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甲醇产业链梳理
甲醇产业链图谱

甲醇产业链图谱—甲醇的分类—甲醇大体上有工业甲醇、燃料甲醇和变性甲醇之分,目前以工业甲醇为主。
凡是以煤、焦油、天然气、轻油、重油等为原料合成的,其质量指标符合国标GB 338-2004要求的,都是工业甲醇。
—甲醇的化学反应—1.氧化反应:甲醇发生氧化反应时会形成另一种产品甲醛。
2.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一般是可逆反应。
传统的酯化技术是用酸和醇在酸(常为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回流反应。
3.羰基化反应:在铑(或锗)化合物催化剂作用下,由CO和甲醇反应生成醋酸的反应。
甲醇羰基化制醋酸是一个有重要工业价值的过程。
4.脱水反应:甲醇脱水可生成二甲醚,是一典型的酸催化反应,甲醇脱水反应的活性主要与其酸性有关:酸性增大,脱水反应的活性也增大;弱酸性是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反应的活性中心,而强酸则会使所生成的二甲醚进一步发生脱水反应而产生烃类副产物。
5.裂解反应:甲醇裂解可制氢,在技术过程中,要先对甲醇和水进行加热处理,当甲醇和水在受热环境下就会出现气化现象,将其直接导入甲醇裂解反应器中,就能得到氢气。
—甲醇的安全风险—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引入量大则可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
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工厂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的甲醇。
—甲醇上游原料—天然气:多分布于西南气田集中区域、新疆和青海气田附近;煤:多分布于山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等地;焦炉气:多分布于煤焦钢产业发达的山西、河北、山东和苏北地区。
—甲醇生产工艺—煤制甲醇:煤与来自空气中的氧气在气化炉内制得高CO含量的粗煤气,按照一定碳氢比加入H2,经净化工序将多余的CO2和硫化物脱除后得到甲醇合成气,再经过压缩、合成等工序制得含水粗甲醇,经过精馏工序精制得到产品甲醇。
煤化工产业链

第三章煤化工产业链第一节煤化工产业链简介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炼焦产业链、煤经合成氨制化肥产业链以及煤经电石制PVC 产业链。
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和煤制醇醚。
第二节传统煤化工运行分析一、产能过剩严重,将面临调整传统煤化产品例如焦炭、电石、甲醇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品广泛用于钢铁、轻工和建材等相关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43%、95%和71%,但由于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加之部分工艺较为落后,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自2005年起,我国传统煤化项目蜂拥而起,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
据2011年数据检测,煤焦化产品(包括煤化产品及深加工产品)64%的产品产量过剩,仅有36%的产品因装置联产因素限制,开工不足,年产量尚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图1 煤化产品及其下游产品产量对比图可以看出,传统煤化产品产量增速日趋减缓。
其中电石、煤焦油、煤沥青、工业萘、焦化苯减水剂等产品在最近五年内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下,而焦化苯则出现负增长,产量下降11%左右。
乙烯、预焙阳极、粗苯、醋酸、甲醇、加氢苯等产品平均增长比仍保持在10%以上。
加氢苯的产量增长速度较快,自2009年起,粗苯加氢工艺盛行,多数酸洗苯企业陆续退出市场,逐渐被加氢工艺所取代,2009年加氢苯的产能增速是较为快速的一年,年增长率高达100%以上,加氢苯产能迅速释放,但由于原料粗苯的供应受限,此后几年内,加氢苯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截至2011年加氢苯同期累计增长比下降至44.1%。
二、传统煤化工面临三大挑战由于存在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等局限,其发展正面临着原料供应、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冲击等三个方面的挑战。
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将决定传统煤化工产业未来的命运。
甲醇主要上下游产品分析

甲醇主要上下游产品分析甲醇是一种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其上下游产品涉及了许多领域。
下面将对甲醇的主要上下游产品进行分析。
甲醇的上游产品主要有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等。
天然气是甲醇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天然气合成工艺可以生产甲醇。
煤炭也是甲醇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煤气化工艺可以生产合成气,再经过甲醇合成反应制得甲醇。
生物质也可以通过生物质气化工艺生产合成气,再经过甲醇合成反应制得甲醇。
因此,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是甲醇的重要上游产品。
甲醇的下游产品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甲醇汽油、甲醇酸酯、甲醇醇溶剂等。
