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播学-在线作业B

合集下载

农业传播学整理试题

农业传播学整理试题

农业传播学第一章第一节:传播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

传播:英文communication,是传递、输送、沟通、交流的意思。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含义1、“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传播是使一个人或数个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传播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

”“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2、传播与信息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信息是物质或能量的存在状态、运动形式及其表述。

人类信息、非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定义传播(communication)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接受及反馈活动的总称。

二、人类社会传播的特征共享性、社会性、双向互动性、共通性、系统性(复杂、动态、连续)传播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它促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有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共通性:共同的意义空间传授双方对符号意义拥有共同的理解。

大致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了自然界,也改造了人类本身,改造了人类的传播,使它具备了动物传播不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动物的社会传播动物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生理功能和先天遗传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第二,动物的信息传递接收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从猿到人的转变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

1)语言产生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原始传播时代,前语言传播时代。

动作、表情、吼叫或其他简单音节2)语言——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特性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无限的灵活性、发音的经济性、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符号系统的根本特征,人类传播区别与动物传播的根本特征)(二)口语传播从人类开口说话到动手写字。

传播学慕课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慕课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慕课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编码与解码D. 信息的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认为:A.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直接且强大的B. 受众对媒介信息有主动的选择权C. 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双向互动D.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复杂的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答案:D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探讨的是:A. 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价值观B. 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行为C. 媒介如何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和重视程度D. 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情感答案:C5. 在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的是:A. 受众在面对多数意见时选择沉默的现象B. 受众在面对少数意见时选择沉默的现象C. 受众在面对权威意见时选择沉默的现象D. 受众在面对不同意见时选择沉默的现象答案:A6.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研究:A. 媒介如何构建信息框架B. 受众如何解读信息框架C. 信息框架如何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D. 信息框架如何影响媒介的传播效果答案:C7.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A. 两步传播理论B. 意见领袖理论C. 群体动力学理论D. 社会交换理论答案:D8. 在传播学中,传播过程的“噪音”指的是:A. 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B. 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信息C. 传播过程中的编码错误D. 传播过程中的解码错误答案:A9.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是:A. 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B. 为了获得信息C. 为了娱乐D. 为了社交答案:A10.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现象通常发生在:A. 受众面对不同意见时B. 受众面对多数意见时C. 受众面对权威意见时D. 受众面对少数意见时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传播效果研究D. 传播政策研究答案:ABCD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A. 认知效果B. 情感效果C. 行为效果D. 社会效果答案:ABCD3.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通常具备以下哪些特征?A. 信息获取能力强B. 社交网络广泛C. 影响力较大D. 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答案:ABC4. 传播学中的“群体动力学”理论主要研究:A. 群体内部的互动过程B.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C. 群体对信息传播的影响D. 个体对群体行为的影响答案:ABC5.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认为信息传播过程包括:A. 媒介到意见领袖B. 意见领袖到受众C. 媒介直接到受众D. 受众直接到媒介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农业传播学考题(往年的)

农业传播学考题(往年的)

农业传播学考试资料(杨帆整理)不定项选择题:(以书面页数为序)1.农业传播的特点:多样性、社会性、时效性和周期性。

(扩展说明P32—36)2.几种农业传播模式:农业推广模式、农业创新扩散模式、农业技术或新品种的传播模式(扩展说明P53—60)3.农业传播受众群体构成:农业生产者;农业管理人员;农业经营人员;其他涉农信息接受者。

(扩展说明P77—79)4.农业受众群体所享受的基本权利:选择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隐私权。

(扩展说明P83—845.选择农业传播媒介的原则:因人而异,受众本位;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根据传播时效选择媒介;根据传播内容选择媒介。

(扩展说明P100—103)6.农业传播内容的分类: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市场经济信息;农业政策与法规信息(扩展说明P119—121)7.农业传播效果的评价原则: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指向准确;定位科学。

简答:1.农业传播的含义及其本质?(扩展说明P4—5)答:农业传播是从信息内容的角度对传播做出的划分,其本质可以界定为社会领域内的涉农信息的传递。

农业传播是一种涉农信息共享活动,其传递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农业传播是一种过程、一种行为、一种系统。

2.人类传播历史上的五次革命?(扩展说明P28—31)答:符号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

3.农业传播的基本原则(扩展说明P36—42)答: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时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量性原则。

