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合集下载

《酉阳杂俎》的道教文化意蕴探析

《酉阳杂俎》的道教文化意蕴探析

《酉阳杂俎》的道教文化意蕴探析作者:罗晓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3期摘 ;要:《酉阳杂俎》为唐代段成式所著,此书内容内容浩繁,包罗万象,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价值。

从道人形象、仙境描绘及道教法术三个方面切入对《酉阳杂俎》中所蕴含的道教文化内涵进行探析,可以一窥唐时文化风貌。

关键词:《酉阳杂俎》;道教文化;道人形象;仙境;道教法术《酉阳杂俎》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晚唐段成式所著。

此书分门辑事,魯迅先生称其“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至以动植,弥不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

”[2]关于《酉阳杂俎》的文化价值,此前的论者多注意到其中的佛教文化内蕴,而其所蕴含的道教文化内涵则少有人提及。

然而事实上,有唐一代,不管从宗教的角度还是政治的角度来看,作为国教的道教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道人形象、仙境描绘切入,试图对《酉阳杂俎》中所蕴含的道家文化意蕴进行初浅的探析。

一、道人:道教在人世的代言形象在唐时争言玄怪的氛围下,《酉阳杂俎》旨在征奇话异,而道家从追求长生成仙演化出来的一系列超越现实的方法仪式,服食引导、存神练气、餐风饮露等,在普通人眼中都显得神秘而刺激,因此,在段成式的笔下,其时广为流传的道教故事便自然而然地称为了反复述说描写的内容,而道教故事中的主角——多是道士或有道缘者,也直接充当了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角色。

具体来说,此书中的道人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道士所谓道士,指的是信奉道教教义,修习道术的教徒。

《酉阳杂俎》中提到,道士有两类,一类为男性,称为“乾道”,也称羽士、黄冠等,与之对应的另一类为女性,曰“坤道”,别称女冠。

书中所载既有典型的道士形象如灰袋道士、中岳道士顾玄绩、秦霞霁等人,也有如扬州东陵圣母庙主女道士紫霞、衣道服主香火的寿安公主这样的女冠,还有更多,是未记名姓的无名道士。

这些道士形象,并非身着道袍、手持法器、演奏仙乐、吟唱道曲,在坛场翩翩起舞,斋醮科仪的普通道士,而更多地具备了神秘传奇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二十讲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二十讲



其三,虽然小说本身出于虚构,但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 很多真实动人、描写细腻的细节,显现一种生活气息。其中 关于东肆、西肆赛歌的描写,令人如见唐代城市生活的景象。
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的作者蒋防,字子徵(一作子微),义兴(今 江苏宜兴)人,长庆初官翰林学士,后贬汀州、连州刺史, 大和年间卒。 小说写出身贵族而沦落倡门的女子霍小玉与士子李益相爱, 自知不能与之相伴始终,只求李益与自己共度八年幸福生活, 而后才另选高门,自己则甘愿出家为尼。然而李益后来却违 背誓言,避不见面。小玉百般设法,求一见而不可得,以至 寝食俱废,卧床不起。最后一黄衫豪侠强挟李益来见,小玉 怒斥其负心无情,愤然死去。死后阴魂不散,使李益终生不 得安宁。
《补江总白猿传》
(被盗妇女的讲述:)今岁木叶之初,忽怆然曰: “吾为山神所诉,将得死罪。亦求护之于众灵,庶 几可免。”前月哉生魄,石瞪生火,焚其简书,怅 然自失曰:“吾已千岁而无子。今有子,死期至 矣。”因顾诸女汍澜者久,且曰:“此山复绝,未 尝有人至。上高而望不见樵者。下多虎狼怪兽。今 能至者,非天假之。何那?” ——妖异的性格人性化进程
《游仙窟》
以第一人称自述于奉使河源途中,投
宿“仙窟”,与神女十娘邂逅交结的 故事。全文以骈文写成,又穿插了大 量主客对答的五言诗,表现男女间的 调笑戏谑,颇有色情倾向。 “文近骈丽而时杂鄙语”
中唐——兴盛期
在这一时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 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固然是 小说本身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的结果,另 一方面,也是蓬勃昌盛的各体文学在表现手 法上所提供的艺术借鉴。 代表作家、作品有陈玄祐《离魂记》、沈 既济《枕中记》、陈鸿《长恨传》、白行简 《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李公佐《南 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 小玉传》。