甲醇汽油是将甲醇与汽油混合而制成的燃料,具有高辛烷值、低排放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汽车燃料。
甲醇酸酯是将甲醇与酸酯化反应制成的酯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塑料等领域。
甲醇醇溶剂是将甲醇用作有机溶剂,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印染等领域。
此外,甲醇还可以制备氯化甲烷、硅醇、气体、甲醛等产品。
氯化甲烷是将甲醇与氯化氢反应制得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冷冻剂、消防气体等领域。
硅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可用于制备硅橡胶、硅定型剂等。
气体是将甲醇进行蒸馏、分离后获得的含有甲醇成分的气体,可用于燃烧、热能回收等领域。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用途广泛,可用于生产酸酐、树脂、泡沫塑料等。
总之,甲醇的上下游产品涉及了许多领域,其中上游产品主要包括天然气、煤炭和生物质,下游产品包括甲醇汽油、甲醇酸酯、甲醇醇溶剂等。
甲醇下游产品的多样性使得甲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煤气化(甲醇)产业链

煤气化(甲醇)产业链一、煤气化(甲醇)产业发展现状煤气化生产合成气是煤化工的核心,煤气化技术始于20 世纪30 年代,煤气化的现有方法达70~80 种,目前还在不断研发新的煤气化技术。
按时代划分,煤气化技术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由于第一代气化炉技术缺陷,70年代第二代煤气化技术逐渐取代了第一代煤气化技术。
第二代煤气化技术是六十年代末至70 年代初开发的,其代表炉型为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壳牌粉煤气化炉、GSP 气化炉、鲁奇MARK—IV 型气化炉、U-GAS 气化炉、PRENFLO 炉等。
第二代气化炉在各种煤的适应性、热效率的提高、单台炉能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减少等方面均有很大进步。
煤浆多喷嘴对置气化炉推进了我国煤气化实现产业化进程,我国目前煤气化制甲醇多采用水煤浆多喷嘴对置气化炉。
由于国内甲醇市场发展较快,利润较高,使投资者对大型甲醇项目十分关注,特别是煤产地和天然气产地,在积极研究建设大型甲醇项目,部分已经开展开工建设。
《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指出限制建设110 万吨/年以下的甲醇生产装置。
二、煤气化(甲醇)产业发展趋势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我国大规模的煤化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投产运行,作为煤化工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煤气化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燃料煤气,通过选用不同的气化方法,可以制得低、中、高三种热值燃气,以满足钢铁工业、化学工业、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民用等不同对象的要求;(2)生产合成气,用作合成氨、合成甲醇和甲醚以及合成油的原料气;(3)生产氢,煤气化制氢将是未来氢能经济的主要技术路线。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TGP)、壳牌干粉煤加压气化工艺(SCGP)和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在国内都已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其应用效果均已得到工业化验证,GSP技术在我国也已开始建设,神华宁煤和山西兰花煤化工集团将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投料试车,其经济性和装置性能将得到有效验证。
新型煤化工产业链

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当前,煤化工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和国家重点推进的产业。
煤化工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
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焦化和煤气化制合成氨,这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煤化工产业。
新型煤化工包括煤气化制取甲醇、二甲醚及其下游产品,煤间接液化制油和烯烃,以及煤直接液化制液体燃料等过程。
新型煤化工是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链。
1煤气化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这条产业链的主要工艺过程包括:煤气化制合成气;合成甲醇或二甲醚;甲醇脱水制二甲醚;甲醇或二甲醚催化合成烃类产物(主要为丙烯)煤气化技术按气化炉的形式来划分,主要有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
从技术先进性、能耗、环保等方面考虑,对于大型甲醇煤气化应选用气流床气化为宜。
有代表性的气流床气化方法有:德士古水煤浆、壳牌干粉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多喷嘴水煤浆。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应用较早,技术较成熟,国内外的工业化装置也不少,但其气化效率不高,而氧耗很高。
壳牌干粉气流床气化技术由于热效率高、煤种适应范围宽,最近两年在国内应用比较多,有10多个煤化工项目采用,但投资相对较高。
