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发电量实时监控系统
追日系统的工作原理

追日系统的工作原理
追日系统,即太阳能跟踪系统,是一种能让太阳能电池板随时正对太阳,使太阳光的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池板的动力装置。
这种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追日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视日运动轨迹控制。
利用PLC控制单元,通过相应的公式和算法,计算出太阳的实时位置,即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
然后,系统发出指令给执行机构,驱动太阳能跟踪装置对太阳进行实时跟踪。
太阳能跟踪系统主要有单轴和双轴两种类型。
单轴系统通常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而双轴系统则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调整,使得太阳能电池板与阳光保持垂直,达到最佳的发电效果。
在双轴系统中,通过调整X轴与Z轴的角度,可以使太阳能电池板与阳光保持垂直。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时,太阳光通过二维PSD传感器的透光孔到达传感器的受光面,产生电流。
这些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电路元件的处理后,转换为数字量,并保存到单片机的寄存器中。
系统根据这些数字量来判断太阳光的位置,并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使其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的垂直。
此外,追日系统还配备追踪传感器模块,该模块由四颗特性相近的光敏电阻构成,负责侦测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光源强度。
这些光敏电阻以45度角朝向光源处,并将该方向设置基座以将该方向以外的光线隔离,实现快速判别太阳位置的广角式搜索。
总的来说,追日系统通过精确计算太阳位置、实时调整太阳能电池板角度以及利用光敏电阻进行方向追踪,实现了对太阳的实时跟踪,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太阳能光伏发电中的智能监控技术使用技巧

太阳能光伏发电中的智能监控技术使用技巧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渐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选择。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势。
然而,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分布式特点以及受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光伏电站的智能监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中智能监控技术的使用技巧,以帮助光伏电站管理人员更好地利用智能监控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首先,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智能监控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的性能和运行状况。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并传输光伏电站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关键数据。
在监控中心,光伏电站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软件或网络平台实时查看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包括光伏电池板的发电效率、组件温度、逆变器的工作状态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光伏电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提高光伏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益。
其次,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智能监控技术可以用于优化光伏电站的运行管理。
通过智能监控技术,可以对光伏电站进行远程调试和故障诊断。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远程监控的数据,对光伏电站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发电效率。
例如,通过对组件倾角和朝向的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能,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此外,智能监控技术还可以帮助预防潜在的故障并提前采取维修措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光伏电站的可运行性。
另外,智能监控技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还可用于进行电力负荷管理。
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的电力输出情况,并根据当地的电网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当太阳能发电的输出超过负荷需求时,可以将多余的电力注入电网,实现光伏电站的余电上网,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当太阳能发电不足以满足负荷需求时,可以自动从电网中购买所需电力。
