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保全的管理方法和推进方法——中文(修)

合集下载

TPM-自主保全管理办法

TPM-自主保全管理办法

TPM-自主保全管理办法1.目的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最有效地发挥设备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自主保全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员职责、检查评比等。

2.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自主保全工作的管理及实施。

3.定义TPM:Total(全员参与)、Productive(生产性)、Maintenance(保全),全员参加的生产性保全活动。

自主保全:是 TPM装备管理工作之一。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激发操作者的自主管理意识,彻底实施清扫、点检、加油、保养等基本作业,加强自主性管理,防止故障的发生,消除设备的各种浪费,提高保全意识和保全技能,保持设备的最佳技术状态。

4 职责4.1 设备部部长:负责组织、协调、开展自主保全管理工作。

公司自主保全推进员:负责开展自主保全工作PDCA管理循环;负责自主保全工作管理办法、标准的制定;负责对各制造车间自主保全工作的检查和评比;并总结各制造车间自主保全工作的实施情况。

4.2 制造部车间主任/副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开展作业部自主保全工作PDCA管理循环;负责检查、督促本部门自主保全工作的实施情况;每周至少组织、参加一次班组自主保全自确认工作。

联络员:负责本部门自主保全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负责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协调等工作。

活动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各班主开展自主保全活动;负责整理、填写自主保全活动中相关的各类数据与表单;每月对设备的时间稼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设备管理员:负责自主保全各类基准书和技术标准的编制、培训、执行和指导;负责处理自主保全红牌整改,并落实与保全相关的工作。

操作工:执行各类自主保全基准书,持续开展自主保全活动。

5 自主保全工作程序和方法5.1 自主保全活动准备5.1.1 各车间成立以车间主任、副主任为组长、副组长的自主保全活动小组。

5.1.2 自主保全活动小组制定自主保全阶段工作目标和计划,采用阶段式方法推进,目前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自主保全工作。

自主保全(自治管理AM)的实施步骤

自主保全(自治管理AM)的实施步骤

⾃主保全(⾃治管理AM)的实施步骤在开展⾃主保全时,操作⼈员不可寄希望于⼀下⼦解决许多问题,⽽是应该先彻底解决⼀个问题,再进⼊下⼀步。

⾃主保全分为七个步骤,如图所⽰。

⼀,设备初期清扫⾃主保全的第⼀步为设备初期清扫。

通过清扫⾏动,能够发现设备的潜在缺陷并及时加以处理。

设备清扫过程有助于激发操作⼈员对设备产⽣爱护之⼼。

1. 初期清扫的重点部位清扫,就是要把黏附在设备、模具夹具、材料上的灰尘、垃圾及切屑等清扫⼲净。

通过清扫,还能找出机器的潜在缺陷并加以处理。

(1)及时清除灰尘、垃圾、异物,避免造成设备故障设备不经过清扫将会带来以下弊端。

①机械的活动部、液压、⽓压系统、电⽓控制系统等部位有异物,导致活动不灵活、磨损、堵塞、漏泄、通电不良。

②⾃动机械设备因材料污损或混⼊异物,供料部污损,将导致不能顺利地⾃动供料,从⽽形成次品、空转、⼩停顿等。

③注塑机的模具等零件附有异物,难以进⾏准备、调整,导致树脂黏结。

④在安装断电器等电⽓控制部件的时候,⼯夹具上的垃圾、灰尘黏附在接点上,导致导通不良等致命缺陷。

⑤在电镀时,材料上黏附有污迹或异物,导致电镀不良。

⑥精密机加⼯时,由于⼯夹具及其安装部件黏附有切屑粉末,导致定芯不良。

⑦设备如果污损,就难于检查、维修,更难以发现疏松变形、泄漏等细⼩的缺陷。

⑧设备⼀旦污损,操作⼈员在⼼理上不会引起检查的欲望,即使修理也⼗分费时,当拆开时极易混⼊异物,⼜会产⽣新的故障。

初期清扫的要领如下图所⽰。

(2)清扫变为检查⽤⼿摸、⽤眼看就能容易地发现异常,即将清扫变为检查。

虽说是“清扫变为检查”,但发现不了设备问题的清扫是单纯的“扫除”,不能称为清扫。

所谓清扫,不仅仅是眼睛看上去清洁了,⽽且还要⽤⼿摸,直⾄设备不存在任何潜在的缺陷、振动、温度、噪声等异常,如图所⽰。

对于长期没有使⽤也未加管理的设备,通过彻底的清扫,⼀定能发现设备及模具夹具的松动、磨损、裂纹、变形、泄漏等微⼩的缺陷。

设备的这些缺陷往往会产⽣负⾯作⽤,从⽽产⽣劣化、故障等,通过清扫就能恢复设备的正常状态,防⽌故障的产⽣。

2.TPM自主保全

2.TPM自主保全

实质运转( 稼动)时间
如前所述,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主要靠减少六大损失。
设备
负载时间 停 开动 机 时 时间