华东理工大学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也有工业化应用,较单喷嘴水煤浆气化碳利用率有所提高,但多喷嘴多路控制系统增加了设备投资和维修工作量。
甲醇是由合成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合成已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目前采用的甲醇合成方法以固定床为主,浆态床还在开发阶段。
合成塔应用最多的是列管式合成塔,但投资较大,大型厂宜用水管式合成塔、多床内换热式合成塔和固定管板的列管式合成塔。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医药、林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可作为发动机代用燃料,甲醇燃料消费已经成为驱动甲醇需求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甲醚可以通过甲醇液相或气相脱水两步法制得,也可以由合成气一步法合成。
与两步法相比,一步法技术具有效率高、工艺环节少、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大型二甲醚制备基本都采用一步法。
甲醇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甲醇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合成纤维、医药、农药等多个领域。
其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紧密,产业发展受到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影响。
一、甲醇产业链上游甲醇的生产需要原材料甲烷,其主要来源于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煤制甲醇因为过程复杂,成本高,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南非。
而天然气甲醇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亚洲、北美和中东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天然气甲醇生产地。
同时,甲醇的生产还需要催化剂、设备等配套设备。
催化剂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如巴斯夫、Siluria等。
而在设备制造领域,中国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例如获得了超过80%市场份额的齐瑞石化,和在甲醇设备设计制造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明德生化。
二、甲醇产业链中游甲醇中游包括甲醇到甲醛、二甲醚、乙二醇、甲醇酸等下游加工阶段。
其中,最主要的两个下游产业是甲醛和二甲醚。
甲醛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脱水性质,在建筑材料、涂料、农药、染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目前甲醛企业以大宗化产业为主,如山东鑫光化工等,奠定了较强的市场地位,而设备领域则集中在透平公司、饶钢集团等公司。
二甲醚在燃料领域表现突出,其清洁燃料属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领域。
目前美国、中国、澳洲等国家均在积极推广二甲醚燃料车。
三、甲醇产业链下游甲醛、二甲醚等下游产品的广泛应用为甲醇产业链下游开拓了更加广泛的市场,使得甲醇的产量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同时,甲醇还可用于生产甲烷、乙醇、丙烷等有机化合物,从而又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能源稀缺性和环保性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甲醇产业链也在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和新材料方向拓展。
例如,将甲醇转变为能源和化学产品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如利用催化剂和工艺生产出甲醇燃料电池和材料。
同时,甲醇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其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
总之,甲醇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紧密,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
煤化工产业链盘点一文读懂煤炭利用途径

煤化工产业链盘点一文读懂煤炭利用途径煤化工是指通过煤炭为原料,将其转化为化学品、能源和材料的过程。
随着能源转型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煤化工产业链逐渐被重视。
本文将对煤化工产业链进行盘点,以帮助读者了解煤炭的利用途径。
1.煤炭开采和加工煤矿是煤化工产业链的起始环节。
煤炭的开采和加工包括开采、运输、破碎、筛分、洗选等环节。
开采后的煤炭可以分为不同品位的煤,用于不同的煤化工过程。
2.煤制气煤制气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
合成气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可用于生产合成气化学品、燃料和合成液体燃料。
煤制气技术主要有煤气化和煤炭间接液化两种方式。
3.煤制油煤制油是将煤炭转化为燃料油和化工原料的过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可以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油和液体化工原料,如柴油、汽油、机油等。
