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

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2项目提出的背景 (2)1.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5)第二章 (8)第三章 (9)第四章技术与装备 (12)4.1产品简介 (12)4.2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 (12)4.3技术方案 (15)4.4设备选择 (18)第五章生产模式与产业化 (20)5.1产品生产特性 (20)5.2产业化开发 (20)5.3农户收益分析 (22)5.4项目带动作用 (23)第六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 (24)6.1物料供应 (24)6.2动力要求 (24)6.3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 (24)6.4仓库及运输 (25)第七章建厂条件与园区布置 (25)7.1厂址条件 (25)7.2市政配套 (26)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 (27)8.1项目的构成和范围 (27)8.2生产环境要求 (27)8.3总图 (27)8.4土建 (28)8.5通风、空调 (29)8.6气体动力 (29)8.7给水排水 (30)8.8电气 (32)8.9通信、信息 (33)第九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33)9.1组织机构 (33)9.2劳动定员 (34)9.3人员培训 (34)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6)11.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36)11.2流动资金估算 (37)11.3项目总投资 (38)11.4资金筹措 (38)第十二章经济分析 (38)12.1基本数据 (38)12.2财务评价 (40)12.3经济分析主要结果 (42)12.4综合评价 (42)I 附表:表B1-1 总投资估算表表B2-1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表B3-1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表B4-1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表B5-1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表B6-1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表B7-1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II 附图:1.公司区域位置图2.公司总平面布置图3.生产车间工艺区划图III 附件:公司营业执照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1.1.2 内容提要杏鲍菇,中文名为刺芹侧耳,商品名为杏鲍菇,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味,是味道极好的一种菇类,被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牛肝菌”。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科学栽培应用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科学栽培应用作者:荣成博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8年第02期食用菌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的总产量为3597万吨,是2006年的2.44倍,产值2741.78亿元,产量已经占全球总产量75%以上,食用菌成为我国继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
食用菌产业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同时食用菌的营养、美味、保健三大特点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杏鲍菇作为一种珍稀食用菌,具有药食同源的功效,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杏鲍菇的简介杏鲍菇,学名刺芹侧耳,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鲍鱼的口感而得名。
杏鲍菇分类上隶属担子菌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我国的野生杏鲍菇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和青海等地,木腐生或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型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等的枯死植株根上。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试验栽培,2000年前后开始生产性栽培,目前国内杏鲍菇栽培分为季节性自然栽培和工厂化周年栽培,从2003年开始逐渐从季节性自然栽培转换到工厂化周年栽培。
杏鲍菇营养丰富,肉质肥厚,质地脆嫩,素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誉。
杏鲍菇含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并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
杏鲍菇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促进胃肠消化、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的功能,是集食用、药用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此外,杏鲍菇还有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物能转化功能,杏鲍菇栽培后的菌渣能够循环利用,因此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出菇前的注意事项杏鲍菇菌丝白色,初期纤细,逐渐浓密蔓延,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能够出菇,在24~26℃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迅速。
子实体单生或球生,孢子椭圆形至近纺锤形。
菌盖2~13厘米,菌柄呈球形棍棒状,上端较细,中实,色乳白。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生长发育要求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棉籽壳、木屑、甘蔗渣、玉米芯、杂木屑等为碳源,麸皮、玉米粉、豆粕和米糠等为氮源。
杏鲍菇可行性报告

杏鲍菇可行性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不断增加,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可以代替肉类的食物,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所有蘑菇中,杏鲍菇因其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
本报告旨在分析杏鲍菇的市场前景和生产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2.市场分析2.1当前市场现状目前,杏鲍菇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以中国为主要消费国家。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杏鲍菇消费量超过2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
