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结构力学》(I)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结构力学适用班级:土木工程17专升本;工程管理17专升本;建筑工程技术17专科辅导教材:《结构力学》(第六版)李廉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本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在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杆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与刚度问题及其组成规则。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杆系结构的力学基本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理解各类平面杆系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性,为学习后续专业技术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工程管理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初步培养学生对土建类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结构力学概述理解结构力学研究对象的特点,认识课程学习的任务和目的;认识工程结构承受的荷载,理解工程结构计算简图确定的依据和内容;认识结构的分类,理解各类平面杆系结构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平面杆系的机动分析理解几何不变体系与几何可变体系的特点;掌握平面杆系的计算自由度的基本计算方法,理解体系计算自由度与几何构造的关系。

掌握平面杆系的几何构造分析,认识几何构造与静定性的关系。

第三章静定结构的特性及其内力计算掌握静定梁与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理解静定结构的特性;掌握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特点及其计算方法,理解一般组合结构的计算。

理解静定拱的内力特点,认识三铰拱的合理轴线。

第四章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解刚体体系与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及其工程应用;掌握单位荷载法的计算原理与公式组成;掌握图乘法计算静定梁与静定刚架截面的位移与转角;理解线弹性结构的互动定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超静定结构的特性及其内力计算掌握超静定次数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理解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结构、计算原理与典型方程,熟悉力法的计算过程;理解对称结构的内力与变形特点及其应用;熟悉超静定结构的特性及其与静定结构的区别;掌握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的组成与特点,理解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结构、计算原理与典型方程,熟悉位移法的计算过程。

结构力学 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 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结构力学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分析技巧;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静力学基础1.1 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1.2 力的合成与分解;1.3 力的平衡条件;1.4 刚体平衡条件。

2. 杆件受力分析2.1 杆件的受力分析方法;2.2 杆件的受力平衡条件;2.3 杆件的内力分析;2.4 杆件的应力分析。

3. 梁的受力分析3.1 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 梁的受力分析方法;3.3 梁的受力平衡条件;3.4 梁的内力分析;3.5 梁的应力分析。

4. 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4.1 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 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4.3 框架结构的受力平衡条件;4.4 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4.5 框架结构的应力分析。

5. 悬臂梁和悬链线的受力分析5.1 悬臂梁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5.2 悬臂梁的受力平衡条件;5.3 悬臂梁的内力分析;5.4 悬链线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5.5 悬链线的受力平衡条件;5.6 悬链线的内力分析。

6. 弯曲和剪切6.1 弯曲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6.2 弯曲的受力平衡条件;6.3 弯曲的内力分析;6.4 剪切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6.5 剪切的受力平衡条件;6.6 剪切的内力分析。

7. 静力学平衡方法的应用7.1 静力学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7.2 静力学平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力学的应用;3. 数学建模: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结构力学原理的理解。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教学大纲(参考样本)(课程编号05xxxxx 学分-学时-上机 6.5-104-16)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与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包括手算与电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研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 结构力学 I,1,几何构造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3,虚功原理及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4,影响线: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影响线的静力法,了解机动法。

会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5,力法: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各种外因作用下的内力。

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6,位移法: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7,力矩分配法:掌握力矩分配法的概念,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2. 结构力学 II,1,结构矩阵分析:掌握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2,结构的动力计算:掌握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

了解阻尼的作用。

了解频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3,结构的稳定计算:理解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

掌握确定简单杆系的临界荷载的静力法和能量法。

,4,结构的极限荷载:理解结构极限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加载的一般定理。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结构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结构的受力性能、承载能力和设计方法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对常见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方法,能够判断体系的几何不变性和可变性。

理解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计算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桁架和静定拱的内力。

掌握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单位荷载法计算结构的线位移和角位移。

理解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了解影响线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结构的影响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力学知识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介绍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类工程结构,如桥梁、房屋、塔架等。

阐述结构力学的主要任务,即研究结构的受力性能、承载能力和设计方法。

2、结构的计算简图讲解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简化原则。

举例说明如何将实际结构简化为计算简图,包括支座的简化、杆件的简化、荷载的简化等。

(二)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1、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介绍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区分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

2、平面体系的自由度讲解平面体系自由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计算自由度来判断体系的几何可变性。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设计和分析各种结构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内容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的静力学分析:包括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杆件的静力学性质等。

