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的读书笔记200字

合集下载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6篇)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6篇)

《沉思录》读后感(精彩6篇)读沉思录有感篇一“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沉思录》就是一个君子——奥勒留,思想汇聚成语言的集锦。

书中汇集了社会和个人伦理,精神信仰,理智的诚实,平衡的中道,温和的坚定,此世的超越精神等。

一切都看似矛盾的思维内容,却在奥勒留的笔下协调统一,在他的著作中获得一份宁静和谐。

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

因为有了习惯,我们才不会被一阵什么风吹跑。

或许,《沉思录》中每一句话就是一根线,拧在一起,就成就了无数人思考的习惯。

也许正因为如此,《沉思录》成了无数人的枕边书,直至我们敬爱的温总理。

奥勒留说不仅把自己视为一个罗马公民,也把自己视为一个世界公民。

他的哲学思想与其说是尊重人,看重人,不如说是尊崇人的理性和责任。

《沉思录》与其说一本著作,不如说更像是灵魂的低语。

阅读《沉思录》,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阅读的,也不知何时结束了这本书的阅读,因为一直在枕边,只是今天闲暇时无意中发现每一页上已经都标有记号,由此证明我都已读过,但绝对不是每页都只读一次。

读这本书,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一次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不必一次读完,也不必按顺序读。

因为人的思维本来就是散漫的,对于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天中能有多少时间能让自己深入思考,能让自己从繁忙中抽出属于自己的宁静。

《沉思录》就有这样一种魅力,它能帮助读者进行一种精神和德性的训练,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从纯净心灵中汩汩流出的美。

我们都是自己灵魂的主宰,生活的目的不同,掌舵的方式也不同。

但是,我们都追求乘风破浪的力量,也寻求喧嚣中宁静的港湾。

《沉思录》是对我们看不透的生活的梳理,奥勒留给予我们整理生命的方式。

沉思录读后感篇二《沉思录》是罗马国王马可.奥勒留的作品,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学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王,这本书是他用一生的经历和心血写成的。

仅仅两个月,我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我觉得,我并没有读完它,也没有完全理解,它很深,任何人都得用一生来品味这书中的道理,他不仅是一本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导。

沉思录读书笔记范文5篇

沉思录读书笔记范文5篇

沉思录读书笔记范⽂5篇 《沉思录》是⼀本启迪智慧、发⼈深省、可以促使⼈的世界观与⼈⽣观得以纯洁⽽⾼尚的哲学⾃省书,是古罗马皇帝先哲马可.奥勒留对⼈⽣的思考与感悟。

沉思录读后感1 它使⼈建⽴朴实的信仰和⾼贵的道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庄严不屈的精神魅⼒。

温总理给予它很⾼的评价,并把它作为床头必读书籍。

《沉思录》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却处处闪烁着智慧的⽕花。

书中的许多思想,即使在两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作者从哲学⾼度对⼈⽣真谛进⾏思考,深刻、睿智,让⼈⾼⼭仰⽌。

读《沉思录》会让⼈在⾼雅思想和纯净⼼灵中得到慰藉。

初读之下,我有以下⼏点⼼得体会: 1、辩证的看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奥勒留是位⾃然主义者。

他对⼤⾃然怀有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但不仅仅限于它的⼭⼭⽔⽔,⽽更强调尊重其客观规律。

他在《沉思录》中写道:“⼀切事物都是互有关联的,连接万物的纽带是神圣的,⼏乎没有⼀个事物能够独⽴存在,因为它们联系在⼀起,有秩序地组成同⼀个宇宙。

只有⼀个由万物集合组成的宇宙,也只有⼀位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神明,万物本是⼀体,遵循同⼀法则,有智性的⽣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对于这些本源归⼀、共享同⼀理性的⽣灵⽽⾔,也就只有⼀个唯⼀的尽善尽美之境”。

这⼀观点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哲⽼⼦“⼈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有着异曲同⼯之妙。

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然法则,这就是⼈的理性,⽽这种理性正是⼈⽣最⼤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如是说。

“⾏事若能遵从理性,⼀⼼⼀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为合乎⾃然,你从⼩到⼤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你获得这样的幸福”。

他还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事,便⽆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我们必定能得到⾃⾝的福利,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精选8篇)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精选8篇)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精选8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沉思录》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篇1《沉思录》读后感“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

开始寻找他----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在《沉思录》中留下的文字。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而《沉思录》来自于他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奥勒留自幼学习过希腊文学、修辞、哲学、法律与绘画等。

在他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

而使他能忍受下来的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

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读了《沉思录》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作为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今天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宽广的胸怀及言行一致、努力践行自己的世界观等优秀品质,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他的自省。

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

《沉思录》读后感五篇

《沉思录》读后感五篇

《沉思录》读后感五篇《沉思录》读后感篇一我去年读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这本书是作者集大成,编辑的季老有关人生的名言名句。