六大损失
1、设备故障 2、安装与调整 3、闲置短暂停机 4、减速 5、加工废品 6、减产
全效率计算
时间开动率=
例(460-60)/460=87%
开动时间 负载时间
净开机 时间
有价值 开动 时间
【例2】有400件零件加工,理论加工周期为0.5min,实际 加工周期为0.8min。则 净开动率=0.8×400/400=80% 速度开动率=0.5/0.8=62.5% 性能开动率=80%×62.5%=50% 【例3】如果仍延用上面的例子,假如设备合格品率为98%,则 设备综合效率(全效率)=87%×50%×98%=42. 6% 见下面的分步计算
TPM的概念中包含五大要素:
(1)以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 (2)建立设备终生全系统的预防维修机制。 (3)所有部门全部参与。 (4)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全体参加。 (5)以小组活动为主,持续改善,减少损 失。
1.2、认识 TPM
目标
设备综合效率
工作环境改善 员工士气提高 多技能复合型员工
任务
TPM 的 发 展 史
1 、 从 美 国 式 的 P M 到 日 本 独 自 的 T P M
改良保全时代(CM)
1957 年,人们开始对原来的保养方法进行改良,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周期定期更换 零件,使设备运转更加正常。根据零件的使用周期,在零件使用寿命到期之前更换零件, 既有效地利用了零件,又防止了故障的发生。
TPM 的 发 展 史
1 、 从 美 国 式 的 P M 到 日 本 独 自 的 T P M

计划保全第1部

计划保全第1部

2
1-1-5日产生产方式系统图及与设备的关系
日产生产方式系统图中与设备相关的项目整理如下。

1-1-6日产生产方式中TPM、现场管理的地位
TQM・・・全面质量管理
谋求从规划、开发一直到销售、服务的企业体质上的强化。

(遵循质量第一的思想,但不仅只限于产品的质量,还包括成本、交货期,甚至扩大到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的活动。

)其着重点在于活用了引领全公司工作方向的方针管理以及统计性方法、可靠性方法等QC手法的管理技术及其教育。

JIT・・・・Just In Time 「将必要的东西、
在必要的时候、只是必要的量进行生产和供给。

「彻底排除浪费的思想和技术」
SQC・・统计性质量管理
以数据为依据,活用各种统计性方法,推行合理而经济的质量管
理。

活动的关键是将TPM(由于设备引起浪费的排除)结合JIT、SQC用好用活,并将由此得到的实际技能技术贯彻、充实到现场管理之中。

设备保全业务管理年度计划

设备保全业务管理年度计划

设备保全业务管理年度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设备保全业务管理的年度计划,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通过有效的设备保养和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本计划将明确目标、制定策略和明确责任,以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

2. 目标设定设备保全业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减少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率。

具体目标如下:1.减少设备故障率:通过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2.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加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减少计划外停机时间。

3.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优化设备的操作流程,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4.提高生产率:通过设备保全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3. 策略和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3.1 定期检查和保养定期检查和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检查和保养计划,包括以下内容:•清洁设备: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散热效果。

•润滑设备:定期给设备润滑部件加油,减少磨损和摩擦,延长设备寿命。

•检查电气系统: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确保线路正常、插头连接良好。

•检查传动系统:定期检查设备的传动系统,包括皮带、链条、齿轮等,确保传动效果良好。

•调整设备参数: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设备参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3.2 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关键措施。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以下内容:•定期更换易损件:根据设备使用寿命和制造商建议,定期更换易损件,减少故障概率。

•清洗过滤器和冷却系统:定期清洗设备的过滤器和冷却系统,避免堵塞和散热不良。

•校准设备参数:定期校准设备的参数,确保设备运行的精度和稳定性。

•检查设备固定件:定期检查设备的固定件,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3 培训和知识共享为了提高设备保全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知识共享,包括以下措施:•培训操作人员:定期为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维护意识。

维修保全工技能培训计划

维修保全工技能培训计划

维修保全工技能培训计划一、培训概述维修保全工作是企业设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修保全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为提高维修保全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本次培训计划旨在全面提升维修保全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熟练处理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

二、培训目标1. 提高维修保全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迅速地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和故障排除。

2. 增强维修保全人员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3. 提高维修保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加强维修保全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能够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培训内容1. 设备维护知识培训: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常见故障和维护方法等。

2. 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包括故障类型的判断、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工具、常见故障的排除技巧等。