唐传奇——精选推荐

唐传奇——精选推荐

唐传奇唐传奇⼀、唐传奇兴起原因:1.时代和社会原因(1)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和繁荣,随之⽽来的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开明的⽂化政策等,都对⽂学艺术的发展产⽣了积极的影响。

(2)“温卷”的影响。

(3)唐代⽂学家的积极参与。

(4)唐代思想⽐较开放,知识分⼦⾔论⾃由,禁忌较少,也是促成唐传奇发展的⼀个重要原因。

2.⽂学传统的原因⼩说创作的历史演进、继承和发展。

⼆、唐传奇的分期1、初唐到盛唐,是由志怪到传奇的过渡时期。

2、中唐时期,传奇的创作出现了繁盛的局⾯。

3、晚唐时期,传奇的怪异⾊彩⼜变得浓厚起来,与现实⽣活⽇渐疏远,开始⾛向衰落。

但作品的数量还很多,出现了不少专集,如⽜僧孺的《⽞怪录》、李复⾔的《续⽞怪录》、⽜肃的《纪闻》、薛⽤弱的《集异记》、袁郊的《⽢泽谣》、皇甫枚的《⼭⽔⼩牍》和裴铏的《传奇》等。

三、唐传奇的内容:1、描写封建社会青年男⼥之间的爱情婚姻问题。

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传》等。

2、反映唐代知识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及其幻灭感的。

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3、唐传奇还有⼀些是取材于当时的政治⽃争和历史故事⽽加以铺张渲染的。

如陈鸿的《东城⽼⽗传》、《长恨歌传》、《王知古》等。

4、描写豪⼠侠客⽣活的。

如《昆仑奴》、《虬髯客传》、《郭元振》四、与六朝⼩说相⽐,唐传奇具有以下⼏个鲜明的特点:①唐传奇在内容和题材上有所丰富和扩⼤。

②⼩说结构上从六朝笔记⼩说“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较长故事。

篇幅较六朝志怪普遍增长,加长⼏倍、⼗⼏倍,甚⾄⼏⼗倍。

唐代传奇⼩说的出现使我国⼩说从笔记体发展到故事体。

③故事情节上,已从⼀般的风趣有致发展到叙述委婉曲折、波澜埋伏的优美故事。

这种写法,⼀直影响到后来《聊斋志异》的创作。

④语⾔由简率古朴发展到⽂辞华丽、⽣动形象的优美⽂学语⾔。

⑤表现⼿法由“记实”发展到“尽幻设语”,即有意识有⽬的的进⾏虚构。

古代文学唐代传奇

古代文学唐代传奇

8.3.2 防火墙的实现技术
1. 包过滤型防火墙 数据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析、选择, 选择的依据是系统内设置的过滤逻辑,称为访问控制表。 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一个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 用端口号、协议状态等因素,或它们的组合来确定是否允 许该数据包通过。如果检查数据包所有的条件都符合规则, 则允许进行路由;如果检查到数据包的条件不符合规则, 则阻止通过并将其丢弃。
三、唐传奇的题材内容
1、人生仕宦 2、男女爱情 3、社会政治 4、义侠刺客
1、人生仕宦
沈既济《枕中记》 ——卢生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
元杂剧——马致远《黄粱梦》
2、男女爱情
蒋 防《霍小玉传》 元 稹《会真记》 白行简《李娃传》 陈玄祐《离魂记》
李朝威《柳毅传》
——李益 霍小玉 ——张生 崔莺莺 ——荥阳郑生 李娃 ——张倩娘 王宙

《太平广记》
宋初太宗时类书。 全书500卷﹐取材于汉 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 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 家为主的杂著。开始於 太平兴国二年(977)﹐ 次年完成。因成书于宋 太平兴国年间,和《太 平御览》同时编纂,所 以叫做《太平广记》。
第二节
唐传奇的发展及分期
(一)初期 (初、盛唐时期): 王度《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 张鷟zhuó 《游仙窟》
——柳毅 洞庭龙女

元杂剧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
3、社会政治
陈鸿《长恨歌传》 陈鸿《东城老父传》
“神鸡童”——贾昌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钜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设置文件的NTFS权限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

