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原创版】
目录
1.成语来源
2.故事背景
3.故事情节
4.成语含义及用法
5.结语
正文
一、成语来源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描述了蜀汉创立者刘备为请出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故事。
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某人,也用来表示对贤能之士的尊重和渴望得到其帮助。
二、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曹操、刘备、孙权等三方势力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备得知了卧龙诸葛亮这个奇才,一心想要招揽他为己所用,共图一番事业。
三、故事情节
刘备听说诸葛亮住在隆中的茅庐,便带着关羽、张飞两次上山拜访,但都未能见到诸葛亮。
尽管如此,刘备并没有灰心,终于在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答应跟随刘备出山,共创蜀汉霸业。
诸葛亮的加入,使得刘备如虎添翼,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四、成语含义及用法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这个故事,形容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某人,以表达对贤能之士的尊重和渴望得到其帮助。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表示尊重人才、虚心求教的典型例子。
五、结语
通过“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真诚和毅力,也看到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对明主的忠诚。
三顾茅庐的意思_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意思_三顾茅庐的故事文言文《三顾茅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三顾茅庐原为汉末时期刘备三次城访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大业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现在意为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世说新语三顾茅庐的故事

世说新语三顾茅庐的故事【一、三顾茅庐的背景介绍】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讲述了刘备为请教智者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故事。
当时,刘备为实现民生安定、国家繁荣的目标,正苦寻一位得力的谋士。
得知诸葛亮这位卧龙先生的才华后,刘备决定亲自上山拜访,请教治国安邦之策。
【二、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一次上山,刘备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妻子黄承儿和弟弟诸葛均在。
诸葛亮恰好外出,未能谋面。
尽管如此,刘备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第二次上山,刘备再次拜访诸葛亮,这次仍旧未能见到本人,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意和诚心。
第三次上山时,诸葛亮终于在家。
刘备见缝插针,趁诸葛亮休息时再次拜访,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的接见。
【三、诸葛亮出山后的贡献与影响】诸葛亮出山后,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
他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刘备出谋划策,取得了赤壁之战、荆州之战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在他的辅佐下,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
诸葛亮一生忠诚勤勉,为民造福,倡导农业、发展经济,使蜀汉国力逐渐强盛。
他还在军事上推行多次北伐,虽然未能最终统一三国,但为蜀汉的稳固和民族大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故事背后的启示】三顾茅庐的故事传达了忠诚、谦虚、坚持的品质。
刘备为请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坚持。
诸葛亮在刘备的真诚感动下,出山相助,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才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诚待人、谦虚好学、坚持不懈,才能在社会上取得成功。
同时,故事也强调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刘备三顾茅庐,最终得到了一位得力助手,使自己的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优秀5篇

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优秀5篇顾茅庐的主要篇一三顾茅庐的主要讲的就是刘备经过徐庶的暗示,告诉他在一个地方有个军事人才,但他从来没有出来参加过战争,整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徐庶说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个人才,便能够帮忙大王统一天下。
由此能够看出这个人是有多厉害,哪个大王听了不会动心。
于是刘备第二天便出去前去诸葛亮的家中,不巧的是,诸葛亮恰好出去游山玩水了,刘备问他的童子先生什么时候会回来,童子说他也不明白,先生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次刘备只好遗憾的回去了。
过了几日他又和手下带着礼物前往诸葛亮的茅草屋,这次依旧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正好被朋友约出去了,刘备甚是遗憾,他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
新年很快到了,在过完新年后,刘备又准备出去前去诸葛亮家了,这次但是冒着风雪前往,可见诸葛亮对他是多么的重要,不惜一切。
这次较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诸葛亮较后在家中了,然而此时诸葛亮正在睡觉,他只好等着了,不久,诸葛亮醒来了,和刘备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同意跟随刘备前去指导军事策略。
顾茅庐的主要篇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在其间,记载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空城计……其中,让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三顾茅庐"了。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徐庶为了探望老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
司马微再次推荐诸葛亮后,刘、关、张三兄弟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重扶汉室的故事。
故事中,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张飞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从这二人话中,可以看出关、张二人不懂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相反,刘备反对这种心态。
他叱责关、张二人,用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的故事教诲他们要对人才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的意思和造句

