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胶塞一次清洗合格率
提高橡胶制品合格率QC

重新进行理论分析,反复进行产品实 验,修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反复进行产品实验,调整挥发份用量
李世民
2004.8.31
责任心不强 工作环境差
模具不合理 工艺不合理 材料不符合
完 善 了 橡 胶 产 品
原结构
操作规程。 安装 40W 日光灯 8 制 订 了 相 应 的 奖 只,改善照明环境。 惩细则. 安 装 大功率排 气 新结构 硫 化 温 硫化压力 硫化时间
对策
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制订相应措施, 严格考核指标,产品质量与奖金挂钩 提出具体整改方案,并以书面形式向 上级领导申请整改 重新设计橡胶模具,并送加工车间由 技术熟练的工人加工
负责人
王春玲 吕西绍 李世民 李世民
完成日期
2004.3.31 2004.7.1 2004.7.1 2004.8.31
工艺 不合理
600
0
380
187
105
98
20 0
缺胶
起泡
撕裂
喷霜
其它
橡胶制品不合格原因分析
人
责任心不强
操作事物 奖惩不分明
机
设备显示误差
因果分析图
模具不合理
通风条件差 操作规程不合理 环境差 包装不规范 光线暗 材料缺陷 硫化参数不合理
配方不合理
橡 胶 制 品 合 格 率 低
法
境
料
制定对策
实施对策表
要因
责任心 不强 工作环 境差 模具 不合理
调整前 调整后
扇5台。 150
145
度/℃
/MPa 12 15
/min 5 6
挥发份比例由 15 份
降至10份。
效果检查
应用品管圈提高内镜洗消监测合格率

应用品管圈提高内镜洗消监测合格率发表时间:2016-06-17T11:07:26.4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作者:石荣侠[导读]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腔镜中心内镜洗消监测合格率。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 221004【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腔镜中心内镜洗消监测合格率。
方法:成立“希望圈”,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内镜消毒监测不合格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内镜洗消监测效果确认、标准化流程与改进等步骤开展活动。
结果:⑴品管圈活动后清洗合格率为96%,和品管圈活动前清洗合格率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⑵改善的幅度:27.63%。
⑶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评分比较效果显著。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腔镜中心护士内镜洗消监测合格率中效果显著,保证了患者安全。
【关键词】品管圈;内镜;洗消;监测;合格率;PDCA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管理工具简称“品管圈”,是石川馨博士延续管理大师戴明博士的品管思想提出的,1962年开始在日本推行。
指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护理管理者要转变观念,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在众多的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中,品管圈是一个步骤规范、易操作、短期见效、可持续开展的质量管理工具,强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在组圈过程中,圈员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营造和谐团队气氛,创造了良好的组织文化[2]。
笔者于2014年1月4日成立“希望圈”,2014年6月提出以“提高内镜洗消监测合格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旨在通过本科室护理人员所组成的QCC小组,运用质量管理与统计方法,自动自发地改善现场问题,进行质量改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QC人员如何提高施工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

QC人员如何提高施工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摘要:一次验收合格率是企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反映施工单位全员质量意识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一个QC人员的能力标准关键词:一次验收合格率强化自身过程控制质量通病1、概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物外观及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提高施工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则是提高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品,缩短工期的主要途径,更是判定企业实力的主要依据。
核电施工存在作业难,施工成本高,质量安全要求高,整改频繁,合格率低等情况,而QC人员在作为质量控制的监督人员,提高一次验收合格率是对QC人员和工程本身的一个考验,本文主要讲述了QC人员如何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
2、对施工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的认识首先作为QC人员必须对施工质量验收合格率有个清楚的认识,什么是施工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工程质量合格率,一般来说是指检验合格的产品数量和受检产品总数的比率。
按照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分为检验批合格率、分项工程合格率、分部工程合格率、单位工程合格率、其中检验批合格率是最基本的,其他各项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的结果。