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的电力负荷管理,可以实现光伏电站的最佳运行效率,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智能监控技术还能提供光伏电站的安全控制功能。
太阳能监控系统详解

太阳能监控系统详解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环保型能源,无线监控系统采用了远距离无线网桥组网技术,使无法得到电力供应的偏远地区实现远程不间断监控成为可能。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野外以及城市不方便布线的区域,例如:建筑工地、水库大坝、河流水位、渔场林场监控,森林防火、岛屿监控、边防监控、单兵侦测等等. 太阳能发电装置与外部商用电网没有连接,但能够独立提供供电能力的光伏发电系统称为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储能蓄装置、控制器、逆变器组成。
下面对各个部分作简单介绍。
光伏发电系统总的设计原则是在保证满足负载用电需要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太阳电池组件和蓄电池容量,以尽量减少投资,即同时考虑可靠性及经济性。
在系统设计之前,设计者应尽量做到:(1)设计尽量简单化,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了解系统的效率,适当设计系统效率,若不合实际地把效率定在99%以上,其成本是昂贵的。
(3)在估算负载时要考虑周到,并要有一定的裕度。
(4)反复计算核查当地的天气资源,获得该地区的太阳辐射能资源,对太阳辐射的错误估计将会大大影响系统的作用。
(5)在设计系统前了解安装地点,去当地考察一下,这样对设备安置走线,保护和地带特性都有所了解。
确定太阳能发电功率及配置的前提是确定前端需要供电设备(负载)的功率及耗电量。
通过实验检测手段我们可以确定负载的总功率P1,P1主要包括:摄像机及其加热器和无线设备功率以及逆变器转化的功率损失。
实验检测得到的总功率P1,由此可以确定负载的日耗电量W1为:W1= P1*24.若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采用12V供电系统电压,则负载设备日耗蓄电池电容量:Q1=W1/12V=2*P1(AH)根据负载设备日耗电量以及系统采用离网供电方式计算太阳能电池板数量。
本设计拟采用单组电压为12V,单块功率为P2(W)的太阳能电池板。
在忽略充电损耗的情况下,按每天平均日照时间3h计算,则单块太阳能板的日发电量为:P2*3=3*P2 (Wh)一般情况下充电损耗比率为10%左右,那么单块太阳能板的实际日发电量为:2.7* P2.因此需要太阳能板的最小数量:n=W/2.7P2≈9 *P1 /P2.注: (设计时采用进一法取整).如果考虑到设计系统为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保证系统在冬天发电量比较低的情况下应考虑冬天日照时间每天为2.5小时,则:n ≈11*P1/P2.如果考虑阴雨雪天及衰减、灰尘、充电效率、雾霾等的损失等情况下的损失,以及考虑到阴雨天用电之后的蓄电池充电,应根据充满蓄电池天数相应增加太阳能电池板设计数量.按照3天阴雨天电池板数量相应增加50%左右考虑.有四个因素决定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负载电阻、太阳辐照度,电池温度和光伏电池的效率。
监控摄像机太阳能供电系统

1、监控摄像机太阳能供电设计监控摄像机外场耗能设备一般有摄像机、无线信号传输器和红外灯组成,摄像机供电为交流12V,摄像机功率为4W;无线信号传输器供电为交流12V,功率为5W;光红外灯直流12V,功率为15W。
确定负载功率及日耗电量监控系统总功率有2部分组成,W1为摄像机、无线信号传输器等全天24小时工作设备功率之和;W2为红外灯等设备功率之和,这些设备工作时间为T1。
摄像机系统日耗电量Ps=W1×24+W2×Tl摄像机系统日耗电容量Q=Ps/U U为系统工作电压太阳能控制器效率为α,则实际需要发电量Qz=Q/α(一般α取)考虑到阴雨天后太阳能板不仅需给系统正常运行提供电能,还需给蓄电池充电等因素,太阳能发电裕量比率为(一般β取)以重庆成都为例,太阳能日均辐射量为m2,相当于每天有峰值功率发电小时Tf=,修正系数为,按太阳能电池表面污染及蓄电池自耗损系数为,计所需的太阳能电池功率为:(给12V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电池电压Ut为所需的太阳能电池功率为P={Qz×Ut×(1+β)}/{Tf××}摄像机和无线信号传输器供电摄像机系统日耗电量Ps=W1×24=(4+5)×24=216w摄像机系统日耗电容量Q=Ps/U=216/12=18 AhQz=Q/α=18 /= (一般α取)所需的太阳能电池功率为P={Qz×Ut×(1+β)}/{Tf××}={××(1+)}/{××}=152 W蓄电池组容量Qx=(γ×Qz×N×τ)/C=××5×/=160AH红外灯供电:红外灯日耗电量Ps=W2×t1=15×10=150w红外灯日耗电容量Q=Ps/U=150/12= AhQz=Q/α= /= (一般α取)所需的太阳能电池功率为P={Qz×Ut×(1+β)}/{Tf××}={××(1+)}/{××}=105 W蓄电池组容量Qx=(γ×Qz×N×τ)/C=××5×/=111AH摄像机/红外灯和无线信号传输器供电摄像机系统日耗电量Ps=W1×24+w2*t1=(4+5)×24+15×10=322w摄像机系统日耗电容量Q=Ps/U=322/12= AhQz=Q/α= /= (一般α取)所需的太阳能电池功率为P={Qz×Ut×(1+β)}/{Tf××}={××(1+)}/{××}=227 W蓄电池组容量Qx=(γ×Qz×N×τ)/C=××5×/=240AH。
太阳能监控方案

(1)实时数据监测:通过监控平台实时查看发电设备、环境参数等数据。
(2)历史数据查询:查询历史监控数据,分析发电系统运行趋势。
(3)故障诊断与报警:对异常数据进行诊断,及时发出报警通知。
(4)运维决策支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运维人员提供优化运行策略。
五、项目实施与验收
1.项目实施
3.安全监控:对发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消防等安全设施进行监控。
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四、实施方案
1.系统架构
本方案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监控管理层。
