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析_以邳州市为例
苏北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乡村建设运动;胡锦涛的两个趋向理论 2.目的:反经济周期;解决三农尤其是农民问题;以工补农
(与前对应) 3.新农村建成的标志(中心村建立?农民变为居民或农业
工人?) 4.所需时间(10年?20年?更多?)
二.农民问题
3、农民问题的成因
(1)农民收入低形成原因; (2)农民国民待遇低形成原因; (3)农民素质低形成原因? 思考:严格地说,中国革命是农民革命,为什么农民革命
胜利后,却形成今天的“三低”格局?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历程与特点(以2000年为例) (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2000年乡村总人口8.08亿,
在2019年后,农村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到大中城市,还有相 当部分转移到私人企业,多表现为离土离乡的特点。
2、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1)劳动力是不是商品,有无劳动力市场及如何完善的问 题?
(2)劳动力转移与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 (3)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结构”调整的关系 (4)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二、人口与就业
1、人口(万人)
年末人口 城镇人口 占总人口(%) 乡村人口 占总人口(%)
1978 1989 2019 2019 5834.3 6535.8 7147.8 7432.5
800.8 1366 13。7 20.9 5033.5 51699 86.3 79.1
(1)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3)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 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苏北新农村建设规模规划方法与模式借鉴

苏北新农村建设规模规划方法与模式借鉴作者:夏后学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苏北地区总体发展情况以及沛县概况;第二部分对苏北村镇规划数量与人口规模预测提供参考方法;第三部分以沛县为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综述。
关键词:苏北新农村预测方法模式浅析自2005年10月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新农村规划方案,经过最近几年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有“农业产业化带动乡村社区发展”的丰富硕果;也有“建好了新房舍,却不见新农民”的经验教训。
安天下必先安农业,安农业必先安农村,安农村首先要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苏北作为江苏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农业现代化、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了解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有助于“三农”难题的更好解决。
一、研究区域概况(一)地理区位苏北位于江苏省北部,辖徐州、宿迁、连云港、盐城、淮安五市,是全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该地区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土地面积5.23万平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2977.00万人,分别占江苏省50.97%、37.83%。
2011年度GDP总量为10706.31亿元,财政总收入为2208.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4917.00元。
沛县地处徐州西北,总面积1500余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27.94万(截止2010年),农业人口80万人左右,耕地面积114.66万亩,人均承包耕地1.19亩。
沛县境内无山(现栖山镇街南只存在深4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石坑),全部为冲积平原。
表1-1 2010年苏北、苏中、苏南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资料来源:2011江苏统计年鉴)(二)苏北新农村进展现状1、生产发展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大于75%,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参考指标。
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探讨

大 的变化 。
但要和我们 所 要建 设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的环境 相 比 , 还
相 去 甚 远 , 出 表 现 在 农 民家 住 _ 境 方 面 。 在 我 们 宣 讲 分 突 环
调 查 方 法 :1 问 卷 调 查 法 : 们 利 用 在 学 校 查 阅 资 料 队进行 人户调查 时 , () 我 就发现有 8 以上 的住户 , 院乱堆 乱 O 庭 方 便 的条 件 , 过 讨 论 制 作 了 一 张 调 查 问 卷 , 容 涉 及 各 项 放 , 屋 凌 乱 不 堪 。洗 衣 机 、 冰 箱 等 一 些 标 志 生 活 水 平 提 经 内 房 电 指 标 如 家 庭 生 活 情 况 、 人 情 况 、 新 农 村 的认 识 、 村 合 高 的 家 用 电器 在 彭 庄 村 偶 尔 才 能 找 到 。 收 对 农
圈 , 后 茅坑 , 草乱垛 , 鸭乱 飞 , 树 丛 生 , 水 横流 , 屋 柴 鸡 杂 污 乱
调 查 时 间 : 0 7年 7月 1 日— — 2 O 20 2 O 7年 7 1 月 9日
调查 地 点 : 州市 碾庄 镇 ( 庄 镇位 于 邳州 西大 门 , 邳 碾 靠 搭 乱建 , 内没有 一条像样 的 路。现在 , 村 在碾 庄镇 镇领 导 和
. 作 医 疗 保 险 等 。 在 实 践 过 程 中 , 们 注 意 结 合 宣 传 单 和 调 1 2 农 民收 入 有 所 增 加 总 体 情 况 仍 显 偏 低 我 查 问 卷 的发 放 , 得 不 错 的效 果 。 取
( ) 户 访 问 调 查 法 : 过 与 所 在 地 居 民 的 谈 话 获 取 了 2人 通