一次合验收格率是企业施工能力的表现,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作为QC人员如果能帮助作业人员提高一次验收合格率,就能缩短周期、降低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更是体现了企业的水平,使企业向更大更好的发展,所有一次验收合格率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施工单位施工一个项目最终目的是将一个合格的单位工程交付使用,一次验收合格率越高说明该工程的返工率、修补率越低,而工程结算中并不包括返工所产生的各种人工、机械、材料、措施等费用,一次返工的作业往往包括拆除和重新施工,所产生的费用是一般施工的2~3倍。
为了企业的效益,各级施工人员努力提高自身,提高一次验收合格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3、QC人员怎样有效的提高一次验收合格率3.1 强化自身、提高质量意识低级QC人员通过检验发现问题,中级QC人员通过监督发现问题,高级QC人员预见问题并在发生前消除。
胶塞清洗灭菌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胶塞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使用安全,防止微生物污染,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胶塞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制药、医疗器械、实验室等。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进行清洗灭菌的胶塞,包括注射用胶塞、输液用胶塞、口服液用胶塞等。
三、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准备清洗消毒设备,如清洗槽、消毒液、无菌水、压缩空气等。
(2)准备清洗工具,如刷子、海绵、手套等。
(3)准备监测工具,如pH计、细菌培养箱等。
2. 清洗步骤(1)将胶塞浸泡在1%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30分钟,以去除表面污渍。
(2)将浸泡后的胶塞取出,用大量清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氢氧化钠溶液。
(3)将胶塞放入清洗槽中,用刷子、海绵等工具进行表面清洗,确保无污渍、油渍等残留。
(4)清洗完毕后,用无菌水冲洗胶塞表面,确保无残留的清洗剂。
3. 灭菌步骤(1)将清洗干净的胶塞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调整温度至121℃,压力为0.12MPa,灭菌时间为15分钟。
(2)灭菌完成后,关闭高压蒸汽灭菌器,待压力降至常压后,打开灭菌器门,取出胶塞。
(3)将灭菌后的胶塞放入无菌容器中,密封保存。
4. 监测与记录(1)定期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定期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包括pH值、微生物数量等。
(3)对每次清洗灭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清洗剂种类、浓度、温度、时间等。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污染。
2. 清洗消毒过程中,严禁将胶塞与地面、墙壁等接触,以免污染。
3. 清洗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其清洁卫生。
4. 清洗消毒后的胶塞应密封保存,避免污染。
5. 对清洗消毒效果有疑问时,应立即暂停操作,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五、附则本规程由XX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药品安全,防止微生物污染,本规程规定了胶塞清洗灭菌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运用品管圈对提高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效果观察

运用品管圈对提高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的效果观察摘要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对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患者术后感染率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使用品管圈方法对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工作进行优化,观察其对清洗合格率的提升效果。
结果表明,通过品管圈的全员参与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可以显著提高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减少手术感染风险,提升手术室运行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器械清洗;合格率;手术感染1. 引言手术感染是当前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是影响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患者术后感染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来骨科手术器械通常在手术室使用后需要送到器械处进行清洗和消毒,然后重新包装以备下次使用。
如清洗工作不符合标准,残留的血液或组织碎片可能引发患者感染,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提高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减少手术感染风险,是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2. 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某医疗机构的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工作人员和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