(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发电设备、环境参数等数据。
(2)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
太阳能监控方案
第1篇
太阳能监控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确保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特制定本太阳能监控方案。
二、监控目标
1.实现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2.提高发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硬件设备安装、调试。
(4)开发软件系统,进行系统测试。
(5)组织项目验收。
2.项目验收
(1)验收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监控效果等方面。
(3)验收方法:通过现场查看、功能测试、数据比对等方式进行验收。
六、项目运维与保障
3.软件系统设计
太阳能光伏电站光伏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光伏电站光伏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监控系统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础。
监控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调度服务,为电力工业管理的现代化服务。
按设备使用方向的不同分为:光伏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
第一节光伏监控系统设计光伏监控系统是针对电厂内参与生产的前端设备工作状况的监控,实时监测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等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根据设备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组件数据的监控2)逆变器数据的监控3)环境数据的监控4)监控管理计算机1组件数据的监控主要对于电厂内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工作状态、性能的监控。
一般设计为在组件汇流箱内安装相应路数的直流电流测控模块实现,通过对每路接入的组件单元电流数据实时监测,根据模块地址和现场的相对应编号,就能判断出没有正常运行的具体位置组件单元。
2逆变器数据的监控主要对于电厂内的逆变器设备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故障报警、设备参数等的监测,包括:接入端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效率、日发电量、总发电量、运行状态、设备温度,输出端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数据;对设备的远程系统参数的修改、设备的启停的控制。
通常设计为通过设备本身所提供的通讯接口接入整个监控系统。
3环境数据的监控主要对于电厂内的环境监测仪的工作状态、数据参数的监测,包括:辐照强度、环境温度、风速、风向等数据。
通常设计为通过设备本身所提供的通讯接口接入整个监控系统。
4监控管理计算机监控管理计算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一般设计使用专用监控软件通过解析各设备地址及内部寄存器地址读取各项数据,再由监控软件组态为直观图形、数字并备注注释实时、集中显示在监控显示器上,供操作人员快捷、有效的管理及操作;还可根据需要设计其他辅助功能,比如趋势图、报表等。
第二节全站电力监控系统设计电力监控系统的开发目标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能提供各种高级服务,并有为应用程序的执行和实施提供较强功能的开放式平台的系统,成为一个符合电力系统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分布式,开放式,模块化,可扩充的综合管理系统。
光伏站电力监控系统介绍

光伏站电力监控系统介绍光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电力监控系统是指对光伏站的发电设备、电网连接设备以及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对光伏站的发电效率、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进行预警和管理的一种监控系统。
通过光伏站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光伏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光伏站的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1.数据采集与监测设备:包括光伏组件电流电压检测装置、逆变器电流电压检测装置、电池组电流电压检测装置以及气象站、温度传感器等,用于采集光伏站各个设备的电流、电压、温度、光照等运行数据。
2.数据通信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与管理软件: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实现对光伏站的效率、功率、发电量、故障等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并生成报表和图表供运维人员参考。
4.远程监控与控制装置:通过远程监控与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光伏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包括对逆变器的开关机控制、货架的旋转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等。
首先,数据采集与监测设备会实时采集光伏站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光伏组件的温度、电流、电压,逆变器的温度、电流、电压,电池组的温度、电流、电压等。
