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考点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中和滴定实验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中和滴定实验学案

中和滴定学案【活动探究】一、实验仪器二、滴定管的结构使用1、左为滴定管,用来盛放溶液,右为滴定管,用来盛装溶液;2、滴定管上标有、、零刻度在,读数从上到下,下方有一段没有刻度,装液体时液面恰好在零刻度时,液体总体积比滴定管上刻的容积,读数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位。

3、滴定管的使用时事先要检查是否,然后先用洗,再用洗,再用待盛溶液,注意驱赶滴定管尖嘴部分中的。

三、活动步骤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步骤:⑴验漏:转动活塞,观察是否漏水⑵洗涤: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⑶润洗:用待装液润洗2-3次. ⑷装液:至“0”刻度以上2-3mL⑸固定⑹调“0”:ⅰ排气泡.ⅱ调至“0”或“0”以下.⑺记读数:v0⑻取液: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到锥形瓶中;⑼滴定: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持锥形瓶,眼睛锥形瓶中的颜色变化⑽记读数v1,计算体积:v=v1-v0 ⑾重复平行滴定2-3次⑿计算:取其中合理数据求平均值,再计算。

四、【误差分析】1、未用标准盐酸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滴定管内壁不干净,滴定后,酸式滴定管内壁挂水珠()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6、锥形瓶内用蒸馏水洗涤后,用待测氢氧化钠润洗 2-3次,将润洗液倒掉,再装NaOH溶液()7、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倒尽即装NaOH溶液()8、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

()10、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11、取待测液时,未将盛待测液的碱式滴定管尖嘴的气泡排除,取液后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检测】1、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A、5mLB、20mLC、大于5mLD、小于5mL()3、常温下,在氨水中滴入盐酸,使pH=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加入的盐酸量不足B、加入的盐酸过量C、c(H+)=c(OH-)=10-7mol/LD、c(NH4+)<c(Cl-)4、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A. 4B. 7.2C. 10D. 11.35.(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 如果刻度A为4,量简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mL。

高三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复习学案学习目标: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C ) 学习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1(1)当我们对物质进行研究时,常常需要鉴定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这在化学上叫做 ;若已知物质的组成成分,需要测定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这在化学上叫做 (2)酸碱中和滴定是指,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2.原理:其实质为 。

若用A 代表酸,B 代表碱,据酸和碱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B v A v B V B c A V A c =c (B)=)()()()()()()()()()()(A V B V B c B v A v A c B V A V A c A v B v ⋅=⋅或当)()(A v B v =1时,可简化为:c (B)= 或 c (A)= 二、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及终点判断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 很 (填“大”或“小”),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pH 逐渐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 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 性。

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

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滴定终点尽可能与变色范围一致),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

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 ,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 色刚好褪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 色。

〖针对性训练〗已知c(NH 4Cl)<0.1 mol ·L -1时,pH >5.1,现有0.1 mol ·L -1 HCl 滴定0.05 mol ·L-1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终点时所用盐酸的量应是( )A .10 mLB .5 mLC .小于5 mLD .大于5 mL仪器: ,药品: 1.准备过程:检查 →用水洗涤 →用标准液 →装标准溶液并(记录初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 。

2022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

2022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题型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探究(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注意事项①滴定管的使用②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计算。

c(NaOH)=c(HCl)×V(HCl)V(NaOH)[典例1] 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 2~3 mL处;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回答下列问题:(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字母)。

(2)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操作中的(填标号),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5)数据记录如下: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6)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有(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考查情境:本题以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在情境设置上,提供的实验探究情境,在简单、熟悉的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下,体现了对酸碱中和滴定操作、误差分析以及定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答案在最后)1. 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原理】1.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酸碱中和滴定关键(1)准确测定标准液的体积;(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用品】1.主要仪器(1)图A是________,图B是____________、滴定管夹、铁架台、________。

(2)滴定管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________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师说·助学】酸性试剂、氧化性.....必须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试剂、液态有机物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蒸馏水。

3.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酸碱指示剂。

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HCl)×V(HCl)计算。

V(NaOH)【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 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师自通】高考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四十大考点学案

【无师自通】高考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四十大考点学案

无师自通四十大考点高考化学学案:酸碱中和滴定【考纲要求】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批示剂的选用以及滴定终点的确定4.能正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酸碱中和滴定:⑴概念:。

(2)原理:。

⑶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2.仪器:⑴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②洗涤要求:、③不能盛放的溶液:。