在 碾 庄 镇 镇 党 委 、 府 的带 领 下 , 庄 经 济 有 了 很 大 的 政 碾 变 化 , 均收入 达 40 人 5 0多 元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彭 庄 村 , 在 有
苏北新农村建设的SWOT分析及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 冯仰生( 95 )男 , 17 一 , 江苏邳州人 , 讲师 , 士 , 硕 研
究 方向 : 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基金项 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于 农 民 主 体 的 苏 北 新 农 村 建 设 研 究 ”( 目编 号 基 项
0 S B 4 0 0) 9J8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 词 :S T WO 分析; 苏北新农村建设;实现路径 ; 推进方式
中图分类 号 :F2. 301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7 — 57 ( 1)0 — 05 0 61 01 2 0 4 02 — 3 0
S T WO 分析是 一种最为常用 的战略分析方法 , 是青年妇女劳动力 ,他们的就业机会成本很低 , 在 指 的是对 企业 面 临 的优势 ft nts、劣 势( a— Sr g ) e h Wek 新农村建设 中所需的劳动力可 以通过对他们的技 nse)机 会 (potnt s 威 胁 (het 的 分 析 。 能 培训 来实 现 , 动力 成本优 势很 明显 。 ess、 O pr ie) u i 和 T ra) s 劳 其 理 论基 础是 有 效 的战 略 能 够 最 大程 度 的利 用 企 ( ) 二 内部劣 势( a n s e) 析 We k es s分 业 资源 优势 和 环境 机会 , 同时使 企 业 弱势 和外 部威 1劳动 力 的 科技 文化 素质 较 低 , 民在 新 农 村 . 农 胁的作用降至最低 。已有大量文献运用该方法对不 同企业 、 不同行业进行分析 , 但很少有人用来分析 建设的主体地位缺失 受教育年限较短是苏北地 新农 村建设 。苏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由于所处资 区劳动力 的文化素质偏低 的根本原 因。 00 据20 年全 源、 经济等条件与苏南和其他地 区不同 , 因此 , 在新 国“ 五普 ” 资料显示 , 苏北五市仅 l 岁至4 岁农业 8 5 农村 建设 中遇 到 的问题 就有 一 定 的特 殊性 , 而发 因 人 口就 有 1653万 人 ,其 中 小 学 文 化 程 度 的 占 0. 展 对策 也应 有 区域 特点 。笔 者试 图对 苏北新农 村 建 4 %、初 中文化程度的占 4%、普通高中毕业生占 1 9 设 进行 S T 析 ,并 在此 基 础上 提 出实 现路 径 和 WO 分 7 %、 . 职业高中毕业生仅 占0 %。受到教育水平和 8 . 5 推进方 式 。 文化素质 的限制 , 苏北农 民的创业能力 、 应用农业
基于典型案例剖析的苏北乡村振兴关键路径探讨

基于典型案例剖析的苏北乡村振兴关键路径探讨作者:陆璟来源:《市场周刊》2019年第07期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了党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描绘出蓝图。
近年来,苏北地区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典型代表和成功案例。
本文选取三个典型乡村:徐州马庄村、盐城恒北村和连云港谢湖村,概述乡村发展历程,分析其成功实践经验,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为苏北各地乡村提供发展模式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苏北地区;马庄村;恒北村;谢湖村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7-0052-03一、引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重大部署,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中国提出“乡村振兴”较晚,但国外学者很早就有相关研究。
美国学者C. H. Gladwin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创业精神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T. G. Johnson认为发展农村金融是振兴的关键;M. J. Greene通过分析农业多元化发展,证明了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十九大之后,国内学者对“乡村振兴”展开研究,但成果多为报道和报告类型的文章,缺少学术性研究,更加缺少对于苏北地区的实证研究。
就江苏而言,苏北地区是江苏的欠发达板块,与苏南、苏中相比,苏北的乡村建设与复兴明显存在诸多短板。
苏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程度,对于全省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苏北地区出现的已经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选取三个较为成功的乡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回顾它们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其先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無论是为其他落后乡村提供相关借鉴经验,弥补发展短板,还是对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探索苏北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推广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广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的调研报告1.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在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治理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本文通过对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的调研,分析其治理效果及推广价值,提出推广建议与措施,为我国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提供参考。