在海外市场方面,欧美地区的杏鲍菇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上,杏鲍菇的销售额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2.2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杏鲍菇市场前景广阔。
在食品行业中,杏鲍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产品。
尤其是在亚洲市场上,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杏鲍菇的市场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而在欧美市场上,由于对蘑菇类食品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杏鲍菇的市场潜力也将逐步释放。
3.生产可行性分析3.1生产条件杏鲍菇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在80%左右。
同时,杏鲍菇对光照的要求不高,只需要有少量的光照就可以生长。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在较为温暖、湿润的地区建立杏鲍菇的生产基地,同时利用温室技术来控制温度和湿度,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条件。
3.2技术要点杏鲍菇的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基质的选择:杏鲍菇可以使用各种基质进行培养,但最常用的是稻草和木屑等。
- 环境控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同时避免病虫害的侵袭。
- 种植方式:可以选择直接种植或者利用菇种进行培育。
3.3成本与效益分析杏鲍菇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包括基质、种子、劳动力等方面。
同时,由于杏鲍菇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生产杏鲍菇的效益也相对可观。
4.结论总体来说,杏鲍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生产潜力。
在进行杏鲍菇生产时,需要注意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杏鲍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下载可编辑)

杏鲍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摘要该杏鲍菇项目计划总投资4778.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754.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57%;流动资金1023.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43%。
达产年营业收入85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6571.57万元,税金及附加84.62万元,利润总额2014.43万元,利税总额2376.90万元,税后净利润1510.8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66.0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16%,投资利税率49.74%,投资回报率31.62%,全部投资回收期4.66年,提供就业职位186个。
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
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项目建设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
总论、建设必要性分析、项目市场调研、产品规划分析、选址规划、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工艺说明、环境保护分析、企业卫生、建设风险评估分析、节能可行性分析、进度方案、投资可行性分析、项目经营收益分析、项目综合评估等。
杏鲍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建设必要性分析第三章项目市场调研第四章产品规划分析第五章选址规划第六章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第七章工艺说明第八章环境保护分析第九章企业卫生第十章建设风险评估分析第十一章节能可行性分析第十二章进度方案第十三章投资可行性分析第十四章项目经营收益分析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第十六章项目综合评估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投资公司(二)公司简介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杏鲍菇研究进展

杏鲍菇研究进展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杏鲍菇的认知不断提高,关于杏鲍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综述杏鲍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杏鲍菇的研究现状1、形态特征:杏鲍菇菌株外观呈圆柱形或扁球形,大小不等,菌肉肥厚,质地脆嫩。
菌丝体呈白色絮状,分支有时有极细的隔膜。
2、生长发育环境:杏鲍菇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
湿度方面,菌丝生长阶段湿度要求较低,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3、营养成分: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4、药用价值:杏鲍菇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用功效,可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二、杏鲍菇的研究方法1、传统方法:在杏鲍菇的研究过程中,传统方法如菌丝体培养、生理生化鉴定等仍在使用。
这些方法对杏鲍菇的分类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被应用到杏鲍菇的研究中,如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杏鲍菇的分类、遗传育种及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杏鲍菇的研究成果1、分类地位和基因组特点:通过对杏鲍菇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基因组大小约为476Mb,重复序列占比较高,且具有多个复制区块。
这些特征反映了杏鲍菇的物种复杂性和进化历程。
2、生态环境和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杏鲍菇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且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以及较寒冷的北方地区有广泛的分布。
此外,杏鲍菇在针叶林和阔叶林等不同生态环境中均有生长。
3、食用价值和医学功效:研究表明,杏鲍菇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医学功效。
同时,杏鲍菇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和防止便秘。
