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漏尽通揭秘(熊春锦)

合集下载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道德修身知生命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岐黄源于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汉代道教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华夏先民就有着崇敬与修养道德的传统,翻开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中医从理论框架、经脉的发现与功用到临床医技都是历代先哲在道德修身的过程中,内求于己,外验于自然的产物,是道德修身的结果在治病临床的验证,道家的学术成果是中医的奠基石,可以说中医与道家是母子的关系。

历史上有的道家人物或有道家思想的医家,如像东汉的魏伯阳;晋代的许逊、卫夫人、葛洪、皇甫谧;南北朝的陶弘景;隋代的杨上善;唐代的孙思邈,王冰;宋代的陈抟、庞安时、琼瑶真人、张伯端、刘温舒;金代的马丹阳、刘完素;明代的张景岳;清代的傅山、云川道人、紫霞洞道士以及众多的隐修在民间的道家和佛家的老师们,更是对中医的成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翻看熊春锦先生这本论述中医与道德的《道医学》,使我们对道德修身与中医的这种脉络联系更加明确和清晰。

一、三元(源)之论构医理,三因之理明病因道德修身者遵循整体研究认识方法论,也就是居于道○,运用德一,以“像、数、理、炁论万物,隐显一体述阴阳”,我们称之为一元四素全息论,一就是德,元就是道、佛,玄元,是万物的根本。

由心(核)而化生万物生成万象,“道者,万物之注也”。

熊先生道家根据哲学“一炁涵三”而化生万物的思想,提出质元(源)、物元(源)和体元(源)的三元(源)学说。

三元(源)性物质中各具阴阳特性,分为隐态三元物质和显态三源物质。

显态三源物质是有形有质的后天类物质,隐态三元物质就是有质无形的先天类物质,他把人体所蕴含的组织器官集体液、气、魂魄、意识,全部纳入此框架之中,居高临下把西医、中医和道医的所有内容整合成一体,以此种医理验之临床,就是“上工”的必由之路。

道家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与中医不同之处,在病因上除了内因和外因,更重视一个本因,这个本因是一点灵光在久远的历史时空中所携带而来的疾病因素,它与内、外因紧密协同,在体内逐步释放,从而产生疾病因素。

(整理)三月三,又到长春观.

(整理)三月三,又到长春观.

我拜过的师傅(2015-06-21 20:37:22)我拜过六位师傅,三位佛家的,三位道家的,因为佛法僧三皈依,拜了一位佛家庙里的师傅,出版《西游记金丹揭秘》,为了感谢丘处机祖师,拜了长春观的方丈为师。

四位在家的师傅对我影响巨大,虽然不像过去人跟着师傅学,也许只是一句话,却是根本性的受用。

两位在家的佛家师傅是黄念祖和方于二位教授居士,黄念祖教授是没见过面心里臣服的师傅。

他讲的妙明真心,让我走进了佛法;方于教授正式拜过,接受过她的灌顶。

两位在家的道家师傅是太极门传人陆锦川先生和天元丹法传人熊春锦先生,二位都是著作等身的道医名家。

陆老师打开了我的唯物主义以外的世界,熊老师让我走进了《道德经》。

怀着对师傅们的愧疚,我在收集师傅们的资料,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真显。

这是我家的对联,是黄老师的师傅夏莲居先生的语录,是我的座右铭。

最初,我只知道前半部分,供奉了20年我已经知道了后半部分,并且全部做到了。

我深知明理的好处,明白了本心的道理,就会走进本性世界。

这个玄妙的世界,是因为明理而信深,才能走进去的。

信的浅、虚、假,人心当道都无法靠近本性。

对给人起死回生力量的大道深信不疑,写书、画画探索道这样的专一行为,已经延续了多年,并且越来越专一。

之前以为功纯是功夫纯熟,现在知道是因为自然专注,心灵之光已经自然凝聚,只有法身才能做功,从幼稚到老练地在无形中为众生服务,叫功纯。

真显,也不仅是一个虚像的显化,而是道融汇在万物中,所有生活细节,都是对心灵之光所化生能量的水平的验证。

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真显。

这一句话,我受用了20年,数百人跟着我受益。

四位师傅都是德、才、能、貌全面具足的教授,世纪才子、才女。

他们也不仅是他们自己,还包含着他们的师傅,这两天我在收集黄老师师傅们的资料时,我几乎旋晕了,真是高山仰止。

佛学界的显宗密宗的几座高山,都和他有关。

来人都说我家佛堂能量场很强,我今天才知道,我供了黄念祖先生的著作和照片20年,发现老师的师傅更了得,一个个都是大菩萨像。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序言这部《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是熊春锦先生近年来对老子《德道经》潜心研究探索的又一大成果。