2. 结构的变形分析:包括结构物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梁的挠度计算、杆件的轴向变形等。

3. 结构的静力学系统分析:包括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计算、支座反力计算等。

4.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包括杆件的稳定性判据、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等。

5. 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包括结构的振动频率、振动模态等。

二、教学目标结构力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结构的静力学和变形分析。

2. 理解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能够合理设计和优化结构物。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结构工程项目。

三、教学方法在结构力学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结构物受力和变形的基本规律。

4.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评价中,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结构力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09915a课程名称:结构力学(一)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60 讲课学时:60 实验学时:0学分:4.5适用对象:土木工程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执笔人:赵腾飞审定人:孟昭博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掌握结构概念,结构力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了解并掌握结构力学学习方法。

第2章、几何组成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根据本章在结构力学整个课程中的重要性,把本章分解为三章讲述)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第3章: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截面法)计算指定截面的内力;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了解空间刚架内力图绘制的方法第4章: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理解理想桁架的概念;熟练掌握静定平面桁架杆件轴力的计算方法;能利用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判定零杆和等力杆;掌握静定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内力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空间桁架的几何组成规则及杆件轴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第5章:三铰拱了解三铰拱的受力特点,掌握三铰拱支座反力及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了解三铰拱压力线的概念,了解三铰拱在几种常见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轴方程;了解悬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单根悬索的计算方法。

第6章、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在结构位移计算中的应用;理解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熟练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熟练掌握图形相乘法在位移计算中的应用;了解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教学时数96学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是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杆件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

培养学生结构分析和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正确的计算简图、并能分析其几何组成。

2.熟练掌握选择隔离体列平衡方程的方法,对一般静定结构能正确地进行内力分析。

3.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静力法作静定梁、桁架的影响线的方法,会利用影响线求结构在移动荷载下的最大内力。

4.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等因素下位移的计算方法。

5.掌握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并能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对一般超静定结构作熟练地计算。

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

会利用对称性进行简化计算。

6.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及方法。

初步具有使用结构计算程序进行结构计算的能力。

7.掌握杆件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特点不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还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智能。

将讲授法、练习法、参观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形成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讲授中应注意的方法等问题:1、要少讲多练;2、注意前后内容联系;3、刚架内力计算部分一定要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4、刚架和桁架内力计算、位移计算、力法、对称性利用、位移法要安排习题讨论课。

5、多举一些例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6、注意认知规律,从特殊到一般讲解要好一些。

7、选习题与思考题,重视答疑和作业的批改,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8、可能的条件下,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插入习题的讲解。

9、注意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结合,使学生便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10、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同教师讨论交流。

《结构力学(Ⅰ)》教学大纲(1)

《结构力学(Ⅰ)》教学大纲(1)

《结构力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e Mechan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804.学分:55.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6.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7.大纲执笔:力学教研室李辉荣8.大纲审批:机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修订时间:2006年9月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打好力学基础。

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几何组成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运用。

2、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掌握运用隔离体平衡的方法,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解法,了解静定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征。

3、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4、力法: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了解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作用下的内力。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5、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理解位移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6、影响线:理解影响线的概念,理解静力法作静定梁、桁架的内力影响线,会利用机动法作影响线,会利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7、结构矩阵分析:理解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 绪论(2学时)结构力学的任务,结构计算简图,结构分类,荷载分类2. 几何组成分析(6学时)运动自由度的概念,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重点:自由度的概念,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难点:复杂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3.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14学时)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三铰拱,静定组合结构,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受力特点重点: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难点: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分析4.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13学时)虚功原理和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位移计算,互等定理重点: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难点: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位移计算,互等定理5. 力法(13学时)力法基本的概念,力法典型方程,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对称性的利用,用力法计算其他超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力法计算,等截面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重点:力法基本的概念,力法典型方程,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对称性的利用难点:用力法计算其他超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温度改变时的力法计算6.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12学时)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位移法计算超静定刚架,位移法典型方程,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多结点力矩分配法,静定结构的受力性质和变形特点重点: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位移法典型方程,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多结点力矩分配法,静定结构的受力性质和变形特点难点:位移法典型方程,多结点力矩分配法,7. 影响线(10学时)影响线的基本概念,用静力法作静定梁和静定平面桁架的影响线,用机动法作梁的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内力包络图重点:影响线的基本概念,用静力法和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难点:用静力法作静定平面桁架的影响线,影响线的应用,内力包络图8. 结构矩阵分析(10学时)单元刚度矩阵、结构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荷载列阵,先处理直接刚度法及算例重点:单元刚度矩阵、结构刚度矩阵、荷载列阵,先处理直接刚度法及算例难点:结构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荷载列阵五、考试考核法期末笔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力学》(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1)了解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掌握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
(3)掌握杆件结构的分类、结点及支座的分类。

