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运输)第2章资料

合集下载

道路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道路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道路安全生产管理,规范道路安全生产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使用,确保道路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道路工程项目、道路养护维修、道路运输等与道路安全生产相关的各项工作。

第三条道路安全生产档案是反映道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资料,对于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防范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档案内容第四条道路安全生产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许可等相关证件;2.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3.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资料、培训记录;4.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检查、巡查记录及整改措施;5.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报告;6.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7.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记录;8.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9.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表;10. 道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相关会议记录、文件、通知等。

第三章档案管理第五条道路安全生产档案实行专人负责制,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六条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照以下要求对档案进行管理:1. 档案收集:及时、准确地收集道路安全生产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2. 档案整理: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归档,确保档案的有序性;3. 档案保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和长期保存;4. 档案查阅: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查阅服务;5. 档案归档:定期对档案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及时性。

第七条道路安全生产档案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归档:1. 按照时间顺序归档;2. 按照档案类别归档;3. 按照档案编号归档。

第四章档案使用第八条道路安全生产档案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密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进行管理;2. 合法原则:档案使用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3. 有序原则:档案使用应按照档案编号、类别和时间顺序进行。

道路工程(第1-2章-12课时)

道路工程(第1-2章-12课时)

此讲完毕
上次课回顾
问题: 1.公路和道路的关系?公路的等级分类? 2.公路各等级分类之区别? 3.公路路基横断面图的组成?
黑 色 路 面
白 色 路 面
第二节 公路的平面线形
一、平面线形:是指道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
平面线形
公路平面
二、平面线形要素
1、直线 曲率为0的线形。 2、圆曲线 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3、缓和曲线 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细讲:高速公路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定义:专供汽车分
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87)定义:具有四个或 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
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
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
一个完整的平面线形一般经过ZH(直 缓)—HY(缓圆)—YH(圆缓)—HZ(缓直)这 个过程
平面线型的常见组合方式



1.基本型 2.S型 3.卵型 4.凸型 5.复合型 6.C型
平曲线超高

1.设置超高的原因 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3.超高的过渡。
平曲线的加宽

1、缓和曲线的作用 ①配合圆曲线完善线形,使得线形缓和、圆 滑,增加线形美观,有良好视觉效果。 ②行车缓和。有利于驾驶员操作方向盘。
2、缓和曲线的方程
r l A
2
o
回旋线起点切 线为x轴
式中: r —— 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 L —— 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 A —— 回旋线重点参数,表示曲线变化缓 急程度。
圆曲线几何要素的确定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

一、复习要点:第一篇第1章绪论考核要求:1、了解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五种运输方式及特点。

2、了解我国道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3、理解划分道路等级的依据及等级划分。

4、理解道路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及适用条件。

5、理解设计车辆、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等道路设计依据。

知识点:1.什么是道路?包括哪些实体?道路设计有哪两大方面?答:道路是带状的三维空间人工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实体。

道路设计要从几何和结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2.道路的等级和规模取决于什么?道路几何设计的意义如何?答:道路的等级和规模不取决于构造物的结构如何,而是取决于几何构造尺寸,一是道路宽度的构成,二是线形的几何构成。

道路几何设计的意义在于:(1)几何构造尺寸是伴随道路全部设计和施工的基础;(2)几何构造尺寸决定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道路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3)几何构造尺寸决定了道路的等级与规模。

3.道路几何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答:道路几何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汽车在运动学及力学方面是否安全、舒适;(2)视觉及运动心理学方面是否良好;(3)与环境风景是否协调;(4)从地形方面看在经济上是否妥当。

4.道路的分级按技术标准公路是如何分级的?各有何特点?答:根据交通部2004—03—01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后简称《标准》)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5)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按行政管理体系公路是如何划分的?有和意义?答:按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公路的位置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运输特点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镇)道、及专用公路。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 运输供给与运输供给量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运输供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 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它表示的 是供给量与运价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一个特定 的运输供给对应于一条供给曲线。
• 运输供给量——在一确定的价格水平上,运输生 产者提供的运输服务数量,它对应于供给曲线上 的一点。
一条拥有3级以上航道的通航河流,在无特殊需要时,一 定不要沿河修建一条铁路,why?此时交叉弹性怎样的?
第三节 运输供给及其特点
一、运输供给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
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运输供给包含4方面的内容:
运输供给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运输经济管理体制
通常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用纵轴表示运价P, DD表示运输需求曲线。
此时运输需求曲线可简化为Qd=f(P)。
P
D
D
O
Q
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与运输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运输需求——不表示确定的某个数量,而表示需 求量与运价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
运输需求量——在一定的运价水平上,消费者愿 意购买的运输服务的确定数量,它 对应于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计算P=10时的运输需求弹性εp
(二)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
EI

Q I
Q I
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客运需求量Q和居 民收入水平I一般按同方向变动,即居民收入增加时, 消费性旅行增加。
在进行交通规划决策时,收入弹性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因素。
(三)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
EPYX