我各取所需地把其中的一些语句抄给同事欣赏,交流心得,颇有收获。

我就来个串串烧,再学习一遍,再品味其中的哲理,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季老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生活在社会上“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

”还说:“家庭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

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老的话普通中见真理,我是个任性的人,头上有两个发旋,更加强了我倔犟的脾气。

这两字箴言,我只做到真字,而不会忍。

所以,一生坎坷,幸福指数就偏低了。

季老认为:“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

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

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

”可不是吗,什么缘分啦,机会呀,环境啦,舆论咯,国情啊…等等,都把你赶到这条路上。

唯物主义不能解释,那就用唯心论解释吧。

这里的忍字我是跑不掉的,俗话说的好哇,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哦!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人世间,波诡云谲,因过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连季老都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

------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

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十字架肯定比季老的又大又重吧,我这样想。

季老还论述到忘和怀旧,对我也有启迪作用。

他说:“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

沉思录读书笔记及摘抄

沉思录读书笔记及摘抄

沉思录读书笔记及摘抄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沉思录》。

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哲学类的书籍往往会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却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记录下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的句式,有的只是一位智者真诚而朴实的内心独白。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书中的一些语句所触动,忍不住拿起笔来做摘抄。

比如说,“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这句话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还有,“使你自己习惯于仔细地倾听别人所说的话,尽可能地进入说话者的心灵。

”这让我意识到与人交流时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和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执。

我们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变得十分紧张。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沉思录》中的一句话,“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

”我瞬间冷静了下来,开始试着从朋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发现,其实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太恰当。

于是,我主动向朋友道了歉,并且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

最后,我们不仅化解了矛盾,还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又比如,书中提到“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压力特别大,每天都感到焦虑和疲惫。

于是,我决定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上一杯热茶,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飞翔。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找到了应对压力的方法。

“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

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

”这句话让我在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时,学会了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人深思的书——《沉思录》。

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耳边轻声细语,分享着那些深刻的人生感悟。

书的作者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记录下了自己对生活、对人性、对宇宙的种种思考。

说实话,一开始读的时候,我有点懵,觉得有些句子太过高深,不好理解。

但耐着性子读下去,竟渐渐品出了其中的滋味。

比如说,书中提到“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 这让我想起了公司里的那些事儿。

我们部门有个同事叫小李,平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别人的工作指指点点,觉得自己做的才是最完美的。

可一到领导面前,他就立马变了一副嘴脸,阿谀奉承,各种讨好。

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项目方案,小李又开始挑我的毛病,说我的想法太幼稚,根本不可行。

我当时就有点生气,正想反驳他,结果领导进来了,他瞬间满脸堆笑,对着领导一顿夸赞,说领导的指导多么多么重要,我们要好好领会。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不就是马可·奥勒留说的那种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的人吗?还有一句“不要浪费你的残生去空想别人的事,除非你能把那些空想联系到共同的目标上去,因为那实在是耽误了你做别的事情。

”这可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我以前就特别喜欢操心别人的事,比如说谁谁谁又升职了,谁谁谁又买了大房子。

然后就开始在心里各种比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心情变得很糟糕。

有段时间,我甚至沉迷于在网上看各种八卦新闻,看那些明星的生活琐事,结果浪费了好多时间,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都被耽误了。

后来我意识到,我这是在瞎操心,别人的生活跟我有啥关系呢?我应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努力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书中还说“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它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

沉思录读书笔记及摘抄

沉思录读书笔记及摘抄

沉思录读书笔记及摘抄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沉思录》。

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耳边轻轻诉说着人生的真谛。

这本书的作者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记录下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毕竟这是一位两千年前的皇帝写的东西。

但随着深入阅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和作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 这句话真的是太犀利了!想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在学校里,同学们为了争个名次,明里暗里地较劲;在职场上,同事们为了升职加薪,也是各显神通。

可是当面对比自己厉害的人时,又忍不住去奉承讨好。

这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还有一段是关于“不要浪费你的残生去空想别人的事”。

作者说,我们总是关心别人在做什么,别人怎么想,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聚会,整个晚上我都在观察别人,看谁穿得漂亮,谁说话幽默,谁更受欢迎。

结果回到家,我才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开心,因为我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从那以后,我就试着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再比如说,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卖水果的小摊。

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走过去想买点水果,在挑选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奶奶虽然生活艰辛,但她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和乐观。

她一边给我称水果,一边跟我唠家常,说她的孙子学习很好,她每天辛苦摆摊就是为了给孙子攒学费。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平时那些所谓的烦恼都太微不足道了。

和这位老奶奶相比,我拥有的太多太多,可我却还总是不满足。

这让我想起了《沉思录》中的一句话:“我们所听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观点,而非事实;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只是一个视角,而非真相。

” 是啊,我们总是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忽略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沉思录〉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思绪万千的书——《沉思录》。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真觉得有点枯燥,那些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仿佛离我很遥远。