3. 安全操作规范:包括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危险品的处理和保护等。

4.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包括维修保全人员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技巧、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等。

四、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教学视频、PPT演示等方式对维修保全工作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

2. 实操培训:组织维修保全人员到设备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熟练度。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维修保全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方法的训练,加强其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角色扮演:组织维修保全人员进行模拟情景演练,提高其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五、培训时间与计划1. 理论培训时间:共计40个课时,每周安排2次,每次为2个课时,连续培训4周。

2. 实操培训时间:共计40个课时,每周安排2次,每次为2个课时,连续培训4周。

3. 案例分析时间:共计20个课时,每周安排1次,每次为2个课时,连续培训10周。

自主保全管理制度

自主保全管理制度

自主保全管理制度1 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了确保工厂经营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各类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参与装备自主保全的积极性,提高公司装备管理与保障水平,保证均衡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个人素质,根据公司有关精神,结合工厂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1.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自主保全管理。

2 名词定义自主保全------自主保全是指摆脱“我是管制造的,你是管修理的”的观念,以“培养设备意识强的操作者”和“打造自己设备自己保护的体制”为目标,由制造现场的所有人员都成为主体自觉进行的保全活动。

发生源 --------从设备本身或因外部的原因造成设备污染的源头。

困难部位--------清扫、点检、加油、紧固等作业不易实现或须要花时间的部位。

3职责分工3.1装备管理部负责3.1.1是自主保全推进工作的主管单位,负责制定全厂自主保全年度推进计划。

3.1.2自主保全活动各项资料的标准化管理。

3.1.3 对各部门自主保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指导、考核。

3.1.4组织自主保全各阶段的诊断。

3.1.5组织召开自主保全周工作例会。

3.1.6 组织节假日的自主保全全员共同实践活动和结果验收。

3.2综合管理部负责3.2.1 协助自主保全各级培训工作的开展。

3.2.2对各自主保全开展单位的全员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3各分厂负责3.4.1按各分厂自主保全年度推进计划实施各项自主保全工作;3.4.2负责本部门自主保全的全员培训。

3.4.3 接受自主保全各阶段的诊断、对诊断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封闭整改。

3.4.4按时参加工厂自主保全周例会并汇报自主保全设备开展情况。

4管理程序4.1.自主保全活动准备4.1.1 各分厂根据装备管理部自主保诊断工作要求制定阶段工作目标。

4.1.2各分厂根据质量(Q)、交货期(D)、成本(C)、安全(S)、工作热情(M)五个方面对设备进行重要性评价,选定自主保全设备。

TPM八大支柱之自主保全活动推进方法

TPM八大支柱之自主保全活动推进方法

TPM八大支柱之一——自主保全活动推进方法前言TPM活动展开的重要载体就是小集团活动,而小集团活动的体现,又主要体现在自主保全小组的活动中,通过自主保全步骤有序的推进,实现人机的完美组合,这是自主保全活动的最终目标。

下面就对自主保全的各个步骤活动方法及其重点加以阐述,望能给各部门各班组开展自主保全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步骤初期清扫自主保全第一步骤称之为“初期清扫”,此处的“清扫”与5S中的清扫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步骤的目的。

其目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通过对小组活动区域的彻底清扫,使小组成员看到该区域的理想状态,明确今后该区域所要维持的状态;2、为达成理想状态,必须把区域内所有存在的问题全部挖掘出行挂牌、摘牌,从而达到提高小组全员发现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达成这两个目的呢?也就是说该如何展开小组活动,才能达成这两个目的呢?下面就具体讲述一下实际的操作和重点注意事项。

首先,谈一下如何分组。

一般来讲,小组成员在8~10人为宜,尽可能以班组为单位,这样可以避免“吃大锅饭”的情况发生。

小组区域一般视操作或设备房间而定。

设备多的房间,可以一个房间内分成几个区域;反之,设备少的房间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房间作为一个区域。

原则上一般一个人负责一台设备,当然也要视实际情况,如果是大型设备,那么可以几个人一起担当。

分好组、划分好区域后,就要开始去清扫了。

在实施清扫前,必须有一个会议,由组长主持。

会议的内容包括清扫前的安全教育、必要工具和备件的准备、清扫分工、清扫时间的记录表和清除垃圾量的记录表、问题点记录表准备、红白牌的准备等,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去清扫吧。

其次,在清扫过程中,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设备的外部,一定要把整个设备、环境里里外外做一个彻底的清扫,把累积多年的垃圾彻底清除。

只有通过这样的清扫,才能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比如:螺丝松了、漏油、发霉、生锈、漏气、遗漏的加油点、裂纹……等等,并把所有的问题点都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