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
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

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科研院所转制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行的一项改革,其目的是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研究,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科研院所转制的过程中,财务会计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科研院所的转制涉及到众多的财务问题,如期初预算管理、财务格局调整、收支结构变化等等。
本文将就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浅谈。
一、期初预算管理科研院所转制后,会在财务上独立出一个账户,该账户负责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期初预算管理过程中,科研院所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保证其研究项目的实施,实现合理的财务预期计划。
保证预算管理的严格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预算编制制度,科研院所应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和原则,确立科研项目的科研标准和评价方法,加强项目需求风险评估;二是科研院所应审慎控制预算的执行,规范预算划拨、分配和使用;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加强识别和评估研究机构面临的财务风险,确保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二、财务格局调整科研院所转制后,会在财务上独立出一个账户,与政府机构解离。
由于原来的科研院所是行政机构,其财务格局与普通企业不同。
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需要科研院所对其财务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重新制定新的财务战略和发展目标,逐步实现财务结构调整。
财务格局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清科研院所的业务范围,整合财务流程,合理分析和推进科研院所的发展;二是下放权力,科研院所应推行科研主管部门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以使其能够在行政管理与科技研究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三是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推行科研院所内部会计师制度,规范科研项目评审、审核、预算等所有流程的财务控制。
三、收支结构变化科研院所转制后,会与原有的财政和其他资金来源的分配发生变化,科研院所收支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新的财政结构下,科研院所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科研项目的实施,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
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研究

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要机构,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财务会计作为科研院所的管理工具,对于科研院所的发展和运行至关重要。
随着国家科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壮大,新的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和科研院所的不断增加,科研院所财务会计的需求和压力也在持续增加。
国家对于科研院所的管理和监督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财务会计的规范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研院所在资源配置和资金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支持。
有必要对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科研院所财务会计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依据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科研院所财务会计现状的分析,发现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转型路径和策略,为科研院所财务会计的转型提供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的关键问题,分析现有的财务会计体系在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和不足之处,为科研院所提供可行的转型路径和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帮助科研院所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科研院所财务会计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实现转型升级,为保障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 可以为相关机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科研院所财务会计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科研院所财务会计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1.3 研究意义现代科研院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财务会计管理挑战,这不仅是对科研院所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是对科研院所财务会计体系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课题。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的路径和策略,探讨财务会计转型的措施及存在的风险,对于科研院所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与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

回目录前一篇后一篇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论文类别: 财务管理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 42家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其中,131家进入企业;40家变为科技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18家变成为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3家并入高校;18家划转到其他部门或取消;29家转为12个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共涉及职工17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2.2万人(科技人员7.4万人),占中央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的2/5,离退休人员4.7万人。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共有200家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企业,按企业化运行机制运行。
笔者认为,这是自一九八五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最大的改革,即单位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化为企业管理体制,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笔者主要就财务会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一、国有资本金问题即注册资本的问题。
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登记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科研机构转制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转为国有资本金”。
这就首先要界定”全部国有资产”的范围,如何界定,实施意见中没有具体办法。
按照国资事发[1995]17号文的规定: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从”国有资产”的定义与143号相比较,显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转为国有资本金”的提法不太准确,应改为将”现有全部国有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转为国有资本金”更为准确,即现有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转为国有资本金。
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但各有优缺点。
1、以科研院所转制前经过国家批复的一九九八年会计决算报表中账面净资产作为注册资本。
转制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4
维普资讯
能力 , 部分下属公司亏损严重 。 整合资源进 行关停并转 已势在必行。 4 、无形资产核算易被忽视 当今世界经济 已呈现出新特点和发展 趋势 ,区域化 、全球 化经济发 展态 势已经 形成 。而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 又无 限的资 }
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
挑 战 ,怕 丢掉铁 饭碗 ,怕 市场 竞 争 ,怕 未 来预期不 景气等 问题 ,思想 压力较大 。 对转 制企业而 言 ,担心 失去政府 的支持 ,
担心转制后 经不住市场的冲击 ,对改制 中 遇到的具体 问题顾虑重重 ,缺乏对时代发 :展的认识 ,对改制后企业如何在市场 中寻 求 新的 定位 ,开拓 新的 发展空 间思 考甚 少 。在这种环境下 ,财务人 员面对不熟 悉 的业务领域 ,困难较 多,从管理上没有可 以 借 鉴 的 先 例 ,思 想 观 念 还 没 有 转 变 ,思 想不统一 ,部分财务人 员行为保守 ,安 于
源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 素,企业经 济的增长 已从依靠资本积累转 向依赖于知 识积 累与更新 ,知识经济全方位管理 与创
新 已成为企业取胜的法宝。 目前大多数科 研 院 所 有 着 较 强 的 科 研 开 发能 力 ,有 领 先 的科技成果 ,但其价值并没有在财务核算
.