2.背景介绍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北平原,人口众多,乡村面积广阔。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邳州市积极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治理经验详细阐述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
(2)制定治理方案:制定详细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务和措施。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强化环境整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绿化等工作。
(5)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6)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4.治理效果评估经过对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效果的评估,我们发现治理后的村庄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村庄环境整洁美观:通过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村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2)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更加便利。
(3)文化传承与创新得以实现: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推动了文化创新发展。
(4)村民参与度提高:治理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5.推广价值分析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操作性强:邳州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经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他地区可借鉴其经验开展治理工作。
基于典型案例剖析的苏北乡村振兴关键路径探讨

基于典型案例剖析的苏北乡村振兴关键路径探讨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苏北地区也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然而,苏北乡村振兴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人口流失、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本文将基于典型案例剖析探讨苏北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一、案例剖析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南湖村作为典型的苏北乡村,通过实施“生态旅游+特色种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该村将葡萄、猪肉、鸭卵等特色产业作为发展方向,通过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同时,村民通过家庭农场、养殖示范户等模式,推广特色种养业,取得了一定收益。
该模式的成功,为其他苏北乡村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二、问题分析苏北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口流失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导致乡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
这给苏北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土地流转不畅乡村土地流转不畅,导致一些未被利用的土地无法得到开发。
同时,土地的利用方式也不合理,部分土地被荒废或过度使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乡村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苏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
乡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三、关键路径针对上述问题,在实现苏北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关键路径:1. 人才培养和吸引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培养和吸引乡村人才。
一方面,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吸引外来人才和创业者,助力乡村发展。
2.改革土地制度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大力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土地流转和合理利用。
一方面,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和土地托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防止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
3.生态保护和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发展。
一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治理农村污水和农药残留等问题;另一方面,倡导生态旅游和绿色种养,助力乡村发展。
谈苏北地区农村新民宅建筑设计方法

2)盲目自建,缺 乏 正 规 指 导。自 从 改 革 开 放 以 来,农 村 的 民 宅建造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建筑设计专业人士的 指导,房屋结构存 在 安 全 隐 患,比 如:楼 层 衔 接 的 楼 板 拼 缝、房 顶 的防水处理等等。在 民 宅 的 功 能 布 局 上,也 存 在 不 合 理 的 地 方, 比如:一直沿用的“三大间”布局,不符合现代农民的日常需求,同 时也造成了空间的利用率低下。
2.1 民宅翻建前介绍
此民宅建筑建造于 20世纪 90年代前后,整体采用传统的 “三大间”空间布局(如图 1所示)。在材料的运用方面,采用土、 木、石、砖、瓦,其中宅基部分采用水泥、石块搭砌(如图 2所示); 墙体搭建部分采用泥浆、石砖搭砌,水泥勾缝;房顶部分采用水泥 瓦铺面。
2.2 新民宅建造的前期准备
此民宅的宅基面积在 100m2左右,新民宅的平面布置较之前
