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九蒸九晒历史沿革及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周杨静
何首乌抗衰老作用研究近况

何首乌抗衰老作用研究近况何首乌抗衰老作用研究近况更新日期: 12-20 杨朝晔提要综述近十年来何首乌抗衰老作用方面的概况。
关键词何首乌;抗衰老;药理作用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lorum Thunb.的块根,系著名滋补中药,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
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保肝、抗菌等作用[1]。
近十年来,关于何首乌抗衰老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现将其抗衰老作用近况概述如下。
1 增强免疫功能免疫机能下降学说是衰老发生的重要学说之一,免疫机能具有增龄性变化,即年龄增长则其免疫机能下降或紊乱,结果导致机体的衰老。
何首乌可以通过延缓免疫器官胸腺的衰老,提高机体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1.1 提高免疫器官的重量:胸腺随增龄而逐渐萎缩,继而使机体胸腺依赖性免疫功能衰退。
何首乌可延缓胸腺退化与萎缩,使老年小鼠胸腺重量和体积明显增大,而对照组胸腺呈明显退化[2],也可以提高老年大鼠“胸腺重/ 体重”比值[3]。
何首乌还能提高小鼠脾脏的重量[4]。
1.2 使胸腺组织学结构逆转:魏氏等通过何首乌对胸腺组织学结构研究发现[2,5],对照组胸腺呈明显退化,何首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质显著增厚,皮髓质分界清楚,细胞密度明显增大,其胸腺细胞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并多见有丝分裂;而在明型上皮性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内,线粒体嵴部分或全部或清晰可见,粗面内质网或轻度扩张、或呈扁平囊状;明型上皮性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各自与胸腺细胞紧贴形成的花环也较常见。
表明何首乌有促进老龄小鼠胸腺超微结构明显逆转变化的作用。
1.3 增加胸腺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何首乌能增加老年大鼠胸腺胞浆蛋白和核酸含量[3],从而促进胸腺细胞增生,保护胸腺组织,延缓老年大鼠胸腺年龄性退化作用。
1.4 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何首乌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明显上升[4],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神秘的“九蒸九晒”——本文为你解密:历代本草中“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沿革与变迁浅谈

神秘的“九蒸九晒”——本文为你解密:历代本草中“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沿革与变迁浅谈第 1391 期作者 / 彭星星王德群彭华胜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编辑 / 段瑞⊙ 校对 / 许红“九蒸九晒”是古代本草中常见的一类药材加工方法。
自《本草经集注》开始提出“胡麻……服食家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
现在,提到“九蒸九晒”,耳熟能详术语有:食用黄精“九蒸九晒”“九制大黄”、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等。
可见古代本草对一些特殊药材强调“九蒸九晒”。
历代本草中,哪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它们的“九蒸九晒”经历的沿革与变迁是否相似?本文以8种代表性药材品种为主要脉络,对相关药材品种数目、蒸晒次数、辅料、药材类型、加工目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梳理“九蒸九晒”的演变历史,旨在为从本草学角度认识“九蒸九晒”提供资料。
1 胡麻“九蒸九晒”1.1 南北朝时期胡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480—498年):“服食家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
虽易得,世人学者犹不能恒服,而况馀药耶!蒸不熟,令人发落,其性与茯苓相宜。
世方用之甚少,惟时以合汤丸耳”。
可见,胡麻“九蒸九晒”的加工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九蒸、九曝”之后作食用,用来断谷、长生、充饥。
《本草经集注》特别强调“蒸不熟,令人发落”,认为不仅要蒸,而且还要蒸熟。
1.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对胡麻多次蒸晒的记载逐渐增多,如《备急千金要方》(652年):“蒸三十遍,治下筛。
”《新修本草》(657—659年):“九蒸九曝熬捣饵之……蒸不熟令人发落”;可见胡麻加工次数远超过九次,甚至多达三十次,然后再“治下筛”作散剂或“熬捣”服用。
胡麻经过蒸晒多次,主要用于治疗五脏虚损、羸瘦、明目等方面,如《千金方》(652年):“常服明目洞视。
胡麻一石,蒸之三十遍”;《圣惠方》(978年)有附方“治五脏虚损,羸瘦,益气力,坚筋骨。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 词】 首 乌 ; 制 ; 关键 何 炮 中药 [ 中图分 类号】 2 31 R 8.
