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知识

合集下载

水保知识宣传手册【范本模板】

水保知识宣传手册【范本模板】

水保知识宣传一、水资源相关知识1.全球水资源量有多少?答:世界各国通常采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表示水资源量.据统计,包括南极洲在内,世界各大洲陆地年径流总量为46.8万亿m3,折合平均径流水深为314mm。

2.我国的水资源量有多少?答: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m3,居世界低6位。

3.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有哪些影响?答:(1)城市缺水:缺水城市近300个,严重缺水城市超过100个,全国城市缺水1600万m3以上;(2)由于水资源地区、时空分布不均,引起的洪水与干旱,影响工业、农业的发展。

4。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答: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5。

“中国水周”是什么时候?答:我国将每年的3月22~28日定为“中国水周"。

6.什么是水资源保护?答: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两个方面。

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经济的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保护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

7。

什么是水体?答:水体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水(包括其中的溶解物质、悬浮物等)、水生生物以及底质(底泥)。

8。

什么是水体的自净能力?答: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污染物的浓度会逐渐降低,水体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成为水体的自净能力。

9.什么是水污染?答: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原有的用途受到破坏,若继续使用,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10.水污染与水体的自净能力有什么关系?答: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的限度,水体就会失去原有的用途.11. 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科学合理地保护、使用和改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了解和掌握水环境质量。

环水保培训资料全

环水保培训资料全

环水保培训资料全环水保培训内容一览1. 介绍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 环保工作原则4. 环保工作职责5. 环境污染与防治6. 废水处理技术7. 废气处理技术8.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9. 环保设备使用与维护10. 环保应急预案11. 环保监测与评估12. 环保宣传教育13. 环保案例分享14. 总结与展望1. 介绍环境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其环保能力,本次环境保护培训旨在系统地介绍环保法律法规、环保工作原则和技术措施,以及环保设备使用与维护、应急预案等重点内容。

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企业环保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了解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确保企业环保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 环保工作原则环保工作原则包括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综合利用、经济合理、科学管理等方面。

这些原则是企业环保工作的指导方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 环保工作职责环保工作职责涵盖了环保管理、环境监测、废物处理、应急预案等内容。

企业需要明确环保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5. 环境污染与防治本节内容主要围绕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展开,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常见的污染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6.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是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本节内容将介绍不同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并重点强调生物法的应用与操作。

7. 废气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是防止大气污染的关键环节。

本节内容将介绍常见的废气处理技术,如吸附法、洗涤法和催化法,并重点强调各种技术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8.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是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措施。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和利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9. 环保设备使用与维护环保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是确保环保措施有效运行的关键。

水保知识问答

水保知识问答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知识问答1、什么叫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对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2、什么叫清洁小流域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以流域为单元,以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将流域综合治理为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

3、什么叫三道防线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⑪生态修复防线,即在中山、低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实施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⑫生态治理防线,即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区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发展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规范开发建设活动,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因地制宜加强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⑬生态保护防线,即以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为重点,保育植被,恢复湿地,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恢复景观生态,有效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护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平衡,控制侵蚀,改善水质,美化环境。

4、清洁小流域五个同步治理“五同步”是指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同步综合治理。

5、清洁小流域治理九条标准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

②流域内开发建设项目有水土保持方案并得到实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③小流域内平均土壤侵蚀量控制在200吨/平方公里・年,拦沙率达到70%以上。

④小流域内旅游点、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养殖场等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率达到80%以上。

⑤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和处置。

⑥流域内种植业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农耕地及果园90%以上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⑦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250公斤/公顷,农药使用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环保水保问答试卷(正)

环保水保问答试卷(正)

锦屏水电工程环保水保知识竞赛试题(总分100)姓名职务得分单位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1.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就同意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A、5月31日B、6月5日C、6月16日D、6月25日2.200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A、水,生命的重要源泉B、没有破坏的发展C、减少污染——行动起来3.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4. 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年召开。

A、1978年B、1989年C、1973年5.我国《环境保护法》于( )年颁布。

A、1989年B、1978年C、1986年6.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A、计划生育B、环境保护C、发展生产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8. 按照《雅砻江锦屏水电工程环保水保工程竣工验收细则》要求,对于已竣工的环保水保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事故,必须在事故发生()天内,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向环保水保管理中心提交事故分析报告。