2.2 品管圈介入本研究选择了10名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工作人员和10名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共同参与器械清洗流程的改进。
品管圈的任务包括:收集和分析现有的清洗工作流程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改进方案。
在此过程中,品管圈成员需要充分交流和讨论,确保每个人都能对改进方案充满认同并全力支持。
2.3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品管圈介入前和介入后,我们分别对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进行了调查和统计。
清洗合格率的评判标准包括:无残留血液或组织碎片,无细菌培养阳性,无明显污渍等。
通过比较介入前后的清洗合格率,观察品管圈对清洗合格率的提升效果。
3. 结果在品管圈介入前,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80%,即每100件清洗的器械中就有20件存在不合格情况。
而在品管圈介入后,外来骨科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提升至95%,不合格情况明显减少。
通过统计分析,介入后的清洗合格率提升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注射剂用胶塞的清洗灭菌工艺

当前注射剂用胶塞主要采用的是覆膜丁基橡胶塞,其在实际应用中为避免污染注射剂,通常需进行一系列清洗灭菌处理。
而清洗灭菌处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注射剂的生产质量以及后期临床治疗应用效果,因此需加强对注射剂用胶塞清洗灭菌质量控制。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注射剂用胶塞清洗灭菌工艺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注射剂用胶塞清洗质量。
1 胶塞清洗机设备概述胶塞清洗机设备是现代注射剂用胶塞清洗灭菌所采用的主要设备,该设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能够自动完成注射剂用胶塞进料、清洗、硅化、灭菌、干燥以及冷却出料等处理过程,使注射剂用胶塞达到生产应用所需质量要求。
从其应用实际功能角度进行分析,该设备在构成上主要包含清洗笼、箱体、进料口、驱动装置、CIP、SIP系统、硅化系统、除菌过滤系统以及真空系统等部分;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注射剂用胶塞清洗灭菌达到相应质量要求,还需注重该设备各个环节参数设置;不同注射剂用胶塞各环节所需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还需在实践应用中通过试验检验来确定,以达到最佳清洗灭菌效果。
2 注射剂用胶塞清洗灭菌工艺探讨对注射剂用胶塞清洗灭菌工艺展开概括,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基础性环节,即清洗、硅化、灭菌与干燥冷却,本文主要围绕该四个环节来探讨具体操作,分析各工艺环中应当注意控制的参数信息,以保证注射剂用胶塞清洗灭菌可分为预清洗、进料、粗洗、除设备箱体和清洗笼内部较大异物,为后期进一步清洗奠定基础;进料,是将经过预清洗处理的注射剂用胶塞送入胶塞清洗机设备中;粗洗与精洗,通常采用纯化水喷淋、汽水流、超声波等方式进行清洗,清洗去除胶塞表面附着的较大的、密度大于水的不溶性微粒,该环节时间一般为5~10min,时间过长将会影响整个清洗灭菌工艺效率,时间过短则达不到理想清洗效果;漂洗工艺采用的方式较为多样化,常见的有单纯漂洗和漂洗加气冲等方式,主要目的是在漂洗过程中让胶塞充充分搅拌于水中,使密度大于水的不溶性微粒能够完全释放,并通过上液位溢流槽充分排净。
提高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的措施

提高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的措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凝汽器已经成为许多工厂和企业重要的设备之一。
由于凝汽器的设计和特点,其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胶球的堵塞和清洗。
提高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这是工厂和企业必须意识到的事情。
一些常见的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低的原因包括:清洗装置缺乏有效的制动措施;凝汽器外壳存在局部凸起或下陷等造成的结构偏差;管道呈现为死角,不便于胶球的排出;清洗的时间和次数不足,造成凝汽器堵塞;凝汽器的安装设计不合理等。
因此,提高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的措施,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及其他可能的因素。
这里,我们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
第一,优化清洗装置的设计。
清洗装置的设计要考虑到管路的阻力,减少管道的死角和折线,尽量使其平直,并确保设备和管道的连接性良好。
同时,清洗筒的长度和清洗水量要充分考虑的设计。
第二,加强清洗装置的制动力度。
如果清洗装置缺乏有效的制动措施,胶球会被清洗装置带走,从而使收球率降低。
用安装角钢在凝汽器上固定套筒、新增渠道以加强净水冲击、增加减速阀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胶球收球率。
第三,增加清洗次数。
多次、有序地开展凝汽器清洗,可以避免凝汽器的停机降载,从而保持设备连续稳定运行,减少凝汽器的胶球堵塞。
一般而言,维护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凝汽器清洗计划,确保凝汽器清洗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第四,根据实装情况不断完善凝汽器的安装。
如果凝汽器的安装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胶球的收集不全。
因此,在安装凝汽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设备的避雷和排水能力,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质量。
综合以上几点,为了提高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收球率,同时也要注重综合因素的兼顾。