,
奎 茬 调科院财人的极 核算方法 ,后者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 动研所务员积
体系 ,事业单位 的会计制 度与企业会计制 度不同 ,前者主要采用收 付实现制 的会计
。 .
每 一个科研院所 员工都希望能够站在时代
一
3、历史遗 留问题 是财务管理的痼疾
量 革 前 :黛 . 奎 广 制 利 科 院 技 的 主要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一是产权不 明 制j 有 于研 所术 创 科 院如加财 管加 探 研 所何强 务理以讨 新, u 莩 晰, 债权债务混乱 。 部分资产产权不清 , 必
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研究

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研究随着国家科技发展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科研院所的财务会计管理将迎来全新的转型。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院所财务会计管理,成为当前科研院所普遍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科研院所要更注重财务会计信息的精细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当前,科研院所的财务会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会计标准过时,难以适应新形势。
传统的财务会计标准侧重于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表编制,难以适应当今需求更加多样化、经营更为复杂的科研院所财务会计需要。
二是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科研院所财务会计管理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财务数据的分析、管理、决策和提供支持。
三是科研院所财务信息透明度差。
科研院所的财务信息面向公众,接受广泛的监督和审查。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科研院所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存在数据的虚假和不完整的情况。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院所财务会计管理,必须要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承担更为复杂的财务会计管理任务。
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标准和政策的了解和学习,提高会计分析、财务管理和数据决策的能力。
其次,需要加强财务信息透明化,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科研院所的财务信息的认知度。
科研院所应建立透明化的数据管理机制,及时公布财务数据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公众对科研院所财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度。
最后,科研院所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改进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精确性和可靠性,以更好地支持科学研究的开展,推动科研院所的发展。
总之,新形势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转型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及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通过创新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强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

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摘要】科研院所转制是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中财务会计问题是关键环节。
本文从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资产评估与财务报表、研究机构财务独立性、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转制背景下,科研院所财务会计制度需要更加规范和透明,确保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要关注研究机构财务独立性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以提高科研院所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财务会计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转制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探讨和完善财务会计问题,科研院所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研院所转制、财务会计、会计信息披露、资产评估、财务报表、财务独立性、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1. 引言1.1 转制背景科研院所转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全额拨款的科研院所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能力的企业或事业单位。
这一转制背景源于政府机构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的需要,旨在提高科研机构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将面临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财务会计问题将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
如何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效评估科研机构资产,保障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准确性,确保研究机构的财务独立性,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都将影响科研院所的发展和运营。
研究科研院所转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加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为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在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深入研究财务会计问题的意义重大。
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转制的基础,是整个体制变革的重要环节。
针对目前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存在的财务会计问题,通过研究与改革,可以实现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透明化,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效防范和解决财务风险。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是财务会计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对于科研院所的财务透明度和公开性具有重要影响。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研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单位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研单位主要以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任务,为国家和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科研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常常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科研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资金来源多样化,会计处理困难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通常比较多样化,包括政府拨款、科研项目资助、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等。
