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五十二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86)风寒正柴胡风热小柴胡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作者:曾乐奶奶说,古语云“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组成的四物汤,有很好的养血活血功效,是中医药里,治疗心脑血管病,养血活血的经典处方,许多中医师在活血化瘀时,一般会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增减搭配,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有个博友问,爸爸最近老是犯迷糊,医生说爸爸是心脑血管有问题,要清理血管,给他开了一大堆的药,可爸爸不喜欢吃药,只喜欢喝茶,能不能推荐一到两款活血化瘀有清理血管作用的中药茶,让爸爸坚持喝喝?因为爸爸喝茶喝水倒是能够坚持,但喝药往往不能。
在问明她爸爸在有高血脂的同时,还怕热,喜欢喝清火茶的前提下,奶奶说,有啊,就喝丹参饮。
一味丹参饮用得好,功抵四物汤。
中医认为,中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体内有瘀血,如果瘀血不清除,就会积聚在血管壁上,血管变窄后,会引起冠心病、动脉硬化、中风等心脑血管病,而丹参通过活血化瘀,能够将沉积在血管壁上的瘀血一点点清除,达到防止心脑血管病的目的。
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可以每天用3克丹参和3克生黄芪一起,泡水当茶喝。
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补气起到加强丹参的功效的作用,因为在中医看来,气血一体,相互依存,气推血动,功效加倍。
另外,黄芪属暖性,对于丹参的寒性也有中和的作用。
当然,若是加了黄芪上火,也可以只用丹参一味。
但是,那些体寒的心脑血管病人,在服用丹参饮的同时,一定记住要配上黄芪一起服用,不然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
有些心脑血管病人,在长期服用丹参滴丸后症状加重就与此有关。
有一个博友说,听说正柴胡可以治疗感冒,可我感冒了,服用之后,感觉一点儿效果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奶奶说,中医治感冒,分清寒和热,风寒用热药解表散寒,效果立杆见影,而风热用寒药,清热解毒,效果也是很快的,但如果用得不得当,情况就相反了。
正柴胡饮颗粒适合在风寒感冒初期阶段服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畏寒、头痛、鼻塞、打喷嚏、四肢酸痛等症状。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59)——失眠、腰肌劳损有妙方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59)——失眠、腰肌劳损有妙方老中医奶奶的故事(59)失眠、腰肌劳损有妙方失眠好象突然成了当代人的大敌,原因可能就是压力山一样大,内心里经常地失去平衡,不能坦然地面对一切的挫折、压力甚至打击。
因为我从来没有失眠过,有的只有一躺到床上就会呼呼大睡,百分之九十都是一觉睡到天明。
所以,不知道失眠对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说她长期失眠,最怕晚上来临,我怎么也不能理解。
前天又有一个博友问有没有好的治疗顽固失眠的中药方,我这才感觉到失眠对人的健康的摧残。
请失眠的博友原谅,我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没有体会过失眠的痛苦,也就无法明白这个病对于人的伤害竟是如此地厉害——很多抑郁症患者就是由长期失眠造成的。
奶奶说,其实,面对各种压力和打击,最好的药方是内心的宁静,直面人生和事物的变化,要懂得回旋和平静地面对,遇事不要急,急也没有用。
奶奶强调说,'不要急’其实是一种更积极地面对。
奶奶说,她曾经接诊过一个长期失眠的患者,这个患者自述吃过很多的安眠药,经常头痛,吃安眠药也没有什么效果,不吃又怕,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胡思乱想,越想越坏,越想越怕。
后来变得心率急促,工作上感到很疲惫,天天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和享受,他甚至一度对生命失去信心,想选择离去。