黑 豆 汁制 法 : 取黑 豆 l , 水 适 量 , 煮 4h, 汁 约 0 加 约 熬 1 g 黑 豆渣 再 加 水 煮 约 3h 熬 汁约 1 , 并 得 黑 豆 汁 5k , , 0 合
约 2 。 5k
何 首 乌不 加辅 料制 是 指单 纯 加热 进行 的炮 制 方法 , 括 包
于 治疗 阴血 枯 、 发早 白、 骨不 健 等证 。 须 筋 临床 处方 应用 有 制
首乌 、 生首 乌 两种 , 首 乌用量 1 ~ 0g 煎 服 。生 、 首 乌 均 制 0 3 , 熟
有 降 血 脂 的 作 用 。生 首 乌 为 何 首 乌 干 燥 块 根 的 生 品 , 量 6 用 ~
11净 制 .
何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净 制法 主要是 去 泥土 和 去皮 。宋 代 《 重修 政 和经
史 证 类 备 用 本 草 》 有 “ 时 乘 湿 布 帛 拭 去 泥 土 、 首 乌 新 果 载 采 何
1 1mi 有 利 于提 高 生产 效 率和 降 低微 生 物 的影 响 。 总之 , 3 n,
为多, 故生 首 乌能促 进 肠道 蠕 动而 通便 , 于血 虚 肠燥 便 秘 ; 用 若 以黑 豆 汁 拌蒸 制 成 制首 乌 , 醌 衍生 物破 坏 减 少 , 泻 下 蒽 则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优选及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优选及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摘要】何首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炮制工艺对其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何首乌的“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发现九蒸九晒工艺能够提高何首乌对L02肝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并且在不同炮制工艺处理下的何首乌对L02肝细胞的影响存在差异。
数据分析显示九蒸九晒工艺可以增强何首乌的生物活性成分,从而更好地促进L02肝细胞的生长。
结论上,九蒸九晒工艺对何首乌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其对L02肝细胞的生长。
这一研究为何首乌的炮制工艺优选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其在肝细胞生长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L02肝细胞、生长、影响、研究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1. 引言1.1 选题背景何首乌,又名黑首乌、何首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滋补益肝、润肠通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九蒸九晒”是何首乌的一种特殊炮制工艺,经过反复蒸煮和晒干处理,可增加其药效,提高其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中草药的炮制工艺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而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在中医药中被认为是最为传统、独特的一种处理方式,因此对其准确的制作过程及其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何首乌的药理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九蒸九晒工艺对何首乌药效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何首乌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为中草药的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何首乌的“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何首乌不同制备工艺下的药材成分及其对肝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为制定何首乌的最佳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比较不同炮制工艺下何首乌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何首乌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何首乌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何首乌的研究进展

关于何首乌的综述陈宇(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地了解何首乌的化学成分,理药研究进展与不良反应的一些进展。
方法查阅资料。
结果何首乌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和磷脂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
它在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炎、改善心血管、对血糖和血脂的调节、抗肿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临床发现服用何首乌可致肝损伤。
因此对何首乌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
结论:何首乌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传统的治疗白发,脱发,现今还应用于内科的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萎缩性胃炎等;外科应用于荨麻症、黄褐斑等。
有的人还把何首乌当保健延年的补品,长期应用。
但是临床出现的这些何首乌导致肝脏中毒的报道,因此对从新评价他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对肝脏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这方面的研究有待遇我们进一步研究。
如能够合理利用何首乌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何首乌成分药理作用肝损伤综述前言:中药别名首乌、赤首乌。
为寥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苦味、甘、涩而性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血枯、须发早白,筋骨不健等症。
临床处方应用有制首乌、生首乌两种。
制首乌用量10~30g,煎服。
生首乌为何首乌干燥块茎的生品,用量6~12g,煎服[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何首乌由于所含多种成分使其在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以下是今年来何首乌在化学成分,药理及出现的对肝脏的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的综述。
1化学成分的研究何首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蒽醌类、而苯乙烯类和磷脂类化合物。
1.1蒽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调血脂、抗菌、抗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何首乌所含蒽醌类化合物以大黄素、大黄酚为主,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及大黄苷。
1.2二苯乙烯苷二苯乙烯苷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功能、防治动脉硬化及保肝等作用。
何首乌中的重要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2,3,5,4,—四烃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简称而二苯乙烯苷,药典2000年版何首乌项下即以而苯乙烯苷作为定量指标规定药用首乌中而苯乙烯苷含量不低于百分之一[2]。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作者:蒲俊安张思敏刘梦娇肖望重杨磊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22期摘要目的:建立測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并优化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糖的含量。