4.农业传播要素?(扩展说明P62—64)答:农业传播者分析、农业传播内容分析、农业传播媒介分析、农业传播接受者分析和农业传播效果分析。

可以从以下层面展开:传者层面、讯息层面、媒介层面、受众者层面以及效果分析。

5.农业传播者的概念及其群体构成?(扩展说明P66—69)答:农业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发起者,是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传播者是信息来源地制作者,决定传播的目的。

农业信息传播习题答案

农业信息传播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1、把关人:传播学中,将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

2把关行为:把关人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取舍,决定突出处理及删除那些信息或其中的某些方面,决定向传送对象提供哪些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信息造成某种印象的行为。

3、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符号。

口头语即人们的有声言语;书面语即指文字、图像等。

4、内向沟通:指信息在一个人个体内的传递过程。

内向沟通属于自我信息交流。

5、言语沟通:通过语言文字的沟通形式称为言语沟通。

6、非言语沟通: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7、大众传媒: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某种媒体,利用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8、群体规范:群体内的人往往共同遵守某种原则或标准,这些原则或标准被称为群体规范。

9、群体压力:指当一个群体在一件分歧的情况下,群体的意见对个体意见往往有一种诱惑力或影响力,这种诱惑力被解释为群体对个体施加压力的现象,表现为群体使个体服从或遵从的行为结果。

10、网络传媒:一般来说,网络传媒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11、群体影响策略:指人们利用群体的特征达到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策略。

12、意见领袖:人们把社区群体中少数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的人称作“意见领袖”13、两级传播:信息由“大众传媒倒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到受传者”所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作两级传播14、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依靠组织成员的自我主动学习行为而维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15、有效倾听:是提搞沟通效果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听见或理解所听的讯息。

16、受者选择性(选择性注意现象):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是一种自然的普遍现象和心理活动,符合受传者认识范围,满足受传者某种需要的信息才使受传者感兴趣的行为。

17、有效表达(反馈):是指在公共场合下的演讲,能够顺利的、有条理的、将自己所说的话说出来。

简答题一、阐述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意识;增强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软件资源的开发建设;大力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建立强有力的农业信息技术权威机构,规范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未来发展计划。

《乡村传播学》课程论文

《乡村传播学》课程论文

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乡村传播学》课程论文乡村人际传播的模式学生梁玉峰专业金融学层次专升本批次 061学号140101061008学习中心太原农业学校工作单位平安保险有限公司2007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乡村人际传播的模式摘要:通过县乡村人际传播的模式分述人与人之间传播交际的媒介。

关键词:乡村传播模式正文:乡村人际传播的模式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头语言,体态语,信函,电话(手机),网络等个人媒介。

在中国乡村社会的传播系统中人际传播形态的机构或者组织网络扮演着传统和非传统下的乡村社会的构成和组织形态。

借助现有的对农村组织机构和乡村社区形态的研究,剖析在这些已经成形和未成形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政性的和民间的、血缘的、业缘的和地缘的组织形态中,作为传者和受众本身的特征,他们的构成模式、文化形态、经济联结和行政划分等,描述出在乡村传播系统中的作为“人”本身的地位、价值观念和价值趋向的变迁。

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交谈是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人际传播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口语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进行的信息交流,是对话式的人际传播。

由此,谈话是面对面的双向互动的关系,而非单纯的一问一答,单向地由一方传递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电视谈话节目定义为:在自发即兴的交谈语境中,以两人以上面对面地双向交流信息为基础,视听语言相结合的大众传播活动。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象征包括多数人公认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民,依附土地、自耕自食、自织自穿,传统的作息方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不违农时,春耕秋收。

年复一年地生产、消费,缓慢的生产节奏,养成松懈而稳定的生活方式。

按照自发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离乡土,安身立命,在人际传播中,彼此都是熟悉的乡里乡亲,费孝通教授称此为“熟人社会”。

他写道:“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乡村传播学 在线作业95+100 2016.2

