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反思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反思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

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

因此,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思路:教材一开始就安排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概括2的倍数的特征,难度非常大。

因为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而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容易的多,因为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我上课时以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引入课题,先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奇数和偶数,最后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让学生概括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就能说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再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2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五、说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数字卡片、计算器。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8篇)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8篇)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8篇)《2、5的倍数的特征》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走进课堂、汇报总结师: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你都学会了什么?1、5的倍数的特征生:学会了5的倍数的特征。

师: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生: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教师评价)师:谁能再说说?生:重复师:你是怎么发现这个特征的?生:从表格里,个位是5的数或个位是0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出示表格)那我们就来个小竞赛,接龙说一下5的倍数,好不好?生:好。

师:开始,一个人按着顺序说2个5的倍数。

生:5、10.。

师:谁能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个位上是5或0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这都是100以内的,那么它适用于任何数吗?100以外的也可以吗?谁来举一个例子。

(举三个,说一个验证一个)师:通过验证,可以确定5的倍数的特征了。

谁能再说一下5的倍数的特征?生回答,师板书2、2的倍数的特征跟5的倍数过程一样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师:在这个表格里,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有的数是重复出现的,比如说10、20、30……师:那你能总结出什么特征?生: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谁再说一遍?生:重复师:谁举个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例子?生:答4、奇数与偶数师:你还学会了什么?生: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师:谁再说说?生:重复师:那谁能举个生活中的数,再判断奇数还是偶数?生:举例师:我们来个小游戏吧。

(1)学号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2)学号是奇数的同学举起手来(3)学号是偶数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鼓掌(4)学号是奇数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跺脚师:大家汇报得很精彩,掌握得也很扎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2、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2、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2、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2、5的倍数特征》的课文内容。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 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 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利用 2、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 三、50,80,90,58,98
50,80,90,85,95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
数。
三、奇数、偶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 的判断练习。 四、练一练
第1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 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如“因为85不是2 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 装完。”

2、5倍数特征评课稿

2、5倍数特征评课稿

《2、5的倍数的特征》评课稿张老师亲切、和蔼的语言、教态,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比较融洽。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1、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新知的教学。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旧知逐渐迁移到新知,并让学生通过对新知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广场舞、圆圈舞比赛,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新授内容“2、5的倍数”。

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提高探索的兴趣。

在教授2的倍数时,张老师先是让学生利用百数表和2的倍数乘法算式,自己动手找出100以内2的倍数,然后小组讨论交流“2的倍数”的特征,再用同样的方法找到5的倍数特征。

最后得出结论,不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学具材料纸,除了百数表和乘法算式,材料纸上还标着学生的学号。

张老师百数表的应用非常的到位、娴熟,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知识。

学生根据学号,是2的倍数站起来,是5的倍数站起来。

站两次的是什么原因。

学生马上想到既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

利用学号再次认识奇数、偶数,以及自然数的分类。

整堂课游戏穿插其中,学生学的不亦乐乎!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建议:1、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验证倍数的方法,一定是学生说一个5的n倍数,算出乘积。

验证是否具有5的倍数特征。

或者说一个数,具有5的倍数特征,用除法验证是不是5的倍数。

2、教师课堂语言欠缺抑扬顿挫,重点的词语语调应放重、缓慢。

让学生明显听出重点内容。

3、还应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

如:个位上是0或5是5的倍数,学生说成末尾是0或5。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P17~18及P20题1~3)教学目标:①让学生通过探究2、5倍数的特征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并会正确的推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②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③培养学生察看与分析本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学内容 P17—18 做一做,P20的T1—31、什么叫偶数和奇数?举5个例子2、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3、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3、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试验练习1、试着完成P18的做一做练习2、推断下列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120 14 36 15 2024 25 40 50 86二、汇报呈现:(一)导入1、请你说出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推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12和6(2)28和7(3)13和1(二)教学实施1.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反馈主题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瞧到了什么?拿座号是多少的同学应当从双号入口进?(学生自由地说)(2)提问:先让学生自身去察看2的倍数,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如察看有困难,可作提示:看他们的个位有什么特征。

(3)让学生反馈察看的特征。

(板书在黑板上)如:2=1×24=2×26=3×28=4×210=5×2……(4)它们的个位数都有什么特点?(个位是0、2、4、6、8)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吗?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察看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教学奇数和偶数的概念(1)提问: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多少个?老师: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称它为偶数。

那么不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叫它为奇数。

《2和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2和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

《2和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2和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1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

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除了对教材理解外还要对所教授的学生很了解。

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维还在发展中,好表现,爱思考,对于新的知识感兴趣,但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有复杂度,所以老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掌握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4,6,8,10,15,16,20,25......,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倍数概念,找出2、5的倍数。

《2、5倍数的特征》评课(精选2篇)

《2、5倍数的特征》评课(精选2篇)

《2、5倍数的特征》评课(精选2篇)《2、5倍数的特征》评课篇13月4日,听了王老师的《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老师对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效果了较好,在课后教研会反馈交流中,得到了数学组老师们的认可,并且各位老师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提出的自己的想法。

下面是我个人听课后的一些感想:1、《2、5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入手,找准教学的起点适时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

2、我认为,在本节课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可以应采取分组合作,让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先独立操作,如在练习本上写出5的倍数,或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倍数,再在组内交流发现,提出合理猜想,并通过举例验证,在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学2的倍数的特征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5的倍数的特征很明显,容易发现,遵循学生思维,我认为可以改变教材的编排,先适当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并掌握学习方法,为后面学生自学2的倍数的特征作铺垫)3、在2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环节教学,王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仿照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并结合2的倍数特征讲授偶数和奇数,加深数学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采用自主探究和有意义的讲授相结合的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教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检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出判断题,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一些四位数中留一个方框填数的题来巩固2和5倍数的特征等等5、要做好全课总结,注重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一节课40分钟,我们要达到有效教学,就必须在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关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开门见山,直接入手,通过情景驱动,让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学习体验,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要注意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因为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特点,他们在回答问题是不可能一下子像课本中的概念、特征,完整、准确的表述出来,哪怕学生有一点点发现,都值得老师鼓励表扬,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在多位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概括出本节课的特征,有意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5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简单的倍数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这些特征,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2和5的倍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观察和讨论,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

3.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同样观察和讨论,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5的倍数。

4.总结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通过对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总结,形成完整的认识。

5.练习与应用: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的倍数的特征评
课稿
《2、5倍数的特征》评课稿
城区四小李小改今天听了黄静老师的《2、5倍数的特征》一课,本节课主要让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倍数的特征。

黄静老师在上新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黄老师的导入很好,说自己有一个神奇的本领,随意说个数老师就知道它是不是2、5的倍数,能吸引生的注意力,并为新课打基础。

在学习新知识黄老师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黄老师能及时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

一、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

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二、注重细节,讲究珠圆玉润
每个细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做到衔接得体自然。

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

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动态展示集合圈的交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
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公倍数”这一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环节处理得当、环环相扣
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

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

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缺一不可。

四、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建议:
1.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验证倍数的方法
2.教师课堂语言精炼些,注意语言的严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