煤间接液化技术则是将煤制成合成气,再进行催化或合成反应制造燃料油和化学品。
4.煤制化学品煤制化学品是指通过煤炭转化为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煤可以转化为煤焦油、煤炭气、苯、酚、甲醇、丙烯等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染料、橡胶、合成纤维等领域。
5.煤制肥料煤制肥料是将煤炭制成氮磷钾肥料的过程。
煤炭可以作为原料生产尿素、氨基酸、硝酸铵等肥料,用于农业增产和土壤改良。
6.煤制合成氨煤制合成氨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氨的过程。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农业、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煤制合成氨可以提高氨的产量和降低成本。
7.煤炭燃烧发电煤炭燃烧发电是将煤炭直接燃烧,通过蒸汽轮机发电的过程。
虽然煤炭燃烧发电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但同时还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8.煤炭气化煤炭气化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
合成气可用于生产合成气化学品、燃料和合成液体燃料。
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将煤转化为高品位的气体燃料,如城市煤气、合成天然气等。
总结起来,煤化工产业链可以分为煤炭开采和加工、煤制气、煤制油、煤制化学品、煤制肥料、煤制合成氨、煤炭燃烧发电和煤炭气化等环节。
甲醇的工业生产工艺路线

甲醇的工业生产工艺路线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六氢呋喃、甜味剂、染料、抗凝剂、溶剂、燃料等领域。
其工业生产工艺路线主要分为煤制气法、天然气制气法和生物质加气法三种。
煤制气法是甲醇工业生产的传统工艺路线之一。
其原料为燃烧煤炭后产生的合成气(Syngas),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组成。
煤制气工艺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变换反应和甲醇合成四个步骤。
煤气化是将煤炭等碳质物料在高温下与氧气或蒸汽反应得到合成气的过程。
一般采用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和煤水浆气化等不同气化方式。
气体净化是将煤气中的硫化物、烟尘和重金属等杂质去除,通常采用吸附和冷凝等方法。
变换反应是将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经过催化剂的作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水蒸汽再与催化剂反应生成甲醇。
甲醇合成即通过催化剂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
天然气制气法以天然气作为原料,通过蒸汽重整、催化裂化或部分氧化等方式得到合成气。
天然气制气工艺与煤制气工艺类似,但相比之下,天然气制气工艺更加简化和高效。
天然气制气法的优点在于天然气资源丰富、气化反应过程较为简单、不会产生固体废弃物等。
生物质加气法是将生物质材料(如植物秸秆、木材废料等)经过碳滴水热解或气化反应得到合成气。
生物质加气工艺具有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优点,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生物质加气技术还能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如通过副产物的分离和提取制取生物质炭等。
无论是煤制气法、天然气制气法还是生物质加气法,其合成气的组成都需要经过气体净化步骤,以清除杂质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
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催化剂经过变换反应,生成甲醇。
而甲醇的合成反应通常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催化剂的选择也对产率和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主要为氧化铜催化剂和氧化锌锆催化剂。
总之,甲醇的工业生产工艺路线主要包括煤制气法、天然气制气法和生物质加气法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制甲醇产业链梳理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常态下,甲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轻微的酒香;有良好的溶解性,与水、乙醇互溶,在汽油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易燃易爆;有毒性,人摄入20-30ml,会导致失明;摄入50-60ml,会致死。
甲醇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沸点:64.4-64.8℃;冰点:-97.68℃;比重0.791;甲醇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可进行氧化、脂化、羰基化、胺化、脱水反应。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是碳一化学的基础。
用甲醇可以生产上百种化工产品。
典型的有:甲醛、聚甲醛、醋酸、甲胺、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丙烯酸甲脂(MMA)、聚乙烯醇、碳酸二甲脂、硫酸二甲脂、对苯二甲酸二甲脂(DMT)、二甲脂甲酰胺(DMF)、二甲醚、乙烯、丙烯及苯,等等。
还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可直接做燃料、做甲醇燃料电池、甲醇汽油、还可以分解制氢和一氧化碳。