⑵碱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②洗涤要求:、③不能盛放的溶液:。

⑶锥形瓶洗涤要求:。

⑷其它用到的仪器:。

3.试剂:⑴、、。

⑵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二、操作:1.准备:⑴、⑵、⑶、⑷、⑸、⑹。

2.滴定:⑴用移取一定体积的到中,加,在瓶底垫;⑵滴定时左手、右手、目光注视。

⑶终点判断:①、②、③、④。

⑷读数:注意:。

⑸重复滴定:①目的、②当第二次读数与第一次读数误差很小时,是否需要进行第三次滴定,当第二次读数与第一次读数误差较大时,应该直到为止,此时应该取作为计算标准。

三、误差分析:1.产生误差的因素:(1)标准溶液不标准、⑵仪器洗涤未按要求、⑶滴定管气泡未排尽、⑷滴定管读数方法不正确、⑸滴定管漏液、⑹终点判断不准、⑺滴定操作过程和读数过快等2.分析原理:据c标·V标·n标=c待·V待·n待有n待= 。

3.分析事例: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对于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误差,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等填空:⑴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 _。

⑵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 ______。

⑶标准液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结果_______。

⑷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

⑸滴定前仰视,滴定终了平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2-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2-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酸碱中和滴定二》学习目标: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的判断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的判断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任务一:讨论与交流】讨论1: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如何选择?讨论2:指示剂的选择应根据酸碱反应时终点附近的pH 变化来定,如某学生用0.1 mol·L -1H 2SO 4溶液滴定0.1 mol·L -1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 。

若滴定终点的判定有误差:①少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②多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1滴为0.05 mL ),则①和②两种情况下所得溶液的pH 之差是 ;而这种在终点附近可以在酸碱反应的曲线图上清晰的反映出来,右图是该学生通过pH 计测定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绘制的滴定曲线a 和b ,试认真分析后填空:(1) 曲线a 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曲线b 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 (2) P 点的坐标为( );讨论V(mL)15【任务二:应用与拓展】1.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的变色范围:甲基橙:3.1~4.4 石蕊:50~8.0酚酞:8.2~10.0 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2.某学生用0.1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 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 cm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某一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就此实验完成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第53讲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复习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1.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c(HCl)·V(HCl)。

V(NaOH)2.实验操作与仪器的选择(1)主要仪器(2)滴定前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锥形瓶:洗涤→装待测液→加指示剂。

(3)滴定操作(4)滴定终点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并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根据每次所用标准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后求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平均值。

3.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熟记: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和pH石蕊甲基橙酚酞4.滴定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5.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 B=c A·V AV B(V B表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 A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

若V A偏大⇒c B偏大;若V A偏小⇒c B偏小。

1.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为25 mL() 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3.滴定管和锥形瓶在滴定前都应该用待装溶液润洗()4.酸碱指示剂越多变色越明显,指示剂至少加入2~3 mL()答案 1.× 2.× 3.× 4.×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与指示剂的选择 1. 现用中和滴定来测定某NaOH 溶液的浓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酸碱中和滴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酸碱中和滴定

第27讲酸碱中和滴定复习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选择的方法。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

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必备知识整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c(待测)3.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利用酸碱指示剂明显的颜色变化,表示反应已完全,指示滴定终点。

因而指示剂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1)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一般用________作指示剂。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一般用________作指示剂。

4.实验用品(1)仪器(如图)(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5.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②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指示剂。

(2)滴定(3)终点判断(酚酞作指示剂)直到因加入半滴酸,溶液颜色从________色刚好变为________色,且在________内不变色,即到达滴定终点,记录________的体积。

(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________次,先算出每一次待测液的浓度,再求浓度的平均值。

6.误差分析分析依据:c(待测)若V(标准)偏大⇒c(待测)________;若V(标准)偏小⇒c(待测)________。

[正误判断](1)用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0.00mL的NaOH溶液()(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3)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mL()(4)滴定管在加入试液之前一定要用待盛装的试液润洗2~3次()(5)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值偏大()(6)滴定管盛装标准液时,液面一定要调到“0”刻度线()对点题组训练题组一中和滴定的操作与指示剂的选择1.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是()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白醋放入锥形瓶中B.称取4.0g NaOH放到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1.00mol·L-1NaOH 标准溶液C.用NaOH溶液滴定白醋,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为滴定终点D.滴定时眼睛要注视着滴定管内NaOH溶液的液面变化,防止滴定过量2.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仰视读数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请回答:(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编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化学考点复习讲析考点19 酸碱中和滴定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

2.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指示剂的选择。

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3.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

4.培养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答案: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的终点。

)2.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3.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Ⅰ、准备:1)滴定管: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Ⅱ、滴定:①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指示剂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②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5.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原理:滴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