以蒸制时间、烘制时间、烘制温度为自变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为指标,结合加权综合评分法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何首乌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并验证。
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检测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7 µg(r=0.997 1)、0.063~0.63 µg(r=0.999 9)、0.038~0.38 µg(r=0.990 9),总多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7~12.42 µg/mL(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3%~101.06%(RSD=0.63%,n=6)、98.74%~120.33%(RSD=1.34%,n=6)、98.39%~102.44%(RSD=1.49%,n=6)、99.51%~101.98%(RSD=0.87%,n=6)。
最优炮制工艺为蒸制时间4.5 h、烘制时间9 h、烘制温度66 ℃,反复炮制9次。
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优炮制工艺的平均综合评分为35.69分,与预测值(36.90分)的相对误差为3.30%。
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优化所得炮制工艺预测性良好且稳定、可行。
关键词何首乌;九蒸九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炮制工艺;含量测定;工艺优化中图分类号 R28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22-2713-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22.05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methods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tilbene glycoside, emodin, emodin methyl ether and total polysaccharide in P. multiflorum, and 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nine-time repeat steaming and sun-drying process of P. multiflorum. METHODS: HPLC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stilbene glycoside, emodin, and emodin methyl ether. The content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by UV spectrometry. With steaming time, drying time and drying temperatur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contents of stilbene glycoside, emodin, emodin methyl ether and total polysaccharide as indexes,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nine-time repeat steaming and sun-drying process of P. multiflorum was optimized by weighted comprehensive score method and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d the valid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RESULTS:The linear range of sample size of stilbene glycoside, emodin and emodin methyl ether were 0.27-2.7 µg(r=0.997 1), 0.063-0.63 µg(r=0.999 9), 0.038-0.38 µg(r=0.990 9),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range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olysaccharide was 2.07-12.42 µg/mL(r=0.999 6), respectively. RSDs of precision, s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tests were all lower than 2%. The recoveries were 99.43%-101.06%(RSD=0.63%,n=6), 98.74%-120.33%(RSD=1.34%,n=6), 98.39%-102.44%(RSD=1.49%,n=6), 99.51%-101.98%(RSD=0.87%,n=6),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steaming time for 4.5 h, drying time for 9 h,drying temperatrue for 66 ℃ and repeat processing for 9 times. Results of 3 times of validation tes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optimal technology was 35.69, relative error of which to predicted value (36.90) was 3.30%. CONCLUSIONS: Established method is simple and reproducible, and the opti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predicive, stable feasible.KEYWORDS Polygonum multiflorum; Nine-time repeat steaming and sun-drying process;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HPLC; UV spectromet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ntent determination; Technology optimization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生品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炮制品则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等作用[1],临床应用广泛。
何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8-0805(2009)01-0146-02
酰基)…13
吡喃葡萄糖苷、2,3,4;5一四羟基二苯乙烯一2—0一(6’一0一乙
D
吡喃葡萄糖苷、1,2二羟基十九酮、没食子酸、1
脂酸一O—B—D一吡喃葡萄糖苷、1一O一正十八烷酰一2—0一
O
△…一正十二碳二烯酰…3
一O一正十八烷酰一2—0一A4”一正十二碳二烯酰一3—0一磷 磷脂酸一O一(6…一0一d—D
in prepar-
[P].(Peop.Rep.China).200710048571.2,2007 08 22. [12]赵明生.紫草科琉璃草属植物的新用途[P].中国专利:
200710048717.3.2007-09-05.
[13]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Pyrrolizidine alkaloids
A
in
food:
toxicological and
to
review
and risk assessment.Technical Report Series,
manu.
