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

合集下载

幼儿文学 8第八章 图画书

幼儿文学 8第八章 图画书
图画书的环衬具有多方面的功 能。环衬具有实用功能,一是保 护书芯,二是使封面、封底和内 页之间牢固联接。
第二节 图画书的形式构成
扉页是图画书正文开始前的一页, 一般会重复封面上出现过的书名、 作者以及译者、出版机构的名称。 有的扉页上还有作者的简介以及本 书的获奖记录等。
扉页上一般也包含图画,它有时 是正文中的一个画面,有时则是单 独创作的。扉页上图画的功能与封 面图画相近,主要是提示作品的主 要角色、基本事件或情感基调等。
1. 一般图画书,也称 为无字书或者无文图 画书,是指作品的正 文部分客观上不出现 任何文字的图画书。
2. 一般图画书,又称 为有文图画书或者图 文并茂图画书,是指 图画和文字共同表现 内容的图画书。
第一节 图画书的含义与类型
二、 图画书的类型
(二) 文学类图画书、知识类图画书
1. 文学类图画书 文学类图画书是包含情节、主题、角色、环境等文 学要素的图画书。 其一,故事类图画书。 其二,非故事类图画书。
2. 尝试创编一本适合幼儿阅读欣赏的图画书。可以 与同学合作。
图画故事书中的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粗线条的,具 有一定的空白,需要画面的配合,才能具体、充实起来。
优秀的图画故事书,其图画与文字是互动互补的,如果 缺少了其中一方,另一方的表现力就会受到影响,整个作品 意义与情感的传达就会不完整。
第三节 图画故事书的特点
一、 图文共同讲述故事
鳄鱼
我真的不想看到他…… 但是我非看不可。 啊! 我一定得去吗? 我好害怕…… 我一定要勇敢。 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哎呦!! 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但是生气是没有用的。 不用太久…… 咻…… 多谢您啦!明年再见。 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 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儿童图画书的内容特征

儿童图画书的内容特征

浅析儿童图画书的内容特征【摘要】:儿童图画书是写给孩子们的书,它的内容是根据儿童心理为主体,以儿童智力为标准进行设计的,是以儿童为本位的语言艺术,图画书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图画书内容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图画书内容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

【关键词】:图画书儿童本位情感儿童图画书是写给孩子们的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是通过文字与图画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的交织、互动来共同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儿童图画书中离不开图画,但同样离不开文字的支撑。

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央求妈妈给讲故事,在这个时候,孩子就随着故事的情节的发展,发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变化。

并且,孩子们还经常对一个故事特别的钟爱,反复的听,甚至是自己都会讲了,还是觉得在听的过程中乐趣无穷,这就是儿童图画书故事内容的魅力。

写给孩子们的书,它的内容一定是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是以儿童为本位的语言艺术。

就如郭沫若在1922年初写的《儿童文学之管见》提出儿童文学不是“干燥辛刻的教训文字”。

不是“平板浅薄的通俗文学”,不是“鬼画桃符的妖怪文字”,而是以“儿童本位的文学”。

所谓“本位”,就是根本、核心或出发点的意思,即是说,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小读者的心理特征、智力发展、理解能力为创作出发点。

图画书的内容就是基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与他们特定时期及其特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艺术形式。