然后,采集到的数据会通过数据通信模块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与管理软件会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对发电效率、发电量、功率曲线、故障情况等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
最后,通过远程监控与控制装置,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对光伏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包括对逆变器的开关机控制、货架的旋转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等。
通过光伏站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实时监测:通过对光伏站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保障光伏站的正常运行。
2.故障预警:通过对光伏站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故障的迹象,提前预警和处理,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摘要: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多个光伏电站的系统,以实现优化发电效率和减少故障时间。
通过系统的搭建可以实现对光伏电站电能的实时监控、调度和预警,同时也可以实现故障监控及管理、数据采集和处理。
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实现对光伏电站的全面管理和运营,为光伏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前言:随着能源需求的逐渐增加,环境问题也逐渐变得严峻。
因此,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它们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而且还具有拓展性和灵活性。
然而,由于复杂性和分散性,它们需要一种集中式监控系统,以确保稳定地运行以及监测效率。
因此,本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可以实时地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状态,同时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1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是指一种集中监控、远程控制、数据采集与分析等为一体的系统,用于对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光伏发电站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因而它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将光伏电站的各项运行参数和实时发电情况传输到中心控制室,实现对光伏电站进行实时监测和在线运维管理。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远程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分布式逆变器控制器、通讯网络交互界面等。
其中,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对各项光伏电站运行参数及环境参数的监控;远程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并提供各种数据报表以及异常报警等功能;分布式逆变器控制器可实现光伏电站的远程控制和调度,保证光伏电站正常运行。
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有效降低了光伏电站的运维成本,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对于推动光伏发电的普及化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Ó "( Ô <FH2"( Ó 3 ÕCF23@A%&BCWH:BIGF@;B U:K;A@ W@A;@::G;@A,/"/ Ö 3 ×&QG2,/"/ !"#$%&$'()*+,-! " #$% &'()*+,-./012 34567 89 ): ,,$//$'( ;<=>?@ABCDEF3G HIJKABC3LFDG=>?@7M N7MOPQRSTUVWXYZ[=>\GABCDE]^_D` DXab^_cd efghijbDGklmn o p [o p q r = s tu N7M\Gvwxy $0 z{|} {c~ •€ ‚ƒ……7M†‡P$ˆ)*+ ABCDE ‰RS => UVŠZ[,-./0" '1+"$23 12345 & 1670 ".43 .,$. ,/"/ /3#//,,#/,#$%& '()$ )*+('*,(+- ./.'$) 0*, 12 ./.'$).5678 9:; 9< =>?@A B?; '&C D:; EF@A#$%&'()$*( +, -.$/('+*0/1 -*20*$$'0*2 34&0&* 5+..$2$ +, !*,+')&(0+* 6$/7*+.+28 34&0&* ,,$//$ 570*&34.',%5' & G:?H I;J: JF@;IFG;@A KLKI:J FM N< KLKI:JK O?K:E F@ K;@AH: BP;Q J;BGFBFJQ>I:G ?@E 6?HH B>GG:@I ;K E:K;A@:E IP: F>IQ>I RFHI?A: ?@E B>GG:@I FM IP: N< KLKI:JK ?G: G:?H I;J: J:?K>G:E IP:@ IP: G:K>HI FM IP: QFS:G ;K A;R:@ OL 9TUE;KQH?L2 'P: QGFQFK:E KLKI:J K :GGFG ;K H:KK IP?@ $0 2V>GIP:GJFG: ;I P?K IP: ?ER?