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 1、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A、舍——捨 B、翦——剪 C、佗——他 D、 说——悦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 A、桀——揭 B、陈——阵 C、赴——讣 D、 暱——昵 3、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 B、其是之谓乎? C、有基 无坏,无亦是务乎? D、敢问何谓也?
二、多项选择题 。 1、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古今字的是 A、厌——餍 B、寤——牾 C、御——馭 D、说——悦 E、女——汝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 A、无——毋 B、俛——俯 C、阙——掘 D、锡——赐 E、错——措 3、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是 A、谓之京城大叔.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闻之,有献于公。 D、不如早为之所,无 使滋蔓。 E、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 的是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B、是以远至迩 安。 C、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 而无令名之难。 D、君何患焉? 5、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对象,属于词组的是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大隧之中, 其乐也融融。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 齐师败绩。
四、古文标点题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狄人攻卫其民曰 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召使宫人 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狄人追及懿公于荥 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 呼天而号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表因自刺其腹内 懿公之肝而死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 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救卫于楚丘
Hale Waihona Puke 三、古文今译题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 难图也。 3、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4、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 然? 6、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古诗文阅读】《郑伯克段于鄢》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郑伯克段于鄢》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郑伯克段于鄢①左丘明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 ,日武姜④。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于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注解:①节选于《左传》②初:当初,从前。
故事开头时用语。
③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
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
④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基础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基础练习(教师版)《郑伯克段于鄢》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A、庄公寤生..(逆生) B、亟.请于武公(快速)C、无使滋蔓..(滋长蔓延) D、难图.也(图谋)B、亟,屡次。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 C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D. 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C(施,推广,延及。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C )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辟通“避”;锡通“赐”;阙通“掘”)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 )A.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B. 姜氏何厌之有C. 君何患焉D.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A(A为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5.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D)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D(A、为,与所连用,表被动。
B、为,创作,写。
C、为,作为。
D、为,对。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C )A. 今京不度.,非制也B. 段不弟.,故不言弟C.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D.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答案:C使动用法。
其余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报任安书》1、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B )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B、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错)C、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D、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B.过:责备2、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C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大底圣贤之所为作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A.处于卑贱地位//卑鄙龌龊。
B.不同寻常//表程度的副词,很。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练习

18 伯克段于鄢(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 .寤.生(w ù) 亟.请(q ì) 虢.叔(ɡu ó) 不义不暱.(n ì)B .遗.之(w èi) 祭.仲(zh ài) 泄.泄(xi è) 具卒乘.(ch én ɡ)C .恶.之(w ù) 百雉.(zh ì) 繄.(y ī) 共.叔段(ɡōn ɡ)D .施.及(y ì) 城颍.(y ǐn ɡ) 荥.阳(x ín ɡ) 克段于鄢.(y ān)解析 B 项“泄”应读“y ì”,“乘”应读“sh èn ɡ”。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给,替。
B .请以遗.之 遗:赠送。
C .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D .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
解析 A 项,“为”是动词,解释为“是”。
答案 A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 A .请以.遗之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解析 B 项连词,表目的,“来”。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用”、“把”。
答案 B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庄公寤生,惊.姜氏必先苦.其心志必复之全.之B.⎩⎨⎧隧.而相见故名.曰寤生公入而赋.C.⎩⎨⎧ 渔人甚异.之夫人将启.之今京不度. D.⎩⎨⎧ 无生.民心舞.幽壑之潜蛟项伯杀人,臣活.之解析 C 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启”为动用法,为……开门,“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 项名词作动词,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例句:氏何厌之有A.⎩⎨⎧ ①其是之谓乎②苟以天下之大 B.⎩⎨⎧ ①大王来何操②敢问何谓也C.⎩⎨⎧ ①因击沛公于坐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①戍卒叫,函谷举②今臣亡国贱俘 解析 B 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1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D .谓之京城大叔解析:A 项,“辟”通“避”;C 项,“阙”通“掘”;D 项,“大”通“太”。
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不了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姜氏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D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解析:A 项,“堪”是“受得了”的意思;C 项,“厌”是“满足”的意思;D 项,“施”是“推及”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都城过百雉B .谓之京城大叔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解析:A 项,古义:城邑的城墙;今义:京城,京都。
B 项,古义:对“共叔段”的尊称;今义:对与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男子的尊称。
C 项,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答案:D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 B.⎩⎪⎨⎪⎧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 项“于”,介词,在。
B 项“及”,等到;到。
C 项“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共叔段。
D 项“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
答案:A5.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入而赋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 .今京不度D .庄公寤生,惊姜氏解析:D 项,“惊”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余三项中“赋”“隧”“度”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何患焉A .郑武公娶于申B .颍考叔,纯孝也C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D .其是之谓乎解析:D 项和例句是宾语前置句。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习题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习题《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先秦: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1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D .谓之京城大叔解析:A 项,“辟”通“避”;C 项,“阙”通“掘”;D 项,“大”通“太”。