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幸亏有一个好妻子的帮助。
那天找到奶奶就是由他的妻子陪着一起来的。
奶奶跟他谈话,他也是无精打采的。
奶奶说,他是焦虑过度,心浮气躁所致。
让他的心宁静下来就好了。
奶奶为他开了一方:一、从当天下午起,就下定决心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二、放开心胸,用一种美好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包容和理解他人;三、不要急,面对一切的困难和险境,只有一条'不要急’,因为急也没有用,有时一急还很容易把事情搞到反面。
这是一个报社的高级记者,他和奶奶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畅谈。
从此,开始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处事方法,后来不但一粒药也没有吃就把失眠症给治好了,而且工作也是节节高升,此后一年写出了几十万字的好文章。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老中医奶奶是一位爱心满满的老人,她年轻时就开始学习中医,毕竟这一班子技术要求很高。
贫穷使老中医奶奶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她始终没有迷失方向,坚持着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
她和老伴子一起定居在一个陌生的小山村里,她安置了一所中药店,开始传播中医知识,把中医知识付诸实践。
在那里,每一件小病都可以靠中药来治,奶奶就把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转达给当地的老乡们,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疾病。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中医奶奶的名声可以说是传遍了全乡。
治病的疗效也越来越好,人们都发现,奶奶几乎可以治好所有慢性病,疑难杂症,她的技术无人能及。
当奶奶年纪大了,她的子女也已经不在身边的时候,周围的老乡们成了她最亲密的朋友,每当夜里,奶奶会出来到山林间,谈他们自己经历的故事,帮助当地的穷苦百姓。
老中医奶奶把他那只有爱可以表达的眼睛和他温情的眼神殚精竭虑地投射到每一个病人身上,为每一个病人祈祷。
当太阳慢慢升起,老中医奶奶终于用他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族。
老中医奶奶的传奇一直绵延至今,当人们提到老中医奶奶的时候,都带着一种传统本色的感染力,激发着人们对民间文化的热爱,更切实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的治疗技术。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治疗方,养生方收集

只要发现感冒了(感冒刚发时效果最佳),奶奶让妈妈烧葱姜红糖水给我们发汗,用陈艾热水泡脚,喝下一大碗儿的葱姜红糖水,睡一觉醒来就要吃东西,奶奶说,好了,没事了,不要吹风。
这样治好后,几乎都不咳嗽,也没有任何的后遗症,哪象打吊水针,感冒治好了,可能又留下了什么后遗症,过一段时间,感冒刚走,新病又患。
只要是吃凉东西腹泻了,奶奶说,蒸个苹果吃就好,果真蒸苹果吃下睡一晚,第二天,好了,又都活蹦乱跳的。
偶尔咳嗽,蒸冰糖香蕉吃一两次,搞定!全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那些打抗生素吊水的儿童多可怜,不但受皮肉之苦,还有被治聋治哑了的,还没有人对此承担责任。
妈妈不知我双腿上起的皮就是银屑病,让我抺了含激素的西药膏,当时很快好了,但不久又有了,这次不是起皮了,而是起大片的红点点,特别地痒。
妈妈急了,不敢乱给我用药了,就带我去奶奶家找奶奶看看,奶奶一看不得了,说:“这是怎么说呢?你太大意了,这是牛皮癣呢,幸亏还发现得早,这个千万不能相信大医院的乱抺药,抺含激素的西药膏是越抺越严重,最后大医院的医生都会告诉你,这是不死人的癌症,国际上都没有攻克,就完事了。
可孩子呢,可受罪了。
西药害人啊。
”妈妈说:“奶奶,我知道,不然,我怎么回来找你呢。
快说怎么办吧?”奶奶拿出一大把大蒜,说:“孩子得要受点儿罪了,得排毒,把寒毒排掉就好了。
以后再起红点点,再用艾柱子点着灸一灸,治好了就没事儿了。
”果然,奶奶用大蒜和拨灌儿,再加艾灸治好了我的牛皮癣,后来从来没有复发过。
用猪强油治小儿摔伤,在家里准备一小瓶猪强油,就是猪肚子里内面上的那两块油熬好后的油叫猪强油,只要小孩儿摔倒或是撞在哪儿了,在五分钟内抺上猪强油(超过五分钟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既不起包也不会疼,伤立马就好了,好了后还不会有青印子。