一、儿童图画书内容的简洁性图画书的内容是依据儿童心理为主体,以儿童智力为标准进行设计的。

从学龄前到学龄期,儿童的大脑结构和机能都在不断发展。

从结构方面看:脑重量不断增加,三岁儿童脑重仅有一千零十一克,到七岁时可达到一千二百八十克,九岁时达一千三酉五十克,十二岁时达一千四百克,也就是成年人的水平。

从以上数据显示,幼儿时期的孩子智力还比较低,理解能力有限,正处于人生最懵懂的阶段,所以写给他们的故事书的语言内容必定具有简洁性的特征。

怎样阅读一本图画书

怎样阅读一本图画书

而莎莉自己也沉浸在幻想里时,她在海边 瓜汤,才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南瓜汤。可有
干什么呢?
一天早上,鸭子却起了一个绝早,去够那
2.文字的排列
把挂在墙上、本该不属于他的汤匙。于是,
在绝大多数的图画书里,文字还仅仅 伴随着“咣啷”一声巨响,汤匙掉了下来,
是一个叙述者,恪守职责,默默地承担着 不但画面里的猫和松鼠被震醒了,连我们
地排列在那里,与边上那些朴实无华、温 字符,也是图画,“文字图形化”可以说是 呢……”故事就在猪大哥和卷心菜小弟逗
她的拿手好戏。这看看《小房子》和《淘气 人捧腹大笑的一问一答中展开,最后天上
的火车头》 中的两幅对开的画面就知道 浮现出来的一头巨大无比的卷心菜鲸鱼。
了,左面一页的文字的排列方式与右面一 这是一本从左往右翻的书,它的地平线被
地方?这一连串的疑问紧紧地抓住了读 然后是兔子、猫、狗……左面一页是甘伯 而是在重复中开始了这个绝对别出心裁
者,迫使孩子们不停地往后翻页,当最后 伯和他的船,右面一页是占据整个画面的 的故事—— —1:左面一页的文字是:“门开
不过也有的图画书里,一行行排列得 单,开始上路,向着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远 从蚊子到脱束 方一路滚去,去寻找他那失落的一角…… 兔子……最后又回到蚊子的环环相扣的
缚,变得又大、又粗、又黑,甚至歪七扭八 就是这根举足轻重的黑线,贯穿全书,把 故事,所以画家在画面里也巧妙地穿针引
的狼变成了猪,但它的文字并没有像故事 地面的线。“失落的一角”在这根线上经历 祸出蚊子之口。蚊子从此以后只好东躲西
一样离谱,而是安分守己,穿插在让人匪 了漫长的等待与失望之后,他遇上一个名 藏,只要它出来问大家还生它的气吗,就
夷所思的画面之间。
叫“大圆满”的圆,于是,他走出往日的孤 会得到“啪”的一声的回答。因为这是一个

学前儿童文学第三章幼儿图画书

学前儿童文学第三章幼儿图画书

第三节
幼儿图画书的阅读欣赏指导
谢 谢 观 赏 !
1,小河边,走来一只公鸡。它不知
道狐狸发现了自己。 2,狐狸扑过来,抓住了公鸡。 3,公鸡对狐狸说:“请让我说完 要告诉你的话,再吃掉我好了。” 狐狸认为公鸡是跑不掉的,就同意 了。公鸡在狐狸的耳边说出了一句 话…… 4,谁知,听了公鸡的话,狐狸却 调头跑走了……
从前,有一个猎人……
第四节 幼儿图画书的创编
一、绘画要求 (一)符合幼儿观赏图画的特点。形象/画面/色彩
(二)掌握图画的绘制要求:
富于幼儿情趣/有动感/有细节 充分利用图画书翻页的欣赏方式
二、文字要求
具体、精炼,有可视感 连贯、完整,有动感 通俗、优美,有节奏感 准确、生动,与构图一致
第二节 幼儿图画书的功能及特征
功能: 1.满足幼儿的阅读欣赏要求 2.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3.以“亲子共读”促进交流 特征: 1.形象的直观性(大灰狼和七只小羊) 2.整体的传达性(古利和古拉) 3.画面的趣味性(逃家小兔)
第三节 幼儿图画书的分类
(一)无文图画书 瑞士著名画家莫妮克.弗利克斯的“老 鼠无字书”系列。 (二)图文并茂的图画书 英国著名女漫画家毕翠克丝.波特的 《节、幼儿图画书概说
一、幼儿图画书的概念 :(图画故 事书,Picture Book,日本称为 “绘本”) 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者全 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以幼儿为 主要接受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学前儿 童文学样式。
第一节、幼儿图画书概说
二、幼儿图画书的发展: 1)捷克教育家约翰.阿姆斯.夸美纽斯,17世纪创作的《世 界图绘》是世界上第一本儿童图画书。 2)18世纪英国出版商约翰.纽伯利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儿 童图书出版社“圣经与太阳社”。 3)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三位图画故事作家瓦尔特.克雷恩、 兰道夫.凯迪克和凯特.格林纳威。其中,兰道夫.凯迪克被后 人称为“现代图画书之父”。 4)女画家毕翠克丝.波特的《兔子彼得的故事》为图画书 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5)20世纪上半叶,图画书在美国得到繁荣发展。 6)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图画书的发展后来居上。 7)我国的图画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起步。