A、1天B、3天C、5天D、7天9.锦屏水电站西端施工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水域标准。

A、ⅠB、ⅡC、ⅢD、Ⅳ10. 锦屏水电站西端施工区砂石料加工系统所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悬浮物(SS),须按照“三同时”制度要求设计和建设废水处理系统,保证悬浮物(SS)处理目标小于()(满足生产水质所需),处理后出水循环利用于粗骨料的筛分用水,实现废水回用;池底泥浆经处理后形成泥沙集中堆存,后期用于迹地覆土。

A、70mg/LB、80mg/LC、100mg/LD、200mg/L11.锦屏水电站施工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级标准。

水保基础知识问答

水保基础知识问答

水土保持基础知识问答1、什么是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产生位移、沉积的全过程现象。

3、土壤侵蚀强度指的是什么?指单位面积上土壤及母质,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而被移走的土体损失量。

4、水土保持措施指的是什么?分为哪三大类?是指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

分为: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耕措施三大类。

5、水土保持设施的含义是什么?泛指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轻地表径流、巩固土壤表层,防止土壤侵蚀的各类地表植被和工程措施以及为水土保持目的而设置的各类观察、监测、科学试验设备和场地。

包括坡改梯地(田),坡面水系工程,林草措施和试验观察,监测站(场)及其仪器、房屋和各类标志物、护坡工程等等和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

6、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指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建设等活动,因毁坏地表地貌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而降低或削弱其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所必须为此补偿的费用。

7、什么是水土流失防治费?指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建设等活动,因毁坏地表地貌植被而必须采取的防治措施所需的费用。

8、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针是什么?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9、水土保持工作“三同时”指的是什么?指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按水土保持法规,以下几种情况如何处罚?(1)在25度以上开垦的责令停止开垦,采取补救措施,处以罚款1——2元/平方米。

(2)擅自开垦5——25度荒坡地的责令停止开垦,采取补救措施,处以罚款0。

5——1元/平方米。

(3)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沙、采石的责令停止上述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罚款幅度为500元以上——5000以下。

(4)在林区伐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县以上人民政府决定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罚款幅度按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2——5元/平方米。

水保知识竞赛试题库【最新版】

水保知识竞赛试题库【最新版】

水保知识竞赛试题库选择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 ),防止水土流失。

A、植树种草B、防止沙化C、进行监测D、进行清理2、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 ),制定水土保持法。

A、促进工业化B、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C、发展农业生产D、促进城市化进程3、水土保持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 )。

A、全面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B、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C、预防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D、保护水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4、水土保持工作实行( )的方针。

A、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B、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C、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领导、注重效益D、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 ),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A、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B、上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C、流域综合治理规划D、城乡发展规划6、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 )和考核奖惩制度。

A、首长负责制B、目标责任制C、末位淘汰制D、招标投标制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A、林业B、农业C、国土资源D、水行政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

A、保护土壤资源B、保护水土资源C、保护生态环境D、保护水资源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 )。

A、处理B、制止C、举报D、罚款10、国家鼓励和支持( )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水保知识必答题

水保知识必答题

水保知识必答题必答题、抢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几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几次会议修订通过?答:第十一届第十八次2.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自何时起施行?答:2011年3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何时修订通过?答:2010年12月25日4.哪一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答:县级以上5.哪个部门主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答: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共几章几条?答:7章60条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包括哪些章节?答:总则、规划、预防、治理、监测和监督、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中国人民共和国第几号主席令签署?答:399.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水土保持是指什么?答: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0.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有哪些?答: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

11.国家在什么地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答: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12.哪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13.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是什么?答: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1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告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前应当怎么做?答:公告前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依据是什么?答:水土流失调查结果16.什么样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答: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17.什么样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答: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18.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包括哪些内容?答: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等19. 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哪些规划相协调?答: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环水保考试试题

