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六课时 列方程解决问题(2)_冀教版(2018秋)

第八单元第六课时列方程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9—90页。

教学提示:

初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即使隐蔽一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算术方法解决都不太困难。相反地,学生会认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写的字太多,太麻烦,会以为这是多此一举,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一般都会存在的心理障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示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科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说出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来表示其关系

2、练习

①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__米;

②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③已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__

分钟.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延续新知,也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续性、关联性】

二、探究学习

1. 出示例题示意图。教师口述: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指名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甲每小时行?千米 1463千米乙每小时行87千米

北京上海

3. 7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两车相遇时,一共行的路程和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回答:⑴7小时相遇就是7小时两车走完了全程。

⑵一共行的路程就是北京到上海的路程。

4. 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可能出现:

甲车7小时行的路程+乙车7小时行的路程=1463千米

甲车7小时行的路程=1463千米—乙车7小时行的路程

甲乙的速度和×相遇时间=1463千米

5.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解:设甲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87×7+7x=1463

609+7x=1463

7x=1463-609

7x= 856

x=856÷7

x=122

答: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

解:设甲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x=1463—87×7或(x+87)=1463

6. 汇报时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并说说方程所表示的数量间相等关系。表示相遇时,两车的速度和与时间的积等于两地间铁路的长度。

【设计意图:相遇问题是本节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本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展示,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心态下去学习,去思索。既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又巧妙地分散了难点,使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学要求】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90页试一试。

2、聪聪和明明兄弟两人决定每天早起跑步,明明每秒跑4米,聪聪每秒跑6米,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3、两地相距12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14千米,经过4小时后与乙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1、(7+ x)×32=480,x=15,2、(4+6)x=100,x=10

3、(14+ x)×4=120,x=16

四、达标反馈

1、食堂买进面粉175千克,比玉米面的3倍还多25千克,食堂买进玉米面多少千克?

2、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两个修路队从山的两边开一条长1314米的山洞。一队每天开8.8米,二队每天开8.6米。一队先工作了3天,剩下的由两个队一同开。开通这条山洞前后一共用多少天?

答案:1、3 x+25=175,x=50,

2、(37+ x)×5=465-120,x=69,69-37=32(千米)

3、(8.6+8.8)x=1314-8.8×3,x=74,74+3=77(天)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画“线段图”来描述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生:我知道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生:我还知道了解应用题时要找准等量关系。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等量关系不仅要学会用文字语言描述,也要会用图形来描述。

【设计意图:概括总结使学习能对每学完一种类型的应用,找出其特点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90页练一练3、4题。

答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比如相遇问题,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参与较积极,学习效果良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展示,能使学生在快乐积极中简单明了地分辨它们间的变异,轻松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突破重点,对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本节内容,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xKb1.C om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 (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