2008年,全球甲醇产量达到4500万吨。
我国甲醇产量1000多万吨。
甲醇生产工艺原理1.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煤与氧气在高温下燃烧,产生CO2,我们称为燃烧反应。
反应式如下:CmHn+O2→CO2+H2O+Q在缺氧的情况下,会生成CO,反应式如下:CmHn+O2→CO+CO2+H2O+Q在气化炉中,煤粉与氧气发生部分氧化反应,反应温度在1400-1600℃,压力为4MPa,反应产物主要是H2、CO、CO2、H2S。
反应方程式如下:CmHnSr+m/2 O2—→mCO+(n/2-r)H2+rH2SCO+H2O—→H2+CO2把粗煤气中的多余的CO变换为H2和CO2。
使H2/CO达到2.1左右。
反应如下:CO+H2O=H2+CO2+Q。
因为粗煤气中含有硫,采用一段宽温耐硫变换串两段低温耐硫变换工艺。
2.甲醇合成合格的合成气经压缩到一定压力(8MPa),进合成塔,在铜基催化剂上反应生成甲醇,合成反应如下:CO+2H2=CH3OH+Q(催化剂、230—280℃)CO2+3H2=CH3OH+H2O+Q(催化剂、230—280℃)。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以前使用锌-铬催化剂,合成压力很高,在25-30MPa,称为高压法。
现在使用铜-锌催化剂,合成压力下降到5-10MPa,称低压法。
合成温度是由催化剂的特性决定的。
铜-锌催化剂的合成温度为230-280℃。
铜-锌催化剂对温度比较敏感,长期在高温下运行,催化剂的活性很快就会降低,使用寿命会大幅度下降。
所以,为了保证反应温度的稳定,反应产生的热量要么被移走,要么用冷的合成气平衡热量。
把温度降下来。
甲醇羰基化制甲酸甲酯甲酸甲酯的合成方法甲酸甲酯水解制甲酸甲醇羰基化制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bonate)简称DMC,常温时是一种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熔点4 ℃,沸点90.1 ℃,密度1.069 g/cm3,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
DMC在常压下和甲醇共沸,共沸温度63.8℃。
DMC毒性很低,在1992年就被欧洲列为无毒产品,是一种符合现代"清洁工艺"要求的环保型化工原料,因此DMC的合成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化工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化工部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将其列为重点项目。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DMC),是一种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
由于碳酸二甲酯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由于DMC无毒,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
作为溶剂,DMC可替代氟里昂、三氯乙烷、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用于油漆涂料、清洁溶剂等。
作为汽油添加剂,DMC可提高其辛烷值和含氧量,进而提高其抗爆性[1]。
此外,DMC还可作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
由于用途非常广泛,DMC被誉为当今有机合成的"新基石"。
二氧化碳直接法气相羰基化法甲醇羰基化制醋酸甲醇制醋酸主要有三种方法:甲醛法(副产物多,醋酸选择性不高),丁烷液相氧化法(副产物多,难分离,对反应设备的腐蚀性大),甲醇羰基化法(成本低、无副产物,生成的醋酸选择性高达99%)醋酸制备乙酸乙酯醋酸制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即N,N-二甲基乙酰胺,是一种高沸点、高极性的非质子化溶剂,能溶解多种化合物,且能与水、醚、酮、酯、芳烃等完全互溶,具有热稳定性高、不易水解、腐蚀性低、毒性小等特点。
在合成材料、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等部门有着广泛用途。
醋酸制醋酸甲酯中文名称:乙酸甲酯,英文名:methyl acetate ,别称:醋酸甲酯,醋酸甲酯(methyl acetate)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产品,用于代替丙酮、丁酮、醋酸乙酯、环戊烷等。
是用于生产医药、农药的中间体,也是生产食品添加剂、涂料、油漆等的主要原料。
醋酸甲酯和甲醛制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
有辛辣气味,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苯,微溶于水。
本品是一种重要有机合成单体和原料。
本品为聚丙烯腈纤维(腈纶)的第二单体;可做塑料和胶黏剂;与丙烯酸丁酯共聚的乳液,能很好地改善皮革的质量,使皮革柔软、光亮、耐磨,广泛用于皮革工业和制药工业。
钾或二氧化硅做催化丙烯酸甲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MMA,简称甲甲酯。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产透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的单体。
易燃,有强刺激性气味,有中等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应避免长期接触。
甲基丙烯酸甲酯既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又可作为一种化工产品直接应用。
作为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生产,也用于聚氯乙烯助剂ACR的制造以及作为第二单体应用于腈纶生产。