2.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熟悉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常变体系和几何瞬变体系的特征,领会自由度、约束、多余约束和虚铰(瞬铰)的概念;
(2)掌握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组成规律,掌握刚片间用瞬铰联接时规律的运用;
(3)掌握计算自由度的计算;领会几何特性与静力特性的关系。

3.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1)熟悉静定结构的概念、几何构造特征、静力特征;
(2)熟悉静定结构基本部分与附属部分的概念;
(3)掌握静定结构支座反力和内力的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4)掌握静定多跨梁、静定斜梁、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及校核、掌握分段叠加法;
(5)熟悉三铰拱支座反力和内力计算方法、掌握三铰拱受力特征;
(6)掌握静定平面桁架和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掌握零杆的判别方法,熟练掌握求解静定平面桁架内力的结点法和截面法;
(7)掌握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8)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图的作法;
(9)熟悉压力线与合理拱轴的概念。

4.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1)熟悉刚体体系虚功原理,掌握支座位移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2)了解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熟悉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

掌握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3)掌握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公式;
(4)熟练掌握图乘法;
(5)掌握温度改变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
(6)熟悉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

5.力法
(1)熟悉超静定结构的概念,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2)熟悉力法基本原理,掌握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3)掌握柔度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悉力法基本方程及其几何意义;
(4)掌握超静定梁、超静定刚架、超静定排架、超静定桁架、超静定组合结构的力法计算;
(5)熟悉两铰拱和无铰拱的力法计算,了解弹性中心法;
(6)熟悉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的方法;
(7)会作支座移动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力法计算,了解弹性支座情况下超静定结构的力法计算;
(8)会作温度改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力法计算;
(9)熟悉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校核;
(10)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一般特性。

6.位移法
(1)熟悉位移法基本原理,掌握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的确定;
(2)掌握刚度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悉位移法基本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3)掌握等截面直杆转角位移方程,能用基本未知量表示杆端弯矩和杆端剪力;(4)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和刚架的位移计算;
(5)会作荷载作用下排架、组合结构的位移法计算;
(6)了解支座移动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位移法计算;
(7)了解温度改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位移法计算;
(8)会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掌握半边结构法;
(9)了解弹性支座情况下的位移法计算。

7.渐近法
(1)理解力矩分配法基本原理;
(2)掌握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力矩分配法计算;
(3)掌握支座移动作用下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力矩分配法计算;
(4)了解无剪力分配法;
8.矩阵位移法
(1)理解单元刚度矩阵中各元素的物理意义;
(2)掌握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下连续架、平面桁架、平面刚架的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
(3)掌握等效结点荷载列阵的计算;
(4)掌握单元集成法组集连续梁、平面桁架、平面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的方法;
(5)掌握杆件内力的计算;
(6)了解先处理法和后处理法。

9.影响线
(1)掌握影响线的概念;
(2)熟练掌握静力法作静定架、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桁架和静定组合结构影响线;
(3)掌握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影响线;
(4)掌握影响量的计算,掌握三角形影响线荷载最不利位置的确定;
(5)熟悉超静定结构影响线概念,掌握连续梁内力影响线轮廓线的作法。

10.结构的动力计算
(1)了解动力计算的特点,掌握动力计算中体系自由度的概念,熟悉集中质量法确定体系的动力计算自由度;
(2)掌握用刚度法和柔度法建立单自由度体系、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振动微分方程的方法;
(3)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自振周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掌握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系数、动位移、动内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熟悉杜哈梅积分公式及其应用;
(5)了解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6)掌握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7)掌握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动位移、动内力的概念及计算;
方法。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实验。

四、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分析能力:对常用杆件结构具有选择计算简图的初步能力,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

2、计算能力:具有对各种静定、超静定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结构计算程序的能力。

3、判断能力:具有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对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作出定性判断的能力。

4、自学能力:具有自学和阅读结构力学教学参考书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