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用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泅水(qiú)吮吸(shǔn)凫水(fú) 菲薄(fěi)B . 艾蒿(hāo)蛮横(hèng)憧憬(chōng) 膝盖(qī)C . 联袂(mèi)解剖(pāo)酗酒(xù)撅嘴(juē)D . 归巢(cháo)奔着(bèn)踝骨(luǒ)围剿(jiǎo)2. (2分) (2019高一下·静海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萧瑟盗拓发髻遥岑远目舞榭歌台B . 巷陌迄今销魂玉枕纱厨修戚相关C . 天堑罗绮珠矶吟赏烟霞唉声叹气D . 推衍休憩嬉戏冠冕堂皇繁文缛节3. (2分)(2018·浙江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车辆损坏,导致无法持续经营,就算用户规模再大也只会带来亏损,因此产品的质量是举足轻重的。
B . 吴堡古城始建于北汉,是西北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不言而喻。
C .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立足中国,解决中国问题,要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
还要有处心积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
D . 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
4. (2分) (2016高一下·泉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 .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总理的激情话语,有力地传递出政府解决民生难题的庄重承诺,弘扬了推进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取向。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共3题;共35分)1. (9分)(2016·抚顺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 9 5 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一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像一张纸,而在8 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考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20高一上·蚌埠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在绿色天然的药材上。
俗话说:“药对方,一碗汤。
”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方剂,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可若药不灵,切脉准、方子好,中医药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同仁堂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的现象。
药材好,药才好。
()。
中药材具有农产品和药品的双重属性。
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是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既要建立责任可究、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监管制度,更要发展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制定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让道地药材更道地,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呈现汗牛充栋虽然参差不齐B . 体现浩如烟海纵然鱼龙混杂C . 呈现汗牛充栋虽然鱼龙混杂D . 体现浩如烟海纵然参差不齐(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既要建立来源可查、责任可究、去向可追的监管制度,更要提高中药饮片标准体系B . 既要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提高中药饮片标准体系C . 既要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D . 既要建立去向可追、来源可查、责任可究的监管制度,更要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全过程保障中药质量B . 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全过程保障中药质量C . 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保障全过程中药质量D . 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保障全过程中药质量,就是要从源头抓起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增设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今年两岸经贸论坛后,大陆方面出台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十五项政策措施之一。
内蒙古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6分)要素:设计之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①。
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②,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
③,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二、选择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②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③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④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⑤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⑥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因素A.⑥③②①④⑤B.②①⑥⑤④③C.②①④⑤⑥③D.②①④③⑥⑤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5分)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下·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B . 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C . 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D . 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 .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 .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 .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 .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银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测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 . 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 .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 . 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 .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内蒙古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
”(2)《逍遥游》中“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二、语言表达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不得超过70字)(2)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 ,它有助于提升四肢的力量,还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他所引起的关节肌肉损伤远小于其他运动项目。
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 ‚ 。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的普及, ƒ 。
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野里的青蒿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
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
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
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
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会把主干遮挡住,侧枝也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小树模样,甚至更为稠密。
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层都较为潮湿。
每逢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我家那些鸡猫鸭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长在青蒿下面的杂草,被践踏得不堪入目。
青蒿不是长青植物,叶片分好多细小的裂片。
裂片具有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略呈线状披针形,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
立秋过后,青蒿逐渐变黄,枝蔓上挂满了密密麻麻圆形的果实,秋风一吹,果实及细小的叶脉簌簌飘落一地。
冬日里连续几个艳阳,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体内的水分,村里人会把青蒿一把火点燃,青蒿在烈日下燃烧着枯竭的生命。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①③⑤②④
D . ③①⑤②④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
6. (6分)(2015高二上·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C . 最后刽(guì)子手用脚去踏轮盘,轮盘转动起来,伽西莫多在他的绳绑我向来是不惮(dān)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谍血呢?
3. (2分)(2017高一上·济南开学考)秦可卿死前入谁之梦托后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通用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那就是吉祥组合图。
一些企业在院落里会有一个养满各色金鱼的池塘,实际上这不仅是因为金鱼作为观赏鱼美观,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的美好祝愿:金玉满堂。
吉祥图案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记载了“铸鼎象物”,人们认为把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铸造在青铜器上,“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
这一时期,人们对图的崇拜,往往是出于敬畏,是为了避免灾害。
先秦时期是一个从图到文字的过程,有学者研究,《山海经》其实就是一本巫师的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许多妖怪的名字,并且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形象,这就为人们如何避开危害,或者从“妖怪”那里获得帮助,或者祭祀他们以祈求保佑提供了使用说明书。
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又进入到一个从文字转换为图像的时代,人们根据各种神仙方术的传说,在砖瓦等载体上绘制了各种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生肖及神人、神话传说成为了吉祥图案的素材。
唐代流行贴门神,也出现了连理枝、同心结等吉祥图案。
宋元时期,吉祥图案以珍花异草,祥禽瑞兽为主题。
到了明清时期,对吉祥图案的推崇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中国吉祥图案主要以动植物形象表示。
“马上封侯”:图像是猴子骑于马上,猴谐音“侯”,马上有“立刻”之意。
“功名富贵”:由牡丹与雄鸡构成,“雄”即是“公”,谐音“功”,公鸡打鸣,“鸣”又谐音“名”。
“寿居耄耋”:由寿石、菊、猫和蝴蝶构成,菊谐音“居”,猫谐音“耄”,蝴蝶谐音“耋”,指代长寿。
《说文》云“吉,善也”,“祥,福也”,吉祥通俗地说就是美好的预兆。
中国的传统吉祥文化图式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借助动植物等实物形象,如牡丹、菊花、鸳鸯、公鸡等,以借喻、双关、谐音等方式表示;二是以纹样形象表示,如龙纹、凤纹、祥云、中国结等;三是以文字来说明,如福、禄、寿、双喜等字。
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传统吉祥图案作为我们文化的精髓,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企业院落中金玉满堂的组合图,不仅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利用观赏鱼的美观,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B.吉祥图案有三种表现形式:鸳鸯牡丹等动植物、龙纹祥云等纹样、福禄寿等文字。
三种表现形式中以动植物和文字最为普遍。
C.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吉祥图案,起初人们只是避免灾害,并且要记住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才将它们的形象或名字铸于青铜器上。
D.“马上封侯”“功名富贵”“寿居耄耋”“金玉满堂”等吉祥图案,作为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通过“马上封侯”等几个具体例子,分析了吉祥图案蕴含的吉祥含义,以及图像表现吉祥含义的方法。
B.文章论述了吉祥图案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并对先秦至明清几个时期吉祥图案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C.文章开头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金玉满堂”,引出对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吉祥图案问题的讨论。
D.文章最后解释了“吉祥”的含义,概括出吉祥图案的三种表现形式,以及吉祥图案的形成机制和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魏晋时期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和神话传说等就可能不会成为吉祥图案的素材,其发展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样式。
B.吉祥图案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利用了汉语谐音等手法,具有鲜明的汉语特征,所以可能为其它民族所不具备。
C.各个时期吉祥图案的特色不同,明清时期宗教对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许多脱离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出现表现了这一点。
D.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图案中的动植物、纹样、文字等表现出美好的预兆,这是它能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杜牧的江南余显斌(1)江南,是杜牧的。
(2)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3)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4)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5)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
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
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
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6)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7)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8)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9)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10)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
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11)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
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
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12)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13)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
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14)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15)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16)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17)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
“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
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18)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
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
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19)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20)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21)“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22)江南,安慰着诗人。
(23)诗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六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
“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B.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C.文章第(12)(13)段用了多个问句,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5.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5分)6.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