乡村传播学 在线作业95+100 2016.2

乡村传播学_在线作业_1 95分交卷时间:2016-02-16 10:50:28一、单选题1.(5分)乡村传播的受传者角色是()∙ A. 协作性∙ B. 被动性∙ C. 能动性∙ D. 主观性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2.(5分)按照反馈的时间把人际传播氛围三类,分别是()∙ A. 预期性、非预期性和短暂性∙ B. 无限性、长期性和短期性∙ C. 即时性、长期性和短期性∙ D. 即时性、非即时性和即时与非即时的混合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3.(5分)组织传播分为()∙ A. 平行和交叉传播∙ B. 横向和纵向传播∙ C. 高级和地级传播∙ D. 上行和下行传播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4.(5分)农业推广传播是()∙ A. 小众传播∙ B. 组织传播∙ C. 大众传播∙ D. 文化传播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5.(5分)创新的扩散是()∙ A. 一种新闻理论∙ B. 一种研究方法∙ C. 解释人们行为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 D. 一种认识事物的工具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6.(5分)下面哪一种是城乡传播互动的模式?()∙ A. 差异性传播互动∙ B. 无条件的传播互动∙ C. 均衡性的传播互动∙ D. 偏向性的传播互动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7.(5分)内向传播是()∙ A. 人际传播∙ B. 组织传播∙ C. 自我传播∙ D. 分众传播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8.(5分)美国农户新技术采用率呈()∙ A. 多层次曲线∙ B. V型曲线∙ C. S型曲线∙ D. 不规则曲线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9.(5分)社区是()∙ A. 文化学概念∙ B. 经济学概念∙ C. 传播学概念∙ D. 社会学概念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10.(5分)参与式农户日常行为习惯评估是()∙ A. 定量研究的一种∙ B. 是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工具∙ C. 是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的基本原则∙ D. 定性研究的一种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11.(5分)项目推广是()∙ A. 大众传播的类型∙ B. 人际传播的类型∙ C. 组织传播的类型∙ D. 农业推广的类型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12.(5分)网络媒体的优势是()∙ A. 单一化∙ B. 不可自主选择型∙ C. 个性化∙ D. 信息量的有限性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13.(5分)大学生属于乡村传播的()∙ A. 传者∙ B. 中介∙ C. 受传者∙ D. 受者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14.(5分)下面哪一种不是平面媒介?()∙ A. 广播∙ B. 报刊∙ C. 书籍∙ D. 小册子得分:0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15.(5分)乡村传播的传者类型不包括()∙ A. 动态型∙ B. 经济型∙ C. 文化型∙ D. 技术型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16.(5分)哪一种媒介对于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A. 电视∙ B. 报刊∙ C. 电影∙ D. 广播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17.(5分)双重行为模式是()∙ A. 信息传播模式∙ B. 文化传播模式∙ C. 把关人模式∙ D. 社会行为模式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18.(5分)乡村传播受传者的特点不包括()∙ A. 归属性∙ B. 他述性∙ C. 独立性∙ D. 自主性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19.(5分)哪一种是乡村传播的受传者心理?()∙ A. 个性化心理∙ B. 代偿性心理∙ C. 从众心理∙ D. 叛逆心理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20.(5分)冷媒介与热媒介之分是谁提出来的?()∙ A. 拉斯韦尔∙ B. 马克思∙ C. 麦克卢汉∙ D. 英尼斯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考试成绩95分用时: 11分8秒∙正确∙错误∙不判断乡村传播学_在线作业_2 100分交卷时间:2016-02-16 10:58:53一、单选题1.(5分)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的特点不包括()∙ A. 团队工作∙ B. 简化性∙ C. 转变角色自下而上∙ D. 因地制宜方法灵活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2.(5分)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方法的原则不包括()∙ A. 鼓励社区不同阶层人员的参与∙ B. 以研究者为主体∙ C. 平等交流与沟通∙ D. 协助当地人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3.(5分)下面哪一种不是组织传播的信息形式?()∙ A. 打电话∙ B. 谈话∙ C. 会议∙ D. 文件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4.(5分)《创新的扩散》一书的作者是()∙ A.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 B. 美国学者麦克卢汉∙ C. 英国学者埃弗里·罗杰斯∙ D. 美国学者埃弗里·罗杰斯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5.(5分)广州潮州的凤凰村调查是()∙ A. 最早的美国社会学调查∙ B. 最早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 C. 最早的农村政治调查∙ D. 最早的农村文化调查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6.(5分)组织传播分为()∙ A. 组织传播与小众传播∙ B. 组织内传播与组织外传播∙ C. 正式传播与非正式传播∙ D. 组织与社区传播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7.(5分)面对面传播是()∙ A. 大众传播的形式之一∙ B. 人际传播的形式之一∙ C. 农业推广的形式之一∙ D. 组织传播的形式之一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8.(5分)乡村传播者的特点是()∙ A. 孤立性∙ B. 非合作性∙ C. 多元性∙ D. 单一性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9.(5分)《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作者是()∙ A. 丹尼尔·勒纳∙ B. 埃弗里·罗杰斯∙ C. 费孝通∙ D. 威尔伯·施拉姆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10.(5分)哪一种是乡村传播受传者的的特征?()∙ A. 传播环境的整体化∙ B. 媒介接触的多样化∙ C. 信息反馈的被动性∙ D. 信息选择的多样化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11.(5分)哪一种不是印刷媒介的特征?()∙ A. 视觉性∙ B. 收听便利性∙ C. 不易保存性∙ D. 线性传播性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12.(5分)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作用不包括()∙ A. 普及卫生知识∙ B. 实施正规教育∙ C. 监督舆论∙ D. 扫除文盲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13.(5分)中国乡村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 社会学理论∙ B. 文学理论∙ C. 经济学理论∙ D. 发展学理论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14.(5分)信息扶贫是()∙ A. 缩减数字鸿沟的渠道之一∙ B. 传播信息的手段之一∙ C. 扩大数字鸿沟的渠道之一∙ D. 信息学的要求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15.(5分)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工具包括()∙ A. 农村信息需求打分排序法∙ B. 农户信息类型调查法∙ C. 农户和研究者的互动关系∙ D. 农户使用信息的工具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16.(5分)乡村社会学发端于()∙ A. 19世纪的美国∙ B. 20世纪的欧洲∙ C. 19世纪的欧洲∙ D. 20世纪的美国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17.(5分)模式是()∙ A. 对于事物的复杂性的描述∙ B. 对于现象的抽象和总结∙ C. 对于事件的关系的一种解释∙ D. 对于事件的内在机制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D解析18.(5分)都市文化霸权是谁提出的?()∙ A. 罗杰斯∙ B. 葛兰西∙ C. 施拉姆∙ D. 陈力丹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B解析19.(5分)数字鸿沟是指()∙ A. 信息差距∙ B. 信息类别∙ C. 信息定义∙ D. 信息性质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A解析20.(5分)中国乡村人际传播的频度在()∙ A. 逐步与组织传播相结合∙ B. 没有变化∙ C. 下降∙ D. 上升得分: 5知识点:乡村传播学展开解析答案 C解析考试成绩100分用时: 8分18秒∙正确∙错误∙不判断。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闭卷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