环水保考试试题

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拉日铁路指挥部环保水保知识竞赛试题(总分100)环保水保培训考试试题部门:姓名:得分: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A、环境功能的不同B、环境范围的大小C、环境要素的不同D、环境要素的形成2、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A、1954年制定的《宪法》B、1975年修订的《宪法》C、1978年修订的《宪法》D、1982年修订的《宪法》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4、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5、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地方球境基准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行政处罚规定的最高罚款额为()A、10万元B、20万元C、50万元D、100万7、《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A、1年B、2年C、3年D、20年8、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A、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B、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C、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D、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9、石油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A、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臭氧D、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和铅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2、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A、易评估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13、《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中规定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包括()A、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B、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C、易燃气体和氧化物D、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14、《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出口()A、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B、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C、可以用作药材的野生植物D、新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15、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最低限度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是()A、一级保护区B、二级保护区C、三级保护区D、四级保护区16、我国《草原法》所称的草原是指()A、草山、草甸B、草山、草地C、天然草地、人工草地D、草地、草甸17、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出让给乙企业有偿使用7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我国许多地方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都是由于上中游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每年汛期(6~9月)暴雨过程中,山区、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从漫山遍野汇集到千沟万壑,由千沟万壑汇集到河道的支流和干流,形成来势凶猛的洪水,淹没田地、村庄、城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水土流失加剧洪水威胁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淤积在河流下游河床,使河底一年年抬高,减小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洪水就向河流两岸漫溢,造成巨大灾害。

这种情况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

由于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以致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出4~10米,形成“地上悬河”。

汛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踞高临下,十分危险。

建国前2500年中,黄河大堤曾决口1500多次,每次决口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1933年8月,黄河大堤决口,受灾面积659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73万人,伤亡1.2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7亿元(银元)。

建国以后,我国东北和西南地区,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分别发生特大洪水,情势十分危急。

中共中央号令数十万解放军和当地人民群众奋力抢救,才转危为安。

这一沉痛的教训,为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为了保障河流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在上中游山区、丘陵区搞好水土保持。

暴雨强度大会产生水土流失地面上的水分主要是由降雨所产生的。

所降雨水一部分渗入到地面土壤中,另一部分不能入渗的就形成“地表径流”,冲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

如果降雨的强度很小,降雨能全部被土壤吸收,不产生“地表径流”,就不会有水土流失。

如果降雨强度很大,地面的土壤不能全部吸收所降雨水,就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中下游以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

红壤总的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约100万平方公里,水蚀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水土流失程度较高而分布范围最广的地类。

本区的水土流失,除一般面蚀与沟蚀外,还有“崩岗”这种特殊的流失形态。

面蚀主要产生于坡耕地和荒坡。

坡耕地的土壤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加剧。

一般每年每公顷的土壤流失量,5~10度坡地为15~30吨,15~25度坡地为45~75吨。

荒坡有灌草等植物覆盖的,一般流失轻微,许多地方由于铲草皮作肥料,破坏了地面被覆,致使水土流失剧增。

在四川和重庆的丘陵区、湖南的沅水和衡阳地区、江西的赣南地区,以及广东的南雄、兴宁,贵州的章赫等县,分布有大量的紫色页岩地区,其水土流失特点与红壤丘陵区相同。

进行沟壑治理的主要措施沟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沟壑发展是破坏地面完整、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形式,也是增加河流泥沙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地面完整,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河流泥沙,必须抓紧搞好沟壑治理。

沟壑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不能单独进行。

沟壑治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使暴雨中坡面不产生或少产生地表径流。

二是在沟头上修防护工程,防止坡面地表径流从沟头下泄,从而制止沟头前进。

三是在沟底比降较大(5%~10%以上)的沟段修建各种类型的谷坊,巩固并抬高侵蚀基准面(沟床),防止沟底下切,相应地稳定沟坡,防止沟岸扩张。

四是在沟中有泉水露头的沟段,修塘坝或小水库,蓄水利用。

五是在沟底比降较缓(小于5%)的沟段,修淤地坝(主要在黄土高原)或拦沙坝,不仅能巩固沟床,稳定沟坡,制止沟蚀,而且能拦泥淤地,变荒沟为良田,同进还能迅速有效地为河流减少泥沙。

六是在沟中适当位置,修建库容较大的治沟骨干工程,提高整个小流域的防御标准,暴雨中拦蓄沟中洪水,保护沟中淤地坝小水库等工程安全生产。

上述措施中,沟底的谷坊,淤地坝(拦沙坝),小水库,治沟骨干工程等,有机结合,各有明确的分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坝系”,不仅能有效地制止沟蚀,而且能充分利用小流域的水沙资源,为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

