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教案1
初中地理中国河流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河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2)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3)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分析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名称。
2. 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3. 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1. 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分析。
2. 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它流经哪些省份?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8页,自主阅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了解它们的位置。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1)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区。
(2)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
2. 讲解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1)长江的水文特征:流域面积广阔,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较小,冬季河流不结冰。
(2)黄河的水文特征:流域面积较大,水量较少,汛期较短,含沙量较大,冬季河流结冰。
四、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10页的“长江流域水文特征图”,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
2.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12页的“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图”,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以及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
2. 强调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六、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8页的“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绘制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
2.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措施,并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自己保护河流资源的建议。
中国河流(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
2、区别内流河、外流河在水文特征方面的区别,区别外流河中秦岭—淮河以南、以北的河流在水文特征上的差异。
3、了解我国湖泊的分布地区和主要的湖泊。
4、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5、通过学习增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课题课型授新课教材分析重点1、认识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掌握长江水系概况。
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长江概况中长江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方法以《长江之歌》的FLASH以及设问引入,再通过概念识记的竞赛了解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区别内流河、外流河在水文特征方面的区别,区别外流河中秦岭—淮河以南、以北的河流在水文特征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河流、湖泊景观图的展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读图掌握我国的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然后通过读图分析掌握长江水系概况。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长江之歌》,渲染情境。
设问:歌曲歌颂的是什么河流?除这条河流外,我国还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呢?通过FLASH以及设问引入。
新课讲授:一、外流区为主1、内流区和外流区知识小竞赛:学生阅读课文,并以竞赛的方式迅速找出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等概念,并在教师引导下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
学生活动:读中国水系图,寻找:(1)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2)怒江、雅鲁藏布江;(3)额尔齐斯河;(4)塔里木河。
找到这四组河流后,分别观察各组河流注入哪里?通过学生的读图分析,进一步区分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且了解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北冰洋水系等。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通过以塔里木河为例引导学生理解。
3、外流河水文特征。
引导学生分秦岭——淮河以北、以南进行对比。
结合气温、降水分布进行理解。
项目流经干湿区水量汛期含沙量是否结冰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4、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二、湖泊学生活动:读中国水系图,找出中国主要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的位置,所在的省区。
初中中国地理河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河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图,找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2. 提问:同学们对我国河流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河流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讲解内容包括:a.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主要河流的来源、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b. 各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流域面积、全长、年径流量等。
c. 影响河流分布和特点的因素,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 分析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内容包括:a. 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b.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如季节性、年际变化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长江为例,分析其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内容包括:a. 长江的来源、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b. 长江的水文特征,如流域面积、全长、年径流量等。
c. 长江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如季节性、年际变化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提醒学生关注河流资源的保护,关爱环境。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
2. 分析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其影响因素。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示范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及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2.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欣赏:《三江源》师: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既有许多奔腾不息的巨江大川,也有许多悠悠流淌的小河溪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众多河流的概况。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一、外流区为主【讲授新课】教师展示“长江流域图”、“长江、黄河流域示意图”,介绍河流流域的基本名称——“水系”、“分水岭”。
(板书)一. 外流区为主1. 河流分布师:河流可以分为外流河与内流河,它们两者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生:最终流入海洋的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为内流河。
师:外流河所在区域成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区域成为内流区。
接下来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中国内、外河流的分布及差异。
快速查阅课本,结合书本P46图2-40,找出以下内容:(1)在图上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在这6条河流中,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区,哪些河流位于内流区?(2)在图上找出中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图2-25中哪一条年等降水量最为接近,并归纳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承转过渡】外流河与内流河由于所处地区气候差异,它们的河流径流量、水位变化等水文特征差异显著,而外流河中,由于南方与北方气候环境不同,南方与北方的河流水文特征差异也比较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它们的具体差异。
(板书) 2. 水文特征查阅课本P47~48,结合已学知识,完成表格:①对比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差异,②秦岭-淮河南北的外流河水温特征差异。
初中地理《中国的河流(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河流概况【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3、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记住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和位置;4、理解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法学习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2、通过广泛读图、识图和填图,掌握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河湖与人类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的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自主先学和合作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1)、分布地区:(2)不同地区外流河的1. 外流河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内流区(1)读书46 页图,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河,这种河流所在的区域为(2)、主要特征:水源主要来自,多为河流。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它的水源来自山和山冰雪融化.4.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河,这种河流所在的区域为、两市和、、、4省,沟通、、区。