那时我们周边谁都知道,奶奶见人就讲,家家有小孩子的都准备一小瓶猪强油。
还有大人哪儿摔伤或是打架打伤了,立刻用热的小儿尿治疗,连喝带抺,很快就好了,这些大家若是不信,可以试一试。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曾乐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一)出身旺族独爱中医作者:曾乐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一九二六年出生,属虎。
奶奶现在依然健康硬朗,看起来不象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倒象是六十岁不到的人,一头乌发,让人不敢相信。
大家都以为奶奶的头发是造假——染发,但奶奶却从不知染发是何物,奶奶说头发在五十多岁时也白过一些,后来她自制了一种中药黄酒天天喝,喝着喝着,白发竟然不见了,头上的乌发却如小女孩的头发一样秀美了起来,这使奶奶每天梳头都成了一种自我欣赏。
奶奶也曾经为爷爷配过中药长寿保健酒,爷爷是天天中午吃饭时喝一小杯,五十岁开始,从未间断,所以爷爷直到九十多岁时,身板儿也还非常硬朗,尽管头发稀疏,但却不白,极少生病。
奶奶在好几所大医院工作过,也当过领导,退休后还被返聘。
因为奶奶的医术高,也有很多她原来没有工作过的医院,聘请奶奶。
据奶奶说,最高记录时,她同时在五家医院应诊,每家医院各应诊半天,从五十岁退休一直到七十五岁,一直是这样。
七十五岁以后,奶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调整,也还是非常地有规律,只是不再同时在五家医院应诊,推掉了两家,这样她就可以将自己行医的医案和记录进行整理,受约写了一些论文和经验推广以及保健的文章,她上午到医院去给人看病,下午午休后起来看书写作。
我从没见过奶奶看书戴眼镜,奶奶说,无论是远视还是近视,都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
看过书报之后,就和几个老友一起出去慢步,几个老友在她的指导下,也十分地健康,她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儿。
我听奶奶她自己说,她的家族本是当地旺族,到她长大的时候已经开始败落了,因为八路军路过她的家乡的时候,一把大火将家族里的三千九百九十九间住房都烧了。
家中也有几个在外面求学的回来闹革命,鼓动着将家族里的田和地也都分给了原来的佃户。
奶奶说,幸亏分了,不然,后来可就麻烦大了,这是后话。
奶奶说她们老曾家原来在当地有六条大街,那座古老的小城总共有二十六条大街,她们老曾家就有其中最好的六条,都在小城中心的位置,街的地面都整齐地铺着石条,这些石条解放后,被政府挖起来盖了几座大楼,用于政府办公。
中医老奶奶的故事

中医老奶奶的故事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年迈的中医老奶奶。
她是村里唯一的医生,也是最受村民尊敬的人之一。
老奶奶精通中医,擅长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因此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中医老奶奶”。
老奶奶的故事,从她年轻时开始。
年轻时的她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姑娘,对中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她师从一位著名的中医大师,刻苦钻研,不断临摹古籍,研究中草药的功效,努力掌握中医治疗的精髓。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她终于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师。
老奶奶的故事,还有一段关于她治病救人的传奇。
有一次,村里突然传来了一场瘟疫,许多人都生病了,病情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老奶奶毫不犹豫地奔赴疫区,她日夜不停地为病人们诊治,用她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老奶奶的故事,还有一段关于她对村民的关爱。
每当有人生病,她总是第一个冲到病人家里,为他们诊治。
即使是最普通的感冒发烧,她也会细心地为病人调配草药,嘱咐家人照顾好病人的饮食和休息。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让村民们深受感动和敬佩。