读书笔记
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学史、小说史上的地位实在重要,其实看鲁迅先生所引用的书籍就能知道,必是一部开先 河的大作。而这也是小说在当今中国,仍然带有贬值的色彩,更多的一提到小说就想到网文。
读起来还是有点困难,不太适应,论断少,举例多,有时就忘了论断,光看故事,真是不学无术。 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然自从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出,则小说史始备矣!全书分28小章节,分别阐释小 说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形式,其对于古代小说的评点亦为古代文学史所引用,遂成经典。 为中国小说立史,就是为中国大众立史,让我们把脉民族性格,鲁迅先生慧眼独具,作出了开创性的成就。 通篇文言文,不止白话,鲁迅的古文功底也是深厚的。 中国小说自来无史,有之,鲁迅先生始能全部读懂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功力不足者很难体会其中滋味著述最 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 这真是个大工程啊,太平广记真是妙书,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看完.。 9.0/10先前读胡博士搞学术还觉虽夹带私货,但尚可一观;现今读先生之学术,又觉这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
后记
《中国小说史 略》引用小说 书目简介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小说史略》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中国小说史略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析思维导图
宋元
拟话本
中国
学术界
小说
中国
人情
史略
小说
二十世纪 明
六朝
中国
史略
神话
传奇
著录
话本
汉人
内容摘要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 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

唐人豪侠小说篇目再考

唐人豪侠小说篇目再考
l f o v e l s a r e c l a s s i ' f i e d i n t o f o u r d i f f e r e n t s t a g e s :s t a g e o f g e r mi n a t i o n,s t a g e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g e o f p r o s p e r i t y,s t a g e o f
【 中 图 分 类 号1 I 2 0 7 . 4
S u p p l e me n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o n t h e Nu mb e r a n d C o n t e n t s o f G a l l a n t N o v e l s i n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 y
Ab s t r a c t : Al t o g e t h e r f i f t y - t wo g a l l a n t n o v e l s i n t h e Ta n g Dy n a s t y h a v e b e e n s u p p l e me n t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e r ms o f 整 理 了五
分 别为 薛渔 思《 河东记 》 中的《 胡 媚儿 》 , 段 成式《 酉
阳杂俎 》 中的 《 翟干{ ; 占 》 , 温庭筠《 干月巽子》 中 的 《 阳城 》 , 李 亢《 独异志》 中的 《 甾丘 诉 》 , 张 读《 宣 室
Vol _ 3 O, N o. 1
J a n .2 0 1 4
唐 人 豪 侠 小 说 篇 目再 考

唐传奇

唐传奇

唐代文言短篇小说, 内容多传述奇闻异
传 事,后人称为唐人
奇 传奇,或称

轫期、兴盛期之后, 在晚唐开始衰落。


讲述了在唐代仪凤年间,有个落 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 阳,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龙女 向他诉说了受丈夫泾川君次子和 公婆虐待的情形,托柳毅带信给 他父亲洞庭君。柳毅激于义愤, 替她投书。洞庭君之弟钱塘君闻 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把侄 婿杀掉,救回了龙女。钱塘君深 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龙女嫁给 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 严词拒绝。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 氏,实际是龙女化身。他俩终于 成了幸福夫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霍小玉传》是关于女子被抛弃而逝的悲剧, 其中的本质原因,一是当时造成悲剧的社会 背景,二是霍小玉把爱情当成生命的全部, 只能如女萝一般依托着男子。
霍小玉和李益两年日夜相从, 之后李益授郑县主簿,离别 之时,小玉向李益请求八年 相爱之期,李益再申皎日之 誓,并答应八月来娶。没想 到李益扛不住各方压力,终 于还是娶了门当户对的卢氏。 小玉悲痛欲狂,再见到李益, 痛责负心汉后咒道:“李君李 君,今当永诀!我死以后,必 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 安!”果然小玉死后,李益夫 妇终生怨怼。
张生与崔莺莺恋爱 后来又将她遗弃
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 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 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 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 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 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 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 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 “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 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 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 遭莺莺拒绝。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始 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小说 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 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中国古典文学13唐代传奇