四、结论通过对杏鲍菇的研究,我们已经对其分类地位、基因组特征、生态环境、分布以及食用价值和医学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珍稀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珍稀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摘要该珍稀食用菌项目计划总投资2905.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99.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25%;流动资金806.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75%。
达产年营业收入6011.00万元,总成本费用4527.34万元,税金及附加53.74万元,利润总额1483.66万元,利税总额1742.04万元,税后净利润1112.7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29.3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06%,投资利税率59.95%,投资回报率38.29%,全部投资回收期4.11年,提供就业职位102个。
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承办单位能够提供的资本金等情况,提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编制建设投资估算筹措表和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表。
概况、建设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调研、建设内容、选址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方案、工艺先进性、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生产安全保护、投资风险分析、项目节能评价、实施计划、项目投资规划、经济效益可行性、项目总结、建议等。
珍稀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建设必要性分析第三章市场分析、调研第四章建设内容第五章选址可行性研究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工艺先进性第八章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第九章生产安全保护第十章投资风险分析第十一章项目节能评价第十二章实施计划第十三章项目投资规划第十四章经济效益可行性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第十六章项目总结、建议第一章概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投资公司(二)公司简介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
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杏鲍菇调研报告

杏鲍菇调研报告杏鲍菇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当前杏鲍菇市场的状态,为农户提供相关的种植技术指导以提高收益,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杏鲍菇种植的情况、利润和市场需求。
二、调研方法1. 网上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了解市场现状、价格变动等。
2. 实地走访:选择几个杏鲍菇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种植技术、用地面积等情况。
3. 电话访谈:与部分杏鲍菇批发商和餐饮企业进行电话访谈,了解市场需求。
三、市场概况目前,杏鲍菇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调查显示,杏鲍菇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四、种植技术和要求1. 选择土壤:杏鲍菇适合在椰砂土或者菇土中种植。
2. 控制温度:杏鲍菇喜欢温暖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6℃。
3. 养分供给:提供足够的养分以促进杏鲍菇生长,常用的基质材料包括木屑、玉米秸秆等。
4. 环境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杏鲍菇生长需要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
五、市场需求通过电话访谈了解到,目前餐饮企业对杏鲍菇的需求较高,主要用于烹饪和餐饮服务。
消费者对杏鲍菇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一些超市和农贸市场也开始销售杏鲍菇。
六、市场竞争杏鲍菇市场竞争激烈,农户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质、价格和供货能力上。
同时,进口杏鲍菇品种的引入也给市场竞争带来一定压力。
七、利润分析根据实地调研和询问了一些批发商的售价,我们得出杏鲍菇的种植成本约为每公斤5元,而售价在20元-30元左右。
相对来说,种植杏鲍菇的利润比较可观。
八、发展前景和建议杏鲍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建议农户在种植杏鲍菇时,应注意提高品质、把控价格,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寻找更多销售渠道。
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杏鲍菇市场的情况及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提供了相关的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信息,希望能为农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强烈推荐】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研报告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行性报告项目(课题)名称: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申请单位:绥中县食用菌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李淑平起止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1、项目提出背景及意义1、1 背景和意义:1、1、1 当前,珍稀食用菌生产中所用的菌种种类有限,现有菌种也存在着品种退化,产品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
单孢杂交、紫外线诱变、野生菌种驯化、原生质体融合等是目前菌种培育的主要途径。
但是品种更新方法仍然满足不了生产中的需要,制约了生产中的进一步的应用。
加入WTO后,由于珍稀食用菌生产要求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其市场广阔,前景看好。
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发展,要求品位越来越高。
从十年来国内、国外市场销售情况看,出口的香菇、滑菇、平菇等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大市场的需求,一些色、香、味俱佳的珍稀食用菌如杏鲍菇、白灵菇等,不仅国内市场紧俏,国际市场更是亏空量很大,使得这一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生产效益非常好。
1、1、2 近年来,航天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抗生菌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 。
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变异,也可激活细胞中的转座子,使生物发生突变。
1、1、3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菌肉洁白肥厚,质地脆嫩,有苦杏仁味,素有“平菇王”之称。