这些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给会计处理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同,其会计处理方式可能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分类处理,并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科研单位还需要对各项资金来源进行定期审计,以确保其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2. 项目经费管理难度大科研单位通常会接受多个科研项目的资助,而这些项目的经费管理通常会面临一些困难。
各个项目的经费使用范围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对每个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
科研项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监控,以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资产性质复杂,会计处理困难科研单位通常会持有大量的科研设备和专利技术等资产,这些资产的性质通常比较复杂,会计处理难度较大。
科研设备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高额的固定资产价值,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折旧和减值测试,以确保其价值的准确反映。
专利技术的计量和确认也存在一定难度,会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准确计量和确认,以确保其价值的合理反映。
二、应对对策1. 加强资金来源管理针对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科研单位需要加强资金来源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规范,确保各项资金的准确记录和分类。
科研单位还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确保其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报告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中期报告本文旨在研究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的财务管理问题,包括财务制度建设、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财务制度建设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财务制度需要根据其特殊性进行调整和改进。
目前,许多科研事业单位在转制后缺乏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管理和监督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1. 制定符合科研事业单位特点的财务制度科研事业单位依托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项目举办,其经费来源多样,预算管理、财务核算、项目管理等需求也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
因此,应该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
2. 完善财务管理流程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流程应该包括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流程应该清晰明确,以便财务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内容,降低出错率。
二、会计核算问题在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会计核算问题备受关注。
科研事业单位的核算标准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工作重心在研究与开发,而非纯粹的经济活动。
因此,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应该根据其特点进行调整。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1. 制定符合科研事业单位特点的会计核算标准会计核算标准应该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调整。
比如,可以针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标准,以体现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以保证财务管理水平。
因此,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合规性意识。
三、资产管理问题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如入库管理、折旧管理、处置管理等。
目前,科研事业单位转制后,资产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1.加强资产核算和数据报送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严格的资产核算制度,以保证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要加强数据报送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蒋占华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家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其中,131家进入企业;40家变为科技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18家变成为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3家并入高校;18家划转到其他部门或取消;29家转为12个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共涉及职工17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2.2万人(科技人员7.4万人),占中央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的2/5,离退休人员4.7万人。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共有200家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企业,按企业化运谢 圃诵小1收呷衔 馐亲砸痪虐宋迥昕萍继逯聘母镆岳醋畲蟮母母铮 吹ノ坏男灾史⑸ 烁 镜谋浠 墒乱档ノ还芾硖逯谱 笠倒芾硖逯疲 谡庖焕 沸缘淖 乒 讨校 嬖谛矶辔侍庑枰 饩觯 收咧饕 筒莆窕峒莆侍饨 刑教盅芯俊?nbsp; 一、国有资本金问题即注册资本的问题。
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登记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科研机构转制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转为国有资本金"。
这就首先要界定"全部国有资产"的范围,如何界定,? 凳┮饧 忻挥芯咛灏旆ā0凑展 适路 1995]17号文的规定: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从"国有资产"的定义与143号相比较,显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转为国有资本金"的提法不太准确,应改为将"现有全部国有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转为国有资本金"更为准确,即现有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转为国有资本金。
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但各有优缺点。
1、以科研院所转制前经过国家批复的一九九八年会计决算报表中账面净资产作为注册资本。
优点:这种方法优点是易操作、速度快。
缺点是: ⑴、由于时间滞后,不能反映转制时净资产情况。
转制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而决算是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中间有些院所财务状况变动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
⑵、现在242家转制的科研院所执行的是财政部、国家科委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颁发的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这个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共包括6项:"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拨入专款结存、财政补助结存、未分配结余",而"专用基金"中的"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应进行分析,其中福利费、医疗基金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是在"应付福利费"中反映;"住房基金"在"长期应付款"反映,都是作为负债处理的,而现行的科研会计作为"净资产",是"所有者权益",所以应扣除福利性的专用基金之后转为资本金。