中国古典文学13唐代传奇
作品着意突出狐意象人性化的一面,借 精怪写人,具备了有意创作小说的自觉 意识,艺术上比较丰富和成熟。
《任氏传》的成功,标志着狐精小说至 唐传奇时已经摆脱了原创时期的幼稚 状态而走向成熟。
李朝威《柳毅传》,既有奇异情节、 浓厚神话色彩,又能刻画出鲜明人物 形象的传奇作品。
柳毅是个落第返乡的举子,他为龙女 传书,纯出义愤;当钱塘君将龙女救 归洞庭,以威临之,欲将龙女嫁他时 ,他不屈于威武,严辞峻拒,表现出 坚毅的品格。
作 于 高 宗 调 露 初
,
《游仙窟》描写的内容和骈丽浮艳的 文字及杂用五言诗的结构,显示了它 与杂赋、俗赋的承接关系。
小说当时很流行,并传至日本。对唐 代传奇的孕育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 用。
今存最早可归“传奇”的唐人小说是 :
王度《古镜记》,以古镜为线,连缀 12个小故事,叙述此镜伏妖的灵异事 迹。
宋代说话及诸宫调等曲艺,把写人世 爱情的题材称为“传奇”,随成为故 事题材分类的名称。
“传奇”明确用为唐人文言小说专称 ,现存资料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的《 南村辍耕录》:“稗官废而传奇作,传 奇作而戏曲继。”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 分小说为六类,传奇为第二类。
后代“传奇”一名应用广泛,说话、 讲唱中有“传奇”一类,南戏明以后 也叫“传奇”,明清时由南戏延续的 戏曲也叫“传奇”。
作为过渡性作品,预示了以后爱情小 说的大量兴起。
(二)唐传奇发展盛期
自德宗建中年始,传奇创作进入兴盛 时期。 文人投入创作,提高了小说艺术性。 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 等以歌行与传奇配合,刺激了传奇的 兴旺。 出现了李公佐、沈既济等,在文学史 上以小说著名的文人。 讽世和爱情小说取得最大成功;后者 代表了唐传奇的最高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篇唐之传奇集及杂俎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

僧孺字思黯,本陇西狄道人,居宛叶间,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条指失政,鲠讦不避宰相,至考官皆调去,僧孺则调伊阙尉,穆宗即位,渐至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宗时累贬循州长史,宣宗立,乃召还为太子少师,大中二年卒,赠太尉,年六十九(七八○——八四八),谥曰文简,有传在两《唐书》。

僧孺性坚僻,而颇嗜志怪,所撰《玄怪录》十卷,今已佚,然《太平广记》所引尚三十一篇,可以考见大概。

其文虽与他传奇无甚异,而时时示人以出于造作,不求见信;盖李公佐李朝威辈,仅在显扬笔妙,故尚不肯言事状之虚,至僧孺乃并欲以构想之幻自见,因故示其诡设之迹矣。

《元无有》即其一例:宝应中,有元无有,常以仲春末独行维扬郊野。

值日晚,风雨大至,时兵荒后,人户多逃,遂入路旁空庄。

须臾霁止,斜月方出,无有坐北窗,忽闻西廊有行人声,未几,见月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若此,吾辈岂得不为一言,以展平生之事也?”……吟咏既朗,无有听之具悉。

其一衣冠长人即先吟曰,“齐绔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予所发。

”其二黑衣冠短陋人诗曰,“嘉宾良会清夜时,煌煌灯烛我能持。

”其三故弊黄衣冠人,亦短陋,诗曰,“清冷之泉候朝汲,桑绠相牵常出入。

”其四故黑衣冠人诗曰,“爨薪贮泉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

”无有亦不以四人为异,四人亦不虞无有之在堂隍也,递相褒赏,观其自负,则虽阮嗣宗《咏怀》,亦若不能加矣。

四人迟明乃归旧所;无有就寻之,堂中惟有故杵灯台水桶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为也。

(《广记》三百六十九)牛僧孺在朝,与李德裕各立门户,为党争,〔1〕以其好作小说,李之门客韦瓘遂托僧孺名撰《周秦行纪》〔2〕以诬之。

记言自以举进士落第将归宛叶,经伊阙鸣皋山下,因暮失道,遂止薄太后庙中,与汉唐妃嫔燕饮。

太后问今天子为谁?则对曰,“‘今皇帝先帝长子。

’太真笑曰,‘沈婆儿作天子也。

大奇!’”复赋诗,终以昭君侍寝,至明别去,“竟不知其何如”(详见《广记》四百八十九)。

德裕因作论,谓僧孺姓应图谶,《玄怪录》又多造隐语,意在惑民,《周秦行纪》则以身与后妃冥遇,欲证其身非人臣相,“及至戏德宗为沈婆儿,以代宗皇后为沈婆,令人骨战,可谓无礼于其君甚矣!”作逆若非当代,必在子孙,故“须以‘太牢’少长咸置于法,则刑罚中而社稷安”也(详见《李卫公外集》四)。