在设计和维护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凝汽器运行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清洗计划,并加强现有的安装和设计技术,最终实现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高效、稳定、长久地运行。
提高射线检测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

提高射线检测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小组概况由于我公司压力容器分公司主要制作安装大型球罐、船罐,所有对接接头都要进行射线检测,所以射线胶片的消耗非常大,而目前底片质量不容乐观,为提高射线检测底片一次合格率,降低检测成本,我公司中一检测QC小组围绕如何提高射线检测底片一次合格率,开展了一系列的PDCA活动。
1、小组概况表2、小组成员一、选题理由1、射线照相工作量大;2、胶片价格上涨,检测成本不断增加;3、检测人员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的现象。
射线胶片浪费比较严重,需强化管理,经小组成员讨论,决定本次活动课题为《提高射线检测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二、现状调查调查资料:针对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低的现象,我们对2010年4月~2010年6月份公司车间拍摄的共5422张射线底片进行了质量合格率汇总,并根据其不合格因素进行分类、统计。
详见下表:检测底片不合格率统计表由统计表可以看出: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低的主要因素为比例最大的“底片黑度不达标”。
三、设定目标值根据现状调查分析可知:如果底片黑度能够全部达标,那么底片的一次合格率就可以提高到1-0。
76%-0.44%-0。
22%—0.01%-1。
51%=97.06%。
考虑到由于采用手工拍片、洗片,造成底片黑度不达标的人为失误等因素存在,完全消除黑度不达标因素是不能保证的,但有能力使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96%。
因此,设定目标值: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96%。
四、原因分析症结:底片黑度不达标五、要因确认1、在原因分析后产生的12条共4种末端因素中,QC 小组逐一进行了分析确认。
拍片技术不过关"(2)末端原因“洗片技术不过关”确认表2(3)末端原因“工作不认真”确认表3(4)末端原因“设备老化”确认表4(5)末端原因“胶片质量不合格”确认表5(6)末端原因“洗片温度不满足要求”确认表6(7)末端原因“拍片工艺不正确”确认表7(8)末端原因“洗片工艺不正确”确认表82、经小组成员对要因确认,确定出以下3个末端因素:(1)拍片技术不过关;(2)洗片技术不过关;(3)工作不认真.六、制定对策1、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所长,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每个要因提出了两种对策措施,并以有效性、经济性、可靠性、可操作性作为依据,予以评分,最终确定最佳对策措施,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1 第一部分:概 况 一、 概述 扬子江药业集团冻干粉针车间为普药冻干车间,2001年12月通过国家GMP认证。我车间以生产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苦参碱、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为主,年生产能力为60万支左右。
但是,自2005版药典颁布以来,国家对注射剂可见异物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我们在执行中发现胶塞清洗后存在较大程度的可见异物,有时须进行二次清洗,严重威胁产品质量。2006年7月我车间组织生产一线员工以及技术骨干,成立了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的攻关小组。 二、QC小组简介 小组成员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且制订了相应的活动制度。小组成员均是由生产、质量、设备和技术等各级人员组成,均参加过厂级以及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的TQC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实践经验,能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滴水穿石”QC小组自2003年8月份成立以来,曾发表过多篇QC论文,并在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2 2004~2006年获得“全国医药行业QC论文发表一等奖”、“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称号。 1.小组概况表 小组名称 “滴水穿石”QC小组 小组类型 攻关型 组 长 谭鹏飞 成立时间 2006年6月 活动日期 2006年7月~2007年3月 课 题 名 称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课题注册号 小组成员数 9人 出 席 率 98.8% 活 动 次 数 18次 制表人:乔龙娟 制表时间:2006年7月 2.小组成员简介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务 组内分工 1 谭鹏飞 男 27 大专 车间主任 全面负责,组织协调 2 王宏进 男 30 大专 班长 方案实施,组织汇编 3 乔龙娟 女 23 本科 工艺员 数据收集,论文发表 4 张泽民 男 29 大专 设备班长 设备管理 5 周 燕 女 23 本科 质检员 质量监督 6 任艳华 女 31 大专 化验员 质量检查 7 卞大山 男 25 中专 组员 现场实施 8 陆 群 男 27 大专 组员 现场实施 9 姜 芹 女 27 大专 组员 现场实施 制表人:乔龙娟 制表时间:2006年7月2日