绘本的表现手法文字与排列

绘本的表现手法文字与排列

绘本的表现手法:文字与排列
好的文合效果是文的共图结应该图
词结极演,就像是好的、 曲合,有佳的
译填补默契,却不是彼此的翻,在相互
空隙之余,能留白,者有
还够让读参与想象的余地。


童本中文之的
儿绘图与间关
系有几呢?
哪种
1. 文互相,完全一致
图与对称
绘来
本《小小手出了》
2. 文互相依存,相互充
图与补
本《母去散
绘鸡萝丝步》
3. 文互相托,相互提升
图与衬
绘为么们边嗡嗡
本《什蚊子老在人耳叫》
4. 文互相偏离,分述
图与别讲
绘远
本《莎莉,离水一点》
5.文互相行,中另有乾
图与并图

本《夏洛特的小猪存罐》
绘钱
文字排列技巧
应们阅读习惯(一)要适人的

(二)要考字体的外形特征
个设计调
(三)要有一基
设计与灵(四)字体的排列要活
本中的像和文字同等重要,绘图
两职辅
者各司其 又相相成、互相融合。

感谢观看。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图画书和有插画的图书的区别:
文х画 = 图画书
文 + 画 = 带插画的书
儿童图画书由于以图画为主,有时很难与儿童图画 读物区分开。因此,最初的儿童图画书概念既包括 文学性的图画读物,又包括非文学性的知识性图画 读物(如儿童识物画书、百科知识画册、玩具书、 概念书、游戏书等)。 儿童图画书可分为:
动画片≠卡通读物
(光电媒体)

(纸质传媒)
卡通读物的画面语言
卡通读物通常是用连续的画面来讲述故事。它在 画面构成上同图画书有一些区别,形成了一些特定 的画面语言。这种语言不像文字语言那样由文字符 号来表达,也不像动画片那样用快速移动的画面加 上声音对话和音响来表达,而是使用相对固定的画 面加上文字对话以及象声、象意符号来表达。
3.感情和心理 描写
感情和心理描 写在图画书的画 面中不容易表现, 一般使用文字来 表述,而卡通书 中一般用对面部 表情的刻画来描 写。
4.画面中的 文字
图画书中的文字一 般都集中固定于画面 中的某一位置,是图 画的补充;而卡通中 的文字是整个画面的 一部分,位置也不固 定。卡通读物的文字 至少有6种说法:对 话、独白、内心独白、 旁白、音响和表词达 意。
图画书的作用
儿童图画书是现代印刷术和现代艺术结合的产物。它特 殊的表现形式和接受方式,对儿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画书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画面,给识字不多的儿童直观 的体验,把儿童带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给儿童以最初 的审美教育。图画书不仅能够让儿童获得对“书”的概念 的初步感受,而且还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图书书多是 手绘图片,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对儿童审美能力 的提高大有帮助。
从整体上看,我国图画书的发展要比西方晚一百多 年,还存在文字作者不稳定、文图创作分离等不足。 不过,随着社会对图画书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的 创作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

幼儿园亲子共读:儿童文学与图画书阅读案例

幼儿园亲子共读:儿童文学与图画书阅读案例

幼儿园亲子共读:儿童文学与图画书阅读案例亲子共读是指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和共享的阅读活动。

在幼儿园阶段,亲子共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认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亲子共读,家长不仅能够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在亲子共读中,儿童文学和图画书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材料,它们不仅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和感受。