本书主要是对老子《德道经》里“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个次第中的第一次第“人法地”思想的揭秘。

由于人类的离道失德,导致了人的品质全面退化,体内先天能量锐减,已经不具备天地那样的品质,所以老子在五千言中就提出了先要“人法地”,然后再来“地法天”,依次而修,才能成就德道。

“人法地”不仅是修真证道的基石,也直接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

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与人体生命关系最直接的莫过于地球。

人们都想健康长寿,但是对生命健康的真理却知之甚少。

人们只知用鸡鸭鱼肉填充肚皮,服用营养品补品,以求健康,反而难怪病愈多,一些常见病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人类在对性命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对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中医学、道医学和养生学漠然视之,否定自己的根文化,有人甚至提出要废除中医。

百多年来的崇洋媚外,使我们既远离了道德,也造成了对人体生命学的盲知。

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重显不重隐,知阳不知阴;只知好吃好喝以养形身,而不知人体还存在着另一个性体系统,不给他们提供道德精神食粮,使这些生命体期处在饥饿状态中,这是人多灾多病、人生际遇坎坷的最根本原因。

由于社会对人体生命学的偏知,人们对黄老学说中的“人法地”思想更是陌生。

人们生存在地球上,却不知地球与人体存在着的全息性依存关系,所以对人身这个天下最大的学问,却浑浑噩噩,糊里糊涂。

人身七尺之躯,看似平常,但他却是宇宙的全息性缩影。

人体从上到下,从头到足,从内到外,从五脏六腑、经络脉道,到四肢百骸,毛发骨骼……无不与天地相对应,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虽然都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却不明其理,不知妙要,于是便出现了有病乱投医,养生瞎盲撞,胡吃乱喝,惜命却如同害命的现象比比皆是。

“人法地”之学,就是人体生命健康长寿的学说,其理法都是先辈们在大智慧状态下显隐同观,并经过他们自身验证过的生命真理。

道 解 中 医

道 解 中 医

道解中医——人民大学“孔子文化月”熊春锦老师讲学报道欧洲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柏林老子道学中心第一主席、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先生,于2010年11月9日晚6:30,应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的邀请,进行了一场题为“道解中医”的精彩演讲。

本次讲座嘉宾云集,来自人民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学生,还有各地慕名而来的中医、国学爱好者等三百余人济济一堂。

开讲前,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罗安宪先生特意为熊先生赠送礼物,以示谢意。

同时,熊老师也为研究院赠送了所著的国学系列书籍。

“岐黄源于道”,讲座开始,熊老师指出以修身内文明为特点的中华文明是诞生中医学的基础和土壤,进一步揭示了道学文化的三大特点:1修身内求的文化教育,2以慧性内文明为先导,慧智共运的教育,3遵道贵德、敬天爱地、亲民爱生的文化教育,相比之下,以智能外求法为特征的西医则难以发现生命实相。

通过对《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科学论述、《大学》中“明明德”的阐释,举例对李时珍《奇经八脉考》的解读,以及大量西方验证,熊先生指出传统中医是轴心时代前(2500年前)通过修之身,达到慧性内文明而对生命真相做出的记录,以唯德辩证法居中统驭精气神和辨识血骨肉,持守于生命的真相而以德论病。

本次熊老师重点讲解了传统中医的三大特点1.尊道贵德,2.以德论疾,3.黄帝形名学为用。

从道德根文化的角度,结合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等实例,使听众对传统中医有了一个更根本、透彻的了解认知,唤起了人们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同时,熊先生广泛地涉及了多种传统治疗方法,例如黄老之道的可非恒名学说与经络针灸的关系,剑指掌眼治疗法的功用等,揭示了上古道医的不传之秘,并现场传授通过黄帝形名方法而治疗疾病的要诀,使现场听众深受其益。

谈到传统中医的学习方法,熊先生强调学习和振兴中医都需要内壮修身,其基础方法就是诵读。

学习中医学最有效的基础方法是诵读文理基因丰富的道德根文化经典,比如《黄帝内经》、老子《德道经》、《周易》、《黄帝四经》等。

德道经全文--熊春锦校正

德道经全文--熊春锦校正

德道经全⽂--熊春锦校正德道经-道篇来⾃古医道学苑 00:00 20:20《德道经》復興道德⼼願詞(念兹常思)道德,請接受我不全的德性,讓它周全圓滿上善合道,把道德奉獻給社會!道德,請接受我失德的⼼靈,讓它與您融合爲⼀,爲⼈類道德復興照明鏡!道德,請接受我載因的⾝體,讓它爲道⽽⼯作,爲民族的道德復興⽽存在!道德,請接受我的意和思想,讓它與⽼⼦與孔⼦同在,起⼼動念不離道德!道德,請接受我性命的全部,讓它成爲道德的⼯具,服務於世界道德回歸!《德道经》开卷歌我爱德道能,打开头顶门,灌⼊⾝体内,滋养精和神。