冀教版五年级上方程计算题和应用题

2(X+X+0.5)=9.8 25000+x=6x 3200=450+5X+X X-0.8X=6 12x-8x=4.8 7.5+2X=15 1.2x=81.6 x+5.6=9.4 x-0.7x=3.6 91÷x=1.3 X+8.3=10.7 15x=3 3x-8=16 7(x-2)=2x+3 3x+9=27 18(x-2)=270 12x=300-4x 7x+5.3=7.4 3x÷5=4.8 30÷x+25=85 1.4 ×8-2x=6 6x-1 2.8 ×3=0.06 410-3x=170 3(x+0.5)=21 0.5x+8=43 6x-3x=18 1.5x+18=3x 5×3-x ÷2=8 0.273 ÷x=0.35 10.5+x+21=56 1.8x=0.972 x÷0.756=90 9x-40=5 x÷5+9=21 48-27+5x=31 x+2x+18=78 (200-x) ÷5=30 (x-140) ÷70=4 0.1(x+6)=3.3 0×.4 4(x-5.6)=1.6 7(6.5+x)=87.5 (27.5-3.5) x=÷4 x+19.8=25.8 5.6x=33.6 9.8-x=3.8 5(x+8)=102 3(x+3)=50-x+3 2(2.8+x)=10.4 3(x+2.1)=10.5 13(x+5)=169 1.5(x+1.6)=3.6 2(x-3)=5.8 (1)甲数是3.5,比乙数多a,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和是。(2)用a 元买了单价为1.8 元的西瓜2 千克,应找回元。(3)比x 少5 的数与a 相乘的积是。(4)a 的5 倍减去4.8 的差是。 (5)a 与b 的和的一半是。(6)食堂买来a 千克大米,吃了b 千克,还剩千克。 (7)买20 支钢笔共付c 元,每支钢笔的价钱是元。 (8)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 吨。一天上午运了6 车,下午运了5 车。这一天共运土()吨,上午比下午多运土()吨。 (9)商场上午卖出电视机10 台,下午又卖了7 台,每台电视机A 元。全天共卖电视机一共收入()元,上午比下午卖电视机少收入()元。 1. 育新小学共有108 人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 倍。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 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人数的3 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少20 人,跳绳、踢毽子各有多少人? 3. 某校五年级两个班共植树385 棵,5(1)班植树棵树是5(2)班的1.5 倍。两班各植树多少棵? 4. 一支钢笔比一支圆珠笔贵6.8 元。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4.4 倍。钢笔和圆珠笔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5. 食堂买来一些黄瓜和西红柿,黄瓜的质量是西红柿的1.2 倍,黄瓜比西红柿多 6.4千克。买来西红柿多少千克? 6. 用一根长54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长是宽的2 倍,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7. 一只麻雀的体重是81 克,恰好是蜂鸟的40 倍。一只蜂鸟重多少克? 8. 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80 平方米,它的宽是12 米,长是多少米? 9. 食堂有一批大米,每袋25 千克,用去6 袋以后,还剩50 千克,这个食堂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 10. 食堂有200 千克大米,每袋25 千克,用去一些后,还剩50 千克,用去多少袋? 11. 幼儿园大班有10 个小朋友,现在有60 个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2 个,小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12. 小华买了相同数量的2 元和8 角的邮票,共用去了42 元,两种邮票各有多少? 13. 甲、乙两车从相距280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 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方程(优质教案)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学提示: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过程与方法: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天平,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生:玩过。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跷跷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 义】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 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是什么? 生:天平。 师: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 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认识方程。 师:大家是怎样分的?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决问题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方程 8.5列方程解决问题导学案 备课人:审核:领导审核: 学习目标:1、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知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地找到等量关系,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地找到等量关系. 学习模式:自学学习-合作探究-班内展示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学习流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预设4分钟)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解方程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2、出示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课堂评价: 个人展示得2分,小组展示得5分,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或补充得3分,有突出表现或得到老师表扬的还有额外奖励分,课堂结束时评选出优秀个人及优秀小组. 二、新知探究(预设30分钟) 问题探究一、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先自主认真思考课本87页例题1,在读题的过程中把你发现的重要信息用重点符号勾画出来,试着完成下面几个问题.小组内交流后并试着用读-说-纠-补-拓的方法班内进行展示. 1、通过读题可知的已知条件是,有哪些量?分别是、所求的问题是 2、找出题中的这些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3、根据等量关系以及问题,设出为未知数x,列出方程. 4、求出方程的解,并检验是否正确. 易错提示:求出x的值不写单位,在答语中写出单位. 总一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找 2、设 3、列 4、解 5、查 关键点:找到相等的数量关系 练一练:一头大象每天能吃205千克食物,相当于一头牛每天吃的5倍.一头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食物? 问题探究二、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课本87页例题2,试着完成下面几个问题.有疑惑的地方小组内交流,最后班内进行展示. 1、通过读题可知道哪些数量? 2、亮亮说“你捐的书比我捐的2倍少4本”是什么意思? 3、找到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后,试着把相等的数量关系列出来. 4、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本题. (展示用语:、 1、根据读题,我可以知道题目中的数量有和. 2、我可以根据(哪句话)中找到相等的数量关系是. 3、我设的是未知数,列方程为: 4、解出方程得到x= ,答:.) 总一总: 练一练:你能编一道类型的题目吗?(提示:利用身边素材) 三、达标检测(预设5分钟) 学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后,班内交流.教师验收检测效果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教材分析 “方向与路线”是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在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并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些知识内容,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首先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生存的空间。同时学会描述并确定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人们进行交流,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获得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看懂路线图更是需要学生不仅能用方向和角度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更要具有判定该物体位置的大体走向的空间感知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循序渐进的构建思想,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识平面图,会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描述简单的线路图。这样有序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根据平面图,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4.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方向和路线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王文卿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承德市竹林寺小学王慧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检验方程的解的过程。 2.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能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 3.对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有兴趣,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计算的严谨性。教学重难点: 1.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的解方程及检验方程的解的过程。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解方程 师:同学们,你是利用哪些知识来解决刚才的问题呢? 学生说出等式的性质。 师:今天我们将利用等式的这个性质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活动2【讲授】解方程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例1的括线图,说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展示课件)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列方程。 学生列完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出来。 师:同学们观察方程,你最想求什么? 学生说一说求什么。 师:解方程的目的就是求x的值,请同学们注意,解方程之前,要写出一个“解”

