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能源到技术装备,一带一路上,时刻不停奔跑着的能量,关乎着40多亿百姓的福祉。

如何让能量在国与国之间更便捷、更高效地配置,助力各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今天的“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我们来看“奔跑吧,能量!”
您看到的不是浩瀚的星空,而是一带一路的能量宝藏,闪烁的星光是石油和煤炭,悬浮的云雾是天然气。

如果用2014年的全球人均消费量来计算,已探明的这些能量够一带一路44亿人使用50多年。

然而整个区域80%的人口却恰巧躲开了这些富庶的能量之源。

需求和供给之间勾勒出的是一带一路上能量的流动。

拨开云雾,让我们的能量之旅,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开始。

在这个火红的大坑里,燃烧的正是天然气。

因为当年在开采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人们只好把泄露的天然气点燃。

可如今40多年过去了,火焰还没有熄灭呢。

这么多的天然气迫不及待地要冒出来,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量到底得有多少呢?我们对已经公开探明的储量做了一个换算,它相当于
现在,我每走一步,这一只脚踩上去的,可是一个立方的天然气。

可如果在我们国家,这一只脚踩上的,就只有这里的1/100。

为这么多的天然气寻找出路,已经成为了土库曼斯坦的一件大事。

这里是距离火山口460公里的阿姆河气田,它是由土库曼斯坦和中国共同合作开发的。

自从2009年建成通气以来,它已经向我国输送了超过10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足够我们中国人用上半年了。

从这里出发的天然气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奔跑了四天,就来到了这里,深圳。

它的到来,结束了深圳用气紧张的时代。

现在,深圳每天用气量最高的1小时,要比这之前足足多出10000立方米。

这些多出来的气呢,足够3万个家庭做好一顿饭了。

目前,我国用的中亚气已经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代替了1.33亿吨煤,这可以堆满近19万个“水立方”。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因使用能源而产生的碳排量在2014年减少了1.3亿吨,这是15年来的首次减少,受益于此,全球碳排量40年来也首次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

不只流向中国,天然气从中亚和俄罗斯出发,送达中东欧18国;土耳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则分享着来自伊朗的天然气。

除了天然气,在一带一路沿线,另一种能量的需求更加迫切,那就是电。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街头,你能听到这种发电机的轰鸣的声音吗?那说明现在已经停电了,在这里每隔三四个小时就会停一个小时的电。

缺电的困扰,远不只是这个市场。

这里是伊斯兰堡医学研究所医院,急诊室24小时都要跟生死赛跑,可在这里间歇性停电竟然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医院为了救死扶伤,备用电源还跟得上,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缺电几乎是致命的。

巴基斯坦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就因为电力供应不足,使得成本攀升,如今整个产业已经比2011年下滑了40%。

为解决电力短缺,能源装备和技术也跨国奔跑了起来。

这是一批从北京出发,要运往巴基斯坦的风电装备,它们要在30天的时间里,通过陆路和海路的换乘,最终到达目的地。

像这样的能源装备流动呢,几乎每天都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上演。

可输出技术装备建电站,非一朝一夕,有另一种方法解决缺电的难题吗?
一早,老挝国家电力公司的副总经理通佩,就驾车奔波在和中国合作建设的输电网和水电站之间,协调沟通两大工程之间的合作。

通佩迫切期待电力项目早日建成,这不仅会给老挝带来更多安全稳定的电,输送电力的通道也会变得更大,让电能跨国流动有了可能。

其实,这样的变化不只是出现在老挝,湄公河流域的每个国家,都在加速实现电网的互通互联。

未来,在湄公河流域将出现更多的水电站,把奔腾在河道里的能量,送到空中,送往远方。

我脚下的这条河,就是澜沧江-湄公河,它从我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发源,流经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最终从越南入海。

这条河不仅仅养育了流域3.2亿人口,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根据测算,它可以用来开发水电的资源,相当于22个,我身后这样的大型水电站,可以供将近5000万的人一年的用电。

目前开发的量是1%,也就是说,还有99%的共同开发的空间。

让能量畅快的奔跑起来,是湄公河流域,更是整个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共同的意愿。

(2)酸甜苦辣,不同的口味,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共同语言。

一带一路沿线,口味分布的背后,是每年价值两万亿美元食物的迁徙,更是各国物产和技术的交换。

今天的《数说命运共同体》来关注《食物背后的故事》。

在一带一路沿线,你知道人们口味的偏好是怎么分布的吗?亿赞普大数据显示,吃辣的嗜好正在一带一路上扩张,它成为亚洲和中东欧45个国家追捧的第一口味。

一个“辣”字,两种写法,中泰两国交换辣味的背后,是有趣的辣椒贸易。

就在去年,全国的8000多吨干辣椒汇聚到青岛等港口,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泰国;与此同时,58吨新鲜的泰国辣椒沿着湄公河来到中国腹地。