为了更好地探讨幼儿园亲子共读中儿童文学和图画书的重要性,我们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 《小熊和小鼹鼠》(The Bear and the Mole)这本图画书以小熊和小鼹鼠的友谊故事为主线,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插画展现了友情和包容的重要性。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来引导孩子思考友情、包容和相互帮助的意义,从而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情感和道德的熏陶。

2. 《小马加油:学会拥抱自己》(Little Horse: Dances with Himself)这本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小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通过勇敢和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可以借助这个故事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面临困难,但只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这能够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启发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3.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小王子》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小王子在星球之间的冒险故事,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对友情、爱情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名言段落,引导孩子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阶段的亲子共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认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作为亲子共读的重要阅读材料,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

儿童文学图画书的_格式塔_式阅读

儿童文学图画书的_格式塔_式阅读

2008年1月 第26卷第1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 ef ei Teacher s College Jan.2008 Vol.26No.1[收稿日期]2007-09-15[作者简介]储小燕(1980-),女,安徽岳西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0式阅读储小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摘 要]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任何形状或形式绝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重新加以建构使之完形的结果。

格式塔心理学这种标举整体,弘扬接受主体性的意蕴,对儿童文学图画书的阅读有较大的启示。

图画书的阅读既可以是一种整体性阅读,又可以是一种闭合性阅读,同时还可以是一种同构性阅读。

这样的阅读诠释了图画书带给我们乐趣的真谛。

[关键词]图画书;格式塔;阅读[中图分类号]B84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116(2008)0120129204图画书是儿童文学里一种重要的书籍形式,有点类似于无声电影。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

0[1]6儿童文学里的图画书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它是用图画和文字互动着推进故事的艺术。

在图画书里,文字不是图画的脚本,图画也不是文字的画面表现。

/格式塔0一词原是德文/Gestalt 0的中文音译,本意是指事物的形式和形状。

/格式塔0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0,是20世纪初发于德国的一个现代心理学派别,后在美国广泛流传与发展。

完形心理学主张任何/形0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加以重新建构的/整体0。

格式塔心理学这种重视整体,标举接受主体性的思想,对我们阅读儿童文学图画书具有较大的启示。

一、整体性阅读加拿大教授培利#诺德曼在5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6里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0[2]268格式塔心理学坚决反对元素分析,大力倡导整体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储小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2008年1月第26卷第1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摘要]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任何形状或形式绝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活动重新加以建构使之完形的结果。

格式塔心理学这种标举整体,弘扬接受主体性的意蕴,对儿童文学图画书的阅读有较大的启示。

图画书的阅读既可以是一种整体性阅读,又可以是一种闭合性阅读,同时还可以是一种同构性阅读。

这样的阅读诠释了图画书带给我们乐趣的真谛。

[关键词]图画书;格式塔;阅读图画书是儿童文学里一种重要的书籍形式,有点类似于无声电影。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

”[1]6儿童文学里的图画书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它是用图画和文字互动着推进故事的艺术。

在图画书里,文字不是图画的脚本,图画也不是文字的画面表现。

“格式塔”一词原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本意是指事物的形式和形状。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初发于德国的一个现代心理学派别,后在美国广泛流传与发展。

完形心理学主张任何“形”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加以重新建构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这种重视整体,标举接受主体性的思想,对我们阅读儿童文学图画书具有较大的启示。

一、整体性阅读加拿大教授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2]268格式塔心理学坚决反对元素分析,大力倡导整体组织。

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理论基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韦太默曾引用冯·艾伦费尔斯的观点说:“我演一支由六个乐音组成的熟悉曲子,但使用六个新的乐音,尽管有了这种改变,你还是认识这支曲子。

在这里一定有比六个乐音的总和更多的东西,即第七种东西,也就是形一质,原来六个乐音的格式塔质。

正是这第七个因素或元素能使我们认识已经变了凋的曲子。

”[3]297同样,一个三角形,无论采用何种颜色来画那三条线段,只要是这三条线段的关系不变,它就始终是一个三角形。

韦太默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乐音或一条线段是曲子或者图形中的一部分,其作用是由作为整体的曲子或图形的特性决定的,而不是相反。