(开天门)我爱德道能,敞开劳宫门,吸收光和⽓,养⼼⼜养神。

(开劳宫)我爱德道能,打开⼼胸门,增强智和慧,⼀⽣都聪明。

(开膻中)我爱德道能,敞开涌泉门,浊⽓都排尽,健康⽆疾病。

(开涌泉)我爱德道能,五⾊五德明,绿红黄⽩⿊,五脏各分明。

(各分明)德光养⼼⾝,全⾝透体明,营养性和命,永做道德⼈。

德篇第⼀章:论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德。

上德⽆为⽽⽆以为也。

上仁为之,⽽⽆以为也;上义为之,⽽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莫之应也,则攘臂⽽乃之。

故失道⽽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乱之⾸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愚之⾸也。

是以⼤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取此。

第⼆章:得⼀昔之得⼀者,天得⼀以清,地得⼀以宁,神得⼀以灵,⾕得⼀以盈,侯王得⼀⽽以为天下正。

其⾄之也。

谓天⽏已清将恐裂;谓地⽏已宁将恐发;谓神⽏已灵将恐歇;谓浴⽏已盈将恐竭;谓侯王⽏已贵以⾼将恐蹶。

故必贵⽽以贱为本,必⾼矣⽽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谓孤、寡、不榖,此其贱之为本与?⾮也!故致数与⽆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硌硌若⽯。

第三章:闻道上⼠闻道,堇能⾏之;中⼠闻道,若存若亡;下⼠闻道,⼤笑之。

弗笑不⾜以为道。

是以建⾔有之⽈: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如辱,⼴德如不⾜。

建德如输,质真如渝;⼤⽅⽆隅;⼤器晚成,⼤⾳希声,天象⽆形,道隐⽆名。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篇全文释读2--熊春锦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篇全文释读2--熊春锦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篇全⽂释读2--熊春锦黄帝四经·经法经法》道法篇全⽂释读2--熊春锦《黄帝四经诗解2公正平和恒常真情道法》诗解《黄帝四经·经法·道法》题⽂诗:⾄公者眀,⾄眀有功.⾄正者静,⾄静者圣.⽆私者智,⾄智也也者,爲天下稽.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当公正,天下有事,必有巧驗.事如植⽊,多如倉粟.⽃⽯已具,尺⼨已陳,⽆逃亓神,⾄神真情.度量已具,治⽽制之.絕⽽復续,亡⽽復存,真诚所⾄,⾮存⾮亡,絕⽽復禍爲福,孰知亓極.孰知其神.死⽽復⽣,转禍爲福反索⽆形,⽆形有情,真情⾄道,尊道贵德,故知禍福,之所從⽣.應化之道,平衡⽽⽌,中正和谐.輕重不稱,⾮平⾮和,是谓失道.位,畜⾂恆道,貴賤恆位天有恆常,民有恆事,貴賤恆使民恆度.天地恒常,四時晦眀,⽣殺輮剛.不肖,位,賢与不萬民恒事,男農⼥⼯.貴賤恒貴賤恒位⽏,過亓所⾧.放.畜⾂恒道,任贤能⽏不相同放不相御.使民恒度,去私⽴公.變恒過度,以奇相以奇相御弗去.事⽆⼩⼤,物⾃爲舍.位,名形弗去正奇有位正奇有已定,物⾃爲正.逆順死⽣,物⾃爲名.名形已定達,之返;中正以達唯執道者,真情上眀上眀,天性之弗爲其主密察,萬物終始,弗爲主.君⾂之分,情通密察君⾂之⾄素⾄精,浩彌⽆形,真情所⾄,爲天下正.原⽂:道法篇道法篇原⽂:公者眀,⾄眀者有功。