QY PX
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是构成运输市场的两个基本方面

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是指在施工项目现场进行有序、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活动,确保施工项目场地内交通运输的安全有序进行。

为此,制定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是必要的,以下为一份2000字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活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各类施工项目现场的交通运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车辆、工程车辆、施工机械车、救援车辆等。

第三条定义1.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指在施工项目现场进行的各种交通运输活动,包括人员和物品的运输。

2.施工项目现场:指各类施工项目的实施地点。

3.运输车辆:指用于货物或人员运输的各类车辆。

4.工程车辆:指用于施工作业的各类车辆。

5.施工机械车:指用于施工项目的机械设备的运输车辆。

6.救援车辆:指用于事故救援的各类车辆。

第二章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第四条项目负责人的责任项目负责人是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车辆的通行路线和停放位置,确保施工现场交通秩序。

第五条施工单位的责任施工单位负责组织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活动,编制并实施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计划,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交通运输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第六条管理人员的责任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活动,落实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处理。

第七条驾驶员的责任驾驶员是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活动的执行者,负责驾驶车辆进行运输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驾驶资格和精良的驾驶技术,严禁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

第三章施工项目场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第八条通行路线的规划施工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项目场地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各类车辆的通行路线,确保通行道路宽度符合要求,并设立合适的交通标志。

《道路工程》讲义第二篇第2章-路基工程

《道路工程》讲义第二篇第2章-路基工程
道路工程
第二篇 道路路基路面结构 第2章 道路路基 (1~2节)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路 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新建公路土基回弹模量 的确定;熟悉路基的常见病害;了解路基病 害产生的原因。
• 本次授课的重点:路基干湿类 难点: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季节路床顶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含水量 ,计算出相
应的平均稠度 c 。然后,利用表2-2-l确定该路段的干湿类型。
2.路基临界高度
对于新建公路,路基尚未建成,得不到路床顶面以下
80cm深度内的平均含水量 ,也就无法利用公式直接计 算平均稠度c ,不能以此区分路基干湿类型。此时利用
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水位至路床顶面的高度H,与路基 临界高度(H1、H2、H3)进行比较,来判断路基干湿类型。
重点与难点 • 难点:土基抗变形能力的评定方法,土基 填料的选择
§2-3 土基的抗变形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位于路面下的那部分路基,需要支承路面的重量和行车荷 载的作用。若不够密实,则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陷。
路面不均匀沉陷后影响行车速度、增加燃油消耗和机件损 伤,还会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为此,必须考虑路基的抗变 形能力及其稳定性。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
1.大气降水与蒸发 降水通过路面、路肩和边沟渗入路基;蒸发使水分逸出而促
使土基干燥。 2.地面水
沿边沟流动或地表径流的水流,因排水不畅而积聚于路基两 旁,慢慢渗入到路基内。 3.地下水
因地下水的流动或上升,同时借助土的毛细作用,由地下上 升而浸湿路基的上部土体。 4.温度变化
有可能造成路基结构的大量破坏。如:泥石流、雪崩、地震、 岩溶等自然灾害下的破坏。
泥石流
雪崩
地震对公路的破坏

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1。

1。

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1.载运工具 2。

站场 3。

线路4。

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1。

1。

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

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5。

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

1。

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1。

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2。

大型化 3.高速化4。

环保化 5.智能化1.3。

1性质和特点1。

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2。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第二章_公路工程(全套完整内业资料表格)_施工用表格

第二章_公路工程(全套完整内业资料表格)_施工用表格

第二章:公路工程(全套完整内业资料表格)_施工用表格引言公路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时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

为了方便施工人员统一查阅和使用,设计了一套内业资料表格,本文档将介绍该表格的全部内容及使用方法。

内业资料表格前期工作前期工作表格主要用于施工前的资料准备和工作安排,包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施工阶段的规划和组织等。

序号内容说明1 交通量测算表测算道路交通量2 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的具体方案3 采购计划施工过程中的物资采购计划4 资源调查表搜集施工现场相关资源信息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表格主要用于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效率,包括施工队伍的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

序号内容说明1 安全生产管理监管施工现场安全生产2 材料使用清单记录施工所用材料3 设备使用记录记录施工所用设备质量检验质量检验表格主要用于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情况,包括检验工程的材料和施工工序。

序号内容说明1 材料检验记录记录材料的质量检查结果2 试验报告记录现场检测的试验结果3 施工工序记录记录施工工序的质量情况竣工验收竣工验收表格主要用于记录施工结束后的竣工验收情况,包括验收结论和验收报告。

序号内容说明1 竣工验收记录记录现场竣工验收情况及验收结论2 竣工验收报告编写竣工验收报告使用方法•打印表格后,填写相关信息并保存;•在施工现场及时更新和记录施工情况,保证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竣工验收,将验收结果填写到相应的表格中;•将表格保存至项目档案中,方便今后工程维护和管理。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用的内业资料表格,涵盖了前期工作、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检验和竣工验收等方面。