〔3〕自来假小说以排陷人,此为最怪,顾当时说亦不行。

惟僧孺既有才名,又历高位,其所著作,世遂盛传。

而摹拟者亦不鲜,李复言有《续玄怪录》十卷,“分仙术感应二门”,薛渔思〔4〕有《河东记》三卷,“亦记谲怪事,序云续牛僧孺之书”(皆见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十三);又有撰《宣室志》〔5〕十卷,以记仙鬼灵异事迹者,曰张读字圣朋,则张鷟之裔而牛僧孺之外孙也(见《唐书》《张荐传》),后来亦疑为“少而习见,故沿其流波”(清《四库提要》子部小说家类三)云。

他如武功人苏鹗有《杜阳杂编》〔6〕,记唐世故事,而多夸远方珍异,参寥子高彦休有《唐阙史》〔7〕,虽间有实录,而亦言见梦升仙,故皆传奇,但稍迁变。

至于康骈《剧谈录》〔8〕之渐多世务,孙棨《北里志》〔9〕之专叙狭邪,范摅《云溪友议》〔10〕之特重歌咏,虽若弥近人情,远于灵怪,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迨裴铏著书,径称《传奇》,〔11〕则盛述神仙怪谲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

铏为淮南节度副大使高骈从事,骈后失志,尤好神仙,卒以叛死,则此或当时谀导之作,非由本怀。

聂隐娘胜妙手空空儿事即出此书(文见《广记》一百九十四),明人取以入伪作之段成式《剑侠传》,流传遂广,迄今犹为所谓文人者所乐道也。

段成式字柯古,齐州临淄人,宰相文昌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大中中归京,仕至太常少卿,咸通四年(八六三)六月卒,《新唐书》附见段志玄传末(余见《酉阳杂俎》及《南楚新闻》)。

成式家多奇篇秘籍,博学强记,尤深于佛书,而少好畋猎,亦早有文名,词句多奥博,世所珍异,其小说有《庐陵官下记》〔12〕二卷,今佚;《酉阳杂俎》二十卷凡三十篇,今具在,并有《续集》十卷:卷一篇,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以至动植,弥不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之独创之作矣。

每篇各有题目,亦殊隐僻,如纪道术者曰《壶史》,钞释典者曰《贝编》,述丧葬者曰《尸窀》,志怪异者曰《诺皋记》,而抉择记叙,亦多古艳颖异,足副其目也。

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时主四方鬼。

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

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行太清,为九宫之中仙。

(卷二《玉格》)始生天者五相,一光覆身而无衣,二见物生希有心,三弱颜,四疑,五怖。

(卷三《贝编》)国初僧玄奘往五印取经,西域敬之。

成式见倭国僧金刚三昧,言尝至中天寺,寺中多画玄奘麻屩及匙箸,以彩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辄膜拜焉。

(同上)天翁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少不羁,无所拘忌。

常张罗得一白雀,爱而养之,梦刘天翁责怒,每欲杀之,白雀辄以报坚,坚设诸方待之,终莫能害。

天翁遂下观之,坚盛设宾主,乃窃骑天翁车,乘白龙,振策登天,天翁乘余龙追之,不及。

坚既到玄宫,易百官,杜塞北门,封白雀为上卿侯,改白雀之胤不产于下土。

刘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灾,坚患之,以刘翁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卷十四《诺皋记》)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

……士人祥斋日,暮,柳氏露坐逐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

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椀,惊顾之际,已如盘矣。

曝然分为两扇,空中轮转,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

柳氏碎首,齿著于树。

其物因飞去,竟不知何怪也。

(同上)又有聚文身之事者曰《黥》,述养鹰之法者曰《肉攫部》,《续集》则有《贬误》以收考证,有《寺塔记》以志伽蓝,所涉既广,遂多珍异,为世爱玩,与传奇并驱争先矣。

成式能诗,幽涩繁缛如他著述,时有祁人温庭筠〔13〕字飞卿,河内李商隐〔14〕字义山,亦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15〕。

