3、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4、寘(zhì至):搁置。
周行(hánɡ 杭):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5、陟:升;登。
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éi 违):山高不平。
6、虺隤(huī tuí灰颓):疲极而病。
7、姑:姑且。
罍(léi 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8、永怀:长久思念。
9、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10、兕觥(sì ɡōnɡ 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11、永伤:长久思念。
12、砠(jū 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诗经国风周南卷耳》原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注释
⑴采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
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
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
嫩苗可食。
⑵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
一说斜口筐。
⑶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⑷寘(zh 至):搁置。
周行(h ng杭):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⑸陟:升;登。
彼:指示代名词。
崔嵬(w i 违):山高不平。
⑹虺隤(huītu 灰颓):疲极而病。
⑺姑:姑且。
罍(l i 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⑻永怀:长久。
⑼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
⑽兕觥(s gōng 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砠(jū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⒀瘏(t 途):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⒁痡(pū扑):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⒂云:语助词。
云何:奈何,奈之何。
吁(xū虚):忧愁。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
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
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
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
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
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
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
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
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
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
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
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
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
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
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
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
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
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
《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
把民谣
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
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
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
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
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
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
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 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
《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
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当读者吟咏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月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的诗歌名篇时,都可以回首寻味《卷耳》的意境。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