做了明显的改动:旧 民 宅 的 活 动 空 间、居 住 空 间 等 功 能 区 分 布 较
为平均,导 致 空 间 不 能 得 到 有 效 利 用。新 的 民 宅 在 空 间 布 置 方
面,借鉴了传统的“三大间”布局,但是在房屋进深方面做了横向
的分割处理,使得该住宅的功能区域更加丰富多样化(如图 3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与分析
挂钩规划” 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发现, 邳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严重超过国家、 江苏省 标准, 且呈现出巨大的区域差异。
一、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 东临连云港, 西依徐州, 北界山东省, 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的中心。 总土地面积 2088km2, 其中平原洼地是主要地形, 面积 2 1080.56km , 占 总 面 积 的 51.7% ;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 2 60.84km , 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209.59km2, 人均农村居民 2 点用地面积为 181.5m 。 邳州市下辖 24 个镇, 行政村 454 个, 自然村 1855 个, 总 人 口 161 万 ; 2007 年 邳 州 市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为 176.33 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 11980 元①。 二、 邳州市村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时间: 2008 年 7 月与 2008 年 11 月两次对邳州 市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对象: 邳州国土资源局、 统计局以及刘井村、 前湖村、 祠堂村农户。 调查方法: (1) 资料查阅法: 通过邳州市国土资源 局以及统计局, 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国民经济统 计数据; (2) 访谈、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访谈以及发放调 查问卷, 获取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和集中居住的态度、 意 见等; 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200 份, 有效问卷 196 份, 有 效率 98%; 内容涉及住房情况、 集中居住意愿以及新村 配套建设等各项指标。 (二) 村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村庄布局形态 受地形条件、 道路体系和水域分布的影响, 邳州市 的村庄布局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由于对地形和耕 作条件的依赖性较高, 大部分乡镇的村庄布局相对零 散, 呈星点状分布, 自然村的密度约 89 个/100km2; 但官 湖、 碾庄、 土山、 八义集、 占城、 港上等镇村庄集聚度较 高, 沿道路和水域布置, 呈团块状或条带状布局[5]。从 村庄的布局形态可以发现, 村庄分布零散与聚集并存, 以零散为主, 且随自然条件变化较大。 (2) 村庄用地状态 据邳州市土地详查资料, 2007 年全市农村居民点 2 人均用地达 181.5m , 超过国家标准 150m2/人, 远远超 过江苏省标准 100m2/人; 各个乡镇农村居民点人均用 地面积也参差不齐, 人均用地面积以邹庄镇最高, 多达 2 320.13m /人 , 人均用地面积以车辐山镇最小, 为 2 127.42m /人, 两地相差 2.5 倍; 总体而言, 运河镇、 宿羊 2 山镇、 车辐山镇、 议堂镇四个镇在最高限值 (150m /人) 以下, 其他乡镇均超过国家标准。从村庄用地现状可
收稿日期: 2009-02-11 基金项目: “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2006BAJ05A08) ; 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 (200716) 作者简介: 王 超 (1985-) , 男, 山东临沂人, 硕士硕士生, 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与规划; 丁忠义 (1975-) , 男, 山西宁武人, 讲师, 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与规划; 朱亚娟 (1985-) , 女, 江苏南通人, 硕士硕士生, 研究方向: 土地整理。
观角度开展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并对各种模式予以总 结, 而将农户调查、 区域村镇布局、 节约集约用地与新 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并开展实践指导则相对较少。 本文选择江苏省邳州市作为实证研究区域, 在农 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调查和农户集中居住意愿调查的基 础上, 从经济区位、 资金来源、 实施难易和建设周期等 角度总结归纳现有新农村建设模式, 并对各种模式的 适用范围等方面差异性展开研究, 最终提出有针对性 的对策与建议, 以期能为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 “ 城乡
பைடு நூலகம்
the status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residenters ’will of centralized liv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some issues such as the future infrastructure and compensation for removal ;③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such as raising
Analysis 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Mode of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 A Case Study of Pizhou City
WANG Chaoa ,DING Zhong-yia,b ,ZHU Ya-juana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CUMT , Xuzhou 221116 ,China)
第 7 期 19 2009 年
调查与分析