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不了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姜氏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D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解析:A 项,“堪”是“受得了”的意思;C 项,“厌”是“满足”的意思;D 项,“施”是“推及”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都城过百雉B .谓之京城大叔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解析:A 项,古义:城邑的城墙;今义:京城,京都。
B 项,古义:对“共叔段”的尊称;今义:对与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男子的尊称。
C 项,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答案:D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 B.⎩⎪⎨⎪⎧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 项“于”,介词,在。
B 项“及”,等到;到。
C 项“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共叔段。
D 项“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
答案:A5.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入而赋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 .今京不度D .庄公寤生,惊姜氏解析:D 项,“惊”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余三项中“赋”“隧”“度”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何患焉A .郑武公娶于申B .颍考叔,纯孝也C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D .其是之谓乎解析:D 项和例句是宾语前置句。
专升本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擅长描写战争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左传》2.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A.《论语》B.《史记》C.《左传》D.《战国策》3.《郑伯克段于鄢》的主旨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的纯孝与机智4.《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A.庄公“寤生”B.共叔段“收贰以为己邑”C.颍考叔“食舍肉”D.庄公母子“隧而相见”5.《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的性格特征是()A.阴险狠毒,工于心计B.褊狭昏聩,以私情干政C.贪婪狂妄,愚昧无知D.老成持重,为国焦虑6.《郑伯克段于鄢》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盘庚迁都时B.战国末期C.春秋初期D.武王伐纣时7.《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A.顺序B.倒序C.平叙D.插叙8.《郑伯克段于鄢》中描写的“聪明机智”的人物是()A.郑庄公B.祭仲C.共叔段D.颍考叔二、填空题1.《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
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3.《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惊姜氏”的“惊”的用法是。
5.“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克”意为。
三、解释加点词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公曰:“制,岩邑..也。
”3.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4.无庸.,将自及。
5.不义不昵.,厚将崩。
6.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8.爱其母,施.及庄公。
四、简答题分析《左传》叙写战争的特点。
五、阅读分析题阅读《郑伯克段于鄢》,回答问题。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课后练习高二()班姓名(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
2.佗邑唯命。
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
9.无庸,将自及。
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
13.永锡尔类。
锡,通“”。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
生,用法,。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句2.制,岩邑也。
句3.郑武公娶于申。
句4.亟请于武公。
句5.有献于公。
句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为: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六)多义词1.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2)亟请于武公。
介词,。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
(4)段入于鄢。
介词,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
(2)克勤克俭。
动词,。
4.为(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
(七)古今异义词1.都城过百雉。
古义:,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
今义:认为。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何谓何患何厌之有何谓:谓何,疑问代词宾语。
何患,患何。
何厌之有: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有标志前置宾语的作用。
国都邑鄙国,国家。
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
如本文:“国不堪贰。
”诸侯国的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的大小不一。
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用作动词,指建都。
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
”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
邑,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叫邑。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邑的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
鄙,边境上的小邑。
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识记与理解】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g)缮甲兵(shàn)B.廪延(lǐn)滋蔓(màn)城颍(yǐng)繄我独无(yì)C.百雉(zhì)自毙(bì)泄泄(yì)不义不暱(nì)D.亟请(jí)虢叔(guó)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D. 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B. 姜氏何厌之有C. 君何患焉D.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遂寘姜氏于城颖郑伯克段于鄢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之: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6.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今京不度,非制也B. 段不弟,故不言弟C.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D.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 (武姜)请京,(庄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B.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共叔段)滋蔓!C.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至于廪延。
D. 公语之故,且告之(于)悔。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郑国姜氏、郑庄公和共叔段母子兄弟之间的斗争,反映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B.姜氏因庄公寤生而恶之,偏爱幼子共叔段,武公在位时,多次请求“立之”;庄公即位后,又帮助、支持共叔段扩大地盘和壮大反叛势力,并打算做共叔段反叛的内应。
C.郑庄公对其弟共叔段的骄纵贪婪采取观望放纵,不予批评,更不予制止的态度,共叔段因此而加紧了反叛的步伐,郑庄公最终在鄢一举彻底击败了共叔段。
D.颍考叔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当他得知郑庄公对自己不及黄泉与母亲“无相见”的誓言后悔的消息后,采取了挖隧道的方式,使郑庄公母子相见,并恢复了母子关系。
【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9.下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郑伯克段于鄢克勤克俭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D.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夫人将启之闻之,有献于公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孝子不匮,永锡尔类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爱其母,施及庄公1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大叔完聚,缮甲兵聚集(粮草)B. 段不弟,故不言弟弟弟C.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同类的人D. 其是之谓乎?这个(意思)(二)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今京不度,非制也B. 初,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公弗许C. 生庄公及共叔段无庸,将自及D.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如早为之所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3)子姑待之。
(4)君将若之何(5)欲与大叔,臣请事之14. 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文:不公正不合理的事做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看他的这种下场吧。
B.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文:不久,大叔的命运不济,西部和北部边邑同自己有了二心。
C. 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文: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扩大了,也必将崩溃。
D.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文:蔓生的野草尚且不易除掉,何况您受宠的弟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