3.小组活动制度 活动制度:有计划、有对策、有记录、有检查、定时间、定内容、定负责人 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3 活动周期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每月1-2次 1.有关TQC知识教育 学习讨论、找问题、提材料、有总结、有措施、有记录、有检查 2.检查上次活动的执行情况 3.讨论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总结本月QC活动情况 5.提出下阶段活动目标措施 随机活动 特殊情况、随时活动 现场讨论、得出结论 制表人:乔龙娟 制表时间:2006年7月 三、QC小组活动时间及其程序 在活动中,小组成员严格按照PDCA的程序开展各项活动。 P(计划):2006年7月结合车间实际情况,选择攻关课题 2006年7月~8月分析以往生产状况,找出原因、制定对策 D(实施):2006年8月~12月进行对策实施 C(检查):2006年1月~2007年2月进行验证性效果检查 A(总结):2007年3月对攻关过程中取的成果进行总结并进行下一轮的攻关 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4 第二部分:选题立项 一、 选题理由 1、车间指标: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车间现状:胶塞处理过程中,因可见异物超标造成返工,导致清洗一次合格率降低,生产周期延长,使产品生产成本增高。
课题说明: 胶塞清洗合格标准:将处理后的胶塞 ,取10只放入250ml洁净三角瓶中,加150ml可见异物检查用水,振摇2min后,观察可见异物,应不得检出金属屑、玻璃屑、长度或最大粒径超过2mm的纤毛和块状物,并在旋转时不得检出烟雾状微粒柱,白点不得超4个。 二、 调查分析 1、我们将2006年1~6月份胶塞一次清洗合格率的数据统计如下: 月份 项目 批次 返工批次 一次清洗合格率/% 1 23 5 78.3 2 20 3 85.0 3 27 4 85.2
4 26 5 80.7 5 23 5 78.3 6 22 6 72.7 平均值 80.0% 制表人:乔龙娟 制表时间:2006年7月 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5 同时,我们根据以上统计表绘制了相应的折线图。
绘图人:乔龙娟 绘图时间:2006年7月
绘图人:乔龙娟 绘图时间:2006年7月 从以上折线图中不难看出,其中有2个点超过85.0%,最高值达到85.2%,小组成员讨论认为,经过努力可以提高一次清洗合格率。因此确定目标值为 85.0%。
三、 确定目标值与可行性分析
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78.385.085.280.778.372.7
65.070.0
75.0
80.085.090.0
123456月份
合格率/%
80.085.075.080.085.0合
格率%攻关前目标值
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目标柱状图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6 根据以上四个因素,小组成员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认为有这么多力量支持,一定能将胶塞一次清洗的合格率提高到85.0%,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四、原因分析 我们从人、机、料、法四个方面对胶塞清洗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绘制了一张鱼刺图,具体如下:
技术保障 冻干2号车间使用同一型号设备,合 格率已达到85.0%以上
公司为QC小组提供资金和技术方 面的支持
可 以 实 现 目 标
历史依据 公司支持 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时机生产 经验,能正确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同行比较 2006年 2~3月合格率均达到设定 目标值
人 员 设 备 物 料 方 法
胶塞清洗不合格
胶塞机腔体脏 滤芯存在问题 二甲基硅油中带入可见异物 胶塞清洗参数设定不合理 胶塞出料筒清洗不彻底 灌装机振荡轨道及振荡筒清洗不彻底 胶塞存在清洁死角 未及时更换 安装不密封 内腔存在死角 清洗不彻底 质量培训教育不足
干燥时转篮转速过快 溢流时间不足 干燥时过长 胶塞本身释放不溶性微粒
胶塞问题 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7 从以上的鱼刺图中可以找出以下13条末端原因: 序号 原 因 序号 原 因 1 质量教育培训不足 2 胶塞机内腔存在清洁死角 3 胶塞机腔体清洗不彻底 4 滤芯安装不密封 5 滤芯未定期更换 6 二甲基硅油中带入可见异物 7 胶塞存在清洁死角 8 胶塞料性成分释放不溶性微粒 9 胶塞出料筒清洗不彻底 10 灌装机振荡轨道及振荡筒清洗不彻底 11 胶塞干燥时间长 12 胶塞溢流时间不足 13 干燥时转篮转速过快 14 五、要因确认 为了找出主要原因,小组成员利用现场验证和调查比较的验证方法,将鱼刺图中找出的13条末端原因进行逐条的排查确认。 末端原因一:质量教育培训不足 通过对车间操作人员调查发现,工段员工在操作时均能够按照SOP严格执行,同时执行自检、互检制度,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结论:经过调查分析,确认非要因。 末端原因二:胶塞机内腔存在清洁死角 将设备内腔拆卸后发现:胶塞机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清洁死角,这些死角存在着大量的污垢物,在设备运行时脱落到清洗的胶塞中,是造成可见异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 论:经过现场确认,确认为要因。 末端原因三:胶塞机腔体清洗不彻底 胶塞机原先仅用注射用水运行CIP(在线清洗)程序,未使用任何清洁剂,而使用CIP100清洁液后,清洗效果(取样水)明显好于以往。 通过我们现场的调查及试验(见下图:) 扬子江 业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胶塞清洗一次合格率 8 红色圈为存在的死角 擦拭的脏抹布 结 论:经过实践及现场确认,此两条因素确认是要因。 末端原因四:滤芯安装不密封 经过现场试验滤芯安装的密封比较严密,不存在泄漏现象。 结 论:经过调查比较,确认非要因。 末端原因五:滤芯未定期更换 已按照SOP要求定期进行更换。 结 论:经过调查比较,确认非要因。 末端原因六:二甲基硅油中带入可见异物 将未经硅化的胶塞和已硅化的胶塞进行检查,对比发现,经硅化的胶塞可见异物情况较差。
结 论:经过现场确认,确认为要因。 末端原因七:胶塞存在清洁死角 车间调研了其他供应商的胶塞发现,胶塞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并同步进行可见异
类 别 总批次 合格批次 合格率 未硅化 10 8 80.0% 已硅化 10 6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