略,简率无可观,与其诗赋之艳丽者不类。

李于小说无闻,今有《义山杂纂》一卷,《新唐志》不著录,宋陈振孙〔16〕(《直斋书录解题》十一)以为商隐作,书皆集俚俗常谈鄙事,以类相从,虽止于琐缀,而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

杀风景松下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裩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步行将军背山起楼果园种菜花架下养鸡鸭恶模样作客与人相争骂……做客踏翻台桌……对丈人丈母唱艳曲嚼残鱼肉归盘上对众倒卧横箸在羹碗上十诫不得饮酒至醉不得暗黑处惊人不得阴损于人不得独入寡妇人房不得开人家书不得戏取物不令人知不得暗黑独自行不得与无赖子弟往还不得借人物用了经旬不还(原缺一则)中和年间有李就今字衮求,为临晋令,亦号义山,能诗,初举时恒游侣家,见孙棨《北里志》,则《杂纂》之作,或出此人,未必定属商隐,然他无显证,未能定也。

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续,称王君玉〔17〕,有再续,称苏东坡〔18〕,明有三续,为黄允交〔19〕。

※※※〔1〕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武宗时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贬死崖州。

撰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党争,指唐穆宗、宣宗年间,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进行数十年之久的朋党斗争。

〔2〕韦瓘字茂弘,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中书舍人。

所撰《周秦行纪》,鲁迅《唐宋传奇集》曾辑录。

〔3〕李德裕据《周秦行纪》撰《周秦行纪论》,其中称:“余尝闻太牢氏(凉国李公尝呼牛僧孺为太牢。

……)好奇怪其身,险易其行。

以其姓应国家受命之谶,曰:‘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及见著《玄怪录》,多造隐语,人不可解。

……余得太牢《周秦行纪》,反覆覩其太牢以身与帝王后妃冥遇,欲证其身非人臣相也,将有意于‘狂颠’。

”按《周秦行纪论》见《李卫公外集》卷四。

〔4〕薛渔思生平不详。

所撰《河东记》,三卷,已佚。

《说郛》辑录一卷。

〔5〕《宣室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卷,取汉文帝于宣室召贾谊问鬼神事为书名。

撰者张读,字圣朋(一作圣用),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

大中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终尚书左丞。

〔6〕苏鹗字德祥,唐武功(今属陕西)人,光启进士。

《杜阳杂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7〕高彦休号参寥子,生平不详。

所撰《唐阙史》,《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8〕康骈字驾言,唐池州(今安徽贵池)人,乾符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

所撰《剧谈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9〕孙棨字文威,自号无为,唐僖宗时人,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所撰《北里志》,一卷。

〔10〕范摅自号五云溪人,约唐咸通时人。

所撰《云溪友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

〔11〕裴铏唐末人,曾任高骈从事,后官御史大夫、成都节度副使。

所撰《传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卷,已佚。

《世界文库》有辑本。

下文高骈(?—887),字千里,唐末幽州(今北京)人,曾官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等。

〔12〕《庐陵官下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二卷,已散佚。

清陶珽重辑《说郛》收有佚文。

〔13〕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唐太原(今属山西)录三卷,已散佚。

《太平广记》收有佚文。

〔14〕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

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官秘书郎、东川节度使判官。

〔15〕“三十六体”《新唐书·文艺传》:“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

商隐俪偶长短,而繁褥过之。

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又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云,三人排行皆第十六,故有此称。

〔16〕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南宋安吉(今属浙江)人,曾官待郎。

所撰《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将历代书籍分为五十三类,详述卷数、撰者并品评得失。

原书已佚,现存本从《永乐大典》辑校而成。

〔17〕王君玉宋代王君玉有两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国老谈苑》二卷,旧本题夷门隐叟王君玉撰。

又,《宋史·王珪传》载,珪从兄琪字君玉,成都华阳人,仁宗时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杂纂续》,一卷,作者当为两人中之一人。

〔18〕苏东坡参看本书第七篇。

《杂纂二续》,一卷,题苏轼撰。

〔19〕黄允交明歙县(今属安徽)人。

所撰《杂纂三续》,一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