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化学反应工程 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3、简化模型的要求:
(1)不失真; (2)能满足应用的要求;
(3)能适应当前实验条件,以便进行模型鉴别和参数估值; (4)能适应现有计算机的能力;
4 、基础数学模型
1)化学动力学模型:排除传递过程因素后描述化学反应速
率、物料温度和浓度的数学关系。传统上是物理化学的 研究领域,侧重于研究反应机理;化学反应工程侧 重于 表达三者的数学关系,而直接加以应用。
(3)反应过程的优化:投资少、效率高、生产强度大、产 品质量好。 设计最佳化——反应器体积最小,投资少。 操作最佳化——管理、控制最佳化,最佳操作参数。
(4)反应器的工程放大: 对现成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规模放大; 新产品研发:小试——中试——扩大试验;
反应过程开发放大方法
• 逐级经验放大法
• 相似放大法
1 、化学工程发展史及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形成
• 化学工程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
化学工程共同的现象,可概括为“三传一反”,即动 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及化学反应,其学科形成了 以传递过程及化学反应工程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包括化工 热力学、化工单元过程、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等)
过程工程
• 过程工程(process engineering)的概念是对“化学工程” 概念的拓展。化学工程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科技新领域 渗透拓展,应用对象已经涵盖了所有与物质的物理、化学 加工过程相联系的工业部门,这个部门称为“过程工业” (process industry),包括石油炼制、化学工业、能源 工业、航空、军事、冶金、环保工业、建材、印染、生物 技术、医药、食品、造纸等工业部门。
2 、化学反应器
在这类设备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改变了物 料的化学性质。 化工生产过程是由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化 工设备分为“物理型”和化学反应器两大类。在化学反应器 中发生化学反应,由原料转换成产物,是化工生产的核心设 备。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四章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四章课件.



cAdt
0
Et cA
c0
t (空时) VR

t tEtdt
vR
是否与

v0
0
tEtdt 相等,若不相等,则须检查原因。
v0
0
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例: 由脉冲法测定某反应器的响应曲线结果如下:
t(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Ⅱ)方差 t 2
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在数学上是指对于平 均停留时间的二次矩。

t2 0
t t 2 Etdt



t
t
2 Etdt


t 2 Et dt
2
t
Etdt
0
0
0
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令:无因次时间: t
1 ) 脉冲示踪法 t=0示踪剂
v0 主流体 v0
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c0 t
c t
t 0
t
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
t
响应曲线
设示踪剂加入量为m(根据A的物料衡算)


m v0cAdt v0 cAdt
0
0
v0CAdt

m
CA 0 CAdt
dt
mE(t)dt
t
t
v0cA0 1 Ftdt VRcA0 I tdt
0
0
1 Ft It tIt Et dI t
dt
有时采用
强度函数
t


1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第二章1(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第二章1(反应速率)