从计算式分析,当酸与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c (标)·V (标)·n (标)=c (待)·V (待)·n (待)(c 、V 、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

故c (待)=)()()()()(待待标标标n V n V c ⋅⋅⋅,由于 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大,则c (待)大,V (标)小,则c (待)小。

6.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①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 很大,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pH 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 为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酸性。

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

②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

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酚酞,当用酸滴定碱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红色刚好褪去;当用碱滴定酸时,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7.中和滴定实验主要仪器的使用①中和滴定中使用的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使用时不能混用。

酸式滴定管还可用于盛其他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碱式滴定管还能用于盛装其他碱性物质。

②中和滴定中有关仪器的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自来水洗(必要时用特殊试剂洗)再用蒸馏水洗,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

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③要注意滴定管的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也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附: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

(一)仪器润洗不当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 待测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少。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加,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由图1可知: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

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

所以滴前仰视V前液偏大,滴后俯视V后测偏小。

这样V标准液(V标=V后测-V前测)的值就偏小,导致c待测液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分析:同理推知V标准液偏大,c待测液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分析: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V标准液的值读大,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反之亦反。

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少,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处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分析:快速滴定会造成:当已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内壁,而此时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大。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1.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分析:由于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

2.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分析:同样,由于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从而致使c弱酸的测定值偏小。

(注:①强酸滴定弱碱,必选甲基橙;②强碱滴定弱酸,必选酚酞;③两强相滴定,原则上甲基橙和酚酞皆可选用;④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五)终点判断不准1.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其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

分析: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是由黄变橙,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2.强碱滴定弱酸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半分钟后溶液又变为无色)分析:这属于过早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3.滴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半滴尚未滴下(或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摆下)分析:此时,假如把这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滴入反应液中,肯定会超过终点。

所以,这种情况会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六)样品含有杂质用固体配制标准液时,样品中含有杂质。

1.用盐酸滴定含Na2O的NaOH样品。

分析:由于1 mol HCl~40 g NaOH,而1 mol HCl~31 g Na2O,所以实际上相当于NaOH质量变大了,最终使w(NaOH)的值偏大。

2.用含Na2CO3的NaOH标准液滴定盐酸。

分析:若以酚酞作指示剂,由于1 mol HCl~40 g NaOH而1 mol HCl~106 g Na2CO3~80 g NaOH,所以这实际上相当于V(NaOH)变大了,最终导致c盐酸的值偏大。

【例1】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②>①D.①=②=③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化学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电离平衡移动、盐类水解等的综合题。

“陷阱”设在①中,蒸发时溶液中的水分子和HCl分子将同时挥发出来,溶液中盐酸浓度要降低;对于②中加入CH3COONa固体,CH3COO-+H+CH3COOH,但用NaOH溶液中和时,CH3COOH也同时被中和,所以消耗NaOH的体积不会变化。

答案:C【例2】取相同体积(0.025 L)的两份0.01 mol·L-1 NaOH溶液,把其中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

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和上述两份溶液,其中第一份(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所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A),另一份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V(B),则:(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 (A )和V (B )的关系是:_________;(2)以酚酞为指示剂时,V (A )和V (B )的关系是:_________。

解析:NaOH 溶液放置于空气中,因NaOH 与空气中CO 2反应造成NaOH 减少,故溶液的pH 减小。

用H 2SO 4滴定Na 2CO 3溶液,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①H ++CO -23====HCO -3(此时溶液呈弱碱性) ②H ++HCO -3====CO 2↑+H 2O (此时溶液呈弱酸性) 滴定过程中,按哪种反应进行,取决于选择的指示剂。

(1)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因其变色范围在pH=3.1~4.4。

故滴定反应按②进行,由关系式:2NaOH −−→−2CO Na 2CO 3−−→−+H 2CO 2↑可知消耗的H 2SO 4量不变,故答案为V (A )=V (B )。

(2)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为pH=8~10,滴定反应按①进行,由关系式:2NaOH −−→−2CO Na 2CO 3−−→−+H NaHCO 3可知消耗H 2SO 4的量减少,故答案为V (A )<V(B )。

答案: 减小因NaOH 与空气中CO 2反应,造成NaOH 减少,故溶液pH 减小(1)V (A )=V (B )(2)V (A )<V (B )【例3】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 mL 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 4)2C 2O 4晶体,反应生成CaC 2O 4沉淀。

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 2C 2O 4后,再用KMnO 4某酸性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 2,还原产物为Mn 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 mol·L -1的KMnO 4溶液。

(1)写出用KMnO 4滴定H 2C 2O 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m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