这套表格可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工程的可控性和质量,也能方便后期工程维护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性质
讨论汽车转弯的轨迹方程:
假设:汽车匀速行驶 v (m/s)
方向盘匀速转动ω(rad/min)
行驶时间 t (s)
方向盘转动角度 φ = ω t
车轮转动角度 Ф = k φ= kω t (k﹤1)
则 r = d/sin Ф ≈d/ Ф =d/ (kω t )
t=d/( kωr)
第2章 平面设计
2.1 概述 2.2 平面线形设计 2.3 行车视距 2.4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2.1 概述
平面线形指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形。 1.汽车行驶轨迹特征 (1)轨迹线是连续的,在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
点或间断; (2)轨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轨迹上任何一点不出现
两个曲率值。 (3)轨迹线的曲率对里程或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
则 :曲线起点ZY(直圆)=JD-T 曲线终点YZ(圆直)=ZY+L 曲线中点QZ(曲中)=YZ-L/2 交点桩号JD(交点)=QZ+J/2
2.2.3 缓和曲线
1. 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
车辆遵循 (2)离心力逐渐变化,
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
化,行车更加平稳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
确,驾驶操作简易;测设 简单。 ● 缺点:单调,疲劳,紧张,超速
2.2.1 直线(=0)
2. 适用条件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涧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路段;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3. 直线的运用
行驶轨迹弧长 l = v t = v d/( kωr )

v d/( kω)=C (C为常数)

l =C/ r
d
Ф r Ф
R LS= A2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
时,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
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
数。
C=A2 = l r
即为回旋线的表达形式。
回旋线终点处:
l =LS , r =R,

(2)最大超高 ihmax
ihmax ≤φh w 公路采用0.10、0.08、0.06, 城市道路用0.06、0.04、0.02
公路最小圆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 μmax, ihmax 特殊困难的条件下不 得已 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一般最小半径: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 线形对于地 形、地物有比较好的适应性,线形设计不会过多 地增加工程量.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μ=0.035,ih = -0.015按公式 计算得来。
R LS= A2
d Ф
r
Ф
2. 缓和曲线的形式(回旋曲线)
(1) 回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一般方程:r*l =C=A2 dl =rd dx=ds*cos dy=ds*sin 直角坐标表达式: x=l-l 5/(40 C2)+ … y=l 3/(6 C) - l 7/(336
C3)+ …
(2) 回旋线的几何要素
即轨迹上任一点 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2.平面线形三要素
(1)曲率为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线形: 直线
(2)曲率为常数(曲率半径为常数)的线形: 圆曲线
(3)曲率为变数(曲率半径为变数)的线形: 缓和曲线
2.2 平面线形设计
2.2.1 直线 1. 直线的特点 ● 优点: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
(1) 直线的最大长度 德国和日本: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 20Ⅴ(Ⅴ是计算行车速度,用km/h表示); 苏联:8km; 美国:3mile(4.83km)。
(2) 直线的最小长度
V ≥60 km/h 时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6V(米);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2 V
Ls(mi n )
Bi p
式中:B—道路超高横断面旋转轴至车行道路缘
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适当的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车
行道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t
sL(svR/2
)/
v
t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 : 汽车在匀速行驶的情况下,
s
v3 RLs
0.0214 V3 RLs
公路参考这一规定建议αs≤0.6(m/s3),高速公路通
常采用αs =0.35(m/s3), 最大为αs =0.5(m/s3)。
V3
Ls(min) 0.021R 4s
(2)超高渐变率适中
T ZY
JD E
QZ YZ
(1)曲线要素计算
已知:曲线半径R(m),曲线转角 (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则 : 圆曲线长 L=R*(/180)* (m);
切线长 T=R*tg(/2) (m);
外距
E=R[sec(/2)-1] (m);
超距
J=2T-L
(m);
(2)主点桩号计算
T ZY
JD E
QZ YZ
已知:交点JD 的桩号,R ,
(米)。 V ≤40 km/h 时以上条件参考执行 。
2.2.2 圆曲线(=1/R)
横向设置超高
1. 圆曲线半径
● 圆曲线半径公式
(1)横向力系数μ讨论 ①危及行车安全:μ≤φ h ②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③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R V2
127( ih)
φ h横向摩阻系数
④行旅不舒适:
当μ<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μ=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 当μ=0.20时,已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 当μ=0.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 当μ≥0.40时,非常不稳定,有倾车的危险感 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通常 高速路取较低值,低速路取较高值。
城市道路最小半径
设超高最小半径:μmax, ihmax 特殊困难的条件下 不得已 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设超高推荐最小半径:综合考虑乘客舒适度和工 程经济性。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μ=0.067,ih = -0.02按公式 计算取整得来 。
● 最大圆曲线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2. 圆曲线的计算
曲率半径 :
r
A
2
M
回旋线长 : l A 2
缓和曲线角 内移值 :

l2 2 RL s
pyrco sr
P点半径圆心 坐标
xmxrsin
长切线长 : ym rp
短切线长 :TLxyctg
TK
y
sin
弦长 :
a y
弦偏角 : asr in(y c/x) t g /3
3 . 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参数
●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旅客感觉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