简单的口味交换,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构建起大量的农产品贸易,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就是来自印尼的棕榈油。

在中国,人们一年要吃掉400亿包方便面,这也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方便面消费国。

而每炸一包方便面,需要12克棕榈油,就是说中国人一年就得吃掉上百万吨棕榈油。

这么多的油,中国却一滴也不产。

可对于原产地印尼来说,消费越多,产生的棕榈壳也越多,因此给当地农户带来不少麻烦。

而现在,这些总是被丢弃烧掉的垃圾,意外地成为新加坡人的宝贝。

就在新加坡这个“花园国家”的发电厂里,来自印尼的棕榈壳堆成了山。

因为掺进了20%的棕榈壳生物质,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两成,这座燃煤电厂才破天荒地得到新加坡政府批准建设。

如果用统计数据来讲这个故事,它会是这个样子:当三个中国小伙伴各吃一碗泡面的时候,印度尼西亚产生的棕榈壳,可以让新加坡200盏5瓦的节能灯泡,同时点亮一个小时。

以食物为媒介,多边贸易让风俗各异的国家变得更加紧密。

巴基斯坦盛产绵羊,柔软的绵羊皮更受新加坡消费者的欢迎,而每年六千吨的绵羊肉则卖给了沙特阿拉伯人。

当巴基斯坦的羊肉摆上沙特人的餐桌上时,中国的一种食材已经悄悄地潜入了哈萨克斯坦人的主食中。

大数据发现,农机的检索热度在中亚地区和乌克兰呈现趋势性增长,特别是乌克兰一度因为农机短缺造成粮食减产,将乌克兰网民对农机的关注度推到热度榜榜首。

检索热度的背后,既是关注度,也是一带一路国家互通有无的商机。

现在你看到的每一条银线,既是价值上亿的农产品贸易,也是这个国家人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异国美食。

如今,
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总量已经超过两万亿美元。

随着越来越密集的贸易往来,每年将有数千亿的增长空间在这里成长
(3)国之交、民相亲。

“一带一路”上,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在熙来攘往中,欣赏异国风情,相互学习,彼此借鉴。

人来人往间,新的市场和机遇不断呈现。

今天的《数说命运共同体》,我们来关注穿梭于“一带一路”沿线形形色色的人。

穿梭于各国之间,最便捷的工具无疑是飞机。

这是一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客运图。

图中的每一条线,代表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开通的客运航线。

这些密密麻麻的航线加起来总里程超过150万公里,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往返两次。

在对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近10亿网民的网上轨迹搜索后,亿赞普大数据发现,穿梭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人员中,商务往来的热度只能屈居次席,那第一位是什么呢?答案是观光休闲。

“一带一路”沿线上,东西方各色面孔交织如梭。

当2000多万游客流连于“一带一路”沿线的美景、美食的时候,沿线国家近20万人为了知识和本领,游历到了中国。

这里是东华大学纺织专业的一个实验室,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留学生,在这里忙碌着,他们正在测试的是用在飞机上的纺织复合材料。

在“一带一路”沿线,还活跃着30多万名身怀各种技术的中国师傅。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的一个工业区,中国工程师慈锡化正在教徒弟纳迪姆冰箱的发泡技术。

仅在这个工业区,就有30多名中国师傅,他们带了5000多个巴基斯坦徒弟。

在中国师傅们的帮助下,巴基斯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家电生产体系,拥有了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不断穿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人们,他们的运行轨迹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网络,然而这个流动的网络带来的不只是几千万人的频繁流动,还有中国四分之一的贸易额和两成左右的对外投资额。

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会议室里,一场有关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的会谈正在进行。

这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一天来的第二场外事会谈。

而在过去的八个月,他连续出访了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六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频繁的出访,让一个个合作项目加速落地。

即将开工的中泰铁路,进展之快甚至超出了王晓涛的预料。

而此时此刻,4000多公里外的吉隆坡,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正在和下属讨论一个
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项目。

廖中莱说,目前,马来西亚正在扩建关丹码头和沙巴州港口,计划修建马来西亚到新加坡的高铁,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伴随人员交往的日益深入,新的市场和机遇也不断呈现。

每年,将有1万名沿线国家的学生享受到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未来5年,将有1.5亿人次的中国游客游走在“一带一路”沿线,他们将给各国带去2000亿美元的消费,这相当于一个葡萄牙的经济总量。

与此同时,沿线国家也将为中国输送8500万人次的游客,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大美丝路,随时走起,真的不再遥远。