老奶奶的故事,还有一段关于她的坚持。
尽管年事已高,身体也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但她依然坚守在诊所里,为村民们治病。
她说,“医者仁心,我只要还能为人们做些事情,我就会坚持下去。
”她的坚持和奉献精神,感染着每一个来到诊所的人,也感染着整个村庄。
老奶奶的故事,如同一本古老的中医经典,流传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中医“救死扶伤,行医济世”的宗旨,也成为了村民心中一座永不倒塌的丰碑。
中医老奶奶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中医“救死扶伤,行医济世”的宗旨,也成为了村民心中一座永不倒塌的丰碑。
她的故事,将会一直被人们传颂,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41---160)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41---160)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41)耳鸣多与肝火盛、肾太虚有关耳鸣是耳聋的前奏,一定要小心对待作者:曾乐有多个博友说自己有耳鸣,问奶奶如何治疗。
奶奶说,近年来,白领人群耳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耳鸣不但在公司高级管理层人士中多见,许多年轻白领也被耳鸣困扰,主要表现为高频耳鸣,类似蝉声。
中青年人,特别是白领人士出现耳鸣,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睡眠少、应酬多所致。
耳鸣为耳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其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而且越是安静,感觉鸣音越大。
耳鸣音常是单一的声音,如蝉鸣,或如钟鸣或如流水声、汽锅声、蒸汽机声、嘶嘶声、铃声、振动声等等。
有时也会出现较为复杂的声音,可以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响度不一,一些响度较高的持续性耳鸣,常常令人寝食难安。
引起耳鸣的原因很多,各种耳病均可引起耳鸣。
凡属一般性的耳鸣,愈后多较良好。
但若属持久不愈者,久鸣不已,愈后稍差,可发生为耳聋,所以对于耳鸣应该及早治疗。
人的耳朵所能承受的最强声音为90分贝,若超过这个限度,即使自己感觉不出来,脆弱而敏感的内耳也一定会受损。
耳部病变引起的耳鸣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耳鸣,则可不伴有耳聋或眩晕。
造成耳鸣的原因,最常见的有三种,一是外耳或内耳听觉失灵,不能吸收四周的声音,内耳所产生的“副产品”就会变得清晰;二是内耳受伤,失去了转化声音能量的功能,“副产品”的声音就会变得较强,即使在很嘈杂的环境中都能听到;三是来自中耳及内耳之外的鸣声:一些肾病患者耳朵听觉器官附近位于头部或颈部的血管,其血液的质量因肾病的影响无法净化而较差,使血液供应和流通不太顺畅,就会产生一些声音,吸烟者血管变狭窄,使血液流动受阻,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
年老者也会因身体衰竭血液质量较差而出现这样的问题。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524)作者: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524)作者:曾乐月子里谨防胃下垂子宫下垂月子里是人体气弱体弱时候一再接到月子中得了子宫下垂甚至子宫脱垂的痛苦倾诉和求助,这些得了胃下垂子宫下垂的女性朋友,都生不如死,十分痛苦。
近年,许多婴儿在医院出生而坐月子的年轻女性,更成为这些病的主角,这是无知导致的悲剧。
求助时,许多人对于这个疾病,说连听都没有听过,更别说预防了。
没有预防,何谈实践中医“治未病”的大智慧?所以,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内脏器官下垂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引起朋友们的关注,尤其是女性朋友,尤其尤其是坐月子中的女性朋友。
下面,我们选取胃下垂做为样本,来进行介绍。
凡是内脏下垂,其原因、病理、治疗方法基本一致。
那么,什么是胃下垂呢?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