算结果均是如此),对于复杂反应Φ ≠ x
¾ 收率也有单程和全程之分(循环物料系统)
¾ 无论是收率还是选择性,还有其它的定义(结果不
一样,但说明同样的问题)
¾ 转化率x只能说明总的结果, Φ 说明在转化的反
应物中生成目的产物的比例。
选择性S
S
=
生成产物P的量 生成产物S的量
得率
Xp
=
生成产物P的量 反应物的起始量
式中:n0,n分别为物
系的起始总摩尔数和反
δK
= n − n0 nK 0 − nK
= n − n0 nK 0 xK
= (n − n0 ) n0 yK 0 xK
n = n0(1+δK yK0xK )
yK
=
nK n
=
yK 0
n0 n
(1 −
xK
)
应后的总摩尔数; nK0 、nK为某反应物(关 键组分)的起始摩尔数
则反应的选择性为: S = 1.504 = 75.24% 1.999
S = Y = 10.3 = 75.24% x 13.33
由此可见,乙烯转化率和环氧乙烷收率都很低,实 际生产中是将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用水吸收以除去环 氧乙烷,用碱吸收除去二氧化碳,余下的气体用循 环压缩机压缩后与新鲜乙烯和氧相混合,送入反应 器中继续反应,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循环反应过程。
100 − x / 2
100 − x / 2
解得: x = 1.504mol
y = 0.989mol
乙烯的转化量为 :1.504 + 0.989 / 2 = 1.999mol
2009-5-3
23
所以,乙烯的转化率为: 1.999 /15 = 13.33%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PPT课 件
欢迎来到本次《化学反应工程》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索化学反 应工程的定义、重要性、应用领域、基本步骤和关键要素。
课程介绍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的定义
1 探索化学变化
了解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和优化化学反应的过程。
2 最大化产出
学习如何设计反应条件以获得最高产出率。
3 确保安全
了解如何在反应过程中确保操作员和环境的安全。
化学反应工程的重要性
产品开发
化学反应工程为新产品开发提 供支持。
过程优化
优化反应工程可提高生产效率 并降低成本。
环境保护
合理设计反应过程有助于减少 环境污染。
化学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
1
医药行业
化学反应工程在药物合成和制造中起着
能源领域
2
重要作用。
反应工程可应用于石油炼制和可再生能
源生产。
3
化工行业
化学反应工程可促进化学品的生产和工 艺改进。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步骤
反应评估
评估反应的适用性和可能的反应机制。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反应方案。
方案设计
制定合适的反应方案和条件。
工业应用
将优化后的反应方案应用于工业生产。
化学反应工程的关键要素
反应器设计
合理设计反应器以实现高效的反 应。
催化剂选择
选择适当的催化剂以促进反应速 率。
过程制
实时监测和调控反应过程以确保 稳定性。
结论和总结
通过本课程,您将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知识,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所 学。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部分模化法
将反应器的一部分进行放大或缩小, 以研究其放大效应或缩小效应。
相似放大法
通过相似理论来预测大试实验结果, 需要保证相似条件得到满足。
04
流动与混合
流动模型与流型
1 2
层流模型
适用于低雷诺数的流体,流速较低,流体呈层状 流动。
湍流模型
适用于高雷诺数的流体,流速较高,流体呈湍流 状态。
3
过渡流模型
化学反应影响流动特性
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的压力变化会影响流体的流动状 态。
流动与混合实验技术
实验设备
包括管式反应器、搅拌釜式反应器、喷射式反应器等。
实验方法
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速、压力、温度等参数,分析流动与混合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05
传递过程与反应器的热力学基础
传递过程基础
传递过程定义
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传递 过程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通过调节进料浓度来控制反应物浓度,保证反应的稳定性和效率。
催化剂选择与优化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并优化其用量,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反应器放大与缩小
经验放大法
根据小试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通过 比例放大来预测大试实验结果。
数学模拟放大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反应过程, 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放大和缩小实 验。
管式反应器
适用于连续操作和大量生产,传热效果好, 适用于高粘度液体和悬浮液。
流化床反应器
适用于固体颗粒的反应,传热效果好,适用 于大规模生产。
反应器设计基础
反应动力学
研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为反应器设计提 供基础数据。
热力学
研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平衡,为 反应器设计提供热力学依据。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PPT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PPT

k/
k
K
1/ p
E
E
1
H
r
ln
k
ln
k
1
ln
K
p
d ln k dT
d ln k dT
1
d ln K p dT
1
H r 1R4T 2
E
E
1
H r
对于吸热反应,ΔHr>0 对于放热反应,ΔHr<0
EE
EE
●反应 速率与 温度的 关系
r k f (X A) k g(X A)
r
dk
dk
( T ) xA f ( X A ) dT g( X A ) dT
kcA0 (1 X A ) (cB0
B A
cA0 X A )
(2.48)
XA——t
● 变
AA BB PP
ci
ni V
XA

过 程
* rA kcAcB
1 V
dnA dt
kcA cB
30
AA BB PP
组分
A B
反应前(XA=0)
nA0
1 j A1 2 j A2 ij Ai 0 rj
1M A1 2M A2 iM Ai 0 rM
M
i ij r j (*) j 1
rj

i
●忽略次要反应,确定独立反应数M;
●测M个组分的 i
●对每个组分按(*)式,建立M个线 性方程;
●求解代数方程组,得 rj.
22
例:乙苯催化脱氢反应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不受其他反应的反应组分浓度的影响。
特殊 情况
●多相催化反应; ●变容气相反应.

化学反应工程分析第四章一二节.

化学反应工程分析第四章一二节.
式中, Da为第二Damköhler数。
(4.6)
• 对一级反应
k kcAb Da kga kga(cAb 0)
• 对n级反应
(4.7)
kcAb n kcAb n1 Da kga(cAb 0) kga
(4.8)
可能的最大反应速率是指可能出现的最高反应物浓度下 得到的反应速率,而可能的最高反应物浓度为cAb,可能的最 大传质速率,是指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浓度为零,传质推动 力最大时的传质速率。 Damkohler数的物理意义即为可能的最大反应速率和最大 传质速率之比。
(4.17)
不同反应级数时ƞeDa和ƞe关系,由式(4.12)和式(4.14) ~(4.16)得到,并以被标绘在图4.3中。
图4.3 不同级数反应的等温外部效率因子和ƞeDa的关系
十分明显,当过程由外扩散控制时,表观速率对于主体浓度呈一 级关系,由传质速率决定,表观活化能很小,可视作接近零。如 为反应控制,则表观动力学与本征动力学一致。
• 效率因子法
Ei - rA k 0ie RTb cAb ni
-
(4.2)
效率因子ƞ用来校正传递过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虑外 部传递影响的效率因子称为外部效率因子,考虑内部传递 影响的效率因子称为内部效率因子,同时考虑两者影响的 为总效率因子。 • 表观动力学法
Ea - rA k 0ae RTb cAb na
2 3
即:
Pr 式中, ,为Schmidt数,表示物系的扩散特性; 为Prandtl数,表示物系的传热特性。两量纲为一数定义的D 和ƛ 分别为分子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
Sc
D
h Sc cp ( ) kg Pr
2 3
cp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