⾄正者静,⾄静者圣。

⽆私者知,⾄知者爲天下稽。

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

事如直⽊,多如倉粟。

⽃⽯已具,尺⼨已陳,則⽆所逃亓神。

故⽈:度量已具,則治⽽制之矣。

絕⽽復属,亡⽽復存,孰知亓神。

死⽽復⽣,以禍爲福,孰知亓極。

反索之⽆,故知禍福之所從⽣。

應化之道,平衡⽽⽌。

輕重不稱,是谓失道。

,畜⾂有恆道,使民有恆度。

天地之恒天地之恒天地有恆常,萬民有恆事,貴賤有恆⽴(位),畜⾂有恆道,使民有恆度常,四時,晦眀,⽣殺,輮剛。

萬民之恒事,男農,⼥⼯。

貴賤之恒⽴(位),賢不宵不相放(妨)。

熊春锦:掌握伏羲黄老思想的简易方法学习笔记

熊春锦:掌握伏羲黄老思想的简易方法学习笔记

熊春锦:掌握伏羲黄老思想的简易方法学习笔记八十年代靠“胆子”,九十年代靠“关系”,世纪之初靠“点子”,一○年代靠“慧智”。

精华也就只是一个图文思维法,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思维方法。

这个图文思维法,就是一个既可以补充我们人体生命中精气神的匮乏,同时又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能量而维持住直觉灵感的一种方法。

老子的这种甚简甚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调了一个“修之身,其德乃真”。

《大学》里提到了学习次第,提到了进入大道的次第。

“大学”的这个“大”字,本身指的就是道。

读过老子五千言的人,都知道“字之曰道,强名曰大”,这是老子在自己的著作中对“道”所下的定义。

“大”和“道”,是一个意思。

“大学”,也就是“道学”,只是后来儒学把它借用过去了,变成他们的经典了。

但是,《大学》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道学”,里面谈到了修学的十六个阶段和层次。

其中,很重要的层次,就是“格物”和“致知”这两个层次,而且要求在身体里进行实践。

通过在身体里亲自进行这种体验和实践,从而达到“物格”和“知至”。

万事万物在我身体里一亮相,其中的规律性就显现出来了,就能够看到本根上面去。

我们的一双眼睛,从一生下来以后,左眼这个“太阳”和右眼这个“月亮”,就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们身体体内,是不是这样?看不见自身,说什么爱自己。

人体生命里有三种能量,但质元能量是最基本的。

三种能量形态,一个是气,一个是音,一个是光,它们可以流动,相互之间可以转换,可以吸收,可以排泄,可以支撑我们生命具有旺盛活力。

能量体当中,就是气、音、光三大类物质。

儒家经典就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因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人生观正确,孝道能够执行,仁爱能够产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吸收能量。

这个音,实际上就是空腔里面同步产生的共鸣,产生的频率性的震荡,那才叫音。

我们每个人都能产生这个音,在胸腔里能够产生的音是最多的,叫心音。

声带来干什么呢?其实,声带是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帮助人类来治病的,人们一旦有病了,就发出声来震荡出音,达到治疗的目的。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

熊春锦先生10大学术成就——01校勘注释马王堆帛书原本《老子。

德道经》第一人校勘并注释马王堆出土帛书版《老子》,恢复更符合老子创作本意的《德道经》命名次序和原貌,纠正了汉代以后被篡改了的现行通行本《道德经》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原则性错误,恢复了老子“以德进道、修德进道”的本义,指明“以德进道”、“淳德归道”为研修老子和修之身的必经阶梯,是修真证道以利于循德明道而建立道德心灵和启迪慧心之窍。

指出《德道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为解读老子道学精髓的入门密钥。

首创了“光音观心”、“恭、熟、忘、合、灵”等诵读经典之心法。

对帛书《老子·德道经》,最先进行了修真异构字象喻藏诀进行了首次揭秘与破译,揭示出其中大量天人合一的奥秘,直泄千古以来“三口不言、六耳不传”的修身修真秘诀,使这部万经之王走出神秘殿堂,回归到百姓修身实践、日每应用的现实领域之中。

因此,熊春锦先生也成为自汉代以来帛书原本《德道经》原貌恢复的第一人。

《老子。

德道经》——02终结“唯物”、“唯心”两元之争创立“唯德辩证法”熊春锦先生立足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道生之,而德畜之”的思想,依据人体生命真相中的精炁神三宝,运用“道O德一”思想,诞生出超越阴阳论的“唯德辩证法”居于道O,用“德一”,将“慧观”和“智观”、有质无形的理炁科学和有质有形的理形科学辩证和谐的统一了起来,终结西方哲学“唯物”与“唯心”的两元之争,以验证“万物尊道而贵德”、“万物为一炁,德真必归道”的自然真理和法则。

多次向国家相关机构递交以德治国、重树民族道德信仰价值体系的提案和建言文章,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旋极图和《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的书籍图片等]《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熊春锦先生立足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的思想,诞生出超越阴阳论的“唯德辩证法”,终结了西方哲学长期存在的“唯物”与“唯心”的两元之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