(4)一带一路,四大文明交汇,四十多亿人共生,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不同文化在相互交往中,互学互鉴。

今天的“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来关注《文化的旅行》。

现在全世界人均丝绸消费量已经达到55克,相当于72亿人每人每年买一件真丝上衣。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生产全世界80%以上丝绸的中国,人均丝绸消费量却仅为9克,也就是一块丝绸手帕的重量。

这跟日本的人均217克、瑞士的人均70克比,差距还真是明显。

除了丝绸,另一样重要的古代贸易产品也在继续着世界之旅,那就是茶。

现在我们看到的每一根穿梭的光线,背后都是价值1亿美元以上的茶叶。

过去四年里,全球奔跑着价值超过230亿美元的茶叶。

当茶叶在各国人民的生活中落地生根时,“茶”的读音,却永久地留下了来自故土的印记。

中国最早运出茶叶的口岸——广州和厦门,广东话茶字发音为“cha”,在泰语里,茶的发音是“chaa”、尼泊尔“ciyā”、孟加拉“cā”、土耳其“çay”、阿拉伯语“shāy”;而在另一条路线上,厦门方言发音为“te”,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同样读“the”、而在拉脱维亚、冰岛等地茶则读为“te”。

与此同时,另一种比电影更新潮的时尚娱乐,正在打破各国年轻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印尼雅加达的一家网吧里,你就能亲身体验到中国网游的受欢迎程度。

我们用一带一路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英语、阿拉伯语和俄语,抓取了关于丝绸之路这一关键词的搜索频率。

我们发现,在2013年九月,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畅想之后,三种在一带一路沿线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统一形成了一个十年之内的最高峰。

而如果以同样一个时间点为界线,“丝绸之路”这几个字也有了全新的变化。

大数据抓取了围绕着丝绸之路的一张大关键词墙。

在2013年9月之前,伴随着丝绸之路最多的是美食,旅行、路线、历史、纪录片,文化元素占据了关键词墙上最显著的位置;而就在2013年9月,“一带一路”畅想的提出之后,投资、经济、亚投行、基础设施、贸易等等纷纷提高身价,成为关键词中的主角。

而这,代表着一带一路的畅想所激发出来的愿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文明关注,也代表着沿线的各个国家,即将迎来更紧密的命运交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随着沿线多个工程的陆续展开,人和物流动的速度与相遇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又会给沿线国家和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天的“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今天播出第二集:《通向世界的路》。

您现在看到的,是一台挖掘机在一个月内的工作轨迹。

修桥、修路,这些都离不开挖掘机。

当我们集纳“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基建项目最多的一家中国企业的工程设备数据时发现,过去几年,挖掘机主要集中在中亚、东欧一带作业。

不过到了今年,更多的挖掘机开始出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它们的分布区域也扩展到东南亚、南亚,甚至是西亚和北非。

大量的工程机械在沿线国家集结,这背后正是不断“热”起来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孟加拉首都达卡南部,帕德玛河渡口边,货车司机阿米尔为了过河已经排了一天一夜的队。

帕德玛河将孟加拉一分为二,河面最宽处达到30公里。

现在正是雨季,水深流急,水面上翻船的事故常有发生。

建一座大桥,是这里人们多年的梦想。

最近一年,孟加拉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座大桥开始在这里建设。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承建的最大国际桥梁项目——帕德玛大桥。

眼下正在进行的,是大桥钢桩的安装准备工作。

在希姆肯特,伊尔赫木的黄瓜大棚已经盖到了第三个,眼看着公路即将开通,以前因为周期长而导致蔬果运输腐烂滞销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这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研究机构“国观智库”用一年的时间,对沿线60多个国家的交通、通信和电力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出了这样一份基础设施发展指数表,这张表上,分值越高,意味着基础设施条件越完善。

以指数的平均值(56.9)为基准,再到地图上来看看不同区域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吧。

中东欧国家有68%高于平均数,西亚北非地区的“达标率”在59%,这两个区域的整体基础设施水平要好一些;而在中亚和南亚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则形成了巨大的洼地:东南亚地区只有36%的国家高于平均值,其中的缅甸,则成为整个版图上得分最低的国家,只有24.5;中亚五国中,只有哈萨克斯坦高于平均值;而南亚地区所有国家得分都低于平均值。

在巴基斯坦,中国移动正在加紧4G基站的改造。

预计到2015年底,他们的4G网络将覆盖这里55个城市。

而这也带动了整个巴基斯坦移动通信的发展。

更多的企业开始从中
发现新商机。

伊玛布兰徳所在的公司就是其中一员。

这家原本从事短信和语音业务的公司,现在正在开发更多基于3G和4G网络的手机应用。

大数据在搜索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对于基础设施需求后发现,公路、铁路、通信基础设施成为需求热度榜单的前三位。