但耐着性子读下去,我却渐渐被它吸引,仿佛走进了一个深邃而宁静的世界。

这本书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记录下了对人生、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质朴而深刻的力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

他说:“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阵子,工作上的压力特别大,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回到家,也是疲惫不堪,根本没心思好好休息。

有一天,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快要崩断了。

于是,在一个周末,我决定放下所有的事情,一个人去公园走走。

那天的天气还算不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我走进公园,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周围是绿草如茵,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我闭上眼睛,试着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轻柔,聆听着鸟儿清脆的叫声。

一开始,我的脑海里还是不断地浮现出工作上的那些烦心事,怎么也静不下来。

我有些烦躁,心想:“怎么连这么一会儿都不让我消停!” 但我还是努力地调整自己,告诉自己:“别想了,别想了,就好好享受这一刻。

” 慢慢地,我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围的环境上。

我看到一只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仿佛在和花朵们嬉戏。

我不禁笑了起来,心想这小蝴蝶可真自在啊。

接着,我又看到不远处有一棵大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

我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树干,感受着它粗糙的纹理。

我突然想到,这棵树在这里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它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依然坚定地站立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却没有一般的哲学书的晦涩难懂,毫不浮华说教。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是对自我的剖析与告诫,因而绝对真诚坦白,读来口有余香。

哲学书就象钻石,不同角度它都能折射出美丽的光华,不同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领悟。

不能不承认,在刚刚打开这本书时,更多的是带着为了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心浮气躁。

但读到最后,确还是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我从中受益最深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平和理智、诚实宽容
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我认为可以作为理解《沉思录》的一把金钥匙。

正如书中所讲,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

碰到任何事情首先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

学会友爱,持之以恒,真诚对待每个人。

在用心工作的过程中,收敛自身戾气,牢记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每日三省,心平气和去听取并尊重他人不同意见。

以诚待人、以实树人、以信用行事、以友爱容人,人人相互信任,个个真诚向善,人际关系融洽,社会自然充满生机活力!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也引进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有人总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发泄怒气、怨气,展示霸气、傲气,鼓捣恶气、邪气,伤人伤已;有人总为欲望左右,见利忘义,说假话,办假事,造假货,搞假绩,丧失做人的尊严和良知;有人心胸狭隘,专好琢磨人,从不琢磨事,喜好品头论足,甚至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有人不辨事理,总认为自己遭遇不济,却不能够自省,而是一味迁怒于社会,从而丧失理智,残害无辜,做出灭绝人伦的事来如此种种,究其根本便是没有明白做人的道理,不知道如何做好人,无法达到平和理智,诚实宽容的人生高度,迷失在人性的歧途里。

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皇帝,在鞍马劳顿之余,常不断自省,不断向内锤炼,虽历经时空变迁,给人留下甜美、忧郁和高贵的魅力。

我们现在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和谐社会建设十分重要。

试想社会上每个人都成为内心平和、待人和气的人,社会又怎会不和谐?我们常说以人为本,其中一层意思就肯定人作为个体的这种基础作用。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聪明的人,应该既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

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审查自己的缺点和行为,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而乐思,学以致用
端正学习态度,将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培养学而不厌的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阅读;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

以学而乐思的精神,通过学思结合,认真琢磨,反复思量,总结心得,汲取营养。

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静下心来学,沉下心来思。

带着问题学,带着困惑学,带着困难学,将繁杂变得简单、粗略变得细致、浅薄变得精深。

注重学习效果,坚持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进一步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我们今后谋划工作思路的能力、推进工作进展的举措和破解工作难题的本领。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使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三、敬业乐群,快乐工作
作为有思想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充实与超越自我的快感必须通过在工作中挑战各种困难来实现。

工作是合乎本性的事情,只有具有工作信仰的人才是一个完整、高贵、气宇轩昂、直立行走的人。

人是天生要合作的,犹如手足、唇齿和眼睑。

尝试花多些时间与人沟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与团队合作的艺术,善于借助外力,在互惠中共生。

顺从本性,选择你喜欢的工作,爱你所选择的工作。

自愿工作,主动工作,认真工作,高效工作,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四、善待人生,实现自我
经营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把今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惜时如命。

在不堪重负时,应当学会做减法;懂得适可而止,与其无望地追求,不如智慧地放手;经常运动,健康的人会更乐观;学会做一棵松树,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做好生命中该做的事情,不给人生遗憾的机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为实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而竭尽全力,让自己的每一分钟都能创造价值。

《沉思录》所蕴含的哲理是广泛而深刻的,绝不是浅尝辄止可以完全体会的。

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只是管中窥豹,换个角度会收获更多。

我想这也正是温总理读了100遍还要天天读的原因吧。

最后想引用《沉思录》里的一句话作为拙文的结尾,也与大家共勉:如果你能走正确的道路,正确地思考和行动,你就能在一种幸福的平静流动中度过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