特征为: (1) 基础设施、 管网等与城市 (镇) 相衔接, 有 利于城市 (镇) 的外延扩展; (2) 集中居住有利于节约 集约建设用地; (3) 搬迁后的村庄节约面积可用于 “城 乡挂钩” 增抵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4) 因涉及二元结构 转变, 要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 以新农村建设挂钩项目为例, 该项目涉及碾庄镇、 占城镇和议堂镇, 总面积为 16.50hm ; 新址选择主要从
(三) 农户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农户建房情况 农户住房新旧参差不齐, 60%住房建设 10 年以上, 且多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 样式以独院式的一层平房和 瓦房为主, 均为砖混结构; 住宅的标准基本相似, 建筑 的形式和材料比较相近; 88%的农户院墙内建有专门 饲养家禽的简易建筑, 63%农户房前屋后有种植蔬菜 的小田块; 有 36%的农户表示有建新房或者翻修旧房 的设想, 但出于对国家村庄建设政策调整的担忧, 选择 了等待、 观望; 另外调查表明, 农村新建房屋施工队属 村民自组, 无资质, 缺乏技术装备和检测工具, 施工水 平低, 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2) 农户集中居住意愿 调查表明, 有 87%农户有搬迁到设施相对完备的 集中居住点居住的意愿。农户对以下三个方面问题较 为关心: ①原自有房屋拆迁补偿问题: 30%的农户认为 对原住宅应采取置换的方式, 在农民集中居住点安排 现有面积的房屋; 68%的农户认为按照房屋合法建筑 面积的现有价值进行经济补偿; ②新村房屋以及复垦 后耕地的所 (使) 有权问题: 有 87%的农户认为新村房 屋属于个人所有, 63%的农户认为旧宅复垦土地为原 农户所有, 用于安排适当的土地种植作物和养殖家禽 等; ③新建村庄设施配套问题: 90%的农户认为基础设 施条件是重点, 88%的农户认为居住点规划要合理, 房 型、 户型、 风格要适合住户需要是重点; 同时, 村民对 集中居住后要承担水、 电、 暖、 气、 物业等费用存在一 定的疑虑。 三、 邳州市村庄建设模式分析 针对邳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 人均占用面积 大、 农户改善农村环境意愿强烈等特点, 笔者认为应加 快邳州市村庄撤并和用地布局的调整, 对低效、 闲置的 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利用, 走节约集约农村建设用 地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根据经济区位、 资金来源等方 面综合分析, 得出宜于邳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模式。 (一) 公寓化模式 公寓化模式适用于城中村和城市空间扩张范围内 的城市郊区村庄。该模式的具体做法为: 政府给予城 中村和表现出较强城镇化趋势的城郊村庄适当的政策 引导, 采用一次性整体搬迁、 公寓化安置, 由政府或村 庄自筹资金建设小区或公寓, 配套完备基础设施, 逐步 吸引周边类似条件村庄推进社区建设。其具有的基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要 求。对于如何实践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各级政府和学 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有 从企业、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角度提出以合作互助为方 针的农村建设模式; 有从政府、 村支部、 能人角度提出 以领导带动为方针的农村建设模式; 也有从农业、 工业 和商贸等角度提出以产业兴村为指导方针的多种农村 建设模式[1-4]。可以发现, 多数学者从是农村发展的宏
2
建设用地; (3) 保护耕地资源,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4) 因只涉及本村, 要求村委会统一组织安排以实现 优化过程的有序开展。 以港上镇前湖村村庄内部优化为例, 该村制定出 “九纵三横, 十六板块” 村庄优化建设方案, 对所辖 3 个 连片自然村内低效、 闲置土地, 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配 套建设村委会、 便民商店、 卫生服务站、 小学幼儿园等 附属设施。该项村庄内部优化建设, 共投资约 400 万 元, 可有效控制村庄规模的外延扩大。
(a.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 b.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and
Abstract : Considering the practic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e choose Pizhou as the study area to explore a appropriate
调查与分析
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析
——以邳州市为例
王 超 a,丁忠义 a,b,朱亚娟 a
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 a.环境与测绘学院; b.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摘要: 文章基于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思考, 选择江苏省邳州市作为实证研究区域,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调查 和农户集中居住意愿问卷调查, 探析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适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①邳州市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 自然 村的密度约 89 个 /100km2 ; 人均用地面积较大, 达 181.5m2/ 人; ②所调查农户中有 87% 希望通过集中居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但 对未来基础设施配套和搬迁补偿等问题存有疑虑; ③根据资金筹集、 实施难易、 建设周期等适用条件, 邳州市宜于开展公寓 化、 村庄归并和村庄内部优化等三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关键字: 新农村建设; 农户调查; 农村居民点整理; 邳州市 中图分类号: F32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9940 (2009) 07-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