(2)在图2—40 上找出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黑龙江、塔里木河、珠江、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区,这些河流分别注入什么海洋,哪些河流位于内流区。
合作学习:(1)、在图2-40 上找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界线,看一看它与图2-25 中哪一条年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2)、中国河流外流区和内流区与中国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有什么关系。
2.外河流的水文特征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五大水系。
5. 湖泊内流湖——在内流区,多为湖:最大咸水湖是;(1)分类外流湖——在外流区多为湖: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湖泊区——世界最大的分布区(多为咸水湖)(2)、两大湖泊分布区东部平原湖泊区——我国淡水湖最集中分布区。
(3)读P54 图2-51/2-52 回答: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对长江分洪、蓄洪有什么不利影响?【能力归纳,拓展延伸】(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请简要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2020-08-28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的河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的河流》教案1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及分界线2、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3、知道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河流的水文特征难点:空间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国几种特殊天气中在主要在冬季爆发,能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是,主要影响江淮地区的是主要在春季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的是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是。
2、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季节,主要发生在我国。
二、自主学习读教材第42—45页,回答下列问题1、读课文理解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2、内流河是指外流河是指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内流河主要分部在的区。
3、读图2-28完成活动题(1)答:。
(3)答:。
(4)答:京杭大运河经过的省(市)有。
沟通的水系有:。
4、我国的特殊河流: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我国第一大河:。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汛期最长的河流:。
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最长的内流河:。
位于南方地区河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河流:。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
5、填表表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水量(大或小)水位结冰期(有或无)夏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形成成因冬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形成南方:北方:成因表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成因表地区代表性河流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辽河海河黄河夏季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珠江夏季冬季6、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流量一般较外流河,季为丰水期,冬季有的河流出现,大部分河流为河。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篇一:《中国的河流》教案】同课异构《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授课人:李小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湖泊的划分和分布,记得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其位置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掌握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淡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及位置过程与方法:结合湘江河实例,区别学习内流河、外流河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中国主要内流河、外流河的名称及其分布结合中国气候特点,分析位于不同地区河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文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环保理念,并尽可能地影响身边的人教学重点: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分布特征教学难点: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流程:(导入)以流经遵义城区的湘江河引入课题了解湘江河的基本概况(学生利用学案中对湘江河流域概况介绍)思考:湘江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资源?电力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土地资源、、、、、小结:湘江河是遵义人的母亲河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大河流,它们也像湘江河一样哺育着两岸的人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板书)一、认识河流展示全国水系图学生利用书上p47图2-40,找遍布中国的河流(在此教会学生使用正确方法,高效准确获取地图信息)2、在ppt上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展示各条河流,学生说出河流名称(识记河流位置及其名称)3、观察河流分布特点---东部河流多、西部河流少(东西部河流长度、水流去向比较)引入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概念最终流到海洋的河流我们称为------外流河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外流区;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呢-----内流河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内流区。
(过渡)不同地区河流特点不同。
湘江河与长江、黄河等大河比较,河面上就没有水上运输的利用,这和河流大小有关。
了解每条河流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利用河流。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分布特点;(2)使学生掌握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利用地图、模型等教具,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分布特点;(2)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河流的流域面积、长度及水文特征;(2)我国河流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主要河流;(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河流的特点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知识;3. 课堂讲解:(1)讲解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原理;(2)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河流的特点;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治理河流污染等问题;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并标注各河流的特点;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河流知识;3. 开展河流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在地图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其自然
特征。
2、运用地图材料分析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3、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如何综合治理和开发。
4、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和水利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黄河的概况及综合治理。
[来源:中.考.资.源.网]
学习难点:读图分析黄河的“地上河”成因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学习方法:查找收集资料,读图分析,探讨比较,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课前语:
一、课前知识准备:
1.人们一提起黄河,总是同时想到两层含义:一是黄河哺育了中华
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二是千百年来,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的,是世界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
2、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歌曲并进行诵唱。
3、通过预习自学后,滔滔黄河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二、互动学习:
1、黄河概况:
◆简画并记住黄河的概况:(源头、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主要水利工程等)
◆比较黄河与长江的主要概况:
长江黄河发源地
注入海洋
干流流经的
省区
流域面积
干流长度
水文特征
2、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黄河下游河床有什么特
点:
◆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区)
b、(降水)
c、(植被)
◆当黄河流入下游的平原,河水流速,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成灾的原因:
3、黄河的综合治理:
①黄河上、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
②黄河下游的治理中,除人工筑堤外,有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③什么是黄河凌汛?它有哪些危害?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凌汛的危。