格式塔心理学正是用整体论来解释艺术的,他们认为艺术品具有结构特质,因此,艺术品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

阿恩海姆说:“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也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

”[4]5格式塔心理学不赞成把对一棵树的知觉分解为颜色、硬度、亮度、光滑等感觉,但是它并不反对把树分析成树干、树叶这些真确的部分。

阿恩海姆说:“所谓‘真正的部分’,就是指那些在一个整体内与整体的其他部分分离的小整体。

”[4]95在图画书中,图和文就可以说是这样的真确的部分。

图画和文字是图画书这个整体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所谓整体并非等于所有构成它的各部分要素之和,而是经由知觉组织从原有构成成分中“凸现”出来的全新整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

这种整体正是通过知觉直接的、同时性的组织活动的产物。

按照这一原理,文学的阅读不是消极被动的感知,而是读者通过创造性的知觉活动对作品提供的种种要素进行重组而生成新的意129境整体的过程。

在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有一致的方向,可是又有各自的语言和趣味。

图的意义是大于所有图的总和,图和文字的相加也是大于图加上文字的数。

图画书中的“格式塔”质,也正如诺德曼所说的一定要看到图画中的故事、一定要读出文字和图画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美国佩特·哈群斯的图画书《母鸡萝丝去散步》[5]就是一个“格式塔”质非常鲜明有趣的故事。

这个图画书中的文字故事如下: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整本书有十四个画面,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这个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了。

我们把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就可以来叙述一下图里的故事,一共是14幅图:1.母鸡离开她自己的家不远,正走在一幢红房子前面,一只狐狸在鸡舍下面的柱子下露出了自己的头和前脚,狐狸的舌头已经伸了出来。

2.母鸡走在钉耙的旁边,红房子落在了母鸡的后头,她的前面有一棵放着篮子的树,母鸡的身后是凌空越起的狐狸,他的眼睛溢满了得意的神情。

3.钉耙砸扁了狐狸的鼻子,母鸡离放着篮子的树很远了,她走到了页面的尽头,院子的尽头。

在院子尽头的房子上还有两根竖立的叉子之类的工具,也许是狐狸不会善罢甘休吧。

4.母鸡走在池塘边,她的身边是两只在土堆上的青蛙和一只在水草花上飞舞的美丽的蝴蝶,前面的一棵像杨柳的树顶上站着一只画眉鸟。

她的身后是跃起的狐狸,狐狸的屁股我们在画面上是看不到的,狐狸恐怕是使出了全身的劲呢! 5.狐狸一头栽进了池塘,他的身后是两只高高跳起的青蛙,萝丝母鸡已经到了树下,蝴蝶和鸟儿我们都看不见了。

6.天上出现了金黄色的太阳和白云朵朵,萝丝走在干草堆的顶部,干草堆的前面有一只山羊,狐狸正在向干草堆上猛扑,干草堆的侧面还有两只小老鼠。

7.阳光依然明媚,萝丝已经安然的从山羊身边走过,后面的狐狸却扎进了干草垛里,小老鼠们都吓得乱窜。

8.萝丝一只脚踩在面粉袋的绳索上,狐狸在后面紧紧的跟着,伺机待发。

9.狐狸被面粉埋住了,萝丝已经若无其事的走过了面粉房。

10.母鸡正在穿过篱笆,狐狸从篱笆上紧扑了过来,篱笆外面停着一辆四轮的手推车。

11.狐狸自然是摔进了手推车,萝丝向前面的蜂房继续前进。

12.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蜂箱,萝丝却在蜂箱下面坦然钻过。

13.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萝丝还是继续向前迈步。

14.萝丝安全的回到鸡舍。

这本书的每一幅图画都有特定的结构,这些特定的结构又都有各自的意义,就单单说母鸡在每幅图中位置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展示不同的意义空间,而所有的图又是连续的,按照一种内在的时间顺序在叙述着狐狸追逐母鸡的故事。