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一、 混合现象的分类 二、 连续反应过程的考察方法
不同的凝聚态,宜采用不同的考察方法 一、以反应器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二、以反应物料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 第二节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及其性质 一、停留时间分布 二、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三、停留时间分布数字特征 四、理想流型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五、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应用

柯尔莫哥洛夫(А.Η.Колмогоров)
Kolmogonov,1903-1987
苏联数学家。他对开创现代数 学的一系列重要分支作出了 重大贡献。柯尔莫哥洛夫建 立了在测度论基础上的概率 论公理系统,奠定了近代概 率论的基础,他也是随机过 程论的奠基人之一,1980年 由于他在调和分析、概率论、 遍历理论及动力系统方面出 色的工作获沃尔夫奖。此外 他在信息论、数理逻辑算法 论、解析集合论、湍流力学、 测度论、拓扑学等领域都有 重大贡献。
t< 0 t 吵0
Cin (t - ) =
0 C0

2.脉冲法(pulse input)
主流体V 注入
反应器VR
C(t)
C0 示踪剂
检测器
2.脉冲法
c(∞)
C0
c(t)
C(t)
C(t)
0
t=0 输入曲线
t
0
t
t 响应曲线
2.脉冲法
停留时间介于t ~ t + t的粒子分率 E (t ) = lim t ® 0 t
第五节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计算
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对反应的影响
第一节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第二节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及其性质 第三节 非理想流动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第四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动力学方程例2-7右图为圆柱状火箭发动机,采用液 氢为燃料,与符合化学计量关系的 液氧混合后充分燃烧,每秒产生 108kg 废气,分别求以氢和氧表示 的反应速率。

(整个反应器内反应 速率一致) 解: 连续系统中, 。

因整个反应器内速率一致,因 此:( ) AA Rd d VN r V R=- AARN r V D =- R水的生成摩尔流量:108/18=6kmol/s 因此: 氢的消耗摩尔流量为6kmol/s 氧的消耗摩尔流量为3kmol/s22 3H 3 3O 36kmol/s 28.29mol/(m s) 0.2121m 3kmol/s 14.15mol/(m s) 0.2121mr r ==× ==×(1)动力学方程的形式及反应级数设可逆反应A B L M A B L Mn n n n +=+ 2.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3 经验速率方程的确定若为基元反应,达到平衡时,有:L Mc ' A B = L MA B c c k c c K k c cn n n n = ' A A B L MA BL Mc c r k c c k c cn n n n =-若是非基元均相反应,动力学方程 常用幂函数形式,通式为:对于气相反应:式中各参数均由实验确定。