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
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其位置相对固定,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
病因: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这是西医的解释,在中医看来,维持内脏的各种系带韧带的松驰,都是因为气虚身体虚弱,女性在月子时,是身体极为虚弱的时候,还有大病初愈的病人,若是不注意,都非常容易导致内脏的下垂。
症状: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
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
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
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这是因为一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五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60 )用得好,简单方法保健康用得对,单方验方治大病自从本作发到博客上之后,一直以来,不断有博友用这些简单实用方,获得了原来想得到而不得的健康,也不断地将使用之后的惊喜与惊奇反馈上来,与我分享,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享受,之所以能够一路写下来,与博友们的不断地鼓励支持,有极大的关系。
下面的几则纸条,就是例子。
YOUYOU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4-06-03 16:04:04终于到300 章,分享一下用杨教授的配方艾绒的感受:1、我自己用了感觉睡眠很好,不做梦,同时我还煮红豆薏米粥,湿气排出,脚底会脱皮。
2 、有跟腱炎的叔叔用了,第一个晚上睡眠很好,第二晚上没感觉,第三晚泡完后腿有点疼,我觉得陈艾绒是活血化瘀,通经络。
个人理解是原来他的经络堵了,现在靠药物疏通,所以才会疼,我就让叔叔再坚持几天看看,如果是一直疼就让他别泡,目前他还没给来消息。
3 、公公婆婆端午节泡了一个晚上,也说睡眠质量很好,平时夜里要醒来很多次,那天晚上一觉蒙到天亮。
目前像乐乐姐报道就这些。
谢谢!来自博文《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00 )》感谢这位博友的反馈,也有身体有问题的博友,在用配方陈艾绒泡脚之后,反而兴奋起来,更难入睡的,这样的博友,往往是体内有虚热,或是阴虚比较严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停泡几天,将体内的虚热清除,或是滋阴养津,将虚热和阴虚调理过来,再泡,也会享受到难得的高质量睡眠,用脑白金的广告语就是“享受婴儿般的睡眠”。
echo110 2014-06-04曾老师:您好!我是前几天通过朋友的空间看到您的文章的,看见之后便被您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住了,立刻回家做了醋蛋液,醋豆,因为我公公婆婆都是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的老年病,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现在我想咨询您的是,我妈妈以前有风湿类风湿,现在是股骨头坏死,经常腿疼,我想问问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治呢?曾老师,纸条只能写150 字左右,所以我还是想请问您一下,我妈妈的股骨头坏死还能治好吗,看她每天疼的难受的样子,我们心里也难受的不行,本来觉得没有希望了,看到您的文章让我又看到了希望,麻烦曾老师了!曾乐答:象股头坏死症这样的疾病,就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了。
就此我曾经问过奶奶,奶奶说,她目前还没有了解到很好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方,非常遗憾。
也正因很多疑难病难以治疗,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保健的重要,不让疾病发生的重要!其实,象股骨头坏死这样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但治疗起来却非常费事。