2001:2. Food
Drug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1057. [10]Zhao Mingsheng.Use of cynoglossum amabile stapf et dmmm
(上接第145页) [6]
Zhang Yuanhu,Xiang Guiqiong,Lu Fusun.The of Cynoglessum lanceolatum
chemical constituents Kai・
China).200710048413.7,2007 08 08. [11]Zhao Mingsheng.Uses of pl∞ts belonging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炮制学 期中试卷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 中药学 班级 09458生物技术学号*******,15姓名 李熙莼题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号得分核分人: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历史沿革研究何首乌炮制最早见于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自此历代也都有详细记载[1]1、 历朝历代的炮制方法的变迁及时代特点(1) 净制:去泥土或粗皮,宋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有“采时乘湿布帛拭去泥土、何首乌新果者去皮土”。
《本草纲目》又载有“竹刀刮去粗皮”。
[2] 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05版药典)中规定何首乌“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 削去两端。
”[7]2010版药典去除“削去两端”的规定。
(2) 切制何首乌切制法,历史记载有竹刀、铜刀切片、锉、捶碎等法。
清时期多沿用前人的切制法,历代对何首乌切片的工具、切片的厚薄已有较明确的记载,切制时多用竹刀,后提出用铜刀,忌铁器,但未见有明确的理论阐述。
[4](3) 加或不加辅料制[4]时间 新增方法 特点唐朝 何首乌开始广泛使用:去黑皮,黑豆蒸制,黑豆、酒煮制,醋煮制,水煮制主要用于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代表方剂“七宝美髯丹”,需首乌九蒸九曝。
宋朝 生用去粗皮。
新增米泔水煮制、蒸制,炒制,生姜汁、甘草制,牛膝、酒浸制1、开始生用于祛风止痒的方剂,并已开始区分生用与制用的不同。
2、开始使用药物共制,这种炮制用于特定的方剂,起到“药对”的作用,如用牛膝炮制可以协同强筋骨。
3、米泔水煮制说明古人已意识到生品有泻下作用,使用米制缓和药性健脾和胃。
金元 米泔水浸,黑豆、干枣蒸制革新较少,干枣可能用于缓和其泻下之性,首乌之泻非寒凉所致,以大枣之热、烈缓和未必有效。
确切原因未见明确记载。
明 黑豆、牛膝蒸制,人乳拌制,酒浸制炮制开始变得复杂,有时常用多种辅料,且辅料逐渐多元化。
七宝美髯丹一方中茯苓需人乳制,人乳制依据可能来源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6第22卷 第10期 2020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 No. 10 Oct .,2020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的干燥块根,何首乌生品可以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炮制品可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药用及保健应用广泛。
但是近些年何首乌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其中肝损伤较多,因此何首乌的炮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现今常用的何首乌炮制方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1]制定的蒸法、煮法、炖法,其中辅料有清水、黑豆汁、黄酒等,炮制时间不定,多以辅料浸透药材为准。
传统方法则是遵循古法九蒸九晒的原则,对药材进行炮制,相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方法更细致,炮制后的药材增效减毒效果更佳。
本文对近些年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方法的历史考证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为探索何首乌最佳炮制工艺,保证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九蒸九晒炮制方法历史沿革何首乌从古至今炮制方法约有数十余种,可分为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
有关炮制次数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用黑豆酒煮七次。
”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最早出现在宋代《太平圣惠方》[3]:“九蒸九曝捣罗为末”,初时炮制方法较为简单,此后九蒸与九晒的炮制方法不断细化详尽,到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4]:“米泔水浸一宿,切片。
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
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
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
如此九蒸九晒,乃用”,更加细致地记录了九蒸九晒此中制法的各种内容,因此在何首乌的炮制中出现了“制非九次,勿寝其毒。
非黑豆,勿杀其势”的炮制原则[5]。
彭星星等[6]、牛序莉等[7]、顾蘅等[8]、张曼华[9]总结了何首乌历朝历代的炮制方法,从这些方法中整理出了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方法历史记载,见表1。
何首乌九蒸九晒历史沿革及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周杨静,高峰,卫培峰,李敏,李若岚,严淑婷,谢锋(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19-QN02)作者简介:周杨静(199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高峰(1982-),女,陕西榆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复方以及药对药效、体内药物代谢。
E-mail:7204612@。
摘要:何首乌始载于《开宝本草》,经过炮制后具有补益精血、固肾乌须之功,该药历来为古今医家、饮食家所推崇,是滋补肝肾延年益寿的佳品。
近年来关于何首乌增效减毒的炮制方法研究有很多,例如现代药典蒸法、煮法、炖法,以及传统的九蒸九晒炮制方法等。