'' ? ? p cc pk k k k == ' A B L Ma b l m A c c r k c c k c c=- 正反应速率式中组 分A及B的反应级数逆反应速率式中组 分L及M的反应级数' ABLMa b l m A p p r k p p k p p=-( ) ( ) ( ) ( ) A ' ABL M­­ A B LM' A B L M ' 0 = = log =­log +­log +log +log a b l m p p p ab l m pp p r k p p k p p k p p p p kk a p b p l p m p k = Þ Þæöç÷ ç÷ èø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L ML M ­­ L Mp A B L M A Bp A B L L M M= log =­log ­log +log +log A B A B A B p p K p p p p p p K p p p p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Þp A B L Mlog =log 1 = p ' p k K k a b l m æöç÷ç÷ èø=== n n n n n n 1 p= p/ ' pk K k \ n ( ) ( ) ( ) ( ) A B L M ' log =­log +­log +log +log p p k a p b p l p m p k æöç÷ ç÷ èø热力学一致性校验此结论对于所有类 型的反应均适用2231.5H +0.5N NH ƒ 2233H +N 2NH ƒ 3 22* NH P *1.5*0.5H N = ()()pK p p 322*2 NH ' p*3*H N ()()()p K p p =3 232321.5NH NH 1N 21.5 NH H H p pr k p k p p=- 氨合成反应氨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3322NH *2NH 2' 1p p *3* 2H N 0 () ()() r p k K K k p p = === 当 时 第四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动力学方程化学反应速率及动力学方程(2)速率方程及其参数的实验确定' A B L Ma b l m A p p r k p p k p p=- ' A B L Ma b l m A c c r k c c k c c=- 反应级数及速率常数必须由实验确定实验室测定采 用两种反应器间歇静止法连续流动法重点介绍• 间歇反应器形式液相反应或等摩尔气相反应的恒容反应器变摩尔气相反应的等压变容反应器变摩尔气相反应的恒容变压反应器• 实验测定的三个步骤i)给出动力学方程ii)恒温下测定可测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确定反应级数及速 率常数iii)改变温度,获取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求活化能及指前因 子微分形式积分形式2.3 恒温反应过程速率方程的确定 恒温反应过程速率方程的确定1 动力学方程的积分和微分形式A AB d () d A c r kf c ,c , t =-= LL A A B 0 ()d tc kf c ,c ,t=- ò LL• 一级不可逆反应A Ad d ckc t-= 0 t = A A0 c c = 初始条件当时 A A0 exp()c c kt =- 或A A0ln ckt c =- 1ln1 Akt x = - 1exp()A x kt =-- A A0A (1)c c x =-• n 级不可逆反应(n ≠1)n A A d d c kc t-= 0 t = A A0 c c = 初始条件当时 n 1n 1 A A0 11 (n 1)kt cc-- -=- n=2时,A A0 11kt c c=-A0 1 AAx ktc x =-0 0.511.522.50.511.522.53n=0n=2 n=1不同级数反应浓度随时间变化• 可逆反应' kkA P ˆˆ†ˆ ‡ˆˆ 0 t = A A0P 0c c c == 初始条件当时 1A 2P A P P A k k' r kc r k'cì ¾¾®= ïí ¾¾®= ï îA A A Pd d cr kc k'c t=-=- 根据化学计量式P A0Ac c c =-Ae Pe 0kc k'c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设A 组分的平衡浓度为Aec ( ) Ae A0Ae 0 kc k'c c --= A0Aek k'c c k'+ = ( ) A A P A A0A d d ckc k'c kc k'c c t-=-=-- A A Ae A Ae d ()()()() d ck k'c k k'c k k'c c t-=+-+=+-积分式[ ]A Ae A0Ae ()exp () c c c c k k't -=--+ [ ] { } A0AeA A01exp () c c x k k't c - =--+ 一级不可逆反应A A0 exp()c c kt =- 1exp()A x kt =-- 形式一致趋势相似• 平行反应0 t = 1 2 11A 22AA L A M k k r k c r k c ì ¾¾®= ï í ¾¾®= ï îA A 1A 2A 12AL L 1AMM 2Ad () d d d d d cr k c k c k k c t c r k c t c r k c t=-=+=+ == == 0 t = A A0L M 0c c c c === 初始条件当 时积分式A A012exp[()]c c k k t=-+{ } 1L A012121exp[()] kc c k k tk kæö=--+ç÷+èø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 } 2M A012121exp[()] kc c k k tk kæö=--+ç÷+èøCMCLCA0CAt aCi• 连串反应12A L Mk k ¾¾®¾¾® A A 1A L L 1A 2LM M 2Ld d d d d d c r k c t cr k c k c t cr k c t=-= ==- == 0 t = A A0L M 0c c c c === 初始条件当 时积分式A A01 exp()c c k t =- [ ] 1L A021 12 exp()exp() k c c k t k t k k æö =--- ç÷ - èø 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21M A012 1212 1exp()exp() k k c c k t k t k k k k éù =+--- êú-- ëûC MC L C A 0C LoptC Att optC A求最佳反应时间及中间产物最大浓度Ld 0 d c t= L 1A022opt 11opt 12 d exp()exp()0 d c k c k k t k k t t k k æö éù =--+-= ç÷ ëû - èø11opt 22opt exp()exp()k k t k k t -=- 221opt 1 exp() k k k t k=- 2opt 211 1 ln k t k k k=- 2211L,optA0 2 k k k k C c k - æö = ç÷ èø• 自催化反应P A Pk¾¾¾¾® 为催化剂AA 1A P d d c r k c c t=-= 0 t = A A0P P0c c c c == 初始条件当时 A P A0P0c c c c +=+ 在反应过程中, P A0P0Ac c c c \=+-2 AA A0P0A A d (+) d c r k c c c kc t=-=- A0P0 A,opt+ 2c c c = 积分形式( ) A0P0A A0 A0P0 A P0 + ln () c c c c k c c tc c éù =+ êú ëû- 00.2 0.4 0.6 0.8 11.2r Ar A C A例2­8 在等温下进行液相反应A+B→C+D ,在该条件下的反 应速率方程为: 若将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为3mol/l 的原料混合进行反应, 求反应4min 时A 的转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