这也是很多严重疾病的共同特点,所以智慧的中国古人强调“治未病而不治已病。
”用户xxmje67coz 2014-06-05 11:06曾老师:你好!看了你的醋蛋液,我从5.1 开始断断续续服到现在,同时用陈醋加医用甘油(2:1 )涂面,有一个明显的效果就是皮肤白净了,一白遮百丑,因此,有很多人见我同样一句话:“怎么年轻了?!”感谢奶奶和曾老师无私献方!曾乐:祝贺这位博友!为你高兴!博友“小小木排”说,为曾老师你的精神感动,我想将我收集的几个方子献出来,也让需要的朋友好参考,如果能够帮助到他人,也算是一份福分了。
一是生姜炒鸡蛋治疗肺气肿。
这个方子我身边有几个人试用过,效果很不错。
方法是:大小如大枣一样的生姜一块切碎,一个鸡蛋打散,将切碎的生姜拌入其中,取一小碗凉水慢慢倒入,边倒边搅,然后放入锅里蒸成鸡蛋羹。
天天吃,一般一到两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
我的一位朋友只吃了一个半月就好了。
另一个吃了两个多月也好了。
当然,现在我知道的,也只这两个,不知别的肺气肿病人是否也可使用?请让奶奶看看。
(曾乐:奶奶说,肺寒型肺气肿病人吃了效果最好,而由于吸烟过多造成的肺气肿病人,只能起到缓解作用,肺热引起的肺气肿无效。
)第二个方子是,黄连方可以治疗乙肝病毒造成的口苦:黄连15 克,麦冬、芦根、白茅根各30 克,生地、赤勺各20 克,水煎,每天一剂。
一般四到六剂就会有明显效果。
(奶奶说,这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好方子,可以对付肝毒和肝火。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61 )大蒜好食材大蒜有妙用前面转载过关于糖醋大蒜可抗癌的文章,今天,又发现篇关于大蒜在生活中用于止咳的好文章,转载于此,以利传播。
首先感谢原文作者,由于是博友转发给我的,只说是在网上看到,并没有说明出处和作者何人,在此特做说明。
此文于下:咳嗽克星就在家,你还跑医院吗?5.6 个蒜瓣,用刀拍烂加几块冰糖一碗水,煮到水发白,小半碗就可以了,立竿见影喝了马上不咳嗽了,这个方法管用,煮大蒜水要现煮现喝。
咽痒咳嗽——奇验方——大蒜时下感冒咳嗽的病人很多,往往是咳嗽缠绵难愈,其特点是一痒则咳嗽。
咽痒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在感冒前期或后期往往咽痛不明显,而咽痒明显,一痒即咳!在中医看来这是风邪未除的表现。
中医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就是南方常说的风热感冒,但是南方之人体质多虚,往往热不明显(咽痛不太厉害)夹风寒的较多,就是感冒往往是受寒、吹风后所致,咽痛之时,多伴有咽痒的症候。
大蒜色白入肺,性味辛温,最善除肺经之风邪。
故治疗伴咽痒的咳嗽往往有奇效!其用法如下,皆有所验,选一即可!方法一:最简单的就是剥一粒大蒜,含在口中,时轻咬一下,蒜味一出,慢慢咽下,一粒含一小时,咽痒立减,咳嗽可愈。
方法二:取大蒜十几瓣,捣成泥状放入杯中,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温服当茶饮,每日1次,咳嗽严重者每日2 次,此方具有快速止咳化痰的特效。
方法三:蒸大蒜水:小孩咳喘时用大蒜2-3 瓣,大人用7-8瓣,拍碎,放入碗中,要在碗上加盖,再放入锅里去蒸,大火烧开改小火15 分钟,严重时可一日三次,可以不吃大蒜只喝水。
第二天再蒸蒜水时就要加冰糖了,小儿放一粒,大人放二粒,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民间多用大蒜治疗咳嗽、气管炎、哮喘、肺结核。
方法四:大蒜加冰糖煮水喝。
感冒咳嗽,效果比打针吃药灵多了。
方法用30 克大蒜、10 克冰糖加200 毫升水,先用大火将水煮开,再用小火慢炖几分钟,最后熬成一小碗的量让孩子喝下去。
咳嗽厉害时,早、中、晚一天共喝 3 次,第二天就见效,3 天后就好了。
方法五:煮生姜大蒜红糖水:如果咳喘严重,白色稀痰较多,说明受寒较重,在吃上面食疗方的同时,再加上生姜、大蒜、红糖煮的水一起吃。
小儿可用生姜3 片、大蒜3 瓣、红糖半勺,成人用生姜7-8 片、大蒜7-8 瓣,红糖一勺,放入锅中加水,中火烧10 分钟即可,严重时可一日三次。
方法六:取三四头大蒜,去皮后,把蒜瓣切成一个个薄片。
晚上睡前将切片的蒜瓣排着放在火炉的四周边沿上烤,第天一早,蒜片就基本烤干、烤黄了,但注意不要烤成焦黑的。
然后把烤干的蒜片用擀面杖给擀碎成末,越碎越好。
挖上汤匙蒜末倒入茶杯中,再适当加上一点红糖,倒入开水,搅拌均匀,喝下。
一天喝一两茶杯,连喝了两三天,咳嗽就好了。
方法七:将大蒜瓣捣成糊状,装入一个空药瓶内,把瓶口对次。
蒜的辛辣味变淡后可换新的蒜泥,使用的瓶不可太大,以对准两鼻孔大小为宜。
另外,也可将数枚大蒜去外皮洗净,放入盛好蜂蜜的大瓶中,盖好盖后浸泡一周左右,取出食用。