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
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其菌种搭载后在育种上有重要的意义,航天诱变育种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开创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新途径。
1、2 本所实施该项目的优势:1、2、1 我所位于绥中县绥中镇,是我市食用菌产业重点培育的科技示范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珍稀食用菌出口创汇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可行性报告项目(课题)名称: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申请单位:绥中县食用菌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李淑平起止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空间诱变育种1、项目提出背景及意义1、1 背景和意义:1、1、1 当前,珍稀食用菌生产中所用的菌种种类有限,现有菌种也存在着品种退化,产品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
单孢杂交、紫外线诱变、野生菌种驯化、原生质体融合等是目前菌种培育的主要途径。
但是品种更新方法仍然满足不了生产中的需要,制约了生产中的进一步的应用。
加入WTO后,由于珍稀食用菌生产要求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劳动力密集型等特点,其市场广阔,前景看好。
随着人们饮食文化的发展,要求品位越来越高。
从十年来国内、国外市场销售情况看,出口的香菇、滑菇、平菇等现在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大市场的需求,一些色、香、味俱佳的珍稀食用菌如杏鲍菇、白灵菇等,不仅国内市场紧俏,国际市场更是亏空量很大,使得这一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生产效益非常好。
1、1、2 近年来,航天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抗生菌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 。
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变异,也可激活细胞中的转座子,使生物发生突变。
1、1、3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菌肉洁白肥厚,质地脆嫩,有苦杏仁味,素有“平菇王”之称。
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
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其菌种搭载后在育种上有重要的意义,航天诱变育种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开创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新途径。
1、2 本所实施该项目的优势:1、2、1 我所位于绥中县绥中镇,是我市食用菌产业重点培育的科技示范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珍稀食用菌出口创汇企业。
2004年我所生产的“顺成”牌杏鲍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是葫芦岛市唯一一家食用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现有设施栽培场地20000㎡,产量200T.1、2、2 所内有一支具有较高食用菌栽培管理水平的职工和技术队伍,能够解决食用菌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确保食用菌生产的优质、高效,为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空间诱变育种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2、3 本所有恒温库一座,可控温设施栽培场地1000㎡,可保证实验栽培的顺利进行。
同时本所技术力量较强,聘有教授、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四人,技术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为中科院微生物所,东方红宇航技术公司。
2、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2、1 国内外技术现状:2、1、1 航天育种起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3个国家成功进行了卫星搭载的航天育种,我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应用,航天育种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7年我国开始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上天,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遗传所、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等科研单位将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材料送入太空,揭开了中国航天育种的序幕。
在此后的10多次搭载中,先后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种子、蔬菜以及微生物菌株等等800多个品种搭载升空,经过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等的实验选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蔬菜的新品系,也从中选育出了一些对产量有突破性的突变株,农作物抗旱、抗涝和抗病力也明显增2、1、2 微生物方面,中国科学院于1987、1990年先后两次将赤霉素产生菌搭载卫星,搭载结果显示效果提高;随后,头孢霉素工程菌、果胶酶淀粉酶产生菌、抗生素菌种、糖化酶、灵芝进行空间诱变育种,效果良好,许多在生产中已经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发展趋势:2、2、1 伴随着载人航天的实现,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继地球、海洋、天空之后,航天技术正把地球文明推向高远浩瀚的宇宙。
世界上颇有远见的专家们都认为,近地轨道将是下一次新工业革命的场所。
据美国空间政策中心预测,到2010 年,不含商业卫星,美空间商业化收益可达6000 亿至1万亿美元。
2、2、2 我国在1986 年制定的“863”计划中,将空间植物学研究列入空间生命研究计划,并确定我国实施航天育种工程的策略为:加强航天育种,追踪国际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
国务院批准了“航天育种工程”的重大项目,计划发射返回式农业科研卫星。
为促进我国航天农业技术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也将加速我国航天农业高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即将发射的“种子卫星”预计可搭载250~300kg 作物种子,包括各类粮食、蔬菜、水果、苗木等种子。
目前发射所需的各种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国家农业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即可操作实施。
我们所的5个珍稀药用、食用菌种也在计划发射之内。