@I?A:K FM HFS BFKI HFS QFS:G P;AP K:B>G;IL :IB2 'P:G:MFG: IP: KLKI:J E:K;A@ ;K >K:E S;E:HL ;@ IP: M;:HE FM FMM AG;E N< KLKI:JK26$/ 7*,8. KFH?G B:HH K;@AH: BP;Q J;BGFBFJQ>I:G G:?H I;J: 6?HH K:@KFG!" # $ %& ' $ () * + , & ' $ - ( ) . / -0 1&'23()456 789:;<=>?@ A 2B: = > 5 C D E F B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F B > œ••L žBŸ )¡¢£¤¥&'2)}C¦Œ )¡ §E ¨ © ª a b ‚ *N n « ¬ X - ® 2 E • • ¯° ) ¡ ±²,)³´µ§ES &'$-()TUVWXY BWXZ [\]^_`ab cd,e6fgh2%Cib jkl.mnFB o! !"#$%&pq ()ErstuvUwCxb yz ,{|&'$)} C ~ B •Q l € • ( ) E ‚ƒ U …… C * N †‡ ( ˆ&'2)}‰Š‹ŒˆC•Ž•• ‘’{Œ“I”&'$)}()EQl€ •–C—˜™š•–~B &'()*+, ›•– ¶ v ) · ¸ ¹ " M º»… 9 & ' 2 ) ¼ ½ Ÿ)¡ ¢£ ¤ ½ ¾C !-" ± ² )·¿ À "./, ½ ¾ C Á º Âà &'()*+, ›Ä•ž CÆ L •–N † Ç ÈÉ )¼ žCÊ$•– + Ë+½¾ ̉ŠÍÎ &'$)¼Ï Ð -ѹ "•–¶v)Ò89:; ,//)#"/#,,9$70 ,//)"//.) <=>? ! ‹ ")(/ Œ 89•Ž• •‘’“”•…W[–—…+,˜™/0 ,,^ _ `)*+3aE3bcdef?@! "#$% &'$()$ *+,-./0123'$(4567$0 &89:$(;<=$>?@A!BCDE 3F * + ,G :HI $ 0 B CJKL B C H IM 3! ! NOPQRBCSTUV=$0 WXYZ[\]^_` "#$% abcd12cd$ef$>!"! #$% !"#$gPhBCij*+,klmNOnop B C 3F lm q! r > 8 9 : $ e i s $ 0t $ % u D v &'()*+%w * xy@z-{ &,' N O | &!' N O } ~m •€ F• ‚/ƒ~=……†‡$0 †‡$0ˆƒn - . 3 /01+" ;( % ñ'%ñ< PhBCW. ‰Š`j &' ij‹Œk?@PoN Oky@is!&' $ !%&$•*+, 2,3 HŽG:HI $ - . =$0BC A!D E89:$eis$%lmR$%BCNOn$0BC 3 F••‘w’“f$•‘=”•ˆ–—˜:™š:> ›œw•mžŸ 3 ¡¢$%£¤|¥n•¦ §¨ ¡¢ © ª¥=01| is$0+*-)3$. t =-23ƒˆƒ, NO-)n -,%1 4 ?"$ G H ?1* G §¨$>ê[ëÏ? A5!ín ì 6 "% !T ³ 6 % ! ècd$>78 õö + @AB 9:Ê÷AÌ;<t="•‘Jc d = o ¨> ÷ ? @ A » F +8 B " Ä s C 8 = ") ÷ r > ? @ ±²D $>E F G * ? @ H $· ¸ E FI »«]?@¬-˜L®¯°›œ:>=±²³R$%B C N = ! >?@ !* A3BCDOn$0BC ••‘Dv /4("$56 ´¡¢$%£¤| µƒ i s $ 0n 1 )7-8 . "- . z $ ¶ 5 $ r > $ % ·¸n ) "- & …•¹º»´¼½’“ ‘=ªv!&( '()**+,¾¿Z@lmn+X=bÀÁÂéªÁ5Ä$¶ ÅÆ¬-LǪÈÉ&/*95-% lmÊË - . $¶ A̬-$0n +7# #7) . ˜vÍ% /0ÎÏ5$ ÐÑ17- . Ò Ó = $ 0 • • • ‘ n Ô Õ f $ Ö × Ø Å v ‡ Ù )'o"%+1-78?@!\%79"%7*-%7=9%7=$%7#='o#=*9"$?@,8%7#"%7-"%71-%7+=%7+1Ú$¶ÛÜ Ý123Þ$Âß$e4567$¶°à U AÌJKáâÎãªÝ3•‘XY89:$(='$(5$ W/0E¥Q =*)- /0n - . ij*+, .>> äå 67*+,æabcd12 /4(")56 ¡¢$%£¤| l "- . z $¶ 5$ q ç Dv • ‘ X= '$(5 $ W /0 E ¥Q =*)- =9"- /0L "- . èé67Ƭ-3 &/*95-% *+, ¡¢$%£¤|Kæ "#)% abJ/¥=89:$ef$>=A!="•‘^/K* ¥ •šL M N O œ $ > » P : • © Q A != " 8 9 : $ e = f $> æRf!89:$e¬-ìs!=S¿±²Ý •‘ˆê-n’“ ‘=”•YïVvF»´¼½’“ ‘q! Ý • ‘ 1 2| ï Û Ü T ×U v ˜ V Å Æ L ¼ ½ ’“ •!&) +,-.&$ ‘ìW•XYªv$>ê[ëÏn ? Æì!í˜ §¨ l m Lî ïðñ!ò@óƒôõö + @AB DçÊ÷WXYZ[k` "#)% abcdf$> nøùú$: -.ˆ2û$| Åabcd|cd ") C kò7üý9:;<J:"< 5BKFLM N O7&PPQA>RSATB TU SEL >T@PRSAVAQASK UR>STM SEL FLCAWBTU CLW@LBSLF RBF >RC>RFLF SELM@T LQL>SMA>WLBLMRSTMC:O<7&PPQ IEKC 0LSS %))1 *1 "+ %1+#;%1+*7'/012)* :%< 'A5RQXT Y O7/ELM@TLQL>SMA> >TTQABW RBF PTZLM WLBLMRSATB:O<5>ALB>L "999 %*- =)+;=)#7•‘îïˆêþm3*+,ÿ¥ þmA ! o ¨D E t" # c d ÍË î ï • ‘ˆ ê D v P Q $ % & Æ r > t c dñ'%ñô( % Jd :+< !"# $%& '( )*+,-./01:O<723+456 %))= %- 1 "--;"-*7:1< 78 9 :; < = >? @ A B C D E:[<7F G > H I J(/03456KLM %))*:-< NOP <=>QR (-" ST,-AB:[<7FG UVW3K %)) D = » ´¼ ½ ’“• ‘ n ) µƒ $0 %1 . á*$% #7"* & '$e %)) &E ˆê¾¿+$!ín % + F$ #7"* & =$%,-)NOn $ - . =$0 3 % G $./XLM %))-:#< 7YZ <=>QR ( QR[\AB:[<7FG FG]6X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