三顾茅庐的意思和造句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的造句如下:
1、校长三顾茅庐,诚恳地邀请爷爷再返学校代课。
2、一条红线把缘牵,两情相悦把爱恋,三顾茅庐把你约,四面楚歌情敌战,五花八门哄你欢,六神无主看见你,七上八下想娶你,嫁给我!
3、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王先生出马协助。
4、由于校长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请来李博士蒞校任教。
5、他是我老板三顾茅庐地求来的人才,听说对改善经营的策略很有一套。
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三顾茅庐》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三顾茅庐【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是有一定的历史典故的,【注音】sān gù máo lú【典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
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结构】动宾式【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同韵词】贩夫驺卒、两瞽相扶、惟利是逐、为德不卒、枉矢哨壶、矫国革俗、转祸为福、挈榼提壶、美中不足、以沫相濡、......【年代】古代【谜语】刘备请孔明【邂逅语】刘备访贤【英语】repeatedlyrequestsomebodytotakeuparesponsiblepost 【日文】三顧の礼(さんこのれい)【法语】prieravecinstanceunhommedetalentdefournirsonconcours 【教学同步】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刘绍棠《蒲柳人家》初中六册·课文·6【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
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其它使用】◎ 但三顾茅庐是有的,张良访韩信也有,此外还有伍子胥荐专诸,侯生荐朱亥,都对当时的政治关系演化起过很大作用。
三顾茅庐的原文和译文

三顾茅庐的原文和译文以下是三顾茅庐的原文和译文: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童子,旁白(6人)
三顾茅庐
旁白:三国时期,刘备两次去拜访诸葛亮,但都没见着,他准备第三次去拜访,但遭到了他的两个结义兄弟的强烈反对
张飞:(不耐烦地嚷道)大哥,这回不用您亲自去,诸葛亮算个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草民,何必哥哥亲自去,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关羽:(也在一旁煽风点火)是呀!是呀!三弟说得没错,你何必总要劳驾自己呢?由我们去就行了。
刘备:(有一点生气)你俩都是武将,懂什么,诸葛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怎么能随便派人去抓,你们真是一点儿都不懂得尊重人才。
如果你俩不想去,就不要去了!
(他俩低下了头。
幕落)
(幕起,离诸葛亮的家还有半里多路时)
刘备:你们看,离诸葛先生的住处只有半里多路了,咱们还是下马步行吧。
(张飞刚想反驳道,但见关羽拉了拉他的衣角,又摇了摇头,张飞明白了,便住了口。
三人只好下马步行。
)
(终于到了诸葛亮的家。
刘备上前轻轻敲门,童子出来开门)
刘备:请问这是诸葛先生的家么?
童子:是呀!是呀!请问您找谁?
刘备:我找你家先生。
童子:我家先生正在草堂午睡,您稍等一下,我马上替你去传信,先……
刘备:(连忙打断了童子的话)不用了,我就在此等候你家先生吧。
张飞、关羽你俩在门口等候,我先进去。
(刘备轻轻走了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响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 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伸个懒腰翻了个身问童子)有客来了吗?
童子:刘皇叔来此等候多时了。
诸葛亮:(责备童子)有贵客来,怎么不早叫醒我。
刘备:(刘备紧跟着上前并谦虚地对诸葛亮说)诸葛先生,我已仰慕您多时了。
前两次来访先生,都不得一见。
今能一见,真是快慰平生。
诸葛亮:不敢,不敢。
这茅屋能劳您的大驾真是三生有幸呀。
来来来,快请坐。
刘备:我等这次前来恳请先生出山,帮助我完成大业吧。
诸葛亮:我是一乡野村夫,恐怕要辜负皇叔厚望。
刘备:不,先生可是世上有德高人……徐庶、司马先生多次在我面前提及先生,说我若能得先生相助,就一定能得到天下。
诸葛亮:(拿出一张地图)好吧,咱们来看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北占了天时;孙权拥有江东之险,在南占了地利;而皇叔著信义于四海,天下英雄
贤才欲投奔于你之心已很久了,将军可以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建基业,以荆、益之地,内修政治,外结孙权。
则图霸之业可兴矣!这样天下就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但荆州是刘表的,益州是刘璋的。
他们都是我的皇亲国戚,拿他们的地盘,怎么可以呢。
诸葛亮:我看了天相,刘表将不久人世,而刘璋软弱无能,不是一个明君,以后必将归于皇叔。
刘备: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如同拔开云雾见青天。
希望先生能出山帮我。
诸葛亮:承皇叔看重,我一定效犬马之劳。
刘备:现在好了,我这儿有了诸葛先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呀!来,从今天开始诸葛先生就是我军的军师。
(剧终)
(全体演员敬礼)
小兵在舞台边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