A. 信息B. 媒介C. 传播效果D. 受众答案:C2. 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扎斯菲尔德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答案:A3.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答案:A4.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霍夫兰C. 科恩D. 施拉姆答案:C5. 在传播学中,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

A. 单向的B. 双向的C. 多向的D. 无影响的答案:B6.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

A. 信息需求B. 社交需求C. 娱乐需求D. 以上都是答案:D7.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信息量C. 报道速度D. 报道角度答案:A8.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休眠效果”是指()。

A. 信息在受众中立即产生影响B. 信息在受众中长期产生影响C. 信息在受众中短期内无影响,但长期产生影响D. 信息在受众中长期无影响答案:C9.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高估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A. 第三人效应B. 第二人效应C. 第一人效应D. 无影响效应答案:A10.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的“螺旋沉默”是指()。

A. 受众在面对不同意见时选择沉默B. 受众在面对相同意见时选择沉默C. 受众在面对权威意见时选择沉默D. 受众在面对非权威意见时选择沉默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传播效果研究D. 传播技术研究答案:ABCD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包括()。

传播学考试试题

传播学考试试题

传播学考试试题传播学考试试题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媒体传播、网络传播还是口口相传,都离不开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对于传播学的学习和掌握,是每个传媒从业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下面是一些传播学的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和巩固知识。

一、简答题1. 请简述传播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2.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3. 什么是媒介效应?请举例说明。

4. 请解释传播学中的“噪音”概念,并分析其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5. 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二、论述题1.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理论流派。

传播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传统传播学”到现代的“新传播学”。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如“传播效果研究”、“媒介理论”、“符号互动论”等。

请详细论述这些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2. 传播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新闻传播到广告营销,从公共关系到社交媒体,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然而,传播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的传播等。