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技术一是根据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群众生活的需要,合理地确定水土保持林与经济林(果)种植面积的比例。

一般情况下要求农村人均有0.1公顷左右的经济林或果园,其余荒地和退耕地全部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经济林果要集约化经营。

二是必须注意适地适树。

无论是经济林还是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林,选植的树种,都必须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例如,黄土高原北半部、气候干旱,山坡上造水土保持林,一般以灌木为主,乔木只种在沟底和“四旁”(渠旁、路旁、村旁、宅旁)等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

三是建立高质量的苗圃。

根据造林需用的不同树种及其相应的数量,以乡、村为单元建立规模适当的高质量苗圃,就近育苗。

用好苗、壮苗满足造林需要,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一环。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分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按以下两种方法分类:一是根据治理措施本身的特性分类。

分为工程措施、林草措施(或称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三大类。

治理中三类措施都要采用,称为综合措施。

二是根据治理对象分类。

分为坡耕地治理措施、荒地治理措施、沟壑治理措施、风沙治理措施、崩岗治理措施和小型水利工程等六大类。

各类治理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分别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不同组合,总起来也是综合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科学程序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必须经过以下科学程序:一是进行水土保持查勘(或调查)。

了解需要开展水土保持的范围内的自然条件(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社会经济情况(人口、劳力、农林牧副业的生产和群众收入、生活等)、水土流失特点(流失类型、流失程度、危害、成因等),作为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依据。

二是编制水土保持规划。

根据了解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当地发展生产的需要,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发展农林牧副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进度、需要的投入和可能获得的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提出保证实施的措施和条件。

三是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设计。

首先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初步设计,把各项治理措施(如坡面上的梯田、林、草,沟道中的谷坊、坝、库等),逐项落实到小流域内具体位置上;其次是根据各项治理措施落实的具体位置的立地条件(地形、土质、气候等),分别进行相应的技术设计,作为施工的依据。

四是组织实施。

根据规划中提出的实施进度和各项治理措施在不同位置的具体设计,组织人力和机械,有计划地进行施工,每年完成年度计划,3~5年或8~10年全面完成规划中所确定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

水土保持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说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1)水土保持能增加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300万,每年非农占用耕地350万公顷,石化、沙化损失耕地6.7万公顷(100万亩),现在全国人均耕地只有0.103公顷(1.55亩),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保护可贵的耕地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水土保持保护和增加了可利用的水土资源,提高了水土资源的利用率。

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抗旱、防涝、固沙等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土地产出率大大提高,增加了环境容量,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黄河上中游四片重点治理区,治理前有些地方人们已无法生存,形成了生态难民;治理后人口环境容量每平方公里增加了20人。

(2)水土保持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

泥沙淤积在江河湖库,是洪涝灾害的症结。

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完善的综合防护体系,减少泥沙淤积,从“源头”上解决了水患威胁,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安全保证。

(3)水土保持能促进社会进步。

水土保持提高了环境容量,促进了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林牧各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了综合生产力,发展了区域经济,使封闭、落后、荒凉、贫困的水土流失区,逐步建设成山川秀美的富庶地区。

水土保持是我国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我国的山区、丘陵区、塬区,占国土面积的2/3,这些地方山地多、坡度陡、土层薄、暴雨多,自然条件差,而人口增长速度快,需要量增大,人们被迫盲目开垦、过度放牧,造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垦水土流失越严重”和“越牧越荒,越荒越牧,越牧水土流失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使有限的土地失去农牧业利用价值,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5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丘陵区、塬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堪称世界之最,该地区列入国家“八七”扶贫计划的人口达2300万。

截至1997年底,黄土高原地区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扩大灌溉面积33万多公顷,为1000万人、1500万头牲畜解决了饮水困难;基本农田建设每年稳定增产粮食40多亿公斤,解决1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水土保持林增加木材蓄积量5000多万立方米,生产果品250亿公斤,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解决了大量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使该地区贫困人口数减少到1350万人。

因此说,水土保持是我国山区发展的生命线。

水土流失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有两条:(1)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四项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坡陡、暴雨、土松、无植被),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

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

(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

人类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