字,并在后面写出方程。这样写。 板书解:x +58=79(教师规范书写格式) 同桌讨论:怎样才能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而且还要保持等式仍然成立。 教师板书 x +58-58=79-58 师:方程两边为什么都减去58呢? 学生想到应用等式性质1 师:我们继续算下去,方程的左边x +58-58得x,右边79-58得21,所以x=21。教师板演结果: 解: x +58=79 x +58-58=79-58 x=21 师:画个方框,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解方程时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个等式,不能连等。另外还要注意等号对齐。 师:刚才我们求出x +58=79这个方程的的解是X=21这个答案正确吗?我们一起来验算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方程左边 = x+58 =21+58 =79 =方程右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 图形旋转90°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圆形钟表、课件、有三角形的小方格纸、转椅。 教学方案:

转90°的画面,让学生认 识并用语言描述顺时针 旋转了多少度。 师:谁来说说喷头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 生:喷头顺时针旋转90° 课件演示再次顺时针旋转90°,并标出角度。如: 师:大家再看,这回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学生可能会说: ●喷头顺时针又旋转了90°。 ●喷头顺时针旋转了180° 如果两种说法都出现,教师给予肯定。如果只出现第一种, 不介绍第二种。 (2)用课件演示逆 时针旋转90°,让学生用 语言描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件,如果喷头逆时针旋转…… 用课件演示。如下: 师:谁能说一说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生:喷头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继续操作课件演示,学生描述。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3)再次旋转转椅, 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 向转动90°,让学生用语 言描述。 师:同学们能根据课件描述喷头按什么方向旋转了90°。现在, 我们来转动这个转椅,请大家说出它按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教师按逆时针转动90°,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学生用语言 描述。 (4)在教师的带领 下,学生站起来亲身体验 按一定方向旋转90°。 师:下面,我们来做转身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 老师提要求,学生做,顺时针90°、逆时针90°各转两次。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冀教版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能力教学点: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德育教学点: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各小组操作用的图片(P*例分一分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分类,揭示分类的含义 1.大家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超市看看,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超市部分商品专柜图)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么这些商品在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我看到超市把吃的都放在一起了。 我看到超市把玩具都放到了一起。 我看到超市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 3.揭示课题:摆放得很有规律,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了。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像超市中这样摆放东西,还有在生活中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数学王国里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4.聪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超市里这样分类地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呢? (整齐.干净.漂亮.方便) 说得很对,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分类地摆放东西实际上就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1.谈话 同学们,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了,而且还给你们买来了许多礼物呢!每个小组一袋礼物,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3.小组活动,进行分类 4.指名汇报,学生自评,师适时点拨,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 5.整理学具。 (三)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什么是分类摆放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孩子们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 分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看到过爸爸妈妈收拾房间吗?请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课件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大头蛙说太乱了,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练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练习题(含答案) 卷一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14分) 1.( )叫方程。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 ),左右两边仍然( )。 3.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在x-4=4.5,y-5=4.5,z-6=4.5中,代表数值最大的字母是( ),代表数值最小的字母是( )。 5.教室认真看书的男生有x人,比女生少4人,教室一共有( )人在认真看书。 二、我会辨。(每题2分,共6分) 1.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 2.x=45是方程2x-40=60的解。 ( ) 3.只有当a是2时,a2才等于2a。 (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6分) 1.甲数比乙数少a,甲数是b,乙数是( )。 A.a-b B.b-a C.a+b 2.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最小的一个是x,那么最大的一个是( )。 A.2x B.x+1 C.x+2 D.无法确定 3.甲、乙两数的和是3.6,甲是乙的3倍,求甲、乙的差是多少?如果列方程解答,设( )为x比较合理。 A.甲、乙的差B.甲数C.乙数 四、在里填上“>”“<”或“=”。(每题4分,共12分) 1.当x=2.5时,6x+320,6x-320。 2.当x=12时,12x+7.5x120,12x-7.5x120。 3.当x=8时,(3x-4)÷212,(3x+4)÷212。

五、运用等式的性质,填一填。(每空1分,共10分) 1.x÷3=54 解:x÷3×() =54×() x =( ) 2. 85-x =12 解:85-x+( )=12+( ) 85 =12+( ) 12+( )=85 12+x-( )=85-( ) x =( ) 六、运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填一填。(1题3分,2题6分,共9分) 1.3.7-x=0.9 想:x是减法中的( ), 减数=( )-( )。 解:x=( )-( ) x=( ) 2.2x+1=7 想: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这个 整体相当于加法中的一个( ), 一个加数=( )-( ); 求出2x后,再分析x是乘法中的 一个( ),一个因数=( )÷ ( )。 解:2x =( )-( ) 2x=( ) x=( )÷() x=( ) 七、看图列方程并求解。(每题4分,共8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