请就传播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挑战进行论述。

三、分析题1. 请分析一则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

选择一则你熟悉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传播过程。

包括信息源、媒介选择、受众接受和反馈等方面。

你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新闻报道的效果和影响。

2. 请分析一个广告的传播策略。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广告,分析其传播策略。

包括广告主题、媒介选择、受众定位等方面。

你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广告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以上试题的学习和思考,相信大家对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的积累,更是实践的指导。

希望大家能够将传播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 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工具包括() (5.0 分) 农村信息需求打分排序法
农户使用信息的工具农户信息类型调查法农户和研究者的互动关系
知识点:
用户解答:农村信息需求打分排序法
--------------------------------------------------------------------------------
2. 参与式农户日常行为习惯评估是() (5.0 分) 定性研究的一种定量研究的一种
是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工具
知识点:
用户解答:是参与式乡村传播评估工具
--------------------------------------------------------------------------------
3. 创新的扩散是() (5.0 分) 一种研究方法解释人们行为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一种新闻理论
一种认识事物的工具
知识点:
用户解答:解释人们行为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
--------------------------------------------------------------------------------
4. 《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作者是() (
5.0 分) 丹尼尔·勒纳费孝通
威尔伯·施拉姆埃弗里·罗杰斯
知识点:
用户解答:丹尼尔·勒纳
--------------------------------------------------------------------------------
5. 广州潮州的凤凰村调查是() (5.0 分) 最早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最早的美国社会学调查最早的农村文化调查
最早的农村政治调查
知识点:
用户解答:最早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
--------------------------------------------------------------------------------
6. 中国乡村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5.0 分) 发展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文学理论经济学理论
知识点:
用户解答:文学理论
--------------------------------------------------------------------------------
7. 下面哪一种不是组织传播的信息形式?() (5.0 分) 谈话会议打电话文件
知识点:
用户解答:打电话
--------------------------------------------------------------------------------
8. 施拉姆认为,大众媒介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作用不包括() (5.0 分) 扫除文盲普及
卫生知识监督舆论实施正规教育
知识点:
用户解答:监督舆论
--------------------------------------------------------------------------------
9. 信息扶贫是() (5.0 分) 传播信息的手段之一信息学的要求
缩减数字鸿沟的渠道之一扩大数字鸿沟的渠道之一
知识点:
用户解答:缩减数字鸿沟的渠道之一
--------------------------------------------------------------------------------
10. 乡村传播者的特点是() (5.0 分) 单一性多元性非合作性孤立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多元性
--------------------------------------------------------------------------------
11. 组织传播分为() (5.0 分) 组织内传播与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与小众传播正式传播与非正式传播组织与社区传播
知识点:
用户解答:组织内传播与组织外传播
--------------------------------------------------------------------------------
12. 双重行为模式是() (5.0 分) 把关人模式文化传播模式社会行为模式信息传播模式
知识点:
用户解答:把关人模式
--------------------------------------------------------------------------------
13. 乡村传播的受传者角色是() (5.0 分) 协作性能动性被动性主观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被动性
--------------------------------------------------------------------------------
14. 哪一种是乡村传播的受传者心理?() (5.0 分) 个性化心理叛逆心理代偿性心理从众心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从众心理
--------------------------------------------------------------------------------
15. 哪一种是乡村传播受传者的的特征?() (5.0 分) 传播环境的整体化信息选择的多样化媒介接触的多样化信息反馈的被动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信息反馈的被动性
--------------------------------------------------------------------------------
16. 按照反馈的时间把人际传播氛围三类,分别是() (5.0 分) 预期性、非预期性和短暂性
即时性、非即时性和即时与非即时的混合无限性、长期性和短期性
即时性、长期性和短期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即时性、非即时性和即时与非即时的混合
--------------------------------------------------------------------------------
17. 哪一种不是印刷媒介的特征?() (5.0 分) 不易保存性线性传播性收听便利性视觉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视觉性
--------------------------------------------------------------------------------
18. 网络媒体的优势是() (5.0 分) 单一化不可自主选择型个性化
信息量的有限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个性化
--------------------------------------------------------------------------------
19. 哪一种媒介对于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5.0 分)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知识点:
用户解答:报刊
--------------------------------------------------------------------------------
20. 模式是() (5.0 分) 对于事件的关系的一种解释对于事物的复杂性的描述
对于事件的内在机制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对于现象的抽象和总结
知识点:
用户解答:对于事件的内在机制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