根据测算,2015年-2019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基础设施投资超3万亿美元。

而每一万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带动GDP增加3-4万美元,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让填平“洼地”不再是梦想。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与之前9月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一并称为“一带一路”倡议。

两年来,这一倡议引发热烈反响,随着倡议逐步落地,沿线众多国家的发展和几十亿百姓的福祉更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本台推出“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今天播出第一集《远方的包裹》。

高烨是来自中国一家电商网站的采购员,现在,他要到位于曼谷郊区的一家工厂,最后确认一批发往中国的货物。

发往中国的包裹已经准备妥当,检查确认后,高烨将一个GPS定位仪放入了其中一个包装盒内。

一艘名叫“kuochang”号的货轮已经等在那里,只等这批货物到达就即刻将起航前往中国。

全球上空的19颗卫星跟踪着包裹,数据轨迹描绘出它的跨国旅途。

泰国胶农的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中国消费者的订单密切相关。

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旺盛需求,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原材料价格大跌对泰国的不利影响。

在过去的12年里,中国进口的消费品占比不断提高,其中光是亚太区就提高了4个百分点,而能源资源等初级品的进口占比开始下降。

这意味着,因加工而形成的附加值开始更多地留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您现在看到穿梭在地球上空的光线每一根价值100亿美元,2014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货物总值突破5000亿美元。

同样在2014年,中国出口到沿线国家之间的货物总值超过6000亿美元,如此之多的货物如何运送?从16世纪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开始,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物流方式就是海运。

你现在看到的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艘大型货船的GPS轨迹。

中国港口网的5位数据分析员用了21天的时间,对120亿行的全球航运数据中进行了筛选提取,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途经“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货船数量增加了14.6%,而2014年,全球航运总量仅增加了3.8%。

与此同时,义新欧等十几条横贯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成为国际贸易的新选择。

和海运相比,它使货物抵达欧洲的时间缩短了30%。

目前,一系列针对通关便利化的国际合作正在展开。

未来10年,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包裹和惊喜将沿着这条亚欧非贸易物流大通道,送到你的手中。

(7)哪种中国元素在一带一路沿线最被津津乐道?哪些产业正在踏出国门,出海闯荡?“一带一路”商机涌动。

今天的《数说命运共同体》与您一起循着产业升级的路径,来看各国合作,携手共赢。

如果用一个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来定义中国,会是什么呢?我们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和亿赞普大数据公司,对一带一路沿线7亿多网民的看法进行了搜索和分析,最终聚焦在三个关键词,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名列第二的是“美食”;比美食和文化更厉害的是哪一个呢?没错——就是“中国制造”。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都离不开的电脑,也是有68%在中国生产。

数码相机全球热卖,中国制造的比例占到了65%;像咖啡机、吹风机、剃须刀、吸尘器这些家电里的小伙伴,中国也拿下了全球产能的46%。

当您坐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是否知道,全球有一半的电视机也产自中国。

在众多的“中国制造”当中,一带一路沿线民众最喜欢的是什么产品呢?大数据挖掘发现,他们最爱中国“手机”。

让我们到印度来看看吧。

最近几年,中国手机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印度。

这个人口大国今年上半年就从中国进口了1500万部手机。

对印度市场来说,中国手机虽然算是新来的菜鸟,但本土化设计,让中国手机迅速打开了局面,现在还有些供不应求。

正在转型升级当中的“中国制造”,近年有一个抢眼的变化——装备制造业2014年产值规模超过20万亿元,高居世界第一位。

如果把20万亿看成一个国家的GDP,可以排在全球第五。

在北京航天城,一颗为老挝研制的通信卫星即将完工。

在今年11月份,“老挝一号卫星”将在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也为老挝即将到来的40岁生日平添了几分喜气。

“老挝一号”正在进行发射前最后阶段的测试。

与此同时,在老挝首都万象,卫星地面站也刚刚建成。

由中马双方合作,在马来西亚本土组装的第一列动车组,也即将完成。

从手机到卫星,从产品到产业,中国制造总有一款适合您。

正在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制造,将在满足一带一路沿线从百姓到国家不同需要的进程中,与各国共享发展的繁荣。

到今天,“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就全部播完了。

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不同文化交流交融,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相知相亲,我们看到“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编织几十亿百姓的共同命运。

志同道合,就不会以山海为远;利益交集,让大家跨越山水,共筑梦想。

这证明“一带一路”构想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各国的共鸣。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文化的碰撞和经济的交流,不仅将提升百姓的福祉,也将推动整个地区历史的前行、文明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