2、2、3 航天育种技术开辟了有效培育新品种及特异种质资源的新途径,为人类进入航天农业时代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开展空间育种技术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全新尝试,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有着十分诱人的广阔发展前3、技术路线3、1 研究内容:3、1、1 对第20颗返回式科学技术与实验卫星搭载的杏鲍菇、猴头进行筛选,对其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农艺性状检测,在2005年末——2006年初培育出了性状良好的株系,选出新的适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使其产品达到耐运输、耐储藏,提高产量20%左右,增加收入30%。
3、1、2计划用二年时间扩大新品种生产面积, 2006年15000㎡的生产面积,2007年100000㎡的生产面积。
3、2 关键技术:3、2、1 菌种空间搭载,保证杏鲍菇菌种在空间生存。
3、2、2 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保证在众多的杏鲍菇菌种变异中筛选出有益的变异及杏鲍菇优良性状品种系列。
3、2、3 性状的检测。
3、2、4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检测基因的变化。
3、3 工艺路线:菌种搭载→菌种复壮→菌种筛选(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农艺性状)→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新品种鉴定→申请专利→产业化发展。
3、4 研究安排:研究过程分三步:第一步在2004年9月对杏鲍菇等菌种进行空间搭载。
第二步2005年9月对搭载杏鲍菇菌种在中科院微生物所进行筛选。
第三步对筛选出的杏鲍菇菌种进行菌种生产试验,农学性状观察,同时对选育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新品种鉴定。
4、市场需求分析杏鲍菇航天诱变育种,选育出新的优良株系,将扩大珍稀杏鲍菇的栽培面积,效益也将随之增加。
食用菌产业以低投入高产出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投入产出比都能达到1:1-2。
高档珍稀菇品价格更呈上升趋势。
4、1 国际市场珍稀食用菌品种需求量大:我国食用菌产品畅销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港澳地区,需求量较大。
发达国家视食用菌为纯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食品,是他们主要食物来源,每年需大量进口。
国外部分制药厂每年不惜一切代价大量进口食用菌,部分食用菌已提炼成了珍贵的药品和保健食品。
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针药是一种很好的抗癌药品,价值相当昂贵。
天麻丸、片剂、猴头片剂、灵芝膏、灵芝茶等都有较高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市场前景更加广阔,珍稀食用菌杏鲍菇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
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4、2国内市场消费潜力较大:我国在很久以前就有吃食用菌的习惯,特别是吃黑木耳、香菇、蘑菇、灵芝的历史悠久。
近几年又推出了杏鲍菇、白灵菇、牛肝菌等新品种更受人们欢迎。
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为7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总产值314亿元,创汇6亿美元。
我国已成为食用菌的出口和生产大国,其中双孢菇占世界总量20%以上,香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我国香菇、平菇、木耳、茯苓、银耳、猴头菌、草菇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一些珍稀菇类如杏鲍菇和白灵菇等珍稀类草腐菌的开发,使玉米芯、麦秸、稻草、秸杆等农作物废弃物得以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发展空间极大。
4、3 杏鲍菇航天搭载诱变育种:杏鲍菇航天搭载诱变育种将丰富我国杏鲍菇品种资源,同时培育出的杏鲍菇系列优良品种,可一定程度满足市场对杏鲍菇新品种的需求。
5、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1 投资估算:本项目研究第三年共需资金80万元,自筹60万元,需无偿拔款20万元,具体内容如表一。
5、2 资金筹措:本研究所自筹资金60万元,需无偿拔款20万元。
5、3 经费使用计划(2006——2007)见附表二6、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6、1预期经济效益分析:食用菌产业以低投入高产出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投入产出比都能达到1:1-2。
高档珍稀菇品价格呈上升趋势,杏鲍菇去年价格达到10-40元每公斤,白灵菇40-160元每公斤。
比如:一亩地大棚用来种植杏鲍菇,投料20000斤,投资12000元,室内发菌,利用大棚出菇,10月中旬入棚,到12本,可获益6.8万-8.8万,杏鲍菇效益分析:每亩成本12000元,产菇1.8万斤,收入5.4万元,纯收入4.4万元。
种菇结束后,还可种春季蔬菜,蔬菜产量要比平时增产10-30%,肥料投入量减50%的成本。
因废料菌糠中的菌丝能抑制花叶病毒的侵染,而菌丝中又可分泌一些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所以还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病能力。
因此,开发珍稀菇品种杏鲍菇等对提高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非常有利。
6、2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6、2、1 食用菌是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好项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已讲了20多年,但实际进展却不十分令人满意,其中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要发展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且要发展那些在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我国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10甚至更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由于是举世公认的健康保健食品,其消费是全球性的,但生产却受劳动力成本和气候条件制约,只能是局部性的。
目前食用菌难以实现全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主要依赖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
发展食用菌产业恰好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食用菌变废为宝,是解决剩余劳动力难题的好产业,我国发展食用菌产业可解决大量的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6、2、2 食用菌生产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将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变废为宝。
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立体栽培、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菌糠可以作为饲料、肥料和燃料,达到改良土壤、促进转化和解决能源和多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