阅读图画书,读画面,读颜色,读神采,读动作,读出图里特定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读出这种书籍整体结构里所蕴含的支撑的意义。

《母鸡萝丝去散步》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比照。

文字只是对萝丝散步的一种描述。

至于那只跟在萝丝身后上蹿下跳的狐狸,只字未提。

有人说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

约翰·洛威·汤森才会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说:“经典之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6]343从格式塔的观点来读这本书,正是因为傻傻的萝丝一直是高高兴兴的,对身后危险的浑然不觉,也正是因为文字叙述的平淡无奇,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等等在一起所构成的奇特整体结构,这种整体结构所蕴涵的独特格式塔质,让我们读来意趣横生。

换言之,图画书并不是作为某种元素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而存在。

对于阅读者来说,如果不能把握这种图画书的整体或统一结构,那么我们便永远不能欣赏图画书。

图画书的阅读应该从文字和图的有机组合中妙悟出一种超乎文字和图画结构之外的整体风韵。

二、闭合性阅读图画书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图画所描述的只是瞬间。

文字的叙述也都是非常简洁的,甚至有的图画书是没有文字的,即无字书。

但是,我们知道,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最简单的故事,也应该是由很多的瞬间组成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成功的阅读图画书所带给我们的故事呢?甚至是孩子阅读图画书的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存在着一种“完形压强”,即当一个不完全的形状呈现于读者眼前时,在人的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激烈地活动,极力想改变这种形状,使之恢复为完整、和谐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在的心理平衡。

如一个缺少顶角的三角形,既可以在知觉中被恢复为一个梯形,也可以被恢复为一个三角形。

这种通过知觉对不规则、不完满的图形进行填补,使之完整和谐的心理倾向,被称之为闭合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创造性的心理机制常常实现于格式塔的这种闭合性之中,而不完满、有空缺正是人们进行心理闭合的重要条件。

图画书中瞬间与瞬间的间隙就是召唤我们读者去揣度,去填补,去完成作品的未竟之义。

通过这种闭合,我们也就成功的获得了阅读图画书的乐趣。

加拿大女画家菲比·吉尔曼《爷爷一定有办法》[7]画面描绘了地上和地下两个不同的空间里发生的故事。

地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在文字部分只字未提,但是,地下的故事和地上的故事是紧紧相连的。

约瑟蓝布料的减少总是预示着小老鼠蓝布的增多,地上世界的失去总是让地下世界变得丰富。

约瑟妹妹的出生,妹妹也像约瑟一样有了像天空般的蓝色的毯子,又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故事,这些没有说出来,也没有画,完整的故事是要通过我们读者自己的想像去让它丰富起来的。

接受美学大师伊瑟尔说:“我们只想见出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

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部分,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分,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不可能发挥想象。

”[8]8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而且也应当为读者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审美想象空间,这是审美接受的重要前提。

空白意识是文学作品旨在追求的极境,它具有一种多层次性、未确定性的审美特征。

当这种未定性领域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形呈现给读者时,必然会给读者的接受活动造成审美张力的对峙,它强烈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情感、思想等审美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去联想,去填充,以最终消解这些张力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

优秀的图画书中经常会有留白和空白页。

留白说的是图画书的画面,空白说的是页面。

留白是一种绘画的技巧,而空白是设计的手段。

留白和空白页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莫里斯·桑达克和作家贾尼丝·梅·尤得瑞合作的《我最讨厌你了》,詹姆士和约翰是两个如胶似漆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两个人闹别扭了,画面上,两个背对背互不理睬的男孩被一大块留白隔开了。

留白让我们想到的是他们心理上的距离和生气的程度。

对于图画书这种非常简洁的艺术,成功的进行闭合性阅读引导,实在能催生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

三、同构性阅读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阅读图画书?许多人可能都认为是图画书比文字书(语言)形象,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实际上,从孩子的成长来说,婴儿是先对声音有反应之后,才对图画有反应的,也就是说,孩子更容易理解图画,绝对不是他们喜欢图画书的充分理由。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无论是物理世界还是心理世界,其万事万物都表现为一种力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