此外,在胶黏剂、涂料、树脂、纺织、造纸等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乙酸制备乙酸酐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味酸,有吸湿性,溶于氯仿和乙醚,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
相对密度1.080g/cm3,熔点-73℃,沸点139℃,折光率1.3904,闪点49℃,燃点400℃。
甲醇制甲醛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甲醛的方程式为:2CH₃OH+O₂ =2H₂0+2HCHO甲醇氧化法:在600~700℃下,使甲醇、空气和水通过银、铜或五氧化二矾等催化剂,直接氧化生成甲醛,用水吸收得甲醛溶液。
甲醛溶液是一种浓度较低的水溶液,从经济角度考虑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所以一般都在主消费市场附近设厂.进出口贸易也极少。
工业上主要采用甲醇氧化法和天然气直接氧化法生产。
甲醛可由甲醇在银、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从烃类的氧化产物中分出。
可作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乌洛托品、季戊四醇、染料、农药和消毒剂等的原料。
甲醛制聚甲醛nHCHO=H-(CO)n-H+(n-1)/2H2均聚甲醛的合成一般以甲醛的水溶液在酸的存在下缩合聚合。
得到聚合度为100以上的a-聚甲醛,然后将其加热分解成甲醛气体,经精制和脱水后,通常利用部分预聚合的方法纯化单体,然后通入含少量引发剂的干燥溶剂中进行聚合。
聚甲醛是一种没有侧链,高密度,高结晶性的线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聚甲醛是一种表面光滑,有光泽的硬而致密的材料,淡黄或白色,可在-40-100°C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
它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也比绝大多数工程塑料优越,又有良好的耐油,耐过氧化物性能。
很不耐酸,不耐强碱和不耐太阳光紫外线的辐射。
聚甲醛的拉伸强度达70MPa,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有光泽,这些性能都比尼龙好,聚甲醛为高度结晶的树脂,在热塑性树脂中是最坚韧的。
具抗热强度,弯曲强度,耐疲劳性强度均高,耐磨性和电性能优良。
甲醛制聚甲氧基二甲醚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简称PODEn、DMMn或OME),又名聚甲醛二甲醚、聚氧亚甲基二甲醚、聚甲氧基甲缩醛,是一类以二甲氧基甲烷为母体、亚甲氧基为主链的低分子量缩醛类聚合物,其通式表示为: CH3O(CH2O)nCH3 (其中,n≥2的整数,一般取值小于8,下文用DMMn表示)。
其聚合度为DMM3-6用于高品质柴油的调和剂。
通常由甲醛与甲缩醛反应制得。
DMM3-6可作为清洁柴油调和组分,物性与柴油相近,调和到柴油中使用不需要对车辆发动机供油系统进行改造。
其十六烷值高达76,含氧量47%~50%,无硫无芳烃,在柴油中调合10%~20%,能显著降低柴油冷滤点,可改善柴油在发动机中的燃烧质量,提高热效率。
同时DMM2、DMM3和DMM4也是一类溶解能力极强的溶剂。
甲醛制乌洛托品乌洛托品别名六亚甲基四胺或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白色吸湿性结晶粉末或无色有光泽的菱形结晶体,可燃。
熔点263℃,如超过此熔点即升华并分解,但不熔融。
有害物成分六亚甲基四胺CAS No. 100-97-0。
甲醇制二甲醚甲醚又称二甲醚,该物质溶于水、汽油、四氯化碳、苯、氯苯、丙酮及乙酸甲酯,主要用作溶剂、冷冻剂、喷雾剂等。
二甲醚制乙醇二甲醚制烯烃甲醇制乙烯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低碳烯烃的需求日渐攀升,供需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甲醇制乙烯、丙烯的MTO工艺和甲醇制丙烯的MTP工艺是目前重要的化工技术。
该技术以煤或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是发展非石油资源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的核心技术。
乙烯和甲醇、合成气制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制聚乙烯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
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
nCH2=CH2---(催化剂,高温高压)---[-CH2-CH2-]n-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2 CH2=CH2 + O2 ------(Ag催化,△)--------> 2 C2H4O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2H4O,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以前被用来制造杀菌剂。
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长途运输,因此有强烈的地域性。
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
在化工相关产业可作为清洁剂的起始剂。
乙烯和纯苯制苯乙烯苯乙烯(Styrene,C8H8)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烯基的电子与苯环共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中,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及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