该文着眼于传统的九蒸九晒法,对何首乌此种炮制方法的历史来源、具体方法、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方法反复蒸晒的科学内涵奠定基础,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关键词:何首乌;九蒸九晒;化学成分变化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10- 0176- 05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and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Nine Steamed and Nine Sun-dried ZHOU Yangjing,GAO Feng,WEI Peifeng,LI Min,LI Ruolan,YAN Shuting,XIE Feng(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Shaanxi,China)Abstract: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was first published in Kaibao Materia Medica . After beingprocessed,it has the benefits of replenishing blood and strengthening the kidneys. This medicine has always been praised by ancient and modern doctors and dieticians. It is a good 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 for longevity. In recent years,there have been many researches on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increasing and reducing the toxicity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such as the modern pharmacopoeia steaming method,the boiling method,the stewing method,and the traditional nine steamed and nine sun-dried metho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lassic tradition of nine steamed and nine sun-dried method,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sources,specific method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of this method of processing,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repeated steaming and drying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nine steamed and nine sun-dried method,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Keywords: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nine steamed and nine sun-dried;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0.04222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自《太平圣惠方》首次记载九蒸九晒后,九蒸与九晒的炮制工艺不断细化完善,“九”成为何首乌传统炮制工艺的一个关键量词,但是也有其他量词在文献记载,如张洁《仁术便览》载:“何首乌酒浸软,切大片,黑豆一层,何首乌一层,蒸晒各七遍,听用”,张介宾《景岳全书》[10]载:“小黑豆汁拌蒸7次,如无黑豆,或人乳、牛乳拌蒸,俱妙”,记载了炮制次数为七次;也有文献记载炮制4次,如《景岳全书》载:“何首乌半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刮去皮,分四制,忌铁器,以砂锅、瓦器盛酒拌芝麻蒸一次,晒干;又用羊肉一斤切片拌蒸一次,晒干;再用酒拌蒸一次,黑豆拌蒸一次,各晒干”。
在古代,“九”代表的含义丰富,有表示确为9次的,有表示多次的,因音同“久”,也有表示长时间的[11]。
因此,九蒸九晒的次数有待探究,确定九蒸九晒是“九蒸”还是“久蒸”,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
2 化学成分变化何首乌做为临床常用的一类补益药,化学成分研究颇多,目前已从何首乌中分离出化合物一百余种,已分离得到主要成分包括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黄酮类以及磷酯类化合物,另外含鞣质、五味子素、没食子酸、儿茶素等[12]。
其中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是何首乌众多化合物中生物活性较多的成分,多数文献报道二苯乙烯苷有保肝作用,而蒽醌类、鞣质则具有一定的致肝损伤的作用[13],所以何首乌在临床应用当中既表现出药效作用,又表现出毒效作用。
在药物炮制的过程中,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其所含成分均在发生不同的动态变化。
根据文献报道,何首乌在炮制过程中各主要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如结合蒽醌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而减少,游离蒽醌的含量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多[14]。
九蒸九晒被认为是何首乌最经典的传统炮制工艺,《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九蒸九晒方法是其中应用最广的的方法。
因此现代研究多对此种方法进行深入探索,揭示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增效减毒的科学内涵,但是此种方法繁琐复杂,耗时较久,现在多将此种方法简化并进行含量研究。
本文此类文献收集整理,总结了其中九蒸九晒的具体炮制方法,并将文献中研究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了归纳整理,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九蒸九晒炮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观察含量变化。
见表2~表3。
表1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方法历史沿革朝代著作及作者内容宋 《太平圣惠方》,王怀隐九蒸九曝捣罗为末。
宋《本草图经》,苏颂采时乘湿以布帛拭去土,后用苦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曝干。
九蒸九曝,乃服。
宋《证类本草》,唐慎微春采根,九蒸九曝乃可服;临用之以苦竹刀切,米泔水浸经宿,暴干,木杵臼捣之,忌铁;春采根,九蒸九曝乃可服。
明《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等一用大枣拌蒸,一用黑豆拌蒸,俱以枣豆熟为度。
又法九蒸九暴,并勿犯铁器。
明 《本草纲目》,李时珍米泔水浸一宿,切片。
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
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
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
如此九蒸九晒,乃用。
明《本草汇言》,倪朱谟制非九次,勿寝其毒。
非黑豆,勿杀其势;用竹刀刮去皮,石臼内木杵捣碎,用黑豆减半,拌匀,酒润三日,乘日晒干,甑上蒸一次,晒一次,酒润一次,计九次;按何首乌药中之草类也,……取时洗净土气,或切片,或捣碎,用黑豆和酒拌蒸九次,取其性气收涩。
去其腥气入药用。
明《本草通玄》,李中梓忌铁,竹刀刮去皮,米泔浸半日,切片,每赤白各一斤,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合以水浸过,以甑内先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完,砂锅上蒸之,豆熟为度,去豆,晒干,九次乃佳。
明《医学入门》,李梴去皮,黑豆拌,九蒸九晒忌铁器。
明《雷公炮制药性解》,李士材去粗皮酒浸,拌黑豆末蒸之,水中复加黑豆及酒,晒干,九次为度。
明《药品化义》,贾所学忌铁器,用铜刀切片,酒净拌,入黑豆九蒸九晒入药。
清《本草详节》,闵钺凡使,竹刀刮去黑皮,米泔浸一宿,晒干,捣碎,黑豆拌,九蒸九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