⑶、净资产中"固定基金"不真实。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规定,购买固定资产做双分录,虚增了净资产;另一方面规定不提折旧,十几年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按提折旧的方法净值已无、但账面上固定基金仍是原值;再一方面、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是专用设备,并不能产生效益,非良性资产如全转为经营性资产,会给以后的经营者经营带来很大困难。
还有已出售给职工的住房,仍在固定资产中应该剔除。
2、把现有有形资产全部进行评估,按评估重置后的净资产登记为企业的注册资本。
优点:相对准确的反映了科研单位资产的真实价值,使注册资本与实际占有的净资产一致。
缺点: ⑴、评估所需时间较长,过程复杂。
143号文件和197号文件要求,242家科研单位一九九九年七月? 蝗兆 笠担 诠ど绦姓 芾聿棵诺羌亲⒉嵛 笠捣ㄈ恕w什 绻 衷谄拦溃 敲吹羌亲⒉岜匦朐谄拦劳曛 蟛拍芙 校 艹ひ欢问奔湟簿湍貌坏接 抵凑眨 蒲性核 岢鱿旨炔皇瞧笠涤植皇鞘?quot;真空"、有可能会影响科研院所的正常工作。
⑵、资产评估费用问题。
大院大所的资产也较大,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费用支出也不是一个小数,现在科研单位的资金比较紧张,国家不给经费,科研单位自己不愿支出,可能也是一个难题。
另外还有资产登记时印花税的问题,支出也很大。
3、科研单位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同时进行评估,评估之后的净资产作为注册资本。
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和其他财产权利。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
九九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将这一比例上限提交到35。
优点:这种方法对科研单位资本运作有较大益处,有的大院大所已成立三、四十年,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些科研成果并未入帐。
另外,科研单位的土地使用权,主要是国家行政划拨获得的,此次143号文要求土地使用权转为国家资本金,依此为契机可以获得土地证。
缺点:同上面的第二种方法。
4、按账面价值进行资产增减。
此种方法以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加上没有入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减去不良资产和应提的折旧等,以增减后的净资产数,报国家财政部门批准,作为注册资本。
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简便手续,又真实反映了科研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
但此种方法要经过财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
二、关于优惠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和科技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的优惠政策有八条:⑴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⑵职工养老保险方面,根?quot;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
⑶非经营性建设基金继续由中央给予两年补助支持;⑷税收优惠方面,提出从一九九九年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⑸享有自营进出口权;⑹享受国家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待遇;⑺科研项目竞标的权利;⑻已批准科研项目按原计划实施。
以上优惠政策,属财务会计方面共有3项,应该认真分析。
1、税收优惠政策。
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上述税收优惠政策与改制之前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⑴所得税,财税字[1994]001号中规定对科研单位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而143号文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即对产品收入,其他收入等也免征所得税,有所扩大。
⑵营业税与原来政策相同。
(94)财税字第01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的通知》中规定:"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
⑶土地使用税。
1998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免征土地使用税。
⑷科研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方面143号文没有涉及、应该明确。
科研用品的进口是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仍应鼓励,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2、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这部分事业费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自一九八五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事业费逐年减拨,到一九九九○年大部分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单位事业费已减拨到位,但基数很低。
后来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对科研单位在事业费中增加了专项经费。
此次改制如果减掉专项经费和行业工作经费,绝对值将会很低,要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可能的。
以我所为例,按143号文件规定,估算正常事业费每年是180万元,而现在离退休人员的每年支出是400万元左右,缺口很大,如何解决是值得研究的一大难题。
科研单位以前没有参加社保局的各种社会保障金,而企业早已参加社保局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一位退休的资深专家坦言:"自己以奉献精神干了几十年,没考虑到国家现在不管了,感觉很突然"。
3、非经营性建设基金继续由中央给予两年的支持。
这部分是在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在建项目给予支持,如果没有在建项目,将很难给予支持。
以上这些优惠政策,科研单位如果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将有力地促进科研机构平稳转制,在市场竞争中尽快发展状大。
三、转制后科研单位适用何种财务会计制度问题。
科研单位现在执行的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发的从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开始施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已执行2年多,会计制度执行了一年多,从实际效果来看,现行的科学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规范了科研单位的财力行务和会计核算行为,推动了科研院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面向市场、服务经济,既满足了向国家财政报帐,又满足了科研单位内部经济核算的要求,执行的效果是好的。
科学事业单位如不改制,执行现行会计制度是合适的,但从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改为企业之后仍执行现行会计制度,将会有以下方面问题: 1、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242家科研院所已改为企业,而现行科研财会制度是"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制订财会制度遵循的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单位执行"事业"财会制度显然不合适。
2、242家科研院所中有200家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化为企业,6家并入高校,如仍执行科学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进入企业集团的科研单位的财会制度,会计报表很难与上级企业集团进行衔接,进入高校的科研单位也较难衔接。
3、现行财会制度有些缺陷,不符合会计基本假设,在实际操作上有困难。
⑴、资产负债表有两个,其中资产负债表㈠设计不尽合理。
资产负债表㈠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资产部类"包括"资产类"和"支出及成本费用类";右边部分分为"负债部类"分为" ;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