准鼻口,尽量吸嗅大蒜辛辣的味道,可视病情每天嗅闻4-5 方法八:蒜敷脚心治咳嗽:大蒜敷脚心对付上火、咳嗽的方法。
每晚睡觉前,洗干净脚后,把大蒜切成薄片敷在脚心涌泉穴位上(位置在脚跟向上1 /3 脚掌处);然后取医用胶布贴因大蒜对皮肤有刺激,贴的时间不宜过长,所以最好早晨起床时就将其去掉。
这种方法对咳嗽、流鼻血及便秘都有定疗效,连续敷7天〜10天,效果会更好。
可能有少数人脚心敷蒜处会起水疱,建议此时暂停敷贴,待水疱破后皮肤复原再敷贴,这样一般就不会再起。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62 )养生先养气养气保健康博友“小小鸟儿”是一个喜欢中医的博友,据她自己说,她是一个中医院校的在校生,学习中医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文言文功底有些差,所以,对于许多中医典籍中的许多中医概念理解总是不到位,一直想通过我来向奶奶请教。
只是类似的人很多,而奶奶现在事多,精力有限,无法满足这些个愿望。
但是,又因感动于小小鸟儿的勤学好问,昨天将小小鸟儿所提的两个问题,与奶奶通电话时,向奶奶进行了请教,奶奶说,这些个问题,如果是在实践中,边实践边讲,就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是单纯地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反倒越搞越抽象,不利于理解,所以,医学重在实践。
但奶奶对这两个问题,也做了简单的讲解。
第一个问题是中医关于养生养气的关系。
奶奶说,在中医里,气的概念非常重要,由这个概念甚至还发展出了一个独特的中医学门类一一气功学。
但是由于气功学过于抽象,被许多人利用进行行骗,而败坏了气功学的名声,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争议。
这是题外话了。
中医认为,“气”既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的生成复杂,来源不一,分类多端,其具体功能有五:一是推动人体的运行,二是温煦人体的经脉,再有固摄、防御和气化作用。
气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其中,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临床常见。
“正气存于内,邪不可干”的说法,就是表示人体健康状况良好,一般不容易生病,抵抗疾病的能力强大。
而气功则是通过练习深呼吸,来达到运用人体气的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和抵御外来侵蚀,至于利用所谓的发功来给人治病,我从未见过,对此也没有深入的研究,无法进行评论。
我问奶奶,那气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利用其达到保健的目的呢?奶奶说,你问得好啊,有这样几个方面,“薄味养胃气,节房养肾气,寡言养肺气,息怒养肝气,少虑养心气”,此为气之五养。
我说,奶奶,能不能详细地说一说呢?奶奶说,现代人喜重味,大鱼大肉大酒饱食撑死,辛辣刺激的,怎么过瘾怎么来,呈口舌之快,所以得胃病肠病,肝病胆病和消化不良的人特别多,结肠炎久治不愈,这些都与不懂得养胃气有关啊,过食伤脾,脾不健就会消化不良,胖子就多,胖子多,富贵病人就多,什么高血脂症,什么高尿酸症(痛风),什么高胆固醇症啊,都给乱吃出来了。
古人早就发现,薄味养中医说人无胃气不生,可见这个胃气的重要性了。
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胃气就相当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因为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突出强调了养生必须注重养胃气的重要性。
如何养胃气呢?一是饮食有常,有常,就是规律,就是不饱食,只吃七分饱,就是不乱吃乱喝,尤其是不随意吃肥甘厚味之品,禁忌口腹之欲,《素问.痹论》就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所以, 中医生喜欢告诉那些身体因伤脾致病的患者,要饮食清淡,就是养足胃气,使身体的免疫力提高。
节房养肾气。
中医所谓的肾气是指人体的生殖、生长和发育等方面。
中医认为,过度房劳和过度手淫会伤肾气,伤肾气也会导致许多的难言之隐,现在许多人的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有些就是由夫妻性生活不协调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